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最强大总结
美学原理的心得
对美学原理的心得过去,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像美学这样的学科,所以我对美的特点只停留在我自己的认识中,在我看来,美就是一种让人愉悦,让人产生怜悯的,或是表现出善良的东西。
但是自从学校为我们开设了《美学原理》的课程后,我对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美?美具有什么特点?美具有感官世界的强形式,即是好看美丽的东西,例如花。
美也具有伦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弱形式,例如善行。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如果一个人他是善良的,热心助人,乐于奉献的,那么他就是美的。
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知道,称之为美的东西不仅有内容,还必须具有外在形式,也就是说一个人长得极丑,但是总是在助人,我们只能说他善,而不能说是美!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50年BAUMGARTEN的《美学》。
根据当时LEIBNITZ及WOLFF等人的观点,人们对理性思维非常注重,因而非常轻视感性认识。
BAUMGAPTEN认为感性认识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因为理性认识达到完善是概念,命题相互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认识达到的完善是形象的明晰,生动,丰满并与主题一致。
所以创建了这样一门学科《美学》。
我觉得《美学原理》这本书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去欣赏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我觉得这点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些美,当我们懂得去欣赏这些美时,我们就会产生美感,而美感是一种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能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美好与希望,这样人也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很多自然景物,在这里自然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而所谓的改造其实是改造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把自然从异己的与人类生活对立的关系,改变成为一种为我的,可亲的关系。
这是改造自然的首要任务,也是自然事物能成为美的对象的可靠基础。
其实也容易理解的,如果在你家门前是一片杂草,把你家门都给挡住了,出入不方便,你就会生气,厌烦,当你知道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改造来改变这种厌恶的关系时,我们就会把它利用起来,改造起来,让它成为我们的庭前花园,这时美丽的花花草草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对它就只有爱怜,喜欢,愉悦。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产生和鉴赏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美学原理是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它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探讨美的形成、表现和欣赏的规律性。
本文将从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的概念及其属性、美的表现形式和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美学原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美学主要是关于美的哲学思考,包括对美的本质、产生和鉴赏等问题的探讨。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强调了美的理念和观念的重要性,认为美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完美之物;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在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对美的观念和体验是基于感觉和理性的统一。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学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老子》、《庄子》到《诗经》、《论语》等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美的思考和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东方美学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美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和启蒙运动,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美学开始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学科体系。
19世纪以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美学思想家陆续提出了各自的美学理论,例如康德的审美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等,这些理论对美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彰显了美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美学理论体系。
二、美的概念及其属性美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其属性涉及到物体、感觉、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美的概念的形成和属性的解释,是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根本属性和特征,它是美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不同的美学思想家对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看法。
美学原理总结
1一、美学学科的建立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的形成(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2.美学思想的产生(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 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 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 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知(理性认识)、情(情感)、意(意志)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中文名称“美学”,由日本人中江肇民翻译。
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艺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的,二是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
第三种观点是将美学看作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
由“自上而下的美学”转向“自下而上的美学”。
实验心理美学、“移情说”、“内模仿说”、“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美学(完形心理美学)、精神分析心理美学。
第二节为什么研究美学1、可以促进人生的审美化。
“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2、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美。
3、可以指导审美实践。
第三节 1、可以促进人生的审美化。
“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2、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美。
3、可以指导审美实践。
第三节怎样学美学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性的人文科学,要学好美学,就要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学习哲学,注意结合艺术实践来思考美学问题,在具体学习上要将学习美学原理和研究美学史相结合等等。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引言
阅读《美学原理》让我深入理解了美的本质,美的感受以及美的创造。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导我走进美学的世界,探索美的奥秘。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阅读心得,包括对主题的思考、与自身经验的关联,以及书中的精彩内容。
二、美的本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交织
《美学原理》指出,美的本质在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和谐交织。
美既体现在个体的独特性,又体现在整体的和谐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差异,欣赏世界的多元,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三、美的感受: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书中强调,美的感受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一方面,美的感受受到个体审美观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美的对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如比例、色彩等。
这使我意识到,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也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对象的客观美。
四、美的创造: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美学原理》认为,美的创造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创新为美注入活力,传统则为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创新与传统的重要性。
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美。
五、结语
通过阅读《美学原理》,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创
造美。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启迪了我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感受力,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知识点回顾、作业总结
纹理和图案
纹理和图案让设计更有可视性、纹理和层次感。
距离和空间
距离和空间是帮助将元素正确放置到设计中的 关键因素。
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困惑
1
困惑阶段
大家对这门课程都感到很有意思,但是理解起来有一些不易,有一些未清晰的概 念。
2
学习过程中ຫໍສະໝຸດ 在课程的过程中,大家逐渐理解了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一些中心思想。
3
学习总结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带着美学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重要性。
老师针对作业中常见问题的答疑
问题1
如何处理那些过于复杂的设计?
问题2
设计的时候应该关注什么具体的 细节?
问题3
如何通过单一元素模拟多重视觉 元素的效果?
学生们的心得分享
变幻的美感
每个人对于美的观感都不一样, 它会随时间,跟环境改变而改 变。
未来,我们应该利用学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设计能力,创建更美好的世界。
色彩理论
不能随意搭配颜色,颜色搭配可 以带来强烈的心理和情感效应。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人类视觉理解创造美 学的基本准则。
对称性
对称性让设计更加准确、自然和 平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原则。
美学原理中的几个关键点总结
比例和平衡
图形、颜色和空间的比例和平衡是取得最佳效 果的关键。
重复和模式
重复和模式在视觉艺术和设计中都扮演着非常 重要的角色。
2 练习技巧
多练习,熟能生巧,在实 践中更好地掌握美学的每 个知识点。
3 寻找美的视角
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视 野,寻找到快乐的灵感, 用美学思维处理我们身边 的美好事物。
总结和未来展望
重点 黄金分割 对称性 颜色搭配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对象、美的产生和感知的过程,以及美的规律和原理。
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真、善、美,也就是美的对象、审美的主体和审美的过程。
美学知识点包括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价值、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规律等方面。
一、美的概念美是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评价的一种主观表现,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的体验。
美作为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加工而形成的审美判断。
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审美的感受和认识,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经验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对美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美的概念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但是,尽管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美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却是相似的,这是因为美的本质和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二、美的特征美的特征是指美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美的特征有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和谐、统一、完美、意蕴等。
1.和谐:和谐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内部的一致。
和谐是审美的基本感受,它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统一:统一是美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事物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统一和整体的完整。
统一是美感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完美:完美是美的基本要素之一,指的是事物的精致和完美的程度。
完美是审美的标准,也是美的价值体现。
4.意蕴:意蕴是美的内在精神和艺术内涵的表现,是一种抽象的美的特征。
意蕴是审美对象的深层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表现。
以上这些都是美的基本特征,它们构成了美的内涵和外延。
三、美的价值美的价值是指美所代表的意义和社会、个体的意义。
美的价值体现了审美对象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
美的价值是审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体现在审美对象上,也体现在审美主体上。
1.审美对象的价值:审美对象的价值是指事物本身的美感体验和精神内涵,包括文化、历史、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意义。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方美学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标志(彬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而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一、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二、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一、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二、个性特征与社会文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心境。
先天因素-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心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一。
6. 审美的心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方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心理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心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概括总结美学原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
然而,大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和秩序。
美的本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不受时间、空间、个人情感等因素的限制。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对美的评价和判断的依据。
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美的标准。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标准是“黄金中庸”,即适度和均衡;康德认为美的标准是“目的无目的”,即自由而无目的的活动;胡塞尔认为美的标准是“形式的完美”,即形式上的和谐和统一。
美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因为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三、美的评价美的评价是对美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美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理性和智慧,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判断来评价美的价值;尼采认为美的评价应基于个人的意志和力量,通过个人意志的追求和力量的表达来评价美的价值。
美的评价是主观的,因为美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评判标准。
四、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外在表现和呈现方式。
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界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山水风景、花草树木等;艺术作品中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为美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
五、美的享受和创造美的享受是指人们通过欣赏美的作品和感受美的存在而获得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享受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和享受是不同的。
美的创造是指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创造美的作品和体验。
美的创造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方式。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学科,涉及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评价、美的表现形式、美的享受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原理总结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得本质的讨论2:“美在意象”是谁提出的3怎么理解柳宗元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4怎么理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5怎么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6怎么理解“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7“外事造化,中的心源”谁写的8“心不自心,因色固有”谁写的9“一片自然风镜、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10“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谁1 a蔡仪:美是客观的。
他主张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认为自然物本身就是美。
B吕荧,高尔太:美是客观的. 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就美与美感关系说,是美感决定美c李泽厚:没事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d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2朱光潜3a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b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
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c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一方面有差异性。
得到一个认识,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4 5 6略7张璪8马祖道9阿米尔10石涛11勃莱克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12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13怎么理解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14“妙造自然’谁15‘美是作为无比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谁16什么叫’生活世界’17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的看法两种18‘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谁19什么事‘心里的距离’20’庄子提出‘心斋‘,’坐忘‘意思11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
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两三水鸟其实这自然的无限生机。
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怡然自足。
12a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b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过程中生成的。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
美学原理课程重点知识汇总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二、审美积淀何谓积淀?外在的社会生活结晶为内在的审美感受,宏观的人类历史沉积为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一这样一种内化的过程,称之为“积淀”。
审美积淀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都有关系。
其中,尤以三种积淀方式为重要。
1.生产积淀2.以巫术为主的原始文化积淀3.以艺术为代表的日常文化积淀结论: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育,乃是一-种人类文化社会的、历史的、全面的哺育积淀过程。
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一、对称与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
二、调和与对比:是不同形式的并列比较,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都是体现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关系的形式构成。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形式因素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变化,有规律的组合和反复。
构成节奏有两个条件,一是时间、运动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
把运动中的长短、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五、多样与统一多样,指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指这千差万别的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多样统一就是把具有差异、变化、对立的各种形式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构成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称为和谐。
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时尚有多种解释,就其内含有时间和崇尚两重意思来说应该与时髦、时兴、流行、倾向相关联,而时尚本身又有样式、方式等意思,因此,时尚与形式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时尚与特定的形式直接相关,这种特定形式在当下肯定就是形式美。
时尚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前所述,可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也可以是社会政治原因。
而时尚形成的心理原因则是与人的群体意识有关。
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追求时尚时尚的最深层的心理原因,是人的求新倾向。
时尚肯定与变化相关,但却是有规律的。
时尚基于人的求新求变心理,由此也可看出形式美与时尚的关系。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读后感虽然不是学的美工专业,但是通过同事介绍,接触到《美学原理》这本书籍,虽然说是浅尝则止,但是也对其内容有了些许了解。
下面对本书的一些观点进行总结分享。
一,美的本质及特征。
人们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和看到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特性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引起喜悦的美感。
所以,美的最终根源、美的本质是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二,美的产生。
美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指事物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价值。
审美价值是指事物能够通过使人产生美感而带来精神喜悦的价值。
人们对实用价值的认识先于对审美价值的认识,审美价值是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早期的审美价值观和产品的实用价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直接联系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美是怎样产生的呢?1、美产生于劳动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4、在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辩证关系。
三,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形态包括:(1)人的美。
(2)劳动产品的美。
(3)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美学原理》学习要点
《美学原理》学习要点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博导参考资料:《活页文丛》、《美学原理速查手册》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他发现,研究知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而情却没有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于是,他创立了美学。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紧密联系。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因为美学要研究各种审美现象,艺术则是最重要的审美现象,它是人类自觉的精神创造活动,艺术活动的产物---艺术品纯粹是艺术家创造出来供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
这样艺术既是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美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开了心理学则会隔靴搔痒,难以取得任何理论上的进展。
.美学与伦理学息息相关。
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善恶等价值判断。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
孔子提出了“以仁为美”的观点。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二者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人类的审美活动不是无意识的,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受到某种特定意识的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 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2篇【美学原理笔记】第一篇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讨的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本质。
它既是艺术和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的反映。
本文将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学习和总结,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美学原理中的感知与认识。
美学中的感知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感受。
感知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与认识,是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在美学中,感知是人们接触艺术和美的途径,通过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然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都有所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学通过研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认识,探究人们对美的主观体验和理解,进而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美学原理。
其次,美学原理中的审美价值。
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审美价值的探讨,即对事物美的评价和价值判断。
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和美的追求和评价,包括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和感染力等。
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要具备独特性、审美理想和情感共鸣等方面的特点,才能够被认为具有优秀的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启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美学价值评判也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为不同的人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和喜好也有所不同,这种主观性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学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一套能够评判艺术作品美的标准和方法,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总结起来,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学问,通过对感知与认识以及审美价值两个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美的本质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虽然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判,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并且对于艺术创作和欣赏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美学原理期末重点总结美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的学科,它探讨的对象是艺术和审美现象。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了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形式与结构以及美的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总结美学原理的重点。
首先,美学的起源和定义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一个重点。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追求与研究。
在古希腊,美学主要是关于感性美与理性美的辨析,以及美与真、善的关系。
而在现代,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美学主要关注艺术和审美经验,它将美与艺术划等号,认为美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艺术品、音乐、文学、戏剧等等。
其次,美学的特征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个重点。
美学认为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特征。
客观性是指美存在于客观的事物之中,不同的人在感受美时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但并不会改变事物本身的美。
而主观性则是指美是一个主观感受,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都不同,所以对于美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美的形式与结构是美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
结构则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结构,如节奏、比例、对比等。
形式与结构是美的主要表现方式,它们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者的审美体验。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线条的种类与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形状与构图的要素等内容,这些都是美的形式与结构的基本知识。
美的感受是美学原理中的核心内容。
感受是指人们对美的直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美的感受可以是欣赏、喜爱、赞赏等,也可以是震撼、感动、激动等。
感受是美学原理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与美的创造者和美的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美的感受的心理原因和生理机制,了解了美的创造者如何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观众如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美的享受。
最后,美学原理还涉及到美的价值和意义的讨论。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认同和追求,美的意义是指美对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
第二版的美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1. 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美学原理第二版首先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
审美经验是通过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过程来体验美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感官经验和智性经验两种类型。
感官经验是通过感官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产生的,而智性经验则是通过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来获得的。
2. 美的本质和要素:美学原理第二版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要素。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它包括感知上的美、情感上的美和思维上的美。
美的要素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节奏、和谐等各种艺术元素。
3.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美学原理第二版还介绍了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和评判,它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层面。
客观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长久性的价值,而主观价值则是指个体审美经验中的个人喜好和情感体验。
4.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美学原理第二版还探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5. 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原理第二版还详细介绍了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并探讨了它们在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和规律。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第二版对美学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它不仅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还深入研究了美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此外,它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是谁说的?王国维
1、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整个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50.00 分)是(√) 否
2、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使社会实现和谐。
是
●美味与美感无差别是谁说的?马斯洛格兰阿伦马歇尔
●王夫之讲审美活动是什么?由“气”入“道” 审美意象论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的方式。
”是谁提出的?胡塞尔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是谁说的?王夫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谁说的?朱熹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是谁的诗?王羲之
●意境的美感它往往包含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是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就是说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真实的世界。
人们乃能够了解体验人生的意味和价值。
" 是
★是非题:> 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深刻的思想性。
Y、对。
N、错。
★单选题:>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美学理论上提出了()。
A、美是生活
B、美是关系
C、美是和谐与比例
D、美是劳动
★单选题:> 19世纪末,随着心理科学的崛起,对传统的美的形而上的探讨转向了()。
A、对美感的探讨
B、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C、对审美关系的探讨
D、对审美主体的探讨
★单选题:> 悲情的价值载体存在于()。
A、现实生活中
B、人生体验中
C、艺术作品中
D、命运观照中
★单选题:> 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是非题:> 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Y、对。
N、错。
★是非题:> 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Y、对。
N、错。
★是非题:> 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理性生命直接关连的生命的需要。
Y、对。
N、错。
★是非题:>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强调了人类实践。
Y、对。
N、错。
★是非题:> 审美客体是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存在而存在。
Y、对。
N、错。
★单选题:> 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单选题:> 普罗丁是古罗马哲学家、宗教神秘主义的始祖,他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理念
C、美是生活
D、美是难的
★单选题:> 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单选题:> 审美理想以()的方式存在。
A、主观形象
B、客观形象
C、理性形象
D、感性形象
★单选题:>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单选题:> 审美感知具有特殊性,以下不属于特殊的审美感知的是()。
A、想象
B、通感
C、错觉
D、幻觉
★是非题:> 历史文化意蕴的加入,使景观成了物化审美客体。
Y、对。
N、错。
★是非题:> 人自身的审美中,人的内在本质、人的风度、人的心灵的表现都可认为是人的审美客体。
Y、对。
N、错。
★是非题:> 空间艺术具有最强烈的表情性与抒情性。
Y、对。
N、错。
★是非题:> 刘禹锡说“长恨言语浅,人不入意深,语文之于心志,为之设,亦为之累焉。
”讲的是语言的局限性。
Y、对。
N、错。
★是非题:> 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
Y、对。
N、错。
★是非题:> 故事情节是小说审美的最深根源。
Y、对。
N、错。
★是非题:> 审美主体之间可以有相同的审美理想,而不必有相同的审美趣味。
Y、对。
N、错。
★是非题:> 传神中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
Y、对。
N、错。
★是非题:> 审美理想从微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
Y、对。
N、错。
★单选题:> 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A、《斐多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伊安篇》
D、《会饮篇》
★单选题:>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A、闲暇时间
B、自由意识
C、物质条件
D、艺术趣味
★单选题:>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孔子之所以能“三月不知肉味”是因为韶乐符合孔子“尽善尽美”的()。
A、审美欲望
B、审美兴趣
C、审美标准
D、审美理想
★单选题:> 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B、内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
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单选题:> “移情说”是19世纪德国心理学()提出的。
A、鲍桑奎、桑塔耶那
B、阿恩海姆
C、博克
D、利普斯
★单选题:> 以物的自然形态存在的审美客体,天生的、自然的、客观的存在,人类的活动没有对他们进行改变或创造,属于()。
A、物态审美客体
B、物化审美客体
C、物态化审美客体
D、社会美范畴
★是非题:> 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艺术处于中间阶段。
Y、对。
N、错。
★是非题:> 西方美学的起源集中于美的本质及艺术与美的关系的探讨上。
Y、对。
N、错。
★是非题:> 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即艺术哲学。
Y、对。
N、错。
★是非题:> 审美价值分类的依据是价值载体和主体感受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产生的基础。
Y、对。
N、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