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元杂剧常识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按杂剧内容而言,分为:
爱情婚姻剧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特征:
其一,剧中书生多半为命运不济的晦气的穷 秀才,女子一方却多半出身富贵门第,或有大家 闺秀一般的文化素养的“上厅行首”,双方的实 际生活地位(穷和富)往往高下悬殊。
其二,情节多半是青年男女竭诚相爱,中间 有外力进行干扰,或鸨bǎo母嫌贫爱富,或商人加 以破坏,或女方父母出于门第观念的考虑进行阻 挠。
马致远《汉宫秋》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写西汉元帝受匈 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
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 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 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 死别的悲剧。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 《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楔子:楔子的篇幅比折短小,通常放在
第一折之前交代剧情开端,起“序幕”的 作用,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脉剧情 的作用。
唱词(曲文)
元杂剧剧本中通常注明“唱”(唱词)、 “云”(宾白)和“科(介)”(表情,动作)。 这三者交相配合,起到刻划人物,表现剧 情的作用。
角色: 元杂剧中角色基本上可分三大类: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如高文秀《襄阳会》 第四折前楔子写张飞与曹仁交战,“调阵子一 遭科”;写刘封、糜竺、糜芳和张飞一起杀向 曹军,“四将作混战科”。李文蔚《燕青博鱼》 第二折写燕青痛打杨衙内,“做打杨衙内科”、 “杨衙内打斛斗科”,也属武打动作。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如《梧桐雨》 第二折写杨玉环演舞,“正旦做舞科,众乐撺 掇科”。
20
总之,元杂剧内容广阔,反映了五光十 色的社会生活,展示出丰富多样的作家 的个性和精神世界。

元代杂剧常识

元代杂剧常识

•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个比较 普遍的说法是:“旦、末、净、杂”是用“反喻” 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 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 “旦”指旭日东升。而旦 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 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 “净”。末:年纪较大男性 末 行 简称“末”。该 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 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杂 则是饰演杂乱角色。
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
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
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介

也称科范、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一般
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
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
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三是表
完毕
• “旦”指旭日东升。而旦 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 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 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 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 就是干净,因而名“净”。 末:年纪较大男性 末 行 简 称“末”。该行当多为中 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 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 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 的 。杂则是饰演杂乱角 色。
• 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 郑光祖 :《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爱情剧, 取材于唐人传奇说《离魂记》,对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有一定的影响。
杂剧剧本组成
• 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道白、对白)、 科(动作、表情)三部分。 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 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 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 使之形象鲜明。 白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 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 语言质朴,长于叙事。 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 工,元人称手儿,后世称为身段,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 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 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 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 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 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 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 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

杂剧知识科普

杂剧知识科普

杂剧知识科普
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

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

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

曲文中多衬字。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

”“北曲中有全宾全白。

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杂剧知识科普杂剧知识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杂剧知识科普杂剧知识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元杂剧这好玩意儿。

你知道吗,元杂剧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舞台派对!演员们在台上尽情挥洒,那叫一个精彩。

咱先说这角色,有旦角,那就是舞台上的大明星,漂亮又厉害;还有生角,帅气的小伙子;净角呢,一脸大花脸,特别显眼;末角就是那能掌控全场的角色啦。

你想想,这舞台上要是没有这些各种各样的角色,那得多没意思呀。

就好比咱平时吃饭,光吃米饭可不行,得有菜有肉才香嘛!
再说说这剧情,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啥都有。

有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缠绵悱恻,让人跟着揪心;有英雄传奇,看得人热血沸腾;还有家长里短,就跟咱身边发生的事儿似的。

有一次我去看元杂剧,演的是一段爱情故事。

那女主角在台上哭得稀里哗啦的,我旁边一老大爷都忍不住跟着抹眼泪呢,嘴里还嘟囔着:“哎呀,这姑娘太可怜啦!”你瞧,这元杂剧多能打动人啊。

还有那唱词,哇,简直太美啦!就跟诗歌似的,听着就特别舒服。

演员们一亮嗓子,那感觉,就像鸟儿在唱歌。

“咱这元杂剧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得好好珍惜。

”有一回我跟朋友这么说。

“是啊是啊,这可比那些电视好看多啦!”朋友连忙点头。

你也别光听我说呀,自己去看看元杂剧,感受感受那独特的魅力。

去看看演员们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听听那动人的唱词,保证让你陶醉其中。

总之,元杂剧就是一场让你沉浸其中的奇妙之旅,它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震撼。

别犹豫啦,赶紧去体验体验吧!。

元杂剧常识

元杂剧常识

元杂剧常识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课文《窦娥冤》、《长亭送别》分别为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的节选,《闺塾》为明代戏曲《牡丹亭》的节选,《哀江南》为清代传奇《桃花扇》的节选。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

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1.戏曲知识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中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课文《窦》、《长》属元杂剧;《哀》属清传奇;《闺》为明代套曲。

⑴古代戏曲的三要素——曲词、说白、科介曲词和说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戏曲以曲词为主,另两项也有各自的特点与使命。

三者交相配合。

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所用术语为:唱——唱曲词;云——道白;科(介)——角色动作;上——出场;内——后台,等等。

⑵角色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

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

常见角色有:生——扮青壮男子;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卜儿——扮老年女人;旦——扮青年女子;正旦——扮女主角;净——扮花脸。

⑶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的。

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⑷元散曲与杂剧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配乐歌唱新诗体。

它的曲调有3个来源:①词调;②我国北方民间歌曲;③辽金音乐。

它的体式与词相近,均为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

它的分类,可参考下表: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

曲——A.散曲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多的可达二三十支曲子。

02、元杂剧常识

02、元杂剧常识

元杂剧
元代戏台(山西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 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
元人绘元代戏班赶路图(绢画部分) (山西省博物馆藏)
元杂剧兴盛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 城市繁荣为戏曲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包括演出 场地,市民观众,服装、乐器等其它物质条件。 • 意识形态的相对宽松,知识分子边缘化导致专业作 家群的出现,读书人大量参与杂剧创作。 •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社会现实为 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元杂剧表演艺术的成熟还有当时其它艺术形式的影 响,重要的有“说话”、诸宫调和舞蹈表演。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新石器时代战争舞蹈
原 始 狩 猎 图
《尚书· 舜典》:“予击 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 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 谷,五曰敬天常,六曰 建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禽兽之极”。 “载民”的“载”字当 “始”讲。这一阙似乎 是歌咏祖先的由来, “玄鸟”当是一种传说。 以下接着歌咏草木、五 谷的生长。这首古乐总 的说来是反映生产劳动 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 歌有舞,“投足”是一 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 象征着耕作的动作。由 此可以看到原始时代的 文学艺术活动经常和生 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 歌舞和音乐也总是互相 结合的。
宋人绘宋代杂剧演出场面绢画(故宫博物院)
右方一人,背后插一扇,上书“末色”二字,是宋杂剧中副末色专 用的道具;左方一人头戴诨裹,有斗笠等道具置于地上,似为副净色。 两人均作打拱状。这两幅绢画反映了宋杂剧一般的演出形式
宋杂剧是宋代各种滑稽表演和 歌舞杂戏的总称,是在继承隋唐参 军戏和歌舞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 曲艺、歌舞的伎艺发展而成的戏曲。 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 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 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 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 部分 。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 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 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 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 又称“杂班”或“拔扣”。 据《都城纪胜》载:“杂剧中, 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 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 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杂 扮或杂班,又名技和,乃为杂剧之 散段。”即演出以“末泥”角色为 首,四人或五人参加演出,戏剧结 构为艳段、正杂剧二段,杂扮四部 分。戏分两类,一是以对话为主的 滑稽逗乐杂剧,二是以歌舞为主的 歌舞杂剧。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的分类元杂剧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

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散曲散曲释名一、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二、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三、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四、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

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散曲的产生与发展一、散曲的产生1、发源于金词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

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

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白朴
代表作品
《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VS
作品特点
白朴的剧作多以爱情和家庭生活为题材, 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他的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05
CATALOGUE
元杂剧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01
02
03
推动戏曲发展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 戏曲的成熟,为后世戏曲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些技巧不仅增强了表演效果,也展现了演员高超的技艺。
03
舞台布景
元杂剧的舞台布景简单明了,通常以一桌二椅为主,通过演员的表演和
台词来表现场景和环境。同时,舞台布景也会根据剧情需要有所变化,
以突出情节氛围。
04
CATALOGUE
元杂剧的作家与作品
关汉卿
代表作品
《窦娥冤》、《单刀会》等。
作品特点
关汉卿的剧作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情节紧凑,具有强烈 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人民对正义和 真理的追求。
元杂剧的特点与影响
总结词
元杂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对 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元杂剧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表现手法上,例如重视歌唱和舞蹈的运用 ,强调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同时,元杂剧 还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不同地区的杂剧有 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元杂剧的影响深远,它 不仅为后世的戏曲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创作灵感,同时也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
03
CATALOGUE
元杂剧的表演艺术
角色行当
生行
旦行
扮演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生行通过不同的表演风格来刻画人物性 格和形象。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戏曲元杂剧知识点总结

戏曲元杂剧知识点总结

戏曲元杂剧知识点总结戏曲元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把歌、舞、乐、书、绘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独特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戏曲元杂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以下将对戏曲元杂剧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戏曲元杂剧的起源与发展戏曲元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宋代。

宋元时期,元杂剧开始逐渐成为主流戏曲形式,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元杂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戏曲元杂剧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许多戏曲元素,这些文学作品为戏曲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戏曲元杂剧在不断吸收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戏曲元杂剧的表演特点1.歌舞表演形式多样戏曲元杂剧是一种融合了歌唱、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的艺术形式。

在戏曲元杂剧中,不仅有精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舞蹈,还有富有感染力的唱腔,这些表演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展现出戏曲元杂剧的独特魅力。

2.豪华的服饰和道具戏曲元杂剧在表演时注重服饰和道具的搭配,追求视觉和听觉上的极大享受。

演员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持精美的道具,在舞台上展现出瑰丽的景象,为观众营造出了视觉盛宴。

3.武打功夫表演精湛在戏曲元杂剧中,武打功夫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员们通过各种精妙的动作、高超的技巧展现出了武打功夫表演的精湛技艺,为戏曲元杂剧的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视觉效果。

4.角色性格丰富多彩戏曲元杂剧中的角色性格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剧情和故事背景,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

演员们在表演时不仅需要通过唱、念、做等手法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还需要通过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角色的内心感情。

5.台词唱词抒情性强戏曲元杂剧中的台词和唱词都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往往能够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腔和表演技巧,使得台词唱词更具感染力,更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元杂剧常识及关汉卿其人

元杂剧常识及关汉卿其人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 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 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这种人生选择固然是特 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 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 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他一 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 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 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 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 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 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请欣赏:河北梆子戏《窦娥冤》上、下
剧情简介
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 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 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 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 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 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 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 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 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 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 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常识及关汉卿其人
元杂剧形成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 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 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 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 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 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 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一、元杂剧简介元杂剧又叫北曲,与此相对的还有南曲,也就是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

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

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

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二、元杂剧题材内容的范围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

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

但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内容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如《窦娥冤》《鲁斋郎》《陈州粜米》等,大胆抨击了元代的专制统治和腐败政治,使人们看到在民族、阶级双重压迫下的黑暗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有的正面歌颂人民起义英雄,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

有的赞颂历史豪杰,如《单刀会》等。

有的表现各种弱小人物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写寡妇窦娥大骂官府,诅咒天地;《陈州粜米》写农民张撇古对权豪的谴责与反抗;《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智斗花花太岁等。

3.描写爱情婚姻,反映妇女问题。

元曲知识(元杂剧)

元曲知识(元杂剧)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 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 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曲四大家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 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 代杂剧兴盛, 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 金时代。 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 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 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 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 了元代不同时期、 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 后人称他们为“ 作成就 , 后人称他们为“ 元曲四大 家”。
关汉卿喊冤
我叫关汉卿,号己斋叟或一斋叟。生于 我叫关汉卿,号己斋叟或一斋叟。生于1220年, 年 1300年来到极乐世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但 年来到极乐世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 年来到极乐世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 最近我到老家看了看,竟平添了不少心事,如鲠在喉, 最近我到老家看了看,竟平添了不少心事,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 不吐不快。 首先是籍贯问题,许多书籍说法不一, 首先是籍贯问题,许多书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我 是北京人,有的说我是河北人,有的干脆说籍贯不详。 是北京人,有的说我是河北人,有的干脆说籍贯不详。 其实我是解州大北街人。父亲是皇帝的御医, 其实我是解州大北街人。父亲是皇帝的御医,母亲生 下我后,一直就在解州这个小城里生活, 下我后,一直就在解州这个小城里生活,幼年时根本 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儿。 岁那年皇宫里派人来解州将 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儿。7岁那年皇宫里派人来解州将 我母子二人接到北京,姐姐留了下来侍奉年迈的祖母。 我母子二人接到北京,姐姐留了下来侍奉年迈的祖母。

元杂剧基本常识

元杂剧基本常识

元杂剧基本常识嘿,大家好哇!今天咱来说说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有一回啊,我去看了一场元杂剧的演出。

哎呀,那可真是精彩。

“哇,这元杂剧可真有意思。

”从那以后,我就对元杂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咱先来说说元杂剧的角色吧。

元杂剧里有旦、末、净、丑等角色。

旦呢,就是女主角,一般都是很漂亮很温柔的。

末呢,就是男主角,通常都是很有正义感的。

净呢,就是那种性格比较豪爽或者有点滑稽的角色。

丑呢,就不用说了,专门负责搞笑的。

“哎呀,这角色还挺丰富。

”我记得那次看演出的时候,有个丑角特别逗,一出场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都有四折一楔子。

这四折就相当于四个章节,把故事分成了四个部分。

楔子呢,就是在开头或者中间插进去的一段,用来介绍背景或者引出故事。

“哇,这结构还挺严谨。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元杂剧的剧本,一开始的楔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故事。

元杂剧的音乐也很有特色。

它有一套固定的曲牌,每个曲牌都有自己的旋律和节奏。

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就根据不同的情节和角色唱不同的曲牌。

“哎呀,这音乐可真好听。

”我有一次听了一段元杂剧的音乐,那旋律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

元杂剧的表演也很精彩。

演员们不仅要唱,还要念白、做动作。

他们的表演很有感染力,能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里。

“哇,这表演可真厉害。

”我记得那次看演出的时候,有个演员的表演特别出色,把角色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我都差点哭了。

总之啊,元杂剧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艺术形式。

“哎呀,大家要是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元杂剧的演出。

”“哇,相信你们也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

元杂剧知识点归纳

元杂剧知识点归纳

元杂剧知识点归纳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啥是元杂剧不?我跟你们说啊,元杂剧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元杂剧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舞台,各种各样的故事在上面精彩上演。

你想想看,它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一打开,哇塞,全是惊喜!比如说《窦娥冤》,窦娥那叫一个惨呐!被冤枉得不要不要的。

这就好像你明明没做错事,却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是不是超级委屈?还有《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浪漫哟!就跟咱们看的偶像剧似的,让人心里甜滋滋的。

元杂剧里的角色也多得很呢!有旦角、末角、净角等等。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有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特点。

旦角通常是漂亮的小姐姐,末角就是那些有智慧的大哥哥,净角呢,往往是那种长得很特别,性格很豪爽的人。

元杂剧的表演形式也很独特呢!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又唱又跳。

他们的唱腔有的悠扬婉转,就像山间的小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淌;有的高亢激昂,像战场上的冲锋号,听得人热血沸腾。

他们的动作也特别有意思,一抬手,一投足,都带着满满的戏。

这就像咱们做广播体操,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

而且啊,元杂剧的剧本写得那叫一个精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会儿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让你哭得稀里哗啦。

这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心情忽上忽下的。

再说说元杂剧的作家们,那可都是超级厉害的大文豪!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他们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

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咱们这些后人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艺术。

你们说,元杂剧是不是超级棒?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感动,还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生活和人们的思想。

咱们可得好好记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们被时间给遗忘了!我觉得呀,元杂剧就是咱们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都那么耀眼!咱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魅力!。

元杂剧文学常识

元杂剧文学常识

元杂剧文学常识:四折一楔子.男主角,正末.配角,副末.老年男子,外末.少年男子,少末.女:正旦.外旦,老旦,花旦.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音乐形式:宫调,唱腔的高低.曲牌,规定曲子的格式.体现了侍萍痛苦失望而又无奈的心情.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词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描写三国战场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东篱把酒黄昏后,又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抛来, 抛来:是西方施舍我们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接受.抛给,这里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行。

非要你接受不可的。

送来,国家实力增强让拿了属于我们的东西的人把属于我们的主动送回来。

拿来:我们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拿来.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它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理智和判断力上.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千..处。

”孙权。

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刘裕。

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元..顾。

”也是用历史典故。

刘义隆。

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元代杂剧常识

元代杂剧常识

•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个比较 普遍的说法是:“旦、末、净、杂”是用“反喻” 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 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 “旦”指旭日东升。而旦 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 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 “净”。末:年纪较大男性 末 行 简称“末”。该 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 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杂 则是饰演杂乱角色。
“四折一楔子”的形式 四折一楔子” 四折一楔子
• 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 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 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 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 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 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 “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 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 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 或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 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
杂剧角色
• 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 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 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 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 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 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 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 帝)、卜儿(老妇人)等。
音乐曲调方面
• 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采用的是北曲联 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 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 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 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 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 十支曲牌。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 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 它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称为借宫。

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1. 嘿,你知道吗,元杂剧那可是老有魅力啦!就好比《窦娥冤》,那情节多吸引人呐!元杂剧的角色可是很丰富的,有正末、正旦等等,这就像一场精彩的大戏,各种人物轮流登场,各展风姿呀!
2. 哇塞,元杂剧的唱词那叫一个美呀!听听像《西厢记》里的那些唱词,简直绝了!这不就是文字的魔法嘛,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呀,你能不被吸引?
3. 诶,元杂剧的表演形式也是很独特的哟!想想看,演员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多有意思呀,就好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都尽情欢闹呢!比如说《汉宫秋》的表演,那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呀!
4. 你可别小看元杂剧的音乐啊!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呢,就跟菜里的盐一样重要啊!像《墙头马上》的配乐,是不是让整个故事都更生动了呢?
5. 哈哈,元杂剧的故事那可都是充满了爱恨情仇呀!就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呢,《拜月亭》不就是这样嘛,多让人感同身受呀!
6. 哎呀呀,元杂剧的剧作家那也是相当厉害的呀!他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创作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王实甫不就是个中高手嘛,厉害吧!
7. 哇哦,元杂剧对后世的影响可大了去啦!这就像是一颗种子,长出了好多好多的大树呢,你说神奇不神奇?比如现在的很多戏剧都有着元杂剧的影子呢!
8. 嘿,元杂剧的舞台布置虽然简单,但是却有着别样的魅力呀!就跟朴素的美一样吸引人呢,可不要小瞧了它哟!
9. 总之,元杂剧是个超级棒的艺术形式呀!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感受,难道不是吗?。

元杂剧知识点总结

元杂剧知识点总结

元杂剧知识点总结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元杂剧正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社会、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应运而生。

元代的戏曲在宋元交替时期,中国戏曲日趋成熟,而在元代,因加强封建统一,促使各地戏曲活动荒废,官府禁戏,民间演出日益式微,从而促使歌舞故事剧的产生。

这一时期,民间歌舞活动在今日中国戏曲发展的史籍资料上有了相对丰富记载。

元杂剧或称为“元戏”,是元朝时期的一种戏剧形式。

元杂剧汇聚了中国北方、南方,以至游牧地区的戏曲形式的成果,以其较大的观赏性,形成了崭新的戏曲体系。

元杂剧诞生于元朝,是以当时现实为素材,集汗漫、断章、散曲等为一体,常常以大规模的舞蹈、表演、武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推星戏曲的审美张力。

其风格豪迈、富丽堂皇,与传统戏剧有本质的区别,被誉为“超级戏曲”。

二、元杂剧的特点1、历史背景和社会层面元杂剧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元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汉、回、蒙古等各民族在这一时期共存并重,元杂剧正是集各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而成。

元代的文学艺术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杂剧创作具有融合多种文化、风格的特点。

2、文学形式和演出手法元杂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和豪情,它的作家们大量利用说唱文学、寄唱等种种民间文学形式,如盲诗、歌以及当地的故事、各地风土人情,以及敦煌的木雕造像、摩崖石刻,五谷丰登的各种画像等为题材,而有关他们的内容合都在《元曲遗编外集》、《元曲遗编补编》等中看到,这些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乐曲都有着特别鲜明的特色。

3、舞台布景和表演元杂剧的演出形式多样,常采用大型舞台、繁复布景,注重音乐舞蹈和武术的表现,场景宏大、瑰丽夺目,大规模的群体舞蹈和搏斗场面被视为元杂剧表演最具特色的部分。

同时,其演出形式也受到对象标票的社会评价的影响,这使得元杂剧在演出内容上更具大规模画面和气势恢宏的特色。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PPT演示文稿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PPT演示文稿

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
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
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
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
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
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
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拜月亭》全名《闺怨
15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 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显出窦娥冤屈之深,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恨, 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4.窦娥临刑前为什么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
①这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 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 黑暗,无公道可言。
佳人拜月亭》。
11
故事梗概
元代穷苦书生窦天章要进京赶考,因欠下蔡 婆的高利贷,被迫将7岁的小女窦娥抵给蔡家做 童养媳。窦娥成婚两年后,年仅17岁就成了寡 妇,与婆婆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父子要霸占 她婆媳俩为妻,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想用毒 药害死蔡婆婆,不料被他的父亲误食而死,于 是张驴儿嫁祸于窦娥,并告到官府,窦娥被判 成死罪。临刑时,窦娥指天发誓,痛斥官府。 她立下的三桩誓愿都一一应验。最后,窦天章 做了大官,复审此案,替女儿报了冤仇。
3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 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 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 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 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 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 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 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 《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金杂剧
“杂剧”一词始见于唐李德裕《论 杂剧”一词始见于唐李德裕《 杂剧 故循州司马杜元颍追赠状》 故循州司马杜元颍追赠状》(《全 唐文》 )。该文记载文宗太 唐文》卷703)。该文记载文宗太 )。 和三年( 和三年(829)南诏攻占成都时, )南诏攻占成都时, 掠去“音乐伎巧”四人, 掠去“音乐伎巧”四人,其中包括 杂剧丈夫两人” 这一“杂剧” “杂剧丈夫两人”。这一“杂剧” 所指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形式不详, 所指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形式不详, 近人任二北《唐戏弄》认为是“ 近人任二北《唐戏弄》认为是“男 女合演之真正歌舞戏”,实为想象 女合演之真正歌舞戏” 揣测之词,无法指证。 揣测之词,无法指证。
傩仪与傩戏
傩戏具面
傩仪,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 式。 傩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流行 于湘、鄂、赣、桂等省、区。由驱 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成。演出时多 带面具,故又名“师 公脸壳戏”。
音乐大多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 故有的地方又称“和合腔”。
傩仪与傩戏
古时举行 傩仪往往载歌 载舞,其中便 蕴涵着古代戏 曲的萌芽。傩 曲的萌芽。傩 戏是我国最古 老的戏剧源头 之一。
南宋灌园耐得翁《 南宋灌园耐得翁《都 城纪胜》 瓦舍众伎” 城纪胜》“瓦舍众伎”条 记载: 散乐, 记载:“散乐,教坊传学 十三部, 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 色。”杂剧仅仅是教坊十 三部散乐之一。 三部散乐之一。这种狭义 的杂剧, 的杂剧,在多项表演伎艺 中占据主要地位, 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称 正色” 为“正色”。 戏曲史上所谓“ 戏曲史上所谓“宋金 杂剧” 指的是狭义杂剧。 杂剧”,指的是狭义杂剧。
宋金杂剧 宋、辽、金时期,杂剧一词有两种含义: 金时期,杂剧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是广义的,总称各种表演伎艺, 一是广义的,总称各种表演伎艺,跟汉代所称 百戏”大致相同;二是狭义的, 的“百戏”大致相同;二是狭义的,特称百戏 中的一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戏曲剧目, 中的一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戏曲剧目,可以 明确认为是早期的戏曲艺术样式。 明确认为是早期的戏曲艺术样式。
江西的现代傩舞
二、百戏、歌舞与参军戏 百戏、
到了两汉时期,在宫廷和民间,各种器乐、 到了两汉时期,在宫廷和民间,各种器乐、 歌唱、舞蹈、杂技、装扮、武术、 歌唱、舞蹈、杂技、装扮、武术、幻术等大融 形成了“百戏杂陈”的热闹景象。 合,形成了“百戏杂陈”的热闹景象。
从《百戏 百戏图》观赏汉代杂技 百戏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指出: 戏曲者,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宋元戏曲考》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他 认为,所谓“真戏曲” 必合言语、动作、 认为,所谓“真戏曲”,“必合言语、动作、 歌唱,以演一故事” 歌唱,以演一故事”。
《东海黄公》 东海黄公》 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 间故事。 《西京杂记》卷三: 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説 古昔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昔为术,能制蛇 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兴云雾, 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 不能復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於东海,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 焉。 东海黄公》表现人虎搏斗, 《东海黄公》表现人虎搏斗,但它不像 一般的角抵戏那样,由两个演员上场竞技, 一般的角抵戏那样,由两个演员上场竞技, 以强弱决定输赢, 以强弱决定输赢,而是根据特定的人物故事 演出的一段情节。戏里人物的造型、 演出的一段情节。戏里人物的造型、冲突的 情境、胜负的结局都是预先规定好的, 情境、胜负的结局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其间 还有举刀祝祷、人虎相搏等舞蹈化的动作。 舞蹈化的动作 还有举刀祝祷、人虎相搏等舞蹈化的动作。 它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 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 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 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兰陵王入阵曲》(一名 兰陵王入阵曲》 《大面》,又名《代面》),歌 大面》 又名《代面》),歌 舞武打戏《拨头》 舞武打戏《拨头》、《秦王破阵 曲》,大型歌舞戏《樊哙排君 大型歌舞戏《 难》,拟人化的伦理戏《茶酒论》 拟人化的伦理戏《茶酒论》 等,这些都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 节目。 节目。
《踏谣娘》—— 踏谣娘》——据《教坊记》载:“北 齐有人姓苏,齆(wèng)鼻,实不仕,而 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 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 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 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 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 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 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今则妇人为之。” 旧唐书·音乐志 音乐志》 《旧唐书 音乐志》:“踏谣娘生 于隋末。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 尝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美色 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 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悲诉, 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
百戏
山东济南汉墓出土乐舞百戏 百戏佣 百戏
“百戏”(又称散乐,与 宫廷中的“雅乐”相对应), 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 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 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 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 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 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 李尤《平安观赋》中有 “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 记载,逗笑说唱的俳优当是 “百戏”中仅有的曲艺节目。 至南北朝时,“散乐”与 “百戏”合称“散乐百戏”, 涵盖面更加广泛。
踏谣娘舞佣
参军戏
《太平御览》卷569“倡 太平御览》 569“ 类引《赵书》 优”类引《赵书》曰: 后赵)石勒参军周延, “(后赵)石勒参军周延, 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匹, 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匹, 下狱, yòu,宽恕) 下狱,以八议宥(yòu,宽恕)之。 后每大会,使俳优著介帻, 后每大会,使俳优著介帻, 黄绢单衣。优问: 汝何官, 黄绢单衣。优问:‘汝何官, 在我辈中? 在我辈中?’曰:‘我本馆 陶令。 斗擞单衣曰: 陶令。’斗擞单衣曰:‘正 坐取是,故入汝辈中。 坐取是,故入汝辈中。’以 为笑。 为笑。”这个例子可能才是 参军戏的真正起始, 参军戏的真正起始,其时间 是东晋时期。 是东晋时期。
东王公画像石—百兽率舞 东王公画像石 百兽率舞
春秋战国时期祈祷舞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崖画)
战国时期墓出土锦瑟漆画巫师图
(河南省博物馆藏)
图腾崇拜
祀神时,从衣服、 巫觋(Xí)祀神时,从衣服、 形貌、 形貌、动作上都尽力装扮成 神的样子, 神的样子,因此明显地具备 了装扮性。 了装扮性。
巫觋祀神表演的这种装扮性 和可观赏性, 和可观赏性,正是戏剧美的 两种重要的因素。因此, 两种重要的因素。因此,巫 觋祀神的乐舞已经接近于戏 剧的初级形态了。 剧的初级形态了。
原 始 武 舞 图
线刻画面共分八层: 线刻画面共分八层:
一层:东王公坐双龙座 一层: 两侧羽人及牛首、 上,两侧羽人及牛首、 鸟首人身侍者。 鸟首人身侍者。 二层、五层:起居图。 二层、五层:起居图。 人物分两列相向而坐。 人物分两列相向而坐。 三层:走兽。 三层:走兽。 四层、七层:出骑图。 四层、七层:出骑图。 六层:狩猎。 六层:狩猎。 八层:鹿车出行, 八层:鹿车出行,左一 迎者。 迎者。
《元刊杂剧三十种》书影 元刊杂剧三十种》
★王国维戏剧起源的观点 王国维戏剧起源的观点
后世戏剧,当自巫 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 二者出;而此二者, 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 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 古之所谓巫 楚人谓之曰灵……灵(巫)之为职, 之为职, 古之所谓巫,楚人谓之曰灵 灵 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 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 已有存焉者矣。 已有存焉者矣。 古之俳优 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 俳优, 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 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 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 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 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 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巫之事神,必用歌舞……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 古代之巫, 巫之事神,必用歌舞 古代之巫 以乐神人者也。 职,以乐神人者也。
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
《大面》—— 大面》——又名《代 面》或《兰陵王入阵曲》。 演北齐世宗高澄第四子兰陵 王高长恭故事。唐代崔令钦 《教坊记》说:“《大面》 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 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 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 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 曲。”唐末段安节所著《乐 府杂录》“鼓架部”所记为 《代面》,并有化装的叙述。
《吴姬十首》其八 吴姬十首》 薛能 楼台重叠满天云, 楼台重叠满天云, 殷殷鸣鼍世上闻。 殷殷鸣鼍世上闻。 此日杨花初似雪, 此日杨花初似雪, 女儿弦管弄参军。 女儿弦管弄参军。
鼍tuó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 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 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 “猪婆龙”。
.
元杂剧常识
元杂剧重要研究资料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刊杂剧三十种》 钟嗣成《 元·钟嗣成《录鬼簿》 钟嗣成 录鬼簿》 夏庭芝《 元·夏庭芝《青楼集》 夏庭芝 青楼集》 臧懋循《 明·臧懋循《元曲选》 臧懋循 元曲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 王季思《全元戏曲》 王季思《全元戏曲》 周贻白《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
《九歌》的出现标志着 九歌》 原始歌舞正逐步戏剧化, 原始歌舞正逐步戏剧化, 这是中国戏剧的萌芽。 这是中国戏剧的萌芽。
优伶频繁地活动在各诸侯 国中。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歌 国中。 舞蹈、 唱、舞蹈、说笑话或进行滑 稽表演,也往往凭借机智、 稽表演,也往往凭借机智、 幽默的表演来劝谏诸侯。 幽默的表演来劝谏诸侯。 优孟衣冠(楚庄王、孙叔敖) 楚庄王、孙叔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