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浅议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浅议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玉米,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培育与种植方面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当前对玉米优良品种的需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玉米育种发展的现状,包括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玉米产量常年居于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单产在5000kg/hm2左右,略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不断研发新育种材料,运用新的育种技术,提高玉米育种质量,进而促进玉米种植实现更大的突破。

目前玉米育种发展优势与劣势同样突出。

一、玉米育种发展现状1、优势①新品种与新自交系选育方面成就突出。

中国幅员辽阔,从南至北,从平原到高原,都有玉米种植。

但是地区不同,对玉米种质的要求就不同,只靠一两个玉米品种实现玉米产量,是很不现实的,因此,玉米品种越来越多。

自2006年至今,已经有上千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

农业专家以及种植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外来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改良。

②引入热带、亚热带种质,为玉米进行杂交与自交系选育做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努力,相继培育出了郑单958、先玉335等优良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种植密度高、适应地区广、成熟期早、产量高等优点,缓解了玉米品种的局限性问题,使得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③育种新方法的运用与新材料的研发进步明显。

目前已经运用分子标记等新的生物技术,进行培育新品种和研究新的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用提取了玉米胚乳DNA的分子标记方法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纯度更高,对继续培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劣势①种质的资源比较狭窄。

虽然国内在选育玉米品种的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具备大面积种植资格的杂交品种却很少。

目前已经实现广泛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主要是旅大红骨体系、瑞德体系等。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焦仁海仲义刘俊蔡鑫茹吴凤新刘兴二夏远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是全国第1大粮食作物[1,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开发诸如工业乙醇等新能源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自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科技战略的核心。

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潜力70%依靠新品种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而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展决定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水平。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1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驱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发展现代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种质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有益基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均源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鉴于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围内的种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资源的争夺和发掘已成为竞争焦点,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

从种质资源中获取“基因主权”,带来巨额财富,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别国经济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

种质资源不被专利保护,但从种质资源中获取的优异基因序列却可以实施专利保护,不仅可以使窃取别国基因资源的“生物海盗”合法化,而且将致使种质资源拥有国应用本国种质资源时变成非法化。

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实力、提升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性。

聊玉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方向

聊玉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方向

要: 以培育高产 、 优质 、 多抗、 中早熟 、 紧凑 、 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为育种 目标和思路 , 聊城市农业科
学研究 院培育 出一系列玉米新 品种 。本文从 4个方面阐述 了优 良玉米 自交系 的选育途径。提出了多点鉴定 , 加速育种进程 ; 早代测定 , 测用结合 ; 高密度育种及选择结 实性好 、 出籽率高的 品种 4个创新选 育方 法 , 最后从 6个方面指出了聊 玉系列玉 米育 种的发展方 向。
原理 , 们 以 6 我 5—3 自育 系作 母 本 , Mo7 理 以 1、
雨、 温度高 , 然灾害频发 , 自 对玉米的抗病虫、 抗倒
收稿 日期 :O O-3-9 2L 0 2 基 金项 目: 山东 省 农 业 良种 工 程 重 大 课 题 项 目。
2 、0 4等 自交系充分混粉后作父本 , 68 — 合成一个 基础群体 , 经两代 自由授粉 , 在遗传基 因得到充分
关键词 : 聊玉系列 ; 玉米育种方法 ; 发展方 向
中 图分 类 号 :5 3 05 ¥ 1 .3 文 献标 识 号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4 (m o o — 04— 3 10 - 92 z )6 0 2 0
聊城 市农业 科学 研究 院开 展玉 米育种 工作 已 近5 O年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 先后 选育 出聊 8 5
审定 , 玉 1 聊 9号 20 0 7年通 过河 南 省 审 定 。20 06
年聊玉 1 8号 列 授权 品种 全 国 推广 应 用 面 积前 5 位。“ 产、 高 早熟 玉米 杂 交 种 鲁 玉 1 5号 ” 19 于 98
玉 00 、 86 聊玉 00 、 玉 0 0 、 玉 00 95聊 98聊 99等 多 个 苗 头 杂 交 种 , 头 杂 交 种 正 在 参 加 国家 、 级 试 苗 省

玉米学论文.

玉米学论文.

[西南大学][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 农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中国近十年玉米育种、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x)(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4级重庆 400715)【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1.3亿hm2,中国栽培玉米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

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2亿亩*、单产364.10千克/亩、总产1.774亿吨,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在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消费多元化、分布区域化、产业层次等特点。

在了解玉米育种和生产状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玉米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育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玉米育种成就1、玉米育种理论创新成就1.1玉米育种目标、育种方向的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米育种目标有很大变化,商业化育种机制正在形成。

为了满足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出口的需求,育成的品种类型多、周期短、速度快,除了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质、高产、抗病等育种目标外,随着对玉米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高淀粉、高油、高支链淀粉、甜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研究更加重视。

同时加强耐密植、低能量消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新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

近年又提出“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培育抗病、抗倒伏、抗螟虫、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品质好、耐寒、拱土力强、适应性广的育种新材料,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

甜玉米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探讨

甜玉米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探讨

生物方法
3
利用微生物或病毒等生物因素诱导基因变异。
筛选变异株与遗传稳定性测试
要点一
初步筛选
要点二
遗传稳定性测试
根据育种目标和性状考察结果,初步筛选出具有优良性 状的变异株。
对初步筛选的变异株进行多代繁殖和性状考察,以确定 其遗传稳定性。
05 育种挑战与解决 方案
育种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良品种
包括除草、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选择优良单株
初步选择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品种特征和育种 目标,初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单株。
VS
精细选择
对初步筛选的单株进行性状考察和遗传分 析,进一步确定优良单株。
诱导变异
1 2
物理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如射线、激光等诱导基因变异。
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诱导基因变 异。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案例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概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通过分析基 因组中的分子标记,以辅助选择 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育种目标
育种过程
在甜玉米育种中,提高营养价值 是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分 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快速筛选出 具有高营养价值的甜玉米新品种 。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甜玉米 品种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一代, 再对杂交一代进行分子标记分析 ,筛选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品种 并进行繁殖和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优缺点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快速获得 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但需要 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设备, 同时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甜玉米育种中,抗病性是一个重要的育种 目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抗病基因能够 显著提高甜玉米的抗病性。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播 玉米 区 的典 型代 表 , 5 从 0年代 初 开始 从 事玉 米
新 品种 的选 育 研 究 , 今 已有 5 至 0多 年 历 史 , 后 先
经 历 了玉米 种 质 资 源 的 收集 整理 与 利 用 、 品种 间
杂 交 种 、 交 种 、 交 种 、 交 种 和单 交 种 的选 育 顶 双 三 历 程 。长期 以来 , 玉米 一直 是 辽 宁省 的 当家作 物 , 玉米播 种 面 积 逐 年 增 长 。2 1 0 0年 辽 宁省 玉 米 推
20 2 0 0 5~ 0 9年 辽 宁 省 共 审 定 普 通 玉 米 新 品
种 2 7个 , 0 通过 对 亲本 来源 的 分析 可 以看 出 , 宁 辽
的 重 要 种 质 资 源 。旅 大 红 骨 和 黄 改 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 改 良选
位 。可 以看 出 , 宁玉 米 育 种 的长 足 发 展 对 我 国 辽
系 近年 来也 呈上 升 势头 。 1 2 主 要 审定 品 种杂 优模 式 分析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0 5~ 0 9年 审定 的 品种 2 0 20 杂 优模 式类 型 主要 有瑞 德 ×旅 系 、 杂选 x 系 、 外 旅
摘 要 : 20 2 0 对 0 5~ 0 9年 期 间辽 宁省 玉 米 育 种 的审 定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和 总 结 , 述 了 辽 宁 省 玉 米 育 种 现 状 , 括 阐 包
种 质基 础 、 种 优 势模 式 、 定 品 种 应 用 情 况 和 玉 米 育 种 的基 础 研 究 等 , 出 了辽 宁 省 玉 米 育 种 存 在 的 问题 和 杂 审 提
张 洋 周 晶 , , 荣 丽
( . 宁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米 研 究 所 , 宁 沈 1 0 6 ; 2 沈 阳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3 ; 3 辽 宁 1辽 辽 1 1 1 . 辽 104 . 省 种 子 管 理 局 , 宁 沈 阳 l 0 3 ) 辽 104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玉米育种的概况及发展趋势玉米是世界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育种技术也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外玉米育种这一领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品种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改良。

(1)现状目前,国内外玉米育种经历了从孤立性育种到联合育种、从单一性选择到多样性育种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出现了广泛发展的趋势:一是把品质改良优先放在育种目标之上:其中综合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强,性状良好,适应性强。

二是积极发展特殊品种育种,如嗜热性、耐水性、抗逆等胁迫品种。

三是以抗温带性病害玉米品种为重点,加快抗环境逆境性胁迫品种研发。

(2)育种发展趋势首先,育种工作朝着新的科学方向发展,将以质量育种、生物数据育种、小核心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新技术渗透到育种工作中。

其次,一些新品种的创新性育种将是国际育种的主流方向,新品种将朝着高效、低耗、精品化的方向继续发展,使育种质量及种质改良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另外,多种科学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如,利用CARN技术/精准育种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从而改变传统的育种观念,更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

二、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玉米育种未来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育种难题,重点在于:(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未来育种框架。

育种要立足社会需求,重点突出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系统为核心、以品质为特色、以科学为支撑、以安全为保障的育种体系体系框架;(2)大力开展育种精准化发展,加强基因改良、精准选育种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研究效率,提高育种效率,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3)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开发新型育种技术,不断强化增良品种研发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不断完善育种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将更加积极,最终将促进国内外玉米种植的优质发展,促进国家和国际粮食安全的提升。

转基因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转基因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转基因玉米育种发展现状引言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已经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转基因玉米育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转基因玉米育种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转基因玉米育种的定义转基因玉米育种是指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抗病虫害、改善品质等目的的育种方法。

转基因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早期研究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并成功地将外源DNA引入了玉米细胞。

随后,人们逐渐掌握了转基因技术,并在实验室中成功地构建了多个具有抗虫害、耐逆性等特点的转基因玉米品系。

商业化推广与争议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商业化推广,转基因玉米逐渐进入市场。

许多转基因玉米品种被开发出来,如抗虫害的Bt玉米、耐除草剂的抗草甘膦玉米等。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些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进行了限制。

现状与趋势目前,转基因玉米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具有高产量、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被开发出来,并逐渐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转基因玉米育种技术基本原理转基因玉米育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目标基因:根据需求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外源基因。

2.构建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适当的转基因载体中。

3.转化玉米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玉米细胞中。

4.筛选与鉴定: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转基因玉米。

技术进展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玉米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技术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微粒轰击法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转化效率、减少副作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转基因玉米育种的应用与影响应用领域转基因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阔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玉米育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当前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概览玉米育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玉米育种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关注点。

据统计数据,全球玉米育种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主要驱动因素玉米育种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如下:1.需求增长: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需求也在增长。

2.品质要求:消费者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口感、营养价值等。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育种者需要不断改良玉米的品种。

3.抗逆性提高: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威胁给玉米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育种者致力于培育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以应对各种环境挑战。

4.技术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准确性,推动了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

市场现状玉米育种市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主导品种集中:当前市场上,少数几个大型种业企业控制了主导的玉米品种。

这些企业通过研发高产、高抗逆性的玉米品种,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2.育种技术创新:育种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除了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外,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引入,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市场竞争激烈:玉米育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农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玉米育种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几年,玉米育种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发展趋势与挑战玉米育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如下:1.品质改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育种者将更加注重提高玉米的品质,包括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加工性能等方面。

试述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的研究发展

试述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的研究发展
技 的不 断发 展下 , 对 玉 米 育种 的科 技 创新 也 带 来 了新 的 挑 战 。并 且 业育种急需的新材料 , 建立玉米育种材料和技术 的动态储备 , 是今
从我 国目前 玉米 的科技育种状况来看 ,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其不仅 后相 当长时期 内的基础性研究方向。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识别骨干 仅 是 因 为技 术 的 问题 , 还存 在 着 规模 化 的 问题 。所 以针 对存 在 的问 材料 , 把静态 资源变为育种家能够使用的有效资源 , 这是预 防和消
民营科技 2 0 1 4年 第 1期
衣 林科技
试述在玉米育种 科技创新 中的研究发展
冯启贵 杨 占清 ( 黑龙 江省 江滨 农 场 , 黑龙江 萝北 1 5 4 2 1 3 )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在 玉米育种过程 中, 最重要 的就是要综合提 高玉米的育种效率 , 并明确育种的 目标 。 玉米在我 国的生产中既是经济作物也 是粮食作物 , 为我 国农业经济发展 有重要 的推 动作 用 , 玉米新品种的繁育不仅是要 在产量上进行提 高 , 还要综合的提 高其抗病 虫侵 害
的 了解 。
关键词 : 玉米; 育种; 科技 创新 ; 农 业 经 济
玉米育种在科技 的不断发展下 , 已经进入 了一个新阶段 , 玉米 工作 , 所 以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育种不仅仅要朝着优质高产 、 抗虫抗病的方 向发展 , 还要朝着科技 2 . 1 重视种质扩增 、 改良与创新研究 化 的方向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的分子育种和转基 因技术不仅将传统 我国实行种子法和植物新 品种保护条例以后 , 刺激 了企业投资 的育种技术进行 了创新, 还综合的提升了玉米的产量 。在经济全球 研发新 品种的热情 , 但进展缓慢 , 这正是缺乏种质储备 和创新能力 化 的发 展下 , 一 些影 响玉米 育 种 的外 部 因 素也 越来 越 多 。并 且 在 科 所致 。从 玉米 多 样性 中心 和欧 美 引进 种质 , 经 过鉴 定 、 改良, 培育商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变化,玉米育种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满足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玉米育种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此外,玉米育种还面临着以下几个发展挑战:
1.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玉米的生产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威胁,如玉米花叶病、玉米秧螟等。

因此,培育具有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是重要的任务。

2.增加抗旱性和耐盐碱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干旱和盐碱地面积的增加,因此,培育具有较高的抗旱性和耐盐碱性的玉米品种是必要的。

针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发展战略:
2.引进和培育优良种质资源: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遗传资源多样性,提高玉米的耐逆性和产量。

3.加强科研和合作交流:加强玉米育种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育种面临的问题,提高培育新品种的速度和质量。

4.注重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改良:在培育高产品种的同时,注重提高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同时改善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5.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大对玉米育种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育种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鼓励科技企业和农民合作,推广新品种的种植。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我 国的玉米事 业得 到 了飞速发展 时期 。
l2 新 中 国 玉 米 的 发 展 - 从 14 9 9年新 中 国成 立到 2 0 0 0年 , 国玉 米 我
产量增 加 了 8 8 .8倍 , 播种 面积增加 了 1 2 .5倍 , 而
单交 种 自交 系产 量 低 只能 作 为 双 交 种 亲 本 材料 的压 力 , 2 于 0世纪 5 0年 代末 6 0年 代初通 过上千 份组合 中选 育 , 当 时武 陟矮 ×金 皇后 选育 出 白 用 交 系矮 金 5 5 其植 株矮健 、 穗发 达 、 穗 大 、 2, 雄 果 产 量高, 又从 玉米 综合 种混 选 1号 中选 育 出 自交 系 混 5 7 混 5 7也 表现 出高产 和 良好 的农 艺性 状 , 1, 1 他们 用这 两个 自交 系 育成 了 中 国第 一 个 玉 米 单 交种 新单 1号 。新 单 1 杂 交种 植 株健 壮 、 号 果穗
下 , 米 已 经 成 为 全 世 界 最 重 要 的 谷 类 作 物 之 玉

单位 面 积 产 量 提 高 了 3 2 . 9倍 , 中 1 5 其 9 2年 至

史料 记 载 , 玉米 大 约在 l 6世 纪 初 期 传 入 我
国。玉米 的传 人 为 急 剧 增 长 的人 口提供 了必 需 的粮 食 , 解 了 部 分 地 区 灾 荒 造 成 的 饥 馑 之 苦 ; 缓 又 因为 玉 米 的适 应 性 很 强 , 丘 陵旱 地 、 坡 陡 在 斜 崖 都 能 生 长 , 垦 荒 殖 稼 扩 大 了我 国 的 耕 地 面 其
我 国第一 个 玉 米 单 交 种 是 河 南 省 新 乡 地 区 农业 科 学 研 究 所 张 庆 吉 和 宋 秀 岭 主 持 选 育 的 。 他们 勇 于实 践 、 难 而 进 , 住 了 当 时普 遍 认 为 知 顶

地区级农业科研单位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地区级农业科研单位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 遗传基础 。需要引进 或发现新 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 省生 产上 应用 面积较 大品种 的 杂优模 式 见表 1应用
优势模式 , 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 从粮食 P群 杂优模 式见 表 2 。
从表 l表 2可以看出吉林省玉米遗传基础仍然 、 所以种质 资源 的扩增 、 良、 改 创新是 目前 源, 增加作物生产 的遗传多样性 , 提高抵御 自然灾害 比较狭窄 ,
种 质 。只有种 质研 究取 得 突破 , 品种 的产 量水 平 和 新 综合 抗逆性 才 能有 所突破 。 2 0世 纪 8 0年代 , 物 技 术 进入 育 种 领 域 , 别 生 特 是分 子生 物技 术 再种 质 的基 因型 及性 状 的鉴 定 上 的
应用 ,简化了育种工作并使之有了可靠的保证。因 此 ,玉米育种 的第二个趋势就是生物技术与常规育
22 生 物技 术在 玉米 育种 上的 应用 .
建 立育 种试 验站 ( ) 如 : 点 。 山东 登 海 、 京德农 、 林 北 吉
近年来 ,生物 技术 越 来 越 多地 运 用于 玉米 育 种 省农 科 院等 多家 种业 已在各 地建 立 多 个试 验 站进 行 上, 分子标记技术 已在欧美广泛用于遗传育种研究 。 品种鉴定和选育工作 。各育种机构新品种保护力度 意识增 强 。到 2 0 0 3年 5月 , 国共 有 2 2 玉 全 9份 吉 林 省 在 玉米 分 子 育种 方 面 相 继 开展 了花 培 育 种 、 加 大 , 1 份 0 D A分 子标 记 技 术应 用 及 抗 虫转 基 因玉 米研 究 , N 取 米新品种 、 7 自交系 申请了保护 ,仅吉林省就有
受重视 ;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这三个 8 3M 1 、 4 自 30 吉 86C 65 2 。近年 国 5 、 o74 、 3 、 4 、80 — 等 4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向之一 。
3 玉米抗病育种的研究。长期以来玉米病害的流行一直是影响我国玉 . 2 米高产稳产的主要 限制因素之一。大量实践证 明利用玉米的抗病性是防 治 病 害最 经 济最 有 效 的方 法 。 近年 来 , 由于 生 态环 境 的变 化 、 业 生 产 条 农 件的改善和国际 间材料交流的 日益频繁 , 在我国玉米产 区, 的病害 , 老 象 青枯病、 病毒病 、 大小斑病 , 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 的病害 , 新 如弯孢 茵和斑病 、 灰斑病、 纹枯病、 锈病 , 有扩大之势。新老病害的蔓延此起彼伏 , 在一定 的地区已经造成严重损失 , 例如 ,9 9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玉米粗 19 缩病毒病 的大面积爆发 , 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因此 , 提高玉米的抗病性 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永恒 目标 ,玉米抗病育种是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 重 要研 究 课 题 。 33 特用玉米育种的研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玉米加工业 _ 展。 的发展 , 对玉米品种 的品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 因此 ,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 通过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传统 的 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高效利用杂种优势的技 的地位应有所加强。利用玉米的遗传变异 , 术基础是根据育种材料的杂种优势反应 , 划分杂种优势群 , 建立杂种优势 玉米改变为* r 的工业原料 、 r r  ̄ 食品、 蔬菜等 。这些研究包括以提高玉米籽 模式 。这一原理决定了玉米育种和种质改 良的技术路线 、 基本方法、 育种 粒含油量为目的高油玉米育种 ;以提 高玉米籽粒支链淀粉或直链淀粉含 量为 目的的玉米淀粉品质育种。 效率和对育种材料的使用原则。 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 :)构建新 型育种材料的杂种优势群 3 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型玉米育种的研究。根据我国玉米带地区历年 1 . 4 和杂种优势模式 , 加强种质扩增 、 良与创新 研究 , 改 已成为提高育种效率 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 ,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 的关键技术 ;) 2 培育专用品种 、 改善品质 , 是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化发展 原因, , 同时 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矛盾将愈来愈突出。在另 的基础 ;) 3应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建立面向大规模商业化 方丽 ,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大量使 用化肥 , 我国土壤生态环境有进 步恶化的趋势 。在 2 世纪 , l 玉米耐旱性、 耐碱性 、 耐酸性和肥料高效利 育种的高效率、 规范化的育种技术体系。 2 种质扩增和改 良进展明显 用应当作为重要 的育种 目 。通过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型玉米新品 标 近十年来 ,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 种达到节省资源 , 保护环境 和持续发展 的目的。 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 了更深刻地认识 。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 3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 . 5 近十年来 , 生物技术在各类作物育种 对作物育种学 已经产生 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 , 并发展成为一 异, 增加选择的机会 , 提高玉米 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 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 中的广泛应用, 种质的扩增和改 良。中农国科院 、 中国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 门新兴 的学科—_分子育种学 。在下个世纪 , 根据我国的国情 , 逐步建立 国家 9 8项 目的资助下先后从 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 I 4 C MMY )美 国、 与常规玉米育种紧密结合的玉米分子育种体系和全面提高我 国玉米育种 T、 墨西哥等地引进一批玉米种质资源 , 并开始有计划的改 良。玉米育种的实 的水平 , 保持我国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 践已经证明轮 回选择是群体改 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群体改 良则是一 4 我 国玉米 育 种 面 临的 挑 战 项着眼于长远育种 目标的育种计划。“ 九五” 期间, 在国家攻关计划的支持 41 与大型跨国种子公司的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 以及我 国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种子市场 , 与各类大型跨 国 下, 全国有 7 个单位系统开展玉米群体改 良研究 , 共有各类轮回选 择群体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1 , 3个 其中东北区 6个。 华北 区 6 、 个 西南 区 1 现已对这些群体分别进 种子公 司争夺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 个。 而且将是非常残酷的。如可发挥 并通过改革克服我 国体制上的某些弊端 , 使我国种子工 行了 12 ~ 轮的选择 , 的配合力 、 性、 群体 抗病 农艺性状得 到不同程度地改 我国体 制的优势 , 业在激烈地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良。 最近, I M T为适应发展中国家玉米生产 的迅猛发展 , CM Y 调整了研究 4 为了保证我国种 子工业 的健康发展 , . 2 保护育种者 、 种子生产者 、 种子 国家应该 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 组建相 方向和技术路线 , 组织实施 了玉米种质评价、 扩增 、 良与创新计划 , 改 利用 经营者和广大农 民的利益 , 逐步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品种法制化管理体系。 先进 的育种技术改良世界各国的玉米种质 , 培育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应的执法队伍 , 杂交种 、 群体和基 因库。同时 CM Y I M T与中国农科院 、 美国 I a o 大学、 w 德 4 玉米种质创新工程 。玉米种质的创新对 于提高玉米杂种优势的水平 _ 3 没有种质的创新就没有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突破 。 国H h ne oe hi m大学合作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 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世纪之交 ,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我国现有 的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作用 , 有 性分析 , 构建核 , I种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i 组织地启动玉米种质创新工程 , 为在 2 世纪进一步提高我 国玉米育种的 1 3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在 即将来临的 2 世纪 , 1 随着我国人 口数量的增加 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水平打 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

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与形态指标问关系的探讨

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与形态指标问关系的探讨
关键词 : 米; 玉 育种 方 向 : 态指 标 形
中图 分 类号 :5 3 s l
文 献标 识 码 : A
1.99jsn10 — 9 72 1 . .0 03 6/js.0 7 00 . 00 0 4 . 0 5
i m ":0 7 0 0 (0 00 — 0 8 0  ̄ 10 - 9 72 1)5 0 0 — 2 "
p roma c f i d vd a r d cin e n t e i i r e i gt e n i iu l b t n c l mo p oo y s i be o ls e f r n e o n ii u l p o u t b o i d n maz b e dn , i dv d a o a i a r h lg ut l fr co e o c e h a p a t g i r mp oa t o b ad a tn in t , st n r a e t e g o p y ed a d t u h o l fic e sn rd c in c n l n i mo e i r tn ep i t t oS a o ic e s h r u il n st e g a r a ig p u t a n s t e o O h o n o o b c iv d ea h e e .
Th l to s i sbe we n v l pme tTr n fM a z e d ng a d t e Rea i n h p t e De e o n e dso i e Br e i n is M o ph l g c lI e e r o o i a nd x s
Ke r sMaz ; r e i g d r ci nMop o o i n e e y wo d : ieB e d n ie t ; r h l gc i d x s o

玉米育种者年度总结(3篇)

玉米育种者年度总结(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总结时刻。

作为一名玉米育种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又要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带领团队在玉米育种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研究方向过去一年,我们团队紧紧围绕玉米育种的核心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方向:(1)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为目标,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

(2)抗病抗逆玉米育种: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和逆境,选育出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重要基因的功能,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 工作进展(1)选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共选育出10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其中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2)取得抗病抗逆玉米育种突破: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纹枯病、茎腐病等病害,选育出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玉米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取得进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解析了玉米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基因,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团队建设1. 人才培养过去一年,我们团队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拓展视野,提高团队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1. 存在问题(1)种质资源贫乏: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相对较少,限制了玉米育种的发展。

(2)育种技术有待提高:部分育种技术仍处于传统水平,难以满足现代玉米育种需求。

(3)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玉米品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2. 展望(1)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与利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种质资源搜集,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

(3)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

玉米高产育种计划书

玉米高产育种计划书

玉米高产育种计划书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我国玉米的产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开展玉米高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书将针对玉米高产育种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旨在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研究目标1. 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选育高产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2. 提高玉米的抗逆性:选育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能力。

3. 提高玉米的品质:选育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食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 收集和筛选种质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抗逆性的玉米种质资源。

2. 开展育种工作: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高产、抗病虫害和优质特性的玉米品种。

3. 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玉米高产的生理机制和调控途径。

4. 优化种植技术:结合玉米高产育种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种植技术。

四、研究方法1. 选择优良的亲本:根据种质资源筛选的结果,选择具有高产潜力和抗逆性的玉米品种作为亲本。

2.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逆性。

3.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4. 结合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验证育种效果,并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

五、预期成果1. 培育出一批高产、抗病虫害和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发现一批重要的玉米抗病虫害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功能验证。

3. 探索玉米高产的生理机制和调控途径,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4. 提出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种植技术,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计划1. 第一年:收集和筛选玉米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转基因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权价值评估 和认 可机制 尚不健 全 的情 况下 . 行投 资设 先
立植物 品种权信 用担保 基金 . 以推动金 融机构 开展植 物
【] 淑 庚. 2戴 高科 技 产 业 融 资: 论 模 式 创 新 . 京 : 国发 展 出 版 社 ,0 5 理 北 中 20
参考 文 献
f1 国 保 , 春 桂 . 子 企 业 品 种 权 质 押 担 保 贷 款 问 题 的 思 考 . 国种 1袁 张 种 中
业 ,0 5, : - 20 55 8
济优势 . 推进 种 子行业 乃至种 植 业 的产业 化升 级 . 同时 还 能促 进金融企 业的创新 发展 。当然 . 目前植物 品种权 质押融 资业务在我 国 尚处 于探索 阶段 . 要将 该业务 培植 成为一项 常规 的金融 产品 . 还有 很 多环节需要 协调 和完 善 。一方面 , 政府部 门要积极 发挥引导作用 . 在植物 品种
期短 . 垂直 抗性强 . 有效地控制 了玉米 螟 的危 害性蔓延 。
膦等广谱性 除草剂在 玉米上 的使 用获 得 了成 功 . 更多 的
免除 了玉米 田间锄草 作业 . 免 了农 业 劳动 强度 . 减 促进 了机械化 程度的提高 和免耕法 在玉米上 的进一 步推广
19 9 0年 . 国 的孟 山都 公 司 和 迪 卡 ( e l ) 司 美 Dlb公 u 首 次报道 获得 了正常 结实 的转 B 基 因玉 米 . t 随后 美 国 些 大公 司都 纷纷 开 展抗 虫转 基 因玉米 的研 制 虽然
米 螟 的危 害 .但玉米 的 内源抗性是 受多基 因控 制的 , 且
心叶期抗 性和穗期 抗性基 因各 自独 立遗 传 , 常规育种 用 方法培育 抗螟杂交 种不仅 周期 长 。 而且很难 获得兼 抗两 个 世代玉 米螟 的亲 本 同时 . 玉米 抗螟基 因与高产 性状 呈 负相关 .0年来 . 国抗螟 育种均 未取得 明显进展 。 2 各 进入 2 0世 纪 9 0年代 . 通过转基 因途径 将基 因导人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作者:杨雅凌肖卫华李自卫付义余晓军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就玉米育种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探讨了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我国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技术水平,进而获取更高的育种效率。

关键词: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发展方向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粮食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因而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玉米所占比重尤为重要,其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农作物。

玉米育种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玉米的产量,在玉米各种增产因素当中,玉米新品种因素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5%,因而在我国粮食育种以及产量提升方面,玉米育种的作用愈发凸显,使得玉米育种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玉米育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高产、优质并且具备较强抗逆性的玉米品种。

笔者结合自身玉米育种经验,就当前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1 玉米育种现状1.1 育种数量明显增加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品种已经存在上千种,同时这些品种基本均已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评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些玉米品种其产量甚至可以达到660kg/亩,不仅生命力及抗病性较强,同时具备较高的配合力。

在当今一千多个品种中,有五百多个属于近五年所培育出的自交系列,自交系列的培育,不仅丰富了玉米育种的方式,同时增加了玉米新品种的数量[1]。

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已经获得较高的成就,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了多元化的发展。

1.2 种质改良以及扩增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通过对国外先进育种技术以及育种经验的不断学习,人们原有的育种思想不断转变,玉米育种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为了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使育种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种质改良以及扩增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内容、结构与发展方向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积极影响。

1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1.1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以玉米生产为例,从1949~1996年,我国玉米年产量增加8.88倍,这期间播种面积增长1.25倍,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29倍。

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普遍使用杂交种有直接关系,至少40%的增产因素应归于品种改良。

而增施化肥、合理密植和提高复种指数都与使用杂交种有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杂交种普及率已达到90%,其中绝大部分是增产潜力很高的单交种。

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正积极推广玉米杂交种,预计本世纪末杂交种普及率将达到50%左右。

但我们还应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现代科学技术也有其局限性。

如果对现代技术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忽视其局限性,就难免会产生负效应。

40年前,我国农民在1000万/hm2玉米面积上至少种植了12000个遗传基础较复杂的地方农家品种;今天,玉米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350万hm2,可是我们只有160~190个遗传基础狭窄的杂交种。

其中推广面积前五位的品种是掖单13(14.9%)、丹玉13(12.5%)、中单2号(10.9%)、掖单2号(9.6%)和掖单12(5.1%)。

在1995年,全国有53%的玉米面积种植这5个杂交种。

更为严重的是,60%以上的玉米生产面积仅仅依赖Mo17(21.2%)、478(12.8%)、黄早四(10%)、丹340(8.8%)和E28(7.9%)这5个自交系。

现代技术在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也把农业生产置于脆弱地位,使数千万公顷作物生产依赖狭窄的遗传基础对付遗传基础广泛的多种病虫害。

品种单一化是使病原菌和害虫生理小种发生变异、累积、爆发和流行的诱导因素。

这就必然发生遗传脆弱性的威胁。

由少数自交系和杂交种控制全国大面积玉米生产的危险局面,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这要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让我们首先看一看育种研究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个国家的植物育种项目通常由四个基本因素构成:一是基本研究队伍,即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二是正确的基本理论,即现代遗传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三是基本育种方法,要保持先进性和完整性;四是充足有效的基础材料。

不难看出,对一个国家来说,前三个基本条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逐渐予以提高,唯有第四个基本条件是限制因素,只能通过引进多样性中心的种质资源,才能拓宽作物育种的遗传基础。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忧虑。

水稻的多样性中心一半在中国,一半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总的来说我国的水稻资源还算丰富。

小麦的多样性中心在地中海沿岸的西亚和北非地区,但小麦传入我国较早,在我国复杂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群体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种质类型,成为小麦的次生多样性中心;但总的来说,种质资源明显不足。

玉米的多样性中心在中南美洲,直到15世纪才有一小部分玉米种质传人欧洲和亚洲。

因此,玉米科研和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普遍缺乏种质资源。

全世界大约有250个玉米种族,美国生产上历来使用2个种族群。

我国拥有的种族数量大约只有少数几个。

自从推广杂交种以来,生产用种质迅速减少,目前主要是用美国的Lancaster和Reid,中国的唐山四平头和旅大红骨4种类型。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一些资源正在消失。

保护下来的250个种族,大多数没有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良,因而尚未充分利用。

现在人们经常议论超高产育种,事实上,我国非常缺乏高产和超高产育种所必须依赖的种质基础;研究种质资源的手段与设施条件比较陈旧。

高产和超高产育种必须扩增种质资源和遗传基础。

需要引进或发现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这才有可能选育出配合力更高的自交系和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

从粮食生产安全性角度来看,必须引进各种抗逆性基因来源,增加作物生产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上我们强调了种质扩增的重要性。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农业要求加快品种的更新速度,具体说来就是缩短品种的使用寿命和增加品种数量。

为此,需要1修改品种审定办法,简化手续,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2加强新品种保护,调动研究和推广新品种的积极性;3改变农业科技奖励政策,引导作物育种的群体行为。

这些政策性的修改,将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

@正1从多样性中心引进外来种质经常伴随各种不适应现象,因而要经历驯化过程。

历史上的引种莫不如此。

但古代引种一般是渐进过程,而现代引种的地理跨度和生态条件变化剧烈。

现代育种所承受的生产压力更大,因而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历史上漫长的引种驯化过程。

正是这种现实矛盾,使许多人对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缺乏信心。

玉米原产热带和亚热带短日照条件,引种到温带长日照条件下,光周期反应异常强烈,甚至不能正常结实。

通过轮回选择的方法,用4~5代时间就能使外来种质适应温带长日照条件。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自1984年开始,在北京对引进的亚热带玉米基因库进行改良,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目前,正在执行农业部的引进项目,拟引进一批热带和亚热带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初步发现ETO、Tuxpeno、Tuson、Antigua和Suwan系列5个热带玉米种族是非常好的杂种优势群,其中ETO×Tuxpeno是与温带的Lan-caster×Reid相对应的热带杂种优势模式,ETO×Suwan-1也是很好的杂种优势模式。

我们正在引进这些杂种优势群,并通过接力式改良方案,使它们逐渐地适应温带长日照条件,最终成为北方玉米育种方案的基础材料。

预计10年以后,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所依赖的种质群将从目前的3、4个增加到7个以上,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将从1个增加到3个以上。

到那时,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综合抗逆能力和产量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遗传分类。

植物育种必须以丰富的遗传资源为前提。

育成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并不困难,但是将大量的遗传资源加以鉴定、改良和有效利用则十分困难,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使人感到力不从心。

为此,需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找出材料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第一个结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就是加强种质资源研究,而且下个世纪育种的突破将取决于种质资源研究的规模与深度。

1.2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本世纪遗传学对农业生产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杂种优势的理论与技术。

今后,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并对农业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但下个世纪,应用生物技术将会对育种方法作出如下突破性贡献。

1实现种间、属间甚至动植物间的基因流动。

这方面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2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育种程序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地鉴别合乎需要的基因型。

这是育种研究成败的关键。

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试手段的不断完善,都是为了更准确地鉴定表现型而推测其基因型。

为了鉴定产量等数量性状,发展了数量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尽可能消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提高鉴定基因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为了鉴定营养品质和生理性状,动用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了筛选抗病虫基因型,发明了各种抗病虫鉴定技术。

尽管如此,许多性状的鉴定技术仍然很不可靠,易受环境影响,费用昂贵,效率很低。

例如,耐旱性、耐寒性和抗虫性鉴定,技术难度大,费用高昂而且不够准确。

如果在上述抗逆性育种过程中,把分子技术与常规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准确地鉴定基因型,省钱、省工、省时,准确、可靠,因而效率高。

进行多抗性育种时,传统的田间选择方法是一次对应一种病害。

现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可以先用常规方法把多个抗性基因组装在一起,然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多抗性基因型。

在这过程中不涉及转基因操作,因而是对环境安全的生物技术。

可以预料,下个世纪植物育种的第二个突破性方向是应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的紧密结合。

这是植物育种方法的革命性变革。

1.3 品质育种90年代和下个世纪初,植物育种的第三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品质育种。

这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农产品生产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和商品化,必然要求良好的商品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有些农产品还要求耐储藏和耐运输的特殊品质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对农产品的品质将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这样才能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可口的各类农产品。

我国培育的玉米杂交种具有很高的丰产潜力,但主要品种达不到食用玉米的品质要求。

一些省份的玉米生产和淀粉加工能力过盛,但我国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却需要从国外进口。

从营养品质来说,我国饲料玉米消费量占玉米总产量的60%以上,可是蛋白质来源不足,限制了畜牧业发展。

70年代以来,在李竞雄院士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项目,它对贫穷落后地区分散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因而在国际上重新受到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备受关注,这样一个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不应该被忽视。

我国有许多种作物的商品品质无法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相接轨。

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不排斥每个国家保持其特色,相反,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战略恰恰鼓励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其产品特色,但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发展或改造本国最有特色的那部分农产品生产。

否则就会失去本国特色和市场份额。

在未来的植物育种研究中,品质育种会越来越重要。

21世纪,主要农作物的育种将在前两个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品质育种将越来越重要。

2 与可持续农业有关的技术问题除了上述保护、整理、利用植物的遗传资源以外,还应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资源、草地、森林等。

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此处不再重复。

但土壤退化问题似乎需要再强调一下,以引起重视,而且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我国有的地方农民在玉米地里施用了过量的化肥,据说已经达到美国农民的施肥水平,但是全国平均产量水平只有美国的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