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配色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节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14292a6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4.png)
(3)颜色适应
人眼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 化称为颜色适应。 对某一颜色的光适应后,再观察另外一种颜色, 后者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颜色适应规律:
对某一颜色光适应后,再观察其他颜色,明度会降低。 饱和度变化与两颜色的色相有关。两颜色互为补色时,饱和度会提高,否则饱和度降低。
先后在两种不同的光源下观察颜色,必须考虑前一光源对视觉颜色适应的影响。
反 射 率 曲 线
反 射 率 曲 线
绿色样曲线
波 长/nm
二、颜色的特征 客观地研究颜色的特征,首先要排除干扰因素(物体形状、大 小、性 质、用途、背景等)的影响 非相关色(例如测色仪对颜色的测量,更客观)。 孟塞尔卡集是在特定背景下,以人眼的视觉观察结果为依据制定的,更接近人的感觉,但是容易受到人种、个体、情感、习惯等的影响,更主观些。
视角与颜色视觉有关系吗? 有!
因为感受颜色的视觉细胞在
01
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02
明亮条件下,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黑暗条件下,人们只能分辨物体的大致轮廓,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原因: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不同的感光细胞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执行不同的视觉功能,这是视觉的二重性,或称明视觉、暗视觉特性。
无彩色(消色):只有明度,无色相和彩度的颜色,包括白(最高)、灰、黑(最低)三种颜色。 测色学中,将理想的“白”和绝对的“黑”也归入无彩色之列。 无彩色对可见光各个波长的吸收都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图1-12所示)。
一、颜色的分类
1.无彩色
1.2 颜色的分类和特征
白色:各波长的反 射率均大于80%。 纯白——理想的完全 反射物体,反射 率为1。 黑色:各波长的 反射率均小于4%。 纯黑——理想的完全 无反射物体,反 射率为0。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https://img.taocdn.com/s3/m/20d85110f12d2af90242e640.png)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
Color measurement and computer color matching
L/O/G/O
小组成员介绍
• 组长:王 想
•
组员:柴琼芳、陈缘晴、陆芳、沈欢、 王成波、朱文浩
2
仅仅拥有测色仪器不能定量解决配色问题;
3
计算机配色系统准确性好、效率高且经济节约。
第一节 计算机配色的特性与功能
Content 01 Content 02 Content 03
迅速提供合理 的配方,使染 料的成本会降 至最少,降低 配色次数,提 高打样效率。
•对变色现象进 行预测,预先得 知配方颜色的品 质。具有精确的 修色功能。提高 对色率。
主要学习内容:
1.计算机配色的特性与功能 2.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
3.计算机的配色理论 4.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
5.计算机配色的实施步骤 6.精明配色
Question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1
传统配色有很多的困惑。如首次配色时间长、次数多。 并且人眼具有局限性,会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 异;
L/O/G色号归档检索:把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度
值分类编号、存档,需要时输出,可以避
免实样保存中的变褪色问题,但对许多新
的色泽往往只能提供近似的配方。
第二节
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
2、反射光谱匹配:决定纺织品最终颜色的是反射
光谱。因此使产品的反射光谱匹配标样的反射光
谱是最完善的配色,又称为无条件匹配。
木材单板染色用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木材单板染色用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5bacd247e518964bcf847c5d.png)
o r co sw o p ce u h a lb r i fs aP e e D b r i ain i P er n u ln . t h w a e i ttd f e iu o d s e is s c sDa ega u c ir , a e g b r ss ire a d J ga s I s o st t h ae p l n e h t mi
测配 色系统。该 系统与人工渐进法配 色相 比 , 准确、 具有 经济和快速 自动 配 色的优 点 , 可在保 证配 色精度或配方经 济的 同时 , 快速设计 出木材单板染 色方案 。利 用建立的杨 木和桦 木基础数据库 , 进行 黑酸枝 、 红酸枝 和黑胡桃等珍 贵树材仿真 , 分别修 正 0 —2次后 即能达到要求 , 所模仿 的珍 贵木材材 色与天然木材材 色近 , 着色均 匀, 色差小。
陈勇平 一 王金林 。 李春生 - 。 勰 (. 1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 究所 , 北京 10 9 ;. 0 0 12国家林业局木材科 学与技术重点 实验室 , 北京 10 9 ) 0 0 1
摘
要: 在应用纺织印染用计算机 测配 色技 术的基础 上 , 根据木材 单板 的特点 开发 了木材单板 染 色用计算机
h sa l e aa a ef p a n ic ,h e eo e oo a u e n — th n y tm us dt ar u mt tee tb ih d d tb s r o lra d br h t ed v lp dc lrme s r me t mac i gs se i e oc ryo t mi in s o p s i o
WodSi c n eh o g f t eFrs d iirt n B in 00 1 C i ) o c nea dTc nl yo Sa o t A m n t i , e ig10 9 , hn e o t er y sao j a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b0e8c0b0717fd5360cdcb5.png)
散射光反射
织物纹路表面
光源
B 观察者
A 观察者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少量的镜面光反射效果
光照射至透明物体后 , 光波会穿透 此物体而透射出光线。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正常的穿透
透 射— 吸 收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一般的传送方式
光 的 散 射——半 透 明 物 体
光照射至半透明物体后 , 某些波 长会穿透此物体 , 有些色光会散射出 而无法经此半透明物体透射出。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式的穿透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四、人的视觉系统 —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网膜 视觉神经
眼睛
光源
透视膜 虹膜
眼角膜
光源 瞳孔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1.视角
视角为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睛形成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CIE 观测者
2°
2°视角
1931
10 °
10°视 角
1964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角α的特征:
tan = A 2 2D
A:物体面积的大小;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参考书 1. 《测色及电子计算机配色》,董振礼、郑宝海、轷
桂芬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 《测色配色CAD应用手册》,“纺织工业CAD系列丛
书” 金远同、李勤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3. 《色度学》,荆其诚等,科学出版社出版 4. 《颜色科学》,何国兴,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5.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新技术》,徐海松,中国纺织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三章)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8531464dcc7931b765ce15a1.png)
a* = 500 (X/Xn)1/3 - 500 (Y/Yn)1/3
-a
0
+a
a*: 红—绿轴
+a*:偏红(不够绿) -a*: 偏绿(不够红)
CIE L* a* b* 颜色空间
+b
b* = 200 (Y/Yn)1/3 - 200 (Z/Zn)1/3
b* : 黄—蓝 轴
0
+b* :偏黄(不够蓝)
a *= a * bat – a *std (+表示偏红, -表示偏绿)
b *=
b
*
bat
–
b
*
std
(+表示偏黄,
-表示偏蓝)
E *= ( L2 + a2 + b2)1/2 ( 差异值 )
CIE L*C*h* 色 差 公 式
批次样与标准样之间的差异:
L* = L*bat – L*std (+表示较浅, -表示较深)
CIELAB计算得出的亮度差、饱和度差、 色相差。
SL=0.040975*L std/(1+0.0176*5L std) 当 L* std < 16 , SL=0.511时
SC=[0.0638 C* std /(1+0.0131* C
std )]+0.638
SH=SC(tf+1*-f), *
其中f=﹝C std4/(C *std4+1900)½﹞
1. 总色差: E = ( L*2 + a *2 + b* 2)1/2
3. 色相角差: H *=H *sp – H *std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945a12810661ed9ad51f38f.png)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分光光度仪、电脑主机、存贮设备、输入、输出装置等;软件包括测色程序、基础数据输入及管理、预告处方、校正程序、色彩控制、档案维护等部分。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色配色效果,仪器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主要有分光光度计的选择、测配色软件和计算机主机的配置。
计算机主机是对分光光度计的测色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硬件基础。
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能满足测色配色软件及当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有足够的存贮容量并应考虑配置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
测色配色软件一般包括测色和配色软件,测色系统具备色差评价、染料强度(力份)计算,染料质量控制、白度计算、颜色深度计算、色牢度评级、和其他基本色度参数如反射率、K/S值、XYZ和Lab值等的测试;配色系统具有对库存染料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自动计算客户来样的染色配方,多个配方(可多至上百个)按色差、价格自动排列供选择,给出每个配方与标样的预报色差、同色异谱指数、价格等参数、理论配方的智能校正、自动计算修正配方或修色、混纺织物配色及配方修正、染料厂混料配色及配方修正等基本功能。
分光光度仪的结构和性能很重要,注意其测色性能,测色精度,长期重演性等,以防止配色误差。
测色配色实验报告
![测色配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a8425e312b3169a451a485.png)
一、实验名称:计算机测配色
二、实验目的:通过不同布样的测定,掌握计算机测色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核对测色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三、实验原理:在标准照明体和标准观察者下测得不同布样的K/S曲线和
反射率曲线,在通过电脑程序化计算求得X、Y、Z值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将四块布样分别放在不同的照明体下,观察并比较在不同光源下Lab
值的大小。
所用光源:D65、A、F11。
目测条件:光源与织物呈45°
角,目测视线与织物垂直
2.校正datacolor测色仪,选用最大孔径
3.对于每块布样进行多次检测,取其平均值。
4.整理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
1.目测各试样相对于标准样的颜色色差
2.实验测得各试样相对于标准样的颜色色差
由1和2可知,在标准照明体D65和F11下,目测试样3的亮度错误,在三种标准照明体下,目测试样3的偏黄蓝出现错误,这可能是试样3和标准样之间的差别很小导致的。
3.D65标准照明体下测得各织物的各项指标值
4.各织物的反射率曲线
5.各织物的K/S曲线。
计算机测配色提高印染打样效率
![计算机测配色提高印染打样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7b28b39fcc22bcd126ff0cd7.png)
冲击 波 压 力/( k g f ' c m。)
0 . 0 0 2
冲击 波 的破 坏效应
某些 大 的椭 网形玻 璃 窗破 裂
0 . 0 0 3 0 . 0 0 7
O . 0 1
产生 喷气 式 飞机 的冲击 音 某些 小 的椭 圆形 玻璃 窗破 裂
窗玻 璃全 部破 裂
[ 2 ] 付 小芳 . 高 压天 然气 管道 危险 区域 分析 l J I . 油气 储运 , 2 0 1 0 , 2 9 ( 2 ) : 1 2 7
2 0 0 9 . 2 5 ( 1 1 : 2 6 — 2 8 .
计算 机测配色提 高印染打样效率
计算 机测色配色 系统 由软件 系统和硬件 系统 两部分组 成 ,其 中,软件 系统 为测 色配色 系统 软件 ,采用 库贝尔 卡一 芒克 ( K u b e l k a — Mu n k ) 理论 为光学理论基础 ,能够修正单一织物和混纺织物 的配色 ,建立和管理颜色配方库 ,控制生产质量 ,并能 够智能校正配方 以补偿拼色配方染料 间的相互作用 。硬件系统为分光光度测色仪 ,其基本组成是光源 、分离单色光器和光 电 检测器 。 测配色T作原理是光源所发射 的白光 照射在样 品上 , 其反射光被 三棱镜或绕射光栅分离后计算 成各种波长的反射率 ,电 脑配色 系统 以此反射率来计算色值或 三度 色彩 空间的坐标 ,进 而运算 。 在这 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染料 的定标着色基础数 据库 ,设 定配方预测 的色度环境参数 ,( 配色及 同色异 谱评价光源 、光 谱范 围与 波长 间隔 、C I E 标准色度 系统 、染 色工艺 、染料组合模式 以及染料配方 色差 容限等1 ,然后测量标 准色样 ,对染料 配方进行预测计算 ,得 出初步配方后要进行小样试染 , 最后进行 配方修正 , 使 色差达到最小。一般运用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 所得到 的配方 只需 1 —2次修正 ,就可达到要求 。 制作配方 文件 每种底基 布要从生 产中的待 染布上取 材 , 其 中一部 分经直接 测定后 , 将 数据存 入电脑 ,另一部分用于制作基础试样 。材 质相 同而组织结构 不同的织 物 、 组织结构相 同而前处理不 同的织物等 , 均应视为不 同种类而分别测定 。制作基础试样 的染料
提高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性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性的途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e3f61c0b4e767f5acfcebc.png)
改变 , 在测试之前需要 了解该测试 的环境要 求 , 如英 国的玛 莎百
被测样品需 放在 2 +2℃ , O 相对湿度 6 , 5 I M5光 作者简介 : 龚蕴玉(9 2 , , 17 一)女 江苏南通人 ,0 3年 毕业于南京工业 大学 货的环境要求 : 20 化工专业 , 士学位 , 学 从事染整 、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 源照射下的环境箱内放置 0 5h 取出后在 5m n内测试完。 . , i
都要求在两种 以上光源下进行 。而 利用 三十一点反射率数 据得
2 影 响测试 结果 的 因素
2 1 仪 器 的 校正 .
开机预热 3 n后 , 黑简 、 0mi 用 标准 白板 、 准绿 板进 行 校 标 正, 判定合格后方 可使用 。
2 2 孔 径 的选 择 .
到标准样 , 不会受到测试 条件的影 响 , 也没 有光 源的 限制 , 即使 在别的仪器上测试都 没有大 的变化 , 以一般 要求客 户提 供详 所
1 仪 器设 备说 明
D t oo F 0 aa lr 60测色配色仪是一种高精度测 色用光谱 光度 c S 仪, 真正双光束测量 , 测量波长 点 18个 , 2 波长 间隔 3m , 白磁 板连续测量色差不大 于 0 0 5 样 品测量 面积可 调整 5个 之多 , .1 , 最小达 3Ir L Tn直径 , 长寿命 高能 脉 冲氙灯 1 5模 拟 。S 60主 3 6 F0 要由 3 部分组 成 : 分光 光度 计 ; 色配 色 软件 ; 测 电脑及 打 印机 。 分光光 度计是硬件 中最重要 的部分 , 所有 的颜色都 需通 过它测
2 4 标 准样输入 , 标准样输入是测试的关键 , 标准样常用的输 入方法有 3 ; 种
思维士计算机测色配色软件的新进展
![思维士计算机测色配色软件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807842fe4733687e21aaa8.png)
色 与计 算 机 中存 储 的 基 础 数 据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就 会 影 响 系 统 的 配 色 修 正 。单 从 配 色 准 确 性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可 以 根 据 每 批 染 料 的 特 性 与颜 色 建 立 相 应 的 数 据 基 础 ,但 这 种 方 法 加 大 了实 际工 作 量 , 降 低 了 工 作 效 率 。 早 期的思维士计 算机测色配 色软件 中, 使 用 的 是 混 料 色 光 调 整 系 统 ,可 以 一 定 程 度 上解 决 染 料 特 性 与 燃 料 颜 色 不 同对 于 染 料 配 色 的 影 响 ,但 在 实 际应 用 中存 在 一 定 的局 限 性 。在 新 增 手 动 调 整 混 料 色 光 功 能 之 后 ,能 够 灵 活 的 调 整 混 料 中 的色 差 变 化 , 便 于 操 作 人 员提 升 配 色 速 度 与 质 量 。
分 析 , 探 讨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软 件 的 新 发 展 与 应 用 情 况 。 【关键 词 】 思 维 士 计算 机 ; 色 测 配 色 ,新 功 能 ;应 用
1前 言 随 着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的 发 展 , 近 年 来 在 染 料 行 业 得 到 了较 为 普 及 的 应
用 。 但 曰前 思 维 士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的 应 用 层 次 较 低 , 无 法 充 分 满 足 染 料 行 业 发 展 与 进 步 的 需 求 。 因 此 ,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什 新 功 能 的 研 发 与应 用 已经 迫 在 眉 睫 。 提 高思维 士计算机 测色配色软件 的应用层 次 , 充 分 利 用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的 功 能 ,促 进 染 料 生 产 、 检 测 的质 量 提 升 ,推 动 印 染 企 业 的 经 济 效 益 的提 高 。 2思维士计算机测色配色软件新功能 思 维 十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新 功 能 的 ( 2 ) 色光强度预报 研 发 , 主 要 是 综 合 考 虑 用 户 使 用 时 的 实 际 需 染 料 的 配 色 过 程 必 须 保 证 精 确 性 ,任 何 求 、 国 际 标 准 、 专 业 期 刊 E介 绍 的方 式 等 , 点 颜 色 的偏 差 都 会 导 致 配 色 的 质 量 下 滑 。 有 针 对 性 的 进 行对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在 多 批 染 料 的 混 拼 过 程 中 ,色 光 强 度 的 不 准 件 新 功 能 的 进 行 研 究 与 开 发 客 户 使 用 的 实 确 , 会 导 致 配 色 产 生 较 大 的差 异 , 影 响 产 品 际 需 求 主 要 是 通 过 技 术 人 员 在 对 其 进 行 技 术 的 质 量 。 实 际 操 作 中 , 主 要 依 靠 操 作 人 员 进 培 训 与售 后 服 务 时 , 对 其 中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行 主 观 的操 作 ,在 不 同 时 间 加 何 种 配 料 、 配 收 集 与整 ,然 后 总 之 后 作 为 新 功 能 研 发 料 投 入 量 均 由 操 作 人 员 的 经 验 确 定 , 影 响 了 主要 考 量 标 准 ; 国 际 标 准 主 要 是 技 术 人 员 通 工 作 效 率 。 过 埘 国 际 L思 维 士 汁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件 的 使 针 对 这 隋 况 ,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用 功 能 标 准 进 行 分 析 与 可 行 性 探 讨 之 后 ,作 色 软 件 新 增 了 色 光 强 度 预 报 功 能 。色 光 强 度 为 新 功 能 研 发 的 考 量 标 准 之 一 ;专 业 期 刊 预 报 功 能 与 传 统 配 色 功 能 不 同 , 传 统 配 色 功 介绍 的 一 些 方 法 虽 然 没 有 作 为 标 准 方 法 进 行 能 主 要 是根 据 品种 不 同 的 燃 料 配 出不 同 的 颜 推 广 , 但 却 能 够 较 为 有 效 地 检 测 染 料 的 应 用 色 ,新 功 P J e , l “  ̄ m 够 实 现 同 品 种 不 同 批 次 染 料 的 性 能 指 标 , 冈 此 ,经 过 实 践 后 也 作 为 新 功 能 拼 混 。 具 体 操 作 时 , 只 需 要 将 不 同批 次 染 料 研 发 的考 量 标 准 之 一。 进 行 染 样 分 析 ,然 后 将 染 料 的 净 重 、 含 固 量 思 维 士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现 阶 段 研 等 输 入 系 统 , 由 系 统 分 析 后 得 出 色 光 强 度 预 发的新 功能 主要有 l 9 s a , 具体如 表 1  ̄, 进 行 说 报 。得 益 于 色 光 强 度 预 报 功 能 , 操 作 者 便 可 明。 以在 配 色 之 前 得 出 较 为 准 确 的 配 色 结 果 , 避 表 1 思 维 士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 软 件 新 功 能 免 多 次 打 样 影 响 工 作 效率 , r u f F 4 费染料。
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6c55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b.png)
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了皮革行业。
本文将对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在皮革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简介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又称为三刺激值法或三值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颜色进行准确测量和调试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亮度来确定颜色的准确数值,并以此来进行配色方案的设计和使用。
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色彩搭配和配色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在皮革中的应用皮革作为高级皮革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和颜色对产品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皮革配色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配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而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则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准确的颜色数值,提高配色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1. 皮革颜色测量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首先需要对皮革的颜色进行测量。
通过专业的设备,可以精确地测量出皮革表面的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表示为RGB值,即红色通道、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的数值。
通过这些数值可以准确地描述出皮革的颜色信息。
2. 配色方案设计在测量了皮革的颜色数值后,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相应的配色方案。
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根据皮革的RGB值与所需的配色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从而得出最佳的配色方案。
通过调整不同通道的数值,可以实现颜色的变化和搭配,以满足不同需求。
3. 配色方案实施在设计完配色方案后,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皮革制品生产中。
传统的人工配色过程需要依靠经验和试错来达到最终的效果,而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则能够提供准确的数值,直接导入制造流程中,减少了时间和资源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1)精确度高:计算机三刺激值测配色法通过准确的数值测量和计算,可以实现精准的配色方案。
高职“计算机测色配色”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测色配色”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d8aa9cad5bbfd0a79567350.png)
任 务安 排 课 程 内容 , 程设 计 服 务 于地 方 经 济 课
与社 会发 展 的需要 , 体现 教学 的开 放性 ; 教学 情 境 的设 计 以学生 的就业 为 导 向 , 足 于学 生 职 立 业 能力 的培养 与实践 技能 的增 强 。针对计 算 机
基金项 目:浙 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 目( F—R S Z—K C一2— 6) 作者简介:王华清 (9 4 ) 女 , 17 一 , 河北邢台人 , 讲师 , 硕士 , 研究 方向为染整技术 。E m i: qu l @13 cr - alw h a2 6 . o n
、
根 据高 职教 育 的要 求 , 程 设 计 的理 念 应 课 以适应 社 会 需求 为 目标 , 以培 养 专 业技 术 能 力
测 量 的结 果 , 从而 加深对 理论 知识 的理 解 , 现 实 毕 业生 就业 的“ 零适 应期 ” 。
在 教学 学时安 排上 , 减少 理论 课时 , 增加 实
摘 要 :从 调 整 “ 算 机 测 色配 色” 程 设 计 理念 、重 组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强 教 材 建 计 课 加
设 、改进教 学手段 与 方 法 、完善 教 学 考 核 体 系等 方 面 , 该 课 程 的 项 目化 教 学 改 革 进 对
行 探 索。
关键 词 :高职教 育 ; 算机 测 色配 色 ; 目化 教 学 计 项 中图分 类号 :G 2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6 5 2 1 ) 2— 17— 3 4 30 00— 1X(0 2 0 07 0 近 年 来 计 算 机 测 色 配 色技 术 发 展 极 为 迅 速 , 纺 织 印染 生产 加 工 中有 着 举 足 轻重 的地 在 位 。计 算机测 色 配色技术 是 当今颜 色确 认与 纺 织 品对 外 贸 易 的主 要 技术 手 段 , 据行 业 发 展 根 需 要 , 为 了和 国际 市 场 接 轨 , 也 目前 大 多 数 印 染 企 业 都 购 买 了测 色 配 色 仪 。 “ 算 机 测 色 计 配 色 ” 程 是 与 染 整 企 业 岗 位 群 的 工 作 任 务 课 及 职业 能 力 直 接 相 关 的一 门 实 用 性 很 强 的 主 干 课程 。 以往 这 门课 以 理 论 教 学 为 主 , 填 鸭 “ 式” 的教 学 模 式 不 利 于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 此 , 必 要 对 该 课 程 的 教 学 进 行 因 有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ddae4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f.png)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色彩科学。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正是这一交叉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算法,以期在理论层面为色彩配色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首先将对计算机配色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介绍配色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包括颜色空间、颜色感知、颜色匹配等,为后续的算法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现有的计算机配色算法,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些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文章还将关注计算机配色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如颜色重现性、颜色一致性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展望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对配色领域可能带来的变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计算机配色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二、配色理论基础在计算机配色理论中,基础的理论框架构建在颜色科学、视觉感知和数学模型的交叉点上。
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开发有效的配色算法至关重要。
颜色空间与颜色模型:颜色是光的视觉表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由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决定。
在计算机科学中,颜色通常以数字的形式表示,这需要借助颜色空间或颜色模型。
常见的颜色模型包括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HSV(色相饱和度亮度)等。
每种颜色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大大简化配色过程。
颜色混色与叠加:在实际配色中,颜色混合和叠加是常见的操作。
混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这通常涉及到alpha混合、颜色插值等概念。
颜色感知与心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的照度、观察者的视觉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等。
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33770abed5b9f3f90f1c36.png)
ma c i g o r n f y r f f b i n t x i s p te n d sg a e p o e s d b o u e r g a t h n f wa p a d wet a n o a r i e tl a t r e in c n b r c s e y c mp t r p o r mmi g c e n t c n l g t r u h t d i g p t l o o mi i g rn il . M a i g s o c mp t r o o me s r me t e h o o y h o g s u y n s a i c l r a x n p i cp e k n u e f o u e c l r a u e n tc n lg e h o o y,a y r o o wa c i r r se t b ih d a n c l r s t h l a y i s a l e .Th a rcc l rf r d b n e lc d wr p a d we ty r s b s e f b i oo o me y i t ra e a n f a n i c l u a e y u i g t e c l rma c i g p o r m.Th c u l fe to h a rcma c e o o i lt d a d t e a c l t d b sn h o o t h n r g a ea t a fc f e f b i t h d c l ri smu a e n h n e t s t e g a f r p d c l r ma c i g i c i v d Th r f r ,t e c l r ma c i g o r n f a n i g e ty h o lo a i o o t h n s a h e e . e e o e h o o t h n f wa p a d we t y r s r a l smp i e n y r y d f b i ,a d t e e f in y o e tls d v l p n n sp o u tv t flb ra e e h n e i l id i a n d e a rc n h fi e c ft x i e e o me ta d i r d c i iy o a o r n a c d f c e t
针织摇粒绒计算机测配色准确性研究
![针织摇粒绒计算机测配色准确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4faa385901020207409ca2.png)
Ab s t r a c t :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c o mp u t e r - b a s e d c o l o r me a s u i r n g a n d ma t c h i n g s y s t e m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w a s i n —
u s i n g s p l i n e w a s d e t e mi r n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ha t t t h e p o l y e s t e r f a c e t e r r y a s t h e p o l a r l f e e c e s a mp l e s o f c o mp u t e r — b a s e d c o l o r me a s u in r g a n d ma t c h i n g ,a n d p o l y e s t e r s i n g l e p o l a r l f e e c e c u t wo o l f br a ic o f e s t bl a i s h i n g a b a s i c d a t ba a s e o f t h e s a me s p e c i e s a s t h e g r e y o f s p l i n e ,c o mb i n e c o mp u t e r - b a s e d c o l o r me a s u i r n g a n d ma t c h i n g wi 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lftypen 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标准深度卡 Hilftypen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 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由鉴色专家目光确 种颜色 定),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称为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1/1标准深度。 1/1标准深度。 标准深度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另外,ISO又增加了2/1、1/3、1/6、1/12、1/25, 又增加了2/1 1/25有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 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 18种颜色 共有6个档次,其中前5个档次有18种颜色,只有1/25有 12种颜色。 12种颜色。 种颜色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另外,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无光3种颜色,有光2 种颜色。 种颜色。
第三节 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染色生产中的配色方法 人工配色—印染厂接到加工样品后,先由配色 工作者凭经验或集存的参考档案估算染色配方, 经多次小样试染和修改满意后,再提交生产。 计算机配色
第二章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计算机测配色软件 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已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 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为了适应小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 批量、多品种、多色号、颜色质量高指标、交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 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印染厂化验室需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染液配制 染液配制)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自动滴料 染液配制 系统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 和自动小样染色机。中国的纺织印染产品要参 与国际竞争, 与国际竞争,其颜色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必须符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 合国际规范和准则。因此,中国传统的纺织工 业必须引人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才能产生薪的动 力和活力, 力和活力,而自动测配色系统便是印染行业挑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印染计算机测配色系统较人工测配色具有明显的优势: (1)能迅速提供合理的配方,降低生产成本; (2)配色系统能列出产品在不同光源下颜色变化程度, 预先得知配方颜色的品质,减少对色困扰; (3)迅速精确的修正配方,提高修色效率; (4)科学高效的配方存档管理,方便检索使用; (5)可对色料、助剂进行检验分析,包括上染率、半 染时间的测定,染料力份和色相分析、助剂效果的判 定等; (6)提高印花残浆再利用率。
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透射和散射 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有色 物
有色透明物 体
三、 常见的表面色深度计算公式
不同的反射
高光泽表面入射 入射= 高光泽表面入射=反射
凹凸表面入射= 凹凸表面入射=散射
背衬
针对投射、反射、吸收的数学模型 lg1/T lg1/T
比耳定律(针对投射光 )
2.同P∞应该取最大吸收波长对应的值,即ρ∞ 应该取最大吸收波长对应的值 取最大吸收波长对应的值,
若吸收峰平坦, 3. 若吸收峰平坦,无明显ρ∞
min。 min。
是一个范围, min时,λmax是一个范围,
第一章 计算机测配色的特点
第一节 计算机测配色的优点 第二节 计算机测配色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第一节 计算机测配色的优点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 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可能。计算机测色 配色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种集颜色科学理论、 颜色测量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印染工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 术成果。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数字描述颜色,把配色和颜色评价 这一传统的匠人技艺上升为科学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 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颜色问题,使传统的“实物 传递,目测评价”方式逐渐向现代的“数字传递,仪器评价”方 式过渡。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特 别是在当前为落实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 级以及尽快突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次染色成功工艺等低投入、 低运转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更加受到广大印染企业 的重视。
k —— 比例常数; 比例常数; c ——固体试样中有色物质浓度。其值等 固体试样中有色物质浓度。 固体试样中有色物质浓度
于当织物中的染料为单位浓度﹝ 于当织物中的染料为单位浓度﹝1%(owf)或 owf) 1g/L﹞时的K/S值。
对Kubelka—Munk函数的讨论: Kubelka Munk函数的讨论: Munk函数的讨论 1.含 的一项可以省略, 1.含ρ0的一项可以省略,变成K/S =(1-ρ∞)2/2ρ∞条 件是: 件是: ①ρ∞值较小(深色); 值较小(深色); ②在比较两样品的相对表面色深度时。 在比较两样品的相对表面色深度时 相对表面色深度
第二节 计算机测配色的应用前景 当今信息时代,颜色的数字化管理已 呈必然趋势,这给测色殴备的仪器台间 的重复性提出更高要求;而半导体图像 传感器特别是如电荷耦台器件(CCD)等 的发展,又为低成本、高分辨光谱光度 计的设计沣入新的元素,使其性价比大 大提高:因此,未来的分光测色仪器将 向更高精度和更低价格发展。
第三节 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一、对各种染色效果的评价 均匀性:目测 均匀性: 色光: 色光:色差评价 深浅: 深浅:染色深度评价 牢度: 牢度:与染色深度有关
二、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 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 染色牢度随表面色深度的变化而变。一般表 染色牢度随表面色深度的变化而变。 面色深度高,日晒牢度也高。 面色深度高,日晒牢度也高。因此当评价染料的 牢度时,应该在相同深度下进行。 牢度时,应该在相同深度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 性。 为了方便牢度评价,20世纪20年代,德国和 为了方便牢度评价,20世纪20年代, 世纪20年代 瑞士的染料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深度 标准深度, 瑞士的染料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深度,叫做 “Hilftypen”
正确配色会获得以下效益
染料的成本会降至最少,一般光源色变, 降低光源色变,给出不同光源下的准确配方 降低配色次数, 降低配色次数,提高打样效率
对变色现象进行预测, 对变色现象进行预测,预先得知配方颜色的品 质 具有精确的修色功能—修正配方 修正配方、 具有精确的修色功能 修正配方、统计小样与 生产大样的差异系数、生产机台之间的差异等, 生产大样的差异系数、生产机台之间的差异等, 提高对色率 方便的数字化存档管理, 方便的数字化存档管理,并且可以与自动称量 系统、小样染色机、 系统、小样染色机、在线检测系统连网 染料、助剂的检验分析,力份、 染料、助剂的检验分析,力份、助剂效果判定 等
计算机配色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计算机配色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实际查寻配方:根据标样的颜色利用 一 实际查寻配方 实际查寻配方: 计算机直接查找配方
(二)计算理论染色配方:根据配色原理计算出 计算理论染色配方: 理论染色配方。 理论染色配方。包括 反射光谱配色方式和 三刺激值配色方式
1、反射光谱配色法 、 特点 使配色结果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标样的反射率曲 线完全相同——无条件配色 最完美的配色 配色的结果无论换用任何光源照明, 配色的结果无论换用任何光源照明,或使用不同观 察者都能保持颜色一致。 察者都能保持颜色一致。并且可以在能得到光谱反 射率数据的任何波长区域应用 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对拼色时选用的染料品种要求苛刻, 对拼色时选用的染料品种要求苛刻,数量较多 实际生产中很少使用
(一)、库贝尔卡 )、库贝尔卡 —
蒙克(Kubelka Munk Munk) 蒙克(Kubelka—Munk)函数
颜料涂布于某基质后, 颜料涂布于某基质后,通过研究其表面深度与颜 料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该函数。 料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该函数。 原函数相当复杂,常用的是简化式: 原函数相当复杂,常用的是简化式: 通常,不需要K、S的 具体数值,仅计算K/S K——被测 当颜料涂层无限厚,没有光透过时: 当颜料涂层无限厚,没有光透过时: 的比值,因此称作 物体的吸收 “K/S”值 系数 ρ∞ ——被测 K/S=(1-ρ∞)2/2ρ∞ 物体为无限 厚时的反射 率因数 S——被测物体的
散射系数
Kubelka—Munk函数与固体试样中的有色物质 Kubelka Munk函数与固体试样中的有色物质 Munk 浓度之间的关系: 浓度之间的关系:
K/S =(1-ρ∞)2/2ρ∞ -(1-ρ0)2/2ρ0 = k*c
式中: 不含有色物质固体试样的反射率; 式中:ρ0 ——不含有色物质固体试样的反射率; 不含有色物质固体试样的反射率
过去乃至现在 标准深度的确定仍然在使用标准色卡。 标准深度的确定仍然在使用标准色卡。 但是现在也可以通过测色来表示颜色的深度, 但是现在也可以通过测色来表示颜色的深度, 甚至色卡的制作都可以用测色结果来规范。 甚至色卡的制作都可以用测色结果来规范。
例如:日本的JIS标准深度色卡在制作时,实 测值与标准样卡之间的色差就规定了一个范 围,只有符合色差要求才能制作出合格的标 准深度色卡。
现代的计算机测配色系统与几十年前 相比,在光学原理、 相比,在光学原理、数学模型和软件算 法方面变化并不大, 法方面变化并不大,但分光光诺仪的颜 色测量速度、 色测量速度、重复精度以及波长准确性 等指标不断改善, 等指标不断改善,软件的操作界面更加 友好,对用户的要求不断下降, 友好,对用户的要求不断下降,计算效 率更高, 率更高,售价却逐渐降低
2.三刺激值配色法(条件配色) 三刺激值配色法(条件配色) 三刺激值配色法 原理 三刺激值相等的两个颜色, 三刺激值相等的两个颜色,即使它们的光谱反射 率曲线不相同,给人的颜色感觉也是相同的, 率曲线不相同,给人的颜色感觉也是相同的,能 达到颜色匹配——同色异谱 达到等色的前提是影响三刺激值的各个因素( 达到等色的前提是影响三刺激值的各个因素(如 照明体、观察者和测色仪器)都相同, 照明体、观察者和测色仪器)都相同,否则会引 起色差 最有实用意义的配色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 最有实用意义的配色方法, 的配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