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
油气层产能保护第4章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
第四章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代表性岩样的选取(1)速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速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作法(2)原理及作法C、注意事项a、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连续流动。
如果中途停止流动,会使运动着的微粒在孔道处沉积,破坏微粒分布状态,即使间断后再流动也不能恢复到停止前的状态,此时表现出压力波动很大,实验资料发生矛盾或混乱的现象。
b、对于采油井,要用煤油作实验流体,并要将煤油先经过干燥,再用白土除取其中的极性物质,然后用G5砂心漏斗过滤。
对于注水井,应使用经过过滤处理的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标准盐水)作为实验流体。
(4)影响速敏性的因素A、主要受岩石本身性质的影响B、流体矿化度、离子组分、pH值等流体性质的影响随注入流体矿化度的降低而降低,或者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Vc如果储层具有较强的速敏性损害,应在工程中选用粘土稳定剂,控制注入或产出流体速度等预防措施。
(1)水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水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盐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盐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碱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1)碱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酸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1)酸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实验条件(1)该实验可用气体、中性煤油或标准盐水(质量分数8%)作为实验流体。
(2)使用特制的可分别控制或测量轴向和径向应力的驱替装置。
(3)用气体做实验流体时,按SY/T6385执行。
2、净围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1)实验步骤a、损害前液体渗透率的测定。
b、保持进口压力值不变,缓慢增加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2.5MPa,3.5MPa,5.0MPa,7.0MPa,9.0MPa,11MPa,15MPa,20MPa。
c、每一压力点持续30min后,测定岩样渗透率。
d、缓慢减小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15MPa,11MPa,9.0MPa,7.0MPa,5.0MPa,3.5MPa,2.5MPa。
06 储层伤害特征
油气藏储层伤害特征
1
要点
1 储层伤害的概念 2 储层伤害的原因及类型 3 储层伤害的评价方法 4 储层伤害评价参数及评价指标 5 压力敏感性伤害
2
1 储层伤害的概念
5.5 压力敏感性伤害的 不可恢复量
37
5.5.1 地层分类
(1) 弹性地层:变形也能恢复原状,为可逆变形。 (2) 塑性地层:分选差,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的地层。岩石受力 时会发生不可逆变形 (3) 弹塑性地层:应力恢复原始状态后,岩石变形可部分恢复,但 不会恢复到原始状态。 大多数岩石渗透率也有一定的恢复,但不会恢复到原始渗透 率,存在一定的不可恢复量。造成一定的永久性伤害。
13
2.5 增产措施作业造成的储层伤害
(1)酸化作业:在酸化作业过程中,若酸液组分配制 不当、输酸管道不干净、酸液中固相颗粒含量高、酸 液同岩石和铁件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残酸未能及时排 出等,都是造成酸化作业伤害的因素。 (2)压裂作业: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压裂液中的残渣、 支撑剂的嵌入和破碎、压入储层内的液体引起微粒移 动等,造成储层伤害。
原始渗透率:131.69×10-3μm2
Kg=131.69
134 132 130 128 126
ø ¸ Ê É Í Â
124 122 120 118 116 114 112 0 5 10 15 20
Ð §¹ ¦ Ó Ð Ñ Á
MPa
29
原始渗透率:28.98 ×10-3μm2
Kg=28.98
29.5 29 28.5 28
14
2.6 试油作业造成的储层伤害
确定储层损害预测评价指标权值的层次分析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确定储层损害预测评价指标权值的层次分析法
作者:蒋官澄, 吴雄军, 王晓军, 张卫行, 李洋洋, 王金树, JIANG Guancheng, WU Xiongjun, WANG Xiaojun, ZHANG Weihang, LI Yangyang, WANG Jinshu
作者单位:蒋官澄,JIANG Guancheng(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55), 吴雄军,张卫行,李洋洋,王金树,WU Xiongjun,ZHANG Weihang,LI
Yangyang,WANG Jinshu(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55), 王晓军,WANG Xiaojun(中国石油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辽宁盘锦 124010)
刊名:
石油学报
英文刊名:Acta Petrolei Sinica
年,卷(期):2011,32(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xb201106017.aspx。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评价新方法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评价新方法
碳酸盐岩是一种常见的储层岩石,其裂缝性储层具有很高的储量和开发潜力。
在钻井作业中,钻井液的使用可能会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造成一定的损害。
评价钻井液对裂缝性储层的损害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的方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样品采集。
在钻井现场,从不同的钻井液曝露区域,例如孔隙、裂缝和岩层表面,采集样品。
通过分析这些样品,可以获得钻井液对储层的侵蚀程度。
第二步,样品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例如常规岩心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水化学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钻井液对储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第三步,数据处理。
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同样品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例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提取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特征。
第四步,损害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综合考虑钻井液对储层的侵蚀程度、裂缝扩展情况和储层流体性质等因素,对钻井液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储层的损害程度,而不仅仅依靠单一的指标。
由于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和多重分析,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以有效评价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的损害程度。
这对于优化钻井液的配方和改进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大北气田储层损害程度室内评价
[ 要]大北 气田大多数井岩心测 井显示 物性很 差,渗透率 一般低 于 0 1 1 。 摘 . X 0 m ,部 分 岩 心 渗 透 率 低
于 0 0 ×1 - m。 选 取 了大 北 2 2井 区邻 井 钻 井平 台 的泥 浆 ,选 用 大北 12和 大北 2 2井 2 口井 的 油 层 .1 0 ‘ 。 0 0 0
留 的 时 间越 长 , 它 与储 层 岩 石 反 应 就 越 强 烈 ,伤 害 也 越 严 重 ;压 力 梯 度 越 大 , 更 多 的 泥 浆 和 滤 液 侵 入 更 深 的储 层 ,伤 害 也越 严 重 ; 随 着 温度 的 升 高 , 滤 失 量 变 大 ,伤 害 越 严 重 ;大 北 12井和 大 北 2 2井 储 层 水 0 0
地 层污 染是 一个 十分 重要 的 问题 ,主要 表现 在地 层 的渗透率 下 降 ,继 而使 地层 中原油 的流 动阻力 增 加 ,地 层产 能 降低 ,油井 产量 减少 ,地 层 的采收 率下 降等 。大 量滤 液侵入 地层 ,不 仅严 重 降低储 层 近井
壁 带原 始地 层渗 透率 ,而且大 大改 变 了原始 地层 流体 分布 状态 ,即发生所 谓 的地层 损 害[ 。在实 验室 摸 1 ]
度 、泥 浆滤 液 滤 失量 、损 害深 度 ,并 根 据 测 得 的 数
据评 价 损害程 度 ( 表 2 。 见 )
从 表 2可看 出 :①泥 饼质量 差 ,2块岩 样 泥饼 厚度 都 小 于 0 0 mm,没有 明显 的 泥饼 形 成 ;② 泥浆 .1
滤 失量 大 ,2块样 品在 2 h内的滤失 量分 别为 5 4 和 3 9 ;③ 泥浆对 储层 损害 严重 ,2口井 储层 岩 样 . ml . ml
1 钻 井液 损害 综 合评 价
致密储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2023最新
致密储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致密储层水锁损害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及计算、实验结果及评价指标、质量控制和实验数据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气测渗透率小于1×10-3μm2(不含裂缝)的致密储层水锁损害规律评价,实验室可根据储层条件采用离心法或超低含水饱和度建立法来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72岩心分析方法SY/T5336岩心分析方法SY/T5346岩心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锁损害water blocking damage由于岩石孔隙中毛细管阻力的作用,使得孔隙中的水对油气流动产生了封堵效应,造成油气渗透性下降的现象。
3.2地层初始含水饱和度original water saturation of reservoir原始地层条件下,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的水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3.3不可动水饱和度immovable water saturation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孔隙中不能流动的水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3.4高温钝化处理high temperature passivation treatment采用逐级加温的方式将岩样加热至550℃的高温条件下,使岩石中的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间层矿物转变为伊利石,消除水敏性粘土矿物的活性的过程。
4实验原理及方法4.1实验原理概述致密储层水锁损害评价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储层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的关键在于将实验岩样建立不同的含水饱和度,且使水相在岩样有效孔隙中分布均匀(模拟地层实际情况),然后测量岩样含水饱和度值与该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气测渗透率,通过建立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评价储层岩石的水锁损害程度。
裂缝储集层评价第四章
岩心观察裂缝资料及地面裂缝调查资料的应用
裂缝间距(e)
裂缝间距是指两条平行裂缝之间基块的垂直 距离,为线性裂缝密度的倒数。 e=1/LfD
裂缝强度(FINT)
裂缝强度:是反映不同层厚条件下裂缝发育程度的评 价参数。
FINT FF / THF n f / n hi
式中: FF-裂缝段裂缝出现频率;
井
资
料
的
应
用
裂缝识别测井资料经过程序解释,可以提供 裂缝走向分布频率图。
侧
向
测
井
资
料
的
应
用
利 用 测 井 资 料 确 定 裂 缝 特 征 参 数
长源距声波测井资料的应用
TFH—裂缝段岩层厚度频率;
岩心观察裂缝资料及地面裂缝调查资料的应用
nf—裂缝段裂缝数,条; n —裂缝段层数,层;
hi—各层段厚度,m。
裂缝内蕴渗透率
当存在有各组产状确定的裂缝网络,其与流 动方向夹角为α 、β 时,其裂缝内蕴渗透率:
K ff
1 2 2 2 2 cos b a i cos b i n i 1 i 1
d z E(H 2 ) dx
当已知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则可以根据上式计 算出极限曲率值
2
裂 缝 特 征 参 数 的 确 定 及 评 价
利用试井资料确定裂缝特征参数
规则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对于油井有: B 1
f
PI 577 .9
0
0 log re / rw
h
A2 fd
岩心薄片资料确定裂缝特征参数
岩心观察裂缝资料及地面裂缝调查资料的应用
裂缝宽度(b)
煤岩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C i eo u n e i B in) Bin 24 ;2 _ g n r c , h aPt l xl ao 1 hn Pt l m U i rt ei , ei 1 29 .1nf gBa h C i eo u Ep r i a re v sy( j g jg 0 a a n n re m o tn
h rfr T e eoe,d ma e e au to c me ey i o t t h e p p ri t d c s sv rle p rme t t o s fr a g v l ain b o s v r mp ra .T a e nr u e e ea x e i na meh d o e n o l e au t n o a g s o i lgc r s ror v a i f d ma e f lhoo i e e v i,wh c a e u e r e au t n o a g s o r c fud o l o t ih c n b s d f v ai f d ma e ffa is t o l o l ltoo i t x.a d t erd ma e t su e& ce v g s. i lg cmar h i n i a g o f s r h i la a e Ke wo d y r s: L to tp i y e;d ma e ts;e au to to h a g e t v ain me d l h
,
0. 01× 1 。 0 0一
属 于特低 渗 透 或 致 密储 层 ,对各 种 伤 害 因素 更 为敏 感 ,伤 害评 价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本 文介 绍 几种评 价煤 岩储层 伤 害的 实验 方 法 ,可评 价压 裂液对 煤岩基 质 的伤 害、对 裂缝割 理
储层伤害评价
• 阿格厄尔的图版曲线以表皮系数 S 和井储系数 C
为参变量
• 格林加登和包迪特的图版曲线,以参变量CDe2S 为参变量,S 在指数位置,是主要的影响参数
第8页/共78页
阿格厄尔(Agarwal)图版曲线示 意图
第9页/共78页
格林加登(Grengarten)图版曲线示 意图
CDe2S
第10页/共78页
• 解释地层渗透 率
K=3.45mD
• 300m 宽 的 通 道形边界
第51页/共78页
陕178井试井曲线
(1999年8月7日-9月21日)
• 打开层位二 叠系山西组
• 井深: 2990m2998.6m
产能试井 (修正等时)
压力恢复试井
第52页/共78页
陕178井开井压压降曲线双对数图
第53页/共78页
数 S 值,可达到 –5 以上。除用S 值评价压裂效果外,
还须通过裂缝半长 Xf 和裂缝导流能力FCD 对压裂效果加
以描述。
第15页/共78页
采油、采气和注水过程中对地层的损害,一
般不能单独用表皮系数S 加以评价
• 采油时地层脱气 • 采气时地层深部产生反凝析 • 注水的油层,可能由于水敏,使储层内部的粘土
Ks(mD) 3
Sfs
0
0.18 0.091 0.046
0.5 1
2
第46页/共78页
井号
S141 Y28-12
S211 Y36-9 Y27-11 S117 S143 Y29-10 S142 Y35-8
压力恢复测试成果表 (1)
有效厚度 地层 kh 渗透率 k 裂缝半长 总表皮
h(m) (mD. m) (mD)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四
第四部分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简介第一节储集层损害机理一、储层损害的内外因内因:储集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造成损害的原因;外因: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储层微观结构原始状态发生变化,并使储层的原始渗透率等有所下降的各种外部作业条件。
二、储层损害的分类第一方面因素是由于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造成以下五种类型的损害:(1)外来固体颗粒的堵塞与侵入;钻井液、完井液以及压井流体和注入流体(2)工作滤液侵入及不配伍的注入流体造成的敏感性损害;(3)储集层内部微粒运移造成的地层损害;(4)出砂;(近井壁区井底带岩层结构破坏形成的,胶结方式和胶结强度有关)(5)细菌堵塞;(注水中的细菌和空气在井内和地层内繁殖产生累积沉淀)第二方面的因素是由于外来流体与地层间流体的不配伍,造成以下五种类型的损害:(6)乳化堵塞;(外来流体(油或水)与地层流体(油、水)相混合,形成乳化物、乳状液)(7)无机结垢堵塞;(生产井和注入井中发生,CaCO3,CaSO4,BaSO4,FeCO3)(8)有机结垢堵塞;(石蜡,沥青沉淀物)(9)铁锈与腐蚀产物的堵塞;(注水系统中,FeS,FeCO3)(10)地层内固相沉淀的堵塞;(CaCO3,CaSO4,BaSO4等化学沉淀)三、各作业过程储层伤害的因素1.钻井作业造成的伤害(1)钻井压差压差越大,泥浆侵入液越多,带入储层内的固相颗粒也就越多,侵入的深度也逐渐加深。
造成井底压差增大的原因有泥浆相对密度过大、下钻时钻柱下放速度过快和开钻时起泵速度过快。
压差愈大,伤害愈重。
(2)泥浆浸泡时间泥浆滤液的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夹带的固相颗粒也增多。
时间愈长,伤害愈重。
(3)固相颗粒的含量钻井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含量愈大,对储层的伤害愈严重。
最易随泥浆滤液侵入地层造成堵塞的固相颗粒是泥浆中细小或超细颗粒。
泥浆中固相颗粒的含量取决于泥浆原有的固相颗粒、上覆地层的坍塌、钻具对井壁的撞击或抽打,以及钻井时间的长短。
2017第4章油气层损害的评价实验
水敏性强度
<0.3
强
0.3-0.7
中等
>0.7
弱
(三) 盐敏评价实验
1、盐敏
高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工作液滤液进入油气层后 ,
可能引起粘土的收缩、失稳、脱落;低于地层水矿化度 的工作液滤液进入油气层后, 则可能引起粘土的膨胀和 分散, 引起渗透率的下降的现象。 2、实验目的
找出盐敏发生的条件, 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气层伤
K1 K 2 Dk 100% K1
式中:Dk—渗透率损害率;
K1—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μm2;
K2—达到临界应力后岩样渗透率的最小值, μm2;
表3-20
Dk 应力 敏感 性程 度 ≤5 5~30
应力敏感性程度的划分标准
30~50 中等偏 弱 50~70 中等偏 强 70~90 >90 极强
(一) 速敏性评价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流体流速的变化引起岩石颗粒运
移时对油气层渗透率的影响,测定临界流速,
并把它作为评估油气层速敏性程度的指标。
(2)为其它实验提供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
依据。
流体流动开始阶段,参与运动的微 粒小而少,且是一些未被胶结的微粒, 对岩心渗透率没有什么影响;
随着流速逐渐增大,参与运动的微粒逐 渐增多。当流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微粒在 孔喉处形成较稳定的“桥堵”,使岩心渗透 率明显下降。
1 、弄清楚油气层潜在的损害因素(例如: 分析岩石中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含量 及分布特点) 。
2 、弄清楚外来条件 ( 如流体、压力、温度等 ) 对油气层损害的影响。 3 、弄清在油气层潜在的损害因素和外来条件 的影响下,油气层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 。 4、筛选合理的防治措施。
储层伤害评价
p pwf CI m
rwe=rw·-s e
均质地层损害情况评价标准
序号 评定指标 符号 S Δps DF FE PR CR PF 损害 >0 >0 >0 <1 正常 =0 =0 =0 =1 同 上 同 上 同 上 改善 <0 <0 <0 >1
S 1
2 3 4 5 6 7
值评价 表皮系数
的措施改造带 。除S 值评价外,还要分析储层参数的变化。
• 小型压裂造缝短时,仍可用S 值评价。
• 大型加砂压裂,压出裂缝长度近百米 ,作为井的表皮系数
S 值,可达到 –5 以上。除用S 值评价压裂效果外,还须通
过裂缝半长 Xf 和裂缝导流能力FCD 对压裂效果加以描述。 • 压裂造缝,会形成裂缝表皮 Sf
表皮带附加压降示意图
井筒
p
表皮区
r
rw1
油井未受污染的 压降曲线 ΔpS 井筒附近受到 污染的压降曲线 井筒附近经过改 善的压降曲线
rw2
rw
形成表皮带的原因
• 固体颗粒的侵入
• 钻井完井工作液进入地层造成黏土膨胀堵塞地层 • 低渗气层的水锁 • 酸敏、碱敏形成结垢 • 高速气流在井底附近形成湍流 • 射孔不完善或部分打开形成的拟表皮 • 凝析油或溶解气在井底的聚集降低相渗透率
7.34 6.35 2.15 /
0.45
0.66 0.54 0.16 /
75.8
82.1 37.7 59.4 /
27.56 74.0
19.98 6.47
1.05 2.00
0.85 0.34
87.2 44.3
68.7 100.0
-5.9 -5.2
-5.0 -5.7
0.15 0.17
西南石油大学储层保护技术第4章资料
引言
油气层损害机理
油气层被钻开之前,在油气藏温度压力环境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岩石矿物和地层流体处于一种物理、化学的平 衡状态。
钻井、完井、修井、注水和增产等作业或生产 过程都能改变原来的环境条件,使平衡状态发 生改变,这就可能造成油气井产能下降,导致 油气层损害。
第四章 油气层损害机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第三节 外因作用下引起的油气层损害 第四节 地层损害微观机理综述 第五节 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损害特点
油气层损害机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储层损害机理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初步掌握各类作业造成储层损害的机理与特点; •掌握储层发生水敏、盐敏、碱敏、酸敏的损害 的潜在因素与工程因素(外因); •了解储层损害机理的分类及其依据。
(张绍槐、罗平亚教授对地层损害的分类)
外来流体与地层岩石的作用
➢外来流体中固相颗粒的侵入与堵塞 ➢工作液侵入造成的敏感性损害 ➢储层内部微粒运移造成的地层损害 ➢出砂 ➢细菌堵塞
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的作用
油气层损害机理
按损害原因分类
(张绍槐、罗平亚教授对地层损害的分类)
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的作用
孔隙结构 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宏 孔隙度 观 渗透率
油气层损害机理
油气层储渗空间与油气层损害之间的关系
孔喉越大,固相颗粒侵入的深度就越深,损害程度可能 就越大;
孔喉弯曲程度越大,喉道越易受到损害; 孔隙连通性越差,油气层受到损害越大; 储层孔喉越细,滤液或入井流体造成的水锁、贾敏等损
储层伤害评价课件
压力监测
01
通过压力监测技术,了解储层的压力变化情况,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流量监测
02
通过流量监测技术,了解储层的流量变化情况,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声波检测
03
通过声波检测技术,了解储层的声波传播特性,判断储层是否
受到损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影响油气的品质
储层伤害可能导致油气的组分 和性质发生变化。
增加环境污染风险
如酸化、压裂等措施可能导致 化学物质泄漏和环境污染。
02 储层伤害评价方法
室内评价方法
1 2 3
岩心分析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储层的物理性质、孔隙结 构、渗透性等参数,从而评估储层伤害的可能性。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敏感性, 如水敏、盐敏、酸敏等,从而预测储层伤害的可 能性。
03 储层伤害评价实验
敏感性实验
敏感性实验
速敏
通过观察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敏感性表现, 如速敏、水敏、盐敏等,评估储层受到伤 害的风险。
速敏是指储层在高速流动条件下容易受到 的伤害。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流速下储层的 渗透率变化,评估速敏程度。
水敏
盐敏
水敏是指储层在接触水时容易受到的伤害。 实验通过观察储层在不同含水率下的表现, 评估水敏程度。
案例二:某气田的储层伤害评价
总结词
该案例针对某气田的储层伤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分析,为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详细描述
该案例首先介绍了气田的基本情况,包括气藏特征、生产状况等。接着,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 气田的储层伤害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分析,包括伤害机理、影响因素等。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 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气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关键技术
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关键技术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关键技术的论文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开采工作接踵而至。
其中,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评价技术是油气开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技术流程入手,针对关键技术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
技术流程: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技术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在整个流程中,数据分析是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因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保证数据分析的重要保证。
关键技术:1. 样品采集技术样品采集技术直接关系到损害评价的准确性。
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旋转曲轴根、钻井液样管、侧派钻样管等方法。
其中,旋转曲轴根采样法采取的是自然压力,在不损害岩心的前提下削取样品。
而钻井液样管和侧派钻样管则采取的是封隔和压裂责任。
三种样品采集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测试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物性测试和物化测试。
其中,物性测试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度等数量指标的测试。
而物化测试则包括吸水性能、电性能、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
实验室测试技术是mud logging分析出的样品物性和物化数据的支持,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是整个评价技术流程的核心。
在数据分析时,需要考虑样品采集的角度、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环节。
同时,针对不同岩石的特性和岩性类型,以及在岩石储层中发生的各种损害形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岩心物理测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
4. 结果评估技术结果评估技术是保证技术流程质量的一环,力求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数值,比较各项指标,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结果评估技术存在两类方法:类型评估和数值评估。
其中,类型评估方法采用的是“是与否”的方法,进行损害类型判断;而数值评估方法采用的是“定量”的评价方法,评价损害的程度。
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评价技术
油气储层伤害机理与评价技术
郑力会 2010年8月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中原油田专家
讨论思路
为什么会造成储层伤害 储层伤害的内部因素
哪些做法可能会使储层受到伤害
储层伤害的外部因素
如何评判储层是否受到伤害
储层伤害的评价手段
讨论思路
在油气层被钻开之前,其岩石、矿物和流体是在一定物理、化学 环境下处于一种物理、化学的平衡状态。在被钻开以后,钻井、完井、 修井、注水和增产等作业或生产过程都可能改变其原来的环境条件, 使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这就可能造成油气井产能下降,导致油气层损 害。所以,油气层损害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油气层内部性质变化造成 的 油气层损害的明显的标志是渗透率下降,实质是有效渗透率下降。 有效渗透率的下降包括绝对渗透率下降(即渗流空间的改变)和相对 渗透率的下降 绝对渗透率下降的原因包括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 害、碱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即渗 流空间改变所带来的渗透率下降 相对渗透率下降的原因包括水锁、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造成 的渗透率下降
研究方法
一是从伤害产生的机理出发,寻找产 生地层伤害的证据或条件。只要这些条件 充分,就可以确定地层伤害的类型,这些 证据通常是与地层和生产有关的参数 二是从地层伤害后产生的现象出发,
事前预测反推地层伤害的类型,些现象可量化为与生产有关的参数
事后评估
这次讲课以伤害产生的机理为主,结合伤害地层的现象,
讨论思路
凡是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导致油气层渗透性降低的油气层内在因素, 均属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的内因,包括孔隙结构、敏感性矿物、岩石表 面性质和流体性质。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或流 体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油气井产能降低的外部作业条件,均为油气 层损害外因,主要指入井流体性质、压差、温度和作业时间等可控因素 内因和外因也即油气层损害的机理,也就是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 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工作必须 建立在岩心分析技术、室内岩心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以及有关现场资料 分析的基础上,其目的在于认识和诊断油气层损害原因及损害过程,以 便为推荐和制定各项保护油气层和解除油气层损害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 为了弄清油气层损害机理,不但要弄清油气层损害的内因和外因, 而且要研究内因在外因作用下产生损害的过程
储层损害类型多级模糊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汇总
储层损害类型多级模糊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摘要储层伤害评价研究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也是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探讨了油气储层伤害的机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一级评判、多级评判的模型,利用多级模糊方法评价油气储层。
得出模糊综合评判同时考虑了评价对象的综合性、层次性、模糊性、适应性,其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关键词:储层损害类型储层损害因素多级模糊评价SummaryReservoir damage evaluation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of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 dam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valu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multi-level evaluation model, the use of multi-level fuzzy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o draw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bject hierarchy, ambiguity, adaptability, and the results more in line with objective reality.Keywords: reservoir damage type of formation damage factors Multistage Fuzzy Evalu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5)1.1课题的意义 (5)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7)1.3.1 主要研究内容 (7)1.3.2研究思路 (7)第二章多级模糊理论基础 (9)2.1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9)2.2多级综合评判 (10)2.3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步骤 (10)2.3.1 建立因素集 (10)2.3.2 建立权重集 (10)2.3.3 建立评价集 (11)2.3.4 单因素模糊评判 (11)2.3.5 综合评判 (11)2.4影响该方法预测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第三章储层损害源及定义 (12)3.1 储层损害定义 (12)3.1.1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12)3.1.2孔隙度和渗透率 (13)3.1.3储层孔隙结构 (13)3.1.4储层敏感性矿物 (13)3.1.5油气层岩石润湿性 (14)3.1.6油气层流体性质 (14)3.1.7油气层环境 (15)3.2储层损害类型 (15)3.2.1物理损害 (15)3.2.1.1微粒运移 (16)3.2.2化学损害 (17)3.2.3生物损害 (18)3.3对储层损害因素划分级别。
储层评价与孔隙结构进展-储层保护_图文
第七部分 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简介
第一节 储层损害机理
储层的敏感性类型:
外来流体的侵入造成水饱和度增加,引起水堵,或者使油气 储层润湿性改变,降低油气的相渗透率,或形成高粘度的乳 化液,堵塞油气储层的流动通道。
细菌堵塞,(注水中的细菌和空气在井内和地层内繁殖产生 累积沉淀)
出砂;(近井壁区井底带岩层结构破坏形成的,胶结方式和 胶结强度有关)
储层评价与孔隙结构进展-储层保护_图文.ppt
第七部分 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简介
储层中的自生矿物
粘土矿物──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 含铁矿物──黄铁矿; 其他──石英,沸石,石膏;
储层损害:
与钻井施工环节──钻井,固井,完井,酸化,注水过程中的外 来液体以及所携带的固体微粒接触,由于这些液体与地层流体不 匹配而产生沉淀,或造成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膨胀或产生微粒运移 ,它们往往堵塞了孔隙通道,使得渗透率降低,从而不同程度地 损害了储层的生产能力,即储层损害。
第二节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层水洗规律
注入水在油层内部运动规律
压力差作用:沿压力梯度最大方向;渗透率最大方向指进 ;高K方向的采油井最先见水并快速水淹。
重力作用:密度差异,注入水下渗倾向—油层下部水洗较 充分而上部难洗到 。(蒸汽向上)----相反
毛管力作用:润湿性,毛管半径。 对于亲水油层,(驱替作用、渗吸作用)适于注水开发。
第七部分 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简介
第四节 储层损害评价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室内实验分析方法
特殊岩心分析
流速敏感性试验:寻找“桥堵”急剧增加,渗透率骤然下降时的临 界流速Vc。 意义:限定合理的流动速度,并为油藏注水开发提供合 理的注入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 K1r Dk 3 100% ' K1 式中:
Dk3—应力回复至第一个应力点后产生的渗透率损害率; K’1—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10-3μm2; K1r—应力回复至第一个应力点后的岩样渗透率,10-3μm2。
应力敏感性评价指标:
项目
在保护油气层技术方面的应用 1、 确定其它几种敏感性实验(水敏、盐敏、碱敏、酸敏)的实验流速。
NaCl 75
KCl 25
CaCl2 25
实验仪器:岩心流动实验仪。
第一节 敏感性评价实验
包括速敏、水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感性六敏实验
CMS-300: 岩芯的孔、渗、饱、孔-渗交汇 图与应力敏感性
全尺寸岩芯测试: 裂缝-孔隙双重介 质
裂缝分析:开度、导 流能力、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贡献
裂缝分析:开度、导 流能力、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贡献
K2,计算K2/K1的比值来评价酸敏程度,
K2/K1 酸敏程度 <0.3 强 0.3~0.7 中等 >0.7 弱
六、应力敏感性评价
影响应力敏感损害的因素是:压差、油气层自身的能量和油气藏的类型。
0.15
¨10 -3Ím 2) ÍÍÍÍ
0.13 0.11 0.09 0.07 0.05 0.03 0.0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目的: (1)找出临界流速,以及由速度敏感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
度;
(2)为以下的敏感性评价实验及其它的各种损害评价实验 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一般定为0.8倍临界流速;
(3)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2)原理及作法 测定不同流量Qi对应的渗透率Ki-1值。从注入速度与渗透率的变化关系
目的:水敏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粘土矿物遇淡水后的膨胀、分散、运移过程,
物的水化膨胀及造成的损害程度。
损害程度 敏感程度 <30% 弱 30~70% 中等 >70% 强
三、盐敏性评价
(1)盐敏概念和实验目的 目的:盐敏评价实验的目的是找出盐敏发生的条件,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
气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依据。
式中:
D’kp —渗透率损害系数,MPa-1; K’i—第i个回压下的岩样渗透率, 10-3μm2;
K’i+1—第i+1个回压下的岩样渗透率,10-3μm2;
P’i—第i个回压值,MPa; P’i+1—第i+1个回压值,MPa。
4、数据处理
(1)绘制实验曲线 a、以净围压或回压为横坐标,对应压力点的渗透率损害系数 为纵坐标,绘制应力敏感曲线。 b、以净围压或回压为横坐标,对应压力点的岩样渗透率为纵 坐标,绘制压力曲线。 (2)确定临界应力
(2)原理及评价指标 通过向岩心注入不同矿化度等级的盐水(按地层水的化学组成配制)并测 定各矿化度下岩心对盐水的渗透率。一般要作升高矿化度和降低矿化度两 种盐敏评价实验。
对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的油气层,由于工作液的矿化度一般不会超过地
层水的矿化度,因此可以不评价矿化度升高产生的盐敏问题。 评价指标同水敏性评价。
a、损害前液体渗透率的测定。
b、保持进口压力值不变,缓慢增加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2.5MPa, 3.5MPa,5. 0MPa,7.0MPa,9.0MPa,11MPa,15MPa,20 MPa。 c、每一压力点持续30min后,测定岩样渗透率。 d、缓慢减小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15MPa,11MPa,9.0 MPa,7.0MPa, 5.0MPa,3.5MPa,2 .5MPa。 e、每一压力点持续1h后,测定岩样渗透率。
为油气层基质酸化和酸化解堵设计提供依据。
(2)原理及评价指标 酸敏实验包括鲜酸(一定浓度的盐酸、氢氟酸、土酸)和残酸(可用鲜酸 与另一块岩心反应后制备)的敏感实验,作法为:(1) 用地层水测基础渗透率, 再用煤油测出酸作用前的渗透率K1(正向);(2) 反向注入0.5~1.0倍孔隙体积
的酸液;(3)用煤油正向测出恢复渗透率K2。用实验所测的两个渗透率K1和
-1
优点: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流度参数容易控制。
实验时,将处理后的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中,实验流体装入高压釜,加温、加压
到预定值。然后转动内筒,实验流体便在岩样端面作径向层流,它在压差作用下向岩 样内滤失污染。通过调节转速,可改变岩样端面的剪切力大小。待污染完毕后取出岩 样待测。
3、回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 (1)实验步骤
a、损害前液体渗透率的测定。
b、保持上下游压差和净围压值不变,缓慢增加回压,使其依 次为2.5MPa,3.5MPa,5 .0MPa,7.0MPa,9.0MPa, 11MPa,15MPa,18MPa。 c、每一压力点持续30min后,按规定测定岩样渗透率。
÷ÍÍ Í ¨ml/min)
Í1
Í3Í ± ÍÍ °ÍÍÍÍÍÍÍÍÍÍÍé ÍÍ ú Í
二、水敏性评价
(1)水敏概念和实验目的 油气层的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称为水敏。 找出发生水敏的条件及水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提供 依据。 (2)原理及评价指标 首先用地层水测定岩心的渗透率Kf,然后再用次地层水测定岩心的渗 透率,最后用淡水测定岩心的渗透率KW,从而确定淡水引起岩心中粘土矿
第二节
工作液对油气层的损害评价
一、各种仪器设备简介(模拟设备) 1、旋转剪切模拟法
装置型号 最大围压 工作压差 工作温度 D(S ) 岩心尺寸 钻井液用量
-1
JHDS-HTHP 动失水仪 0~8.0MPa 室温~150℃ 0~600 S φ 25×(30~60)mm圆柱 3L
-1
SW-1 HTHP 动失水仪 25.6MPa 0~25MPa 室温~130℃ 50 ~300S φ 25.4×50mm(S段)
在应力敏感曲线上,选取渗透率损害系数出现明显拐
点(下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即为临界应力。
(3)计算渗透率损害率
按下式计算应力敏感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
' K1 Kmin Dk 2 100% K1
式中:
Dk2—应力不断增加至最高点的过程中产生的渗透率损害最大值; K1—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 10-3μm2; K’min一达到临界应力后岩样渗透率的最小值, 10-3μm2。 按下式计算应力敏感性引起的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Dk3。
如果储层具有较强的速敏性损害,应在工程中选用粘土稳定剂,控制注
入或产出流体速度等预防措施。
¨10 -3Ím 2) ÍÍÍÍ
0.11 0.09 0.07 0.05 0.03 0.01 0.2 0.5 1 1.5 2 2.5 ¾ ® Å £ º º ± ¦ Ò Ð Ñ Ä º Å £ º B3-19 -3 KØ Ì m2 ¡ =0.725*10 ¦
微粒在孔道处沉积,破坏微粒分布状态,即使间断后再流动也不能恢复到 停止前的状态,此时表现出压力波动很大,实验资料发生矛盾或混乱的现 象。 b、 对于采油井,要用煤油作实验流体,并要将煤油先经过干燥,再用白
土除取其中的极性物质,然后用G5砂心漏斗过滤。 对于注水井,应使用经过过滤处理的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标准盐 水)作为实验流体。 (4)影响速敏性的因素 A、主要受岩石本身性质的影响 B、流体矿化度、离子组分、pH值等流体性质的影响 Vc随注入流体矿化度的降低而降低,或者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d、缓慢减小回压,使其依次为15MPa, 11MPa, 9.0MPa,
7.0MPa, 5.0MPa, 3.5MPa,2 .5MPa。 e、每一压力点持续1h后,按规定测定岩样渗透率。
(2)渗透率损害系数的计算
渗透率损害系数按下式计算:
K i K i1 Dkp K i Pi 1 P i
f、所有压力点测完后关驱替泵。
(2)渗透率损害系数的计算 渗透率损害系数按下式计算:
K i K i 1 Dkp K i Pi 1 Pi
式中:
Dkp—渗透率损害系数,MPa-1; Ki —第i个净围压下的岩样渗透率,10-3μm2; Ki+1 —第i+1个净围压下的岩样渗透率, 10-3μm2; Pi—第i个净围压值,MPa; Pi+1—第i+1个净围压值,Mpa。
(2)原理及评价指标 通过注入不同pH值的地层水并测定其渗透率,根据渗透率的变化来评 价碱敏损害程度,找出碱敏损害发生的条件。一般从地层水的pH值开始,
最后定为12。
评价指标同速敏实验。
五、酸敏性评价
(1)酸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 目的:研究各种酸液的酸敏程度,其本质是研究酸液与油气层的配合性,
油气层岩心分析
岩样的准备和选取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
工作液对油气层的损害评价
速敏 评价
水敏 评价
盐敏 评价
碱敏 评价
酸敏 评价
评价各类工作液对 油气层的损害程度
优化设计油气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措施
图3-1 油气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措施
一、速敏性评价
(1)速敏概念和实验目的 油气层的速敏性是指在钻井、测试、试油、采油、增产作业、注水 等作业或生产过程中,当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时,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
Íͨ Ípsi)
Í2
1-4#Í ÍÍÍÍÍÍÍé ÍÍ úÍ
1、实验条件
(1)该实验可用气体、中性煤油或标准盐水(质量分数8%)作为实验流体。 (2)使用特制的可分别控制或测量轴向和径向应力的驱替装置。
(3)用气体做实验流体时,按SY/T6385执行。
2、净围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 (1)实验步骤
速敏实验(包括 2、 确定油井不发生速敏的临界流速。 油速敏和水速 敏) 3、确定注水井不发生速敏的临界注入流率,如果临界注入流率太小,不能满足配注要求, 应考虑增注措施。 1、 如无水敏,注入地层的工作液的矿化度只要小于地层水矿化度即可,不作严格要求。 2、 如果有水敏,则必须控制工作液的矿化度大于 Cc1。 水敏实验 3、如果水敏性较强,在工作液中要考虑使用粘土稳定剂。 1、 对于进入地层的各类工作液都必须控制其矿化度在两个临界矿化度之间,即 Cc1<工 作液矿化度<Cc2。 盐敏实验(升高 矿化度和降低 矿化度的实验) 2、如果是注水开发的油田,当注入水的矿化度比 Cc1 要小时,为了避免发生水锁损害, 一定要在注入水中加入合适的粘土稳定剂,或对注水井进行周期性的粘土稳定剂处理。 1、 对于进入地层的各类工作液都必须控制其 pH 值在临界 pH 值以下。 2、 如果是强碱敏地层,由于无法控制水泥浆的 pH 值在临界 pH 值以下,为了防止油气 碱敏实验 层损害,建议采用屏蔽式暂堵技术。 3、对于存在碱敏性地层,在今后的三次采油作业中,要避免使用强碱性的驱油流体(如碱 性驱油)。 1、 为基质酸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酸敏实验 2、为确定合理的解堵方法和增产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