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精选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只熊的早餐》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三只熊在准备早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数量、大小、比较等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数字110,认识三只熊及其家庭成员。
2. 学习比较大小,解决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早餐食材的数量问题。
3. 学习按顺序排列,理解三只熊准备早餐的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按照顺序排列物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按照顺序排列物品。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水果图片、三只熊家庭成员图片、排序卡片。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有三只熊准备早餐的图纸,图纸上有数字卡片、水果图片和排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三只熊的早餐》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三只熊准备早餐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字、大小和顺序。
2. 数字认识: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10,通过反复出示数字卡片,帮助幼儿记忆数字。
3. 比较大小:以三只熊家庭成员的早餐食材为例,让幼儿比较食材的数量,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
4. 排序练习:出示排序卡片,让幼儿按照顺序排列卡片上的物品,引导幼儿理解排序的概念。
5. 动手操作:发放学具,让幼儿根据图纸上的数字卡片、水果图片和排序卡片,帮助三只熊按照正确的顺序准备早餐。
6. 例题讲解:以三只熊准备早餐的过程为例,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图纸上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只熊的早餐》数字110比较大小:< >排序:按照顺序排列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数字,拍照到班级群。
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17篇)
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17篇)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1)一、活动目标:1、利用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觉物体的大小、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愿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预备1、《三只熊的早餐》的图片12幅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6个“苹果“及画有三只熊的底板一张。
三、活动过程:(一)观看小熊一家,利用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师:(1)小伴计,看看他们是谁?(幼儿回答)(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3)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2、师小结(二)逐一展示图片引领幼儿观看图片,帮忙小熊一家安排食物,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1、分餐具并陈述理由(1)师:吃东西前要预备什么呀?(幼儿回答)(2)展示图片引领幼儿观看大小不同的餐具师:这些碗怎么分给小熊一家呢?(幼儿回答)(3)师小结2、分蜂蜜并陈述理由(1)师:三瓶不一样多地蜂蜜怎么分给小熊的一家呢?(幼儿回答)(2)师小结3、分玉米并陈述理由(1)师:三根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给小熊的一家呢?(幼儿回答)(2)师小结4、操作嬉戏(1)师: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给小熊的一家呢?请小请小伴计们来帮他们分一下,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多,熊宝宝吃得最少,熊妈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领幼儿依据画有三只熊的底板,进行操作活动师,师巡察指导。
(3)评价展现幼儿操作板,并请2—3名幼儿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法与理由。
(三)延长活动:思索留下的疑问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领幼儿思索如何分鱼。
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2)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觉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愿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能正确点数并说出数量。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表达。
教学内容:1.数字1、2、3的认识。
2.故事《三只熊的早餐》。
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三只熊的早餐》。
2.数字卡片1、2、3。
3.小熊玩偶。
4.食物图片:面包、牛奶、鸡蛋。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2.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环境,发现数字1、2、3。
二、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字。
2.讨论故事中的数字1、2、3,让幼儿初步感知数字的意义。
三、认识数字1、2、3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2、3,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教师用手势表示数字1、2、3,让幼儿模仿并说出数字。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序,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1.教师出示小熊玩偶,引导幼儿用数字1、2、3表示小熊的数量。
2.教师分发食物图片,让幼儿将图片按照数字1、2、3进行分类。
3.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小熊的早餐”拼图,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五、游戏环节1.游戏一:“找出三只熊的家”。
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数字1、2、3对应的小熊。
2.游戏二:“数字接力”。
教师将数字卡片1、2、3分别放在地上,幼儿按照顺序跑过去,捡起数字卡片并回到原点。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玩数学游戏,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数学游戏。
2.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数字1、2、3的挂图,引导幼儿随时关注数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1、2、3,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情境,感知和认识数字1、2、3。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点数和匹配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1.教具:三只熊的图片、早餐图片、数字卡片、小碗、小勺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森林场景,营造出故事氛围。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幼儿介绍故事《三只熊的早餐》。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字1、2、3。
2.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关注三只熊的早餐数量。
在故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2、3。
3.活动一:点数与匹配教师展示三只熊的图片,请幼儿分别点数每只熊的早餐数量。
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将数字卡片与对应的早餐图片进行匹配。
4.活动二:排序与比较教师展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比较大小。
教师分发小碗和小勺,让幼儿尝试将早餐图片按大小顺序摆放。
5.活动三: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扮演三只熊,进行故事情景再现。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1、2、3描述自己的早餐数量。
6.活动四: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出三只熊的早餐”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将早餐图片随机摆放在教室里,幼儿需要找出三只熊的早餐并送到对应的小碗旁。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尝试用数字1、2、3进行点数和匹配。
2.主题活动:开展“三只熊的森林探险”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1、2、3的认识。
五、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识别数字1、2、3。
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理解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教材《幼儿园数学启蒙》第四章第三节“形状与空间”,具体内容为《三只熊的早餐》。
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学具:幼儿用书《三只熊的早餐》、色卡、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出现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讲解它们的特点,让幼儿认知这些形状。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幼儿用书《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完成书中关于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
5. 小组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色卡和贴纸,让幼儿合作完成形状分类任务。
6.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家里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并和家长一起拍照留念。
2. 答案:幼儿需提供三张照片,分别展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需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提高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关注度。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课程,以《三只熊的早餐》为主题,主要涉及到的教材章节有:认识数字15,学习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含义;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比较大小,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数字15的认知,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数字贴纸、小熊玩偶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套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三只熊的早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出现的数字和大小比较的情境。
2. 数字认知:通过PPT展示数字15,让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大声读出数字,并理解数字的含义。
3. 比较大小:以故事中的三只小熊的早餐为例,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三只小熊的早餐食物的大小,引导他们用“大”、“小”来描述。
4. 加减法运算:根据故事情境,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小熊A有2个苹果,小熊B有3个苹果,请问小熊A和小熊B一共有几个苹果?”5. 动手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数字卡片的操作,将数字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6. 随堂练习:老师提出一些关于数字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问题,孩子们可以举手回答,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字152. 比较大小:大、小3. 加减法运算:2+3=5,32=1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三只熊的早餐》的故事,并展示所学到的数字和大小比较的知识。
2. 完成数字卡片的大小比较练习,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数学教案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了解熊妈妈给三只熊准备早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合作的精神,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掌握比较大小、排序等基本数学概念。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卡片、道具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故事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只熊的名字。
(2)教师讲述《三只熊的早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
2.故事解析(1)教师提问:故事中熊妈妈给三只熊准备了什么早餐?(2)学生回答:粥、牛奶、面包。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比较三只熊的早餐大小。
3.数学活动(1)教师出示卡片,上面分别画有不同大小的粥、牛奶、面包,让学生进行排序。
示例:将三张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让学生找出规律。
(2)教师出示道具,让学生模拟熊妈妈给三只熊准备早餐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示例:教师分发道具,让学生按顺序摆放粥、牛奶、面包,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摆放的规律。
4.小组讨论a.故事中熊妈妈为什么给三只熊准备不同大小的早餐?b.如果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给三只熊准备早餐?(2)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3)学生回答:比较大小、排序等。
6.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品,自行设计一份早餐。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分享设计理念。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排序、操作等。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分享的成果。
4.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导入:三只熊的早餐。
2.数学活动:大小比较、数量匹配。
3.动手操作:制作熊的早餐。
三、教学重点1.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2.学会数量匹配。
四、教学难点1.大小、多少概念的掌握。
2.数量匹配的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的名字。
(2)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数学活动(1)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大小。
教师提问:“哪个碗最大?哪个碗最小?哪个碗是中间的?”(2)数量匹配教师出示三份不同数量的食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量。
教师提问:“哪份食物最多?哪份食物最少?哪份食物是中间的?”3.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制作早餐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熊的早餐。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3)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巩固大小、多少的概念。
(2)教师提问:“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会了什么?”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2.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3.在动手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熊的早餐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学习。
3.活动拓展:开展“熊的早餐”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在创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1.大小比较教师拿出三只大小不一的碗,分别放在桌子上。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数学教案
三只熊的早餐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三只熊的早餐》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学会数数、识数。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10。
2. 学习比较大小。
3. 学习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数数、识数,掌握比较大小,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难点: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三只熊的早餐》。
2. 数字卡片。
3. 水果、玩具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熊大、熊二、熊三分别吃了几个馒头、几根香蕉等。
2. 学习数字1-10:通过故事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学会数数、识数。
3. 学习比较大小: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如比较熊大、熊二、熊三吃的馒头数量。
4. 学习加减法:以故事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如熊大吃了3个馒头,熊二吃了2个馒头,一共有几个馒头。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些水果、玩具等实物,进行比较大小、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元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字认知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比较大小、加减法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如家里的人数、物品数量等,并记录下来。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道加减法练习题,培养孩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堂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下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九、课后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记录学生的进步和亮点。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1)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以故事《三只熊的早餐》为背景,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比较大小、了解数量多少、掌握简单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比较大小的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数量多少。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排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概念、数量多少的比较。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完成简单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三只熊的早餐》、三只大小不同的熊玩偶、三碗不同数量的早餐。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三只熊的大小和早餐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三只大小不同的熊玩偶,引导幼儿学会比较大小的概念。
(2)展示三碗不同数量的早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学生用书,让幼儿完成书中比较大小的练习。
(2)让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棒,完成数量排序的实践操作。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熊的早餐》2. 教学内容:(1)比较大小的概念(2)数量多少的比较(3)简单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和知识。
(2)完成学生用书中的比较大小的练习。
2. 答案:(1)故事:《三只熊的早餐》(2)练习:根据书中提示,完成比较大小的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数量多少的比较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比较大小和数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学中,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乎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三只熊早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三只熊早餐》这一主题,依据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部分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三只熊早餐中食物数量、大小和颜色;学习使用“大、较大、小”、“多、少”等词汇描述物体;理解“一样多”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物体大小、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用简单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特征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一样多”、“大、较大、小”等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只熊早餐图片、大小不一玩具熊、食物模型。
学具:学生用大小、数量不同图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三只熊早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图片中食物数量、大小和颜色。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三只熊早餐中数量、大小不同食物。
(2)讲解“大、较大、小”、“多、少”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3. 随堂练习(1)分发大小、数量不同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并用“大、较大、小”、“多、少”等词汇描述。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分享自己观察和描述。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大小不一玩具熊和食物模型。
(2)小组内讨论、合作,将玩具熊和食物模型按照大小、数量进行分类。
(1)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分类结果。
(2)对学生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三只熊早餐》2. 板书内容:(1)大小:大、较大、小(2)数量:多、少、一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早餐,用“大、较大、小”、“多、少”等词汇描述食物。
(2)将家里玩具按照大小、数量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案(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案(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案1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1.分配餐具并陈述理由2.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陈述理由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考活动: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中教学方法多样,运用了比较法、游戏法等。
活动中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幼儿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问题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教案2设计意图户外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戏充满期待,总是问老师“老师,我们能不能玩那个大滑梯啊?”这时旁边就会有小朋友说:“我们现在还小,那个滑梯太高了,我们不能玩。
”在孩子的无意间对话中,孩子们时不时的说到一些大小、高矮等量词。
在此基础上开展此次活动更有助于挖掘孩子们对物体大小、高矮、粗细、长短等量词的认知,因此便展开了《三只熊的早餐》活动。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和粗细。
2.能够尝试根据三只熊的大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并愿意动手操作活动材料。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和粗细。
难点:幼儿能够根据三只熊的大小摆放早餐及物品。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活动底板、操作材料(大小不一的背包、水瓶、绳子图卡),活动ppt经验准备:在平时的活动当中已经对大小、长短等量词有一定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活动教学,使幼儿:•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认识数字“1”的概念及其符号。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故事书《三只熊的早餐》、三只熊玩偶、柠檬、苹果、西瓜三种水果。
•素材:幼儿园数学教学课件、黑板、彩笔。
•环境:宽敞明亮、布置温馨、教具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第一步:故事导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
在讲述中,老师提出“小熊妈妈做了什么”,“小熊爸爸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体验、想象。
第二步:认识数字“1”(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及其符号,并引导幼儿们认识。
提问:“有什么东西大小是一样的?是什么?”引导幼儿们认识“1”这个数字表示的事物的数量,例如:一只手、一朵花、一颗球等。
第三步:观察并认识水果(15分钟)老师拿出柠檬、苹果、西瓜三种水果,让幼儿们用手摸摸,感受大小、形状、重量等,然后将它们摆在桌子上,请幼儿们认真观察并说说这几种水果的特征。
第四步:游戏体验(20分钟)•第一关:根据大小排序。
老师将三只熊玩偶放在桌子上,称其为“三只熊”,请幼儿们根据“三只熊”的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关:分辨水果个数。
老师对桌子上的水果进行随意摆放,让幼儿们试着将每种水果的数量分辨出来,如某水果有1个、某水果有2个或3个。
•第三关:投票选择。
老师让幼儿们选出最会做早餐的小熊,并把票投到最会做早餐的熊身边。
第五步:教师总结(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们回顾这个活动,总结活动的收获和体验,让幼儿们做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教学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兼顾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各个方面要求。
让幼儿在互动体验中认知空间、分析事物、探究规律,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
同时,让幼儿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物质:1.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蜡笔2.课件经验:能点数1-3,并有初步的对应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难点:能按要求分发苹果。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出示小熊一家: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看看老师今天请来了什么动物?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从哪里分辨出来的。
二、分配食物1.师:小熊一家要吃早餐啦,饭前我们要分餐具,看看哪个碗是给爸爸的,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大小的碗)小结:爸爸长得高长的大所以用大碗,宝宝长得最小所以用最小的碗,妈妈长得中中的,所以用中碗。
2.师:碗准备好了,要吃早饭了,猜猜它们会吃些什么东西?3.师:看今天小熊的早饭到底吃些什么(出示蜂蜜、玉米、鱼、苹果) 4.出示蜂蜜图片:他们最先吃什么呢?看看这三瓶蜂蜜怎么分呢?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吃的,哪个是给宝宝吃的,哪个是妈妈的?为什么呢?小结:爸爸长的大,所以吃的多,所以吃最大一瓶的蜂蜜;宝宝长的小,所以吃的少,所以吃最小一瓶的蜂蜜。
妈妈长得中中的,所以吃中中的蜂蜜。
5.出示玉米图片:接下来吃什么了呢?有几根玉米,那又要怎么分呢?引导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并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长得大的吃的多,长得小的吃的少。
6.出示苹果图片:接下来要吃什么呢?看看一共有几只苹果,你是怎么数的?(1)原来我们只要找到一个点,顺着数就能知道有多少个苹果了。
(2)那我们怎么给熊宝宝家分苹果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7.幼儿操作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1.出示三个箱子:最后剩下什么没有吃啦?2.延伸:鱼呀在箱子里,我们回去给他们分一分好不好?教学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通过小熊一家人吃早餐的情景,让幼儿给小熊一家人分早餐充分参与活动,感受到物体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教案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三只熊的早餐》,理解大小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大小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只熊的图片、早餐食物图片、大小不同的碗、勺子、餐盘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出温馨的早餐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的名字。
2.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大小概念。
3.活动一:观察大小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碗、勺子、餐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引导幼儿将大小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4.活动二:动手操作教师分发早餐食物图片,让幼儿根据大小概念,将食物图片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碗中。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5.活动三:分享早餐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制作的早餐,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早餐的大小。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并尝试在生活中寻找大小不同的物品。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大小概念。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导入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熊的名字。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三只熊分别叫什么名字吗?”2.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大小概念。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三只熊,谁吃了最小的碗里的粥?谁吃了最大的碗里的粥?”3.活动一:观察大小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碗、勺子、餐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小班教案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教案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第三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比较和排序”。
通过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和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出三只熊早餐中食物的数量和大小。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数量和大小,运用比较和排序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只熊早餐的图片、食物卡片、磁性板、比较尺。
2. 学具:每组一份食物卡片、磁性板、比较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食物的数量和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三只熊早餐的食物卡片,引导幼儿用比较尺比较食物的大小。
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份食物卡片,要求幼儿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将食物卡片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强调比较和排序的方法,以及观察物体数量和大小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中三只熊早餐的食物数量和大小。
2. 板书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餐具,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2. 答案:餐具的大小排序:勺子 < 叉子 < knife < 饭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7.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只熊的早餐》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三只熊的早餐》,理解大小、数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区分大小,理解数量的多少。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只熊的图片、餐具图片、食物图片、大小不同的碗、勺子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森林场景,营造出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故事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三只熊的早餐。
(2)教师提问:为什么三只熊的早餐大小不一样?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3.数学活动(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碗、餐具和食物,引导幼儿观察并区分大小。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给三只熊分早餐”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将食物分配到大小不同的碗中。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三只熊会喜欢这样的早餐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
4.小组讨论(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代表向其他组员介绍本组分配早餐的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让三只熊的早餐更合适?(1)教师邀请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反思1.故事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地接触数学概念。
2.数学活动:设计富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在小组讨论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足,导致部分幼儿未能充分发表意见。
2.教学评价:在评价幼儿表现时,语言过于简单,未能充分体现对幼儿的鼓励和关爱。
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教案生活中的数学——三只熊的早餐
教学年级:幼儿园小班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识别数字13,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顺序。
2. 通过故事情境,训练幼儿的数感和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字13的识别和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训练幼儿用手指指出数字13,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的
顺序。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标有13的数字)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手偶
早餐图片
手指贴纸
画笔和画纸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熊家庭的手偶,讲述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 数字认识:利用数字卡片,让幼儿用手指指出并重复数字13。
3. 排序练习:展示早餐图片,引导幼儿用手指按照顺序指出图片,并说出数字。
4. 例题讲解:展示三只熊早餐的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3的
顺序。
5. 随堂练习:发放手指贴纸,让幼儿按数字顺序贴在画纸上。
6. 小组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排序比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数字13
排序练习
早餐图片
作业设计:
请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数字,并用手指按顺序指出,拍照记录并分享到班级群。
课后反思与拓展:
教师需对课程进行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
的学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情境,感知熊妈妈和小熊们的身高、体重不同,进而理解“高、矮、轻、重”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高、矮、轻、重”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高、矮、轻、重”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只熊的图片、三只不同大小的碗、三把不同高度的椅子、三块不同大小的面包。
2.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森林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课堂氛围。
(2)教师出示三只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让幼儿了解熊妈妈和小熊们的身高、体重不同,以及他们分别喜欢什么样的早餐。
(2)教师提问: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早餐?3.探索发现(1)教师将三只不同大小的碗、三把不同高度的椅子、三块不同大小的面包分别摆放在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个碗最大?哪个椅子最高?哪块面包最大?(3)教师引导幼儿将碗、椅子、面包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让幼儿初步理解“高、矮、轻、重”的概念。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根据“高、矮、轻、重”的概念找到与自己身高、体重相匹配的碗、椅子和面包。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游戏任务。
(2)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用“高、矮、轻、重”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人?6.结束语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
2.家长协助幼儿用“高、矮、轻、重”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人,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通过故事情境,幼儿能够直观地感知熊妈妈和小熊们的身高、体重不同,理解“高、矮、轻、重”的概念。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量1、2、3的大小关系,用手指进行表示,并能依据实物进行较为精准的数量判定。
2.能够正确地组织各种数量物品,懂得比大小的概念。
3.利用简单的物品完成数量的加减运算,培育感知数量、计算数量的本领。
二、教学前的准备教具:三张不同图案的大餐盘,三只不同颜色的小熊,白豆腐干、白蘑菇、红萝卜片、生菜叶、黄瓜片和花椰菜等食材。
三、教学流程1.导入:听故事,“三只熊的早餐”(请家长录音)2.复述故事:请宝宝们复述故事内容。
3.实物操作:老师将三张不同图案的大餐盘摆在桌上,分别放上不同的食材,并叫宝宝们做出相关动作,比如:请拿一片白豆腐放在第一张盘子上……请把第二盘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第三个盘子上……请把第一个盘子里的东西,倒进第三个盘子中。
4.游戏:老师呈现5个蓝色方块,5个黄色方块和5个红色方块,让宝宝们自由地选择并构成本身喜爱的一组,然后把本身组的方块放到桌子上,并询问其他宝宝:请问谁的方块多,谁的方块少?5.数数运算:老师请宝宝们把手举起来,然后请他们呈现出5个手指,再请他们伸出1个手指,最后数一遍一共有6个手指。
6.游戏:老师请宝宝们做出来手指示范,然后问:请问有几根手指头?谁能总数最大,谁能总数最小?7.实物操作:老师拿出不同颜色的小熊,教宝宝们说出熊的颜色,并将3只小熊放到桌子上,让宝宝们一起数小熊的数量。
8.分组比较:老师询问宝宝们:谁的小熊多?谁的小熊少?请宝宝们自由地分组比较,看看谁的小熊数量最多,谁的小熊数量最少。
9.实物操作:老师请宝宝们一只一只地数出6只小熊,并将6只小熊分成2组,问:每组多少只小熊?请宝宝们一起复述一遍答案,然后老师将第一组的3只小熊放到桌子上,询问宝宝们:请问第一组里的小熊数量有多少只?请宝宝们一起回答:3只!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宝宝们表现积极,对数量和大小关系有了初步认得,但仍需要多次练习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