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

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

1、繁殖性状指标

(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 5头;

(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

(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

(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

(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

(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

(7)、母猪年产窝数:2.2窝

(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

(9)、一次情期受胎率85.0%

(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

(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

(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

3、胴体性状指标

(1)、屠宰率:75%

(2)、背膘厚:1.4CM以下

(3)、瘦肉率:60%以上

4、经济技术指标

(1)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 8—1.0平方米。

(2)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

二、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先进的生产工艺是确保规模化养猪生产进行高效率运行的重要条件。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国内多数采用“五段式”的版块式建场工艺模式。

主要生产过程包括:“空怀配种——单体妊娠——产仔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几个主要的生产环节。各环节有其特点,相互关联,形成流水式生产作业,构成一条循环往复的生产链式结构。每道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分工明细,指标明确,设备、设施能得以充分利用,保障“全进全出”制得以实现。

三、规模化养猪生产群体构成的技术参数

流水式生产是有节律的商品猪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猪群、猪舍和设备为原则。以精确计算猪群规模和栏位数为基础的。为此,首先要求将猪群按工艺划分为不同的工艺群,计算其存栏数,并将它们配置在相应的专门化车间和栏位,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表1—1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参数

四、规模化养猪场“繁殖节律”与栏位配置技术参数

确定各种生产猪群的栏位需要量。流水式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畅通循环,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各专门车间是否具有足够的栏位数。计算栏位数时除了要考虑各生产群实际饲养期外,还要考虑猪舍的消毒和准备时间,以即机动备用期,以免生产线运行中发生栏位不足的现象。

五、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技术参数

1、各类猪群的有效建筑面积(平方米/头)

猪群种类有效面积饲养方式

种公猪12.5 地面平养

空怀配种母猪 2.5-3.0地面平养

单体妊娠母猪 1.3限位饲养

产仔哺乳母猪 1.3高床养猪

哺乳仔猪0.30高床养猪

保育幼猪0.40高床养猪

生长育肥猪0.9--1.0 地面平养

2、猪场人员配备设计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还配备一名辅助工人;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料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500 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头计,需公猪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24头,则需母猪为417头,需公猪17头,种猪占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

(2)、技术水平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一、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