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故事与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译文译文:XXX怎么能和你相比呢?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比较,但是他的妻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她的依据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她爱你深沉。
唉,情感的误判,真是太大了!但是,有谁能忘记感情呢?怎么才能克服这种弊病呢?希望您能教我一个好方法,怎么样?译文:我曾听XXX的高尚品德,于是读了他的《示儿》。
当我读到“XXX北定中原日,家祭XXX告乃翁”这句话时,深感佩服,他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人啊!但也有人不屑,说:“这家伙只是为了博取名气。
”众人用理论质问他,他的话说不通,只好道歉。
其实他的话只是夸大其词,他自己也很高傲。
解析:(1)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而且。
(3)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4)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而且。
(5)副词,表示如同、像。
(6)副词,表示清澈、明净。
(7)副词,表示暂且、暂时。
译文:“还活着的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已经死去的人早已长逝”,这不仅仅是发生在某个石壕坑里,而是在中晚唐朝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皇帝仍然每天享受着音乐和舞蹈,还委任奸佞之徒掌管政务,那么唐朝必然会灭亡。
而志士应该像清澈的河水一样纯粹,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进步的机会。
即使有着“宁死不屈,不需要酒杯来辞别”的豪气,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没有用武之地。
解析:(1)复音虚词,表示原因。
(2)代词,表示对象。
(3)副词,表示位置。
(4)复音词,表示原因。
(5)副词,表示时间。
(6)复音词,表示目的、原因。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国家的紧急情况,而不是出于私仇。
”XXX这样说,足以使他成为天下所敬仰的对象。
能够像他一样,以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去做到这一点,其他人又怎么能够比得上呢?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他不是为了博取名利而行事的。
与他平起平坐的人,XXX也是如此,他在众人中从不失态,前去拜访XXX时,他的度量岂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这两个人都是以教人向上为目的的。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之阿布丰王创作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年夜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翻译:用兵,是一种幻化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否则,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冯氏年龄虽然小,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当敌军能够取告捷利.(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胜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测度语气,年夜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翻译: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无妨叼一块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屡次在面前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比及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承诺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未遂,悻悻离去了.3.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年夜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暗示水平深,相当于“何等”.(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暗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翻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美)呢?”原本就是谬论,然而他的妻子这样说,是什么原因呢?她的根据是什么呢?探究她的原因是,是因为爱的很深啊.唉,情的迟误,是何等的年夜啊.然而什么人能忘情呢?用什么来消除这个的弊端呢,希望您能用良策教我,该怎么做.4.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测度,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力,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翻译: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年夜概很不错了吧.然而我曾见到过一个人,他的家里世代捕蛇,很多人死在这件事上了,然而做这件事情的人却不间断,问起原因,说:“可以抵当兵赋征收钱财.”唉,兵赋征收钱财的迫害比捕蛇更厉害啊.然而年夜王为什么会这么喜好玩乐呢?年夜王如果处置政事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年夜王的作为真是比沉沦于音乐强百倍啊.微臣资质愚钝,所说的话年夜大都是谬论,年夜王能否体谅我呢?5.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年夜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想,相当于“恐怕……吧”.翻译:我曾听说陆放翁的志气与节操,都体现在《示儿》中,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的时候),(我)心中年夜为感动于佩服,(陆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可是也有人(暗示)鄙夷,于是说:“他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年夜家(听了)都来质问他原因,那人无言以对,于是不能不报歉,探究他的话,炒作的样子而已,恐怕是自己高看了自己吧.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而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暗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翻译: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已经长逝,这其实不是仅仅发生在石壕一个地域,整个唐王朝统治的处所都尽皆相同.像这种情况,皇帝还能每天声色歌舞,而且将政事委托给不妥的人,那么李唐王朝的灭亡,是肯定的.在这世上,河水清澈而有涟漪泛起,还算过得去,朝廷中的人如果像这样,则势必危殆.纵然有“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的豪气,也没有用武之地,还能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凡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否则,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暗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暗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翻译:“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其实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经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越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8.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昆季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凡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暗示“……的人(事物、处所、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翻译:“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其实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八两半斤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年夜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访问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典型啊.9.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天职,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比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暗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翻译:“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事理叱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10.焉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年夜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暗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翻译: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峻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未几都战死了,所以招致年夜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叱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11.也“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翻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年夜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12.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用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举措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翻译: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确实是有原因的.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更美,那么出去就没有伤害.否则,凭借我的容貌呈现在年夜街上,就要担忧吓到他人.所在向来以书为伴,效仿孟子书中的那种做不到就不做的豪情,,羡慕那种拿着火把进入很深的洞窟的勇气.沉浸在树木欣欣向荣的生长,泉水慢慢流下的美景中.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中,用来满足天地之间的乐趣.如果这样的话,及时授予我皇帝的位子,我也会抛弃,怎么能够因为一个称号的原因而舍弃了我心神上的高兴呢?我虽然康熙六年就到了京城,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和权贵有交往,上面所说的都是我的真心话,希望你能够明察,那样你就不会有“贤才没有被重用,忠才没有被提拔”的感慨.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年夜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摆荡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年夜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凡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暗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翻译:根据才华授予官职,不依据出生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绩年夜业的原因.他经常趁仇敌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摆荡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年夜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手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获得年夜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绩非凡的事业.14.于“黄鸟于(1)飞,差迟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于是(6)吾有叹焉.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是, 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对象,对.(3)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力的对象,表水平的比力,比(5)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主动者,暗示主动,被.(6)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7)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处所,在.翻译:“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同党整齐翩然”,何等美好啊.然而对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诬捏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15.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苍生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力,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举措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翻译:(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可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苍生的认识,相差很年夜.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奉承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胜利.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达到本国苍生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16.则“此则(1)岳阳楼之年夜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否则,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分别去,及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解析:(1)副词,暗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却是”.(3)连词,暗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暗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暗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可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其实不是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现今的风气,与位置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奉承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年夜家遁藏他都恐怕来不及.比及(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17.者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获咎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成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另外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工具”“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工具”“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识表记标帜.翻译: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获咎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暗示.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年夜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成计数,于是成绩了他万世英名. 18.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坚定不移,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识表记标帜,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翻译: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筹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单独去呢,还是等候(唐僧承诺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达到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坚定不移的精神简直值得钦佩.可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文言虚词故事及翻译
文止真词汇小故事之阳早格格创做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共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拜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蓄意,瞻予马尾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与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教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籍死终日而(5)思也.寡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中断而(9)出,果大捷.寡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止,乃巾帼英杰而(11).剖析:(1)连词汇,表并列.(2)复音词汇,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义.(3)连词汇,表假设.(4)代词汇,通“我”.您,您的.(5)连词汇,表转合.(6)连词汇,表递进.(7)连词汇,表建饰.(8)复音词汇,不暂,一会女.(9)连词汇,表启接.(10)复音词汇,搁正在句尾,表节制的语气帮词汇,相称于“而已”.(11)语气帮词汇,表肯定语气.译文:兵法,(是一门道究)幻化莫测的教问,(而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战二个钳子,(然而是)(它是)(一种)不蛇鳝的洞穴便无法躲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道:“大家如果有抗敌的设念,瞅我的马头(便)不妨了.”宛贞,您的女亲便是一位英雄豪杰,然而是(您)(便像)靛青,从兰草中提与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古通今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止止,不知效仿读书籍人整天天枯坐思索啊.大家回应她.不暂,宛贞率收寡少年脱戴佳拆束出去,果然大获齐胜.寡人皆惊叹:宛贞,(不过)小女子而已:她的止为,却是巾帼豪杰啊.2.何“缓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许止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本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记情耶?何以(6)除此弊,视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剖析:(1)副词汇,用正在动词汇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汇,表本果,后里常戴语气帮词汇“哉”“也”;相称于“为什么”、“什么”、“什么本果”.(3)代词汇,搞宾语,什么.(4)用正在形容词汇前,表示程度深,相称于“如许”.(5)代词汇,搞定语,相称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正在疑问句中做状语,相称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怎么样”,表示疑问大概反问,相称于“怎么样”、“怎么办”.译文:“缓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那样道)本本是过得的,然而他的妻子那样道,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那样道)呢?推究其中的原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制成的谬误如许大啊!然而是什么人不妨记情呢?拿什么与消那种毛病,期视您能教给我(一个)佳办法,怎么样?3.乎王之佳乐甚,则齐国其嫡险些(1).然吾曾睹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佳乐甚?若王博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佳乐者也.臣之驽顿,所止者谬,王能谅之乎(8)?剖析:(1)句终语气帮词汇,表揣测,相称于“吧”.(2)介词汇,相称于“于”,“正在”.(3)(4)句终语气帮词汇,表叹息,相称于“啊”“呀”.(5)句中语气帮词汇,表停顿.(6)形容词汇词汇尾,相称于“……的格式”、“……天”.(7)介词汇,表比较,相称于“比”.(8)句终语气帮词汇,表疑问.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加进了,那么齐国处置得(也)好已几了吧.然而是我曾瞅到一部分,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正在那件事上,却仍旧搞那件事对接下去,问他本果,(他)道:“(捕蛇)不妨草率赋税啊.”哎,赋税的妨害真是比毒蛇还锋利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许重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正在处置国事上博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那样的话)大王的动做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笨钝,所道的话易免有误,大王能本谅我吗?4.乃尝闻搁翁志节,毕现《示女》,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本日,家祭无记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寡人量之以理,其辞贫,乃(5)不得已而开.本其止,炒做乃我(6),无乃(7)自下耳.剖析:(1)副词汇,表启接,于是.(2)代词汇,用做第二人称,“您”、“您的”.(3)副词汇,表估计,相称于“为”、“是”、“便是”.(4)副词汇,表转合,相称于“竟然”、“却”.(5)副词汇,表条件,相称于“才”.(6)复音真词汇,相称于“格式”.(7)复音真词汇,表预测,相称于“恐怕……吧”.译文:曾听道陆搁翁的节操气节,齐皆表示正在《示女》那尾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本日,家祭无记告乃翁”那句,深深天受到冲动并佩服他,(陆搁翁)(真是)诚恳正曲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道;“那不过沽名钓毁而已.”大家背他询问原理,他无话可道,才不克不迭不致丰.推究他道的话,恐怕是炒做去抬下自己(的名气)吧.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陈乎!君其(2)蓄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鼓其(4)心祸.”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止,其(6)止不堪顺耳,君乃无所喜,其(7)无闻邪,其(8)畏仆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荣.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功,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家心,知路曼曼其(13)建近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剖析:(1)副词汇,表揣测语气,大概、大概许.大概表叹息语气,如许,真.(2)连词汇,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汇,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汇,自己的.(5)副词汇,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汇,他的.(7)(8)连词汇,连用,表采用,是……仍旧…….(9)第三人称代词汇,它们.(10)指示代词汇,那种.(11)副词汇,加强祈使语气,表期视、央供,相称于“一定”、“仍旧”.(12)副词汇,表反问语气,易道、怎么.(13)音节帮词汇,起安排音节效率,不译.译文:狐狸对付狼道:“羊肉真陈好啊!”您如果念尝一尝,叼去其中的一只吃掉它,便不妨一鼓自己的心祸了.狼道:“那怎么样对付付猛犬呢?”狐狸便到猛犬何处诽谤道:“羊佳多次道您浮名,他们道的话不堪顺耳,您却一面不气愤,是出听到呢,仍旧害怕仆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挨闹的时间,我念为您把那赤诚局部洗刷掉.期视您允许我!”猛犬笑着道:“念要给他加上功名,易道还怕不借心吗?”猛犬于是明黑了狐狸的家心,了解保护羊群的门路很冗少,保护羊群越收审慎.狐狸与狼便离启了.6.且“存者且(1)偷死,死者少已矣”,此岂石壕一天,中早唐王往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妇(4)志士且如(5)河火浑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躲,卮酒安脚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天,亦何用?剖析:(1)副词汇,暂且、临时.(2)连词汇,表递进,而且、而且.(3)副词汇,将要.(4)复音词汇,用正在句尾,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道.(5)复音词汇,便像.(6)连词汇,表并列闭系,又.(7)连词汇,表让步闭系,尚且、还.译文:“活着的人临时苟活着吧,死去的人便永近逝去了.”那易道不过石壕一个场合的局里吗?中早唐王往齐皆那样啊.(国家处置得皆)像那个格式(了),皇帝仍旧每天玩乐,而且把往政委派给奸佞的人,果此李唐将要死亡,(是)一定的了.再道有志之士便像河火那样浑澈睹底,正在那样的世道上便不进仕仕进报效国家的门路了.纵使他有“连死皆不躲躲,一杯酒怎么值得中断”的怯气,(却)不用武之天,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集背峰头视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启铁树,非若(4)等凡是人可及也,吾亦如许.恐吾辈然而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妇(6)凡是人思乡,常视月怀近,登下做赋,若(7)柳子薄则可则,以超人之思,抒易抑之情,绝矣.剖析:(1)连词汇,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汇,此,那个.(3)副词汇,表推测,佳像.(4)第二人称代词汇,您.(5)连词汇,相称于“大概”.(6)战“妇”连用,形成复音真词汇.句尾语气词汇,用正在一段大概一层意义启头,表示变换,有“正在道”、“至于”的意义.(7)连词汇,表示另提一件事,相称于“至”、“至于”.译文:“如果不妨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便集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视故乡.”(真是)奇妙啊!那部分的设念,(便)像石破天惊,铁树启花一般,本去不是您们那些寻常的人不妨赶得上的.我也是那样.恐怕咱们那些人只不妨做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普遍人思念家乡,时常是眺视明月吊唁近圆,(大概者)登上下处吟诗做赋,至于柳子薄便不那样,(他)依据超出普遍人的思路,抒收易以压制的感情,绝了.8.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慢而后公恩也”,蔺相如许止,脚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许,岂他人可及?察其止,瞅其止,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毁矣.与之相昆季者,疑陵君也,其于寡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凡是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进与者也.剖析:(1)帮词汇,与“以”形成牢固复音真词汇“所以”,表本果,相称于“……的本果(去由)”.(2)帮词汇,与“为”形成牢固结构“为……所……”,表主动.(3)(5)帮词汇,“所+动词汇”形成名词汇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真物、场合、情况)等”.(4)(6)帮词汇,与“以”形成牢固复音真词汇“所以”,可译为用去……,……的要收(门路、脚法).译文:“我那样搞的去由,(是)把国家的紧慢搁正在前里而把一己的公怨搁正在后里.”蔺相如的那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依据他所居的官位,不妨那样道那样搞,易道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吗?小心钻研他的止止,便了解他本去不是凭此沽名钓毁了.与他八二半斤的人,是疑陵君.侯死正在大庭广寡之间,不该该有过访(伙陪)的事务的时间,前去考察朱亥,(而疑陵君终究里不更色),那气度易道是普遍人吗?那二部分皆是教人进与的典范啊.9.为“天止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止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去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存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天职,何辞为(11)?剖析:(1)(2)介词汇,表动做、止为的本果,相称于“果为”.(3)非真词汇用法,动词汇,是.(4)介词汇,表示动做、止为的对付象,相称于“对付”.(5)介词汇,与“所”形成牢固结构“为……所……”,表主动,相称于“被”.(6)(7)动词汇,动做,搞.(8)介词汇,表动做、止为的本果,相称于“为了”.(9)介词汇,表示动做、止为的时间,相称于“当”、“等到”.(10)介词汇,表示动做、止为的代替,相称于“给”、“替”.(11)句终语气帮词汇,表示疑问大概反诘,相称于“呢”.译文:“上天的运止有一定的顺序,不会果为圣君尧便存留,也不会果为暴君桀便死亡了.”那是真理,应当对付世人道道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惘.巫师,拿骗人当工做,他所搞的事务皆是为了便宜.所以当他去到的时间,便用那个原理斥责他,掀收他的存心.替社会扫除坏的民风民风,(那是)咱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中断呢?10.焉秦军过崤山间,睹峭峭焉(1),狭狭焉(2),已料有伏焉(3),将士虽鼎力以搏,无奈进退不克不迭,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沉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然而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剖析:(1)(2)形容词汇词汇尾,约共于“然”,相称于“……的格式”.(3)兼词汇,相称于“于彼”,正在何处.(4)句中语气帮词汇,表示停顿.(5)语气帮词汇,不译.(6)疑问代词汇,怎么,哪里.(7句终语气帮词汇,相称于“呢”.(8)代词汇,相称于“之”,他们.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瞅到何处山势陡峭渺小,不推测晋国正在何处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鼎力拼搏,无奈进退二易,不暂,好已几皆战死了,所以引导大败.对付那件事我很有感触,如许骄傲沉敌,怎么能不挨败仗?(纵然)千军万马对付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便果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出脸正在世上活着了.11.也“师道之不传也(1)暂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止之也(3).”“汝之止,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剖析:(1)句中语气帮词汇,表停顿,舒慢语气,引起下文.(2)句终语气帮词汇,表疑问大概反诘语气.(3)句终语气帮词汇,表肯定语气.(4)句终语气帮词汇,表估计语气. (5)句终语气帮词汇,与“哉”连用,表叹息语气译文:“从师的风范不流传(已经)很暂了,您凭什么能回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战我所有)去践止它.”“您的话,如共金玉;您的心胸,咱们怎么能比得上啊!”12.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好于潘安,则出无伤;可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籍卷为陪,弃险以(5)近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进深穴”之怯,醒“木欣欣以(7)背枯,泉涓涓而初流”之好……畅游书籍海以(8)极妇天天之乐,如许,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劳?以(11)吾犹如许之意,故圆能少享劳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已以(13)权贵接.以(14)上乃吾心之剖黑,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睹用,忠不睹以(15)”之叹.剖析:(1)名词汇,本果.(2)动词汇,认为.(3)介词汇,动做止为所用大概所依据、依据的工具、要收及其余,依据.(4)介词汇,把.(5)连词汇,相称于“而”,表并列.(6)连词汇,相称于“而”,表启接闭系.(7)连词汇,相称于“而”,表建饰闭系,对接状语战核心词汇.(8)连词汇,表脚法闭系,可译为“去”.(9)介词汇,起提宾效率,可译为“把”.(10)介词汇,表示动做止为爆收的本果,可译为“果”、“果为”.(11)连词汇,表本果,可译为“果为”.(12)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爆收的处所,可译为“正在”.(13)介词汇,表示动做、止为的对付象,可译为“跟”、“战”.(14)帮词汇,与“上”拉拢,表界限大概范畴.(15)动词汇,可译为“用”.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本果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洒脱,那么出去走走也出什么妨碍;可则,依据我那幅里容出当前街市上,便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籍卷动做伙陪,与消掉果为伤害而遥近便不敢到达的怯懦,俯慕“拿着火把加进深穴(探险)”的怯气,陶醒正在“树木欣欣背枯,泉火慢慢震动”的好景之中……畅游于书籍海之中去贫极那天天之间的快乐,像那样,(纵然)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掉臂的,易道(我会)果为一顶皇冠的去由便扬弃粗神的悠然闲劳吗?(正)果为我有那样的志背,所以才搞够恒暂天享受闲劳战快乐.我虽然正在康熙六年(便)到京乡(了),然而是终究不跟权贵接往.以上便是我内心的表黑,期视您能体察,果此出需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叹息.13.果果(1)能授官,不以门第与人,且不果(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果(3).其常果(4)人不备,袭与之,如黑巢燃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果(5)乘势打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果(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果(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凡是人可比?果(8)此其得寡人之心,以一天下.果(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便非凡是之业.剖析:(1)介词汇,根据,依赖,依据.(2)动词汇,沿袭.(3)名词汇,本果.(4)介词汇,趁着,趁此.(5)副,于是,便.(6)介词汇,依据(7)介词汇,经由,通过.(8)介词汇,果为.(9)连词汇,对接分句,用于果果闭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本果,可译为“果为”.译文:根据才搞赋予官职,不依据出身下矮任命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那便是曹操成便大业的本果.他时常趁恩人不准备,突袭打倒他们,比圆黑巢火烧粮草.那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便趁着有理的时机挨败了袁绍,博得官渡一战的大胜.那一战的胜利也是依据许攸的帮闲而博得的.厥后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去到坟前拜祭他.那气量易道是普遍人能比的?果为那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进而统一天下.果为曹操有非共普遍的胸怀气量,所以他不妨成便非凡是的职业.14.于“黄鸟于(1)飞,不对其羽”,何其好也.然于(2)吾等,则暂别矣.自十年前奇睹之,于(3)今已十载,已睹其姿.今制林还草,死态渐复,黄鸟复睹,其鸣之好则倍于(4)昔,吾乡之好毁于(5)四圆.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止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8)是吾等痛饮抒怀,陶然醒于(9)是,不亦乐乎?剖析:(1)帮词汇,动词汇词汇头,不译.(2)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的对付象,对付于.(3)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相闭的时间,到.(4)介词汇,引进比较的对付象,表程度的比较,.(5)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的主动者,表示主动,被.(6)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的天面,正在.(7)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的对付象,对付,背.(8)与“是”形成复音真词汇“于是”,相称于“对付此”.(9)介词汇,引进动做止为相闭的处所,正在.译文:“黄雀慢慢天飞,优好的翅膀整齐翩然”,如许好佳啊.然而对付于咱们去道,是恒暂不瞅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奇而睹过一次,到此刻已经十年,不瞅到它们的身影.此刻制林还草,死态缓缓回复,黄鸟又不妨睹到了,它的鸣喊比往日好一倍.咱们乡的好已经闻名于四圆.天下上的人皆念正在咱们那里养老,那是佳多人对付我道的,不是我杜撰的.正在那时间咱们痛饮几杯酒去抒收情怀,陶醒正在那里,不是很佳吗?15.与往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共.然今人与(2)昔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近.为国者,与(4)浑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止,事乃成.今恩脚以及中夷,而功不至于彼苍死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止,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剖析:(1)动词汇,赞同.(2)与“孰”组成文止固结构“与……孰……”,相称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汇,表并列,战,跟,共.(4)动词汇,结接,亲附.(5)通“欤”,句终语气帮词汇,表疑问,呢.(6)介词汇,表施动者收出动做止为所波及的对付象,相称于“为”.(7)介词汇,战,跟,共.译文:(一部分如果)正在早上犯了缺面到早上便能改正,(那么)君子便会赞同他,我也赞共.然而是,新颖人与昔人谁更有聪慧,(对付此)往廷与百姓的认识,出进很大.处置国家的人,接近浑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近离奸邪而擅于谄谀的小人,(凡是事)以身做则亲身试验,职业才会乐成.此刻(您的)恩德脚以惠及中邦,然而却不克不迭到达本国百姓何处,(那)唯独是为什么呢?咱们给您提提议,又害怕您跟咱们算账啊.16.则“此则(1)岳阳楼之大瞅也”,道出岳阳楼之好,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许,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隐其名?范希文若不该邀做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亢则(4)脚羞,官衰则(5)近谀,范氏则(6)可则,下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朋友被贬,已分别去,寡人躲之惟恐不迭,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正在舟中矣,脚睹其性情之笃.剖析:(1)副词汇,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效率,可译为“便是”,“是”.(2 )连词汇,表让步转合闭系,用正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汇,表示条件、假设闭系,用正在后一句句尾,表示道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大概估计,可译为“那么”“那便”“便”.(4)(5)连词汇,并列,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皆用正在意义相对付,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闭系.译为“便”,大概不译.(6)连词汇,转合,可译为“却”(7)连词汇,表启接,第一件事不爆收正在第二件事之前,不过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爆收第二件事,译为“本去是”“本去已经”.译文:“那便是岳阳楼的壮丽景瞅啊”,(那句话)道出了岳阳楼的壮好,然而是岳阳楼名谦天下,并不是只依据那个;如果那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兴办)多了,为什么惟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该邀做赋,文章集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现正在的民风,与职位矮的人接往便认为那是值得羞荣的事务,逢到官职下的便逃随着逢迎逢迎.范希文却不是那样,下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伙陪被贬官,大家躲躲他皆恐怕去不迭.等到(他)了解了,慢闲逃赶到河边,伙陪已经正在船上了,可睹他性情的忠薄.17.者李黑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付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朱,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功之源,亦其本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得意,仍不辍伟志,收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计,遂便其万世英名.剖析:(1)帮词汇,用正在估计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效率,不译.(2)帮词汇,附正在别的词汇大概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汇性短语,指称上文所道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物品”“的设念”“的搞法”.(3)帮词汇,搁正在时间词汇之后,起语气帮词汇效率,不译.(4)帮词汇,搁正在数词汇之后,可译为“……圆里”“……样物品”“个”“样”之类.(5)帮词汇,定语后置标记.译文:李黑,是诗仙啊.被统制者拒之门中,便正在那座山中游赏.此刻,(他)正在山中与近离尘嚣的人对付饮,是(为了)抒收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下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朱,写诗讽刺杨贵妃,那几件事是他得功统制者的基础,也是他本性弛扬的表示.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旧不搁弃伟大的志背,(并)正在诗歌里抒收出去,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便了他万世英名.18.之一僧欲之(1)北海,询于唐僧,暂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易之(6)有?”唐僧曰:“汝之(7)脆定不移,真可钦佩.然汝之(8)止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剖析:(1)动词汇,可译为“到”、“往”.(2)帮词汇,安排音节,用正在时间词汇后,不译.(3)代词汇,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汇,表近指,可译为“那”.(5)代词汇,可译为“那件事”.(6)帮词汇,宾语前置标记,不译.(7)帮词汇,用正在主谓之间,与消句子独力性,不译.(8)结构帮词汇,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汇,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译文:一个僧人念要去北海,背唐僧询问(挨算邀请他共去),过了很暂,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仍旧等待(唐僧允许他所有去)呢?均衡了一下那二个设念,那个僧人依据着很大略的条件到达了北海,(回去后)背唐僧夸耀道:“那件事有什么艰易的呢?”唐僧道:“您脆定不移的粗神的确值得钦佩.然而是您的话也有些太过了吧,您要骄傲天笑话我吗?”。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的全部内容。
文言虚词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翻译: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文言文虚词解释及翻译
一、之1. 解释:之,代词,可指代人、事物、地方等;也可作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翻译:(1)吾友之病,久矣。
(我的朋友生病,已经很久了。
)(2)楚人伐宋,宋人御之。
(楚国人攻打宋国,宋国人抵抗他们。
)二、其1. 解释:其,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也可作为副词,表示推测、可能等。
2. 翻译:(1)其人善战,必胜。
(那个人善于战斗,一定会胜利。
)(2)其时,天下大乱。
(那时候,天下大乱。
)三、者1. 解释: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停顿,使句子完整。
2. 翻译:(1)君子者,善以言辞自辩。
(君子,善于用言语为自己辩解。
)(2)古人者,仁义之至也。
(古人,仁义的极致。
)四、以1. 解释:以,介词,表示手段、方法、原因等;也可作为连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2. 翻译:(1)吾以剑舞,志在千里。
(我用剑跳舞,志向在千里之外。
)(2)以其言辞,取悦于君。
(通过他的言辞,取悦于君主。
)五、于1. 解释: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2. 翻译:(1)吾生于乱世,难以自保。
(我生于乱世,难以自保。
)(2)其地广于中原。
(那个地方比中原更广阔。
)六、而1. 解释:而,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2. 翻译:(1)君子而仁,小人而忍。
(君子仁爱,小人残忍。
)(2)其色悦而声哀。
(他的脸色和悦,声音哀怨。
)七、之乎者也1. 解释:之乎者也,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感叹等。
2. 翻译:(1)此为何物?之乎?(这是什么?哎呀!)(2)吾欲归去,其可乎?(我想回家,可以吗?)总之,文言文虚词丰富多样,了解并掌握这些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文言文虚词故事及翻译
昔者,有学子名孙文,性好文学,尤善文言。
一日,文于书房读书,见一书案上摆放一卷《古文观止》,心甚喜,遂取而读之。
未几,文见其中多有虚词,如“之”、“乎”、“者”、“也”等,然不解其意,遂心生疑惑。
文思量良久,决意寻访一通晓文言之老者,以求解答。
遂遍访亲友,得一人,名张老,年已古稀,学问渊博,通晓古今,文遂前往请教。
张老见文来,微笑曰:“孙君何事至此?”文答曰:“老丈,吾读《古文观止》,见其中虚词颇多,不解其意,特来请教。
”张老颔首,曰:“虚词者,文言文中之点缀也,虽无实质意义,然运用得当,可使文意更加生动,韵味更足。
”文问:“然则,虚词有何用?”张老曰:“虚词之用,有三。
一者,可连接句子,使文意连贯;二者,可表语气,使文情更丰富;三者,可修饰名词,使文意更加精准。
”文听罢,心有所悟,但仍不解其妙。
张老遂举一例,曰:“吾有一故事,可助孙君领悟虚词之妙。
”故事曰:古有贤者,名王生,一日,王生游于山林,见一鹿,追逐之,久而不舍。
王生追至一山洞,鹿入洞中,王生亦入洞。
洞内昏暗,王生摸索前行,忽见一池清水,池中有一仙鹿,美丽异常。
王生欲捕之,仙鹿跃入池中,化为云雾,不知所终。
文问:“此故事中,有何虚词?”张老曰:“故事中‘之’、‘乎’、‘者’、‘也’等虚词,皆有用处。
‘之’字连接句子,使文意连贯;‘乎’字表疑问语气,使文情更丰富;‘者’字修饰名词,使文意更加精准;‘也’字表肯定语气,使文意更加坚定。
”文听罢,恍然大悟,遂拜谢张老。
自后,文于文言文中运用虚词,愈发得心应手,文采斐然。
翻译:从前,有个名叫孙文的学生,他喜欢文学,尤其擅长文言文。
一天,孙文在书房读书,看到书桌上放着一本《古文观止》,心里很高兴,就拿起书来读。
不久,孙文发现书中有很多虚词,比如“之”、“乎”、“者”、“也”等,但他不明白它们的意思,于是产生了疑惑。
孙文想了很久,决定去拜访一位通晓文言文的老者,以求解答。
于是,他四处寻找,找到了一位名叫张老的人,年已七十多岁,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孙文就去向他请教。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
18个虚词小故事原文+翻译为而生,生而为人,人之初,性本善。
何为而善?为爱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
《论语》中有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说,如果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
所以我们要学会爱人和尊重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当我们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时,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
XXX(1)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嗟乎,XXX之言,XXX(2)其深也!君子者,有道德、有修养、有教养,他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利益而违背正义,而是要以正义为准则。
这样的言论真是深刻啊!解析:(1)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就”、“便”、“于是”。
(2)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会”。
译文:XXX就说:“君子对待天下,不偏不向,只有正义和公平。
”哎,XXX的话多么深刻啊!君子应该有道德、修养和教养,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或者别人的利益而违背正义,而是以正义为准则。
这样的言论真是深刻啊!剔除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改写每段话。
狐狸对狼说:“羊肉真是鲜美啊!你有意思吗?叼一只羊来啃,就能饱口福了。
”狼说:“像猛犬一样怎么行?”狐狸在狗狗中间说:“羊一直在骂人,说的话让人无法忍受,但是你不要生气,不要听从那些谣言,不要害怕主人,只要快乐地追逐,就能摆脱耻辱。
你同意吗?”狗狗笑着说:“想加罪名,却没有证据。
”狗狗意识到狐狸的阴谋,知道路途遥远,保护羊更加谨慎。
狐狸和狼最终离开了。
注释:(1)代词,用作形容词,相当于“多么”、“多么的”。
(2)代词,用作动词后的宾语,相当于“你”。
(3)代词,用作宾语,相当于“它”。
(4)代词,用作主语,相当于“它的”。
(5)代词,用作连词,相当于“就像”、“如同”。
(6)代词,用作形容词,相当于“非常”、“极其”。
(7)代词,用作副词,相当于“难道”、“莫非”。
文言文虚词例子及翻译
一、之1. 例子:《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
”2. 翻译:之,此,这。
句意为:天下的人都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皇帝的小儿子。
二、者1. 例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翻译:者,……的人。
句意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三、乎1. 例子:《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 翻译: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感叹或反问。
句意为:青青的衣领,我心情悠悠。
四、其1. 例子:《孟子·离娄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 翻译:其,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句意为:君子有三种快乐,而成为天下之王并不在其中。
五、于1. 例子:《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王使人骂我,吾亦骂之。
”2. 翻译: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句意为:我听说汉王派人骂我,我也骂他。
六、以1. 例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翻译:以,介词,表示原因、方式等。
句意为:那温柔美丽的女子,是君子所喜欢的伴侣。
七、而1. 例子:《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2. 翻译: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
句意为: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八、之1. 例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卫返鲁,自卫反鲁。
”2. 翻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意为: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
九、矣1. 例子:《史记·项羽本纪》:“吾欲与将军共会王,可乎?”2. 翻译:矣,语气词,表示陈述、感叹或疑问。
句意为:我想和将军一起会见大王,可以吗?十、也1. 例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翻译:也,语气词,表示陈述、感叹或疑问。
句意为:那温柔美丽的女子,是君子所喜欢的伴侣。
总之,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教程文件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完整版)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翻译: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文言文虚词及例句翻译
一、助词1. 也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矣例句: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翻译: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育人民,这是善。
”3. 之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的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二、连词1. 而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 且例句: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孟子说:“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 且例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4. 以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三、副词1. 乃例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2. 且例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顺应自然,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矩。
”3. 犹例句: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4. 乃例句: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综上所述,文言文虚词虽无实义,但在表达句意、篇章结构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言虚词小故事全
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②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④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⑤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文言虚词之小故事[2]:原文: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
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注释:(1)动词,可译为“到”、“往”。
(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翻译: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
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文言虚词故事及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之阿布丰王创作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年夜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译文:兵书,(是一门讲究)幻化莫测的学问,(而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可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窟就无法藏身的植物,更何况是兵书呢?所以冯宛贞说:“年夜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可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闻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念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年夜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着好服装出来,果然年夜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而已: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年夜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暗示水平深,相当于“何等”.(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暗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原本是毛病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事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何等年夜啊!可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法子,怎么样?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测度,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力,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译文:年夜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未几了吧.可是我曾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竭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年夜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沦于音乐呢?如果年夜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年夜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年夜王能原谅我吗?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年夜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想,相当于“恐怕……吧”.译文:曾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暗示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年夜家向他询问事理,他无话可说,才不能不报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胜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测度语气,年夜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何等,真.(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失落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凑合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屡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胜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比及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羞耻全部洗刷失落.希望您承诺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路途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而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暗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处所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路途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遁藏,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凡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否则,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暗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暗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其实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经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越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8.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昆季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凡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暗示“……的人(事物、处所、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译文:“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其实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八两半斤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年夜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访问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典型啊.9.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天职,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比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暗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译文:“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事理叱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10.焉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年夜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暗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峻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未几都战死了,所以招致年夜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叱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11.也“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年夜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12.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用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举措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简直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呈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失落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达到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失落臂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华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可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达,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需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年夜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摆荡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年夜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凡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暗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译文:根据才华授予官职,不依据出生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绩年夜业的原因.他经常趁仇敌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摆荡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年夜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手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获得年夜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绩非凡的事业.14.于“黄鸟于(1)飞,差迟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诬捏耳.于(8)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9)是, 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对象,对.(3)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力的对象,表水平的比力,.(5)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主动者,暗示主动,被.(6)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地址,在.(7)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对象,对,向.(8)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9)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处所,在.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同党整齐翩然”,何等美好啊.然而对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诬捏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15.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苍天生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力,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举措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可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苍生的认识,相差很年夜.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奉承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胜利.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达到本国苍生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16.则“此则(1)岳阳楼之年夜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否则,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分别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解析:(1)副词,暗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却是”.(3)连词,暗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暗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暗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可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其实不是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现今的风气,与位置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奉承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年夜家遁藏他都恐怕来不及.比及(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17.者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获咎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成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另外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工具”“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工具”“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识表记标帜.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获咎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暗示.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年夜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成计数,于是成绩了他万世英名.18.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坚定不移,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识表记标帜,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筹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单独去呢,还是等候(唐僧承诺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达到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坚定不移的精神简直值得钦佩.可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文言虚词故事及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之答禄夫天创作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幻化莫测的学问,(而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古通今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而已: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暗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文言虚词故事及翻译
文言虚词小故事之迟辟智美创作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年夜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译文:兵书,(是一门讲究)幻化莫测的学问,(而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可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窟就无法藏身的植物,更何况是兵书呢?所以冯宛贞说:“年夜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可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闻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念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年夜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着好服装出来,果然年夜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而已: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年夜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暗示水平深,相当于“何等”.(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暗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原本是毛病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事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何等年夜啊!可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法子,怎么样?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测度,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力,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译文:年夜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未几了吧.可是我曾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竭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年夜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沦于音乐呢?如果年夜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年夜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年夜王能原谅我吗?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年夜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想,相当于“恐怕……吧”.译文:曾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暗示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年夜家向他询问事理,他无话可说,才不能不报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胜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测度语气,年夜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何等,真.(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失落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凑合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屡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胜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比及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羞耻全部洗刷失落.希望您承诺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路途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而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暗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处所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路途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遁藏,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凡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否则,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暗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暗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其实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经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越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8.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昆季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凡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暗示“……的人(事物、处所、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译文:“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其实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八两半斤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年夜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访问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典型啊.9.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天职,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主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举措、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比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暗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译文:“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事理叱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10.焉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年夜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暗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峻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未几都战死了,所以招致年夜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叱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11.也“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年夜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12.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用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举措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暗示举措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暗示举措、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简直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呈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失落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达到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失落臂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华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可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达,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需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年夜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摆荡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年夜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凡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暗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译文:根据才华授予官职,不依据出生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绩年夜业的原因.他经常趁仇敌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摆荡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年夜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手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获得年夜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绩非凡的事业.14.于“黄鸟于(1)飞,差迟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诬捏耳.于(8)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9)是,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对象,对.(3)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力的对象,表水平的比力,.(5)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主动者,暗示主动,被.(6)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地址,在.(7)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的对象,对,向.(8)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9)介词,引进举措行为相关的处所,在.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同党整齐翩然”,何等美好啊.然而对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诬捏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15.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苍天生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力,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举措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可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苍生的认识,相差很年夜.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奉承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胜利.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达到本国苍生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16.则“此则(1)岳阳楼之年夜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否则,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分别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解析:(1)副词,暗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却是”.(3)连词,暗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暗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暗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可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其实不是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现今的风气,与位置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奉承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年夜家遁藏他都恐怕来不及.比及(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17.者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获咎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成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另外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工具”“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工具”“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识表记标帜.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获咎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暗示.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年夜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成计数,于是成绩了他万世英名.18.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坚定不移,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识表记标帜,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自力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筹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单独去呢,还是等候(唐僧承诺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达到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坚定不移的精神简直值得钦佩.可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文言虚词故事及翻译
白话实词小故事之杨若古兰创作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成心,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整天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暗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机.(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润色.(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幻化莫测的学问,(而且)须要齐心合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设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名豪杰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色彩更深.宛贞博古通今而且每天反省本人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成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世人都赞赏:宛贞,(只是)小女子而已: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样.(2)疑问代词,表缘由,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何”、“什么”、“什么缘由”.(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描述词前,暗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暗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样样”、“怎样办”.译文:“徐公怎样能比得上您呢?”(如许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如许说,为何呢?她根据什么(才如许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本人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形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清除这类弊病,但愿您能教给我(一个)好法子,怎样样?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不足,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描述词词尾,相当于“……的模样”、“……地”.(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译文:大王爱好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管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断上去,问他缘由,(他)说:“(捕蛇)可以敷衍赋税啊.”哎,赋税的风险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何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管理国事上收视反听,必定会熟能生巧的,(如许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痴顽,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谅解我吗?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华夏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世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因而.(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机,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实词,相当于“模样”.(7)复音实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译文:曾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示在《示儿》这首诗里,因而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华夏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虔诚耿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大家向他扣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克不及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本人(的名气)吧.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成心,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么,真.(2)连词,表假设,如果.(3)唆使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本人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唆使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但愿、请求,相当于“必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样.(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感化,不译.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本人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游玩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但愿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因而明白了狐狸的野心,晓得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而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暗示下文要进一步群情,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久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方的景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如许啊.(国家管理得都)像这个模样(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拜托给奸佞的人,是以李唐将要灭亡,(是)必定的了.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如许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路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样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效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凡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否则,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唆使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实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暗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暗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有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其实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如许.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普通人思念家乡,经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如许,(他)凭借超出普通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按捺的感情,绝了.8.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昆季者,信陵君也,其于世人广坐当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凡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实词“所以”,表缘由,相当于“……的缘由(原因)”.(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自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暗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实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译文:“我如许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如许说如许做,难道是他人能比得上的吗?细心研讨他的言行,就晓得他其实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八两半斤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大庭广众之间,不该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访问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普通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典范啊.9.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居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天职,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缘由,相当于“由于”.(3)非实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暗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自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缘由,相当于“为了”.(9)介词,暗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暗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暗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译文:“上天的运转有必定的规律,不会由于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由于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谛,该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居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风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10.焉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法进退不克不及,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因而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描述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模样”.(3)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暗示停顿.(5)语气助词,不译.(6)疑问代词,怎样,哪里.(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隘,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法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样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就由于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必定没脸活着上活着了.11.也“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气度,吾辈何能及也哉(5)!”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惹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曾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路)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气度,我们怎样能比得上啊!”12.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茂发,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缘由.(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根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润色关系,连接状语和中间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感化,可译为“把”.(10)介词,暗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缘由,可译为“因”、“由于”.(11)连词,表缘由,可译为“由于”.(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暗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缘由的啊.”如果认为本人比潘安还漂亮萧洒,那么出来逛逛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出此刻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本人该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清除掉由于风险而悠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敬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茂发,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当中……畅游于书海当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如许,(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掉臂的,难道(我会)由于一顶皇冠的原因就抛弃精神的悠然散逸吗?(正)由于我有如许的志向,所以才干够持久地享用散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达,但愿你能体察,是以没须要有“奸臣贤达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剿袭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凡人可比?因(8)此其得世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附,凭借.(2)动词,因循.(3)名词,缘由.(4)介词,趁着,趁此.(5)副,因而,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由于.(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暗示缘由,可译为“由于”.译文:根据才干授予官职,不根据出身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因循旧轨制,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的缘由.他经常趁敌人没有筹办,突攻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斗,动摇了袁绍的军心,因而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忙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普通人能比的?由于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推戴,从而统一天下.由于曹操有非同普通的襟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14.于“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8)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9)是,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干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自动者,暗示自动,被.(6)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在.(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8)与“是”构成复音实词“因而”,相当于“对此”.(9)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干的处所,在.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划一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持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曾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之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曾经出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15.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附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君子,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和外夷,而功不至于苍天生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成.(2)与“孰”构成白话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早晨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成他,我也附和.但是,古代人与古人谁更有聪明,(对此)朝廷与苍生的认识,相差很大.管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阔别奸邪而善于阿谀的君子,(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克不及到达本国苍生那里,(这)惟独是为何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16.则“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出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该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否则,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分别去,世人避之生怕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脾气之笃.解析:(1)副词,暗示肯定,起强调、确认感化,可译为“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转机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暗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暗示论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乎思绝对,结构类似的一个分句中,暗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机,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以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本来是”“本来曾经”.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绚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并不是只凭借这个;如果如许,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何只要岳阳楼天下出名呢?范希文如果不该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耻辱的事情,碰到官职高的就跟随着奉承奉承.范希文却不是如许,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来不及.等到(他)晓得了,急忙追逐到河边,朋友曾经在船上了,可见他脾气的奸诈.17.者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成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感化,不译.(2)助词,附在此外词或短语以后,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设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以后,起语气助词感化,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以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记.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阔别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声张的表示.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巨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成计数,因而成就了他万世英名.18.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坚定不移,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唆使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记,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扣问(打算约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路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设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坚定不移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 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 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 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 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 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 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 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11)。
解析:( 1)连词,表并列。
(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 3)连词,表假设。
(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 5)连词,表转折。
( 6)连词,表递进。
( 7)连词,表修饰。
(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 9)连词,表承接。
(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 ( 并且 ) 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 7)?解析:(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 “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
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3.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 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
”嗟乎( 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 7)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 8)?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
(2)介词,相当于“于”,“在”。
(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 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
( 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
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
”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
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4.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1)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 5)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 6),无乃( 7)自高耳。
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
(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 。
( 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
( 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
( 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
( 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
( 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译文: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
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
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5.其狐谓狼曰:“羊肉其( 1)鲜乎!君其( 2)有意,叼其( 3)一而啖之,得饱其( 4)口福。
”狼曰:“其( 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 10)耻。
君其( 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 12)无辞乎?” 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 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或表感叹语气,多么,真。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
( 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 10)指示代词,那种。
(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 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
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
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
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6.且“存者且( 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 3)亡,必矣。
且夫(4)志士且如( 5)河水清且( 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
纵有“死且( 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
(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
(3)副词,将要。
(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
( 5)复音词,就像。
(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
(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
”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
(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
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路了。
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 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 5)龙之一爪也。
若夫( 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 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解析:( 1)连词,表假设,如果。
( 2)指示代词,此,这个。
( 3)副词,表推测,好像。
(4)第二人称代词,你。
( 5)连词,相当于“或”。
(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
(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
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
”(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
我也是这样。
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
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
8.所“吾所以( 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 2)钦。
以其所( 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 4)沽名钓誉矣。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 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
解析:( 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2)助词,与“为” 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
( 3)( 5)助词,“所 +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
(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译文:“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
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别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
与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
侯生在大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拜访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榜样啊。
9.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
”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 5)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 6)业,其所为( 7)皆为(8)利也。
故为( 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 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11)?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
( 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
( 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6)(7)动词,作为,做。
( 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
(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
( 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