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目录目录 (1)前言 (3)一、室内实验部分 (4)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样品制备 (5)4 实验用具 (6)5 实验步骤 (6)6 数据整理与分析 (8)7 实验报告编写 (8)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1 实验目的 (9)2 实验原理 (9)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4 实验物品准备 (10)5 实验设计 (10)6 实验步骤 (10)7 数据整理与分析 (19)8 实验报告的编写 (20)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3 实验仪器及用品 (21)4 实验原理 (24)5 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6 实验步骤 (24)7 实验数据整理 (28)8 实验报告的编写 (29)二、野外实习部分 (30)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1 实习地点 (30)2 实习内容方法 (30)3 实习报告编写 (30)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1 实习地点 (30)2 实习内容方法 (31)3 实习报告编写 (31)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1 实习地点 (31)2 实习内容及方法 (31)3 实习报告编写 (31)前言土壤侵蚀原理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的骨干性专业基础课程。

为巩固和深化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所讲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完成本课程实习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本课程的实习实验分为室内和野外两个部分。

根据安排的实验课时、实验室条件和经费投入情况,可全部或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

编者2002.01于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室内实验部分室内实验地点目前主要安排在北京林业大学土壤侵蚀实验室及相关的其它实验室。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1 实验目的维持坡面物质稳定的力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组成坡面物质的休止角;二是坡面物质间的摩擦阻力;三是坡面物质之间的粘结力;四是穿插在土体中植物根系的固结作用力。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实验室规章制度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6.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7.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方可离开。

目录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 (2)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4)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6)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9)实验七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0)实验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九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 (13)实验十施肥量的估算 (14)第二部分实习指导实习一地质地貌与成土岩石采集及识别 (16)实习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土类识别 (17)实习三植物营养大实验(测土配方施肥及植物营养诊断) (18)附:实验实习报告书写格式 (19)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目的要求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三、用具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18号Ø1㎜、60号Ø0.25㎜、100号Ø0.149㎜)、广口瓶、天平(0.1感量)、胶塞(或圆木棍)、白磁盘(或木版)等。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验指导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指导书海南大学农学院土壤教研室2008年12月目录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 (3)实验二航片基本要素的认识与量测 (9)实验三野外成土因素的研究 (13)实验四野外踏查路线的选择和典型样块的设置 (14)实验五航片上景观要素与土壤判读 (15)实验六野外校核 (17)实验七航片判读成果图件的转绘 (18)实验八土壤图的清绘 (20)实验九土壤调查成果应用设计 (21)实验十编写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技术规程 (22)附录 (23)实验一地形图的判读I、目的要求:地形图是用等高线和各种符号把地面上地理要素按比例尺缩小于图上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是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最基本的资料,其判读又是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善于判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调查区地理情况,对预判土壤形成、布设土壤剖面点、拟定调查路线、勾绘土壤界线和整理调查资料等均有重要帮助。

故要求首先熟悉使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其次能在地形图上认识地形和各种地形景观,初步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技能。

II、物品准备:1:10000,1:25000或1:50000地形图、罗盘、三角尺、分规、坐标纸、铅笔、橡皮。

III、内容与方法:(一)判读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图名、图号、比例尺、方位、等高线、图式、出版单位和日期等。

(二)细部判读1、测定距离:制订调查计划,常需得知两点间距离。

即直尺在图上量得两点间距离,再根据该图比例尺即可求得实地距离。

2、判定高度:确定某点的高度是判读地形和描述土壤形成条件所必需的。

其方法:若所求之点K恰在等高线上,则其标高既为该点的高度;若所求之点K不在等高线上,则要按比例求出。

如图1所示:设K位于X和Y两等高线之间,X至Y的图上距离为d,KY为d1,等高距为h,求K、Y间的高差l。

∵△XYX1∽△KYK1∴求出l值后,与已知Y等高线标高相加即得K高程。

3、判定坡度:地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利用改良方式与侵蚀的发展,也是判读地图形和描述成土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入渗实验指导书

土壤入渗实验指导书

《水文学原理》实验指导书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系2006.9实验一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土壤下渗的物理过程及下渗机理;2.测量土壤渗透系数K;3.学习正确使用渗透筒。

[实验原理]:下渗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渗润阶段,这阶段,土壤含水量较小,分子力和毛管力均很大,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所以此时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特别大,以致初始下渗容量很大,而且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快速减小,使得下渗容量迅速递减。

第二阶段为渗漏阶段,土壤颗粒表面已形成水膜,因此分子力几乎趋于零,这时水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向土壤入渗,下渗容量比渗润阶段明显减小,而且由于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趋于减小阶段,所以这阶段下渗容量的递减速度趋缓。

第三阶段为渗透阶段,在这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已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这时不仅分子力早已不起作用,毛管力也不再起作用了。

控制这一阶段下渗的作用力仅为重力。

与分子力和毛管力相比,重力只是一个小而稳定的作用力,所以在渗透阶段,下渗容量必达到一个稳定的极小值,称为稳定下渗率。

[实验仪器]:1.渗透筒(渗透环)一套——渗透筒是用金属做的一套无底同心圆柱筒,筒底具刀口,同心环内管的横截面积为1000cm2,内径35.8cm,高30-50cm,外筒内径60cm(亦可用土埂围堰代替外筒);2.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3.水桶2个;温度计1支(刻度0-50℃);秒表(普通钟表)1块;量水测针或木制厘米尺一个;席片或塑料薄膜(灌水时防止冲刷用)。

[实验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把渗透筒的内筒插入土中,深度10cm左右,同时插好外筒。

如无外筒,可筑埂围堰,高度和内筒高相平,埂顶宽20cm,并捣实之。

2.同内外插入量水测针或木制厘米尺各一支,筒内水层厚度一般保持5cm。

3.把席子或塑料薄膜放入筒底,同时把温度计插入筒内。

在开始灌水时,土壤吸水速度较快,为使筒内达到一定水层,第一次灌水要快,同时视水层下降程度进行第二次灌水,以使水位高度保持原定高度。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土壤常规理化分析实验手册

土壤常规理化分析实验手册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指导书(部分)目录1.1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 (3)1.2 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藏 (5)1.2.1试剂的标准 (5)1.2.2试剂的规格 (5)1.2.3试剂的选用 (6)1.2.4试剂的保存 (6)1.2.5试剂的配制 (7)1.3 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 (7)1.3.1玻璃器皿 (7)1.3.2瓷、石英、玛瑙、铂、塑料和石墨等器皿 (8)1.4滤纸的性能与选用 (10)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1)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2.1.1概述 (11)2.1.2混合土样的采集 (11)2.1.3特殊土样的采集 (14)2.1.4其他特殊样品的采集 (15)2.1.5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 (15)2.2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15)2.2.1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 (16)2.2.2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 (16)2.3土壤水分测定 (17)3.2 土壤有机质测定 (19)3.2.1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19)4.2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20)4.2.2土壤全氮测定---半微量开氏法 (20)4.4土壤无机氮(碱解氮)的测定 (23)5.土壤中磷的测定 (24)5.2土壤全磷的测定 (24)5.2.2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HClO4—H2SO4法 (24)5.3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25)5.3.3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5 mol.L-1NaHCO3法 (25)6.土壤中钾的测定 (27)6.1概述 (27)6.2土壤全钾的测定 (27)6.2.2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熔融法,火焰光度法 (27)6.3土壤中速效钾 (29)6.3.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29)7.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30)7.1概述 (30)7.2土壤中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 (31)7.2.2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DTPA—TEA浸提-AAS法 (31)7.4土壤有效硼的测定GB 12298-90 (32)8. pH测定 (34)附表10 标准溶液(原液)的制备 (34)1.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学习土壤理化分析,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

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

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

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

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1.采样点确定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2.剖面采样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cm,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 -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土壤理化分析测定指导书(doc 140页)

土壤理化分析测定指导书(doc 140页)

土壤理化分析测定指导书(doc 140页)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指导书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月11月目录绪论1.概述1.1土壤理化分析课程介绍1.2课堂要求第一篇基础知识和化学及养分分析第一章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1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1.1.1纯水的制备1.2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1.2.1试剂的标准1.2.2试剂的规格1.2.3试剂的选用1.2.4试剂的保存1.2.5试剂的配制1.3 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1.3.1玻璃器皿1.3.2瓷、石英、玛瑙、铂、塑料和石墨等器皿1.4滤纸的性能与选用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3特殊土样的采集2.1.4其他特殊样品的采集2.1.5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2.2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2.2.1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2.2.2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2.3土壤水分测定2.3.1适用范围2.3.2方法原理2.3.3仪器设备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2.3.5测定步骤2.3.6结果的计算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1概述3.1.1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3.1.2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3.1.3有机碳的校正系数3.1.4 有机质含水量量的计算3.2 土壤有机质测定3.2.1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第四章土壤氮的分析4.1概述4.2土壤全氮量的测定4.2.1方法概述[1]4.2.2土壤全氮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4.3矿化氮的测定4.3.1厌气培养法4.3.2好气培养法4.4土壤无机氮的实验室测定4.4.1方法概述4.4.2土壤硝态氮的测定4.4.3土壤铵态氮的测定第五章土壤中磷的测定5.1概述5.2土壤全磷的测定5.2.1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磷的测定5.2.2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一——HClO4—H2SO4法5.2.3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二——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5.3土壤速效磷的测定5.3.1概述5.3.2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5.3.3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5 mol·L-1NaHCO3法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6.1概述6.2土壤全钾的测定6.2.1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6.2.2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熔融法,火焰光度法6.3土壤中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6.3.1概述6.3.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6.3.3土壤有效性钾的测定(冷的2mol·L-1HNO3溶液浸提——火焰光度法)6.3.4土壤缓效钾的测定——1mol·L-1热HNO3浸提,火焰光度法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7.1概述7.2土壤中铜、锌的测定7.2.1概述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8.1概述8.2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阳离子的测定8.2.1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8.2.2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8.2.3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8.3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8.3.1概述8.3.2乙酸钠——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8.4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8.4.1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8.4.2交换性钠的测定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9.1概述9.2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和5:1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9.2.1主要仪器9.2.2试剂9.2.3操作步骤9.2.4注释9.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9.3.1电导法9.3.2残渣烘干法——质量法9.3.3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9.4阳离子的测定9.4.1钙和镁的测定——EDTA滴定法9.4.2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4.3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9.5阴离子的测定9.5.1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9.5.2氯离子的测定9.5.3硫酸根的测定第二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第一章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1.1 测定意义1.2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1.3 土壤容重的测定第二章土壤粒径分布和分析2.1 分析意义2.2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2.3土粒粒径分析—吸管法2.4吸管法2.5比重计法第三章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3.1测定意义3.2方法选择的依据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3.4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3.5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压力膜(板)法附录1.KDY-9830凯氏定氮仪使用说明2.UV-120-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说明3.AA7001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说明绪论1.概述土壤理化分析也称土壤测定,它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两个方面。

土工实验指导书

土工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攀枝花学院土木实践教学中心目录实验总则一、土样采取二、密度实验三、含水率实验四、界限含水率实验五、相对密度实验六、击实试验七、压缩试验八、直接剪切试验九、渗透试验实验总则一、土工试验成绩单独评定,占理论课比重大概在20%左右。

二、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准备思考题,编写实验提纲,不预习者,不准进行实验。

不计实验成绩。

2、实验过程中学员应独立操作,认真思考,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技术安全,不得任意使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或任意搬动电门开关,以免造成事故。

4、爱护仪器,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实验室整洁。

实验完毕应清理仪器设备,打扫卫生。

5、原始记录不要随便涂改,试验报告要文字工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按要求写出分析说明,按时上交。

1、《土工试验规程》(SD128-88)2、《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一、土样采取(一)实验要求与说明土样是从土场、地基各部位取出的代表样品。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可取原状土样或扰动土样。

如果测定天然土基的性质则需取原状土样,即其天然结构未遭破坏,并具有天然含水量的土样。

扰动土样即指结构破坏了的土样,凡是填方工程如土坝,土堤,土围堰等可取扰动土样。

取样的的大小和数量根据各部分土在总量中的比例按权数确定按实际需要定。

[参阅《土工试验规程》]。

采样的土样需注明采取日期,土层部位,采土人员,并进行土样编号。

(二)原状土的采取工程中一般有浅层和深层两种办法。

浅层取样是在天然地面,地基的探坑,平洞内采取。

操作方法如图1-1所示。

首先在土上画一个直径大于15公分的圆,将圆以外的土削去,作成一个高30公分的土柱并将取土筒套在土柱上,其次即将土柱齐根切断、修平地面,盖上镀锌铁皮盖,再用浸好熔化石蜡的纱布条缠封缝隙,在布条上浇上熔化的石蜡以保持土样的天然状态和含水量。

深层原状土样的采取是在钻孔内利用取土器进行。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土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实验项目一:土的物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土的天然密度,以便了解土的疏密状态与其它实验配合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及饱和度等物理性质指标;2、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从而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评价粘性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并按塑性指数或塑性图进行土的分类。

二、实验设备环刀、天平、切土刀、钢丝锯、玻璃片、凡士林、烘箱、干燥器;铝盒;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等。

三、实验原理1、环刀法测土的密度土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土体孔隙中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称为土的饱和密度;在计算自重应力时,须采用土的重力密度,即重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的重量。

ρ=(m2-m1)/V;式中:ρ――土的湿密度(g/cm3)m1――环刀的质量(g);m2――环刀加土的质量(g)。

(1-1)v―环刀体积(cm3)ρd=ρ/(1+0.01w)式中:ρd――土的干密度(g/cm3);(1-2)ρ――土的湿密度(g/cm3);。

w――土的含水量(%)2、烘干法测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烘干法是根据加热后水份蒸发的原理,将已知质量的土样放入烘箱内,在100~105℃温度条件下烘干至恒重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即是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w0=(m0-1)×100md(1-3)式中:w0―土的含水量(%)m0―湿土的质量(g)md―干土的质量(g)含水量实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当含水量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大于、等于40%时,不得大于2%,取二者的算术平均值。

3、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根据用圆锥仪测得的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量在双对数坐标上具线性关系的特性,本实验用水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见图1)测得土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圆锥入土深度,绘制其关系直线图(见图2),据入土深度在图上找出该试样的液限和塑限。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

环境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书(试用本)江长胜赵秀兰胡必琴王定勇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6 年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吋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宙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 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洁、肃静,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和高声喧哗。

不得在实验室接打手机和使用其它右声电子产品。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 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洗涤干净,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实验完毕,认真撰写实验实习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结果准确。

实验部分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 (1)实验二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7)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13)实验四土壤质地速测法 (17)实验五土壤pH测定 (18)实验六石灰需要量的测定 (20)实验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22)实验八土壤中有效锌、猛、铁和铜的测定 (23)实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26)实验十环境土壤学综合实验 (31)教学实习部分第一部分实习提纲 (33)第二部分参考资料 (38)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土壤样品的米集和制备(-)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是进行土壤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关系到实验结果 是否」E 确町靠的先决条件。

如果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分析相当准确,也不能反 映土壤的真实情况,所得分析数据不具冇应用价值。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安徽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实验室二〇一〇年二月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必须穿实验服进实验室,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和打闹。

关闭手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烟火,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许可,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清洗仪器,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值日生到实验台位检查后,方可离开。

目录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4)实验三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11)实验五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14)实验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16)实验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18)实验八碳酸氢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20)实验九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22)实验十灰(草木灰)肥中钾的测定 (24)实验十一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 (26)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关闭手提电话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目录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3)实验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9)实验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10)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12)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N、P、K的测定 (14)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一)形态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

如赤铁矿。

(二)颜色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

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

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

按其表现可分为:金属光泽——如黄铁矿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丝绢光泽:如石棉珍珠光泽:如白云母土状光泽:如高岭石(五)硬度矿物抵抗磨擦或刻划的能力。

决定硬度时,常常用二个矿物相对刻划的方法即得出其相对硬度。

表示硬度的大小,以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作标准,从滑石到金刚石依次定为十个等级,其排列次序是: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在野外可用指甲(硬度2-2.5)、回形针(3)、玻璃(5)、小刀(5-5.5)、钢锉(6-7)代替标准硬度计。

(六)解理矿物受击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矿物破裂时呈现有规则的平面称为解理面,按其裂开的难易、解理面之厚薄、大小及平整光滑程度,一般可有下列等级。

极完全解理——解理面极平滑,可以裂开成薄片状,如云母。

完全解理——解理面平滑不易发生断口,往往可沿解理面裂开成小块,其外形仍与原来的晶形相似,如方解石的菱面体小块。

中等解理——在矿物碎块上,既可看到解理面,又可看到断口。

如长石、角闪石。

不完全解理——在矿物的碎块上,很难看到明显的解理面,大部分为断口,如灰磷石。

无解理——矿物碎块中除晶面外,找不到其他光滑的面,如石英。

必须指出,在同一矿物上可以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几向解理出现。

例如云母具有一向极完全解理;长石、辉石具有二向完全解理;方解石具有三向完全解理等。

(七)断口矿物受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在解理不发达以及非结晶矿物受击后,容易发生断口。

其形状有:贝壳状(如石英的断口)、参差状(如自然铜)、平坦状(如磁铁矿)等。

同一矿物,解理与断口的性质表现出互为消长的关系,如极完全解理的云母,则不易见到断口。

(八)盐酸反应含有碳酸盐的矿物,加盐酸会放出气泡,其反应式:CaCO3+2HCl——→CaCl2+C02↑+H2O根据与10%的盐酸发生反应时放出气泡的多少,可分四级:低——徐徐的放出细小气泡中——明显起泡高——强烈起泡。

极高——剧烈起泡,呈沸腾状(九)根据表1所列项目,认识各种矿物表1 各种矿物的性质和风化特点特征名称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10%HCl反应其他风化特点与分解产物石英六方柱、椎或块状无、白玻璃油脂7 无贝壳状晶面上有条纹不易风化、难分解,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正长石板状、柱状肉红为主玻璃6二向完全风化后产生粘粒、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正长石含钾较多,是土壤中钾素来源之一。

斜长石板状灰白为主6-6.5 解理面上可见双晶条纹白云母片状、板状无白玻璃珍珠2-3一向极完全有弹性白云母抗风化分解能力较黑云母强,风化后均能形成粘粒。

并释放大量钾素,是土壤中钾素和粘粒来源之一。

黑云母黑褐浅绿角闪石长柱状暗绿、灰黑玻璃5.5-6 二向完全参差状容易风化分解产生含水氧化铁,含水氧化硅及粘粒。

并释放大量钙、镁等元素。

辉石短柱状深绿、褐黑5-6橄榄石粒状橄榄绿玻璃油脂6.5-7 不完全贝壳状易风化形成褐铁矿,二氧化硅以及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方解石菱面体或块体白、灰黄等玻璃3三向完全强易受碳酸作用溶解移动,但白云石稍比方解石稳定,风化后释放出钙、镁元素,是土壤中碳酸盐和钙、镁的重要来源。

白云石 3.5-4 弱磷灰石六方柱或块状绿、黑、黄灰、褐玻璃油脂5 不完全参差状贝壳状风化后是土壤中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

石膏板状、针状、柱状无、白玻璃、珍珠、绢丝2 完全溶解后为土壤中硫的主要来源赤铁矿块状、鲕状、豆状暗红至铁黑樱红半金属、土状5.5-6 无易氧化,分布很广,特别在热带土壤中最为常见。

褐铁矿块状、土状、结核状黑、褐、黄棕黄土状4-5 其分布与赤铁矿同。

磁铁矿八面体、粒状、块状铁黑黑金属 5.5-6 无磁性难风化,但也可氧化成赤铁矿和褐铁矿。

黄铁矿立方体、块状铜黄绿黑金属6-6.5 无晶面有条纹分解形成硫酸盐,为土壤中硫的主要来源。

高岭石土块状白、灰、浅黄白、黄土状无有油腻感由长石、云母风化形成的次生矿物,颗粒细小是土壤粘粒矿物之一。

5二、主要成土岩石的观察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三大类,即:由岩浆冷凝而成者称岩浆岩;由各种沉积物经硬结成岩而成者称沉积岩;由原生岩经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作用后发生了变质的岩石称变质岩。

三者由于成因不同,以致在各自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中都有较大的差异。

肉眼鉴定岩石的方法,主要对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后,才能区别出所属岩类和定出岩石名称。

(一)颜色岩石的颜色决定于矿物的颜色,观察岩石的颜色,有助于了解岩石的矿物组成。

如岩石深灰及黑色是含有深色矿物所致。

(二)矿物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

沉积岩主要矿物除石英、长石等外,还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有机质等。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除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外,常含变质矿物如石榴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绢云母等。

(三)结构1、岩浆岩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相互组合的关系。

其主要结构有:全晶等粒、隐晶质、斑状、玻璃质(非结晶质)。

全晶等粒结构——岩石中矿物晶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且晶粒大小一致。

如花岗岩。

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矿物全为结晶质,但晶粒很小,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出晶粒。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不等,有粗大的晶粒和细小的晶粒或隐晶质甚至玻璃质(非晶质)者称斑状结构。

大晶粒为斑晶,其余的称石基。

如花岗斑岩。

2、沉积岩结构指岩石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结晶程度所形成的特征叫结构。

一般沉积岩结构有:碎屑结构(砾、砂、粉砂)、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等。

①碎屑结构碎屑物经胶结而成。

胶结物的成份有钙质、铁质、硅质、泥质等。

按碎屑大小来划分有:砾状结构——大于2mm以上的碎屑被胶结而成的岩石,如砾岩。

砂粒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2—0.1mm者如砂岩。

粉砂结构——碎屑颗粒直径为0.1—0.01mm者如粉砂岩。

②泥质结构颗粒很细小,由直径小于0.01mm的泥质组成,彼此紧密结合,成致密状,如页岩、泥岩。

③化学结构由化学原因形成,有晶粒状、隐晶状、胶体状(如鲕状、豆状)。

为化学岩所特有如粒状石灰岩。

④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生物碎片组成如生物灰岩。

3、变质岩结构变质岩多半具有结晶质,其结构含义与岩浆岩相似,有等粒状、致密状或斑状等。

在结构命名上,为了区别起见,特加上“变晶”二字,如等粒变晶、斑状变晶、隐晶变晶。

(四)构造1、岩浆岩构造指矿物颗粒之间排列方式及填充方式所表现出的整体外貌。

一般有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等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的排列完全没有秩序。

为侵入岩的特点,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均为块状。

流纹状构造——岩石中可以看到岩浆冷凝时遗流下来的纹路,为喷出岩的特征,如流纹岩。

气孔状构造——岩石中具有大小不一的气孔,为喷出岩特征,如气孔构造的玄武岩。

杏仁状构造——喷出岩中的气孔内,为次生矿物所填充,其形状如杏仁,常见的填充物如蛋白石、方解石等.2、沉积岩构造指岩石中各物质成份之间的分布状态与排列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外貌。

沉积岩的最大特征是具层理构造,即岩石表现出成层的性质。

层理的面上常常保留有波浪、雨痕、泥裂、化石等地质现象,把它称为层面构造。

3、变质岩构造变质岩的构造受温度、压力两个变质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构造是片理构造,它是由片状或柱状矿物有一定方向排列而成,由于变质程度的深浅,矿物结晶颗粒大小及排列的情况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构造:板状构造——变质较浅,变晶不全,劈开成簿板,片理较厚,如板岩。

千枚状构造——能劈开成簿板,片理面光泽很强,变晶不大,在断面上可以看出是由许多极簿的层所构成,故称千枚,如千枚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