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与评价

合集下载

空心病的心血管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空心病的心血管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空心病的心血管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空心病是指心脏右室心肌萎缩和扩张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目前,针对空心病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空心病治疗的现状、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空心病治疗的现状目前,空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心血管药物等。

其中,心血管药物在治疗空心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心血管药物的研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设定与药物筛选:研究人员首先确定治疗空心病的药物研发目标,如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

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筛选,选出潜在的候选药物。

2. 药物的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对候选药物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评价,确定其作用机制、安全性和副作用。

3. 临床前研究:将候选药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临床试验:将筛选出的候选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分为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包括I、II、III期试验。

通过这些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药物上市和监管:当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后,申请上市并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方可在临床上使用。

三、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心血管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空心病的心血管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空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水肿等症状。

3. 心血管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能够调节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达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4. 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未来,我们可以预期的发展包括:1. 新药研发:通过研究心脏病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开发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监测与评价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的意义、方法以及在不同药物类别中的应用。

一、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的意义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旨在监测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浓度或效果,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监测与评价,医生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潜在的药物相关风险。

二、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的方法1. 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来评估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

血药浓度监测常用于具有明确治疗指南的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生素等。

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药物疗效评价药物疗效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生理指标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症状缓解评估、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监测等。

通过药物疗效评价,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因此不良反应监测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

此外,通过不良反应的监测,还可以评估药物剂量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三、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在不同药物类别中的应用1. 抗生素抗生素是常见的用于治疗感染的药物。

在抗生素的治疗中,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剂量,以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最佳浓度,并尽可能避免耐药性的发展。

同时,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2. 心血管药物心血管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血压监测是心血管药物治疗中常见的监测手段,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也可以评估心脏功能的变化,提供药物治疗的依据。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评估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血管和血液中循环的一类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合理的用药是控制心血管疾病进展和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安全性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药物特性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对特定药物在特定患者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和判断。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安全性评估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评估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例如,对于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对于存在低血压或严重贫血的患者来说,使用硝酸甘油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2. 药物的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性别和其他特殊情况,评估药物的剂量调整。

例如,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降低,需要减少给药剂量,以防止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毒副作用。

3.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和降血压药物,这些药物的组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出血或低血压。

4. 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些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患病时间、遗传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进行评估。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药物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患病时间较长且伴有其他并发症,那么药物治疗可能需要更加激进,以避免进一步发展为心脏病或中风。

在评估药物安全性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使用史、过敏史等信息,并结合患者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摘要血管活性药物对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支持程度常被视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等仅粗略地量化了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支持。

当患者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时,病死率相应增加。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是通过使用标准化不同药物剂量的简单公式客观量化血流动力学支持程度,被推荐为一项简单、有效、准确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对VI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指导制定诊疗决策提供帮助。

血管活性药物是一类通过增加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来维持血压,从而达到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的药物。

既往研究证实,危重症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越大,病死率就越高。

然而,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可使用的剂量具有高度异质性。

因此,不同临床医生对患者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应用标准不一,许多危重症患者风险评分系统及许多临床研究中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指标也存在差异,导致各项研究间产生明显异质性,不利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深入评估。

如何通过统一、准确量化不同危重症患者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量,对于客观、精准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及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的同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这一概念。

VIS评分是利用简单的公式将患者使用的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统一标准量化,用于评估血管活性药物对循环支持的程度,进而评估患者的病情。

目前,国内外有较多关于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报道。

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现对VIS评分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了解VI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通过VIS评分更客观、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指导诊疗决策,改善预后,同时统一认识,降低今后治疗及研究中的异质性。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一、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药物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和细致化。

本文将就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心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方法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心血管药物疗效的金标准,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控制干扰因素,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对象,可以观察心血管药物长期使用对患者的影响,为评价心血管药物的长期疗效提供依据。

3.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病史资料,对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患者和未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患者进行对照,以评估心血管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荟萃分析荟萃分析是将多个不同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和比较,从而得出更为客观和综合的结论。

荟萃分析可以解决研究样本小、研究结论矛盾等问题。

三、心血管药物的评价指标1.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评价心血管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等。

通过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以评估心血管药物的保护作用。

2. 血压、血脂指标心血管药物常用于调节血压、降低血脂,因此血压、血脂指标的改善程度也是评估心血管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情况,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评估心血管药物的疗效。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评估心血管药物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四、心血管药物的副作用评价心血管药物的副作用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心律失常、消化不良、恶心等。

在使用心血管药物时,应该密切关注其副作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五、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评价1. 临床效果评价临床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评价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评价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评价麻醉医师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每天都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这些药物的运用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不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不同的,如新斯的明使用时需要大剂量一次静脉注射,目的是使新斯的明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产生最大的拮抗效果。

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则需要小剂量分次注射或静脉滴注,最好是用微泵持续注射。

一、传出神经递质及受体谈到心血管活性药物,必须要了解传出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已经发现的传出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一氧化氮(NO)等。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两型:1.胆碱能受体包括毒蕈碱受体(M受体,有五种亚型:M1、M2、M3、M4、M5)和烟碱受体(N受体,Nm/N2、Nn/N1)。

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及其兴奋效应是: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ch,使心脏抑制(M1)、空腔器官平滑肌收缩(M3)、腺体分泌(M1)、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M1)以及骨骼肌收缩(N2)。

2.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亚型主要为α1、α2两种亚型)和β受体(分为β1、β2、β3三种亚型)。

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及其兴奋效应: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NA,使心脏兴奋(β1)、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α1)或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舒张(β2)及支气管扩张(β2),胃肠、膀胱括约肌收缩。

二、胆碱酯酶抑制药新斯的明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发挥完全拟胆碱作用,即可激动M、N胆碱受体。

此外尚能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M受体。

其作用特点为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

临床麻醉中最主要是用其拮抗非去极化肌松剂的残留。

由于新斯的明的N样作用,有时候会导致严重的窦缓,所以一般要用阿托品拮抗这一不良反应。

阿托品的使用也有讲究,必须先用阿托品,待心率加快后再用新斯的明,有些麻醉医师把阿托品与新斯的明抽在一起给患者注射,是值得商榷的,万一患者对阿托品不敏感心率并不加快而新斯的明的降心率作用又很强麻醉医师就非常被动。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引言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

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而左西孟旦和新活素是两种常用于这类疾病治疗的药物。

本文旨在评价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左西孟旦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它通过阻断β1受体并减少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降低心脏的负荷和氧耗,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左西孟旦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新活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新活素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心血管紧张素Ⅱ的兴奋作用,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灌注。

临床研究证实,新活素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心脏输出量。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的临床研究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左西孟旦或新活素。

某项研究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联合应用左西孟旦和新活素的患者中,心功能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左西孟旦或新活素的患者。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左西孟旦和新活素的患者在心电图改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以及长期预后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的安全性药物的安全性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一些研究也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头晕、疲劳、低血压等轻度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很少见。

左西孟旦联合新活素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胺碘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胺碘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胺碘酮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可能 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胺碘酮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胺碘酮。
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 量使用。
加强用药监测
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PART 02
心血管疾病概述
REPORTING
心血管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 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 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心血管疾 病可分为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 末梢循环障碍等。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与死亡率
01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胺碘酮时,医生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必要时 调整用药方案。
PART 07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研究成果总结
胺碘酮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和数据分 析,进一步证实了胺碘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显著疗效。
性质
胺碘酮是一种脂溶性药物,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脂 肪组织和肝脏中蓄积。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可以维持 较长时间的疗效。
胺碘酮药理作用及机制概述
药理作用
胺碘酮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 效不应期,从而抑制折返激动和异位 心律。
机制概述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评价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评价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评价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药物治疗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疗效评价: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因此,评价药物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来评估疗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观察血压是否达到目标值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2.安全性评价:除了疗效,药物的安全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者心理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

药物的耐受性则是指长期使用药物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是否正常。

通常来说,药物的安全性越高,患者的遵从性也越高。

3.经济性评价: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是长期进行的,因此药物的经济性也需要考虑。

药物的经济性评价主要包括药物的价格、疗效和代价的比较。

在药物治疗中,选择经济性好的药物可以节省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4.患者满意度评价: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因此,从患者的角度评价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满意程度和需求。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评价应从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

只有全面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价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价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策略与疗效评价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策略以及其疗效的评价。

一、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策略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2. 抗血脂药物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抗血脂药物也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抗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降脂新药等。

它们通过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浓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3. 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常见合并症。

降低血压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压水平,医生会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因此,抗心绞痛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

它们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情况,从而缓解或预防心绞痛发作。

5. 抗血凝药物抗血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使用抗血凝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栓风险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

二、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缓解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应当能够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例如心绞痛的频率和程度应当减少,活动耐量应当增加等。

同时,药物治疗还应当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对患者的影响。

2. 心电图改善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传统中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评价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大量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和评估。

相关研究表明,中药能够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和改善心脏功能等,从而对心血管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心血管病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指南

心血管病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指南
心血管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技术指南介绍
2020年10月
目录
01
背景
02
评价内容与维度
03
评价设计与分析方法
04
案例分享
1 背景
2 评价内容与维度
安全性
有效性
可及性 适宜性
经济性 创新性
本指南涉及的心血管药物:
抗心绞痛药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力衰竭药 抗高血压药 抗休克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抗栓药
✓ 症状改善 ✓ 预后改善
(二)指标选择
终点指对以下事件的影响:
✓ 死亡率: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等 ✓ 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心
力衰竭、血运重建等
2-2 有效性评价
心血管病药品有效性评价常用替代指标
替代指标:实验室测量指标、临床症状或体征 变化等。 ✓ 采用替代指标,需要说明其合理性,如文 献支持替代指标与终点指标之间有强关联 等。
方案。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成本-效益分析(CBA)
、最小成本分析(CMA)等4种方法,以及增量分析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成本-
效用分析。经济性评估实施主要参考现有药物经济学评估指南。
临床结果指标选择与测量
成本指标选择与测量
效果/疗效 效 用(QALY) 效益 健康产出 贴现 临床结果
成本-效果分析 (CEA)
临床效果指标
比较相同临床产出的不同心血管病药物;
产出指标只体现或主要体现在某一个临床产出指标时。有多个指 标反映时,应采用对疾病治疗或对患者最为重要的效果指标,可 以多个效果指标分别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CBA)
意愿法或人力资本法等方 法转换为货币指标

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及循证药学评价

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及循证药学评价

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及循证药学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左西孟旦是一种钙离子增敏剂,可通过促进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动而增强心肌收缩力。

近年来,左西孟旦在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临床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钙离子增敏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左西孟旦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及循证药学评价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关于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指南和决策参考。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挖掘左西孟旦在临床中的潜力,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总结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左西孟旦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及剂量选取等方面;2)分析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深入了解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机制;3)总结左西孟旦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试验进展;4)归纳左西孟旦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南和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用药指导;5)进行循证药学评价,评估左西孟旦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局限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用药建议,促进左西孟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

2. 正文2.1 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的临床应用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

在心血管疾病中,左西孟旦可以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肌收缩速度来增强心肌功能,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左西孟旦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轻心脏负担。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左西孟旦可以通过扩张气道平滑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痰液分泌等症状。

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左西孟旦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咳嗽。

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通过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然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评估药物的临床效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一种常见方法。

临床试验通过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生物学指标变化等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临床试验需要严格的试验设计和方法,包括随机分组、双盲试验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生命质量评估生命质量评估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生命质量评估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生活质量、身体活动能力、心理状况等来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生命质量评估工具包括SF-36、EQ-5D等。

3. 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在体内测量或检测的生物学指标,如血液生化指标、生物分子水平指标等。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通过测量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的水平来评估治疗的疗效。

4.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通过影像学方法,如X射线、CT、MRI等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大小、数量等来评估药物治疗对病变的影响。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可以通过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的意义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指导药物选择和调整通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某些疾病,不同的药物可能有不同的疗效,只有通过评估才能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 优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中,有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等,通过评估临床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药物球囊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介入器械,它通过充气或充液的方式,将药物输送至患病部位,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如何评价药物球囊的治疗效果,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疗效的监测和疗效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直接评价是指直接观察和测量药物球囊治疗后的效果,包括病情改善程度、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

间接评价是通过观察药物球囊治疗前后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如患者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

一、直接评价方法与指标1. 病情改善程度评价病情改善程度评价是最常见的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球囊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症状缓解程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改善程度等。

2. 治愈率评价治愈率评价是针对某些可完全治愈的疾病而言的,如药物球囊治疗冠心病的治愈率评价。

治愈率是指通过药物球囊治疗后,患者病情完全缓解,不再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比例。

对于冠心病等慢性病来说,治愈率的评价相对较低,通常以其他指标为主。

3. 复发率评价复发率评价是长期评价药物球囊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复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过药物球囊治疗后,患者病情再次恶化或复发的比例。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球囊治疗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间接评价方法与指标1. 生化指标评价生化指标是评价药物球囊临床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压、血红蛋白、血脂、血糖等。

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球囊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

2. 心电图评价心电图是观察患者心脏功能和心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药物球囊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后,可以通过心电图的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

比如,药物球囊治疗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后心电图上可能会出现ST段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等特征。

冠心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冠心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冠心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实践与研究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治疗冠心病的众多药物中,冠心宁注射液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

冠心宁注射液是由丹参和川芎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

本文将对冠心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实践与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一、冠心宁注射液的成分与作用机制冠心宁注射液中的丹参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素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川芎中的主要成分川芎嗪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

两种成分相互协同,共同发挥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作用,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二、冠心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冠心宁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对于心绞痛患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此外,冠心宁注射液还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等,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三、冠心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冠心宁注射液一般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和滴注速度。

通常,成人每次用量为 10 20 毫升,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500 毫升中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 1 次,10 14 天为一个疗程。

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过敏、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冠心宁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观察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冠心宁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针对 20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改善率显著提高。

心血管药物的体外药效学评价研究

心血管药物的体外药效学评价研究

心血管药物的体外药效学评价研究第一章绪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主要健康问题,为此制定了多项相关的指南和标准,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的一项措施。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药物研发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体外药效学评价是评价药物效果、制定用药计划和优化治疗方案等实际应用的重要首要步骤。

本文旨在对心血管药物的体外药效学评价进行综述,重点介绍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以及优化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评价方法2.1 离体测试离体测试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和可靠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体外实验来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指标,常用的包括药物释放实验、溶解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等。

2.2 细胞实验细胞实验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情况,其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评估药物的细胞外及细胞内效应。

常用的细胞实验包括MTT检测、细胞凋亡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等。

2.3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体外测试和细胞实验之后必需完成的重要环节。

其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模拟药物在体内情况,克服体外模拟性的局限性。

常用的动物实验包括药代动力学实验、药效学实验和毒理学实验等。

第三章评价指标3.1 药物释放度药物释放度是药物体内能够释放出来的量,是体外评价药物溶解性和溶出性最为直接的指标。

其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体外释放实验、动物实验和直接分析法等。

3.2 药物吸收度药物吸收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对细胞模型体系的测定等。

3.3 药物药代动力学药物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体内组织的分布动力学两方面。

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测定是对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3.4 药物药效学药物药效学是药物在体内的效果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大鼠和小鼠等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人群的临床试验以及体外实验等。

第四章优化方法4.1 包材选择在体外或者动物实验中,所使用的药物需要进行分装和放置,不同材质的药品包材会对药物的释放度和吸收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是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病变。

在临床中,这两种药物被广泛应用,但它们的具体疗效如何呢?本文将对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一、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评价厄贝沙坦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它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除了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外,厄贝沙坦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厄贝沙坦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一项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厄贝沙坦还可以减轻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程度,减少心肌细胞坏死,保护心脏功能稳定。

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通过竞争性阻断β受体,降低心脏的搏出量和心率,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相比,美托洛尔对β1受体的选择性较好,对心脏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除了单独应用外,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机制,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更全面地改善心脏病变,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一项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搏指数,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药物疗效评价与临床应用

药物疗效评价与临床应用

药物疗效评价与临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疗效评价已成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药物的疗效评价旨在评估药物对人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便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疗效评价的意义、流程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药物疗效评价的意义药物疗效评价是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促进药物研发:药物疗效评价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从而指导药物的优化与改进,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物疗效评价结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经过评价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3. 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药物疗效评价结果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药物疗效评价的流程药物疗效评价的流程一般包括药物有效性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

1. 药物有效性评价药物有效性评价旨在评估药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其中,药理学试验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基础,通过体内外试验评估药物对靶点的亲和性、选择性以及作用机制等。

动物模型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也是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评估药物的疗效。

此外,临床试验也是药物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治疗导向或剂量寻找,通过小样本试验确定药物的最佳治疗剂量;第二阶段为治疗效果评估,通过中等样本试验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第三阶段为大规模试验,通过大样本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价是评估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安全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此外,还需要评估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其他安全问题,如药物的致畸性、致癌性、心血管安全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 体重因素: BMI=体重(kg)/身高(m2) 营养因素: 高盐、过多的饱和脂肪酸、酗酒、吸烟 精神、心理因素:白大衣效应
4 2020/11/124
抗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5 2020/11/14
流行病学特点
“ 三高 ” 患病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
病死率高
治疗率低
残疾率高
控制率低
LV充盈压↑
低心输出量 综合征
肺静脉淤血 呼吸困难
10
2020/11/124
高血压与死因构成
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 2004 年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 200/10 万人,农村为
142/10 万人,分别占死亡构成的 37%和 28%;居死亡原因首位 最近发表的我国≥40 岁17万人群8年(1239191人-年)随访结果表明
17
2020/11/124
四.常用代表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 ARB
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目前种 类较多。其对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及
死亡率、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肾
损害的进展尤其有蛋白尿时特别有效。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11/124
ACEI与危险因素控制(一)
ABCD
流行病学特点
知晓率
30.2%
治疗率
24.7%
控制率
6.1%
0%
10%
20%
30%
40%
50%
9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卫生部、科技部、统20计2局0/,1210/0144年10月12日。
高血压与左室肥厚
血压↑
收缩功能不全
EF ↓ EDV ↑ LV扩张
LVH 室性心律失常
舒张功能不全
EF→或↑ EDV→或↑ LV大小正常
高血压状态可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引起心肌肥厚与心
力衰竭,造成小动脉内皮损伤、内膜增厚变窄,使血压进一 步升高,最终导致脑、心、肾的损害,为脑卒中和冠心病等 的危险因素。
6 2020/11/124
流行病学特点
欧美20% 1959年高血压发病率为5.11% 1979年高血压发病率为7.73% 1991年高血压发病率为11.88% 2002年高血压发病率为18.8% 2002年高血压绝对数:≥ 1.6亿 2006年高血压绝对数:2亿 从南到北递增、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 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发病率高
7 2020/11/124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患病人数已超过1.6亿
高血20 压患病人数高速增长 18.8% 18
16
14
百分比*12 (%) 10
8
11.8 8%
7.73%
6 5.11%
4
2
0
1959
1979 19918 200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卫生部、科技部、统20计2局0/,1210/0144年10月12日。
• 随机 双盲 安慰剂对照(正常血压者) 平行 • 依那普利 尼索地平 • 950人 随访5年
• 结果: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与尼索地平治疗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水平相 似,但前者致死及非致死性心梗发生明显低于后者。
FACET
• 随机 开放 平行 Fasinopril 氨氯地平
• 380人 随访3.5年
• 结果: 1.两组均有效降压;血糖、血TCHO、HDL、糖化血 红蛋白及空腹 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
11
2020/11/14
高血压是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
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凝度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胰岛素抵抗
CVD 风险
向心性肥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
12
Adapted from Rutter MK et al. Ci2rc0u2la0ti/o1n1. 2/01043;107:458-454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四)利尿药 氢氯噻嗪 呋塞米 吲哚帕胺
16
2020/11/124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 甲基多巴 2.神经节阻断药 美加明 3.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 利血平 4.交感神经受体阻断药 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 1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 卡维地洛
(六)血管扩张药 肼屈嗪 硝普钠 吡那地尔 米诺地尔
,总死亡20033 人,总死亡率为1345.2/10万人/年 前三位死亡的原因(死亡率/10 万人/年)分别为心脏病(296.3)、
恶性肿瘤(293.3)、脑血管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 是高血压(相对危险:RR=1.48),此后是吸烟(RR=1.23)和缺乏体 力活动(RR=1.20)。心脏病占总死亡的 23.1%,恶性肿瘤占 22.3% ,脑血管病占 21.3%。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 44.4%
• Fasinopril 组急性心梗、脑卒中和心绞痛住院的联合终点明显低于氨氯地
平组。
19
2020/11/124
ACEI与危险因素控制(二)
CAPPP
• 随机 开放 平行 盲终点 卡托普利 传统治疗 • 10985人 随访平均6.1年 • 结果:卡托普利组心血管死亡率低于传统治疗组,而
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与评价
高血压病的临床 药物治疗
2 2020/11/124
思考讨论题
目前你们所知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 情况如何?
怎样治疗才是合理应用? 每一个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如何了解的?
3 2020/11/124
一.概述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率较高。除少数为 继发性高血压症外,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 原因不清,可与多种因素影响有关,如遗传、外界环境 的改变、个体生活习惯等。
⑴ 是否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⑵是否能逆转左室肥厚; ⑶是否能减轻动脉硬化; ⑷是否控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 ⑸是否减少副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14
2020/11/124
15
2020/11/124
三.抗高血压药分类
(一)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
卡托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洛沙坦 缬沙坦 (二)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 氨氯地平
中风
冠心病
心衰 左室肥大
高血压
肾脏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致死率 致残率
13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 Arch Intern Med. 202109/9131;/11543:186–208.
二.高血压病治疗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