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教案 心理技能训练 精品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技能训练方案

体育心理技能训练方案

体育心理技能训练方案
1. 目标设定
帮助运动员确立长期和短期目标,并提供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和计划。

2. 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肯定、积极心态和对比比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激励能力,不断进步。

3. 应对压力和焦虑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认知重构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4. 专注力训练
通过专注力训练方法,如单一任务专注、选择性注意和注意力转移等技巧,帮助运动员提高集中注意力和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5. 形象训练
通过想象自己表现出色、战胜对手等积极形象,帮助运动员突破心理障碍,实现最佳表现。

6. 压力增强
通过模拟训练、场外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运动员建立应对高压和挑战性境况的能力。

7. 团队合作
通过参与协作项目,如团队建设、团队沟通和领导力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建立团队意识,促进协作与友谊。

体考心理训练教案

体考心理训练教案

体考心理训练教案体育心理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竞技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心理训练。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心理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

3. 体育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4. 体育心理训练在运动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体育心理训练在运动员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通过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心理训练的认识。

3.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15分钟)。

通过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素质的构成和培养,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

通过讲解体育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放松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我激励训练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5.体育心理训练在运动员中的应用(15分钟)。

通过介绍体育心理训练在运动员中的应用,包括提高竞技表现、克服比赛焦虑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训练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6.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分析一些体育赛事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训练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和效果。

7.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体育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法。

六、教学手段。

1.教学PPT。

2.案例分析材料。

3.教学视频。

七、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体育心理训练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体育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体育心理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心理训练的认识和兴趣。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 时差的模拟
➢ 地理环境的模拟
七、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指一பைடு நூலகம்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 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 ▪ 目标能使注意力集中; ▪ 目标有助于能量动员; ▪ 目标不仅增加现时的努力程度,而 且延长 努力,因为单调感减少; ▪ 通过设置目标,常会主动采用和发 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一、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二、放松训练 三、表象训练 四、注意力集中训练 五、模拟训练 六、系统脱敏训练 七、生物反馈训练
本章小节
一、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定义(广义与狭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 过程和 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
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 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 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五、 模拟训练
(一)定义
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 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二)作用 提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在头脑中
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保证技战术在比赛中得 到正常发挥
(三)内容

对手特点的模拟
➢ 不同起点比赛的模拟
➢ 裁判错判、误判的模拟
➢ 气候条件影响的模拟
➢ 观众影响的模拟
表象练习:木块练习
方块数?红面:?木面?总计面数?
表象练习:木块练习
方块数?红面:?木面?总计面数?
四、 注意力集中训练
(一)定义
通过对一定目标的指向和集中,提 高注意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二)作用
抵抗(排除)内外干扰,提高自我 控制能力。
四、 注意力集中训练
(三)方法
(四)体育教学中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里反复想 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 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体育训练运动员心理训练教案

体育训练运动员心理训练教案

体育训练运动员心理训练教案一、背景介绍现代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心理素质同样也成为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合理的运动员心理训练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体育训练教练了解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训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合理设计和实施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运动员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教育,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使其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以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

2.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心理训练对于提高竞技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提高注意力集中、调整情绪、控制压力等,从而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效果。

3.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建立自信心:鼓励运动员树立积极自信的信念,通过具体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注意力训练:指导运动员学会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提高专注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比赛环境。

(3)情绪调节:教导运动员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比如深呼吸、积极心理暗示等,以便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4)压力管理:指导运动员学会合理的压力应对策略,通过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对竞技表现的影响。

4. 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实施(1)目标明确: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需求,明确心理训练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

(2)分阶段进行:将整个心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进行,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和吸收。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训练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1.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案例分析等。

2. 教学媒体:投影仪、幻灯片、课件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训练成绩,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精]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精]
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将练习者自身机 体生理过程变化的信息进行加工、放大后, 直观及时地反馈给练习者本人,使其即刻知 道了解自己行动的效果,进而采取一定的措 施调节控制自己身心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生理指标:
时差的模拟
地理环境的模拟
七、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 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 目标能使注意力集中; 目标有助于能量动员; 目标不仅增加现时的努力程度,而 且延长 努力,因为单调感减少; 通过设置目标,常会主动采用和发 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
逆反口令法 轻微口令法 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法
11 37 30 52 21 27 76 15 26 4 56 75 82 87 91 65 57 47 62 40 45 67 36 5 22 55 32 44 69 51 53 25 31 85 2 72 12 24 74 86 80 89 71 41 96 18 35 90 59 20 19 98 66 1 16 48 78 61 81 7 60 99 10 70 33 97 92 39 43 34 88 3 46 63 58 79 9 84 95 73 29 77 23 54 28 38 94 00 50 14 17 42 93 49 6 83 13 64 8 68
准备动作--选择姿势。以舒适放松,全身肌肉都不 费力为准,仰卧、半仰卧、靠背坐、站立姿势均可, 通常采用靠背坐姿势较多。 开始动作——全身放松坐好,轻轻闭上双眼,想象自 己正处于一个非常舒适宁静的环境之中。 调整呼吸——变正常呼吸为慢速、加深、均匀而自然 的腹式呼吸。呼起时尤其要放慢并呼完全。 松感练习——在语言诱导下,按照从右到左、自上而 下、先四肢后躯干的顺序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
放松训练的步骤

大学体育心理学教案

大学体育心理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研究领域。

2.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1.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基本的心理技能,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心理技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益?二、教学内容1.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重要理论。

3. 主要研究领域:介绍运动心理、运动训练心理、运动竞赛心理等研究领域。

三、案例分析1. 分析著名运动员的成功案例,探讨心理因素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2. 分析学生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心理技能提高运动表现。

四、实践操作1.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心理放松训练、情绪调节训练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体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心理技能。

2. 学生分享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管理:介绍情绪的类型、特点以及情绪调节的方法。

2. 压力管理:介绍压力的来源、危害以及压力管理的技巧。

3. 自我认知:介绍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

2. 探讨如何运用心理技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实践操作1.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心理技能应对体育运动中的心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情绪调节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体育活动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

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等。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

学会运用一些心理调节方法来提高自己在体育学习和比赛中的表现。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体育活动中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其作用。

理解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体育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调节方法,尤其是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

例如,在讲解动机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运动员的故事,像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他对胜利的强烈动机促使他不断打破世界纪录。

2. 案例分析法。

展示一些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比如说,某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总是发挥失常,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心理原因,如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等。

3. 小组讨论法。

针对一些体育心理学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像“如何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每个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想法。

4. 游戏体验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变化。

例如,组织一个接力比赛游戏,在游戏前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时候在体育比赛中,明明很有实力的选手却输得一塌糊涂呢?而有些看似不那么厉害的选手却能超常发挥呢?”2. 学生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运气,有的说状态不好。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提高决策能力
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受训者在比赛 和训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心理技能训练的挑战与前景
挑战
心理技能训练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持续的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不同受训者的心理状况和 需求也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前景
随着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技能训练将更加受到重视和应用。未来,心理技能训练将更加注重跨学 科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同时,心理技能训练也将更加普及化和平民 化,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模拟训练与表象训练
模拟训练
模拟真实比赛场景和对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准备和技能训练,提高适应能力 和自信心。
表象训练
通过在脑海中重现成功的技术动作、比赛场景等,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比赛策 略,提高运动表现。
系统脱敏法与冲击疗法
系统脱敏法
通过逐步暴露个体于恐惧刺激,使其逐渐适应并克服恐惧, 达到治疗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目的。
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心理技能训练将更加注 重个体差异和专项特点,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随着运动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心理技能训练的 内容和方法将更加丰富和多样。
02
CHAPTER
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自我暗示与自我激励
案例三: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
• 总结词: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主要集中在目标设定、自我暗示、放松训练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 • 详细描述:目标设定是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目标,田径
运动员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暗示是田径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运动员可以克服消极情绪和自我怀疑,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放松训练可以帮 助田径运动员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肌肉放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抗干扰能力对田径运 动员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学会抗干扰技巧,减少外界干扰对自己的影响,保持 专注力。

体育心理学 教案

体育心理学 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案
教案:体育心理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3. 了解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4.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挑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
1. 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2. 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3. 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4. 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重点: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屏幕;
2. 体育器材、场地;
3. 教学视频、音频。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心理技能训练、自信心培养活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介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教师进行指导;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观察学生在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表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心理障碍识别和应对策略的理解;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3.心理技能的测量
(1)运动心理技能量表(PSIS) 由Mahoney, Gabriel 和 Perkins(1987)设计,
用于评定高水平竞技表现, 区分技巧性运动员的心 理技能水平。PSIS-5有6个分量表, 评定6种技能, 焦虑控制(AX);集中注意力(CC);自信心 (CF);心理准备(MP);动机(MV);团队意识 (TM), 共计45个条目。
2.注意事项
(1)开始阶段, 一般保持5-8秒, 不要分散意念; (2)练习中保持心情平静、动作缓慢, 不可急躁; (3)练习要选择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 (4)练习时间可选择晚上睡觉前。
(三)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
1.练习程序 (1)将注意力集中于腹部深呼吸; (2)想象每一组肌群都在放松; (3)运用提示语使自己进一步放松; (4)注意是否有未放松的部位; (5)继续集中注意力深呼吸, 直到所有部位都达到 放松。
2.分类与内容
(1)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心理技能。 (2)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 心理技能,包括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 置、集中注意力和表象技能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图所示:

目标设置
唤醒水平控制


⑦ ⑧

应激控制

集中注意力
表象

图7-1-1 五种心理技能及其相互关系
2.注意事项
(1)经过3-4次的暗示语渐进放松训练, 当受训 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技术而缩短放松时间时, 就需要选择有益的场合, 取坐姿或立姿放松; (2)最初几次课闭眼, 后逐渐睁开眼睛完成练习; (3)尽可能缩短放松时间。
二、自生训练
1.概述 自生训练,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下发展起来,靠身体对

心理学体育课教案模板范文

心理学体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心理学体育课课程目标:1. 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抗压能力。

3.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4.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巧,提升心理素质。

适用年级:高中课时: 2课时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心理调适技巧的实践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接受程度。

2. 心理调适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

3. 教学材料: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心理调适技巧卡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游戏:“你我他”热身活动。

- 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的熟悉感。

- 活动内容:学生围成圈,音乐起时相互传球,音乐停时接球者做一个小动作。

2. 话题讨论:“什么是心理健康?”- 目的: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进行初步的认识。

- 活动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主体教学1. 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内容: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 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2. 心理调适技巧实践- 内容: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认知重构法。

- 方法:演示法、小组讨论。

3. 体育活动- 内容:团队协作游戏,如“穿越电网”。

- 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方法。

2. 教师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巧。

2. 游戏:“信任背摔”。

- 目的:增强学生对心理调适技巧的信心。

二、主体教学1. 心理调适技巧深化- 内容: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

- 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2. 体育活动- 内容:团队合作运动,如篮球比赛。

体育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技能训练

运动心理技能量表
Mahoney( 马 霍 尼 ) 等 人 1987 年 发 表 了 修 订 版。修订的《运动心理技能量表》,包括51个 是非题,Mahoney等人将原量表缩减至45道题, 并用5点回答代替了是/否回答法,将该量表划 分为6个分量表,它们是:焦虑控制、集中注意、 自信心、心理准备、动机和团队重要性。
第三节 放松训练 (relaxation training)
一、放松训练的概念
①概念——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 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②原理——大脑与肌肉具有双向联系,即: 大脑可以发出信号传入到肌肉,使肌肉活动, 肌肉也可以向大脑传递信号,引起大脑的兴 奋或抑制。
2、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 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 评定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节 表象训练 第五节 注意集中训练
第五章
教授目录
第四节 表象训练 (imagery training)
第五节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training)
标 他人比较目标与个人比较目标相结合
二、目标设置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标的特殊性 对目标的认同和接受 及时反馈并了解结果 目标的公开化 目标的多级化
目标的多级化,一般不超过三级。 最理想的目标 最现实的目标 最低级的目标
五、目标设置训练的应用
(一)步骤
1、任务分析: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大; 2、测量动作:技能水平中等偏上; 3、设置目标:目标难度与操作成绩成线性关
③理论基础
[1]美国生理学家雅克布森(1938)首创的渐 进性放松法;
[2]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舒尔兹提出的自生放松 方法;

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导语: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高等教育中的体育心理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

一、引言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运动心理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和专注力,增强竞技状态,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

2. 为什么学习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和竞技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学生将会获得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为未来的运动教练及相关专业从事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二、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运动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回顾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到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介绍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其对体育心理学的贡献。

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构成介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动机、注意力、情绪、信念和自信心等,并探讨这些心理素质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运动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详细介绍运动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自我调节、正确认知、目标设定、意象训练、团队合作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运动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三、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技巧1. 专注力训练介绍专注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注意力集中、外界干扰的处理以及自我发掘等,帮助学生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水平。

2. 自信心培养介绍自信心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积极心态的塑造、临场表现的调整以及成功经验的积累等,帮助学生运用合适的技巧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3. 压力管理介绍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包括情绪调节、放松训练、应急应变和适度竞争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帮助运动员应对高强度的竞技压力。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逆反口令法 轻微口令法 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法
11 56 45 53 80 19 60 88 29 17
37 75 67 25 89 98 99 3 77 42
30 82 36 31 71 66 10 46 23 93
52 87 5 85 41 1 70 63 54 49
21 91 22 2 96 16 33 58 28 6
七、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 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 目标能使注意力集中; 目标有助于能量动员; 目标不仅增加现时的努力程度,而 且延长 努力,因为单调感减少; 通过设置目标,常会主动采用和发 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
(一) 目标设置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在暗示语的指导下Biblioteka 在头脑里反复想 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 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性, 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 测验前或比赛前对成功动作的体验能增强 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四) 表象训练的依据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双向神 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 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 奋,兴奋传至有关肌肉,引起难以察觉 地运动动作,称为神经-肌肉运动模式。
放松练习 活化动员 表象运动技能和运动情景 放松训练后做 日常生活、训练之中随时随地可进行 赛前做 (非对抗项目) 3-10分钟
活化练习暗示语
我的整个身体都在休息 我积蓄了力量 放松和沉静的感觉从手…脚…躯干…颈部…面部… 消失 我的全身肌肉都得到了休息…变得很有力 呼吸加深了,…睡意在消失…睡意完全消失了 我的大脑休息过了,很清醒! 我的自我感觉很好! 我很愿意进行所面临的工作!

体育心理学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体育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3.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4.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学内容:1. 体育心理学概述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3. 比赛中的心理压力和调节策略4. 心理技巧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或者体育心理学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比赛中的心理压力和调节策略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运动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认为的解决方法。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比赛中的心理压力情境,并讨论应对策略。

6. 情景演练:安排一些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尝试运用学到的心理调节技巧。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体育心理学知识,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景演练,评估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习反思:听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了解他们对体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尝试运用学到的心理调节技巧,并及时反馈效果。

2. 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心理学的相关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 能训练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结果有重大影响。本章讨论心理技 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在心理层面实现更好的表现。
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分为认知技能、情绪调节技能和行为技能三 类。
重要性
心理技能的训练可以促进自我效能感,增强 自信,提高专注力和冷静应变能力。
特点
心理技能训练是长期的、计划性的、系统的、 专业的和有目的的过程。
心理调整
将积极心态运用于日常训练和比赛,促进心理调整和全面发展。
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践和应用
实践案例
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日常训练、 比赛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 整训练方案。
教练支持
发挥教练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 作用,通过支持和指导优化技 能训练方案。
技能推广
加强心理技能训练的宣传普及, 提高广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 能力水平。
技能获取
心理技能的获取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并 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
目标设置与自我监控
1
目标设置
设置具体、可行、有挑战的目标,提高自身期望和信心。
2
自我监控
了解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注意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3
效果评估
定期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
注意力与集中力训练
注意力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中力培养
开展分散注意和集中注意训练, 有效提高注意力水平。
采用外部和内部触发器训练, 提高对任务目标的输入与加工 能力。
训练技巧
结合日常训练,将训练嵌入实 际比赛中,提升注意力和集中 力的转化能力。
压力管理和调节技巧
1
情境分类

《体育心理学》全套精品教案讲稿

《体育心理学》全套精品教案讲稿

《体育心理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专业授课班级授课年度、学期教案审查表教学内容及进度表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内容为4号,宋体)主要教学内容: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构成及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四、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五、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明确竞技体育的基本涵义及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动因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因素及基本特点二、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和现代运动部级的基本特点,明确为何要学习运动训练学及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源起: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

1、生物号因素:即人们为了理会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狩猎获是原始人得要的食物来源,原始人在长期生活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能否获取赖以生存的猎物取决于他们同被追击的猎物之间在速度。

耐力。

力量等各种身体素质和搏斗的技巧的实力比较。

因而开始了有意识的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培养,采取了各种跑,跳。

投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即竞技体育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加以分类,提练和总结。

并相互比较渐渐论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

2、个性心理因素:即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在原始分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部突十分频繁,为培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以保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疆土,同时加强内部团结常常进行不同的目的宗教活动,在世界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祭礼,竞赛中心。

心理学体育教案

心理学体育教案

心理学体育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坚韧、适应能力等。

3. 提供适当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3. 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4.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体育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4. 解释体育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如通过竞争培养自信心、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合作精神等。

实践活动:5.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体育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身体协调训练等。

6. 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和身心健康。

总结反思:7. 让学生总结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心理品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估:9. 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0.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活动的素材。

2. 体育器材和场地。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体育俱乐部或社团活动,进一步培养心理品质。

2. 邀请心理学专家或运动心理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和体育的关系。

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实际教案的撰写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的强度:

目标还可因其对个体的重要性不同而对 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效应强度。


个体认为某个目标很重要,具有很大的个人和 社会意义。这个目标就会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 较大影响力,推动个体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相反,个体认为某个目标对其没有任何意义, 实现它没有任何价值。这个目标对他的心理和 行为就没有影响力和推动力,个体也不会为实 现这个目标做出努力。
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


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手 段的恰当选择与运用; 学生是否自觉自愿地参与心理技能训练。 后者是内因,是心理技能训练产生作用的主要 决定因素。
(二)长期系统原则

任何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都需要有目的、有计划、 长期系统的教学与训练过程,心理技能的训练 也是如此。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训练? 对人的大脑进行的训练,使个体学习和掌握身 心活动的调控方法、提高调控效果的训练过程。
两个层次的涵义:


广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 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练习者学会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控自身体 育学习与运动行为的过程。
第二节 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
(一)目标的定义与作用

目标是指个体试图在限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 某一特定行为的客观数量标准。
目标具有方向性和强度两个特性:
目标的方向性:



每个目标都是基于某个动机倾向而指向于一定 标准的,如夺得比赛的冠军,战胜对手,或是 跳远达到 5.69 米,跳高达到 1.45 米等。前者 为竞赛结果目标,后者为技术表现目标。 目标可以是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提高身 体能力或发展心理技能等。
(五)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原则



既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 也要关注在个别学生当中出现的特殊心理问题; 既要力求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又 要尽力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某一时段出现的心 理障碍; 既要注重学生平时体育学习的心理控制,又要 注重学生在体育比赛、体育考试过程中的心理 调整。
(四)减轻疲劳

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或学校运动队训练之后, 加入适当的心理放松技能训练:逐渐降低精神 和身体的兴奋水平,松弛肌肉紧张状态,促进 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疲劳,恢复体力。
(五)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应用心理定向、表象技能和自我暗示训练可 提高学生完成长时间、长距离身体练习任务的 能力。

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体会、不断实践的过 程,是一个不断重复有效的心理和行为调节方 法,在心-身之间建立稳固联系的过程。
(三)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与体育课上技术动作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与各种身体练习相配合; 与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区别对待原则

以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为依据,区别对待,有 针对性地选择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在身体疲劳、伤病或条件不容许进行技术、身 体练习时,进行运动表象训练有助于动作技能 肌肉运动感觉的建立、恢复和巩固。
(三)增强情绪的调控能力
许多心理技能训练,如躯体应激控制技术和认知 调整技术训练等,能帮助学生: 识别运动中的消极思维,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 减轻认知与躯体应激的消极生理反应,提高积 极的增力情绪。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运动水平
认知-运动能力:

在体育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的特征, 包括运动感知、运动表象、动作记忆、操作思 维和运动中的注意能力等内容。

学校体育中的心理技能训练是发展学生认知运动能力的一种特殊方法。
(二)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

心理技能的练习有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尤其是把运动表象训练与技术练习结合起来进 行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恰当的设置目标可在四个方面影响练习者 的运动表现:
①目标可引导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将心理 和行为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完成练习任务 上;
②目标能动员练习者的身心能量,激励他 们去实现现实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③目标能提高练习者运动参与的坚持性, 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目标可促 使他们持续地付出努力;

根据目标表述语言的具体性,可分为一 般目标(尽力而为)和具体目标(用 12.50秒跑完100米);

根据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分为现实而 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过易或过难的目标 等。
(二)目标设置的原则

目标设置的原则是在设置体育学习和锻炼目标 时应当遵循的依据和要求,它们对目标设置的 实践起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六)迁移性原则


心理技能训练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在 体育课上的心理调节能力。 熟练技能的一个特征是能够对其他技能或在其 他情境中产生效应,即产生技能的迁移现象。

熟练的心理技能也能在其他情境中产生相同的 效应,进而使体育教学中获得的身心调控知识、 技能“泛化”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练习中,甚 至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久而久之,成为学生 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发展, 直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六)完善学生的人格


学校体育的教学对象是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 段的学生,既要“育身”,也要“育心”,更 要“育人”。 学校体育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 调控心理状态的能力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 某些心理过程、心理品质,乃至人格的全面发 展。
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心理技能训练:

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心理、行为调控 方法的步骤和要领,建立和巩固心 - 身联系, 提高运用效果的教育过程。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技能训练能够被引入、 应用并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具有极 强的应用性。
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④目标设置还能促进练习者为实现目标去 寻求和发展有效的学练方法,提高学习 和应用运动技能的效率。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目标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目标的指向性,可将目标分为结果 目标(夺冠军、得名次)和技术表现目 标(跳过1.50米的横竿);

依据实现目标的时间长短可将目标分为 短期目标(几周的)和长期目标(一年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