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精编
集中供暖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
集中供暖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评估集中供暖系统在我国地区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集中供暖系统在该地区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集中供暖系统是指通过中央供热站,将热能以热水、蒸汽或空气形式输送到建筑物内,为整个区域提供统一供暖的方式。
本报告评估的集中供暖系统主要采用热水作为传热媒介。
二、技术可行性评估1.技术状况:热水集中供暖是成熟的技术,已在我国多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2.技术要求:供暖站、管道系统和热交换器等设备需具备高效传热、低能耗和稳定运行等特点,已有相关技术满足要求。
3.技术难点:水质处理和安全问题是集中供暖系统的技术难点,但已有成熟解决方案。
三、经济可行性评估1.投资成本:建设供暖站、管道系统和用户终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可通过规模效应和长期运营来降低成本。
2.运营成本:集中供暖系统的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设备维护和管理费用等,但相对于分散供暖方式,具有节能和降低维护成本的优势。
3.收益与回收期:集中供暖系统通过收取用户供暖费用产生收益,预计回收期在10年左右,且可确保长期盈利。
四、环境可行性评估1.能源资源利用:集中供暖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大型锅炉的余热和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减少了碳排放和能源浪费。
2.空气质量改善:集中供暖系统减少了分散供暖方式中燃煤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五、社会可行性评估1.供暖质量提升:集中供暖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供暖温度和供暖时间,改善了用户室内生活环境,提升了居住舒适度。
2.就业创造:建设和运营集中供暖系统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3.资源公平分配:集中供暖系统可以确保能源和热能的公平分配,减少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供暖资源的问题。
4.社会影响评估:集中供暖系统的实施需要配合政府政策和居民意愿,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参与。
结论:经综合评估,集中供暖系统在我国地区是可行的。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精编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分析来源:互联网 | 作者: | 2007-10-26| 编辑: admin 1引言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供热网作为连接所有用户和热源的桥梁,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热量的任务。
集中供热管网的投资非常可观,由于许多热网辐射半径很大,其动力消耗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灵活性,一些城市纷纷建立了多热源环形网的供热格局。
但由于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多热源的协调运行缺乏了解,对环形网的运行认识不足,在运行时却不得不将各热源"解裂",甚至将各环切断,采用"环状管网,枝状运行"的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系统的能力。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地方采用了环状运行的模式,也看到了环状运行在提高管网的输送能力、改善系统的水力工况方面的好处。
但往往简单地认为将干管上所有的阀门打开即可得到最佳的工况,对特定的系统到底应该如何运行缺乏研究,对于实际的运行工况也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环形网的认识也必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实际上,正是多热源环形网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对于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研究显得更为迫切。
不同于模拟问题,可及性分析是指在给定的用户流量的情况下,分析管网能否达到该流量分布,以及应该如何达到。
对于环形管网,就是要分析干管上阀门应该如何配置和调节,才能达到最优运行工况,从而满足各用户的要求,而且运行泵耗最小。
本文首次提出了可及性分析的概念。
文中将集中供热网分为枝状网、多热源、环形网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可及性分析对管网的设计,改造、扩容以及实际的运行调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最后针对我国东北的一个热网进行了具体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其中,供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供热方式中,集中供热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集中供热的可行性,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集中供热是指通过集中供热站将燃烧设备等生产过程集中在一起,将热能输送到居民区。
相比于分散供热,集中供热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集中供热可以提高供热效率。
由于热源的集中供应,热能的损耗减少,能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其次,集中供热可以更好地保障供热质量。
供热站通过专业设备对热源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得供热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此外,集中供热还能够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独立供热往往需要在建筑物内燃烧燃料,而集中供热则可以将燃烧设备集中在一处,减少了室内的污染物排放。
然而,集中供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集中供热需要铺设供热管网,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
此外,由于供热站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供热中断。
对于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集中供热可能并不划算,因为供热设施建设和管网的延伸都需要额外的投入。
此外,在集中供热过程中,热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热源包括锅炉、地热能等。
鉴于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选择清洁能源作为热源也是不可或缺的。
考虑到集中供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分析。
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它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计算投资回报期和成本收益比等指标,可以评估集中供热的经济可行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环境角度分析。
通过评估集中供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可以评估集中供热的环境可行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角度分析。
集中供热可以提高供热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作为一种先进的供热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要考虑到投资成本、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够全面评估其可行性。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热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集中供热逐渐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式。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改善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
一、集中供热的定义和原理集中供热是指通过建立集中供热系统,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各个用户,并满足其供热需求。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集中供热站将能源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所在地,最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相比于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集中供热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影响小、运行管理方便等。
二、能源效率分析1. 能源利用效率高集中供热通过优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使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集中供热站通常配备高效的锅炉和热交换装置,能够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以较高的效率输送到用户处,降低能源损耗。
2. 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集中供热系统采用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能力,避免供热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三、环境影响评估1. 减少燃烧排放集中供热站采用燃烧设备,并配备废气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
与众多分散供热方式相比,集中供热能够显著降低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 促进清洁能源利用集中供热系统可以与清洁能源相结合,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通过利用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影响。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回收周期短虽然建设集中供热系统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与传统分散供热方式相比,由于集中供热具有节能和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短。
2. 用户费用稳定集中供热采用整体供热计量和结算的方式,可以实现用户用热量的精确测量和公平计费。
用户只需按实际用热量缴纳费用,避免了传统分散供热方式中因建筑和天气等因素导致的费用波动。
五、风险和挑战1. 建设投资风险集中供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包括供热站的建设、管网的铺设和用户端的改造等。
集中供热应用于城市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应用于城市地区的可行性分析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集中供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应用于城市地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集中供热的定义和原理集中供热是指将分散的供热设备集中到一个中心供热站,通过管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区域的一种供暖方式。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集中供热站产生的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居住区域,之后在用户内部进行散热。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有很多优势。
二、集中供热的优势1. 节约资源:采用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比较于传统燃煤锅炉供暖,集中供热可以通过优化热网结构,减少供热损失,从而节约能源。
2. 环保与减排:集中供热系统可以使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集中控制,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大量的煤炭燃烧排放,从而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 温度可控性:集中供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调控系统,集中供热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温度调节,提高供热的灵活性。
4. 维护与管理便利:相对于分散供热设备,集中供热可以减少设备数量,简化维护与管理流程。
供热站的集中控制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降低维修和运维成本。
三、集中供热的挑战1. 基础设施投资:集中供热系统需要大规模的管网和供热站等基础设施投资。
这些投资需要考虑供热范围、用户集中度等因素,增加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复杂性。
2. 客观条件限制:集中供热的应用在一些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山区、河流交错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或地域广阔,建设集中供热系统会面临困难和高额成本。
3. 增加单点故障风险:集中供热系统存在单点故障风险,一旦供热站或管道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
因此,保持供热设备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
4. 能源结构升级:集中供热系统在传统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运行时,将面临排放约束和资源减少等问题。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增长,城市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冬季采暖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供热方式中,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 集中供热的概念和优势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一套供热系统,将热能集中供给多个用户。
其主要优势包括:2.1 能源利用率高集中供热采用热电联供、余热回收等技术,能将废热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2 管网损耗小集中供热采用远距离输配热方式,管道损耗相对较小,减少了能源的损耗。
2.3 便于维护管理集中供热实行统一的供热系统管理,方便对供热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了个体供热设备维修的工作量。
2.4 提高室内舒适度集中供热能够提供稳定的室内温度,降低用户在采暖过程中的燃烧、噪音等不良影响,改善居住环境。
3. 集中供热的可行性分析3.1 技术可行性目前,集中供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城市供热的需求。
相关管道、设备、系统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从技术角度考虑,集中供热是可行的。
3.2 经济可行性集中供热需要投入较大的建设费用,包括管道铺设、设备采购、系统建设等方面。
但在长期运营中,由于集中供热的能源利用率高、管网损耗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和维护成本。
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集中供热是可行的。
3.3 社会可行性集中供热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由于统一供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减少了居民的个体采暖设备,降低了火灾和安全事故风险。
因此,从社会角度考虑,集中供热是可行的。
4. 集中供热的前景和挑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的供热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供热将在城市供热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集中供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管网布局复杂等。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城市集中供热作为一种现代化、节能、环保、高效的供暖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优势:1.节省能源:集中供热可以将多个小型供暖系统集中成一个大型的供热系统,可以避免小型供热系统昼夜运转的浪费情况,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2.节省空间:采用集中供热也可以节省因为建造小型供暖系统而留下的房屋空间,对于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3. 环保节能:采用集中供热,可以减少锅炉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4. 稳定可靠: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设备技术先进,供暖温度稳定可靠,其精度和可靠性也都更高一些,与其他一些小型供暖系统相比,使用寿命长。
5. 提高供热效率:采用集中供热能够降低热能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热效能。
可行性分析:1.城市居民需求度高:城市居民对于供热的需求量较大,根据各区域的需求量,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精准补助。
2.节约成本:集中供热采用一次性大型建设,可以节约大量的人资物力成本,并且采用多方合作集成模式,减少垄断,有利于市场竞争。
3. 有政府支持:政府支持下可以引导企业投入集中供热建设,切实推进城市节能减排,加强环保意识。
4.有效规划:在集中供热规划中,要合理选择建设地点、选用节能源技术和先进型设备,制定科学性合理的管网计划,最大程度地缩短运输过程中的温能耗损,从而提高供热效率。
5.科学管理:城市集中供热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供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运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集中供热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需求,也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的趋势。
同时,只有在政府政策支持、市场竞争促进下,优化规划和科学管理下,才能真正实现集中供热的最大能量利用和经济效益。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了集中供热来提供居民的供暖服务。
那么,集中供热到底可行吗?本文将从经济、环保、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方面从经济角度来看,集中供热具有较大的优势。
首先,则是居民的费用成本。
相比分散供热,集中供热的成本更为低廉,这是因为集中供热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燃料资源,在供热过程中充分利用余热,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集中供热还可以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实现配套设施的共享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了集中供热的管理成本,这样也能够最终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其次,则是城市的规模效益。
由于城市规模越大,集中供热的规模越大,因此,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城市,采用集中供热方式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就会更显著,综合效益也就越高。
二、环保方面除了经济效益,集中供热还有着很大的环保优势。
首先,此方式能够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
集中供热利用空气污染防治法中要求的最新排放标准进行烟尘排放,达到了不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效果。
这比分散供热要更为环保,减轻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程度。
其次,则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方式虽是由大型锅炉的高压水蒸汽为热源,但仍不同于各自使用燃油锅炉或燃气壁挂炉加热的分散供热,不但剩余热量能够回收,减少资源消耗,也避免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为环境保护做了一些贡献。
三、能源方面最后,则是从能源的角度来看,集中供热也有着不小的优势。
首先,则是可以将热源的供应进行优化。
由于集中供热可以通过统一的配套设施进行管理,因此能够更加恰当合理地进行热源的生产和调配,从而更好地保证居民供热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集中供热在运营过程中发现“漏水”问题较为及时,并且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失水问题维护,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支出。
同时,对于火力发电厂等,电站余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收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是一项颇有可行性和优越性的供暖方式,不论是从经济、环保、还是能源等方面来看,集中供热都能够更加高效地节省资源、满足居民需求、减轻环境负担和贡献于能源可持续发展。
集中供暖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
集中供暖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集中供暖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集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问题陈述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寒冷地区,个人采暖所消耗的能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因此,如何改善供暖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可行性分析1.社会经济因素(1)节省能源成本:相比个人采暖,集中供暖可以充分利用废热,在供热源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和能源损失。
(2)减少环境污染:集中供暖可以在供热源处集中处理废热和废气,减少了环境污染的产生,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3)提高供暖质量:由于供暖设备的集中运行和专业管理,集中供暖可以提供稳定、均匀的供暖效果,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2.技术可行性(1)供热设施:集中供暖需要建设供热站和配套的输热管网,供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在短期内实施。
(2)温控系统:集中供暖需要配备全面的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进行供暖调节,提高供暖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节能技术:集中供暖可采用高效的循环水泵、换热器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管理可行性(1)公共管理:集中供暖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供暖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保证供暖质量和供暖的稳定性。
(2)资金投入:集中供暖需要资金的大规模投入,但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资本投资等方式解决,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
(3)社会接受度:集中供暖需要得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公众教育和宣传是提高社会接受度的关键。
四、实施方案1.健全政策法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集中供暖的方向和目标,为建设集中供暖提供法律保障。
2.建设供热设施:投入资金,建设供热站和供热管网,确保供暖设施的运转和供热的稳定性。
3.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如高效循环水泵、换热器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损耗。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修订稿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分析来源:互联网 | 作者: | 2007-10-26| 编辑: admin1引言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供热网作为连接所有用户和热源的桥梁,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热量的任务。
集中供热管网的投资非常可观,由于许多热网辐射半径很大,其动力消耗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灵活性,一些城市纷纷建立了多热源环形网的供热格局。
但由于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多热源的协调运行缺乏了解,对环形网的运行认识不足,在运行时却不得不将各热源"解裂",甚至将各环切断,采用"环状管网,枝状运行"的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系统的能力。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地方采用了环状运行的模式,也看到了环状运行在提高管网的输送能力、改善系统的水力工况方面的好处。
但往往简单地认为将干管上所有的阀门打开即可得到最佳的工况,对特定的系统到底应该如何运行缺乏研究,对于实际的运行工况也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环形网的认识也必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实际上,正是多热源环形网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对于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研究显得更为迫切。
不同于模拟问题,可及性分析是指在给定的用户流量的情况下,分析管网能否达到该流量分布,以及应该如何达到。
对于环形管网,就是要分析干管上阀门应该如何配置和调节,才能达到最优运行工况,从而满足各用户的要求,而且运行泵耗最小。
本文首次提出了可及性分析的概念。
文中将集中供热网分为枝状网、多热源、环形网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可及性分析对管网的设计,改造、扩容以及实际的运行调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最后针对我国东北的一个热网进行了具体分析。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项目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寒冷的冬季,供热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为了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市场需求一直存在。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供热需求的增加,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采用热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热交换器,然后通过管道将热能送达用户处。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还能够提高供热效率。
除此之外,集中供热项目还采用了现代化的供热设备和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供热状态,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虽然需要一定的投资,但长期来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首先,该项目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从而节约能源成本。
其次,集中供热项目还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供热服务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该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五、社会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供热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项目还能够减少燃煤等传统供热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六、风险评估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集中供热项目也不例外。
主要风险包括能源供应不稳定、管道损坏和恶劣天气等。
为了规避和减少这些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并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
七、可行性建议综合以上分析,集中供热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供热区域的选择和热网布局;同时,还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监管和管线维护,确保供热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近年来,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观念越发流行。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能源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能源产业的重要议题。
而集中供热作为一种新型的供热方式,在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供热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集中供热的定义和形式集中供热是一种基于地热、天然气、燃煤等能源,通过锅炉或热泵等设备,将热能集中供给建筑物的供热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如燃气壁挂炉、燃煤取暖炉等),集中供热具有能源利用率高、排放污染物少、易于集中控制等优点。
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集中供热形式有两类:一是通过热力管网将热源与用户连接起来,再通过分户计量器等设备实现计量和计费,这种形式称为管网供热;二是通过直接供热方式,将热源设在建筑物内部,再将热能传输至各个房间或楼层,省去了管网建设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供热效率。
二、集中供热的优点(一)节能减排集中供热具有节能减排的显著优势。
一方面,由于管网输送热能的损耗较小,相比于分散供热方式,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排放污染物的量也大为减少。
据统计,采用集中供热能在供热效果不变的情况下,使能源利用率提高15~20%。
(二)经济效益集中供热能够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节省运维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采用集中供热更加划算,且能够降低居民的供暖成本。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采用集中供热方式,每年可为居民节省30~40%的取暖费用。
(三)便于维护和管理在集中供热模式下,热源和热能输送的管道网络都是集中管理的,能够方便对供热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同时,在采用热量计量器等设备对供热服务实行计量和计费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采用分散供热方式下存在的欠费、拖欠等问题。
三、集中供热实践案例在国内,由于资源短缺和人口基数大,一些大城市的热力供热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善。
例如,北京市的热力供应已采用“一条主干线,多个支线”的面向全覆盖的供热模式,而上海市的热网总长达5500公里,供热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
集中供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集中供暖是一种通过中央供热系统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建筑群或地区提供供暖服务的方式。
该方式具有集中供热设备的统一管理、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因此在城市化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集中供暖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可行性研究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暖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集中供暖,可以降低居民户外采暖的工作量,提高供暖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集中供暖工程也能为相关供暖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大的市场。
2.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暖工程采用中央供热系统,可以通过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泵等设备来供暖。
这些设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能够满足供暖需求。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清洁能源供暖设备,如光热、地热等离我们变得越来越近,进一步增加了集中供暖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暖工程可以实现供暖设备的集中运营和管理,优化供热系统设计,以及在大规模采购方面享受经济规模效应。
这些措施可以大幅降低供热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用户的采暖费用。
此外,集中供暖工程还可以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社会可行性分析集中供暖工程能够提高供暖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减轻了居民的负担。
在冬季,由于集中供暖能够保持室内温度稳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由于集中供暖工程可以替代分散供暖方式,减少了燃煤和燃气的燃烧,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三、建议综合以上可行性分析,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集中供暖工程的建设。
1.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鼓励和推动集中供暖工程的建设,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供暖质量和环境安全。
2.技术研发和推广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加大对集中供暖设备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设备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益,降低供暖成本。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能源供应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能源供应方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工业园区的能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业园区概况(一)园区规模与产业布局工业园区占地面积_____平方米,入驻企业主要涵盖了_____、_____、_____等行业。
目前,园区内企业的用热需求呈现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特点。
(二)现有能源供应状况园区内现有企业主要采用分散式的供热方式,包括自建锅炉、电加热等。
这种分散式供热方式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三、集中供热的优势(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热采用大型锅炉和先进的供热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相比分散式供热可提高能源利用率_____%以上。
(二)降低环境污染集中供热可以采用更加环保的燃料和先进的减排设备,减少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有效改善园区的环境质量。
(三)节约土地资源分散式供热需要企业各自建设锅炉房和储煤场等设施,占用大量土地。
集中供热可以将这些设施集中建设,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集中采购燃料、统一维护设备等方式,集中供热能够降低供热成本,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
四、集中供热方案设计(一)热源选择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以及热电厂余热等。
综合考虑能源供应稳定性、环保要求和成本等因素,建议优先选用_____作为热源。
(二)供热管网布置根据园区的地形地貌和企业分布情况,合理规划供热管网的走向和管径。
确保供热管网覆盖整个园区,并且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用热需求。
(三)供热参数确定根据企业的用热工艺和设备要求,确定合理的供热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保证供热质量。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供热设备技术成熟度目前,集中供热所采用的锅炉、换热器、管网等设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满足工业园区的供热需求。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供热系统是城市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是集中供热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城市节约能源、保障居民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对集中供热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技术是指通过热网将热源和热用户连接起来,实现对于城市内多个房屋或建筑的加热需求。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能源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在技术上,集中供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源选择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部分,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传统的热源方式主要是锅炉或者热电联产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存在着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
目前,新型的清洁能源热源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热网系统热网系统是集中供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管道、阀门、水泵等。
其设计需要考虑到热损失、管道损坏等因素,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设计出不同规模的热网系统。
3.热用户热用户是指使用热能的建筑或房屋,其数量和使用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保证热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在热用户处设置换热器、调节阀等设备,以达到室内温度的控制。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工程的经济可行性主要考虑投资回报周期、成本收益比等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1.投资回报周期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涉及到资金投入,其投资回报周期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0年。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投资成本集中供热系统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热源建设、管网建设和热用户建设等方面,其中热源建设和管网建设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热源建设需要考虑到热源的选择和建设成本,管网建设则需要考虑到距离、管道材料等因素。
3.经济效益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等方面。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中愈发突显。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供热方式至关重要。
集中供热作为一种现代化供热方式,具备诸多优势,在满足大规模客户供热需求的同时,也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能源利用效率高集中供热系统通过集中建设锅炉房,用大型高效锅炉进行供热。
相比分散供热方式,集中供热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大型锅炉的运行效率更高,燃烧效率可达到90%以上,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集中供热系统还可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烟气中的余热回收再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安全可靠性强相比分散供热,集中供热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集中供热系统可以进行集中监测和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其次,集中供热系统中采用的是高标准的安全措施,如设备安全保护系统、压力保护装置等,能有效降低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
三、环境友好集中供热具有优异的环境友好性。
首先,集中供热系统通过高效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烟气排放,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其次,集中供热系统可以采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如地热能、光热能等,进一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四、经济效益显著集中供热系统在经济效益上也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集中供热系统的集中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降低了系统的运维成本。
其次,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效应明显,随着供热规模的增加,系统的单位成本逐渐降低,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供热服务。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供热方式,在城市供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发挥其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供热安全可靠性,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借助集中供热系统,可推动城市供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便捷和环保的生活。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供热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供热面积广、投资大、供热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建设集中供热工程,为城市提供高效、便捷的供热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在市区建设一套集中供热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供热设备、供热管网、供热站等。
项目建设规模为XX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XXX万元。
三、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根据市区人口结构和供热面积情况分析,市区对集中供热的需求正在增加。
传统供热方式存在供热不均匀、供热效果差等问题,市民对于集中供热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本项目的市场需求稳定且具有增长潜力。
2.竞争分析目前市区内已有几个供热公司提供集中供热服务,竞争较为激烈。
然而,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供热服务,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政策环境国家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供热行业的发展。
同时,国家也对集中供热工程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这对于本项目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供热设备选择本项目计划采用先进的燃气供热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
与传统的锅炉供热方式相比,燃气供热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区供热需求。
2.供热管网设计供热管网是集中供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
通过科学的管网设计,能够减少热损失和系统阻力,提高供热效果,降低供热成本。
3.供热站建设供热站是供热工程的核心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合理布局。
通过优化供热站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供热服务费用。
根据市区供热价格和预计供热面积,可初步估算出项目的盈利能力。
考虑到市区供热需求的增长,以及本项目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几年内能够稳定盈利。
六、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供热设备和管网的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存在技术风险。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集中供热是一种以集中供热站为核心,通过管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的供热方式。
相比于分散式供暖方式,集中供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二是实现供热过程中的专业化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和可靠性;三是减少了用户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成本,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进行了一份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1. 技术可行性: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集中供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满足供热需求。
供热站的建设、管网的布局、热能的传输等关键技术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
2. 经济可行性:从经济角度来看,集中供热能够降低热能成本。
由于供热站利用大型锅炉或其他能源设备进行供热,相比于分散供热方式中多个小型锅炉的总成本,集中供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能源采购成本。
3. 环境可行性:集中供热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供热站中可以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降低传统分散供热方式中燃煤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热能的集中供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社会可行性:集中供热能够提高供热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用户的舒适度。
供热站经过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可以避免供热中断和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供热服务水平。
此外,集中供热还能够减少用户个体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成本,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5. 政策法规可行性: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集中供热的政策和法规。
例如,《华北地区清洁取暖行动方案》提出,在华北地区要有序推进集中供热改造,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和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实施条件,如区域的能源情况、客户需求、建设成本等因素,综合评估集中供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最终确定是否选择集中供热作为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供热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冬季严寒的时候,集中供热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还具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优势。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该系统的优势与劣势。
首先,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如燃煤锅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能源利用率较低。
而集中供热系统通过集中建设大型供热设备,能够充分利用热能,并减少能源浪费。
例如,采用热电联产的方式,将余热转化为电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集中供热系统还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形式,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集中供热系统还具有供热稳定、维修方便的特点。
在传统的分散供热系统中,每个热源都需要独立运行,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集中供热系统由中央热源统一供热,故障处理更加集中和高效。
不仅可以更快速地排除故障,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热力供应,确保供暖效果稳定。
另外,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理也更加便捷。
在传统的分散供热系统中,用户需要自行购买和维护锅炉等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而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缴纳供热费用,无需承担设备的采购和维护费用。
同时,由于供热设备集中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集中供热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和投资需要较高的成本。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管道布局、设备采购和安装等问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此外,由于供热管道的长度和分布,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其次,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较大,一旦发生故障,会对大面积的用户造成影响。
尤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寒冷的冬季,供热设备可能会发生故障,导致供热效果下降或中断。
因此,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和措施,确保供热质量和供热效率。
城市集中供热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优势及可行性分析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一种中央化的方式,将热能集中供应给城市中的所有用户。
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势,特别是在大城市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
一、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1、减少能源消耗城市集中供热的最大优势是可将不同类型的能源整合使用,选择使用效率最高、污染最小的能源,在能源间的协调利用上实现优化。
相比于分散式供暖,减少了碳排放和能源损失,节能效益显著。
2、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集中供热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污染,尤其是在冬天。
在分散式供暖情况下,每个家庭都要燃烧煤、油、天然气等,既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还会产生烟尘和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
而集中供热只在一个区域内燃烧,大量减少了能源的燃烧,也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更小。
3、避免个别地区的能源短缺对于一些地区的能源短缺,集中供热能够提供稳定、充足的热量,对于城市公共机构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都是大有好处。
4、减少建筑能耗在寒冷的冬天里,建筑的供暖负担通常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集中供热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的能耗,同时在夏季提供空调冷源也是集中式供能下的常见服务。
5、提高供暖质量在分散式供暖情况下,有些房屋质量和供暖设施落后,甚至无暖气。
而在集中供热下,为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社会资金会投入更多,也能够降低市民为保暖掏钱的成本。
二、城市集中供热的可行性分析1、需求保障城市集中供热能够为城市公共机构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稳定、充足的热量,可以有效避免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因素,也不会有个别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因此,保证供应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很重要。
2、环境考量虽然集中供热能够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但其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
所以,针对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并遵守各种环保法规。
3、财务考量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
由于这种方式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政府应该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网的可行性分析精编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分析来源:互联网 | 作者: | 2007-10-26| 编辑: admin 1引言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供热网作为连接所有用户和热源的桥梁,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热量的任务。
集中供热管网的投资非常可观,由于许多热网辐射半径很大,其动力消耗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灵活性,一些城市纷纷建立了多热源环形网的供热格局。
但由于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多热源的协调运行缺乏了解,对环形网的运行认识不足,在运行时却不得不将各热源"解裂",甚至将各环切断,采用"环状管网,枝状运行"的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系统的能力。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地方采用了环状运行的模式,也看到了环状运行在提高管网的输送能力、改善系统的水力工况方面的好处。
但往往简单地认为将干管上所有的阀门打开即可得到最佳的工况,对特定的系统到底应该如何运行缺乏研究,对于实际的运行工况也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环形网的认识也必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实际上,正是多热源环形网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对于集中供热网的可及性研究显得更为迫切。
不同于模拟问题,可及性分析是指在给定的用户流量的情况下,分析管网能否达到该流量分布,以及应该如何达到。
对于环形管网,就是要分析干管上阀门应该如何配置和调节,才能达到最优运行工况,从而满足各用户的要求,而且运行泵耗最小。
本文首次提出了可及性分析的概念。
文中将集中供热网分为枝状网、多热源、环形网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探讨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可及性分析对管网的设计,改造、扩容以及实际的运行调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最后针对我国东北的一个热网进行了具体分析。
2集中供热网的数学描述为便于说明问题,同时也为了减小问题的规模,我们将集中供热分为供水干管、回水干管以及热源与用户三个部分。
对于串联系统的管网以及其它特殊管网,可在此基础上另行分析。
供回水干管系统的特点是,它与热源及用户相连的节点都是源或汇,其进、出流量即为相应用户或热源的流量。
下面以供水侧管网为例进行讨论。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AG=Q (1)A T P d= S|G|G+Z d-H p(2)其中A为关联矩阵,若该管网的节点数为N+1,支路数为B,则A为N×B维的矩阵,各元素按下式规定:G=(G1,G2,……G B)T,为各支路的流量向量,Q=(Q1,Q2,……Q N)T为各节点的流量向量,入流为正,出流为负。
P d=(P d<sup>1,P d2,……P d N)TZ d=(Z d1,Z d2,……Z d N)T分别是各节点相对于参考节点的压力差和高差向量,若已知参考节点的压力和高度,由此就可确定各节点的压力和高度。
H P为各支路的水泵扬程向量,可以认为第i支路的水泵扬程H p i=a i+b i G i+ c i G i2。
若该支路没有水泵,则H d i=0 S=diag(S1,S2,…,S B)|G| = diag (|G1|,| G2|,…,| G B|)若将所有支路分为树支和链支两个部分,则式(1)可转化为G1= A1-1Q- A1-1A2G2(3)其中,A=(A1A2),A1,A2分别是树支矩阵和链支矩阵,G1,G2分别是树支流量向量和链支流量向量。
由式(3)可以看出,只有链支流量向量是独立变量。
对于可及性问题,根据各用户的流量要求可以确定Q向量,若为枝状管网,则没有链支,可以证明A矩阵为方阵,并且是可逆的,支路流量向量可由下式表出:G= A-1Q。
若为多环管网,则环的个数即为链支流量向量的维数,所有支路的流量由该链支流量向量唯一确定。
回水侧管网同样满足以上各式。
3枝状网的分析方法可及性分析与模拟分析问题不同,它是在已知各用户流量分配要求的情况下,分析系统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若能满足,应该如何运行、调节才最省能。
分别考察供、回水侧干管管网,根据第2节中的基本方程程可以得出:各支路的流量为:G= A-1Q (4)各节点与参才节点的压力之差为:P d=(A-1)T(S|G|G + Z d- H p) (5)若参考节点的压力为p0,则各节点的压力为P= P d+ p0l (6)其中l为单位向量。
3.1 单热源枝状网一简单单热源管网及其供、回水侧管网网络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一单热源枝状网示意图及供、回水侧的干管网络图当水泵已选定,且转速已定时,根据总循环水量,可以确定主循环泵的扬程H p0,假定泵入口为定压点,压力H r0为,则供、回水干管网络参考点压力可以确定。
供水侧p0= p s0=p r0+ H p0回水侧p0= p r0代入式(4)~(6)即可求得供、回水侧各节点的压力p s i,p r i,各用户的资用压头等于供、回水侧对应节点的压力之差:Δp i= p i s- p i r。
若Δp i≥Δp i n(Δp i n为用户所需压头)对所有用户皆成立,我们就说该网络对于该工况是可及的,否则,可据此找到最不利的用户,进而确定解决的方案,如局部管段加粗、添加用户加压泵等。
若主循环泵未选定,可及性分析就转化为确定主循环泵所需用的最小扬程。
此时回水侧面参考节点压力仍为p0=p r0,代入式(4)~(6)即可求得回水侧面各节点的压力p r i,若各用户要求压力为Δp i n,可得到供水侧面各用户节点所需最小压力pl s i= p i r+Δp i n。
另外,供水侧各节点压力可以表达为主循环泵扬程的H p0函数。
P s=(A-1)T(S|G|G)+l(p r0+ H p0)(7)要使p i s≥pl s i对所有供水侧用户节点都成立,可以得到满足以上所有不等式的主循环泵最小扬程(8)3.2 多热源枝状网若采用多热源并网运行,其定压点也只能是一个,假定定压点在第1个热源的循环泵入口处,压力为p0r。
第1个热源的水泵已定,因其扬程H1p已定时,依照我们可以得到供、回水侧参考点的压力,进而可以计算出各节点的压力p i s、p i r。
考察其它热源循环泵,若p j s- p j r>H j p(H j p为j 个热源循环泵扬程,j≥2),表明第j个热源的循环泵扬程偏小,系统不可及,需作调整;若某一热源处,p j s- p j r>H j p,则可调整串在水泵所在支路的阀门或调节该水泵的转速,从而达到系统特定的工况。
这时,如果不作调整,显然该热源的流量将会比设定的流量大,导致各热源出力的均衡。
对于各用户的考察与所述完全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4环形网的分析方法4.1 环形网可及性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这里所说的"环"针对供、回水干管而言的。
以供水侧干管网络为例,若网络的节点数为N+1,支路数为B,则环的个数为B - N。
可采用"破圈法"等确定B - N个链支支路,剩下的N个支路形成"树"。
此时,树支流量与链支流量有如下关系G1= A1-1Q- A1-1A2G2(3)参照式(5),干管上的各点压力可表示为P d=(A-1)T(S1|G1|G1+ Z d 1- H p1)(9)对各链支支路,有A2T P d=S2|G2|G2+ Z d2- H p2亦即A2T(A-1)T(S1|G1|G1+ Z d 1- H p1)= S2|G2|G2+ Z d2-H p2 (10)式(10)即构成了环路平衡方程。
对于环形网,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结论。
下面结合图2进行说明。
结论1 当管网结构、参数不变且干管上阀门等调节部件不作调整时,则要实现对各用户及热源的特定流量分配,干管上流量是唯一的。
由式(3)可以看出网络中只有G2的流量是独立的,独立变量共B-N个,而环路平衡方程组程的个数是相等的,方程组封闭,可以证明该方程组的解是唯一的。
从该式同时可以看出,改变环网干管参数,将使环网上管路的流量分配发生变化,但同样可以满足各用户和热源的特定流量要求。
结论2 对某一确定的热源、用户流量分配,适当关小环上干管的阀门,可以提高/降低部分节点的压力。
如图2所示,假设干管阀门全开时的汇交点在4,则若在3-4支路上设阀门,关小后由于1-2-3支路上通过的流量减小,导致R1,R2节点的压力升高,同时由于1-5-4支路和上的流量增加,R3,R4的压力将会降低。
图2 某一单环供热网的供水侧面干管网络结构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环形网对应特定的用户流量分配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环上部分干管支路的阀门来改变各节点的压力分布,从而有可能提高部分用户的资用压头,达到提高管网输送能力和节能的目的。
如何装配和调节干管上的阀门成为环形网可及性分析要的主要问题。
结论3 当用户及热源要求的流量不变,且要实现同一种G2,即使得干管上的流量分配固定不变时,对于供(回)水侧面管网,阀门安装在环上与汇交点(分流点)相连的支路最有利,并且每个环上最多只需调节一个阀门。
实际上,为达到某一特定的干管流量分配,环路上的阀门可以安装在环上的不同位置,而且也可以安装不止一个阀门。
例如图2中将阀门安装在1-2或2-3支路上都可以,但安装在1-2支路上将使R1,R2的压力也降低,安装在2-3支路将使R2的压力降低。
进一步可以证明,若采用上述结论中的方式安装和调节阀门得到的各用户节点压力为p0i,采用其它方式加阀得到的各用户节点压力为p i,则对供水侧干管网络,p0i≥p i对回水侧干管网络,p0i≤p i对所有用户均成立。
也就是说采用此种安装和调节方式得到的各用户资用压力头最大,因而是最有利的。
以上3个结论是进行环形网可及性分析的基础。
根据以上结论,在求解时就可以首先假定G2,根据式(3),(10)和以上结论确定环上阀门安装位置及阀门阻力,进而就可确定各节点的压力。
可及性分析的目标,就是要求解网上剩余压头最小的用户的最大剩余压头值为多少,从而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可及,或确定各循环泵的最小扬程。
若各用户所需的资用压头为Δp0n,则该最优化问题可表述为,对供水侧干管网络,对回水侧干管网络约束条件为G1= A1-1Q- A1-1A2G2A2T(A-1)T(S1|G1|G1+ Z d 1- H p1)= S2|G2|G2+ Z d2-H p24.2 环形网可及性分析的具体算法通过的分析,很自然地可以确定解决的基本思路(以供水侧干管网络为例):①首先确定链支支路,假定一组链支支路的流量为G2;②根据式(3)计算出全部管段的流量G,根据其方向确定各环的水力汇交点;③根据式(10)和结论3确定各环上要安装的阀门位置及要满足G2阀门应有的阻力;④根据③的结果修正S1,然后由式(9)计算出各节点的压力;⑤计算目标函数值;⑥若目标最优,此过程结束,否则根据一定的规则修正G2,返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