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1.慢行交通系统1.1概念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慢行交通都占据50%以上的份额(如上海占56%,深圳占67%)。
慢行交通往往是出行起点始发及出行终点到达的必要方式,在出行中是不可取代的。
而且人们的活动与出行呈现多样化的出行目的和出行空间等特征,特别是随着后汽车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休闲、健身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始终会维持在相当的水平。
1.2 特点慢行交通中的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
纵观人类文明史,交通工具的变革只能提升出行的速度、扩大人类活动的范围,却永不能代替人们行走的需求和愿望。
自行车是以汽车为代表的机动化之前的主要代步工具,然而随着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一些城市却逐步淡出,但是在日本、荷兰、丹麦等交通高度机动化的国度里,自行车交通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城市亮丽的动态风景线。
因此,有必要为慢行交通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慢行交通的基本特点可归纳如下: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②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 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 km;③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1.3 定位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1)研究对象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可以拓展为包含所有能够体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气污染、噪声危害、能源危机、土地资源紧缺和全民公平性的、综合的、多样的、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
从国内许多城镇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数据中看出,慢行交通方式是城镇的主要出行方式。
本次“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以速度为界限进行划分,是指速度在20km/h以内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由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步行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具体包含自行车、电动车、残疾人车、三轮车等。
(2)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本身就是城市的快速通道,慢行交通系统是相对而言,并依托于道路,他的“慢”不单纯是速度上的概念,更侧重于人性化,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连续性、独立性、舒适度、安全性、可达性。
由此确定以下设计原则:改变原则——从生态、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慢行交通系统;健全网络——整合资源,完善慢行网络;改善环境——生态设计方法,全方位改善慢行环境。
(3)理论及方法传统的交通规划对于慢行交通规划的思考路径是以交通为先导,基于非机动车需求的分析构建慢行网络,而道路沿线及交通枢纽环境设计和改造是一个后续的,次要补充与零碎的建设过程,最终构建了为交通而交通的慢行系统。
本次提出的理论方法为“反规划”,即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
通过“反规划”的方法进行的慢行系统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性,即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功能的服务,把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各种综合服务功能的保障置于一个前瞻性的、整合的战略高度来实施。
在此前提下,结合步行出行需求和非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分析,确定慢行交通系统布局。
(4) 慢行交通系统路线结合本次工程片区规划,考虑道路组成情况和坡度要求,慢行交通主要布置在大凤路至普和箐段,其余路段受到地形限制和规划情况,不会产生大规模慢行交通,不单独设置。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提升与行人保护行动计划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提升与行人保护行动计划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出行质量而建立的,以非机动交通为主的便利交通网络。
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行人是最脆弱的交通参与者,因此,保障行人的安全是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本文提出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提升与行人保护行动计划,以增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提高行人的出行安全。
一、增设行人专用通道为提升行人的安全,城市需要增设行人专用通道。
行人专用通道可以是行人步道、人行天桥或者斑马线等,这些通道旨在将行人与机动车辆分离,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行人专用通道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行人能够安全、便捷地通行。
二、提高交通信号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交通信号灯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交通信号系统需要进行人性化设计。
具体来说,交通信号灯可以增加行人绿灯的时间,使行为较慢的行人有足够的时间通过马路。
此外,交通信号系统可以设置人行优先信号灯,让行人在特定时间内优先通行,以减少与机动车交叉行驶的风险。
三、加强行人教育和宣传为提高行人的出行安全意识,城市需要加强行人教育和宣传工作。
行人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交通安全讲座和宣传活动,向行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和技巧。
此外,还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横幅等形式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提醒他们在道路上要规范行为、注重交通安全。
四、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为保护行人的安全,城市需要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交通执法人员可以对违反交通规则的机动车驾驶员、电动车、自行车等进行处罚,从而减少违章行为对行人安全的威胁。
同时,也可以加大对行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警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增强行人的安全意识。
五、完善交通监控系统城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交通监控系统,加强对行人的监控和管理。
交通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等方式实时监测交通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非机动车枢纽换乘图
2.3.2 杭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目标 ① 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② 使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 体验; ③ 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 间安全性; ④ 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的公 正公平; ⑤ 体现杭州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形象。
2、规划内容 ①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 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 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要必须保证其延 续性和畅通性。重要步行通道规划图如下所示:
② 由于步行交通系统是一个面的概念,仅考虑区域性步行网络不足以覆盖整个步行系统,需要根据 步行尺度进行深入规划。本次规划提出按步行适宜尺度(500~800 m)及功能分区不同,将主城区划 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 8种类型步行单元。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步行活动组织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就其中重点步行单 元进行了步行系统规划。
2.4.2 步行系统
(1)人行道 ① 市区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市区道路包括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公共步行通道。 •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是限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不提倡沿路建设连续的人行道系统,两侧功 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 置过街通道,同时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设置; • 市区道路的绿化带应集中设于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 沿同一道路的建筑街墙统一退线,退线空间与人行道应统一标高,形成完整步行空间; • 步行空间应紧邻街墙界面,不被绿化带、围墙和停车场隔开,在可能的条件下步行空间 与绿化带间应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征1.1 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慢行空间、慢行主体以及慢行行为这三个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涉及到市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多个方面,除了承担部分市民交通责任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体闲、锻炼、娱乐等生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街道和人行道是市民进行慢行交通的主要地点,特别是人行道是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老人和孩子躲避车辆威胁发挥着作用。
1.2 慢行交通系統的主要特征1.2.1 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车道的网络建设,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设计慢行专用路,在城市的主干道、街道支路和居民小区里没有形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网络。
不能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需求。
另外,在很多的城市中用于慢行交通的道路很少,即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仅仅是限定在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或公园周边等,缺乏一个市政建设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所以,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
1.2.2 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土地使用不相符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与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的周边绿地、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等,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虽然为市政公共设施和居民出行留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却限定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慢行交通没有足够的发展土地并且各个慢行车道之间缺少连贯性,密度偏低,群众出行的选择性不大,这就限制了慢行交通系统本身优势的发挥。
1.2.3 慢行交通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但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种服务上的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但是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却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地点,即使有也仅限于商场、学校周边,这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地方都缺少过街设施,不如天桥、过街横道等,不能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需求:再者慢行道路的周边缺少必要的服务的设施,如垃圾桶、休息椅、地图、路标等服务设施,这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些弊端使得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无法顺利进行2 乌鲁木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慢行系统运营方案
慢行系统运营方案一、慢行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慢行系统是一种以提倡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出行为主,并进行道路设计、管理和交通组织的一套综合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倡绿色出行。
慢行系统鼓励居民采用步行、骑车等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等机动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2. 减少交通拥堵。
慢行系统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增设非机动车道、提供停车便利等措施,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所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慢行系统的实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雾霾等环境问题。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促进居民丰富的户外活动,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5.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系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在制定慢行系统的运营方案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目标决定着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慢行系统的运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升城市居民的步行、骑车意识,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2. 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3.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户外活动。
5.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1. 增设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提高步行、骑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鼓励居民采用慢行出行方式。
2. 减少机动车通行障碍,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速度,降低交通拥堵。
3.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慢行意识,推广绿色出行理念。
4. 提供购买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优惠政策,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慢行交通系统
3.4 慢行道路断面
目录
1、背景 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 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 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
1、背景
1.1、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环境问题加剧 视点一:汽车普及在改变了人们生活,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包括尾气污染、交
D、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绿色环保、可缓解交通拥堵、适宜短程出行、 占用资源少、可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能实现“门到 门”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
2.3、慢行系统的定位
定位一: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基本、最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
定位二: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 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定位三:慢行系统的优劣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3.1、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社会价值及 运行过程
慢行系统理 论构建
现状资料分 析过程
3.2 慢行系统组成部分 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4 个部分
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从断面布置上体 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 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上述4 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3 城市慢行核与慢行岛的打造
慢行核——打造城市魅力区
慢行交通系统
1、背景
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 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 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
1、背景
1.1、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环境问题加剧 视点一:汽车普及在改变了人们生活,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包括尾气污染、交 通事故、交通拥堵等。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视点二:车本主义与人本主义? 视点三:“最后一公里”交通。 大量的快速系统投入带来的是更多的交通拥堵。
3、路面斜街部分不平缓;
实施建议:清理规范道路上的障碍
环城路
断面:三块板
特点:非机动车道路面较宽,通行能力好; 实施建议:处理好关键节点(如西站立交桥、小菜 园立交桥)的慢行交通流线组织;部分开阔地段结合城 市节点布置公共自行车租凭点。
5.3、昆明城市慢行核思考
二环内部慢行系统核: 结合城市主干道、环路,以及重要的城市节点(南 屏街区域、翠湖区域、东西寺塔片区、一二一大街高 校片区等)划分慢行核与慢行岛,开敞节点和地铁沿 线布置自行车租凭点 ,同时控制机动车进入慢行核 内部。
实施建议:划定慢行系统车道,处理好交叉口
的车辆流线。
广福路 断面:一块版(中间加分隔带)为主,三块 板为辅 特点: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为 三块板断面,与机动车道有绿化带隔离。
实施建议:部分开敞路段可作为自行车的
停靠点。
西华路
断面:两块板(因道路中央为城市河流)
特点:1、大部分路况良好,部分路段不通畅; 2、在非机动车道中存在障碍物(电线杆、消防栓等);
3.1、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社会价值及 运行过程
现状资料分 析过程 慢行系统理 论构建
慢行系统调研报告
慢行系统调研报告慢行系统调研报告一、引言慢行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城市交通概念,旨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出行体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慢行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慢行系统的定义与优势慢行系统是一种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行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主导交通模式,慢行系统的优势包括:1)环境友好:步行和骑行对环境污染更少,减少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2)健康推广:慢行系统可以促进居民的身体活动,改善健康状况;3)社交互动:步行和骑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互动,增加社交联系;4)流动性提升:慢行系统可以减少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的流动性。
三、现有的慢行系统实践调研表明,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市区内部或特定区域建设慢行系统。
例如,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和波尔图等城市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和公共广场等设施,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这些城市的慢行系统在改善交通状况、减少空气污染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慢行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然而,慢行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慢行系统需要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停车设施等。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和意识,尤其是对于汽车文化比较盛行的城市来说。
此外,慢行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城市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修建更多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2)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改变居民出行习惯和意识;3)加强执法和安全措施:加强对慢行交通的执法管理,提高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五、未来的发展前景调研报告显示,慢行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慢行系统的重要性,并投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
其次,随着慢行系统的发展,城市交通将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
最后,慢行系统的推广可以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城市慢行空间优秀案例
城市慢行空间优秀案例1.慢行交通系统概述1.1慢行系统的基本特点1、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2、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
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16 m/s,非机动车速度一般在10 km/h左右,电动非机动车速度一般在15--20 km/h 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6km;3、绿色环保健康,不带米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4、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1.2城市慢行系统构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由步行与Ⅱ机动车交通系统构成。
非机动车主要为电动非机动车、自行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等;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和残疾人。
1、非机动车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乍、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年停乍设施构成。
非机动乍道路网:由巾独设置的非机动乍专用路、城市道路两侧的非机动年道、人非混行的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保证非机动车连续交通的网络。
2、步行系统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目的在于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一套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步行路径与网络:通过步行方式可以联系不同地点的路径与网络,步行街、公园景点内的步行专用路及依附于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
步行设施与环境:围绕或分布在步行路径和网络上的各种设施与环境。
步行设施为人行道、过街设施(平面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步行环境为人行道地面铺装、交通设施、街道家具、标识系统、夜间照明系统等。
2.相关规划理念杨·盖尔——《交往与空间》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当所有交通放慢后,街头生活就会由此而兴起,与汽车城市中的景象形成对比,汽车停放的离家门越远,就会有越多的活动产生,因为慢速交通意味着富于活力的城市。
2.1新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是在美国城市大规模郊区化、传统城市中心衰落、城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激增、公共空间衰败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与社区感的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导的城市。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慢行系统工程,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通过改善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居民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和减少交通拥堵,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行人和自行车设施、交通管理手段等方面,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使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
同时,慢行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慢行系统工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慢行系统工程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建筑布局,合理划分交通区域和保留绿地等措施,可以营造出更加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环境。
例如,建立起城市中心步行区,限制汽车进入,增加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更多的休息点和景观设施,让市民在街头漫步时有更好的体验。
在城市规划中,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使公交车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需要,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促进环保出行。
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是慢行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慢行系统工程的目标,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包括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站点设施等措施,使市民更容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要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行人和自行车设施行人和自行车设施是慢行系统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增加行人过街通道、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等,可以更好地保障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促进他们选择步行和骑行的出行方式。
同时,通过设置步行和骑行的便利设施,也可以提高市民对于慢行系统的接受度,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交通管理手段交通管理手段是慢行系统工程的补充和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促进慢行出行方式的发展。
城市慢行系统简介
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基本简介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设施的典型设计:1、道路横断面设计慢行一体化设计: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设置在同一平面,用软性隔离的方式将行人和非机动车从空间上分离,达到保障安全、资源共享的目的。
2、交叉口及路段过街设计人行过街设计:慢行过街设施的设置依过街需求和道路条件而不同。
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和大型住宅区出入口等节点都需要考虑设置慢行过街设施,设施类型根据具体条件设计。
路段处过街除需要考虑交通需求,还要选择合理的间距,平面人行过街间距不应小于200m。
平面人行过街宽度一般根据交通需求计算获得,并参考相关规范确定。
在交通需求不能获得时,根据慢行设施所在道路两侧开发性质取值,非商业区,人行横道一般取4-6m,商业区,行人过街流量较大,可以取8-10m,可根据具体条件取更大值。
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交叉口内各进口道设置非机动车过街横道,形成联通的闭环,非机动车在环内逆时针流动,转角处设置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域,并用绿化或其它设施将其与机动车隔离。
在信号控制上,将非机动车与行人信号统一管理,左转非机动车在直行相位进入左转待行区,在下一个直行相位实现左转。
中央驻足区(安全岛)设计:一般利用中央分隔带设置在道路中央,用于保护过街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
中央驻足区的设置一般是依靠绿化带分配行人或非机动车驻足的空间,驻足区的宽度不小于1.5米。
同时,为避免机动车辆对慢行主体权益的侵害,在驻足区内设置等间距的隔离墩,3、交通管理及控制信号控制:在交通设计阶段,对弱势群体安全的考虑,除了分配专用空间,还应该分配专用时间,即利用信号控制策略,分离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点,达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目的。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一、背景慢行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为鼓励步行、骑行、滑板等非机动车辆行驶的系统,其目的是减少机动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慢行系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非机动车道多被闲置、缺乏安全保障、路权不清晰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慢行系统的改善方案,以提高慢行交通系统的效果。
二、原因慢行系统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非机动车道过度闲置在一些城市中,非机动车道建设的面积很大,但却常常被机动车辆所占据,非机动车辆的数量和比例极低,浪费了城市宝贵的交通资源,也使得原本设计用于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 缺乏安全保障在一些城市中,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道路标识和隔离设施不够清晰,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交织在一起行驶,非机动车辆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极大地限制了非机动车辆的推广和使用。
3. 路权不清晰在一些城市中,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使用权不够明确,导致机动车辆非法占用非机动车道,其中一些城市中的执法力度也不够有力。
在这种情况下,非机动车辆的使用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改善方案为了改善慢行系统的问题,减少机动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增加非机动车的数量和比例政府可以在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和维护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非机动车辆营造更好的行车环境,同时加强对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从而增加非机动车的数量和比例,达到减少机动车数量的目的。
2. 提高非机动车的安全保障政府可以对非机动车道的路权和隔离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维护,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交汇的地方增加提示标识,告知司机和行人非机动车道的存在,提高非机动车的安全保障。
3. 加强路权保护和执法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路线的划分和管理,并严格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执法力度、增加罚款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惩罚,从而增加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感。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摘要】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方式,改善了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其特点包括环保、健康、便利和经济性。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等因素,多采用交通管理、景观设计、交通设施建设等方法。
关键因素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
成功案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网络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步行街示范了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价值和效果。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人口流动,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关键词】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旅游城市、重要性、特点、方法、关键因素、成功案例1. 引言1.1 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可以让游客更加方便地游览城市,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慢行交通系统的特点包括便利、环保、低碳、健康等。
这些特点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相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
为了规划一个成功的慢行交通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成功的案例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总结。
通过不断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可以为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在旅游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通过规划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施,可以鼓励人们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减少排放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慢行交通系统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行,增加体育锻炼机会,减少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
4.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体现
4.2、在城市设计和控规中的体现
4.3、在详规中的体现
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
5.1、昆明的慢行系统起步 焦点一:位于弥勒寺公园的公共自行车租凭点 2012年01月19日 “市民只要凭个人身份证到服务点填表办理租赁手续,并交纳 200元的押金、20元租金,即可拥有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市民 可以自行刷卡使用自行车。” 一小时之内免费,超出一小时收费一元,单日最高收费20元。 昆明今后将设2000多个租赁点。
城市人口剧增,机动车辆迅猛增长,导致城市交通现状日益严峻。发展基于慢行系统建设的城市 低碳交通迫在眉睫。
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
2.1、慢行系统的概念 慢行交通( slow traffic) ,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慢
行交通是出行速度在5-15 km/h的交通方式。
2.2、慢行系统的特点
A、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 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
B、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 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 0.5-2 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 km/h 左右; 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 km;
C、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 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根据自行车廊道标准断面可分为5 级,右图所示。 A级、B 级廊道机非间设物理隔离,单向车道宽分 别为4-6 m,2.5-4 m; C 级廊道机非间标线隔离,单向车道宽2.5-4 m; D级廊道机非混行但有独立人行道,路宽6-9 m; E级廊道机非人混行,路宽窄于6 m。 廊道建设时应结合自行车流量选择较高等级断面标 准。对D~E级路段,可实行高峰期小汽车动态管理。
特点: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为 三块板断面,与机动车道有绿化带隔离。
实施建议:部分开敞路段可作为自行车的 停靠点。
西华路 断面:两块板(因道路中央为城市河流) 特点:1、大部分路况良好,部分路段不通畅;
2、在非机动车道中存在障碍物(电线杆、消防栓等); 3、路面斜街部分不平缓;
实施建议:清理规范道路上的障碍
环城路 断面:三块板 特点:非机动车道路面较宽,通行能力好; 实施建议:处理好关键节点(如西站立交桥、小菜
园立交桥)的慢行交通流线组织;部分开阔地段结合城 市节点布置公共自行车租凭点。
5.3、昆明城市慢行核思考
二环内部慢行系统核:
结合城市主干道、环路,以及重要的城市节点(南 屏街区域、翠湖区域、东西寺塔片区、一二一大街高 校片区等)划分慢行核与慢行岛,开敞节点和地铁沿 线布置自行车租凭点 ,同时控制机动车进入慢行核 内部。
上海市中心城“十三纵十二横”自行车廊道布局,南北向廊道平均长14.2 km,东西向廊道平均长 10.8 km,总长314 km。虚线段代表重要工程项目,如河泾新建桥梁、下穿铁路通道、断头道路辟通等。 规划廊道无一条是自行车专用(已有除外),但提供了相对优先、便捷、安全的骑行环境。
3.4 慢行道路断面
3.4 慢行道路断面
3.4 慢行道路断面
3.4 慢行道路断面
3.5 慢行系统出行模式 1) BRT+FBRF出行方式
快速公交BRT(bus rapid transit)与公共免费自行车租赁PBRF(public bike rental free)站点向结 合,实现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减少私家车等机动车辆出行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 染,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的一种低碳和谐、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行模式。
街道空间因素:从空间尺度、沿街界面上 体现出慢行系统与周边建筑、开放空间之间的 衔接提出相关要求,注重系统风貌,重点突出 空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慢行设施:重点考虑了“人”的需求,在 满足合理功能的前提下统筹考虑附属设施、景 观及环境等其他需求;
慢行环境:注重活动空间品质的提升,充 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给行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境。
焦点二:昆明正在编制全市慢行系统规划
焦点三:昆明规划建设环滇池自行车专用道
5.2、城市道路断面的改造意向(滇池路、广福路、西华路、环城路为例)
滇池路 断面:两块板 特点:人非分流,机非分离,景观良好,人行
道与非机动车道处于一个平面。 实施建议:划定慢行系统车道,处理好交叉口
的车辆流线。
广福路
断面:一块版(中间加分隔带)为主,三块 板为辅
定位三:慢行系统的优劣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3.1、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社会价值及 运行过程
慢行系统理 论构建
现状资料分 析过程
3.2 慢行系统组成部分 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4 个部分
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从断面布置上体 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 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D、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绿色环保、可缓解交通拥堵、适宜短程出行、 占用资源少、可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能实现“门到 门”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
2.3、慢行系统的定位
定位一: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基本、最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
定位二: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 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2、国内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进展
北京:建设首批27个自行车服务场站,布局在公交总站、地铁、城铁沿线,为市民在换乘交通工具 时,提供停放、修理等服务并合理收费,在奥运期间还为外地、外国游客提供租车自助游服务。游客可 在一个租赁点租用自行车,在其他任何租赁点归还。
上海:2006年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研究》,《上海市中心城步行交通规划》, 提出通过调整主干路网的交通功能,实现“机非分流”。
特点:将BRT 系统的大容量、快捷性与自行车系统的高通达性、灵活性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用于建设该模式 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少,易于规划、实施。
3.5 慢行系统出行模式 2) 常规公交(NBT)+自行车搭载
将常规公交客运车辆适当加长,在其加长部分 的后区域设置乘客私人自行车托载区,从而让乘客 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公交与自行车的无缝对接,提高 换乘效率的一种新型模式。
积极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打造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
通事故、交通拥堵等。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视点二:车本主义与人本主义? 大量的快速系统投入带来的是更多的交通拥堵。 视点三:“最后一公里”交通。
1.2、政府相关低碳理念的提出
理念一:“公平和谐、以人为本”。 理念二:“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 理念三:“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慢行交通,包括自行车、步行+ 公交、自行车+ 公交等。
特点:提高换乘效率,减少停车点。
3) 特殊自行车道+特殊步行道+常规公交系统 自行车专用通道,只允许自行车行驶,车道上涂有特殊的警示颜
色(如红色、黄色或绿色),车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立有“SCF 通 道”的警示标志。
特殊步行道,同特殊自行车道一样,它有自己专门的警示标志 和通行区域。
特点:层次分明,三位一体,系统工程强大。
杭州:2007年组织编制《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近期:2007-2012年;远期:2013-2020年。 深圳与厦门:分别编制了步行系统规划,指导完善地区步行系统的发展与建设。 广州:将在珠江新城建设二层步行系统连廊,实现人车分流。 武汉:投资5536万元,建成自行车道112条,长164.6公里,同步新建464处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和71处 二次过街 交通安全岛。
慢行系统(“Pedestrian & Bicycle System”)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 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行车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 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在慢行岛内,通过打通低等级道路断头路,通过快速路、主次干道上的人行设施,以及少 量与主要道路平行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为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出行提供相对独立与 安全的慢行出行道路空间。
3.3 慢行廊道——让城市魅力流通起来
自行车廊道构成城市自行车道路网的主骨架。多为自行车优先道路,连续、贯通,以不大于2~4 km 的道路间距形成格状网络,可以为自行车提供优先、安全、便捷的通行空间。
3、国外自行车风潮
美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展“全国骑车上班周”活动,呼吁人们“爱上自行车”。 法国:“绿色交通计划”进行时,发起规模浩大的“两轮革命”。巴黎市已投放上万辆自行车,供居民和游 客自助租用,借此鼓励骑自行车出行。 荷兰:自行车王国,1600万荷兰人共拥有1800 万辆自行车,规定每年5 月12 日为“全国自行车日”。 英国:限制汽车,鼓励骑行,骑自行车的人近年增加了约15%,骑车的伦敦人5 年内增长了约50%。 德国:骑车休闲最流行,在城市中,自行车道就像一条条彩带镶嵌在道路两边。
滇池度假区慢行系统环线构建: 广福路—滇池路—红塔路—观景路; 疏通海埂公园沿滇池沿岸的慢行系统。
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
1、旅游休闲自行车专用车道 旅游景点或者是城市公园也是慢行交通主要的吸引源之一。
1)、如城市有较大的河流穿越, 可沿河独立设置景观自行车道。(昆明盘龙江慢行系统) 2)、如城市有较大湖泊, 可独立设置环湖自行车道。(昆明环滇池自行车环线) 3)、如城市主要景点( 多为公园或大型绿地) 通过自行车廊道将其联系起来, 成为城市人性化最为突出的标识。
上述4 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3 城市慢行核与慢行岛的打造
慢行核——打造城市魅力区
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 业商务区
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宿类高 级中学、职业中学
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 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