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作者:梁志贤来源:《商情》2013年第32期一、前言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更多集中于新准则实施前后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的影响和变化,综合评价研究较少。

本文将针对新准则对盈余质量特征的新要求,展开对新准则实施后盈余质量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研究。

二、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对新准则的盈余质量特征围绕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各次级质量特征构建以下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可靠性(1)表述真实性。

盈余的表述真实性是指盈余信息必须能真实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包括了实质重于形式和要求。

应计利润不涉及现金流,依赖于判断和估计,存在可操纵性,因此对盈余表述真实性的评价主要选取与现金含量相关的指标,包括调整的盈利现金比率(X1)及净利润现金差异率(X2):①调整的盈利现金比率(X1)=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其中: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净流量+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这个指标为正向型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盈余中的现金含量越大,估计成分越低,盈余的质量越高。

②净利润现金差异率(X2)=(净利润-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净额)/期末总资产该指标为逆向型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盈余中的应计利润占资产比例越高,估计成分越大,盈余的质量越差。

(2)中立性。

盈余质量的中立性是指盈余信息应该是中性的、不偏不倚地传达事实,即不能为特定的需要和结果而有意识地去影响投资者的意见或行为。

包括应坚持谨慎性的原则,既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能低估资产或费用;也包括应以可比的会计信息作为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

正常而高质量的盈利应与现金流量有较高的拟合度,账面盈利不能远远大于或小于现金流量,否则很可能存在盈余管理问题(卜华等,2005)。

因此本文采用现金盈余配合指数波动率指标(X3)从年度间的现金盈余配合变化情况来评价盈余信息的中立性:现金盈余配合指数波动率=这个指标为稳定型指标,理想值为0,即各年的现金与盈余差异比率相等。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文靖盈余质量是人们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做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

本文从盈余质量的含义,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盈余质量的含义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国内外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来定义盈余质量,主要从持续性、真实性、相关性三方面来界定:(1)20 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首次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Richardson认为盈余质量是在未来期间盈余能够持续的程度。

彭曼和张小军(2001)认为当期盈余是预测未来盈余的指示工具。

(2)Schipper 等定义盈余质量为净收益与实际盈余差别的大小,周建波指出应该用上市公司盈利中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占比来反映其盈余质量,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实现的赢利反映。

(3)Beaver 提出盈余数字传递的是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估计经济效益的信息。

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对盈余公告反映明显,盈余信息含量丰富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本文赞同相关性定义,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盈余质量影响因素人们对会计盈余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很多影响因素干扰我们对盈余质量的判断。

1.外部环境因素Gul and Fung(2004)研究了受中国法律管制但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比当地上市公司有较低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还发现交叉在美国上市的H股公司比其他H股公司有更低的盈余管理。

李小奕(2005)统计了证券监管机构及其他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者的处罚次数,发现处罚力度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侯晓红(2006)发现企业经营环境对盈余稳定性影响大,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企业所在的行业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盈余及其质量,如果是政府扶持行业,盈余质量提升快。

李丹、贾宁(2009)[5]研究发现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消弱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外部环境对公司的重要性。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
业务进行 确认 、 计量 的结果 。在过去较长 评价方法 、 指标 、 标准 , 能对公 司的盈余 情 在短期 内发生剧烈变 化 , 而带来新的投 从

能 因实施新 段 时期 , 上市公 司披露 以及 投资者和债 况作出全面反映 , 较好地 弥补原有会计 资机遇 。据有关方面初步估算 ,
完善公 司财务评价体 用 ,同时对上 市公 司盈 余质 量评 价产生 描述有误导性 , 么该盈 余就被认 为是 低 有会计 准则的不足 , 那 系和效能。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不甚完 显 著影响 。 质量的。 国外盈余质量是上市公司的相 在
对 ( ) 准 则 短 期 内刺 激 了上 市公 司 一 新 关利 益主体长期以来非常关注 的焦点 , 在 善 , 于许 多特殊项 目缺乏具体 而明确的 规定 ,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 策来 盈余 管理 的动机 , 降低 了盈余质量评价 的 我国近几 年也 不断受到重视 , 以此为核心
产生余质量评价有效性 的途径 。 以期更 好地 为
上市公 司相关利 益者科学决策服务。
盈余质 量是 指会计 盈余 所表 达的 与 越为 了获取 信贷资金 、 商业信 用 、 司上 公
财 政部 于 2 0 06年 2月 1 5日正 式发
保持 配股资格、 偷漏税等 , 粉饰会计 报 布 的新会计 准则 , 于 20 年 1 1日 将 07 月 公司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高质 市 、
调节盈余 、 增加账面盈余 , 因此必须从 起在 上市公 司率先 执行 。新准 则体 系 的 量 的盈余是指 报表 盈余 对企业过去 、 现在 表 、
的经济成果 和未来 经济前 景 的描述是 可 质量方 面对公 司的盈余 作 出科学 分析 和 第 一 个 层 次 是 起 到 统 驭 作 用 的 基 本 准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在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任何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更应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

特别是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以来,盈余管理更成为各上市公司的一个焦点。

本文主要探析新会计准则的含义、在此准则下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可用的手段、使用盈余管理手段时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标签: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管理者为达到并维护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使用现有的会计原则,并利用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控制企业投资的时间安排和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以使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使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获得更高的投资价值。

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它并不是恶意的违法的操纵过程,它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前提下,使上市公司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有利于自身的财务结果。

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目的在于使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可靠、真实,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同样,对于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又会有新的变化和需注意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的解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市场经济制度,使公众了解更全面准确地企业会计信息。

主要是38项具体准则,包括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关于存货、关于无形资产、关于债务重组等等。

很多具体的新准则对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有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同时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

首次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对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意味着必须重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规则,会计选择方法的增大,需要更多的能力高、灵活性强的会计人员。

二、上市公司可能使用的盈余管理手段自盈余管理这一课题的出现以来,一直备受会计、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比上期盈余增加——迎合分析师预测 , 公司总是满足低~ 级的
二、 研究设计
论 文 以规范研 究方法 构建盈余管理 的理论框架 , 通过界定
目标 , 然后逐级递进 。 o e R nn和 Y a (0 8 在 《 af 2 0) 盈余管理: i 理论、 盈余管理的 内涵 , 从盈余管理产生 的动机出发着重从经济学的 实践 与研究 的新观 点》 一文 中, 他们认 为盈余管理 可能是有益 角度对 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以收集到的上市公司案例和信息披
理者 之间对盈余 管理的不 同理 解 , 指 出, 他 会计盈余 的某些特 常重要 。因此 , 论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研 究和实证研究相结 定值可 能对企业具有非 常重要 的影响, 这些特定值被称为会计 合 的方法展 开分析。
盈余 的监界点 , 盈余临界点之间有着先后顺序 的: 免亏损—— 避
0 1 .
0 0 .5

捧资产嫂益军
图 1 2 0  ̄2 1 年 A C公司净 资产收益率 0 6 0 0 B AB c股份有 限公司 ( 以下简称 AB c公 司) A c集 团有 由 B
弈关系 , 他认 为新会计准 则限制 了企 业利用资产减 值、 货的 存
94年。公司的主 营业 务为高新 实用 技术 计价方法和 企业合并调节盈余。但是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 限公司投 资创建 于 19 固
以寻求有利于 自己的财 务结果 。分析表 明很 大一部份盈余管理 等 。A C公司于 20 年上市 , B 03 其控股股东为 A C控股有 限公 B
B 08 则 的发生与 公允价值 计价有关 , 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 人员 司 。经调查 A C公司在 20 年 以后才实行新会计准则的 ,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需要,量才用人。首先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人
四 、结 束 语
才的合理流动。不同部门需要的各种人才可以
对于矿业企业来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通过双向选择在单位内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流 和充足的资金固然重要,但若不重视人力资源
动,实现个人和岗位最优化匹配。企业内部无 在企业中的作用,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
法满足人才需求状况时,可以采取社会公开招 式,也会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矿
质量,该比值越高表示盈余质量越低。总 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项财务数据为基
储一昀与王安武从盈余与经营现金
的来说,盈余中应计利润部分越少,特别 本依据,通过一系列现金流量指标的计 流量联系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上市公
是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少,经营现金流量 算,对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与检验, 司的盈余质量问题。他们认为,盈余质量
Yohn 等则认为,会计盈余中的现金比应 量。”另外,秦志敏认为, “盈利质量是公司 则值得怀疑。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
计利润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并以应计利 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是在盈利能力评价 重只是盈余持续性分析中的一个指标,以
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比值来判断盈余 的基准上,以收付实现制为计算基础,以 此来估计盈余持续性,显然比较粗糙。
培训看作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的消费性事情;
4、健全培训体系。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
(2)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不少技工虽 重要途径。在各种投资中,对人员的培训投资
然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但很难在理论上得 是最有价值和最富远见的。矿业企业应针对不
到提升;(3)职工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有些 同类型的员工给予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培
企业喜欢用一年办了多少培训班、培训了多少 训。(1)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会计准则的视角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会计准则的视角

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会计准则的视角【摘要】本文从会计准则的视角,对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对这三阶段的文献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制约因素;会计准则一、概述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现象愈演愈烈,安然、科龙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界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盈余管理的态度不同,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

我们认为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最终要回到治理盈余管理的现实中来,否则就失去了其经济意义。

如何限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才是证券监管者、会计准则制定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尤其关心的问题,因此,对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等更强有力的检验已经不大可能形成未来的学术贡献,未来盈余管理的研究应侧重于确定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等。

本文拟从会计准则这个视角,对研究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主要观点结论进行梳理评论。

二、盈余管理制约因素分析healy和wahlen在1999年就提出,准则的价值增加体现在会计准则能使财务报表以及时可信的方式有效地描绘各公司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差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决定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拥有多大程度的职业判断,由此可见,严密合理的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对国内研究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制约作用的文献进行分类对比后可以发现,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99年到2001年间,我国盈余管理研究刚起步,大部分文献以盈余管理基本理论为研究重点,如魏明海(2000)、陈建歧(2001)、陈宇学(2001)等从不同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鲜有学者研究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完整版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完整版

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1张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510275)[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其使用者关注,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理性的使用者不仅应当关注盈余的数量,还应关注盈余的质量。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随时间变化有无提高。

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盈余质量的定义和属性,回顾了检验盈余质量的常用模型,并构建了一套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模型,然后对我国1994-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盈余价值相关性不强;盈余的总体质量并没有随时间改变而展现出明显一致的提高趋势。

最后,本文对可能影响盈余质量变化的会计准则、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盈余盈余质量证券市场一、绪论(一)研究目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信息披露的中心由资产负债表转向了利润表,盈余(或收益,在本文中两者无区别)日益成为证券关注的焦点。

在针对会计盈余展开的大量研究中,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标准来说,投资者更多地依赖于盈余信息(Biddle et al. 1995;Francis et al. 2003;Liu et al. 2002)。

投资者通常根据会计盈余给股票定价,因为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可以反映投资者能够辨别并据以进行适当定价的、与公司目前及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有关的信息(Hawkins,1998)。

管理者同样将盈余看作是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关键尺度(Graham et al. 2003)。

在Hirst 和Hopins(2000)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析师评估活动的有趣实验中,分析师对盈余信息的关注也是显着的,但是他们对盈余质量的关注并不显着,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盈余管理。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质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盈余质量的研究能够帮助投资者采取更为优化的投资策略,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大学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对盈余质量的文献进行整理。

关键词:盈余质量;财务分析;公司治理从1968 年Ball 和Brown 的研究“会计盈余的经验评价”及Beaver 的“年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证明了盈余质量的有用性之后,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这几十年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基于财务分析角度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盈余质量,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讲,就是选择财务指标对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如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之比,净资产盈余率,每股现金流量,销售净利率等。

Lev and Thiagarajans(1993)引进了计量盈余质量的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

他们区分了财务分析师用来评估盈利质量的12 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应收账款相对销售收入的变动、存货和订单的积压等等。

对样本中每个公司的12 条基本原则,Lev and Thiagarajans 分别赋予 1 分或0 分,然后相加,以其总和来计量盈利质量。

他们把样本公司按得分高低分成5组,应用回归分析检测各组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发现盈余质量高的样本组其ERC也更高,从而验证了盈余质量同ERC 存在正相关。

Sloan(1996)将会计盈余分成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部分,并通过未来会计盈余对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来进行盈余质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应计利润的系数小于现金流量的系数,从而得出结论:在会计盈余的组成部分中,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现金流量。

这表明,当前会计盈余中,若应计利润所占比重高,这表明盈余质量低。

Dechow and Dichev (2002)通过对应计在会计处理上的模型化分析,发现当前的应计可以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估计错误来表示,从而构建了著名的DD模型。

新会计准则下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对策

新会计准则下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对策
— —







事上 市 公 司 会 计 与 财 务 管理 研 究

在新 准 则体 系 下 上 市公

应 用 公 允价 值 的应 用 实 现 了 我 国 会 计 准 则 的新 突 破 考 虑 到我 国市场 发 展 的 现 状 准 则 主要 在 金 融 工

司 只 要 证 明 其 固定 资产 使用 寿命 与原 估 计 有 差 异 就



可 以 进 行 会计估计 变 更 对 业 绩 进 行 调 整 从 而 达 到
( 二 )资 产减 值 准 备 的 计 提
行 内幕 交 易 包 装 利 润
, ”

上 市 公 司 还 可 利用 借款 费 用

按 照 新 的会 计 准则 跌 价准备
” ,


存 货跌 价 准 备



固定 资产
新 准则 来 调 节 企 业 盈 余
段 使

一 一
上 市 公 司 可 采用

定 的手



挑战
(

关 键 词 :新 会 计 准 则 ;盈 余 质 量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3 5 1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5

9 13X
( 2 0 0 9 )0 3
-
0075
02
由于 公 允价 值存 在 主 观 判 断 性 很 强 的缺 陷 弱 化 了 会 计信 息 的 可靠 性 为 上 市公 司 提 供 了盈 余 管 理 的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

公 允价值 的应用受到限制 。 将公允价值计量方 式应用到会计处 中国会计准 则还 是国际会 计准 则, 发布会计准 则的 目的是为 了 理环节 中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改革 , 而且将 之引入到较大 限制 企 业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 从而达 到净化会计 行业环境 , 提 高 企 的会计处理范围中 。与此 同时 , 新会计准则还将传统的历史成 业会计信 息的质 量。即使新会计准则对相关内容规定再详细 、 本 计量方法予 以剔除 , 将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应用到传统 的 具体 , 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 中依然存在相关 的漏洞 、 盲 区, 这需要 资产减值 、 债务重 组 以及投 资性房地 产会计处理 领域 中, 将 公 企 业盈 余 管 理 人 员在 实 际 的 操 作 过 程 中 逐 步 发 现 。 同时 , 企 业 允价值 变动情况纳入到企业 的当期损益 当中, 从而实现会计信 要 重视 新会 计 准 则对 企 业 财 务 经 营 造 成 的 影 响 , 结 合 新 会 计 准 息质量 的保 证和 提高。 ( 2 )调整了存 货计价方法 。 新会计准则将 则对盈余管理操作的 内容、途径 以及方法等方面 的对应影 响,
漏, 并 针 对 这 些 存 在 的漏 洞 采 取 敌 营 的 盈 余 管理 方 式 , 保 证 盈
二、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
要 认 识 到 不 管 是 ( 一) 新会计 准则限制 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 空间。 ( 1 ) 余 管 理 方 式 与新 会 计 准 则 能够 相 适 应 。 同 时 ,
企业 市场 价 值 的最 大 化 。
通常而言 , 盈余管理包括 的特征有 : ① 盈余管理 的具体实 盈 余 管 理 的 目的 。 同 时 , 还 为 无 形 资 产 的具 体 摊 销 方 式 和 实 际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
维普资讯
—■■_
经济工作 ・C N MCP A TC E O O I R C IE
上市公司盈 质量分析 余
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





上市公司 的会计盈余一直 以来都 是
漫 ,而有 关企业基本面 的真实信息却得 不到有效发现 。 于是 , 人们希望能够透过
c tn ii ,简称 ) ao 、美 国会 计 准则 委员 会
维普资讯
E O O I P A TC ・ C N MC R C IE经济工作 —■■一
企业 的经营业务 一定是在特 定的政
( ) 司治 理 三 公
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
重大现实意义。
同时 ,企业 的盈 利与所处 于的行业
环境也有 紧密的联 系。 按照波特 的 “ 因 五 素”理论 , 响企业经 营业绩 的因素 : 影 一 是行业 内部 的竞争 ,二是上游 厂商的议 价能力 , 三是 下游厂商 的议 价能力 , 四是 产 品的替代 性 , 五是潜在 的市场进人者 。 行业 内竞争激烈 ,则 企业 的利 润的可持 续性差 ; 上游 或下游厂商 的议 价能力强 ,
国会 计 学 会 ( m r a conig s— A ei nA cut o c n As
会 计盈 余能如实反映公 司的业绩 ,则认
为公司的盈 余质量好 ; 反之 , 则认 为公 司

盈 余 质 量 的定 义
的盈余质量不好 。这种观 点的代表人物
为 AB rs i。 .entn e
现象 看本 质 ,通 过 一 定 的方 法 找 寻 到盈
( A B) F S 也是 决 策 有用 观 的 主要 倡 导者 。

《2024年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范文

《2024年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范文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为规范、统一的会计处理标准,同时也为会计政策选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

二、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与内容新会计准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国际可比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

新准则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新准则的出台,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一)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等都会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

(二)外部环境外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也是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例如,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和报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影响其会计政策选择。

(三)管理者偏好管理者对风险的偏好、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以及其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意识等也会影响其会计政策选择。

四、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更加关注公允价值的计量。

然而,由于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环境和管理者偏好的差异,会计政策选择仍存在一定差异。

(二)问题1. 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部分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

2. 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部分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3.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五、优化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策略(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力,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减少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上的随意性。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 财务与会计 】
新会 计准 则 与盈余质量研 究
夭 荔 吴 磊
(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 东 济南 2 0 0 ) 山 5 10
摘 要 : 计 准则 的质 量直接 关 系到会 计信 息 的质 量。作 为会 计信 息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计 盈余 代表 了最 典 会 会 型 的会 计确认 和 计量 , 会计 信 息使 用者评 价 一个公 司业 绩 的最 重要 、 综合 的数据 。在 盈 余质 量 的诸 多影 是 最 响 因素 中, 会计 准 则作 为盈余 产 生 时必须遵 守 的规 范 , 盈 余质 量 的 影 响重 大 。新 会计 准 则 的 制 定 , 以从 对 可 源头上 防范 盈余 管理行 为 , 对利 润的操 纵行 为 具有制 约作 用 , 高盈 余 数据 信 息质 量 , 其 更 能 真 实地 反 映 提 使
界。在这种情况下 , 企业不存在会计选择的问题, 会
计盈余信息一定完全反 映了真实的盈余水平 , 其质 量一定是高水平 的。然而 , 只是不 可能实现的期 这 望。原因有二 : 其一 , 会计并不是一 门精确的科学 , 实务中往往需要对经济事项 的未来发展进行假定 、 估计 和判断 , 并且存在可供选择 的多种会计程序和 方法。因此 , 会计准则无法消除职业判断 , 允许对于 相同的交易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其原本 目 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交易实质 , 使盈余质量更

l7・ 2
维普资讯
【 财务与会计】
吴 磊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水平 , , 但是 正如葛家澎 (02 指 出, 20 ) 反过来却可以
说, 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 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得不 到保证 。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 的质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思考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思考
提 高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的 几 点 思 考 。 关键 词 : 新会 计准则 盈余 管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3 F 0 2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8 4 0 8 ( 0 o o () 0 0 — 2 1 7 — 9 x 2 1 )5 c一 2 8 0
准 则 ; 规 范上 市 公 司 利 用 收 入 确 认 手 法 为 操 纵 利 润 诞 生 《 入 》 则 等 等 。 会 计 准 收 准 从 则 出 台 的 顺 序 来 看 , 已 出 台 的 具 体 会 计 现 准 则 的 重 点是 规 范 上 市 公 司 的 盈 余 确 定 , 下 的企 业 合 并 以 账面 价 值 作 为 会计 处 理 的
会 计准 则不 仅 是会 计核 算 的技 术规 范 , 也是 和 披 露 的 基 础 和 提 高 企 业 利润 的可 信 度 。 注 册会 计 师审计 执 业的 重要 依据 , 因此会 计 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 司 披 露 的 会 计 信 息 产生 于 公 司 2 2 2资 产 减 值 准 则 .. 准 贝 可 以制 约 盈 余管 理 的 产生 。 0 日常 的会 计 实 务 。 公 司的 会计 实务 中 , 在 如 利 用资 产 减 值 准 备 的 计 提 和 冲 回进 行 1. 会 计准 则 的缺 陷是 企 业实 施盈 余 管理 何 通过 确 认 、 1 计量 、 录 和报 告 这 一 套会 计 盈 余管 理是 我 国一 些上 市 公 司惯 用 的手 法 , 记
体准 则 《 联 方 关 系 及其 交 易 的 披露 诞 式 的会 计原 则 , 关 的 阻断 了一 些企 业 利用 分离 若 生 ;9 6 中 川 国际 事 件 引 出 了《 产 负 债 干子 公 司 , 小持 股 比 例 , 经 营状 况 不 好 19年 资 缩 将 表 日后 事 项 》 则 的 出 台 ; 准 为规 范 股 票 市 场 的业 务 从合 并范 围 中剔 除 , 而达 到 粉饰 企 从 大 量 的 债 务重 组 活 动而 发 布 了《 债务 重 组 》 业业 绩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 目的 。 2 同 一 控 制 ()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盈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然而由于经营业绩考核的需要以及政策层面对于盈余的要求,使得盈余数据具有了神奇的色彩,也使得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有了强烈的政策动机。

投资者若要透视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与潜力,及时发现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就需要对盈余数据及其披露系统的质量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即对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

国内外有关盈余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多,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理论研究综述。

自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出版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盈余质量》开始,盈余质量分析在证券业日益受到重视。

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加受到重视。

市场上许多知名刊物,如Standard & Poor、Wall Street Journal等都对美国境内的股票进行盈余质量评级并定期公布,对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迄今为止,即使在美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未能对盈余质量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各方一致认为含有虚假信息的盈余是低质量的。

奥格洛弗在其《盈余质量》中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

Beaver认为,盈余数字的功用是向投资者传递某种有助于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号”,可用盈余信息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即盈余反应系数,简称ERC)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变量,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越高,即ERC越大,说明其盈余质量越好。

20XX年在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主办的关于盈余质量的研讨会上,盈余质量被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盈余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

Penman and Zhang认为,“公司披露的目前盈余如果能够较好地表明未来盈余水平,则该盈余是高质量的”。

Katherine Schipper,Linda Vincent认为,公司对外披露盈余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收益信息,他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即以当期或历史盈余来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我国会计制度 已发 生了数次 巨大的变革, 在提高盈余信息质量方面, 不 断得到改进。我国在 19 年前执行的《 98 股份制试点
企业会计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处理、 , 信息提供 做 出 了最初 的要 求 。此后 陆续颁 布 了若 干项 准则 并 对其进行修订 , 形成 了 20 版 的 1 准则体系 。 01 6项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 市公司的行为 , 加快与国际会计
准则 的趋 同 , 在过 去一年 多时 间 内 , 财政部 出 台了新
二 、0 6版 准 则 对 上 市公 司盈 余 20
信 息 的影 响分 析
1 减值 准 备 .
在 旧的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准则 中规定 , 公司 可以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计 提减值准备, 当计提减 值 的资产价值恢复时可 以在计提范围内重 回, 而且 重 回或计提的差额直接进入利润表。从而减值冲回
维普资讯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n lo n rMo g l iest fT c n lg o ra fI e n oi Unv ri o eh oo y n a y
第1 5卷
第 2期
(o i c ne) Sca Si cs l e
其 中资产减值 、 债务重组 、 投资性房产、 股份支付 、 非
收 稿 日期 :0 6— 6— 5 20 0 0
作者简介 : 德力格 尔(92~ , 鄂尔多斯市人 , 17 ) 男,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 究方向: 会计
理论 。
39
维普资讯
没有 机会 将 这 些 “ 藏 利 润 ” 新 披 露 。这将 直 接 隐 重 导致 往年有 可能 隐藏 利 润 的钢 铁 、 房地 产 、 炭 、 煤 贸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可以被定义为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盈余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它包括不当地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从而使得盈余水平看起来更加稳定或者呈现出预期的趋势。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企业需要更加合规地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准则和规范。

企业需要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者中国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和披露。

IFRS要求企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企业需要严格遵守,不得擅自改变会计政策或者进行不当的会计估计。

企业还需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些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企业不当地干预盈余,就可能被发现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

企业需要对盈余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不得将风险一味地转嫁给盈余管理,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来应对风险。

企业还需要重视盈余管理过程中的合规性,不得违反相关法规和准则,否则就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不能只顾一时的盈余稳健而忽视了风险和合规的重要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披露盈余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内部控制,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全面披露盈余管理的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

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披露,确保内部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对盈余管理的了解和监督,形成对盈余管理的有效监管机制。

这些都将有利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质量和信息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此文章为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0azz048。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2003)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与普通产品的质量相似,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同样存在着是否让信息使用者满意的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问题。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

时间已经过去五年,上市公司在实行了新会计准则后,其盈余质量有没有得到改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哪些?本文主要对新会计
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做详细综述。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探讨分析
沈烈,张西萍(2007)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指出会计准则非“因”,盈余管理非“果”;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博弈关系。

指出了新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消极的方面,如资产减值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运用的限制等。

但新准则也有对盈余管理行为积极的方面如公允价值运用面的拓宽,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增多等。

来华,黄娇丹(2009)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制约与利用的反复博弈过程,针对现行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加强盈余管理科学建设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议。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立意鲜明,分析透彻。

二、分析新准则中某一具体准则的变化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此类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来分析某一准则发生变化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

这方面的研究有代表意义的有:
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2009)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

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翟胜宝,郑洁(2011)通过建立 logit 回归模型分析债务重组准则三次变迁和证券监管规则的历次修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会计准则的历次变迁只是影响了盈余管理手段和形式,并没有控制住盈余管理的发生。

该研究验证了债务重组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深入,指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

王新建,李侠(2009)对商誉准则做了描述,然后探讨了商誉准则存在的四大问题。

并在理论上对商誉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分析。

罗进辉,李超(2010)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
据为基础,利用邹至庄检验方法分析了新准则体系的颁布对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盈余质量间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新准则的颁布显著降低了资产减值转回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但并没有改善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该研究为资产减值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路。

三、利用实证数据全面检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
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因为利用实证数据的全面检验对研究者各方面能力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这方面研究有:
王玉涛,薛健,陈晓(2009)将股东权益差异表的项目分为“会计选择项目”和“非会计选择项目”两类,并认定“会计选择项目”属于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发些当期盈利能力较差、盈利增长缓慢或过去盈利持续性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这些会计方法。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有助于监管层了解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上市公司行为及其影响,为监管层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迟旭升,洪庆彬(2009)选取05—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了改进后的basu 模型,对会计盈余的及时性、反转性两个经典假设以及新准则实施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逐一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有限。

刘凤委,张人骥,朱鉴(2011)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新
旧准则执行前后公司利润平滑行为进行了对比检验。

发现执行新准则后公司盈余波动性显著提高,应计利润项目变动与经营现金流变动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减弱,这证明新准则实施显著降低了公司盈余平滑程度。

研究表明新准则执行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提升作用,这为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王虹,贺昌政(2009)建立了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盈余平滑、夸大盈余和避免亏损的多方面评价盈余质量的体系。

研究结果标明,上司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普遍性,且2007年度执行新准则后的盈余质量与以前三个会计年度相比有下降趋势。

以上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变化。

由于采用的方法及样本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此外,上述研究对于新准则实施后的样本都仅仅选择了2007年一年,研究结论受到限制。

四、理论阐述新会计准则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方面
周磊(2008)分析了新准则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主要有正面影响和潜在的不利影响。

张会元,黄丽新,张爱梅(2011)主要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利用无形资产研发和摊销,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

杨德岭(2008)主要分析了新准则对于盈余质量的积极影响,主要存在于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企业合并、
借款费用,公允价值的限制,所得税。

作者简介:周在霞,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理论,宋秀超,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