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地域分异规律
二、景观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和类型
• 景观在地球表面的千变万化的根本原因有 两个,即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这两个 因素在地球表面相互作用,决定了地域分 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 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一)太阳辐射能与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
•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是指景观各组 成成分和景观的性质沿纬度作用规律的更 替,并且形成一系列东西延伸的地域单位。
• 景观的地带性分异: 景观的各个组成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决定了作为这些组成综合的“景观”也必 然具有地带性分异。例如,在赤道带,高 温多雨、径流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烈, 风化壳和土层深厚,形成砖红壤,发育了 茂密的热带雨林,这就是赤道带景观特征。 而在亚寒带,严寒少雨、冻土层深厚、风 化壳薄,形成灰化土,发育了泰加林,这 就是亚寒带的景观特征。
•
2.具有耗散结构特性:指当体系处于非平衡 状态时,通过体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 交换而形成和维持的一种在空间和时序上 宏观层次呈现某种有序化了的结构。
• 理解耗散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耗散结构是一种有序结构,即系统内各组成成 分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在宏观上表现出一定有 序性。 • 例如地理景观系统组成虽然复杂,但在空间上 却是有序的,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土圈等都占据着特定的位置,表现出层状结构。 再如,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性等都是系 统有序的表现。整个地理景观随季节和昼夜的变 化,也可被认为是时间上的有序性。有序性的对 立面是无序性,如果体系处于无序状态,则各种 物质呈均匀分布,多呈混沌状态。描述系统无序 性的热力学函数叫熵(s),高熵对应于无序, 低熵对应于有序。可见,耗散结构的系统熵是比 较低的,而地理景观系统的熵也是比较低的。
• (二)海陆对比性 由于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地球表面形态 崎岖不平,洼地积水,大陆露出水面,形成一些 大陆和海洋。由于大陆和海洋的物理化学性质不 同,产生强烈的对比,例如海洋的水具有流动性, 较大的热容量等,而大陆不具有流动性,热容量 较小等产生强烈对比。由此使大陆和海洋在气候、 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强烈的差异,形成对比明 显的海洋景观和陆地景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理科学131 钟康弟1301100018
简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答: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1、等级关系:地域分异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为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且不同尺度之间的地域分异具有从属性。
2、成因关系:
(1)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其相应的许多自然地理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2)非地带性分异则因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3、地带性分异和分地带性分异的能量来源都来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能。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地理景观及其各成分的分布常常是同时有两种规律共同决定。
4、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关系。
(1)共性:都受水热组合特征的制约,呈现譬如温度递降等特征。
(2)差异:
第一,垂直带性是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水平带性则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水平带性湿度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制约,而垂直带性的湿度变化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加,在达到某个高度的时候再降低,并有背风坡和向风坡的差别。
第三,垂直带的气候、地貌均很复杂,某些特征呈现出水平地带所没有的性质。
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1)大尺度地域分异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因素)(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3)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1)大尺度地域分异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因素)(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3)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月牙泉
沙漠芦苇
第四节 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全球性分异 (全)大陆、 (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是中小尺度分异的背景,通过小尺度区 域分异的比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异规律。
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的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派生的分异规律中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基本的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小结东西延伸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纬度地带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水分为主海陆位置经度省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延伸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ks5u精品课件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地带性重点
水上处境:潜水面距地表不远,埋藏不深,潜水因蒸发 可上升到地表,影响土壤发育。这一处境有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入,从残积处境的土壤中淋溶出来的不同物质可 被潜水带到这里。水上处境又是过境环境,从分水岭来 的物质经过这里,被带到水下处境去。
水下处境:物质从侧面以流体或固体径流方式流入,土 壤(河泥、湖泥)自下而上发育,与下部基岩无关,周 围分水岭地区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进入到这里,因此, 易移动元素的堆积可以作为水下处境的特征。
原因是山地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 垂直带性既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又受到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是此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地 域分异规律。
(1)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相似之处 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与赤道到
北极。但二者产生的原因有差别,在哪里?
(2)垂直带性受经度省性的影响明显
垂直带谱
因素4:人类活动
……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讲明基本概念,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在不同尺度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与分类奠定理论基础。
难点:本章似乎是纯理论内容,但也是从实际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很多规律均有实际内容,因此学习本章时要注意从事实上去理解各种规律,不必离开客观实际去背诵这些理论。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前面讲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地球表层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负熵流)才能维持一定的有序性,使地球表层具有整体特征。
从整体上看,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那么内部有无差异呢?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输入地球表层的能量(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a.时间上,公转产生四季,自转产生昼夜,一天中接受的太阳能不同。
b.空间上,赤道、中纬、高纬不同的纬度获得的能量不同。
由于内力作用结果,使地球表层不均匀,产生了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
所以内部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自然综合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分纬向、经向、垂直和局部。
热带亚热带(土壤、植被相应的1.从赤道——极地温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纬向变化)亚寒带寒带湿润森林2.从沿海——内陆半湿润森林草原(经向变化)干旱草原半干旱荒漠3.从山下——山顶,自然带垂直变化。
4.局部小到一个山地的阴坡、阳坡都不相同。
前述现象都是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分异的结果。
第一节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2.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各种分异的原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岩石
构成地球固体表面, 提供矿产资源,影响 地貌和土壤形成。
生物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 活跃的要素,对土壤、 气候等产生影响。
土壤
是岩石风化物和生物 活动产物组成的地球 表面疏松层,为植物 生长提供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
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地带性分异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特征引起的。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区域性分 异规律。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机 制,包括地球自转、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和作用机制。
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02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气候类型的影响
气候类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 环境和生态系统。
热带气候类型对应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带气候类型对应着 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寒带气候类型则对应着寒冷的苔原和冰原。
05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带沿纬度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热 量带,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VS
洋流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暖流经过 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第六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 地带性分异因素决定了地带性区域单位及其等级系统的 客观存在,因此, 客观存在,因此,这类单位应主要依据区域的地带性属 性划分。主要的地带性区域单位主要包括: 性划分。主要的地带性区域单位主要包括: 1.带 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在区划中,带是 1.带 带是最高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在区划中, 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地理带或景观带而非单纯的热量带。 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地理带或景观带而非单纯的热量带。 具体指标有: 10℃积温、辐射平衡值,以及土壤、 具体指标有:≥10℃积温、辐射平衡值,以及土壤、植 被所反应的气候特点等。 被所反应的气候特点等。
1. .C.马 .C.马 克耶夫以欧亚 大陆作为理想 大陆, 大陆,划分出 27个自然带, 27个自然带 个自然带, 并对其相互关 系做了图解, 系做了图解, 见右图: 见右图:
2.布 布 迪科与 格里高 里耶夫 为了阐 明自然 地带分 布与水 热对比 的关系, 的关系, 做了左 图:
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20世70年代发现,珠穆朗玛峰地区作为 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 世70年代发现 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20 年代发现, 热带北缘山地,其垂直带从热带季雨带开始至高山冰雪带, 热带北缘山地,其垂直带从热带季雨带开始至高山冰雪带,引人瞩 目地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苔原带,见下图: 目地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苔原带垂直带有较强的理想色 .C.马克耶夫所提出的两类垂直带有较强的理想色 彩:
5.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它们共同作用于地 5.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 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 形成水平地域结构、 表,形成水平地域结构、垂直结构及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相结合的多 维空间结构: 维空间结构: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140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地域分异武花2016/5/1地域分异规律的定义,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具体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3)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 (3)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3)1太阳辐射; (3)2地球内能: (3)3经济因素: (3)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3)1 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纬向地带性 (3)(1)降水的纬度地带性 (4)(2)植被的纬向地带性 (4)(3)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4)2 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经向地带性(干湿地带性) (4)3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共同影响下的具体表现:垂直地带性。
(4)(1)地带幅窄,递变急剧。
(5)(2)带间联系密切(带间分割不清楚)。
(5)(3)水热对比特殊。
(5)(4)节律变化同步。
(5)(5)微域差异显著 (5)四:地域分异规律等级分化 (5)1 全球性地域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涵盖了全球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1)热量分带: (5)(2)海陆分异 (6)(3)海陆起伏分异 (6)2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6)(1)全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6)(2)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7)3 区域性地域分异 (8)(1)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 (8)(2)省性分异 (8)(3)带段性分异 (8)4 中级地域分异 (9)(1)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3)垂直带性分异 (10)5 低级地域分异 (10)(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10)(2)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10)(3)人为活动引起的地域分异 (10)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联系 (1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自然综合体)沿地球表面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结果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现象,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降水从沿 海向内陆
递减
中纬度 地区
东西方向 (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
热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低纬和高 纬度地区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背风坡 积雪冰川带
迎风坡
峰顶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垂直自然带谱数量: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热带疏林草原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和地 域分异
温故而知新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 律
自然地理要素
表现
各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改变引起其 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基本 原因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自然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
地带性规律
热带疏林草原带
自然带分布高度: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山麓 热带雨林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_山__顶___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_水__热__状__况_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海拔越__高__,纬度越__低__的
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 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经度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基础:以 水分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中 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这种分异规称为经度地带性非洲之旅
地区
刚果盆地 (姆班达卡)
乍得湖 (恩贾梅纳) 撒哈拉沙漠 (陶代尼)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全球性分异 > 大陆或大洋分异 > 区域性分异 > 中尺度分异 > 小 尺度分异
规模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层次
大陆 层次
区域 层次
局地 层次
范围
大陆或洲
约100万 平方公里 小于几百 平方公里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引自刘南威,2009)
厚度
对流层至 沉积岩层
摩擦层至 风化层
林冠层至 土壤层
内部联系 全球性大气环流、水 分循环和地质循环 地区性大气环流及大
流域的物质迁移
群落的生物循环
更新速率 缓慢 居中 较快
第二节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热力分带性(地带性)
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地球形状、黄赤交角、日地距离、大气圈 的厚度及透明度)
地带性因素→ 气压、降水→
赤道高温 促进对流作用的强烈进行,降水丰沛
陆地水文→ 气候湿热,低压静风,径流充沛,沼泽广布
风化壳、土壤→ 生物群落→
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深厚 雨林植被等
地貌纬度地带性:外力地貌(气候地貌); 气候纬水、气候带等; 水文纬度地带性: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补给方式、含沙量; 植被纬度地带性(标志):植被型,植被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物质储量、生产率); 土壤纬度地带性(标志):风化过程、风化壳类型、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 腐殖质含量、pH值和土壤类型。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2.6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一、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对于兼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特征的自然地带,人们习惯以水平地带相称。
二、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各个纬度自然地带与相应垂直带之间具有明显相似之处,因为两者具有温度递降这一共同成因。
但也存在差异:首先,水平地带的湿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而垂直带的湿度变化一般是降水量由下而上增多,在某一高度出现最大值后复又下降,并有背风坡和向风坡的明显差别,因而水热对比关系的变化与水平地带并不完全一致。
其次,光的强度和组成也有很大差别,水平地带太阳高度角随纬度而变化,昼夜长度由赤道向两极发生分化,而垂直带不发生这种变化。
第三,垂直带的地貌、气候均很复杂,并使土壤和生物群落特征,甚至冰川特征出现水平地带所没有的性质。
如高山冰雪带与森林带的交错现象。
每个山地都有其独特的垂直带谱,可以通过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区分带谱的差别。
所谓带谱的质的对比关系,是指带谱组成和各垂直带之间的关系;所谓量的对比关系,则指个垂直带占据的海拔高度上下限和分布面积比例。
以基带所在的纬度位置最为重要。
不同纬度地带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
正是基带的特点把垂直带与水平地带联系起来。
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两者的关系可以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情况来分析,只有在海洋性情况下,垂直带才可能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地带系统。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低值区是垂直带所没有的。
这就形成了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的不可比性。
而山地垂直带中,决不出现森林苔原地带和苔原地带。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按广义理解,凡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都叫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
按狭义理解,地带性仅指纬度地带性。
但实际观察到的自然地带,总是以热量分带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与以干湿度分带为基础的非纬度地带的综合表现,即水平地带(自然界中的现实状态)。
任何地带性区域中都可以发现由非地带性分异形成的次级自然区域,任何非地带性区域中都可以发现由地带性分异形成的次级自然区域。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咱中国那可真是地大物博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的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色和气候。
这背后啊,可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起作用呢!你看啊,南方那是温暖湿润,到处都是绿树成荫,那植物长得可茂盛了,就好像是大自然给南方披上了一件翠绿的大披风。
为啥呢?因为南方靠近海洋啊,雨水多呀,这气候适合植物生长。
再瞧瞧北方,冬天那叫一个冷啊,大雪纷飞的,能积老厚老厚的雪了。
这和南方差别多大呀!这就像是大自然给北方换了个白色的棉袄。
这就是地域分异规律的神奇之处。
就说那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吧,差别也老大了。
沿海地区能吹到海风,空气里都带着点咸咸的味道呢。
而且海鲜那叫一个多,各种各样的鱼啊虾啊,多到你都叫不出名字来。
内陆呢,虽然没有那么多海鲜,但是有大片大片的陆地啊,能种好多庄稼,养好多牛羊。
这难道不是各有各的好吗?还有那山区和平原,山区里有高山有峡谷,风景那叫一个美。
你去爬山,一路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植物和动物,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平原呢,一望无际,视野开阔得很,种起庄稼来那可方便了,大型机械都能开得进去。
这两者不就像是大自然的两个不同的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和魅力。
这地域分异规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我们的国家变得丰富多彩。
它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能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不同的风景。
这多有意思啊!咱中国这么大,要是每个地方都一样,那多没意思呀!正是因为有了地域分异规律,我们才能在东北看到茫茫的林海雪原,在江南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在西北领略到大漠孤烟直的壮观景象。
这一切不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吗?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不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这些美丽的景色一直存在下去。
别小看了这地域分异规律,它可是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啊,我们要好好地感受这地域分异规律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去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你说是不是应该这样呢?。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131 钟康弟18
简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答: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1、等级关系:地域分异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为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且不同尺度之间的地域分异具有从属性。
2、成因关系:
(1)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其相应的许多自然地理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2)非地带性分异则因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3、地带性分异和分地带性分异的能量来源都来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能。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地理景观及其各成分的分布常常是同时有两种规律共同决定。
4、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关系。
(1)共性:都受水热组合特征的制约,呈现譬如温度递降等特征。
(2)差异:
第一,垂直带性是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水平带性则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水平带性湿度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制约,而垂直带性的湿度变化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加,在达到某个高度的时候再降低,并有背风坡和向风坡的差别。
第三,垂直带的气候、地貌均很复杂,某些特征呈现出水平地带所没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