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 连任4届总统的人, 连任4届总统的人, 1933年 月起, 从1933年3月起,直 1945年 到1945年4月去世时 为止,任职长达12 12年 为止,任职长达12年。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消费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1928年 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年前的四倍。 年前的四倍。一般市民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资本家甚至把利润大 多转到股市; 多转到股市;连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卷入了股市的 投机。 投机。
母亲:没有钱买。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商品无法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销出,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销出,那为什么失业呢? 女儿: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地点:柏林街头 地点: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发放那什么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如果不是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都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现在有一个叫什么纳粹的政党好像 在宣传“社会主义” 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 在宣传“社会主义”,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提高农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我的很多工友都加入这个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 政党了。 政党了。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
计划署,耗资105亿美元,
田纳西水利工程
建了12.2万幢房屋,103 万公里新路,7.7万座桥 梁,285个机场,3万公 里下水道,1938年为380 万工人提供就业。
“以工代赈”
有人说,直接发放救济款 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既省事,
又省钱。但罗斯福为什么不这
⑵表现:
①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②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③农业危机:农产品过剩,价格暴跌 ④民生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生活无着。 ⑤心理危机:绝望情绪蔓延。
情境创设:
当时一个美国青年,从银行
贷款10万美元买股票,当股票 涨到100万美元时你还不抛售,
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
己已拥有了100万美元的资产, 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小汽车占全世界总 量的85%,平均5人一辆。1924年,美国的黄 金占世界总量的1/2;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
量超过整个欧洲。
1928年新当选的胡佛 总统自信地说:“我们 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 它光辉灿烂,充满希 望!”
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这些看法都是表面的、片面的!
⑶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 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分期付款等方式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 ④贫富差距悬殊,广大人民相对贫困,使产品供 给过剩和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扩大。 ⑤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 预。 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最终造成股市的崩溃。
⑷特点: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持续时 间长。
高中历史必修二3.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2、核心内容: 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 (1)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措施基本一致。 (2)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热点链接: 凯恩斯主义认为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
A 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 使美元升值
C 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 保护丧失支付能力 的小银行
A
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 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放弃关税壁垒
D 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 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表现:
领域 金融 工业
农业
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失业剧增
农产品价下跌
社会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影响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2)国际关系: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 (3)政治: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材料2: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是用分期贷款 购买的。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 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材料3:如果我们坐下静止不动的话,我们4/5的烦恼都会消失,首要的 是简洁。 ——卡尔文·柯立芝
一、大萧条的出现
1、原因
(1)直接原因: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激化。 (2)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 署,耗资105亿元,建了 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 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 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 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 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繁荣
工农收入增长缓慢
生产力高度发展
危机 财富高度集中 股票投机过度 消费水平赶不上生产水平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投资信心下降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适 合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的 矛 盾
大萧条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
历史的回忆
2008年以来,美联储下调利率, 12月16日降至历史最低点——0-0.25%间, 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无家可归的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求职的失业者
手足无措 的普通百姓
荒芜的农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4、影响:
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危机。
政治方面: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想一想: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 的出路何在呢? 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 去何从呢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 是一位下层人民群众,你应当怎么办呢 ?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对策: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街头求职 的失业者。
经济危机中低价 出售自己的汽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大萧条” 1、“大萧条”的特点:
2、“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直接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大发展的同时,供 需矛盾日益尖锐 政策因素: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矛盾积聚
社会因素、导火索
3、“大萧条”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猖獗,进而导致政治危机; 以邻为壑国际关系恶化,国际局势紧张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 • 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比:
国家干预经济:调整生产、扩大消费;给社会底 层生活保障
• 与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避免国有化
• 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改
革,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继续发展。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
罗斯福上台背景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但 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 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 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 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万~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这 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 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 政的影响: • 1、一定的成效:走出阴影、一定恢复、一 定的保障(长远影响) • 2、实践中引导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形成 • 3、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国家干 预经济),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 段。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变革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变革1930年代,全球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该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崩溃。
在这个困境中,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成为了美国新总统,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危机,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本文将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国内变革的影响。
一、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掀开了大萧条的序幕。
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
大萧条时期,全球经济急速衰退,商品价格暴跌,贸易放缓,失业率飙升。
特别是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难。
这个时期被形容为世界经济的黑暗时代。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933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上台,面对着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为了挽救局势,罗斯福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重振美国经济,同时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政策被合称为罗斯福新政。
1. 银行业改革第一步,罗斯福采取了紧急措施来稳定破产风波中的银行业。
他宣布了银行假期,关闭了所有破产的银行,并启动了银行救助计划。
通过这些措施,罗斯福试图恢复民众对银行的信心,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率,罗斯福主张政府出资进行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
他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局(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通过修建公共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恢复。
3. 农业调整法案大萧条时期,美国农民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斯福在1933年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法案主要通过减少农业的产能,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并推行了土地保护计划,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 社会保障法案罗斯福也关注到了社会问题,他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案,该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了退休人员、残疾人和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_新政_

在我国政府研究实施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过程中,美国30年代 罗斯福新政不断被提起。
为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了解,特转载!!!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 新政美国30年代大萧条是西方历史上最大的萧条, 研究稳定政策的现代方法产生于大萧条。
关于大萧条的知识,在60年代以后,仍是理解现代经济学和美国经济的要点。
!!!多恩∀布什、费希尔,1997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概述股市崩溃前,经济下降已经止不住了。
产量及物价下降。
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 DP由3147亿美元一直下降到2349亿美元,5年时间下降了24%。
消费价格指数此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与1929年相比,1933年GP I下降了24 6%。
股市暴跌。
在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期间,股市暴跌85%。
因此,人们几乎把大萧条与股市崩溃当作一回事。
而实际上,在股市崩溃之前,经济下降始于1929年8月,并且持续到1933年。
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表现。
1933年10月24日,即著名的 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一些证券价格指数到12月份下跌到最低点时,美国的各种证券价值减少大约250亿美元,三个月内的证券价值损失,超过了同期美国经济的全部净收入。
奇高的失业率。
大萧条带来大量失业。
1929~ 1933年,GN P下降近30%,失业率从3%升至25%。
1931~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 8%,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后的高失业率在1982年不到11%。
1933~1937年的复苏中,实际GN P达到近9%的年增长率。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使失业率降至正常水平。
然后在1937~1938年,有一个萧条中的重要衰退,将失业率重新推回到近20%。
投资暴跌。
大萧条的另一个表现是投资暴跌。
1931~1935年,净投资是负的。
二、罗斯福 新政新政由两个 百日新政构成,涉及七个方面的政策。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见前面)(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主要内容:(见前面)3、意义:(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1、主要内容: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评价:(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
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兴趣历史这种东西就像听故事一样,就像爸爸妈妈给我们将以前他们小时候的事,晓得时候相信大家都是想听的,如果是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同学们历史应该都会很好,平常的那些历史教学方法太枯燥了,这是我认为的。
重点然后考试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事件的地点时间主人公,所以也是要抓住重点的。
多看除此之外呢,还要多看其他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的你相当有用!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讲

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之久) 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在影响了所有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2、各国摆脱危机的办法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的是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1)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2)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3、后果 这些做法导致了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4、影响: ①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③引发政治危机
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一l946年)生于英国剑桥。他于l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3.新政的特点: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4.新政的影响: (1)帮助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局限性: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知识目标:了解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1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 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 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 生康乐。………
A.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对以后
二战后,出于反思和战后经济 恢复的需要,新的资本主义世 届经济体系建立 构成:……
愤怒的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材料二: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
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 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 人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 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 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 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 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中国新闻网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 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 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 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 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凯恩斯主义
材料一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 工人家的场景。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心 消费,调整供需关
内 容
系,平衡生产与消 费的矛盾,缓和社 会矛盾
3、新政的特点:
运用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4、新政的影响
①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生产力----,民众----
②缓和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 法西斯的道路,维护了民主制度
③美国的调整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田地 荒芜、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经济一片 萧条 2、经济危机的原因 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政策原因:自由放任 直接诱因:股市崩溃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 ②波及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力特别大 ④传播速度快
4、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
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 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 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 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 兑现。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建昌高中
课标要求
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②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 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1929-1933经济危机(大萧条)
1、经济危机的表现
动了经济发展。
即失业率与物价
② 20世纪70年代以
同时上涨,经济衰退
后,随着经济陷入“滞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 状态,凯恩斯理论在经济 态。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共35张PPT)

施救济与“以工代赈”
课后提升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观看《大国崛起——危局新 政》,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讨论 稿
两条道路:美国的民主政治道路和德日意的法西斯道 路
三大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四大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 业人数增加
巩固小结
2.罗斯福新政 一个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个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 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变化
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秩序;增加就业机会,扩 大内需。
核心 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
新政
生产恢复 (1929--1945)
1933
◆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 新政
失业率下降
1933
◆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 新政
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天天都吃“考百万富翁”。 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中抄来的。甚至建议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企业破产1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
★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
预
私人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亚当·斯密 英国 哲
学家,经济学家《国富
论》
自由放任理论
凯恩斯 英国 经济学家
目的
稳定金融秩序,使人们恢 复对银行的信心。
调整工业生产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 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PPT课件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B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推荐阅读: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32年-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推荐欣赏: 歌曲: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电影: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 》)
(1882—1945) 1932 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任期12年零39天,是美 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 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活动:
阅读书本79页的前四段的内容,归纳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思考罗斯福 新政“新”在何处?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经济改革计划,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大萧条期间,即1929年至1939年经济萎靡、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期。
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一直采取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的极端波动,市场失灵,大量企业倒闭,贫富差距极大。
于是,美国政府迫切需要一项经济改革计划来应对当前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应急阶段,主要是通过紧急金融法案来救助崩溃的银行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是重建阶段,政府开始扩大内需,投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
第三阶段则是长期改革阶段,政府开始推动社会安全、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保障民生。
具体来说,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国民工资法》来确保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薪资。
其次,政府实行了《企业壮举法》,通过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进行扩张和投资。
同时,政府还颁布了《社会安全法》,建立全民退休金和失业保险制度,为民众提供了更完备的社会保障。
此外,政府还通过《家庭状况法》和《房屋公共远景法》等法案推动住房和教育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次突破性改革,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高了生产力,缩小了贫富差距,为美国经济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计划也成为后来的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基石,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推行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政策是《国家工业复兴法》,它旨在通过监管增加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并通过对银行和企业的援助来扩大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
这一政策遭到了质疑,因为一些人认为它是针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攻击,并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实践表示担忧。
然而,罗斯福坚信这是必要的措施,需要将市场交由国家来管理。
在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对意见。
共和党大部分反对此项政策,认为它过于过渡并且过于昂贵。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举措,旨在应对1929年爆发的美国大萧条。
这场严重的经济衰退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纾解大萧条带来了希望,并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就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1929年,由于股市崩盘引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的开始。
大量的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失业率飙升,社会秩序混乱。
许多人没有食物可吃、无财产可依靠,生活陷入困境。
这个时候,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政策来解决这一危机。
二、罗斯福的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赢得总统选举,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这就是所谓的罗斯福的新政。
这个政策包括了三个主要方面:金融改革、救济计划和经济复苏计划。
1. 金融改革由于大萧条的发生与金融市场的崩溃密切相关,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来恢复市场的信心。
其中最著名的是《银行法案》。
该法案通过了强制性的银行休业规定,对无法偿付债务的银行进行清算。
这一措施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金融系统。
2. 救济计划为了帮助那些受到大萧条影响最严重的人们,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救济计划。
例如,成立了美国救济管理局,向失业者提供临时就业机会和基本生活保障。
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案,以确保生活在边缘的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3. 经济复苏计划为了恢复经济增长,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复苏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复兴法案》。
该法案为各行业提供了贷款和援助,以刺激生产和就业。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三、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对美国大萧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通过实施救济计划,新政帮助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受灾群众,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救济和帮助。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的紧张氛围,提升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3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 自由放任 的经济理论受 背景: 到质疑。 到质疑。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扩大需求 。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2)政府必须放弃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2)政府必须放弃 自由放任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观念, 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 传统经济学 的观念,它的提 地位: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3) 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面临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行的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进行了广泛 的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 的社会改革,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缓和了社会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它是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的经济危机。 的经济危机。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解析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银行信贷造成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这样形成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④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答案 A
(1)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1)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不同点:①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 (2)不同点: 目的不同, 不同点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 措施的侧重点不同, 会主义。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 整;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强化国 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 手段不同,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 济成分并存。 济成分并存。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十六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想
就此课内容而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已比较熟悉,但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因此不能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故此课重点为以引导学生以对具体史实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把握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的重大意义。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旨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具体、生动的情境或案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逐步探究与分析,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
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使其难以摆脱危机,但经过不断的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教学重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对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方面图片和文字材料的的收集,以及结合本课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并制作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二战后苏联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有辉煌也有挫败,可谓曲折坎坷。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致使整个世界为之振荡,而他们又是否能安然渡过危机,本节课我们就从美国人的探索中一起解读这段历史。
故事1:很久很久以前,TOM家的祖辈们漂过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辛勤的经营一家织布的小作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题1:TOM的祖辈最早可能什么时候来到北美大陆的?问题2:20世纪初的时候,TOM家的作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故事:2此时TOM的爸爸经营着这家有1000个工人的纺织厂,JACK是工厂里的老工人,每天都和其他的工人一起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新布运到商场出售。
TOM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JACK一家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
问题1:JACK辛苦的工作,为什么还是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2:越来越富有的TOM爸爸,又会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企业?
故事3:突然有一天,TOM发现爸爸将大批的新布放火烧掉了。
他不解的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孩子,我们生产的太多,这些是卖不掉的。
”TOM:“我们剩了这么多布,干脆便宜点卖给JACK 吧,他们有了新衣服,我们也把布卖掉了。
”爸爸:“孩子这样的话,你将来可就没有新衣服穿了。
”
问题:TOM爸爸为什么把布烧掉,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故事4:最后,TOM爸爸破产了。
很多企业和TOM家有相似的经历,纷纷破产了。
这就是1929-1933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教师总结: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1929-1939经济危机(板书)
(一)爆发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
2、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和大众消费不足激化供需矛盾
除此之外,这场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就是股票的投机过度,使经济发展更不稳定。
因此从“黑色星期五”股市的崩溃开始,一场浩劫在资本主义世界开始蔓延。
4、股票投机过度(板书)
5、导火线:“黑色星期四”
通过这则具体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的理解原本抽象的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思考:在美国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苏联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又如何?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注意从大局把握重大历史事件。
展示图片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的破坏。
学生根据图片提示,总结经济危机的影响与特点。
(二)影响与特点(板书)
1、美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2、转嫁危机——经济更加混乱
3、国际关系恶化
4、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5、资阶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特点:时间长,破坏大,范围广
在学生对经济危机对美国及全球造成的破坏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美国挽救危机的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问题: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这就是罗斯福上台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一)背景
1、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危机持续恶化
2、19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新政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的真话。
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所遇到的形势。
”
问题:罗斯福认为“我们要诚实”的面对什么,为此他是怎样“退却”的?以此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国
家干预经济,改变以往自由发展政策,并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
(二)主要措施(板书)
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
3、调节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问题1:罗斯福新政首先从哪里着手,为什么?问题2:新政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调整,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3:TOM爸爸很想想重振家业,你能帮他想一个初步的复兴计划吗?
借助具体情境,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别是以工代赈的含义。
以工代赈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有雄厚的国家资金做后盾,而前期的金融改革成功的恢复了国民的信心,金融的好转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各项具体措施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以工代赈既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又为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也为美国反法战争的胜利积蓄了能量。
学生通过对新政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三)特点:(板书)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故事5:
TOM的爸爸因为新政东山再起,他对TOM说:“罗斯福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福音,因为经济危机将远离我们。
”
问题:你认为TOM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学生讨论。
(四)意义:(板书)
1、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社会生产力,中下层人民获得发展
2、被其他国家借鉴,开辟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3、标志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五)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作出评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否真的能够使美国永远摆脱经济危机。
学生讨论发言后,进行总结: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改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某些环节,但因为并不是根本性的变革,所以不可能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但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找到新的出口,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小结: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罗斯福果断地采取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诸多复兴措施,使美国经济迅速稳定,并逐步恢复。
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局部调整,又重新焕发活力,资本主义经济重获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巩固。
罗斯福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
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