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具新课堂新认识 王冬玲
精心设计学具,处处彰显智慧——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研究
精心设计学具,处处彰显智慧——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6-04T07:14:55.42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总第368期作者:郭良慧[导读] 老师可以利用新型教具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其兴趣点不断跟随老师的指引,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掉队。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4670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变。
教学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多媒体进入教学中,为数学教学活动增加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再做教学的被动者。
通过现实可行的操作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现在有充足的教学学具可供学生老师进行调用,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探究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不只是被动灌输,也可以主动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探究学习一、数学学具的教学意义1.利用学具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弱,对学习的专注程度也很难把控,很容易被另一件事情、甚至一个声音所取代,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新型教具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其兴趣点不断跟随老师的指引,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掉队。
2.展现新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不少学生会因为乏味的内容讲解、老套的教学方式而掉队,而现代学具的应用改变了学习气氛,让毫无生气的课堂得到了活跃,学生对于新鲜教学内容的展示变得兴奋,目不转睛地跟着每一个变化。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型学具可以满足学生观看触摸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具带来的那份悸动,明显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4.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进行学具操作的时候,通过多名学生的共同努力、合理分工完成,增进学生之间的同学感情。
这个协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配合他人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共同完成任务,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增大,同样失败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团队,荣辱与共。
新课标浇溉课堂之花
新课标浇溉课堂之花
以“新课标”之泉
浇灌“课堂之花”
为推动乐山市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贯彻落实新课标,进一步转变我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生根数学素养,深刻领会“学为中心,为创而学”理念,11月18日,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课说课标”—问题解决的课标培训(第三阶段)暨课例展示在乐山市实验小学举行。
这是新课标培训以来,乐山小数人的第三次聚会,用课堂解读课标,用课标阐释课堂。
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乐山市教科所林宾副所长,张丽主任,各区县小学数学教研员,乐山市“研创学习”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本次活动分四大版块,首先是问题解决的两节课例展示,然后是结合新课标的课例分析,接着是关于问题解决结构化思考的主题分享,最后是教科所林宾副所长和张丽主任为老师们做了关于新课标的专家引领,细细品味,耐人寻味!。
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记一次教学磨课活动
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记一次教学磨课活动发布时间:2021-09-02T06:29:14.80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5期作者:金弋群[导读] 新课程理念鲜明的确立了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并强调实现基于目标下的教学金弋群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 408415摘要:新课程理念鲜明的确立了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并强调实现基于目标下的教学,因此,只有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行为,才能有效激发最佳的教学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合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磨课此次磨课的内容是《22.1.1二次函数》。
课标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我以此为根据,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学生自学,根据具体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小组讨论几个函数关系式的共同特点,合作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②通过例题,识别二次函数,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的意义以及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意义。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个具体的、重要的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都占有较大的分值。
一、初次尝试(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双边教学”活动形式的“专攻方向和看家本领”。
有效的探究活动,就是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从自己动手实践中归纳出结论。
所以,一开始,我并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激烈的讨论,,观察三个关系式的共同特点,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给出几个练习,能辨认二次函数,并准确说出a、b、c的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听课评课记录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教师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一、创设情境,以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开门见山以实验为突破口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就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该不该留到课后回家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
二年级美术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说课稿1第一课流动的颜色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
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
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二、课堂教学: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三、布置课堂作业: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认识学习用品教案
认识学习用品教案成都特校彭祖红一、教学对象:培智四年级二、课型与教学内容:生活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学习用品》三、教学课时:共计6课时,本课时为第4课时。
四、教材分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生活语文课程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实用语文第四册第7单元《学习用品》,要求学生掌握词语“文具盒”“书包”,掌握汉字“书”“包”,并能用“什么地方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说句子。
本课预计共用6课时,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书,认识了词语“文具盒”,本课时是第4课时,要求学生巩固对书包的实物以及图片的认知,认读词语:书包,掌握汉字“包”,能认读生活实际中的汉字,用“包”字组词;学习使用‘什么地方有什么和什么’说句子,从多方面发展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真正将所学应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
五、学情分析:本班共9名学生,其中自闭症1名,唐氏综合症1名,多动症1名,脑瘫2名,发育迟缓4名,语文能力差异较大。
陶奕霏、龚皓、钟仁宇、赵健成、符长征、肖骁,能通过教学独立认读简单的汉字,会组简单的词语,说简单的句子,其中龚皓、符长征、肖骁口语较为清晰,肖骁口语理解能力稍差,注意力特别不集中,陶奕霏、钟仁宇、赵健辰均存在口语发音不清晰的问题;黄仕豪、朱禄塬,能命名图片,通过教学在适当辅助下认识一些简单独体字;无法组词说句子,黄仕豪能仿说简单句子,朱禄塬口语不清,语言理解能力较好,能在适量帮助下通过单音、手势辅助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汪瑶,其课堂主动参与性较差,在辅助下可以指认简单的实物,执行简单的指令,甚少有沟通意义的语言表达。
赵健辰、黄仕豪、汪瑶课堂参与主动性差,由助教和陪读辅助行课。
七、教学重难点:肖、钟、龚、符、赵、陶:能独立认读汉字,组简单的词语,在老师引导下用“什么地方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说句子;黄、朱:在适量辅助下认读汉字,在辅助下找出现实生活中的“包”字。
教与学变革下的数学学科实践“新解”
教与学变革下的数学学科实践“新解”
王艳玲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4()23
【摘要】2022年发布的国家课程方案对新阶段义务教育各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都提出了新要求。
数学学科课标修订中,在教与学的目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教与学的内容——加强结构化及综合化,教与学的方式——强化学科实践等方面,落实了方案要求。
但是,相较于已在前一版数学课标中出现的数学核心
素养表现,以及熟悉的数学知识内容,学科实践作为一个“新词”,第一次出现在教师的视野中,令教师们感觉比较陌生。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王艳玲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用翻转课堂形式开展教与学方式变革实践——以信息科技学科《幻灯片,动起来》一课为例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3.基于网
络学习空间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4.刍议“三个助手”平台赋能
下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变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教材 新教法
新教材新教法
——第二实小举行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已颁布,随之而来的教材的改版已经从一年级开始。
为了让全体数学教师深入了解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日前,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与会教师听取了该校林碧玲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一课,新教材中降低了教学难度,删除了对半时的认识。
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趣、探、实、活”的教学理念,突出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激发探究兴趣;经历有效数学活动,引导自主建构;注重导放有机结合,提升探究实效;巧妙挖掘生活素材,体现数学价值四个层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课后集中评课,大家讨论热烈,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亮点,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听课教师从中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会后,教科室方副主任对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从新旧版教材的版式、单元设置、内容安排、编排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对如何运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提出指导意见。
部编一年级上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王姗姗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北京
认识图形一、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等等;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让小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和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横向梳理:北师版、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有这一内容,都是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分类,抽象出立体图形。
北师版的特点是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并没有限定学生怎样分类,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玩一玩,感受图形的特点,给学生的空间更为广阔,学生通过对图形表象的感知,逐渐感悟图形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纵向梳理:北师版教材对于图形认识这一专题,贯穿了小学1-6年级,让学生经历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的学习过程。
通过梳理教材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图形认识的第一课,它的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有本课的学习,如何在一下继续感悟面在体上,又怎样延伸到对平面图形的一系列研究。
有了一年级对立体图形的初步感知、进一步感受特点,形成表象,才能为高年级继续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对体积的认识打下很好的基础。
可以说本课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后续学习的基石。
2、学生分析前测题目:请你将下面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想法。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这四种立体图形的初步感知情况。
数据分析:按能够滚动分按形状分(33人)按材质分按颜色分2人正确(30人)有争议(扁扁的长方体不知放哪)(3人)4人1人占5%占75%占7.5%占10%占2.5%通过分析发现,80%以上的学生能按形状进行分类,对这些孩子我又进行了追访:为什么这样分类?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长得像,但对图形特点进一步感悟上还有所欠缺,这更让我体会到教材安排的摸一摸玩一玩这个环节有多么的重要。
3、我的思考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立体图形是有一定认识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王雪玲 让“趣味教学”走进低年级课堂
让“趣味教学”走进低年级课堂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王雪玲内容提要:一、激励谈话,激发兴趣二、讲授新课,灵活多样1、以表演激发兴趣2、以演示激发兴趣3、以绘画激发兴趣4、以电教激发兴趣三、巩固知识,新颖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内在动力,学习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棒打不回的魔力。
反之,则难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的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快很好地消化它。
”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几年来,我根据教材特点,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低年级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如下:一、激励谈话,激发兴趣上课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必须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激励谈话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如教汉语拼音第一课六个单韵母时,这是学生刚接触的汉语拼音字母,并且单韵母的教学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基础,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关键。
首先,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故事吗?这本书上有许多好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这本书上的故事,就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
这短短的几句谈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但是我并没有止步,又不失时机地说:“小朋友,只要你们动脑筋,认真学,就一定能学好。
你们看,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小红花),比比谁学得快,学得好,老师就把这朵小花送给谁。
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求知欲更加旺盛,谁也不示弱,都想夺得小红花,来表现自己。
这一课孩子们学得有趣味,积极性很高。
二、讲授新课,灵活多样讲授新课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结构的灵魂,因此,我根据教材特点,儿童的年龄特征,首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知识的传授富有情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10的再认识》教案(2024秋)
1.10的再认识【课题名称】第1课时 10的再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4页--75页。
【教学目标】1.通过10根一捆初识“计数单位”的同时,介入了计数器认识数位,深入地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
2.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区分“数字”和“数”。
3.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10的含义,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
[学生]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办联欢会,你知道儿童节的由来吗?跟同学说一说。
[教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知道它们的数量吗?选一种事物数一数。
(课件出示73页主题图)预设:我看到了小旗、小花、灯笼,还有好多小朋友们在跳舞,我来数一数。
[设计意图]创设“六一”儿童节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物以及数量,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初识“计数单位”。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预设:一共11人。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预设:按照一定的顺序,1个1个地数出围成圆圈的小朋友数量,再数中间1个小朋友。
[教师]有没有更方便的数数方法呢?预设:如果表演节目的小朋友中,所围成的一圈小朋友数量不变,就可以直接从10往后数。
小结: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教师]你能把围成圆圈的小朋友的数量用小棒摆出来吗?(学生动手摆,摆到9的时候提示学生停下来)[教师]你们刚刚是几个几个摆的?预设:一个一个摆,摆了9个一。
[教师]再添上一个是几?学生操作,9个一再添1个一是10个一。
[教师]把10个一捆成1捆,变成了一个十,所以10个一是1个十。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这样打包的方法,选取生活中的零碎物品,小组成员分类对物品打包,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打包方法。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24新编)中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一、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区分相似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实物教具: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文稿,包含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引出“图形王国”的故事,介绍各种立体图形作为王国的居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将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外观。
(二)新知讲授PPT演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我会逐一介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彩笔勾勒出这些图形的轮廓。
经历探究过程触摸知识本质——以《认识倍》一课教学为例
经历探究过程触摸知识本质——以《认识倍》一课教学为例作者:徐黎明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4期笔者近日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艳玲老师执教的《认识倍》一课,深受启发。
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
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中不断地触摸到倍的知识的本质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课伊始,王老师创设小象和小猴拔河的情境,来了2 只小象和5 只小猴。
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小象和小猴的只数,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
王老师让学生猜一猜小象和小猴在拔河比赛中,谁会占有优势。
学生能很快说出小象会获胜,因为小象的力气大。
这时小猴看不能获胜,又来了一只小猴,此时小猴共有 6 只。
学生从比多和比少的角度说出这时小象和小猴的关系。
随后,王老师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新的说法?老师板书出:倍。
当用倍来表示小象和小猴的关系时,可以把2 只小象看作一份,小猴6 只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师动手演示,学生发现小猴6 只里面有3 个这样的2 只。
小猴的只数就是小象的3倍。
二、变换条件,深入探究王老师在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倍的知识时,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得知6 只小猴和2 只小象在比赛时会输,这时小猴又来了两只。
8 只小猴就是2 只小象的4 倍。
王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8 只小猴是2 只小象的4 倍。
学生会结合图进行分析,4 个2 只是2 只的4 倍。
王老师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小猴的只数是小象的4 倍?是把谁说成1 份?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把2 只小象看作一份,8 只小猴里面有这样的4 份。
接着又来了一些小猴。
小猴只数达到了12 只。
学生能说出12 里面有6 个2,12是2的6倍。
接下来的探究,王老师把小象的只数变了一下,又来了一只小象。
3 只小象和12 只小猴,12 只小猴是3 只小象的4 倍。
王老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刚才是6 倍,现在却变成了4 倍。
实施新课程 开拓新视野
实施新课程开拓新视野
王玉玲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新的教育思想.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与研究已在全国展开,实施新课程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再不能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是关注课程的生存与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具备强烈的课程意识的研究者.课程意识是我们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之一.在新课程实施中,要丢掉驾轻就熟的经验,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心血去探索、创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页数】1页(P67-67)
【作者】王玉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102中学,1161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走进新课程开拓新视野 [J], 钟东
2.开拓阅读新视野,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少年阅读新视野》系列丛书简评 [J], 周亭松
3.开拓社会组织评估新视野——评《结构、技艺、文化:社会组织评估新视野》 [J], 徐顽强
4.开拓人生新视野——记新视野眼镜公司总经理林德荣 [J], 夏月
5.努力开拓德育的新视野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导向 [J], 权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学具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学具
王秋红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学具有:小棒、小球、圆片、计数器、口算卡等,它们在数学教学中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学具是十分重要的。
【总页数】1页(P69)
【作者】王秋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例谈学具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王丹青;郑爱芹
2.充分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J], 李春辉;
3.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J], 史恩德
4.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 [J], 莫高芹
5.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 [J], 莫高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具·新课堂·新认识
——曲阜学习之行所见所思所感所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王冬玲
7月13日至7月14日,分别听取了来至全国9个市、11所学校老师们的精彩现场授课。
老师们虽然课堂教学方式不同、授课风格迥异,但是都是在追求将师生从繁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共同探寻“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教学,都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启发学生学习思维的课堂统整中探索。
此次课堂观摩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益智课堂对教师的课堂预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的高层次的要求,但老师们知难而进的不懈努力探索,让我震撼的同时,更是收获颇丰,不仅仅是课堂问候方式的独具特色,还有新型教学用具和新型课堂教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新学具——益智器具
益智学具作为益智课堂的专业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具,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教学的整体培优,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一)专用器具,促智能发展
益智器具具有科学性,它以知识为载体,挑战智慧,将抽象的学科概念物化。
包罗万象的益智学具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运用学具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使孩子在“好奇—观察—动手—结论”的认识过程中,去解决各种问题。
因此很符合各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能有效的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多种器具,培养思考力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益智器具有魔术针、智取王位、双马双骑士、十六宫格、冲击三角洲、四巧板、华容道、黑白棋以及金字塔等,这些多元化的益智器具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学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
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核心词汇之一——思考力。
学生的具有了思考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发展创新力,正如李嘉俊老师所言,当今世界的竞争力不仅仅是学历上的竞争,更多的是“学力”上的竞争。
而益智器具的使用,恰恰是在“学力”上的“力”之上,即思考力。
(三)恰当使用,抓住关键期
6-11、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正处于游戏活动站主要地位的关键期,所以,益智器具的使用,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标中的“四能”),教师在这个过称中仅仅作为“游戏”环节上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游戏中,二、新课堂——游戏、研究两不误
益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更多学生活动的课堂,教师在益智游戏中“教”,学生在益智课堂中“学”,在教与学的游戏竞技中,学生在玩中学习与,教师在教中研究。
(一)益智游戏,玩中学
这样的真正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玩中发现、玩中思考、玩中学习,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不过益智课堂上的做中学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游戏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游戏中利用机智获胜,从而将知识在无意识中进行应用,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常态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而且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学生更喜欢在益智课堂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提升思维能力。
(二)益智课堂,教中研
教而不研则僵,研而不教则空。
大庆市机关四小的老师们,一人台上讲授,三人台下观摩,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操作,观课堂的生成,每人负责若干名学生,手持IPAD随时记录课堂的生成,用数据、图片和视频来形成课堂实时记录,用数据说明问题,课下进行说课和研讨,及时记录、及时反思,及时形成研课,教学中研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正如张敬培老师所指出的——“教学——研究——专业发展”。
任校常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而在课堂教学后进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进一步成长的必经路。
三、新认识——课堂教学新思路
课堂教学方法虽多,但是总的来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习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并不多。
益智课堂,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益智课堂,激发智慧潜能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情境中进行接受式的学习。
而益智课堂则是在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前提上,进行的有意义学习,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教育研究。
其将益智学具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赋予教育新的灵魂。
将多元化的学具引入课堂,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记忆和行为习惯。
在课
堂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给学生的不是生硬的训练和一味的灌输,而是活泼的个性、新奇的创造力、自由的想象空间、主动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益智课堂注重教学过程,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核心主旨,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增智益慧的目标。
(二)益智课堂,重视教学设计
“卓越的教育需要精心设计”,益智课堂的观摩学习,让我对教学设计的定位有了重新的审视。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益智课堂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
其次,学生通过益智课堂的教学氛围和熟练益智学具的过程,让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最后,益智课堂实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一科培养,多科受益,做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素养。
此外,济宁二小的孩子们课前、课后的问候方式别具一格,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论语诵读配合传统的问候语,充分体现了曲阜孔子儒家文化,彰显了国学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深刻影响。
观摩课的现场微信评议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感受益智课堂带给教学的启示,也让我有机会获得一套益智器具进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所以说,曲阜学习之行,让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了更好的前进目标和更高的教育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会将曲阜学习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做适合学生的数学教育,让我的学生可以在数学上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