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11章幼儿故事的创作与欣赏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1、文学作品的内容(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10章:幼儿童话
• 童话创作的核心之一是设计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 陈伯吹 :“为了把幻想故事的主要物质材料(自然物),通过幻想和联想,
转化成为作品形象,以特殊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就得把它们‘人格化’ 起来,于是拟人法就成为童话创作手法的宠儿了。” • 拟人:可以将对象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适 应幼儿“泛灵”的心理特点。 • 拟人化既涉及物,又跟人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兼顾物性与人性,才能弄假 成真,获得艺术的真实性。 • 首先应找准物性与人性的相融性和相斥性,以相融的共同之处作生动的比拟。 • 其次,“拟人法”还要受社会性的制约,即必须符合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实 际。 • 将螃蟹拟人化为理发师,把螃蟹的两只大钳子写成两把推剪,把它两边的四
(二)童话超越现实生活
• 陈伯吹:“它植根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这一基础上,通过幻想,用假想的或象征 性的形象来表现事物和现象的‘超自然’力量;在艺术手法上,一般通过‘拟人 的’——也就是让动植矿物等等披上人类的外衣,并且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像 人类一般的生活着”
• “动植矿物像人一般的生活着”——说明童话虽然来源于现实,却不能跟在生活后面 亦步亦趋地描摹现实,还必须超越它,对其进行高度浓缩、高度提炼和极度变形的艺 术化处理。
• 是“夸张的夸张”。它要达到的目的是让人不相信生 活中可能存在其物其事,只可能存在于幻想之中。
• 安徒生《豌豆上的公主》:公主睡在二十床垫子和二 十床鸭绒被上还被硌得浑身青紫,因为最下面放了一 颗豌豆。
• 童话这一名称的使用在中国是近代的事情,20世纪初从西方译介进中国 来的童话成为中国童话的催生剂,其标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但当时“童话”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庞杂,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时虽有孙毓修的《无猫国》,茅盾 的《书呆子》、《一段麻》、《寻快乐》等早期的创作童话问世,但不 成体系。
11.幼儿童话
二、诗意美
•
• • 童话的诗意美指童话具有像诗歌意境那样的美感。 如:《小狐狸的鬼主意》《去年的树》
• 三、“荒诞”美
•
此处所谓的“荒诞”是美学意义上的荒诞感、荒诞性,概 念较为宽泛。它涵盖奇异、怪异、稀奇、善变等多重含义。 《晴天有时下猪》 《河马先生的熟食店》《西姆肯夫人的浴缸》 《不肯长大的小 泰莱莎》
童话的作用
童话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 童话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和幻想 能力 童话能培养美感、陶冶情操 童话还具有很大的娱乐作用
基本特征
•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性文学。幻想,是童话的基本 特征。 如:安徒生 《海的女儿》 洪汛涛 《神笔马良》 幻想是主体,是核心,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一)特殊的艺术环境
借助梦幻来表现故事也是幼儿童话展开想象的一种方式,如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
3.亦虚亦实的幻想环境
(二)特有的结构手法
幼儿童话具有与幼儿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特有的结构手法。 常常使用的三段法、循环法、对比法来安排结构,以此更好
地强化幼儿对关键环节的注意。
1.三段法 三段法又叫反复法。通常是同一场景三次反复或者同一情 节三次递进或者三个人物依次描写。 《白雪公主》《金鸡冠的公鸡》《渔夫和金鱼》
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窗口,我给你吃颗小豆。”可是公鸡一声不响。 狐狸就接着唱:“孩子们跑啊跑,麦子撒了一地,母鸡把它们捡起来,就是
不给公鸡…”公鸡忍不住了,把头探出窗口:“喔喔喔!干吗不给?”狐狸
一把抓住他猫和画眉鸟这回去砍柴,走得很远很远。 狐狸又来了,他坐在窗下唱道:“公鸡呀公鸡,金鸡冠的公鸡,你的脑袋 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窗口,我给你吃颗小豆。”可是公鸡 一声不响。狐狸就接着唱:“孩子们跑啊跑,麦子撒了一地,母鸡把它们捡 起来,就是不给公鸡…”公鸡还是一声不响,狐狸又接着唱:“孩子们跑啊跑, 核桃撒了一地,母鸡把它们捡起来,就是不给公鸡…”可是公鸡忍不住了, 把头探出窗口:“喔喔喔!干吗不给?”狐狸一把抓住他,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10章:幼儿童话
• 第一节:幼儿童话概述 • 第二节:幼儿童话的创作 • 第三节:幼儿童话的欣赏
第一节活编织成一幅奇异的图景,显得亦虚亦实、似幻犹 真。
• 童话:是一种专门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叙事性文 学样式。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 幼儿童话与童话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它的篇幅更短小、内容更单 纯、情节更简单、语言更浅近。
• 周作人《童话略论》:“童话本质与神话、世说实为一体。上古之时, 宗教初萌,民皆拜物,其教以为天下万物各有生气,故天神地祇,物 魅人鬼,皆有定作,不异生人,本其时之信仰,演为故事,而神话兴 焉。其次亦述神人之事,为众所信,但尊而不威,敬而不畏者,则为 世说。童话者,与此同物,但意主传奇,其时代人地皆无定名,以娱 乐为主。是其区别。盖约言之,神话者原人之宗教,而童话则其文学 也。”
三、“荒诞”美
• (一)体会荒诞后面的深层意蕴
• 童话的美不仅包括美丽的意境、语言,同时还包括人情的温暖、心灵的美好、高尚的 情操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荒诞的幻想来加以表现。
• 【英国】罗·达尔:《慈善的巨人》 • 任大霖:《河马先生的熟食店》
• (二)学习荒诞的表现手法
• 荒诞美除了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变形等手法表现外,还可以通过怪诞和滑稽表现 出来。
(二)童话超越现实生活
• 陈伯吹:“它植根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这一基础上,通过幻想,用假想的或象征 性的形象来表现事物和现象的‘超自然’力量;在艺术手法上,一般通过‘拟人 的’——也就是让动植矿物等等披上人类的外衣,并且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像 人类一般的生活着”
• “动植矿物像人一般的生活着”——说明童话虽然来源于现实,却不能跟在生活后面 亦步亦趋地描摹现实,还必须超越它,对其进行高度浓缩、高度提炼和极度变形的艺 术化处理。
(幼儿文学创作和与欣赏)第5章幼儿文学创作过程和要求
幼儿文学创作旨在教育和娱乐相结合,既 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又符合他们的兴趣。
3 注重情感表达与共享
4 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幼儿文学作品要表达真挚的情感,引发幼 儿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一定 的美学价值,追求精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幼儿文学创作的范围
幼儿文学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如童话、儿歌、绘本、情节故事等。创 作者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创作领域。
通过幼儿文学作品,促进幼儿的词汇积累、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幼儿文学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 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4 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通过欣赏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培养幼儿 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幼儿文学作品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促进情感的表达与共享。
幼儿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
寓意深刻的故事
幼儿文学作品常通过故事情 节来传递深远的思想和寓意。
丰富的人物形象
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幼儿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幼儿 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
多样的艺术表现形 式
幼儿文学作品运用丰富的艺 术表现形式,如诗歌、童话、 绘本等,为幼儿提供多样的 阅读体验。
幼儿文学创作的步骤
1
构思和策划
2
进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构
幼儿文学创作和与欣赏
幼儿文学创作是指为幼儿群体创作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 本章将探讨幼儿文学创作的过程和要求,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幼儿文学 作品。
幼儿文学创作的定义
创作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
创作者通过运用适合幼儿群体的语言、题材 和表现手法,创造有趣、丰富的文学作品。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10章:幼儿童话
二、幼儿童话的特点
• 幼儿是人一生中最爱幻想、最能接受所有荒诞不经的幻想的年龄段,所以,童话的幻 想特征在幼儿童话里表现得最鲜明,也最有代表性。
三、幼儿童话的分类
• (一)从形成的过程看,可分为古典童话、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 (二)从内容看,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 • (三)从体裁来看,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 (四)从人物形象看,可分为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创作
• 一、掌握童话的创作规律
• 洪汛涛:真→假→真。 • “前面那个‘真’字,那就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童话是一种幻想的艺术,幻想
• (一)“人”须物性人性兼顾
• 童话创作的核心之一是设计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 陈伯吹 :“为了把幻想故事的主要物质材料(自然物),通过幻想和联想,
转化成为作品形象,以特殊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就得把它们‘人格化’ 起来,于是拟人法就成为童话创作手法的宠儿了。” • 拟人:可以将对象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适 应幼儿“泛灵”的心理特点。 • 拟人化既涉及物,又跟人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兼顾物性与人性,才能弄假 成真,获得艺术的真实性。 • 首先应找准物性与人性的相融性和相斥性,以相融的共同之处作生动的比拟。 • 其次,“拟人法”还要受社会性的制约,即必须符合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实 际。 • 将螃蟹拟人化为理发师,把螃蟹的两只大钳子写成两把推剪,把它两边的四
• 童话这一名称的使用在中国是近代的事情,20世纪初从西方译介进中国 来的童话成为中国童话的催生剂,其标志是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但当时“童话”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庞杂,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时虽有孙毓修的《无猫国》,茅盾 的《书呆子》、《一段麻》、《寻快乐》等早期的创作童话问世,但不 成体系。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9章:幼儿散文
二、各类幼儿散文的欣赏
• (一)记叙类散文的欣赏 • 记叙类散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记事来写情写意的散文 • 对于这一类散文的欣赏,不能停留在人物、事件的表面,而是要品味意趣。如果停留
• 幼儿散文一开始走的就是艺术散文的路子,主要记叙真人真事、真情 实景,抒发作者的真实感受,其篇幅短小,意境清新自然,语言清纯 优美。它内容广阔,题材丰富,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表现手法 灵活,语言精练规范,对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 的示范作用。这些使得幼儿散文越来越受到重视。
• 二、幼儿散文的特点
表面,把它当作故事来解读,而忽略了对文本中所包蕴的情趣、意趣进行深入的体察, 那就等于买椟还珠。 • (二)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欣赏 • 幼儿散文中,写得最富画面美、意象美的,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自然景观和 特定物件为主要表达对象的写景状物类散文。 • 这类散文的形、声、色、味、状态、神韵皆美,是最受读者青睐的。欣赏此类文本, 要求欣赏者能够披文入境,深切感受画面、物境所包含的情韵,寻找到平常的山川风 物、花鸟鱼虫所寄寓的深层意蕴。 • 郭风:《花的沐浴》 • (三)抒情类散文的欣赏 • 受幼儿的情感发展倾向和情感表现模式的限制,幼儿抒情散文抒发的多是孩子们对生 活中的人、事、物、景的直观感受和美好感情,重在引导孩子们体会自然的美、人情 的美和生活的美,把幼儿阶段处于沉睡状态的直觉美感渐渐陶冶成自觉的审美意识。 • 抒情散文有两种不同的情韵,一种是直抒胸臆。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话语进行情意的驱 遣,随意赋形。欣赏这类散文要求欣赏者有一种直觉的感悟能力,能迅速将自己的情 感投注到文本中,与作者的情绪作交流,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情感状态。 • 郭风:《向日葵》 • 另一种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这种散文主要以情韵悠长、蕴含丰富来感染人。它实际 是依附于叙事、写人来抒写情怀的。欣赏这类散文要寻找人物、事件感人心魄的地方, 把握文本的情意核心。 • 冰波:《一片小小 、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一)立意新颖、突出“真”性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6章幼儿文学欣赏规律
• • 审美感知是客体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人脑对客体各个部
分的整体心理性反应。 • 审美感知力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获得的,它有先天的因素,
但需要后天培养、教育,需要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的过程中,使自己 的感觉器官逐渐适应对象世界的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 后形成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心理。 • 敏锐的感知力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最基本构成因素,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应该 从培养审美感知力开始。 • 文学审美感知主要体现为在一定审美目标制导下对文学作品形式(形象)及 其所蕴含意蕴的有选择的感知。 • 文学的感知是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双重感知。文学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应 从语言和形象入手。 • 对于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较低的幼儿,要从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和生活美开 始,储蓄足够的表象,构成“内在图式”贮藏在记忆库中。丰富的“内在图 式”会增强人发现和选择美的能力,也是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 要途径。 • 审美感知虽然源于一般感知,但又不同于一般感知。 • 一般感知属于对日常生活和事物属性的直接反映,如物体的大小、粗细、软 硬、冷热、粗糙与光滑等;审美感知是对形式美特征和内在意蕴的直接反映。 • 一般感知所获得的是符合客观标准的同类物体或个别现象的映象,以达到认 知或实用的目的而感到满足,情感满足不能在映象中得到表现;审美感知是 人脑对客体生命运动模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映象不是纯粹的客观 存在物,而是经过体验、想象、理解与知觉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与客体的结构 相联系的,具有情谊象征性的映象,情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世间万物因为审美情感的作用而变得充满了审美性。
二、培养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 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法国·狄德罗 欣赏能力是充分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 进行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它是在一种特殊体验下表现出来的审美创造性、 认知能力和敏感性。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8章:歌与诗
第二节:幼儿诗和幼儿诗的创作
• 一、幼儿诗的概念 • 幼儿诗是指切合于幼儿心理特点,抒幼儿之情,寄幼儿之趣,为他们
理解和喜爱的诗歌。 •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创作历史,却没有儿童诗歌的创
作体系单独存在,幼儿诗的创作体系当然更不会存在 。 • 中国古代并不缺乏儿童诗歌,因为古人重视用诗歌对儿童进行教育。
第三节 儿歌和幼儿诗的欣赏
• 儿歌和幼儿诗的区别: • 第一,幼儿诗比儿歌的内容深广,思想含蓄,结构复杂。 • 第二,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求顺口自然且有“俗味”;幼儿诗则比较
灵活自由,在遣词造句上除了追求明白晓畅以外,还讲究多一些“雅 趣”。 • 第三,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 音韵和谐,被称为“半格律诗”;而幼儿诗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 体现于诗意之中,人称“自由体”。 • 第四,儿歌往往以叙述、白描、说明等方式表述事物现象,偏重于明 白的展示,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幼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 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 • 第五,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的特质;而幼儿诗更适合于吟诵 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遣。 • 因此,幼儿诗更适合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园大班孩子听赏,儿歌则更受 小班和中班幼儿的欢迎
动的特点。 • 张强的《太阳》 • 汤素兰的《声音》 • 麦穗的《小雨滴》
• (三)语言精练,和谐优美 • 语言精练形象是诗歌的共同特征。幼儿诗歌的语言除了必须高度凝练,
十分精粹之外,还要亲切,即在文字上做到生动、通俗、明了、口语化。 • 金波的《小鹿》 • (四)形式多样,形体别致 • 如果说,由于诗歌具有节奏、韵律、声调等音乐元素而被称为凝固的音
• “随韵结合,义不相贯”——周作人 • 传统儿歌《飞上天》 • 金波的《野牵牛》 • (五)问答歌 • 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区称为盘歌。它
幼儿园精彩讲故事儿童文学欣赏与创作活动方案
幼儿园精彩讲故事儿童文学欣赏与创作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幼儿园精彩讲故事:儿童文学欣赏与创作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与欣赏能力。
2.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与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作能力。
4.增强幼儿的合作与交流技巧。
活动流程:第一阶段:儿童文学欣赏(约30分钟)1.介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简短的故事引子等方式,向幼儿解释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阅读体验,并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选择一本适合幼儿群体的绘本(15分钟)-选择一本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绘本,如《小熊的一天》、《小猪佩奇》等,通过图画展示故事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
3.以互动的方式讲述绘本故事(10分钟)-讲述者可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变化、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故事中的情节生动呈现,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第二阶段:儿童文学创作(约45分钟)1.引导幼儿进行集体创作(15分钟)-以故事主题、角色设置等为创作基础,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图片,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创作。
(例如:根据提供的小猫图片,幼儿可进行小猫历险记的创作)2.鼓励幼儿进行个人创作(15分钟)-提供各类绘本、图片、玩具等素材,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进行个人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写故事等。
3.分享和展示创作成果(1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创意,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与反思(约15分钟)1.和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5分钟)-提问幼儿们活动中的收获,让他们回顾之前的欣赏和创作过程。
2.引导幼儿进行感受与反思(10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他们的创作过程,欣赏他人作品的体验,以及从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活动准备材料:1.绘本故事书籍: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2-3本)。
2.图片、卡片、玩具等素材:用于幼儿个人创作过程。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11章幼儿故事的创作与欣赏
(三)内容丰富多彩,知识性强
幼儿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面对这个他们近乎一无所知的世界,他们 会抓住所有机会问“为什么”,而幼儿又不可能直接理解抽象的知 识。因此,幼儿故事针对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优势,把社会、生 活中各种各样的知识融合在形象化的故事之中,将含有丰富知识的 故事巧妙地撒播到幼儿中间,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各种生
兴奋状态。 • (二)埋伏笔: • 埋伏笔会产生两个明显的艺术效果: • 第一,引人入胜。 • 第二,结果难料。 • (三)造误会 • 误会即对对方意思的误解。 • 一种是作者制造的误会。 • 另一种是作品中人物自己制造出种种误会。
三、刻画人物
• “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因此写“故事”避免不了要 写到人,人与事紧紧相连。
• “故事性”是幼儿故事的本质特征,也是构 成幼儿故事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欣赏幼 儿故事,可以探寻“故事性”为出发点, 认真理解故事,体味情节,然后深入探寻 主题,解读故事的各种美学意蕴,以滋养 幼儿。
一.功能解读
• 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 (一)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 幼儿故事以其贴近幼儿生活的特点,让幼儿体会
(二)主题鲜明集中,思想性强
• 幼儿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故事中人物、事件和行 为的暗示,所以故事作者往往利用这点,选取古 今中外有关的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挖掘出其中 的教育意义,编写成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从中 受到启发。因此,幼儿故事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幼儿故事要做到短而有内容,短而有思想,主题 就必须集中单一:一个故事一个主题,有较强的 针对性。
(二)幼儿故事的特点
• (一)情节完整生动,故事性强 • 作为“故事”这种文体,故事性是故事创作的基本要素,没有故事性,也就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7章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指导
•
二、讲述
•
是一种脱离文本进行的口头文学表达方式,即运用独白体口语来完整、连贯地
叙说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的语言交际过程。
•
它把文学作品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可以不受时空和对象限制而
自由进行,所以成为幼儿园运用最广泛、最灵活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式。首先,
讲述故事运用的口头语言会使孩子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口头讲述的方式
•
三、故事表演
•
故事表演是在幼儿学会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指导幼儿参加的一种演
出活动,是一种融文学和游戏双重因素于一体的活动。
•
它一般是复习文学作品,复述故事的教学方法,着重于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内
容,体验角色心理,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将这种体验表现出来,允许幼儿大
胆想象和创新。
•
表演故事时,应注意以下环节:
• (3)能适当地表达在文学审美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能向 现实生活迁移文学情感,产生对周围情感态度的敏感性和 同情心。
(三)审美想象目标 (1)能够运用和说出丰富的、生动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能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诵或仿编诗歌;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再造生动的文学形象。 (3)喜欢围绕原作品开展想象,进行扩编、续编和创编故事的活动, 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创造出有情有意的文学形象。 (四)审美理解目标 (1)能在熟悉的作品中识别、找出让自己愉快的音、词或短语,并 能形象地揭示作品关键词语的意思;能识别明显的夸张、拟人和比喻。 (2)能对熟悉的作品比如诗歌和故事进行分类。 (3)能比较生活原型和作品形象的区别,能理解作品的完整形象, 预测其发展,并能对形象进行情感匹配。 (4)能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5)感受作品真、善、美的意蕴。
(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6章幼儿文学欣赏规律
•
一、幼儿文学欣赏客体
•
一个幼儿文学作品要想成为欣赏客体,应该不仅仅满足于给儿童宣泄的快感,还要
尝试着表现某种有深刻意味的现实关系、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所追求的情感倾向或
者某种深沉的美学意蕴。
•
二、幼儿文学欣赏主体
•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不是单方面的艺术力量,而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一种审美效
应关系。文学欣赏活动对于作品成为有真正价值的、现实的艺术品具有决定性的意
抱抱你”的/姿势。 • • 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在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表现出很强的个体性。要
提高幼儿文学的欣赏能力,就得系统地研究文学和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 •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看最好
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 是恰如其分。”
施教主体
幼儿教师
欣赏主体
↓
↓
↓
施教媒介
幼儿文学作品
欣赏对象
↑
↑
↑
施教对象
幼儿
欣赏主体
幼儿文学的欣赏主体由成人和幼儿构成,二者之间的文学欣赏水平不在
同一个层次,表现出来的主体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幼儿文学欣赏能
力的培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 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表现出来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和欣赏能力的大小,是由人 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 本素质,是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物。
幼
• 第三,让幼儿学会辨别、匹配、命名社会情感的特定模式。 • 第四,有控制地表达情感。儿童从只会哭和笑到产生种种高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题鲜明集中,思想性强
• 幼儿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故事中人物、事件和行 为的暗示,所以故事作者往往利用这点,选取古 今中外有关的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挖掘出其中 的教育意义,编写成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从中 受到启发。因此,幼儿故事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幼儿故事要做到短而有内容,短而有思想,主题 就必须集中单一:一个故事一个主题,有较强的 针对性。
活技能和知识。
(四)语言通俗浅显,趣味性强
通俗浅显是“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本质特 点,而语言生动、风趣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 一种手段。幼儿故事不依赖趣味性就无法吸 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三、幼儿故事的分类
•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幼儿故事分成多种类型。如从源头划分 可分为民间故事和创作故事,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文字 故事和图画故事,从内容来看可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 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知识故事等。此外,还可以分出童 话故事、寓言故事、笑话幽默故事、科学幻想故事、体育 故事、益智故事等。
• 俄罗斯作家奥谢耶娃的《错在哪里》
(三)内容丰富多彩,知识性强
幼儿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面对这个他们近乎一无所知的世界,他们 会抓住所有机会问“为什么”,而幼儿又不可能直接理解抽象的知 识。因此,幼儿故事针对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优势,把社会、生 活中各种各样的知识融合在形象化的故事之中,将含有丰富知识的 故事巧妙地撒播到幼儿中间,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各种生
一、精心构思:
•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设想过程。 • 幼儿故事的构思过程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 • (一)收集素材,做前期准备 • (二)选择材料,确定主题 • (三)设计结构,建构故事框架
(一)收集素材,做前期准备
• 初学写作必须学会收集素材,大量的素材积累会 使创作思路更宽。素材就在我们身边,但必须做 个有心人,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多交一些小朋友, 多听一些新闻,多观察一些事物,对生活保持好 奇心和新鲜感,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刨根问底” 的精神,就不会缺乏素材。素材越多,创作挑选 的余地就越大,写出的故事也就越丰富,越精彩。
事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 现代幼儿故事虽然大多是成人创作的作品,具有书面性、个人性、固定性、
署名性等特征,但就其情节结构、语言表述、主题思想等方面来看,并未脱 离民间故事的大体范畴,与民间故事的亲属关系更明显。首先,幼儿故事在 文体结构上继承了传统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喜欢用三段式、对比式和重复 式等结构模式,使故事引人入胜,又能在孩子脑子里铭刻下清晰的情节发展 线索,达到增强印象,强化记忆的目的。其次,幼儿文学语言通俗易懂、明 白晓畅又特别口语化的特点与传统故事适于讲述的民间化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故事都有明确具体的思想主题,能让人听后从中 得到某种教育,幼儿故事也有鲜明而集中的主题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二)特点:
• 在近、现代文人开始把故事作为文体进行创作经 营之前,我国古代的故事一直走的是民间化道路, 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因此,它形成结构单一、情 节曲折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强等艺术特 点。具体表现是:民间故事为了适应人们的思维 方式和顺序记忆的习惯,常常按事件的起因、经 过、结果来顺序展开情节,其线索单一,脉络清 楚,跳跃不大,常常用三段式、反复式和对比式 来形成首尾贯通的结构形式;人物数量不多、关 系清楚;较少运用插叙、倒叙等表述方式,故事 的起承转合交代得比较清楚;语言明快、简练、 通俗,以期通过听觉就能使人明白故事的内涵。
• (一)幼儿民间故事 • (二)幼儿历史故事 • (三)幼儿人物故事 • (四)幼儿知识故事 • (五)幼儿生活故事 • (六)幼儿图画故事
第二节 幼儿故事的创作
• “故事性”是幼儿故事的本质特征,也是 构成幼儿故事艺术魅力的主要因素。创 作幼儿故事应该从材料的收集、主题的 提炼、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刻画以及语 言的运用等各方面来充分体现“故事 性”。
(二)幼儿故事的特点
• (一)情节完整生动,故事性强 • 作为“故事”这种文体,故事性是故事创作的基本要素,没有故事性,也就
没有故事这种艺术形式了。 • 第一,故事的完整性。为了照顾幼儿思维的线性与直观性特征,每则幼儿故
事一般只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不求细节的详尽描写,更忌讳成段的议论 或心理刻画,环境描写也十分简明,叙述上多用顺序手法,完整有序地将故 事全然展开。故事的完整性会给儿童一种完美无缺的心理满足与美感享受。 • 第二,情节的曲折性。幼儿故事短小的篇幅中还要求紧张曲折、张弛有度, 能紧紧抓住小读者的注意力。这是“故事性”的核心内容。 • 第三,悬念丛生。所谓悬念,是指在故事开头或中间摆出读者最为关心的问 题或者矛盾,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但露而不解,让读者的念头 “悬”在那里,吸引他往下看,随着情节的深入才解开悬念,揭示谜底,给 人以恍然大悟之感。悬念的设置可以使儿童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 者,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 1 确定叙述角度 • 当作者获得了题材和主题,选定了人物和事件以后,接着便要确定谁
(二)选择材料,确定主题
素材的收集选择只是创作的前期工作。 随着材料的聚集和对材料的深入分析料进行选择,并予以适当的加 工,把素材提炼成为题材。
(三)设计结构,建构故事框架
• 结构设计活动是作者根据主题或者形象展开的需要,确定叙述角度和 情节线索,通过对未来作品总体轮廓的设计和局部单元的安排,最终 在头脑中形成相对明确、具体的故事格局和整体框架。
• 1 传统故事的特点: • (1)口头性; • (2)集体性; • (3)变异性; • (4)佚名性。 • 2 现代“故事”的特点: • (1)书面性 • (2)个人性 • (3)固定性 • (4)署名性。
二、幼儿故事的概念及特点
• 幼儿故事是指专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听赏和阅读的故事。 • (一)幼儿故事与故事的关系:幼儿故事虽然大多是创作故事,却与民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