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脚——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如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韩非子难言 难言》 孙子膑脚於 膑脚於魏 《韩非子 难言》:"孙子膑脚於魏." 中古以后指足. 杜甫《 中古以后指足.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 谷县作》 手脚冻皴皮肉死. 谷县作》:"手脚冻皴皮肉死." 涕——上古指眼泪. 如《诗经 邶风 燕 上古眼泪. 诗经邶风 邶风燕 上古指眼泪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中古 以后指鼻涕.如王褒《僮约》:"目泪 以后指鼻涕. 王褒《僮约》 鼻涕长二尺. 下,鼻涕长二尺."
雌,雄还可指称植物,如"雄花", "雌蕊".
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於古 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的范围之内. 宫:上古泛指房屋.《墨子节用 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 时,因丘陵掘穴而处焉."秦汉以 后,一般民房不能称"宫",只有 帝王的殿堂,住处才能称公,如阿
房宫,未央宫,有些寺庙也可 称"宫",现在除了某些旧有名 称叫"宫"外,只有某些文化娱 乐场所叫,如"少年宫","文 化宫"等.
劝:古义是勉励,鼓励."以劝事 君者."是积极鼓励别人做某事. "劝学","劝耕" 劝 的今义一般是从消极方面来劝说 别人.
汤——古代汉语指热水.《论语 季 古代汉语指热水. 论语季 古代汉语指热水 见善如不及, 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 又如成语"以汤沃雪"" ""金 汤."又如成语"以汤沃雪""金 城汤池""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 城汤池""赴汤蹈火". 现代指食 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米 ""菜汤 菜汤" 汤""菜汤".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宫 :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宫 ” 。 《 说文·宀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 说文 宀
室也。 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部》:“宫,室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 “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 的地方, 文化宫” 少年宫” 科技宫” 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困卦》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 周易 困卦 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释文 尔雅音义》 尔雅音义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古义: 瓦 : 古义 : 陶器 说文·瓦部 瓦部》 《 说文 瓦部 》 : “ 土器已烧之总
古今义异词
(1)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 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 ,,都没有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蜩与学鸠笑之曰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 榆枋而止, 《庄子 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 魏策》 以头 地耳” 以头抢 的意思。 《战国策 魏策》“以头抢地耳”。“抢”是“撞”的意思。 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抢夺”之义。 今有成语“呼天抢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 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抢夺”之义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抢:碰、撞。《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 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2)同中有异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无使乏。”给:(古)供给,(今)为给。 《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
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劝:(古)鼓励、劝勉,(今)劝说。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的类型
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词 义程度轻重的差异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成为今义外延的组成部分。
吴大澄 篆文《论语》
通论:古今词义异同
字本位——徐通锵 词本位——马氏文通
双音词(今) 单音节语素(古)
词的意义谓之词义,即词的意思。
考察古今词义的异同,就是分析一 个词它的古代意义和它的现代意义 是相同还是不同。


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在汉语历史上已经失去实际作帷西向立,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 眦尽裂。项王按刃而跽曰 :“客何为者?”
北 齐 校 书 图
(宋)韩熙载夜宴图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 该: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
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 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言简意赅” ,“赅”同“该” 。
《礼记·大学》:如恶恶臭。
《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也。
宫:所有人居住的房屋。 《说文·宀部》:宫,室也。 《墨子·节用》:“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 •
请同学分析: 请同学分析: 粮: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庄子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 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 《晋书 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 晋书·吴隐之传 吴隐之传》 每月初得禄, 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后汉书·和帝 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 和帝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 2、古今义同词
•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 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变化。 变化。 •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 请同学分析: 请同学分析: • 抢:《战国策 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战国策·秦策 秦策》 布衣之怒, 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跣,以头抢地耳。”《庄子 逍遥游》:“我决 起而飞,抢榆枋。 起而飞,抢榆枋。” • 行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 行李: 左传·僖公三十年 僖公三十年》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菜 《说文》:“草之可食者。” 说文》 草之可食者。 鹤林 《鹤林玉露》:仇泰然曰: 鹤林玉 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 “某为太守, 居常不敢食肉,只 是吃菜 公为小官,乃敢食肉, 是吃菜;公为小官, 乃敢食肉, 定非廉士。 定非廉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请同学分析: 请同学分析: 睡: : 说文·目部 目部》 坐寐也。 史记·商 《说文 目部》:“坐寐也。”《史记 商 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 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 苏秦列传》: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轼《秋声赋》 童子莫对, 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 睡。” • 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 苏轼《海棠诗》 只恐夜深花睡去, 烧高烛照红妆。 烧高烛照红妆。”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五)注意词义变化的社会性:词义变化与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如: 例1:“寺、庙”的词义变化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 国有关。 寺:官府 —— 供奉佛的地方。(佛教) 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宗庙 ——供奉神的地 方。(道教) 例2:“左、右”的词义变化与古代尚右的民俗有 关。 左:左迁(贬官);闾左(古代穷人居闾门之 左)。 右:“位在廉颇之右”;右族(豪门大族); 座右铭(座位右方自勉的铭文)。
(二)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对某些词的词义变 化,不能孤立地考察,必须联系相关的词才能更好地看 出古今词义的变化。如: 步:慢步走 →→ 只保持量词义 趋:快步走 →→ 基本消失 走:跑 →→ 行走 跑:秦方言词,本“用足爪抓地”义,引申出 “跑”义
(三)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和“今”是一 对相对概念,说某词今义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意义是 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古”和“今”只是表明了时间 的先后。如: 例1:币:《说文》:“币,帛也。”→→礼物 →→货币(至迟西汉已有) 例2:爪牙:得力助手→→坏人的帮凶(唐代已出 现)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词的理性意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江、河;皮、革、肤;醒;脸;保姆。 2.词义范围的缩小。 金;臭;亲戚。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官;闻;涕。
词的感情意义变化。 (二)词的感情意义变化。如“始作俑 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者”,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古代汉语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基本情况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如 “除”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量增 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义的 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夺” 词义的变化。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今词义异同

理:治玉→治理
注意:“脸”,古代汉语指脸颊,现 代汉语指脸部。不是词义的扩大。词义扩 大是词义由一个小类上升为所属的一个大 类,而脸颊和脸部不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 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缩小 缩小是词义的内涵变小了。
宫:《说文》:“宫,室也。”秦以前, 不论居住者身份贵贱,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称 宫。现代汉语,“宫”一般指身份尊贵的特 殊人群所居住的房屋:宫殿;龙宫;雍和宫。 也指人民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 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象形。”指陶器。现代汉语“瓦”指铺房顶 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 子、禽
诛,《说文》:“诛,讨也。”指责备、谴责。 后引申为惩罚。现代汉语指杀戮。 诬,《说文》:“诬,加也。”(玄应《一切经 音义》卷五引文作“加言也。”)指说话夸大其 实。后引申为欺骗。现代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 责备。 饿 、病。
(三)词义色彩的变化 1、由褒到贬 爪牙,古义为“得力助手”,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 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 越语》),今义为 “替凶恶的人跑腿的人”。 妖: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引言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尤其是词汇课的学习, 词汇是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 现代汉语,词汇相较于语法和音韵,都是一个开 放的、不可穷尽的系统。因此,概括古代汉语词 汇的规律,总结它与现代汉语词汇的不同,对学 习古代汉语是很有帮助的。教材把有关词汇通论 内容放在最前面,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古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学习,主要着重两方面 的内容:词义的发展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
雄:《说文》:“雄,鸟父也。”指鸟的雄 性。现代汉语“雄”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 匠:《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 斤,所以作器也。”指木匠。 按:匚,fāng。 现代汉语“匠”指各种有技术的工人。 睡:《说文》:“睡,坐寐也。”指坐着打 瞌睡。现代汉语“睡”,可以是打瞌睡,也可 以是卧床睡。 洗:《说文》:“洗,洒足也。”指洗脚。 现代汉语“洗”指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 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河(黄河)、江(长江)、好(貌美的女子)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詞義的異同第一節詞彙的繼承和發展語言的詞彙是發展變化的。

閱讀古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古今詞義差異所帶來的理解障礙。

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一、舊詞不斷消亡1、歷史事物的消亡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觥是古代一種有獸頭形的器蓋或整個器物象獸形。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韓非子五蠹)(觥籌交錯)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飲食神的節日。

臘,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

(臘月)長沮、桀溺耦而耕。

(論語微子)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為耒。

(易經系辭下)玦: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項羽本紀)(玦為環形而有缺口的玉;璧為平圓形,中間有孔。

)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優,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筑: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史記刺客列傳)2、表示過去的思想意識的詞語薨: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禮記曲禮下)弑:臣弑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來漸矣。

(易經坤文言)3、被別的詞語所取代舊詞所反映的事物、觀念仍然存在,但後代改變了說法。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蓄之,流俗之所輕也。

(報任安書)倡優-藝人、演員4、有些詞語,古代和現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義和今義卻迥然不同。

《說文示部》齋,戒潔也。

本指古代祭祀或典禮前清心潔身,以示虔誠。

殺之府舍,而丞相奉齋酧(chou4醇酒)入廟祠(漢書趙廣傳)魏晉時期,“齋”有了居室、房舍的意思。

如:吳郡太守張懋聞齋內床下犬聲。

(搜神記)再如:我決起而飛,搶楡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逍遙遊)搶(qiang1):觸碰,今:搶劫李廣軍極簡易。

(李將軍列傳)簡易:怠慢、輕慢的意思,與今義無關。

二、新詞不斷產生電原為閃電義,今以電為首的字越來越多。

德律風麥克風第二節古今詞義的變化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個詞有本義,還可以有引申義,形成一詞多義現象。

在詞典中表現為義項。

有的產生,有的消亡。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异同
3
2
1
词义范围的 差异
词义褒贬 的变化
诬:“诬,加也。”
词义演变的原因
演变的原因
社会的发 展、风俗 的变迁
内部制约 如:履— —屦—— 鞋
如:家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五族为党。——皆栾氏之党也。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其臭如兰。 穆公访诸蹇叔。
加重 褒贬色彩 扩大 缩小 转移
词义的转移 曹刿见诸。
默、恨、 少年 军无见粮。
现成的 臭、朕、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货而不售。 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
扩大
转移 转移 扩大 扩大
词义范围的变化
江、河、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 看见 死不恨矣。 脸、嘴、皮 词义的扩大 敢陈愚见。 徒见欺。 义项的增减 词义的缩小 图穷匕首见。 见解 见笑 见效 拜见
第二节 古今词义异同
1
词义变化的类型
2
词义变化的结果
词义演变的原因
3
词义变化的类型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迥 异
《左传》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
《尚书》重我民,无尽劉。 《劝学》赦之,以劝事君者。 《孟子》吾何爱一牛。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殊 微
词义变化的结果
爪牙: “然谋臣与爪牙 之士,不可不养 词义程度 而择也。” 的轻重 祥: “是何祥也?吉 凶焉在?” 病、饿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很: 《说文解字》: “很,不听从 也。”
《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因下令日: ‘猛如虎, 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庄子.渔父》: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很。” “不听从”是“很”的古义, 这个意义今天已 经没人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偷
• 偷。古代的常用义是苟且、懈怠、懒散。
晋武帝始登阼, 探策得‘一’。王者世数, 系此多少。帝既 不说, 群臣失色, 莫能有言者。” (《世说新语·言语》)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 经》)
“吾固事之也, 不敢贰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
30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古代的冶炼技术低下, 金属很少, 单用金指称所 有金属。银, 白金, 铜, 黄金, 铁, 黑金。后来出 现了黄金, 就用“金”专指“黄金”。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文化意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2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左司马 左尹 鲰生 历史词 瞋目 参乘 彘肩
竖子 啖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今 义同
古今 义异
珍宝 壮士 鱼肉 怒 志 驰 告兄
中古以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古今词义异同古代汉语课件

古今词义异同古代汉语课件

稍微的“稍”字„在古代当做“渐渐”讲。 《汉书》:“吏稍侵凌之”,是说一个人做官 很老实,连衙门里的小官吏,都渐渐地欺他老 实。这里“稍”字就含有渐渐地、得寸进尺地 去欺负他的意思。如解作“稍微”的话,就不 对了,因为不能说稍微地去欺负他。 直到宋代,“稍”字还是这个意思。苏轼的诗 中有“娟娟云月稍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之句,是描 写他从一个地方回家时看见月亮慢慢升上去, 渐渐侵入窗户中的景色,是非常富于诗意的。
3.我们这门课,“古今词义”是作为古汉语教 学体系的概念,不是作为严格意义的词汇史 概念。 古今词义的辨析针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 以“义项”为单位,差异是就“某词的某义” 而言,而不是就整个词来说。例: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 —贾谊《过秦论》 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 《庄子 徐无鬼》
汉语的词汇的发展变化包括三个方面:旧词消亡、新 词产生、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旧词消亡 1、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已经消亡。 㸬(bèi)、犙(sān)、牭(si)。劓(yì)黥(qíng)膑 (bing) 2、 词所指称的事物并没有消亡,但后代的说法改变了。例如: •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古 今 • 醯 醋 假 借 绤 粗葛布 絺 细葛布 • 足 脚 牡 公 牝 母 雉 野鸡 • 汲 打水 奕 下棋 的 靶心 速 邀请 • 恙 疾病 肩舆 轿子 囹圄 监狱 侏儒 矮子 • 庠序 学校 膏腴 肥沃 屦 鞋子
仅பைடு நூலகம்
1. jin3,仅仅,表示数量小 2. jin4,接近、几乎。唐代口语词,几乎达 到„„,表数量大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厉害,仅如 毛发比。——1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张巡)初守睢阳时, 士卒仅万人。——2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2 杜甫《泊岳阳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 层。——2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4古今词义的异同

宫 :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宫 ” 。 《 说文·宀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 “ 说文 宀
室也。 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部》:“宫,室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 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 “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 的地方, 文化宫” 少年宫” 科技宫” 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困卦》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 周易 困卦 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 释文 尔雅音义》 尔雅音义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惟王者所居为宫也。” 古义: 瓦 : 古义 : 陶器 说文·瓦部 瓦部》 《 说文 瓦部 》 : “ 土器已烧之总
(BACK)
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说文·目部 目部》 坐寐也。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说文 目部》:“坐寐也。”今 商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 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 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 商君列传 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 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 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 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秋声赋》 童子莫对, 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秋声赋》:“童子莫对, 垂头而睡。 古之“睡觉” 论语》 垂头而睡。”古之“睡觉”作“寐”作“寝”。《论语》:“宰 予昼寝。 予昼寝。”
其它: 耒耜、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G源自)(二)古今传承词 古今义同词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 、父、母、妻、子、兄、 弟、马、牛、羊、农、牧、土…… 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古人认为雷是“天鼓” 司雷之神是“雷公” 雷有意志,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 惩恶。 惩恶。 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也是随着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的消亡而消亡、变化而变化、产生而产生的。

由此,便产生了古今词义之间的异同。

本文就是通过具体的词例来说明古今词义异同所存在的几种情况。

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复杂多样,所以,笔者从多个角度对古今词义的异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指词义的外延)1、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全面收敛。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词义从故意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说文》:“焚,烧田也。

”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

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

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 劝:《说文解字》:“劝,勉也。”意 思是勉励、劝励,用在积极方面。
《左传·成公二年》赦之,以劝事君者。” 《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汉代开始有 “规劝” 意思,用在消极方 面的劝阻。
《史记·商君列传》:“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 再——古今均有“第二次”之义。但古义只表 “第二次”或“两次”,如《左传·僖公五 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 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今义则是“再来一次”之义,表示动 作反复进行,可指“第二次”,也可指“第三 次”、“第四次”等。
• 古汉语中有些词的两三个词义都是 经常使用的,但是今天只继承了其 中的一个义项,其他的义项都消失 了,对于这些词要注意已消亡了的 词义,不要用今天的一个含义去解 释古时的几个意思。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爱
爱:古时“爱”有两个常用义:一是疼爱、喜 爱;另一个是吝啬。 《战国策·赵策》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替
替:《说文解字》:“替,废也。”
《尚书·大诰》:“不敢替亡帝命。”
《国语·周语上》:夫执玉卑,替其贽也。
“替”的今义是代替,古义不再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行李
行李:古代外交使节的称呼之一。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今天把旅行时携带的东西叫“行李”古 义完全消失。
塘:上古指在河旁边防水的“堤防、堤壩”;指
水塘大約開始于漢末。
莊子 達生》:數百步而出,披發行歌而游 于塘下。 唐崔顥《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 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句中的横塘是地名,一定是在堤的旁边,她决不会住在池塘里。 谢灵运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扩大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变宽泛,采取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原 义寓于新义之中,并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庄子·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桂馥曰:“粮乃行者之干食。”
• 2、风俗变迁 古代尊左尚右,但是分工不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 注意词义时代性
• 币:
• 丝织品(本义)——礼物(先秦)——货币(秦汉后)
一般来说,古今词义指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
• 古代的词演变到后代,三种情况: 旧义消失,产生新义,也就是新义代替了旧义。 新义产生,旧义尚在,也就是新旧义并存。 词义保留,稍有变化。 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 a、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 b、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 c、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三、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不同
(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 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三、如何掌握词的古义 1、从字形上分析 幣、醒、劣 2、从语境上分析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经》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 妇勉其夫。 《国语》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战国策〃齐策》:“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绸——古代是“缠绕”之义。

《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拍兮蕙绸。

”宋洪兴祖补注:“绸,缚束也。

”成语“未雨绸缪”中“绸缪”二字,义为紧密缠绕。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孔颖达疏:“郑(玄)以为鸱鸮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有此室巢。

”后常以“未雨绸缪”喻防患于未然。

“绸”在现代指“丝绸”。

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句中“抢”为“突过”义。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句中“抢”是“撞”义。

现代“抢”是“抢夺”义。

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也。

”《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完——古代是“完整”、“完好”之义。

《说文》:“完,全也。

”《荀子·大略》:“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

”成语“完璧归赵”、“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完”都表示“全”义。

现代汉语中“完”是“完了”、“终结”之义。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

”现代则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对于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要下功夫一一记牢。

3 古今意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是古今词义对比中最常见的情况。

“同”,指古今词义有联系、有继承;“异”,指古今词义有发展、有变化。

学习古汉语词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掌握古今词义之间的差别,特别是细微的差别。

例如: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

但古义侧重于积极提倡,即“鼓励”、“勉励”,如《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今义则侧重于消极阻止,即“规劝”、“劝告”、“劝解”。

(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爱——古今皆有“喜爱”之义。

但古代“爱”还有“吝啬”、“舍不得”之义,如《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这一含义是现代“爱”所不具备的。

给——古今皆有“以物与人”之义。

但古义是“供给”、“供应”、“使……足”,即把物质生活资料给予需要的人使用,如《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今义则是一般的“给予”。

再——古今均有“第二次”之义。

但古义只表“第二次”或“两次”,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义则是“再来一次”之义,表示动作反复进行,可指“第二次”,也可指“第三次”、“第四次”等。

暂——古今均有“时间短”之义。

但古义还表“突然”、“仓猝”,《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暂腾”是“突然(一下子)腾跃起来”的意义。

此义现代已无。

信——现代指“书信”,古代则指“信使”、“使者”,即传递信息(含书信)的专人。

如《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

”句中“信”指使者,“书”指“信”带来的书信。

等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情况十分复杂,在学习中要特别留意,防止以今义去解古义。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主要表现我们这儿讲的“古今词义差异”,指的是“古今词义有同有异”中的“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义范围的差异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 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是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外延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三种表现形式: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即由部分变为全体,由个别变为一般,由狭窄变为宽广,词的古义被今义所包含。

例如:菜——古义仅指蔬菜。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今义则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现代汉语词典》:“菜,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品、鱼、肉等。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说文》:“睡,坐寐也。

从目垂。

”段玉裁注:“知为坐寐者,以其字从垂也。

……此以会意包形声也。

目垂者,目睑垂而下,坐则尔。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句中的“睡”即“坐着打瞌睡”之义。

“睡”之今义,既指打瞌睡,更指躺下睡觉。

匠——古义专指木匠。

《说文》:“匠,木工也。

”段玉裁注:“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

以木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

”今义为一切工匠,即段注所云“凡工之称”,如:木匠、皮匠、泥瓦匠、剃头匠等。

响——古义指回声。

《玉篇》:“响,应声也。

”今义则指各种声响。

江——古义专指长江,如《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现代则泛指大的河流。

好——古义专指女子貌美。

《方言》卷二:“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

”《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现代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

等等。

(2) 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缩小了,即由全体变为部分,由一般变为个别,由宽广变为狭窄,词的今义被古义所包含。

例如:宫——上古泛指一切房屋。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说文》:“宫,室也。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

”现代“宫”专指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庙宇名称及人民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如:宫殿、碧霞宫、青年宫。

瓦——古义泛指一切陶器。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段玉裁注:“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坯,已烧皆谓之瓦。

”今义主要指盖房顶用的建筑材料。

金——古义泛指一切金属,如“银”叫“白金”,“铜”叫“赤金”,“铁”叫“黑金”,等等。

今义专指“黄金”。

禽——古义是飞鸟和走兽的通称,如《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今义专指飞鸟。

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包括香气、秽气。

《玉篇》:“臭,香臭总称也。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今义专指秽恶难闻的气味。

(“臭”表古义读xiù,今义读chòu。

)子——古义泛指儿子、女儿。

《仪礼·丧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郑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少子”指“小儿子”。

《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其子”指“孔子的女儿”。

今义“子”专指儿子。

等等。

(3) 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指的是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一般来说,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但旧新(古今)二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暂——“暂”最初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

《说文》:“默,犬暂逐人也。

”意即犬不吠而突然向人扑去。

又:“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意即犬突然从穴中出来。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杜预注:“暂,犹卒也。

”后来,“暂”由“突然”、“一下子”转移为“不久也”,此义是“暂”在中古的常用义。

《集韵》:“暂,须臾也。

”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暂”即短暂之义。

中古以后,“暂”义又转移为相对“将来”而言的“暂时的”之义,如“暂不答复”、“暂缓执行”等(隐含着“将来答复”、“将来执行”之义),此义一直保留到今天。

汤——古义是热水。

《说文》:“汤,热水也。

”《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刘宝楠正义:“探汤者,以手探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汤镬”即“开水锅”。

成语“固若金汤”、“金城汤池”,“汤”均指热水。

今义“汤”专指米汤、菜汤,与“热水”所指有异。

府——最初表示贮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说文》:“府,文书藏也。

”金文“府”字或加“贝”,也表藏财之处。

《尚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

”孔颖达疏:“府者,藏财之处。

”后来,词义转移,专表官府、官署,《广雅·释宫》:“州、郡、县、府,官也。

”王念孙疏证:“皆谓官舍也。

”现代指国家政权机关,如“政府”、“市府”。

涕——上古指眼泪。

《说文》:“涕,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