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传统文化4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注音文言文翻译
注音文言文翻译如下:君子慎独,语出《論語·逹而》。
原文曰:“君子之道,費而難成。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其中,“慎獨”二字,即指君子在獨處之時,亦能謹守道德,不失其正。
君子慎独,謂君子在獨處之時,能慎於其行,不為人所見而為人所聞。
此乃君子之所以為君子也。
蓋君子之行,不為人知,則為己知;不為人聞,則為己聞。
是以君子慎獨,蓋恐其心之不正,而行之不端也。
《中庸》曰:“君子之道,闔闔然如雷霆。
雷,動則天地皆應;霆,動則山川皆震。
君子之道,闔闔然如雷霆,慎獨而後能至於天地之變,山川之動。
”此言君子之德,若雷霆之威,非獨處時所能見,必慎獨方能達至天地山川之變化。
慎獨之義,非獨指君子之修身,亦涵蓋君子之治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君子修身,必慎獨以正其心;治國,必慎獨以正其政;齊家,必慎獨以正其家;治國,必慎獨以正其國;平天下,必慎獨以正其天下。
夫君子慎獨,蓋由於其心之正,行之端,故能自克於内,而不為外物所惑。
故《大學》曰:“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內省。
”君子在獨處之時,能自省其心,修正其行,故能保持其道德之高潔,不為世俗所汙染。
夫慎獨之道,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達。
蓋君子之慎獨,乃心之所向,德之所守,非強制而能為,亦非放任而能至。
故君子慎獨,必先正其心,養其德,修其行,方能達至慎獨之境。
《禮記·中庸》云:“慎獨者,心之主也。
心之主正,則德全;德全,則形全;形全,則神全。
”此言慎獨之重要性,乃心之主,德之基,形之神。
君子慎獨,方能心德形神皆全,達至君子之至善。
故君子慎独,乃修身之要,治世之本。
君子能慎獨,則能內外兼修,德行合一,成就君子之大道。
是以君子慎独,實為君子之根本,修身之極致。
君子慎独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
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慎微”。
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
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
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
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
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
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
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
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若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独自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
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
慎独文言文翻译全文
慎独之道,首在自省。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于善。
”夫善,非一日之功,必积善成德,而后能修其身。
故君子每日省己,以观其过,而修其身。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皆自省之明训也。
次在克己。
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夫克己者,所以制欲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扑则燎原。
故君子必克己,以制其欲,使心不乱,行不悖。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此克己之明训也。
又在敬人。
敬人者,所以立人者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敬人,不责人之过,而求己之过。
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此敬人之明训也。
又在谦德。
谦德者,所以成德也。
君子之道,贵在谦德。
谦德者,虚己以受人,不以己之长而傲物。
孔子曰:“满招损,谦受益。
”此谦德之明训也。
又在笃行。
笃行者,所以践德也。
君子非徒言也,必笃行以践其德。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此笃行之明训也。
慎独之道,备于《大学》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
夫修身者,慎独之始也;齐家者,慎独之进也;治国者,慎独之用也;平天下者,慎独之极也。
译文:慎独,是古代圣贤所重视的。
孔子说:“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不在暗室中欺骗。
”又说:“不担忧没有地位,担忧的是为什么能立得住;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而追求成为值得被人知道的人。
”这些话都在讲述慎独的重要性。
慎独,不仅仅是指个人自律,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因此,君子必须慎独,然后才能端正自己的身心,端正自己的家庭,端正自己的国家,端正整个天下。
慎独的方法,首先是自省。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人可能做到善。
”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积累善行,形成美德,然后才能修养自己的身心。
所以君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观察自己的过失,以此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孔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而不忠诚吗?与朋友交往而不诚信吗?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这些都是自省的明确教导。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君⼦慎独不欺暗室
“君⼦慎独”语最早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道也。
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慎其独也。
“慎独”代表的是⼀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种境界,君⼦慎独的⼤意为⼀个⼈在独⾃活动,⽆⼈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为,此为君⼦慎独。
“不欺暗室”语最早出⾃《列⼥传·卫灵夫⼈》: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敬也。
夫忠⾂与孝⼦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
蘧伯⽟,卫之贤⼤夫也,仁⽽有智,敬以事上,此其⼈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
公使视之,果伯⽟也。
⼤意是说蘧伯⽟⾮常注意⾃⼰的⽣活细节,不会在⼤庭⼴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暗中没有⼈看到⽽改变⾃⼰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端正的⼠⼤夫。
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看见的地⽅,也不会去做昧着良⼼的事情。
“君⼦慎独,不欺暗室”的⼤意可理解为:君⼦在独⾃⼀⼈的时候,也能够坚守⾃我,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为,亦不做亏⼼事。
慎独是⼀种品德,⼀种精神,⼀种坦荡,⼀种伟岸。
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的⼈们,慎独也是⼈⼈努⼒追求的思想境界。
(素材来⾃⽹络)。
传统文化—君子慎独
交流感悟说经典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天子, 下至平民都推崇孝文化,表彰人们 的君子行为。学习之后,你是怎样 理解“慎独”的?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读——(句子),我认为“慎独” 就是——
余韵悠长背经典
有感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背诵经典片段。 要求: 大声读书;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力求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走进传统经典 传承文化基因 弘扬中华血脉
君子慎独
学习目标
1.朗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 文化的魅力。 2.讨论交流“慎独”文化的内涵, 提高自身的修养。
字正腔圆读经典
有感情地朗读2—4页的经典篇章。 要求: 大声读书;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力求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教你一招
1.有感情地朗读20—25页内 容,了解其文意。重要的词 语要知其意,如:诚其意、 勿自欺、恶恶臭、好好色、 自谦、慎独、厌然、掩其不 善、著其善、诚于中、形于 外。
君子慎独语文文言文翻译
君子慎独,夫独者,无与为偶,独自行其道也。
夫道者,天理之所在,人心之所向也。
君子行道,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节,以智为明。
故能守道而不逾矩,立身处世,无愧于心。
独处之时,人易懈怠,心易放逸。
然君子独处,则心如止水,不染尘埃。
其所以然者,盖有四端:一曰静,二曰诚,三曰敬,四曰慎。
静者,心之本体也。
独处之际,无人相扰,无人为患,心自宁静。
静能生慧,慧能生明。
故君子独处,能以静制动,以明烛幽。
诚者,心之真实也。
独处之时,无人可见,无人可欺,心自真诚。
诚能感人,感能化人。
故君子独处,能以诚感人,以化他人。
敬者,心之庄严也。
独处之际,无人相待,无人相求,心自庄严。
敬能养德,德能养身。
故君子独处,能以敬养德,以德养身。
慎者,心之审慎也。
独处之时,无人相问,无人相察,心自审慎。
慎能防患,患能除非。
故君子独处,能以慎防患,以患除非。
夫君子慎独,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念。
须臾之间,虽无人见,心犹存敬畏;终日之间,虽无人察,行犹守规矩。
如此,方能达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境界。
慎独之道,虽隐于独处,实则贯穿于日常。
与人相处,言必信,行必果;与事相接,敬必恭,慎必谨。
如此,方能彰显君子之风,成就君子之德。
总之,君子慎独,乃修身养性之要。
独处之时,心不染尘,言行一致;处世之际,心存敬畏,守道不逾。
此乃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亦为人之所共仰也。
君子慎独 三层意思
君子慎独三层意思
"君子慎独"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其含义。
首先,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君子慎独”强调的是一个人
在独处时应当慎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指有道德修养、品
德高尚的人,而“慎独”则是指在独处时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不做
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
这也是在提醒人们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
独处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不可因为没有人监督而放松对
自己的要求。
其次,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君子慎独”也可以理解为一
个人在独处时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言行。
独处时往
往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而“慎独”则是要求一个人要认真对待
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断完善自我,修养品德。
最后,从管理自己的角度来看,“君子慎独”也可以理解为一
个人在独处时要自律。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在公共场合下受到各
种规范和约束,但在独处时往往容易放松自己,而“君子慎独”则
是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自我约束,管理好自己,不被外界的诱
惑和干扰所左右。
总的来说,“君子慎独”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非常丰富,既包含了道德伦理的规范,也包含了个人修养和自我管理的要求。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审视自我,自律自德。
君子慎独
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道这个东西,一刻也不能背离的;可以背离,就不是道了嘛。
君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见到的,担心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听到的。
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
”编辑本段注释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
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
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
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
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
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
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
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
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
慎独的文言文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老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欢美丽的女子那样喜欢仁慈。
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老实,心安理得。
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慎重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独也。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
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
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这种隐恶扬善的做法,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说,人心里有什么样的实际德性,外表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规行矩歩。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一个人假设是被许多双眼睛注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曾参说:
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嘛!〞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美;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
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闲舒
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老实。
君子慎独
•
• •
• •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 的事) 慎独是一种心境,一种经过良好的思想道 德陶冶而形成的自我约束的心理境界。 慎独是一种情操,面对权利、金钱、美色 的诱惑时,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情;在缺乏公 众监督的情况下,保持一份清醒的自律头脑。 慎独是一种睿智,需达观从容,豁达人生, 悟透人生,洞悉万物,于纷杂的事务中学会 观察与剖析,在混沌中感悟出清醒与睿智, 得出真知灼见。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了这些古人训 诫弟子鞭策儿孙的激语,才有了头悬梁、锥刺骨、凿 壁透光、囊萤映雪等诸多苦读的铸成大器扬名于世。 想想渭水河畔闲情垂钓的姜子牙,虽有经天纬地 的治国才能,却不张扬,更不助纣为虐。是贤明的周 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八百年周家天下的长久传承。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亦是人生正己修身的 必修课。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鲜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 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 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 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 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 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 理论论据: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抓住芝麻,丢了西瓜
• 优秀题目 • 1、直接型 • 舍小利,获大利 接受瑕疵,收获美好 人生 做事勿因小失大 • 2、对偶型 • 错过时机 因小失大 善抓时机 铸就成功 • 3、引用型 •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4、比喻型 • 挣脱完美的枷锁 擦亮机遇的火花,点 燃人生的价值
• 优秀开头:
• 1、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那位割麦人那样, 为了一穗没有黄的麦子,而舍弃了整地的 麦子。这样的做法实在可笑。所以,我们 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顾全大局二不是 只着眼于局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 走向成功。 ——《要成功需顾大 局》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由此可见,“慎独”影响之深远。
的确,欲修身,必慎独。
慎独在《辞海》中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即在独处时,我们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君子慎独,即是不自欺。
所谓慎独,就是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不违背自己的立场。
每个人心中都会端着一个天平,孰是孰非,自会辨明,无须多说。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这样的小人行径无疑是一种自欺,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真正的君子。
君子慎独,即不自轻。
君子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历史上道德彰显的人莫不慎独,那么慎独到底要怎样做呢?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应当将内心的浮躁慢慢沉淀下来,正视自己,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在独处的静谧中,总会有一盏灯光属于你。
只有谨言慎行,才能让你稳操胜券,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
君子慎独,即不自弃。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不要说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坐不了,圣人难免有疏漏,百密一疏,而愚人在经过自己独处时深思之后,也会有所收获。
慎独在这一点上,就是要看我们的功力和定力够不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
做题做到纠结处,不妨远离喧闹,独处静坐一会,自会有一番心境,另一种思维涌现。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只有学会谨言慎行,学会在独处中保持一颗清寂的内心,才能修身,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成大器。
不为利,只为情利益这个东西,好坏说不准。
它推动人们不停交际沟通,可是,很多人却把它作为行动的能量动力。
但情不一样,它没有过多的杂质,纯粹自然,简单温暖。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如果一味追求利益,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你原拥有的情谊,还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同学之间请求帮助,总要问一句:有啥好处?虽然只是玩笑话,但是难免会隔阂了原有的亲密。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慎是谨慎自律,独是独处,没有别人在旁。
君子慎独:君子的境界,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
此话出自《礼记.中庸》原文: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
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第体察到了。
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
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增长。
《中庸》的作者点醒体道的君子,对于这伟大的天道,即使在众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儆戒,而不可以有一时的疏忽大意。
即便在众人听不见的地方,也是一样。
这样,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德性的修养,而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否则,是不会在德性的修养上有真正的进步的。
“莫见乎隐”,“见”应作”现”讲,即显现。
见是显现在外的外在,隐是指内心的实质。
外在的事物易于把握,而内在的人心却难以观测,所以修心更为重要。
“慎独”即谨慎独处之时,这是承上两句而提出来的。
道贵在个人的刻意培养,也贵在个人的自觉省察,在那幽暗的地方,虽然别人看不到,但体道者自己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天下最容易发现的。
同样,那些细微的事情也是最易于被人发现的:因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无论怎样遮掩,终会被人发现,体道的君子为了这个原因,对于独知的境地,尤其谨慎小心,甚至于要超过在人前的谨慎。
这便是自修的真正境界。
“慎其独”,重要的不是要学人不要“独处”,而是要学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自我把持得住。
“独处”最容易出事,以为别人不睹不闻,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为所欲为,这可不是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是要从根本上不做亏心事。
越是别人不睹不闻,越是要把持分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事事项项,戒慎恐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正《太上感应篇》所谓的“不欺暗室”。
国旗下讲话:《君子慎独》的道德启示精选两篇
标题:君子慎独——道德自觉的灯塔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在今日这个阳光洒满大地的美好时刻,我们齐聚一堂,让五星红旗的灿烂与我们的激情同在。
今天,我有幸在这庄严的国旗下,与大家分享一个我深有感触的主题——“君子慎独”的道德启示。
“君子慎独”,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的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引导个人道德修为的灯塔。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无人知晓的隐秘处,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君子亦应坚守道德准则,不改初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比古人更复杂的试炼和选择。
商场上的小诱惑、职场中的灰色地带、社交媒体的虚幻光环,无不挑战着我们内心的忠诚。
然而,真正的君子,绝不因外界的纷扰而迷失方向,而是应秉持“慎独”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皆能自律自省。
曾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提出“慎独”的概念,并非空穴来风。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被后世景仰的君子,无不是“慎独”精神的践行者。
他们深知,一个人的品质,非由外在的赞誉决定,而是内心德行的积累。
正如清代高其佩在《高岗独立图》中所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君子内心独立的写照。
在当前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光鲜亮丽,却在私下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两面派的行为模式,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形象,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反观那些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无论是科技界的创新者,还是商界的领军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赢得广泛的尊重,正是因为他们在无人注视时依旧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慎独”不单是一种自我修养,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当每位公民都能做到这一点时,整个社会就会显得更加和谐与透明。
环顾我们的现实生活,从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到坚守诚信的小商贩,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慎独”精神的生动体现。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君子慎独”作出了最有力的诠释。
尊敬的朋友们,当我们立于国旗下,享受着自由与尊严的同时,让我们不忘那份对道德的坚守。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君子慎独精选阅读:浅谈君子慎独人生就就应活得风生水起,就就应有一种精神与信念让自己燃烧与沸腾。
慎独是一种最好的体现方式。
君子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按照必须的道德规范行为。
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
说起慎独,不仅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这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发奋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
一种对于完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
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
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
雷锋叔叔用平凡的善举诠释了慎独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应对获奖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头脑要清醒,绝不能轻飘飘的。
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写作。
家乡为其修造故居。
遭到了他的拒绝。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为创办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至5亿元。
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慎独和谦虚的。
他们慎始敬终。
不遗余力,默默无闻却又用心有为。
让我们坚信慎独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慎独做出楷模。
我们敬畏的不仅仅仅是他们做人所坚守的诚实与善良。
更有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豪迈。
他们已经站在了灵魂与智慧的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雄奇与伟岸。
他们生命的质量对于世人总是充满着魅力与诱惑。
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鼓舞着人们正心诚意、身体力行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慎独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
感受慎独这份情怀,人生的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我们都会在自我陶醉中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君子慎独班会精品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录
CONTENTS
• 理解“君子慎独”的含义 • “君子慎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传承 • “君子慎独”在个人素质提升中
的作用
目录
CONTENTS
• “君子慎独”在社会道德建设中 的价值
• “君子慎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意义
• “君子慎独”的实践与运用
将“君子慎独”的道德观念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03
提升个人素质
通过实践“君子慎独”,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为未来的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6
“君子慎独”的实 践与运用
如何做到“君子慎独”
明确道德规范
了解并明确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自我约束
在独处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
反思与自省
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不断提高自己 的道德修养。
“君子慎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遵守公共秩序
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 ,可以提升人们的自我修 养,使他们更加成熟、理 智。
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君子慎独”的实践 ,可以促进人们的个人成 长,使他们更加优秀、卓 越。
02
“君子慎独”的历 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君子慎独”的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 完善,“君子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 重要概念。
弘扬社会正气
君子慎独的品质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抵制不良风气,促进社会风气 的良性发展。
促进诚信建设
弟子规之君子慎独,谨慎自律
弟子规之君子慎独,谨慎自律弟子规之君子慎独,谨慎自律【原典】: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释义】:即使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即使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便。
自律是一个好员工的基本素质手里拿着空的容器时,一定要小心,就好像这个容器里装满了东西一样;进入没有人的房间时,同样也要小心,就好像这个房间里有人一样,不要乱走乱动,更不能做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
我国古代的经典《中庸》,在第一章就提出“慎独”的概念,是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高素质养成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人在没有别人看到或知道的情况下,最容易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可能在人前表现彬彬有礼,人后却本性毕露粗俗不堪;人前恨不得成为道德楷模,人后却满脑子坏主意。
这样的人,首先做不了君子,再者,可能会短时获利,但是时间一长,隐藏得再深,也会被别人认清真面目,从而影响他将来各方面的发展,让他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因此,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都能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应该追求的。
有人的时候谨慎,没有人的时候也要谨慎。
用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来解释,那就是自律。
自律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日后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在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工作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自律不是约束,而是真正的解放。
如果选择了自律,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原来自律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自由的人。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就是在强调一个人要自觉、自律、自我约束。
古语有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
历览古今,纵观中外,大凡有所成就之人,无一不是克己自律的。
《君子慎独》1300字君子慎独议论文
《君子慎独》1300字君子慎独议论文作文一:《君子慎独》1300字君子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
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高低。
《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
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
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
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
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
刘向《说苑·敬慎》云: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
心灵有序,天人合一。
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
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
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
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
君子“慎独”_初三作文
君子“慎独”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其实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涵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流离失所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放逐,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
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捧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别人守信。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巨匠一人坚持早课,从不旷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巨匠可没必要如此。
”豫通巨匠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好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
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坑骗着自己的良心,心田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荡身心吗?不,璀璨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
隐隐地,有一种声音,好像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
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慎重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不染纤尘,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
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君子慎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朗读并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
3、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讨论、交流
2、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中庸之道的内容原则。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说起“中庸”,人们往往把它和好好先生、折中主义者联系起来,如在评价某人的观点时,喜用“此人的话是对的,不过太新了”加以评述;又如中国人的信仰态度,讲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赋之以贬义的色彩。
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却因人们的曲解和误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来正确地理解中庸,认知中庸,还原她本真的面目,进而感知她动人的魅力。
二、资料背景
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
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2、《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三、初步了解“中庸”的概念:
展示中庸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孔子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那么,何谓中庸呢?一般理解为:
①“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
②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
一说,庸,常,“中庸”即中
和可常行的意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也就是说,情感在内心时,是一种适中的状态;表达出来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不及”,没有充分表达,二是符合节度,合适而恰当,三是表现得过分。
第二种就叫中和、中庸。
“中庸之道”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
这个中间状态,标准状态是“天道”所要求的状态。
“过犹不及”,离开了这个状态,都不合“中庸之道”。
以上为抽象的中庸概念,教师举例阐述:
如古人为父母守丧以三年为期,“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
即超过三年之期,或不足三年,皆为不妥,三年就是“丧之中庸”;又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够,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头,皆是不“中”。
必须办到十分,恰当好处,始称为“中”,这就是中庸之道。
(板书: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四、研读《君子慎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
..离也;
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
....,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
...也。
(一)朗读,解决读音、断句问题并结合课后注释和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
2、男生、女生各齐读一遍
3、齐读
(二)阅读感知,探究疑难
1、首先提出了“性”“道”“教”三个概念,请解释这三个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性”指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天理(包括仁爱道义等)。
即:天赋禀性特质。
“道”指人依照上天赋予人的正理行事(遵循本性做事)。
“教”指修明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完善。
“性”是上天赋予,“道”是“性”的表现,“教”为“道”服务。
2、实现“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文中提出了慎独自修的原则。
思考并交流:(1)这一原则的意思是什么?(2)怎么慎?(3)为什么要慎独?
【明确】(1)意思是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必由之路。
(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3)因为“明道”非常重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因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由之路。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或者是“细节决定成败”。
3、中庸之道有何作用意义?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万物育”,达到“太平和合”。
五、深化拓展
1、讨论: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呢?”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
”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这就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其本质是坏的。
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
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好好先生”!
2、我们民族有着“慎独”的优良传统,一些清官多能以“慎独”自律。
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清官杨震。
他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道经昌邑。
当时,昌邑令王密得知,欲以厚礼报答杨震知遇之恩(王密任昌邑令,乃由杨震举荐),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以“四知”自警自诫,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
他的事迹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
其人被奉为清官,写入正史。
可见,若能“慎独”,就可以抵御贪欲滋生,堂堂正正地作人做官。
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一旦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当个人私欲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时,就会腐蚀一大批的心灵,就会危害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3、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过犹不及
子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周而不比
事君数,斯辱矣
六、作业
1、摘抄文中名句并写点读书笔记。
2、背诵《君子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