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合集下载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知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外界的基础,也为我们的行为起到了思想上的指导作用。

知觉的概念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这些知觉之间,它们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感知更加准确,从而比单一的知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

视觉是我们捕捉外部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知觉方式,它是一种远程感知,可以提供较多的抽象信息。

视觉可以提供静态图像和动态影像,从而为我们提供从主观到客观的信息。

人们可以利用视觉来判断、认知、辨别和比较物体,并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

听觉是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一种远程感知。

听觉的基本特点是,可以听到远距离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不同的声音。

通常,听觉会以声音的大小、频率、节奏等来表示不同的东西,从而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外界信息。

触觉作为一种即时感知,是我们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

触觉可以分为轻触、细触和按压三种不同的触觉。

通过触觉发出的皮质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硬度等特点,弥补了视觉和听觉的不足。

味觉是我们感受食物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也是一种近距离的即时感知。

味觉通过口腔内的味蕾感受到食物的口味,由此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口味,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食物。

嗅觉也是我们感知外界的重要知觉方式,是一种近距离的即时感知。

嗅觉是借助于鼻腔内的嗅觉神经感受到外界气味的过程。

嗅觉可以让我们辨识出不同的气味,从而有助于判断环境的危险性。

总之,以上是知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它们之间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使我们更好地捕捉外部信息,其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最基本的知觉方式,并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时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 觉到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 性。 4.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是指人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 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时,颜色 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 知觉特性。
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再会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定义: 人们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 时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 语将其揭示出来的特性。
(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 1.言语的指导作用 2.实践活动的任务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
知觉的恒常性

(一)定义:
恒常性是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 改变时,我们的直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 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是直觉特性中比较 好理解的一个。


(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1.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在观察熟悉物体时。 当其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视网膜上的影响 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 变的知觉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时指在一定范 围内,人对物体大小的知 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 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 大小变化,其知觉映像仍 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性。
说明: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 成为整体的能力 。
知觉的整体性
(二)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 1.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 的特点。关键性的成分对知觉的整体起决 定作用。

2.我们而对个别成分的直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 性。(图例) 3.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 对个别成分的直觉。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 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距离、形状和⽅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

例如,学习汉语拼⾳、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但⼈类的形状知觉能⼒⽐动物的更⾼级,因为⼈类能识别⽂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形状知觉。

⼤⼩知觉指对物体长短、⾯积和体积⼤⼩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膜上投影的⼤⼩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则物体越⼤;投影越⼩,则物体越⼩。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距离越近,则物体越⼩。

⼤⼩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膜投影的改变⽽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的物体似乎远些,⼤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等。

知觉的定义(精)

知觉的定义(精)
相似性法则
连续性法则
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 , 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些有关内容的比较模糊
。根据当
前需要 , 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
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转换双关图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 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简称常性 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 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定义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种类 知觉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 知觉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联系: 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 的感性认识 二者都有直观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组织化法则: 如果感知的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 知觉就更多地以感知 对象的特点为转移, 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知觉有接近、 相似、闭合、 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组织法则 闭合法则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 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种类 四、感觉的基本规律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4.味觉(sense of taste)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 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 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音响
音响是指听到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波振幅,振幅 越大,声音就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轻。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超过120分贝的声音就会使人耳 产生痛感。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主要由声波成分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3.嗅觉(sense of smell)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 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第八章 知觉

第八章 知觉

是大鬼追小鬼吗?
第三节 空间知觉
我们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知觉以及 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觉察 即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空间知觉包括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等等。
一、空间知觉的参考系 知觉的参考系:即知觉时使用的一个标准。 空间知觉的参考系有两类: 以知觉者自己为中心的参考系:上下左右 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参考系:东南西 北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 模板假说: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 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辨认出各 种客体。 • 原型论假说:认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 具体的特定样式是一类食物最典型(最常见)的 例证。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 特征假说:人们对食物的直觉,就是把食物的特 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 食物与木板或原型相匹配。 • 成分再认理论:几何子,所有物体都可以分解为 诸如砖块
感觉与知觉
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 (在人的面前) 异: (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 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 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三、听空间知觉 听空间知觉是对声音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知觉。
(一)单耳线索 主要是依声音强弱判断声源远近。
(二)双耳线索 1.时间差 2.强度差:主要是高频声音方向定位的线索 3.位相差:主要是低频声音方向定位的线索
听觉方向定位要靠大脑两个半球的协同工作。 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嗅觉、触摸觉、 动觉等也能确定方位。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
是靠视觉获取的。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电磁波)。

400
可见的光谱
蓝绿
黄橙
500
600
波长(毫微米)
红 700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 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 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 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 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 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意义): (1).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2).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1.2 时间知觉
(一)时间知觉的依据
1.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和其他客观自然现象及计时工具是时间知觉的外在标 尺。例如,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 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1.2 时间知觉
2.生理节律
人体本身有许多生理活动具有节律性和周期性。例如,人在正常情况下的 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7次;心跳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女性月经周期约为 28天;进食到饥饿之间的时间为4~6小时;睡眠到清醒的周期是24小时。 人的消化与排泄、血压与血糖等都是周期性的、有节律的生理活动,人们 就依据它们来估计时间的长短。人体内部的生物节律性活动或生理过程形 成了“生物钟”,它能够时刻给人提供时间信息。
1.1 空间知觉
2
双眼线索
(1)辐合 当眼睛注视远处物体时,视线是平行的;当眼睛注视15 m以内的物体时,双眼必须
向内侧会聚,以对准物体,称为辐合。 辐合由与眼球相连接的一个肌肉群控制,这些肌肉将眼球上的位置信息提供给大脑,
以此判断距离。如果将一支笔由远及近靠近双眼,在这个过程中,能体验到控制眼睛 辐合的肌肉运动及紧张感。
于近距离和远距离物体时,晶状体发生不同程度的 弯曲。看近物时,晶状体较凸起;看远物时,晶状 体较扁平。这种变化是由睫状肌进行调节的,睫状 肌在调节时产生的动觉,给大脑提供了物体远近的 信息。这些感觉的变化能够帮助判断1.2 m以内的 距离,超过1.2 m,这种调节作用就几近失效,或 产生错觉。
1.1 空间知觉
1.1 空间知觉
③ 遮挡。如果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 遮挡物看起来近些,被遮挡物则远些。
④ 上下位置。在绘画中,处于上部较高的物 体更容易被知觉为处于较远处。这个特征 可以解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垂直线比同样 长度的水平线更长。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

• 加权平均法则
•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安德森(1968) 〔A.K.Lampel & N.H.Anderson(1968).Combining Visual and Verbal Information in an Impression-Formation Task.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1),1~6.〕 提出信息的加权平均(weighted averaging)加工模 式。根据这一模式,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 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 多的权数。也就是说,人们根据平均法则去形成印 象,但对极端品质予以加权。例如,当公司招聘高 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 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各种感觉的有机整合。知觉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比感觉更真实、 更完整。
知觉的含义
•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感觉:个别属性 • 知觉:整体属性
知觉的种类
• 1、物体知觉:即以物或事为对象的知 觉,成为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 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请注意
• 知觉的四个特点是一体的,在对一个具 体的例子的分析中是不能分割的. 如下图:
• 5、知觉定势: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
的活动的映像,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 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 就是知觉定势。它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 成。当然,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 和价值观念等,也会产生定势作用。如 人的情绪在非常愉快时,对周围事物也 可产生美好知觉的倾向。定势具有双向 性,积极作用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 效;消极作用则使定势显得刻板,妨碍 知觉或引起知觉误导。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乎在其附近来回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自动现象。
2.动景运动 动景运动是指两个刺激物依一定的时空间隔相继作用于视网膜时所知觉到的运动。例
如,看电影、电视时人知觉到的人或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5
1.3 运动知觉
3.诱发运动 诱发运动是指由于运动物体的作用而将不动的物体看成向运动物
体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4.运动后效 运动后效是指长时间注视一个运动的物体,再看静止的物体,会
感觉到原本静止的物体在向反方向运动。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6
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4
1.3 运动知觉
(二)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 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形式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动现象 在暗室里,如果出现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在注视片刻后,就会觉得这个亮点似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3
1.3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反映。
(一)真动和真动知觉
真动是指物体以一定速度和轨迹做连 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物体运动的知觉称为 真动知觉。运动速度与空间变动所经历的 时间有关。运动知觉也有阈限。刚刚可以 辨认出物体运动的最慢速度称为运动知觉 的下阈;速度大到刚刚辨认不清物体时的 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的上阈。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空 间关系位置和对自身在空间所处 的位置的知觉,如前、后、左、 右、上、下、里、外、中间等方 位词所标志的空间相对关系。
2
1.2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延 续性与顺序性的直接反映。时间知觉最显著 的特点是它的一维性,它无始无终,从无限 的过去走向无限的未来。人总是通过某种量 度时间的媒介来感知时间的。量度时间的媒 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它们都可为 人们提供关于时间的信息。

心理学 知觉讲解

心理学 知觉讲解

2.3.2 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识经验 实践经历 兴趣爱好 言语提示
2.4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 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联系
区别
感觉 sensation
知觉 perception
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 孤立的感觉存在。感觉
是知觉的基础
单纯的反映 单一分析器活动
包含主观选择过程 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
1.3 知觉的三个阶段
感觉
(把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棋盘? 鸟? 鱼?
2.1.1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刺激物本身的因素: 刺激物强度大 刺激物与周围环境对比明显 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的事物 变化多的刺激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
2.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总是被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你是在对世界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去解释感受
知觉理论
先天
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更强调内在结构(先天)
在知觉经验中的作用。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成员如库尔特·考夫

卡、沃尔夫冈·苛勒、马克斯·威特海默等主张心理现象只是被看

成有组织和结构的整体而不是分解成原始的知觉单位时才可以被

理解。


2.3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去理解和解释事物。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

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

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离观察者越远越大;反之,物体离观察者越近越小。

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

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一距离不变的假设。

(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

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着的方向为前,背对着的方向为后;左右也可以以身体作为参照。

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

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

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声音方位的知觉越清晰。

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

(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是依据什么线索来判断距离远近的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

基础心理学知识2

基础心理学知识2
4.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痛觉则 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领会)
感觉后象
1.感觉后象的定义: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 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识记) 2.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如看到白光以后眼睛里仍保留着白光的感觉。 (领会) 3.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如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 形象。(领会) 4.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5.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电影就是利用视觉后象使动作连接起来。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 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 感觉等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 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 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 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 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 内脏感觉。
3.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 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仅是遗 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不 是色盲。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 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二、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器官 听觉的特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
痛觉
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它们 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 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作用。皮肤感 觉中的痛是扎的痛还是拧的痛很清楚, 定位也很准确;内脏的痛经常难于说清 楚是胀的痛还是拧的痛。
痛 觉 传 导
(识记) 1.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 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 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痛觉对 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的 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 应。

《心理学知觉》课件

《心理学知觉》课件
总结词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将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详细描述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而不是单独地感知各个部分。这 种整体性使得人在知觉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从而提高认知效率。
总结词
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刺激物。
04
知觉与心理活动
知觉与记忆
总结词: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知觉和记忆是相互关联的心理过程。知觉对记忆有重要影响,我们通 过知觉获取的信息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象,帮助我们回忆和识别事物。同时,记忆 中的信息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觉,我们可能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解释和感知新的事 物。
知觉与想象
总结词:相互促进
详细描述:想象是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在知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概念。而知觉则可以 为想象提供基础和灵感,帮助我们将想象的事物具体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甚至无法区分知觉和想 象之间的界限,两者常常相互融合。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 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判 断。
时间知觉受到许多因 素的影响,如情绪、 注意力和生理节律等 。
时间知觉的分类包括 绝对时间知觉和相对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状 态的感知,如速度和方向等。
运动知觉的分类包括运动觉察、 运动判断和运动追踪等。
运动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 意义,如驾驶、体育运动和舞蹈
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和深浅 的感知。
深度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阅读、驾驶和识别物体等。
深度知觉的分类包括单眼深度线索和 双眼深度线索。
03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心理学课件之知觉

心理学课件之知觉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1-13
1-14
生物学含义
1-15
文化含义
1-16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特殊的病症
选择恐惧症
1-17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18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19
选择恐惧症:哪个是对象,哪个是背景?
1-20
我们这个时代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词,叫
海选!
1-34
知觉定势
1-35
1-36
1-37
1-38
1-39
知觉习惯
1-40
1-41
1-42
2.6 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 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例,新换一副眼镜时,开始会觉得不习惯,半天或一 天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
1-43
你能习惯一个倒行逆施的世界吗?
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
对时间的预测
2个月后就放假了
1-71
自然界周 期性现象
有机体节 律性活动
知觉时间 的媒介
计时工具
1-72
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人的兴趣和情绪 (3)与活动的内容有关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 于将时间估计的越短;反之越长。
1-44
第三节 空间知觉
1-45
3.1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
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1
因为当你运动时,环境中物体的相对距 离决定了它们在视网膜成像场景中相对运 动的大小和方向。
Page 22
双眼线索(Binocular cues)
双眼的水平距离有2-3英寸,因此它们 接收到的外部世界的图像稍有不同。
双眼视轴的辐合
双眼视差
Page 23
与处于较远距 离时相比,一 个物体靠近你 的时候你的眼 睛会更多地发 生视轴辐合。
Page 38
知觉的基本特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受主客观条 件的影响,有其特殊的活动规律,可以归 纳为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Page 39
Page 42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说在进行知 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但我们总 是把其中的一些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另 一项当作知觉的背景。
自主运动
Page 35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关个
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Page 36
社会知觉的种类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自我知觉
Page 37
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月晕效应(印象扩散效应)
定势效应与刻板印象 环境制约效应 其他效应(线索偏差、情绪效应等)
知觉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的分析器不同: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摸知觉等
Page 2
根据客观事物的特性: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 小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运动 知觉等。
Page 3
形状知觉
人脑对于物体形状的反映,就是形状知觉。
物体的形状是依靠多种分析器来感知的。视网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 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Page 7
封闭性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 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 连续的完整形状。
Page 10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
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 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 ,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 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客观事物在三维空间中提供的信息,使 人脑能够知觉物体的厚度和物体与我们的距 离。
Page 16
单眼线索(Monocular cue)
物体的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阴暗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的调节
Page 17
单眼运动视差
TRY:闭上一只眼睛并且使你的两根手指与 稍远的某个物体成一条直线。然后把头向 一侧移动,同时注视那个远端的物体并保 持你的手指不动。当移动头部时,你会看 到两根手指都在运动,但是较近的手指看 起来相对较远的手指运动的越来越快,注 视的物体根本没有运动。
视网膜像差随着两个物体之间的深度距离而增加
TRY:闭上你的左眼,用右眼校准两个食指 ,使其与远处某个小物体成一直线,保持 一根手指为一臂的距离,另一根手指在脸 前方一英尺左右的距离。
现在你的手指保持不动,闭上你的右眼睁 开你的左眼,同时继续注视远端的物体。 你的两根手指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第 二只眼睛并没有看到它们与远处的物体成 一直线,而是得到了一个稍有不同的图像
Page 43
知觉的整体性
所谓知觉的整体性,就是说在刺激不 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即 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
Page 44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 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 的理解性。
Page 49
Page 58
再次,观察中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 地培养。 最后,记录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客观参照物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人造计时工具 生物钟现象
Page 31
影响时间知觉的心理因素
人的知识经验
主观态度 情绪
Page 32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的依赖条件
物体运动的速度
观察者与运动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观察者自身的状态
Page 33
运动知觉的种类
真实运动
似动:两个静止物体很快地交替刺激网膜
上邻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大约每秒4到5次的频率 广告牌和迪斯科灯光照明
Page 34
诱导运动
静止的物体因周围其它物体的运动,而看 上去好像在运动的知觉。 “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Page 11
连续性原则
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 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 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Page 13
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 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 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Page 15
Page 54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青少年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更加提高
知觉的精确性更加发展
开始出现逻辑性知觉
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 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Page 55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 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离不开思 维,有人把观察称为是“思维着的知觉” 。
Page 26
深度知觉
天生或后天习得?
(Eleanor Gibson& Richard Walk,1960)
视崖实验
Page 27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时间关系(即事
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性)的 反映,是一种以内脏肌体感觉为主的复杂 的知觉过程。
Page 30
Page 56
观察的特征
第一,观察的目的性
第二,观察的客观性 第三,观察的精细性
第四,观察的敏捷性
Page 57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并利 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 观察动因。 其次,充分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 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膜上物体呈现的形象,观察物体时眼球、眼肌
的运动,以及手触摸物体的轮廓,都向大脑提 供物体形状的信息,经过皮层的分析综合,就 能正确知觉物体形状。
Page 4
格式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形状知觉的规律有
接近性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 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
Page 5
相似性原则
知觉的恒常性
所谓知觉的恒常性,就是说当客观事物 本身不变,但它给予我们的感觉刺激,由于 某些别的条件的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有变化 时,我们的知觉不变。
Page 51
亮度恒常性
头发的颜色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声音听觉恒常性
Page 53
知觉的特性说明在知觉范围内,有很显 著的主观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