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月经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ppt课件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ppt课件
PPT课件
11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PPT课件
12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1
PPT课件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PPT课件
2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24
PPT课件
5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PP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虚 肾虚 血瘀 实 痰湿
9
PPT课件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调理女人月经不调ppt课件

中医调理女人月经不调ppt课件
16
NO.18
九. 病例分享: A :30岁,去环3年,没有月经,到处检
查正常,推荐针灸,2次后,月经恢复;建 议艾灸,艾灸贴继续保养1个月;随访正常
B:32岁,月经渐少,脾气大,高血压, 肝囊肿,便秘,乳腺增生。毫火针10次, 排毒5次,艾灸乳房10次,中药调理3个月 ,皮肤白皙,便秘消失,乳房肿块消失。
提供本次讲座课件及建议
3
NO.05
4
NO.06
5
NO.07
6
临床表现:
NO.08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盘查重点:
注重情志、生活方式
7
NO.09
一. 概念: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 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 腹痛及全身症状
二. 病因:
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 2.寒冷刺激、寒证-------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3.节食、营养不良、贫血-------引起月经不调 4.嗜烟酒、外环境-------引起月经失调 5.代谢紊乱、激素紊乱--------引起代谢问题 6.其他疾病便秘、上环--------引起继发性月经失调
17
NO.19
困扰:现代女性的 三大问题:
1.内分泌不调 (月经不调、更年期提前) 2.乳腺增生、小叶增生 3.子宫肌瘤、宫颈炎、盆腔炎以及阴道炎
18
NO.20
推广中医:
• 父母多活20年 ----成功后孝敬二老
• 我们延长工作20年, -----没有后顾之患
• 儿女健康,家庭美满 -----不给下一代添麻烦
5.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
12
NO.14
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寻求中医方法
13
NO.15

月经病PPT课件

月经病PPT课件

证型 血寒证 肾虚证 血虚证 气滞证 痰湿证
辨证 要点
后期、量 少、色紫 暗、有块
+寒证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后期、量
少、色暗 少、色淡、 少、色暗 少、色淡
淡、质稀 质稀+血 红、或有 红、质粘
+肾虚证 虚证
血块+肝 +痰湿证
郁证
治则 温经散寒 温肾助阳 补血填精 开郁行气 燥湿化痰 行血调经 养血调经 益气调经 和血调经 健脾调经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
性激素测定 B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鉴别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早孕 妊娠病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辨证论治
虚证 肾虚证 血虚证
实证 血寒证 气滞证 痰湿证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红,质清稀+脾 红质稠+热证 红,质稠+阴虚证 色紫红,有瘀块+
气虚证
肝郁证
治则 方药 加减
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清热凉血 养阴调经
清经汤
滋阴清热 养血调经
两地汤
疏肝解郁 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经期+益气止血 Nhomakorabea:党参、黄芪、仙 鹤草
经期+凉血止血 药:
地榆、茜草
经期+滋阴清热止 经期+清热固冲药:
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发展为崩漏 西医:功血和盆腔炎等可出现月经提前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妇科
诊断要点
l.症状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内,连续 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
2.检查 (1)妇科检查:无异常的盆腔体征 (2)其他检查:基础体温测定

《中医妇科妇人腹痛》课件

《中医妇科妇人腹痛》课件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好句子大全好句子大全1、看,是谁坐在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

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

听,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

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

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3、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

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4、除了父母,没有什么人是不求回报的。

恋人对你好是以爱情和谐为前提的,朋友对你好是以共同利益和消除寂寞为前提的。

另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5、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6、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

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7、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我翻阅纸张的指间滑落;记不清有多少支蜡烛,在我的凝视中化为灰烬。

逝者如斯,我时时刻刻会听见自己对生命承诺的余音,感到岁月的流转在渐渐稀释我的年少无知,我愿自己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在昼夜不停的流转中留下自己充实的每一刻。

8、什么是人生里关键性的一刻,是一个决定;是一次选择;是向左,还是向右;是继续,或者放弃;是跟过去告别的一刻;是勇敢擦拭伤口的那一刻;是抉择未来的那一刻。

要开心,先要开心。

9、生病的时候,自己要重视自己,不能等着哪个谁来重视你。

等到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已经很难受了。

10、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月经过少介绍PPT培训课件

月经过少介绍PPT培训课件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贫血
月经量过少可能是身体贫血的 表现,长期贫血会对身体各个 器官造成损害,如头晕、乏力
、心悸等。
内分泌失调
月经过少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的 表现,长期内分泌失调会导致 身体代谢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
情绪不稳定
月经量过少会影响女性体内激 素水平,导致情绪不稳定,易 怒、焦虑等情绪波动。
皮肤问题
月经过少会影响皮肤的代谢和 修复能力,容易出现皮肤干燥
、色斑、暗疮等问题。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 ,如激素类药物,来调整 月经周期和增加月经量。
手术治疗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子 宫发育不良或子宫内膜粘 连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月经过少主要采 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方法 ,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来达 到治疗目的。
月经过少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引言 • 症状与诊断 • 影响与危害 • 治疗与预防 • 中医调理与养生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定义和背景
月经过少定义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 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 ,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
发病背景
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可发生 于各个年龄段的女性。近年来,随着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 月经过少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诊断方法和标准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 、生育史、手术史等相 关信息。
包括妇科检查,观察外 阴、阴道、宫颈等有无 异常。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激素 水平,如雌激素、孕激 素等。

痛经的中医调理ppt课件

痛经的中医调理ppt课件

痛经的原因
• 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二类。 • 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没有任 何器质性病变 ,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 女,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 婚后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 • 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育龄妇女, 特别是30岁后的已婚妇女,其生殖器官发生了器 质性病变,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 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须到正 规医院看医生,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 除症状。
• 多吃一些防止和缓解便秘的食物如:香蕉、 芹菜、白薯、蜂蜜等,因为便秘有可能会 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 适当的饮酒对缓解痛经有帮助,因为 酒精有扩张血管、通经活络、松弛平滑肌 的作用,最佳的选择就是葡萄酒,平时可 以适当喝一点。
• 食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或补充维生素E制 剂,因为维生素E能刺激机体内产生安多芬 而使痛经得到缓解;另外维生素E还可调节 前列腺素,从而缓解痛经,维生素E应在痛 经前几天就应该补充。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 有: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 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 瓜果、瘦肉、花生等。
• 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 几个方面: • (1)子宫的过度收缩。 • (2)子宫不正常收缩,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 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 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 (3)与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 高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 前列腺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痛经的中医调理
痛经
一、痛经的概述 二、痛经的原因、分型 三、痛经的饮食调理 四、 中医调理
概述
•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健康女性平均 一生会有400次月经,按照每次5天来算, 她们一生中有五年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度过 的,但在这些日子里,超过八成的女性会受 到痛经的困扰。

月经不调课件.ppt

月经不调课件.ppt

(五)辩证依据 1. 脾气虚弱:久病素体虚弱或脾肾损伤
史;两次月经不足21天,色淡、质清稀,体倦 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 肾气虚症:先天肾气不足或胎产房労 过频史,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前,月经提前 七天以上,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小便清长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3.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或多产房劳 史,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瘦,颧红,五心 烦热舌瘦色红,少苔,脉细数.
虚寒症 ——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症 ——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4. 气滞血瘀症——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5. 痰湿症 ——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五)辩证依据: 1.肾虚症 —有房劳多产史,月经先后不定, 量少质稀,其色淡暗,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血虚 :经期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清,小 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 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阳盛血热:素体阳虚,或过食辛热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史;月经提前,量多质稠,其色 深红,烦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滑数或洪数
5. 肝郁血热:精神抑郁史;经期超前,血量 多,紫红有块,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 ,舌黯红,苔黄, 脉弦数.
二 月经后期
定义:月经周期每月退后7天以上,甚至
40-50天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又称月经延
上述原因均至月经不调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情志、盆腔炎、慢性炎症 2.妇科表现:月经周期缩短,或<21
天连续2次以上. 3.检查:妇检、B型超声、BBT、诊刮
、阴道细胞检查、卵巢功能测定等.排除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三)鉴别诊断 与月经期间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相鉴别 (四)辨证分型 1.气虚:脾气虚弱症— 补脾益气、固冲 调经 肾气虚症 —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2.血热:阴虚血热 — 养阴清热调经 阳盛血热— 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肝郁血热 —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8崩漏月经紊乱中医教学课件

8崩漏月经紊乱中医教学课件
后又有三个月未行经,一个月前开始淋 漓下血不止至今,色淡质稀,面色淡黄, 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四肢不温。 检查: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问题
上两个病例在症状上有什么特点? 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月经病有何不同,
如何进行鉴别? 这两个病例为何病何证? 以上两位患者生理阶段有何特点?
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应如何进行 (相同还是不同)如何侧重?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
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 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生血 当归、熟地——养血益阴 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大补元煎参归地,山山杜仲草
脾虚型(病例二)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 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 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 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病因病机损、阴虚内热
损 伤
肾阳虚损、封藏失职
, 不
脾气损伤、中气下陷

血份有热、热伤冲任
制 约
瘀阻冲任、血不循经


辨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
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 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
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 法。
无周期性的阴道不规则出血
——“崩漏”的辨证要 点
体征特点:无腹痛、腹部包块等器 质性改变。
排除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 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此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我们学过的其他 月经病,在月经周期、经期上都不正常, 应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伴经期延长、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这些月经 病相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月经病
崩漏
治则 分型
16
塞流(止血) 澄源(审因) 复旧(固本)
血热
肾虚
脾虚 血瘀
虚热→保阴煎 实热→清热固经汤 阳虚→右归丸 阴虚→左归丸 固本止崩汤
四物+失笑散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经行吐衄
概念: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
的吐血或衄血称经行吐衄。
病因病机: 肝经郁火:火炎气逆,血随气升
脾虚:升、燥 治则:健脾升阳除湿 肾虚:补、涩
湿热:清、利 湿毒:清热解毒
24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崔晓萍
1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2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过少
一、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肾虚

血瘀 痰湿
冲任气虚→无血可下 冲任阻滞→碍血下行
月经过少
7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过少
三、诊断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鉴别:激经 转归:闭经
22
中医妇科月经病
带下病
概念:广义:一切妇科病;
狭义: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
全身、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
病因病机:
湿 外湿
湿热
脾虚 内湿
湿毒 湿
带脉失约 任脉不固
带下病
23
肾虚
中医妇科月经病
带下病
诊断 依据:带下(量、色、质、气味)异 常或伴局部、全身症状。
鉴别:漏下,经间期出血,恶性病变 辨证论治:要点:带下的色、质、气味
辨证论治:
实:经前,经期,按之有块,触之即痛。 辨虚实:
虚:经后;柔软,无块。 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
分 型: 肝肾阴虚:一贯煎
20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绝经前后诸证
概念: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月
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面
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各种症
四、辨证论治 周期正常、经量少或经期短
辨证要点 来势 缓慢:虚 突然:实
8
中医妇科月经病
治则 分型
月经过少
虚—补 实—通 血虚→人参滋血汤 肾虚→归肾丸 血瘀→桃仁四物汤 痰湿→苍附导痰丸
9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肺肾阴虚
顺经汤
18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经行乳房胀痛
概念:每于经行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帐,或乳头胀痒
痛,甚者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简称“经行乳 胀”。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乳格不畅
乳胀
肝肾阴虚—乳格失养
诊断
特征:双侧,随周期发作,经后多消失。
鉴别:
乳腺增生
乳腺癌。
19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经行乳房胀痛
11
中医妇科月经病
闭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妇科月经病
闭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虚热 阴虚火旺
4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先期
三、诊断要点 1、特征: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 2、鉴别诊断:经间期出血 3、转归:崩漏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2、治则 3、分型论治
5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阴虚—相火变动 不能制约经血 非时妄行
脾虚
统摄无权
血瘀
血不归经
14
中医妇科月经病
崩漏
诊断
特点: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
鉴别: 1 、月经病
2 、妊娠出血
3 、癥瘕出血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辨崩、漏 来势急,出血量多

来势缓,出血少,淋漓 漏
分清虚 、实 一般虚多实少,热多寒少
久崩多虚
久漏多瘀
15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10
中医妇科月经病
闭经
一、概念: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 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二、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冲任空虚→血枯 无血可下 阴虚血燥 闭经 气滞血瘀 冲任阻滞→血隔→血不得下 痰湿阻滞
状。称经断前后诸证。
病因病机: 肾阴虚
肾虚所致一系列症状。
肾阳虚
诊断:
1、49岁±
特征
2、月经紊乱
3、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
4、神经精神症状:激动、抑郁、失眠
21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绝经前后诸证
鉴别:1、内科疾病 2、妇科恶性病变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月经、全身、舌脉 治则:补肾固肾 分型:肾阴虚—左当饮 肾阳虚—右归丸合理中丸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13
中医妇科月经病
崩漏
概念: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
称漏下或经漏。
病因病机:
虚热—虚火下扰
血热
实热—极迫血行
阳虚—冲任失固
冲任损伤
经血从胞宫
肾虚
血热气逆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迫血妄行
诊断:
1、有规律性
特征
2、伴周期发作
3、常致经量少或无月经
4、常伴有经生期
吐衄
17
中医妇科月经病
经行吐衄
鉴别: 1、鼻咽部疾患
2、肺部疾患
辨证论治
辨虚实: 实:经前1-2天,多,鲜红
虚:经后,少,淡红
治 则: 清热降逆,引血下行
分 型: 肝经郁火
清肝引经汤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3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先期
一、概念: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
日一行者。
二、病因病机:
1、气虚:疏摄无权→冲任失固→提前而至
2、血热
实热 阳盛血热
肝郁化热 火热下扰,血海不宁 经血提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