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含义
从饮食文化学习英语习语
![从饮食文化学习英语习语](https://img.taocdn.com/s3/m/0af45a0679563c1ec5da7159.png)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发展的历史很大部分是为了食物而奋斗的历史。
因此,在英语中有很多习语与饮食有关,也反映了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就以英国为例,探讨饮食文化与英语习语之间的关系。
一、日常饮食文化英国的地形呈多样性,可耕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适合畜牧业。
英国的气候受海洋的影响,不冷不热,适合这类气候的谷类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
小麦用来磨粉,制作面包,这是英国人的主食,大麦用来酿酒,燕麦主要用作牲畜的饲料,因此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是面包、牛奶、黄油和奶酪[3],这些在英语习语出体现出很多。
1、“面包文化”有人说,英国的饮食文化就是“面包文化”,这虽然有些戏称,但是也的反映了面包与人们日常饮食之间的密切关系。
面包( bread )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与此相关的习语俯拾即是,其最普遍的意思是“生计,谋生之道、饭碗”[4],比如,one’daily bread (每日的粮食,生计),beg one’bread (乞讨、乞食),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 (坐食,不劳而食),out of bread (失业),in bad bread (处境不妙),Live on the bread line(难以糊口),He knows which side his bread is buttered on.(他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等是耳熟能详的习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食物来源的丰富,面包未必那么重要,但是作为习语,更多的是记录或者反映历史。
如果遇到这类含有bread 的习语,将其意思往“生计、谋生、利益”上靠拢,那么对于理解这类习语的意思有很大的帮助。
2、酒在中国,提到酒大家最多想到的就是中国的茅台、二锅头了,而在西方国家(英国、美国等等)最初的酒是wine 了,也就是葡萄酒。
英语饮食习语的修辞语义及其特征_刘珍
![英语饮食习语的修辞语义及其特征_刘珍](https://img.taocdn.com/s3/m/ff675b6a1ed9ad51f01df25b.png)
25/34 82-84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卷第1期J.Changchun Inst.T ech.(So c.Sc.i Ed.i),2009,V o.l10,N o.1ISS N1009-8976C N22-1322/C 英语饮食习语的修辞语义及其特征收稿日期:2008-10-26作者简介:刘珍(1971)),女(汉),湖北,副教授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刘珍(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0)摘要:主要对英语饮食习语进行研究,探讨英语饮食习语的修辞义,分析其修辞特征。
关键词:饮食习语;修辞语义;修辞特征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09)01-0082-03一、引言世界饮食是不同民族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发展起来的。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发展饮食和饮食文化的同时,通过修辞将饮食词汇渗透到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赋予它们许多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如汉语中有/吃败仗0、/财政吃力0、/吃不消0、/吃黄牌、0等。
英语里有to eat one.s heart out(忧伤过度);W hat.s eati n g you?(你有什么苦恼?)。
英汉语中都用/烫手的山药0(a hot potato)指代/棘手的问题0;用bad egg(坏蛋,恶棍)指/道德品质低下的人0。
但是饮食词汇的引申义往往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宗教及风土人情。
不同的民族因为饮食特点、习惯的差异,饮食习语的语义也会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内涵,分析其语义内涵及修辞特点。
二、英语饮食习语的修辞语义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些饮食习语借助人们的联想,语义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形成了丰富的比喻意义和引申含义,反映了本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
例如:fru it来源于拉丁文里的动词,意思是/享受0。
如果把水果切成块,拌点奶油一起吃,这对美国人而言更是/完美了0,因此peaches and crea m被引申为/完美无缺0的意思。
英语饮食习语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饮食习语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32eb45aad02de80d4d8406b.png)
加之英 国人不喜欢 1 这个数字 ,人们就常用 bk 3 a—
e’ dzn 代 替 1 个数字 。 rs oe 来 3这
2与奶 酪 有关 的习语 . a iee t s h l o h ee 像 白垩 和奶 酪 s f rn a f m c es( d ac kr 那样 不 同 ) 。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匆 宁识 数 字既 学 ’ 报
J u a fNa nn oy e h i o r lo n i g P lt c nc n
于 1 世纪的英 国。 5 当时, 国对各种面包的重量做 英
了规 定 。 是 , 但 要保 证 面包 的重量 , 当 时的生 产条 在 件 下不 容易 做 到 。为 了避 免 因短 斤少 两 而受 罚 , 面 包 师 便 在 规 定 的 一 打 1 面 包 上 再 免 费 多 加 一 2个 个, 宁多 勿少 。 这样 , 面包师 的一 打就 变成 了 1 。 3个
两样 东西 。 bgces( i hee大奶 酪) 。奶 酪是 好东 西 , 奶 酪就 大 是更 重要 的东西 了。这条 习语 比喻 “ 大人 物 ; 官 ” 大 等重要人 物 。
r u n ’ m tn( 到羊肉上来) 该习语 e m t oeS u os ̄ t o t [ o 来 自法国的田园适 中的一句 : 多情的男女牧羊人在
语 言 与文 化 关 系密 切 ,是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广 义上 讲 , 言能 反 映一 个 民族 的发 展 历 史 、 从 语
一
、
主食方面 的 习语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53ff767fd5360cba1adbff.png)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一门系统的语言一般都会拥有大量的习语,而习语是一门语言的精粹,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寓意深刻,带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
习语源自生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经验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们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民族或是一门语言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衣、食、住、行是千百年来任何人都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由此衍生出与之相关的习语不可胜数。
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这些习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说是千差万别。
作为语言学习者,掌握这些习语的相关文化背景和他们的实际用途对完全深入理解一门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们就从中英习语中与衣食住行中食相关的习语入手,从它们反映出的中英截然不同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来探讨一下中英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1 与饮食相关的汉语习语说到吃,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有兴致,一份精致的小菜能让一个人顿时口舌生津、精神愉悦。
而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烹饪技术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水准。
长期以来,通过劳动人民的创造,帝王贵胄的倡导,文人墨客的歌颂,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烹出了千味百肴,在精神上也结出了璀璨绚丽的硕果。
在汉语中,与饮食相关的习语相当丰富,有许多表达方式都和吃有很紧密的联系。
在此,笔者略举几个,并加以分析和探讨,比如:1)炒鱿鱼:本是一道菜肴的名称,炒鱿鱼丝,而我们现在都把它用作解雇、开除讲。
在《汉语大词典》中,炒鱿鱼被定义为:“比喻被解雇,卷起铺盖离开。
”怎么被开除了会和鱿鱼有关系呢?原来在旧社会,老板开除员工后,员工就会拿上自带的被褥等行李离开,人们偶然从“炒鱿鱼”这道菜中发现,在烹炒鱿鱼时,一块块平直的鱿鱼片遇热会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被解雇后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再加上“开除”这类词语太为刺耳,所以被解雇就逐渐被人们叫做“炒鱿鱼”了。
英语饮食习语背后的文化映射
![英语饮食习语背后的文化映射](https://img.taocdn.com/s3/m/ae4d59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5.png)
英语饮食习语背后的文化映射作者:李书云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0期英語饮食习语是英语文化中特殊而有趣的语言方式,反映了英语国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深入研究英语饮食习语,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食物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内涵,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这些习语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展示身份,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一、英语饮食习语的分类(一)主食类习语英语中有许多与主食相关的习语,一方面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们的行为或处境,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食物的隐喻表达人们的情感、态度。
例如,“bread and butter”(面包和黄油),是指某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或生计基础。
在西方文化中,面包和黄油是许多人日常饮食的基础,是西方主食的代表,因此这个习语用来形容人的主要经济支柱。
另一个与之类似的习语是“bring home the bacon”(带回培根),其含义是指通过工作赚钱养家。
在英国,培根常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且滋补的食物,因此这个习语用来形容通过工作赚取家庭生活开销。
还有就是“slice of the pie”(一块派),用来形容分享或分配资源或者利益的过程,这与派的食用过程有关——吃派时通常会切成许多块,大家一块分享,因此这个习语被用来形容分配利益或资源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sell like hotcakes”(像热饼一样畅销),用于形容快销的产品;“breadwinner”(养家糊口者),用来指代家庭中负责赚钱养家的人。
总的来说,英语中与主食相关的饮食习语生动描述了各种情境和行为,为语言增添了一份趣味,使之更加形象。
(二)日常饮料类习语在英语饮食习语中,与茶、牛奶和水等饮料相关的习语层出不穷。
其中,茶在外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活方式和社交仪式的体现之一,因此,许多与茶有关的习语反映了人们对社交、友谊和享受的追求。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f55d116c175f0e7cd1377c.png)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隐喻作为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近年来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学评论,诗歌欣赏的主要借助工具,而且更成了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
在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隐喻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更是能够借此对两种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有一个深入、准确的把握,对两种古老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饮食似乎只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面,但它却能够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及精神内涵。
在此,我们对英汉饮食词汇中的隐喻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见面就问“吃了么”,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而在英语中也有这样一句, “Spread the table and contention will cease.” “吃”对现代人来说已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以下就是从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比较。
一、饮料酒在中英两种饮食文化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Good wine needs no bush”。
无独有偶,汉语里也有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深”。
从字面上看,都是和酒有关,而且两句话的隐喻意义都是指好的东西不需要宣传,自然会为人所知。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成语,酒囊饭袋,专门用来隐喻无用之人,而在英文中虽然有一个极为对称的词语,“a-good-for-nothing person”,却没有像汉语中那样形象的比喻。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牛奶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些与之有关的表达方式。
先来看“the Milky Way ”这个词,如果只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牛奶路,显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之所以要把银河用Milky Way 来表示,更多的应该来自外形上的类似,银河是指在夜晚能够看到的由无数颗星星所组成的淡白色的带状物。
在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同情。
浅析英语国家饮食文化对英语饮食习语的影响
![浅析英语国家饮食文化对英语饮食习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ae7c8ad4d8d15abe234eb3.png)
Ke r s: g o r p ia n io me t o d c l e;f o d o y wo d e g a h c le vr n n ;f o u t ur o d i im
习语是 从语 言 中提炼 出来 的短 语 或短 句 , 是语 言 的核 心和精 华 。 习语来 源 于人 们 的生 产劳 动 , 产 生 于百 姓的 日常生 活 , 一种 与 人 们 的生 活 息息 相 是 关 的大众语 言形 式 。文化是 一个群 体在一 定时期 内 形 成 的思想 、 念 、 为 、 理 行 风俗 、 习惯 、 代表人 物 , 由 及 这个 群体整 体意识 所辐 射 出来 的一切 活动 。它是 人
po lgpo ut n l o n n al le T emenn fdo o s temenns ft pr .I o e n epe r c o , a r ga dd i f. h a igo im i n tuth a ig s at t f ne・ d i b i yi i s j o i s t
有关吃的习语
![有关吃的习语](https://img.taocdn.com/s3/m/98bad60616fc700abb68fc80.png)
谈及eat,大家都会联想到吃,在英语中与eat有关的词语并非都有吃的含义。
下面列举数例。
1.eat sb.'s salt(做某人的客人,受某人的款待)相传在阿拉伯人中,吃了某人的盐,意味着在主人和客人之间产生了神圣的契约。
一个人只要吃了别人的盐,就不应该再说他的坏话或恩将仇报。
One has no business to eat a man's salt and then say nasty things about him.一个人没有权利一面享受人家的款待,一面又讲人家的坏话。
2 eat crow(被迫认错,忍辱含垢)此语源自年英美双方停战期间。
一美国兵误入英方警戒区打落一只乌鸦,一英国军官闻声赶来,决意要惩罚来犯者。
但苦于未带武器,只得夸奖美国兵的枪法,以骗取其枪支。
枪支一到手,便逼美国兵咬一口乌鸦,等到他把枪支还给美国兵后,美国兵又逼英国军官把他咬剩下的乌鸦吃下去。
Whenever his boss reprimands him,he eats crow with no resistance.无论老板何时责骂他,他都忍气吞声,毫不反抗。
3 eat,drink and be merry(吃喝玩乐,人生短暂,及时行乐)Let's leave the restofthis work for another day.I'm in the mood to eat,drink and be merry and the rest of you had better be too.剩下的工作改日再做吧。
我现在想快乐享受一番,你们最好也和我一样。
4 eat humble pie(忍气吞声,低头谢罪)He tolerated Mr.Morse,wondering the while how it felt to eat such humble pie.他忍受了摩斯先生的态度,一边心想,不知道这低声下气究竟是什么味儿。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855be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9.png)
2472020年03期总第495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文/赵夕雁就看到这个苹果,然后在学习中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短语现在通常是指“刻意讨好上司的人”,汉语意思就是爱拍马屁的人。
以上对英语和中文的语义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发现,英汉饮食习语之间在表面来说,均可以指代一种食物,但是一些基础的饮食习语中,往往蕴藏着较大的英汉差异,值得深入分析。
三、 饮食习语的语义理据随着语用过程的发展,词语的含义不断被丰富,饮食词语也逐渐形成了固定习语。
语义理据是词义的引申和比喻,通过对词义的延伸来表达对其他事物的态度与好恶,一种心理联想,例如,If they lose on Saturday, the team will really be in the soup. Soup其本义是汤,而in the soup短语则表示“陷入麻烦”。
当前,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普遍较强,很多学生词汇量丰富,单独考一个单词时能够迅速说出它的一个含义,但是将单词放到句子中进行翻译,他们却无法得出整句话的含义。
教师应让学生记住词汇的同时,应让他们理解英汉词汇的理解差异,帮助其学会运用词汇。
例如,eat somebody’s salt,salt是英文中常见的饮食词汇,意思是盐,在这个短语例则表示“接受某人的款待”。
盐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吃了某人的盐,就说明他们之间产生了神圣的契约。
汉语中所说的“烫手的山芋”其隐喻意义是麻烦的事情,这与英语中hot potato的含义相似,其表面意思是热土豆,用来指棘手的事情。
Where is the beef?其表面意思是牛肉在哪里?这一次与源于快餐业,美国80 年代的快餐店的销售手段多为汉堡牛肉饼个大肉多,过于夸大其词,顾客在吃肉饼时找不到肉饼的影子。
这个句子现在引申为“要点何在 ”。
四、 结语饮食词汇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隐喻意义。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3ccb21c844769eae009ed35.png)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2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3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4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6 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7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8 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9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1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11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12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3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4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15 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美剧中的双关语16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7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中的人生观分析18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9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1 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22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23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英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以《IT狂人》为例24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25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2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27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28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29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30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31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32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33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34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35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开题报告+论)36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37 论亨利•詹姆斯的世态小说的特征—以《黛西•米勒》和《贵妇画像》为例38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39 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40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1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42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43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迪克·戴弗悲剧的分析44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45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46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4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48 《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49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50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51 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52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53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54 中美鬼节文化的对比研究55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7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58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59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60 口译中的停顿原因分析及处理61 荒原背景下《还乡》和《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62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63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64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65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66 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67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68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69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70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71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72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73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 at Expectations74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75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76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77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78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79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80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81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82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83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84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85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86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87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88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89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90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91 归化异化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92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93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9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开题报告+论)95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96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97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98 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99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100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01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102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103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104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105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106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107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108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09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110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111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12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1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114 威廉·斯泰伦《苏菲的选择》叙事策略分析115 A Research on Frances Burnett’s “Fauntleroy” Writing Style116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117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异化118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119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120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121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22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23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124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125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12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12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128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12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30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131 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13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33 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品牌名称的翻译134 《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5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136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精灵鼠小弟》中的动物形象分析137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138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139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40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141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142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43 目的论指导下中国特色词的英译144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145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146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147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148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49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冲突150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151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152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153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54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155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5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微信营销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157 浅谈圣经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158 公众演说中修辞人格的研究——以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为例159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60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161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62 红河州农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163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抗与结合164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165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166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167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168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169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170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171 目的论视角下《麦琪的礼物》的译本评析172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17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174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175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76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77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178 困境重生—《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性格浅析179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180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81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182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183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184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185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186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委婉语187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 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188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189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90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9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92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193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4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19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196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197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98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1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00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b7c2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5.png)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习语是一种语言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意义,并且在口语中经常被使用。
习语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英语习语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在英语国家流行,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习语,并探讨其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1.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个苹果,远离医生。
)这是一个常见的习语,意思是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减少生病的机会。
在西方文化中,健康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人们通常关注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如饮食、锻炼和日常护理。
这个习语反映了西方人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When pigs fly.(猪会飞。
)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某个事件或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在西方文化中,猪通常被认为是笨拙和无法飞行的动物,因此这个习语用来表示一种不可能或不现实的情况。
它传达了西方人对事实和现实主义的态度。
3.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这个习语强调在陌生的环境中应该遵循当地的风俗和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尊重他人的文化和社会规范被视为礼貌和善意。
无论是在外国旅行还是在国际交往中,西方人通常会尽力遵守当地的习俗和规定。
这个习语的意思是下大雨。
尽管字面上的意思不太合理,但它被广泛使用来描述大雨。
在西方文化中,对天气变化的描述非常常见,并且人们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天气的强烈程度。
5.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个习语意味着早起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人们常常强调效率和纪律。
这个习语鼓励人们早起,从而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6.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这个习语意味着达到两个目标或完成两个任务。
在西方文化中,高效和实用是重要的价值观。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d1fd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8.png)
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常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短语,它们可以反映出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学习英语习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
1.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习语,意为每天吃一个苹果,保持健康不生病。
苹果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健康食品,而这句习语也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这句习语表达了家的重要性,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爱与支持的源泉。
3. Break a leg.这句习语虽然字面上意思是祝福别人骨折,但实际上是表示祝福对方演出成功。
在西方文化中,戏剧和演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而“break a leg”则是演员之间常用来祝福对方成功的语言。
4.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这句习语表达了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成功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这句习语则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这是一句告诫表现重要的习语。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强调实际行动和成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这个习语也提醒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
这个习语指的是一个人在团队中提出反对意见,以确保团队思考更全面。
在西方文化中,思考的多样性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习语的含义在商业和政治领域都非常常见。
7. The icing on the cake.这个习语指的是一个事情上的额外收获,是一种表达满足感的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享受生活和欣赏小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个习语指的是同一时间完成两个任务。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这个习语强调了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性。
9.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这个习语用来询问别人的想法或意见。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对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一个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的方式。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8d7d4b333687e21ae45a989.png)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传统的隐喻观把它看作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并反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隐喻的认知观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它始于亚里士多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亚氏在其名著《诗学》中指出,“隐喻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这被称为隐喻的古典观。
即将隐喻看成是对普通平淡语言的装饰,是为了获得某种效果而使用的修辞手段,是偏离正常语言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隐喻观还包括隐喻的浪漫观。
它认为所有语言都是隐喻,隐喻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隐喻的认知观是其浪漫观的发展。
它认为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Lakoff &Johnson 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语言不只是语言或词语的问题。
相反,我们认为,人们思维过程大都是隐喻的,即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为结构的(1980:6)。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隐喻概念理论”。
尽管隐喻是个概念现象,但人们还是通过语言来接触隐喻。
因此,隐喻不仅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思考事物的方式。
人们说话中有隐喻,是因为人们用隐喻来思考。
一言以蔽之,隐喻是人们思考和谈论世界的重要方式。
隐喻概念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认知域之间的隐喻映射以及隐喻是如何制约人类思维和行为的。
关于认知域,他们提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1980:5)。
”这里所说的“另一类事物”指的是“源域”(即喻体),通常是具体概念; 而“某一类事物” 指的就是“目标域”(即本体),通常是抽象概念,隐喻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
西方饮食观念俗语
![西方饮食观念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d5a9c4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2.png)
西方饮食观念俗语一、西方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其观念体现在许多俗语中。
这些俗语既反映了西方人对饮食的独特见解,又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饮食观念的俗语,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饮食理念。
二、健康饮食观念"You are what you eat."直译为“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
”强调食物对身体健康和个性的影响,倡导健康饮食。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直译为“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强调均衡饮食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三、享受美食观念"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直译为“布丁好不好吃,就看你吃了什么了。
”强调对事物真正的评判在于亲身体验。
"Eat, drink, and be merry, for tomorrow we die."直译为“吃喝玩乐,因为明天我们可能会死。
”强调享受当下,珍惜生活。
四、烹饪技巧观念"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直译为“厨师太多会弄坏汤。
”强调在烹饪过程中避免太多人参与,以保持一致性。
"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直译为“如果你受不了厨房的热,就离开吧。
”比喻如果无法承受压力,就不要参与其中。
五、饮食社交观念"Breaking bread together."直译为“一起分享面包。
”表示共进餐食是建立友谊和团结的方式。
"All gravy, no grits."直译为“只有肉汁,没有砂石。
”形容事情非常顺利,一切都很顺心。
六、节俭与浪漫观念"Save room for dessert."直译为“为甜点留点地方。
饮食风俗主要内容
![饮食风俗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26829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e.png)
饮食风俗主要内容Food custo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 reflecting the values, traditions, and heritage of a community. 饮食风俗是世界各地每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区的价值观、传统和遗产。
They are not just about what people eat, but also how they prepare, serve, and share their meals. 它们不仅仅关乎人们吃什么,还关乎他们如何准备、上菜和分享他们的餐食。
Food customs ofte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al gatherings,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family celebrations. 饮食风俗往往在社交聚会、宗教仪式和家庭庆祝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n many cultures, meal times are seen as a way to connect with others,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and show hospitality. 在许多文化中,用餐时间被视为与他人建立联系、加强关系和表现好客的方式。
Sharing a meal is a way to bond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nd it is a way to show care and respect for others. 分享一顿饭是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联系的方式,也是表达对他人关心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Food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love, friendship, and unity, and the act of preparing and sharing a meal can be a deeply meaningful experience. 食物常被用来作为爱、友谊和团结的象征,而准备和分享一顿饭的行为可以是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含义、语义理据和修辞特点
四、饮食习语与修辞
英汉语中有多种修辞格。修辞格是在修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述效果的比较固定的格式, 通过比喻、提喻、夸张、象征等形式形成丰富的表达方式,能够更有效、更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使语言增辉添色。
(一)明喻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 as,like 等喻词来连结。 如: (16) The new ly released CD sells like hotcakes.(新发行的 CD 卖得非常火。) (17) Trevor and his brother are as alike as two peas in a pod.(Trevor 和他的弟弟长得一模一样。) (二)隐喻 隐喻是习语构成的重要形式,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的一种比喻,一般用具体的、生动的、个别的例 子来比喻抽象的情况(汪榕培,2000)。其主要特点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不用 like 或 as 比喻词作为媒 介,而常用 is 做喻词。例: (18) His job is a real gravy train.(他的工作可是个肥缺。) (19) Going to art galleries is not my cup of tea.(到艺术画廊不是我喜欢的事情。) 还有的隐喻属修辞性隐喻,“be” 喻词不出现,词义发生引申或转移。例如: (20) She has jumped out of the frying pan and into the fire .(她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三)提喻 提喻是以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例如: (21) Bob works hard to bring home the bacon.(Bob 努力工作,养家糊口。) (22) She has begun to hit the sauce since her husband lost his job.(她丈夫失业后,她就开始酗酒了。) (四)夸张 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强调或突出某种事物的特征而做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故意言过其实,这种修辞 方法叫做夸张。例如: (23) He pays his laborers chicken feed.(他付给工人的工资少得可怜。) (24) John’s family was eaten out of house and home.(约翰一家被吃得倾家荡产。) (五)象征 象征是指借助联想,以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含义。例如: (25) The U.S. government took a carrot and stick policy to the people. (26)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最香甜。)
关键词: 饮食习语 文化内涵 语义理据 修辞特点
一、引 言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饮食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 大量的与饮食有关的习语,并被赋予了极丰富的含义,表达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活跃的语言修辞 功能。本文主要对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内涵、语义理据以及修辞特点进行了探讨,旨在打开一个新的研究 视角,引起人们对饮食习语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34
英语饮食习语的文化含义、语义理据和修辞特点
蛋糕(cake) (3) The test is a piece of cake for me!(考试对我来说是件轻松事儿!) (4) You canno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你不可能两者兼得。) 面包和黄油(bread and butter) (5) Acting is my bread and butter.(演戏就是我的饭碗。) (6) Without a job I don’t know how he’s going to earn his daily bread(. 没有工作,我不知道他如何谋生。) 奶油(cream) (7) The well-known company is always able to hire the cream of the crop of university graduates.(那家有 名的公司总能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沙拉(salad) (8) I often look back to my salad days when I was in the university(. 我经常怀念我大学时期美好的青春时 光。) 馅饼(pie) (9) He thinks it’s all just pie-in-the-sky talk.(他认为那只不过是无法实现的空中之谈。) (10) Tom was forced to eat humble pie and publicly apologize to her.(Tom 不得不忍气吞声,向她公开道 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其它食品构成的习语,借助联想、比喻、转义等方式引申其含义,使语言的表 达鲜活生动,妙趣横生。例如:
在英语文化里,饮食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奶酪”、“蛋糕”、“面包”、“黄 油”、“奶 油”、“沙拉”、“馅饼”之类的东西是西方人喜爱的家常饮食,也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食品。这些词语除了 其基本的概念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如:
奶酪(cheese) (1) He is a big cheese in the company.(他是公司的一个大人物。) (2) My brother and I are as different as chalk and cheese.(我和我哥哥两个性格截然不同。)
三、饮食习语的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指词义的引申和比喻(陆国强,1999)。随着语用过程的发展,大多数饮 食习语通过互相不断的言传形成了固定习语,其基本意思逐渐发生引申和转移,词语的意义也逐渐虚化和 抽象化。
(一)语义扩展 例如:习语 eat somebody’s salt,意为“接受某人的款待”,来自于阿拉伯语。在阿拉伯人眼里,盐是 很宝贵的东西。吃了某人的盐,就意味着在主人和客人之间产生了神圣的契约。一个人只要吃了别人的盐, 就不应该再说那个人的坏话或恩将仇报。又 如,吃了人家的酒饭, 应表示感谢才对,因 此习语 a bread-and-butter letter 引申为“表示感谢款待的信”。 (二)语义转移和联想 有些饮食习语借助联想,具有了比喻意义,语义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如:
(11) The little girl is the apple of her grandfather’s eye.(这个女孩可是她爷爷的心肝宝贝。) (12) He is a real couch potato and just sits around watching TV all day.(他可真是个懒人,整天坐在家里 看电视。) (13) It’s a pity he laid an egg in the performance this time.(这次真可惜,他彻底演砸了。)
* 杜国宁,女,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通讯地址: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外 语学院,邮编:266071;电话:0532-85902151;E-mail: dgn_04@. ** 王洪珍,女,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邮编: 266071.
在汉语文化中,豆腐是深受中国人喜欢的最具特色的民族食品之一,因此和豆腐有关的习语可谓信手 拈来,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豆腐渣工程”;其它的与饮食有 关的习语也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如:“吃醋”、“吃皇粮”、“吃糠咽菜”、“吃白饭”、“炒鱿鱼”、“大锅饭”、 “铁饭碗”等等,所有这些习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引申含意和文化特色。还有的食品词汇用以指称人,融 入了人们的感情色彩,表达人们的好恶和态度,如:“老油条”、“酒囊饭袋”、“饭桶”等。
六、结束语
对饮食习语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在不同的英汉文化背景下饮食习语的语义内涵,了解其修辞特征,有 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语言的文化特性,准确体会所学语言的语体色彩。饮食习语的特点在于:它们不仅具有 字面基本含义,而且还具有隐含并超越其字面意义的联想含义,以及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功能和 效果。要学会正确而恰当的使用饮食习语,不仅需要了解其语义内涵和语体色彩,还必须了解其在不同的 民族、不同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在跨文化活动中达到顺畅交际的目的。
(14) If they lose on Saturday, the team will really be in the soup.(如果星期六比赛输的话,这个队就会 陷入麻烦。)
(15) They find her a tough nut to crack .(他们发现她很难对付。) 在以上句子中,用习语 in the soup 表示“陷入麻烦”,a tougher nut to crack 表示“难对付的问题”, 可谓生动形象,联想丰富。
参考文献: 1.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汪榕培. 英语成语新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
(责任编辑:薛 睿、周 化、程建山、左燕红)
37
二、饮食习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学习语言必须了解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密切关系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也很好 地得以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饮食习语,并且这些习语有了约定俗成的固定意 义和联想意义,表达着生动的感情色彩。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差 异,附加在饮食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文化的不同, 就很难理解这些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深刻寓意以及所表达含义的丰富多样性。
Aug. 2005, Volume 3, No.8 (Serial No.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