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的本真
让教育回归本真
让教育回归本真随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现在提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育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本源”……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育是什么孔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这一事物在人们为它下定义以前就早已存在了,不论人们给它下什么样的定义都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过程。
二、教育为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之功能,就其大者而言,为立国之大本;就其小者而言,亦为如何导引国民精神生活与实际生活臻于健全与畅遂之关键。
”再来看看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家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明确提出了教育培养目标,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与陶行知老前辈所谈到的教育功能不谋而合,将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既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又促进人成长的社会化。
教育究竟为什么呢?一位教育专家在天津某高校研究生一个讲座上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原材料,那么产成品是什么?他们回答是毕业证,专家说,如果毕业证是教育的结果的话,那就不需要高校了,建几个印刷厂就完了吗!学生愕然!教育为什么?教育旨在成就人,为国育才!三、教育怎么办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我国教育现状问题吧:1、教育可持续性不足。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师德演讲心得:回归本真的教育2篇
师德演讲心得:回归本真的教育 (2)师德演讲心得:回归本真的教育 (2)精选2篇(一)在参加师德演讲比赛后,我对回归本真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归本真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应当坚持真实和真诚,以培养学生成为真实的自我。
在我看来,回归本真的教育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真诚、真实和真理。
教育者应该去除表面的虚饰和伪装,真实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格特点。
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同时,教育者也应当从真实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真实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成长。
回归本真的教育还要求教育者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真实性。
教育者要以真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真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同时,教育者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求学生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同时也能够真实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我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也尽可能地将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
我争取以真诚和真实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我也会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困惑与挑战。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自信、真实的个性。
通过回归本真的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
只有教育者能够真实地与学生建立起亲近和信任的关系,才能够培养学生成为真实的自我,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坚持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德演讲心得:回归本真的教育 (2)精选2篇(二)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我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参加师德演讲比赛是我成长的一次宝贵机会。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回归本真的教育的重要性。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幼儿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在我们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幼儿教育却常常失去了应有的本真,被功利化、竞争化的教育理念所笼罩。
为了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我们需要放飞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与快乐中成长。
放飞幼儿的天性意味着要抛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不再追求短期的成绩和效益,而是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在过去的教育中,幼儿常常被强迫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以便在未来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这种教育方式常常会导致幼儿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而变得焦虑、孤独甚至抑郁。
我们应当将幼儿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将重心放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能上,让他们在玩乐中自然成长,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成绩和效益。
放飞幼儿的天性也意味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幼儿是天真、善良、单纯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并且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往往被束缚于各种学习任务和规则之中,而失去了自由的天性。
我们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游戏和探索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被限制在书本和教室之内。
我们也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定,不再强迫他们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真正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天性和需求。
放飞幼儿的天性还意味着要提倡以爱和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呵护,而不是严厉的惩罚和指责。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教育者却使用严厉和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以期望能够让他们听话和乖巧。
这种方式不仅会伤害幼儿的心灵,而且也会让他们失去信任和安全感。
我们应当以爱和关怀为核心,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被严厉和惩罚所束缚。
要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们也需要重塑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者应当不再是严厉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而是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引导者。
他们应当善待每一个幼儿,细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呵护他们的成长,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回归本真,育人重于学知
教育回归本真,育人重于学知所谓真教育就是指教育要回归本真,育人比学知识重要,教育过程比关注成果重要;教育就是要办真教育,育真人才。
作为一名校长,我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身上汲取营养,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都运用在这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里。
我认为,真教育有三层涵义:①要让学生幸福地成长。
②要让教师感受真正的幸福。
③要让学校得到真正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真教育理念:一、创新制度:精细管理,自我教育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重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会让教育的结果更加理想。
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我校以“高、严、细、实”作为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精细化体现在教职工的集体行为中,体现在学生的每一项学习过程中。
“凡事有计划,有计划要检查,检查要总结,总结有奖惩”,我校创建了文化特色,达到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以高、严标准把工作落在细处、实处。
“细”字,即细化、细心、细致、细微,达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高效、实效目标。
学校打造文明礼仪规范,使学生养成了文明礼貌、珍惜时间、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同时学校制作学生道德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从学习经典到用好经典,用实际行动孝亲敬老、感恩。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实行学生自管会、值班的设置,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式。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德树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互敬、生生互尊,其乐融融的幸福校园正在形成,学生的自育习惯已经形成。
二、打造教师团队:让教师有激情、有梦想、有未来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想创办名校,要先打造名师。
领导干部是团队建设的最大资源,只有率先垂范,才有公信力。
学校领导与师生同在一起,随时和师生聊天,用自己的担当、爱心去为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对教育的热情和理想感染师生。
为了早日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采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课改强校、特色办校”的理念,提出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勤品”的发展思路,以备课组长课改论坛、班主任管理艺术论坛、教师评课论坛等多种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的文章,感觉写的不错,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小编觉得,关于儿童的一切必须回到原点上来。
至于何为教育原点是什么,不太好说,那么下面带来一篇文章帮助你理解。
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我们应该从行为养成的道德要求出发,严禁我们的幼儿园去教孩子学写字,去教孩子学算术,去教孩子学,而应从自己提书包、帮同学做事、向长辈行鞠躬礼开始,从小学会如何尊敬长辈,如何跟同伴打交道,如何料理自己的事务。
”可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象是许多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和财源,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名拔苗助长,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的文化课程。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完全是不懂教育规律谋私利造成的社会教育乱象。
这是“残忍”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更是教育犯罪的行为。
因此,中国的教育士改革与发展必须要以特有的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力求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范文写作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现实中,很多的出台、工作的启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变了形、走了样,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
所以,当我们的工作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内心感到苦恼、困惑的时候,对未来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到原点,问一问自己当初出发。
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婴儿的降生、种子的发芽,工程的奠基、项目的启动,求学、入职的第一天,这些都是纯粹质朴、孕育希望、饱含力量的原点。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原点”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群众的感情,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作风。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和易以思出自《学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学就是要追求简单和谐的境界”。
易知易行,即“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
认识教育规律,是“知”;遵循规律办事,是“行”。
教育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把教育的基本问题搞清楚: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复杂化,而应易知易行,简简单单、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把握住教育的真谛。
要和而不同,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选贤与能,”。
“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
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教学实践中,“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达融合共存,进而共荣。
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
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
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
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
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
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
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
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
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
回归教育本真 守望育人情怀
回归教育本真守望育人情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品质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提出: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
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习惯教育”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提升,让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基础,回归科学,回归本真,努力办好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学校。
一、崇尚文明,知行合一,以文化建设助力素养提升。
多年的悠久历史。
厚重的文化积淀润泽了七中人的气质,涵养着一批批学子的家国情怀。
学校文化建设以爱国为基调,处处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处可见的“且知且行、明德明理”的校训让我们铭记知行合一是做人的信条;“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巨幅领导人画面彰显出七中人的办学理想;“厚积薄发的毛竹精神”壁画渗透出学校做扎根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一楼古朴的传统文化墙镌刻着“仁、孝、礼、智、信、俭、勤”七个大字,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七中学子。
每个楼层都精心制作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一个人。
走进,你总会发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国歌响起,无论在操场还是在走廊,师生都会肃立致敬,因为爱国永远是我们教育的主旋律;走进校园,无论是操场还是室内,都保持整洁的环境,双城同创就从“弯腰行动”开始;早读让同学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校园里永远是书声琅琅;早操和大课间让同学们体验锻炼与坚持的快乐,各种体育、艺术、科技活动让青春与活力更加飞扬。
这静态的文化与动态的活动构成的文化体系,让的学生更有辨识度,助力师生文明素养的形成。
二、守正笃实,研培一体,以队伍建设助力品质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之要,德艺双馨。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首先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品质学校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因此,培养铸造一支甘于奉献、善于研究、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就成为首要任务。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然而,如今的教育系统已经变得繁杂、功利化,忽视了教育的本真。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培养创造力: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综合素养: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情感、社交能力、健康与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平衡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守法守纪,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总结起来,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我们需要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强调综合素养,以及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人才。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_1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校长负责制的慢慢强化,一些学校乃至实行了校长、书记同一人的集权,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大体靠领导的印象,教育民主的气氛被淡化,教育评判被简化,教育公平慢慢消亡,而唯有让学生来评判教师,才能真正表现教育的公平。
教育需要“兼容并包”,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强化,普遍教师,乃至全社会都以为,确实是校长“说了算”,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全凭校长的“一家之言”。
教师的教育方式千姿百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若是仅凭校长“一家之言”,显然不合时宜。
《美国教育》杂志上说:“教育不该该注重学生‘知识'把握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无培育学生勇敢参与学习进程的精神。
”《教育角色与进展新探》一书中也指出:“光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是功利主义教育,是彻头彻尾的伪教育。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张伯苓也曾说:“只明白压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只是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途也没有。
……可惜,此刻的许多学校教育正陷入“一点也没有效”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更轻体育……而实践证明,惟有先重德育、体育,再重智育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辉煌的印象: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德育;张伯苓先生的“强我华夏,体育为先”的拳拳爱国教育……曾鼓励了多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可是,此刻的劳动教育、体育教学能有多少表现?有的也只是《工人日报》上刊载的一名体育教师披露体育教学黑幕:“体育教学确实是为了竞赛,为了竞赛成功,超负荷的训练,能够无论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至于没有参加竞赛的同窗,谁又会给他们多余时刻活动?”有的也只有《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有的教师为了不让后进生拖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后退,硬要后进生进行智力测试,乃至智力正常的学生也要说成不正常,以便在考试成绩中能够不算学生数,有利于自己的年度考核。
功利主义教育已到了如此不择手腕的境界教育的功利性也严峻阻碍的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荣誉”的光圈下,付出的是学生惨重的代价,据教育部权威统计,初中生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那么达到76%,这对广大学生来讲是极大的不公平!还教育以公平,那么必需让学生来评判教师,光靠学校领导评判,那样太不靠得住。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的智⼒,⽽是把⾃⼰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维护孩⼦的⼼⼒,让他成为⼀个内⼼强⼤的⼈,⼀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和环境的⼈。
造成⽬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前以⾚裸裸的形式进⾏,⽽孩⼦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在教育他的。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师放不下⾃⼰的权威、尊严,认为⾃⼰时时处处表现得⽐孩⼦强,才能树⽴权威。
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的⼼理障碍。
教育者的⽬的是让孩⼦成长,⽽不是显⽰⾃⼰的聪明与才华。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点还是慢⼀点,其实不重要。
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
⼀旦建⽴了保护孩⼦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为,才能切实保护孩⼦的主动性。
在孩⼦的成长⾯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
教育就是⽣长。
学习是⼈的⾼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的。
教育就是要让⼈⾃然⾃由⽣长、主动学习。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教育在于“于⽆声处响尺雷”,孩⼦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通过⾃⼰的内化,最好的教育⽅式是⽆为⽽⽆所不为,不教⽽教。
关⼼⼀切孩⼦⾼度尊重学⽣的⽣命发展规律,教师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孩⼦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活⼒,给孩⼦⼀个成功的阶梯。
⼀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
⼼理枷锁:印度马戏团⼤象被⽕烧死的故事。
现代教育的两个伟⼤使命:发现孩⼦,解放孩⼦。
发现和解放孩⼦的前提是了解孩⼦,了解孩⼦的前提是尊重孩⼦。
⾼度尊重⼈的⽣命发展规律,是⼀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只有从⽣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条件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不是控制它。
激发孩⼦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隐约感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具体动机时,会产⽣⼀种独特的⼼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
以求真的态度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教育让师生快乐成长
开足 、 学生在校时间过长、 每天一个小时体育活 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现象普遍存在 ,学生在校
处 于 一 种 “ 教 育 ”被 塑 造 ”被 成 长 ”被 创 新 ” 被 “ “ “ 的状 态 , 育 与其 本 真 状 态 渐 行渐 远 。 校 要 走 教 学
标就是让学生感悟生命 的珍贵 ,体验生命交流
的愉 悦 , 获 生 命 成 长 的幸 福 。 收 当前 , 中教 育 现 状令 人 担 忧 : 生 的课 业 初 学 负 担 过 重 、 班 加 点 搞题 海 战术 、 程 不 能 开 齐 加 课
业发展提 供保 障, 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 实施 了《 师培 训工程》 科研兴校 工程》 教研 教 《 《 强技能工程》 名师工程》 实施每学期读一本教 《 , 育教学理论书籍、 讲一节公开课 、 写一篇教学论
去 功 利 化 ,回归 到 一 切பைடு நூலகம்为 了学 生 的发 展 和
把 教 学 改革 的实 践 目标 定在 探 索 、创 造 充 满 生命 活 力 的课 堂 教 学 上 ,因为 只 有 在 这 样 的课 堂 上 , 生才 能 全 身 心 投 入 , 们 不 师 他
传统 的填 鸭 式 课 堂 枯 燥 无 味 ,机 械 训
练 让 学 生 失 去 了 自 由 ,老 师 讲 学 生 听 ”老 “ “ 师 说 学 生 做 ” 的教 学 方 式从 根本 上 泯 灭 了 学 生 的 好 奇心 、 究欲 。 师 的教 与 学 生 的 探 教 学 充 满 了 功 利 主义 色 彩 ,求 知 本 身 带 来 的
学 校 引 领 教 师 回 归 到 知 识 分 子 的 本 位 上 来 . 教 师 保 持 宁 静淡 泊 的心 境 , 让 守住 教 师 的社
坚守教育纯粹 回归教育本真——武汉市恒大城学校“纯真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江城学校风采摘要: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学校生存的理由,生存的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基于此,武汉市恒大城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确立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
文章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体系、行动文化、育人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纯真教育”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体现了学校坚守教育纯粹,回归教育本真的办学思想。
关键词:纯真教育;育人存真;尚纯致真;和真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
武汉市恒大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恒大城小区配建校。
基于对学校办学现状的“问诊把脉”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思考,我们提出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一、“纯真教育”学校文化解读纯,丝也(《说文解字》)。
其本意是蚕丝,也就是黑色的丝,用它来做祭祀戴的帽子,不杂有其它材料,故也指纯正,纯粹,含有纯净、美好之意,用来形容美、善、笃厚的事物或人品等。
真,其本意是本质、本性,引申为真实,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样、本样,有真实、真诚、真理、诚信之意。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真,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和人格,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境界。
纯真,现代则多用来形容本性善良、纯洁真挚的孩子。
我们选择用纯真来表达我们的教育思想,是想表达我们对于生命之初那份纯真的尊重,对教育真、善、美目标的追求,对理想教育那一份纯真的执着,期待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架起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让教育少些功利,回归教育的纯粹与本真。
教育的本真是基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与守护。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
教育源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就是尊重先天禀赋中可贵的品质。
儿童对人单纯真诚、充满善意,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单纯,他们精神十足、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他们不囿于成规、敢于尝试……纯真教育主张,纯真犹如自然的种子,播种于每个人的心底,只要悉心呵护,就会破土萌发并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生命之花。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在当下,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因此提倡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逐渐兴起。
放飞幼儿天性并不是放任孩子放纵自己,而是侧重于引导、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
它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充满爱意和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而让教育回归本真则是在教育中回归最初的目标,让教育回归到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怀和培养。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往往被安排好一切,他们的时间表、兴趣爱好、甚至将来的职业都被规划得丝毫不留自主选择的余地。
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习惯依赖于外部的指导和规定,缺少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而放飞幼儿天性则鼓励孩子们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和教育机构都倾向于过度保护孩子,孩子们被包裹得过于严密,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做决定和解决问题。
而真正的成长需要独立面对挑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放飞幼儿天性则提倡孩子们在安全、有爱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追求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存在着过度的功利性和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灵成长。
而放飞幼儿天性则提倡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和关怀,让他们在有爱意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这样的情感支持和自由环境将使孩子们更加快乐、更加自信、更加有爱心。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品格和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身心健康和品格的培养。
回归教育本真心得体会
在繁忙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在这其中,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回归教育本真”的口号,旨在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回归教育本真的内涵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个性。
2.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二、回归教育本真的实践体会1. 教师角色的转变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2. 课程设置的创新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要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评价的改革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
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
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越来越 多清醒的教育者呼吁,教育要回 到原点,遵循常识。
所谓“常识”,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人所共知的真理。
百度 上的解释是:“普通的知识,众所 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与生 倶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
”当然,认真推 敲,这个解释也不绝对严密,因为任何“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需要“解释或加以论证”甚至成为“非常识”比如,过去“太阳围绕地球转”是常识,而现在“地球围绕太阳转”才是常识。
但我这里说的“常识”,当然是指相对正确而且得到公认的真理性教育命题。
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识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常识了,但往往被人遗忘。
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交融的过程,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但现在许多人越来越把教育仅仅当做“技巧”的操作或“艺术”的施展。
我们不是否认智慧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了爱,“水平”再高,没用。
“只有爱,也没有教育。
”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
虽然对学生的爱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爱本身不是专业水平。
对孩子的爱,教师超不过家长,但家长不一定都能搞好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话的意思就是做什么都得付出艰辛劳动,只有勤奋,才有成功。
但我们现在不少教育者恰恰喜欢“发明”捷径。
一些校长或专家时不时会宣称自己创立了什么“模式”或什么什么“几步法”之类的“科研成果”,从而“迅速提升了教学质量”,“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云云。
对此我嗤之以鼻。
方法无论多么科学,都需要刻苦精 神。
“梅花香自苦寒来”永远都不 会过时。
“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
”现在各种名目的自主学习课堂,被冠以这样名称那样名称,并都以改革创新的面目出 现在媒体。
关于回归教育本质
2023年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回归本质2023年,教育回归本质成为了当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回归教育本质的意义。
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它是培养人才、塑造个性、传承智慧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应试教育的扭曲、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偏离本质的现象。
回归教育本质,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应试考试的需求。
此外,回归教育本质还意味着摒弃一切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荣誉。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公民。
同时,教育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质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育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
另外,回归教育本质也要求改变评估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建立多元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最后,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近年来,家长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教育已经偏离了本来的轨道,越来越多的在幼儿教育上犯了错误。
事实上,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应该让幼儿放飞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
幼儿喜欢动,他们需要大量的运动与游戏来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竞相提供各种培训班、课程,以及活动,让幼儿们接受更多的知识。
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反思,因为它们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负担,影响到了孩子的自然生长和发展。
在幼儿园里,教育应该是一种让孩子自由发挥的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和培养幼儿的天性,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育,而是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让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
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以回归游戏和自由为核心价值观。
此外,教育和游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游戏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并且在玩耍中习得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不同的经验和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技能。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成为能够自我发挥的人,还可以经由游戏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回顾幼儿教育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围绕儿童的自由游戏来进行的。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儿童能够自己发现很多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被教授,因此也引发了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现象。
因此,放飞幼儿天性,使教育回归本真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应该把重心转向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开发,鼓励儿童在游戏和探究的过程中,自由探索和成长,进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在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坚持自由、积极的态度,让儿童能够自由探索、发展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天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够成为一个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充满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育的本真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知道吴非老师,是从他写的《不跪着教书》开始的,里面的教育思想很是令人震撼!本次拜读《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是吴非老师因为眼疾告别讲台的作品,真实、坦诚,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眷恋——更令人获益匪浅。
一个个跳动在教育一线的鲜活事例,面对这些似曾相识的事情,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教育,应该抱有一颗怎样的心,吴非老师讲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非常贴近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着我竟有和吴老师促膝交谈般地亲切。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但我感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字——真。
一、待人处世要真,真情待学生。
从开篇《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等文中,吴老师以一个老教育者的身份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爱,自己的悲伤和失望,甚至自己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
因为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对待同事的公开课,把心态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吹毛求疵,评课时找出一大堆课上的不足,好显示自己的高超。
读着《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我看
了脸红,“榨出我皮袍下的小”,因为现在评课,好像都需要挖空心思来挑出别人课中的毛病才可以,才算是你认真对待了。
其实要像吴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是来欣赏的,来学会为别人鼓掌。
在课堂上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教学上要用深入显出的语言来学生沟通、对话,不要故作高深;要敢说真话,要勇于承认《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读到这里,我为吴老师的真再次鼓掌!因为他直接颠覆了有的教育专家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吴老师认为那是对老师的苛求。
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有些学生确实不是教师在学校就能教好的,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吴老师就用一个案例坦言他就失败过,没有教育好一些如家长很会“潜规则”类型的学生;读着《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一文,我热泪盈眶,为吴老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所打动。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两部电影——一部电影是《危险游戏》。
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
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
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
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
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着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
而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
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
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
有爱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
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
二、做学问要真,要扞卫常识。
吴老师在自序里就大声呐喊“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扞卫常识。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中他还引用一个教授的话“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
”不爱自己的专业,不好好做真学问;他认为学生说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朱熹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呀;读《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一文,吴老师告诫我们“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
”读到最后一篇《让我们回到童年》一文,我更是受益匪浅,吴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
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
”我们教师要从心理上俯下身子,站在和孩子视线一样的高度,倾听孩子的话语。
和孩子一起分享童书就是很好的途径。
吴非老师多次在讲座中推荐英国作家山姆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马上网购一本,课间小憩时和孩子们共享,他们纯真的话语令我欣喜感动。
读吴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这才真正懂得: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
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
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
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
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
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
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
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
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
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
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
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我们在脑海里总会有一个信念——做名师。
并为它做好每一个细节。
回归教育的本真,做真学问,这是吴老师一生所追求的。
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着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吴非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高山仰止,吴非老师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尽管我不能像他
一样成为一代师表,但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他为人为学为师,真情实意、丹心一片?
长官镇中心学校
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