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欧阳修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时空的交错心灵的和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原作】踏莎行·候馆残梅—[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響。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古诗今译】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一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一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赏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职参知政事。
宋仁宗景三年(1036),欧阳修因直言论事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所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的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
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了很大影响。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
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比晏殊更深婉缠一绵、意境更浑融。
词风除深婉清丽外还有疏宕明快的,内容、风格均比晏词丰富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本篇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作。
写远行的人见春一色*无边,愁思不断,闺中人登高远望,思念离别的人儿,哀怨满怀。
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踏莎行-碧藓回廊》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入帘犹卷。
①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深浅。
密约如沉,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壶箭。
②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注释】①碧藓:碧绿的苔藓。
藓,隐花植物一类,无根,生于阴暗潮湿之地。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空室中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名曰圆藓,亦曰绿钱。
”偷期:谓男女偷情,私自幽会。
②金壶箭:古代计时器。
金壶即铜壶,内贮水,竖一箭,箭上有刻划,分十二时辰。
水从漏孔中下滴,箭上遂显示至何时,故称铜壶滴漏或玉漏。
唐·李白《鸟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译文】苔藓铺满了曲折的走廊,绿杨掩映着幽深的庭院。
为偷情半夜进来将帘儿卷。
可恼啊,明月照人太显眼,花下藏身又怕花丛浅。
私下的约会竟忘却,上前求欢又不便,看看光阴急如箭。
手拍栏杆她不应声,帘儿下分明听得在裁剪。
【赏析】这是一首纯粹的艳词。
王灼《碧鸡漫志》曾为之辩护云:“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
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
”本篇写一男子夜间赴一女子之约,及至帘前,那女子又装作不知。
于是他前进不能,藏身无处。
此类情词,比之柳永,毫不逊色。
谓非欧阳修之作,尚无确证。
盖欧亦是人,是人即有七情六欲。
何况词自“花间”以来,“类不出乎绮怨”;欧阳修作此词,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古今别肠词选》谓为明代袁宏道作,待考。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
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
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
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
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作品原文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品注释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⑵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⑶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⑷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⑸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⑹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⑺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⑻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作品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创作背景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考证,欧阳修这首词当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
作品鉴赏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宋词赏析:欧阳修《踏莎行》
导语:下面是,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好语文相关知识。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伤别之作。
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
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
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
结构的“蒙太奇”处理是此作最大特色。
上下阕是两个生活画面的组接,前者写行人,后者写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此情有一个交流互感的过程,比“单相思”来得厚重和深沉。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
很明显,这首词的前片写行者忆家,后片写居者(闺中的少妇)忆外。
前片以景带情。
例如,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
后片由情人景,是忆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辞。
但它却景缘情生,景中有人,读来倍感真切。
居者行者,前后萦带;景耶情耶?上下难分。
这二者相互交融,曲尽其妙。
同时,这首词还很注意层次的安排。
例如开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则它不仅交待了远行的时间、季节,而且还暗暗描绘出远行的全过程,用笔细腻形象,含蓄深厚,富于启发性。
另一显著特点是比喻贴切。
特别是上下片结尾两句,用比巧妙生动。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
【注释】1.这首词抒写旅途中对景怀人的心情。
2.候馆:意谓旅舍。
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
草薰:即薰草,又名铃铃番。
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辔(音pei):缰绳,牵马之索。
3.危栏:高高的栏干。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4.平芜:草原。
平坦茂密的草地。
【译文】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
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
马儿哟,越走越远,离愁哟,越远越深,越远越深,无际无垠。
迢迢不断,恰似那春水的绵远不尽。
柔肠已经寸断,粉泪已经流干,百尺高楼哟,你休去高楼处凭倚: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
而你那心上人哟,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
【赏析】此词之妙处,在上下片之结句。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抽象之愁。
词入对之有两点体认,一是以抽象写抽象:“渐远渐无穷”,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与其后句相若;一是以具象写抽象:“迢迢不断如春水”,亦出自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可上溯到刘禹锡:“水流无限似侬愁”,只不过梦得诗为仿民歌体,故不似后二者文人词载负文人、哲人之沉思而凝重深沉也。
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手法相若,皆置之极点而再生之法。
明人李攀友评析:“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全词“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洵一幅秋光图”(《草堂诗余隽》)。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一首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翻译:候馆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春风吹着刚发的新柳。
行色匆匆路远人寂寞,马不停蹄,车不歇鞍,离家越久,乡思越浓,长途跋涉使思妇肝肠寸断。
即使不想登高远望,却为花残春尽平添了几分愁烦,勉强去见那高高酒楼,还是见那佳人伫立楼台凝视。
愁绪难消时人自然会眼泪长流,怎奈两情如此,别后相思愁更浓。
赏析:这首词以清婉见长,词语不事雕琢,但谋篇致远,蕴藉含蓄。
欧阳修对颍州西湖并非没有深厚感情。
但他来到西湖后却发生了一连串令人烦恼的事情:先是州守因事调动,离开颍州;接着便是词人申请颍州团练副使没有获准,这就意味着他来到颍州不久便面临着被撤职的危险;最后又为一点小事与州官及属僚闹翻,一气之下离开颍州回到汴京老家。
这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使他对颍州西湖美好的河山与景物亦即他原来惬意生活的基础感到陌生与惆怅。
所以他只能借春景的凋零来抒发对颍州西湖的今昔对比所引起的他的惆怅和愁思。
“候馆梅残”的“候馆”即迎宾候客之馆舍。
古代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迎宾候客的馆舍因在路上,故曰“候馆”。
这句是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候馆”前的梅花也由残破到落尽,“溪桥”旁的柳枝条条新绿从护河的垂杨荫里拂到桥下溪水里。
“拂”字下得轻盈婉曲远没有刘禹锡《石头城》里“石头城外水如苔”之句用“过”字描摹得出那样一个苍凉的冷落的境界,欧词的这个“拂”字则说明杨柳初绽的嫩叶由风势轻轻拂动,也说明词人此刻在悠然欣赏初春的风光。
作者将“新柳”与“梅残”两种不同景物加以对比描写表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片则分别就羁旅行人舟中思归、情人闺中念远以及作者烦恼难消种般情致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行人归意懒”中的“行人”即远离京城羁旅天涯的人。
“归意懒”即乡思意懒。
“意懒”是情与景会妙手偶得之句“归意懒”如人之倩女幽魂相偎伴想方设法追逐她可是一直不能如愿以偿所以整天百无聊赖而“意懒”。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篇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熏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
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踏莎行诗词鉴赏
踏莎行诗词鉴赏踏莎行诗词鉴赏1踏莎行·候馆梅残作者:欧阳修候馆梅残①,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③,楼高莫近危栏倚④。
平芜尽处是春山⑤,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②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③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④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⑤平芜:平坦的草地。
翻译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
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
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
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讲解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
它以对句开头。
候馆、溪桥,点明征途;梅残、柳细,点明时节,是一番初春的景色。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诗词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诗词赏析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日,阴阳相半,昼夜平分。
在民间,一般算是踏青活动正式开始了。
柳条发黄,春草渐绿,正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季节。
下面是关于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诗词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在这样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醉人的春景中,哪能没有诗词呢?在这游人如织,美景如画的踏青季节,诗人的灵感被激发,从而诞生了很多关于“春分”节气的诗词。
北宋诗词大家欧阳修写过一首《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这是欧阳修在做夷陵县令时,做的一首词。
他对女性的心理活动,颇为了解。
因此描写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理状态,可谓是手到擒来。
一场春雨刚过,天气放晴。
春分的天气,是阳光明媚,百花争艳。
在雕梁画栋的房梁上,一对对燕子,飞来飞去在营造它们的新家。
而被困在玉笼里的.鹦鹉,却独自在那里发愁,难以入睡。
薜荔草爬上了墙头,青苔铺满地面。
从远处的青楼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清丽的歌声,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眉头紧锁,无言以对。
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词人却这么多愁善感,与这大好的春光,好像有些格格不入。
这首词,上片写的是满园春色,下片却是略带感伤。
而南唐诗人徐铉写的一首《春分·七绝·苏醒》,却是格调明快,不落俗套: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徐铉,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当过翰林学士,任过吏部尚书。
后来,南唐后主李煜,投降了赵匡胤,徐铉也就跟着到大宋朝做官,官至散骑常侍。
他也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春分时节,春雨飘飘洒洒地降下来,几乎没有一点声音,和杜甫的“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河岸上,杨柳低垂,婆娑起舞。
唐代诗人张志和有一首诗《渔歌子》,其中有这么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下行者的往昔,下片写下行者的回首即为思妇的别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相同的角度深化了初恋的主题。
全词以迷人的想象、直白的比喻、多样的构想,含蓄文辞地生产出来一种“迢迢不断例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哲理离的境界。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
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结尾三句以实景表明、衬托初恋,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至对离情的描绘:“往昔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例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就是自己深爱着的人,所以这往昔便随着分别时间之长、相距路程之短越积越多,就鹿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回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为物生情,以水喻恨,写下得自然直白而又妩媚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
“柔肠”而说“ 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就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叮嘱,也就是思妇既期望览胜远眺游子踪影又所为徒然的内心绝望。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诗词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遥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语解释候馆:旅舍。
薰:指草香气。
遥征辔(pèi):指策马启程。
征:远行。
辔:马缰绳。
迢迢:遥远的样子。
盈盈:指泪水充盈眼眶。
危阑:指高楼上的栏干。
平芜:平坦地向前伸展的草地。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词的上片写离家远行之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在这种环境下行路,不但看到春的颜色,闻到春的气味,感到春的暖意,而且在心里也荡漾着一种醉人的春意。
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
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
而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物象又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怕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行人转到对楼头思妇的描写。
上下片层层递进,从上片结尾讲到的自己的离愁迢迢不断,无穷无尽,于是这位深情的主人公便不由得想像对方此刻也正在凭高远望,思念旅途中的自己。
这正是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
“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的深情体贴和嘱咐。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中乐冷挥征辔。
往昔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例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恳请为上片结尾三句展现出的画面内容,拟将个标题:[解析]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学方法?具备什么抒发效果?[解析]比喻;把“离愁”比作“春水”,写出愁绪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也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断出,从谁的角度去抒发往昔的?后两句一向被尊为名句,先行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解析]居者或女性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想象之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步。
【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
“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
“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
“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词统》)。
踏莎行欧阳修赏析实用1份
踏莎行欧阳修赏析实用1份踏莎行欧阳修赏析 1踏莎行欧阳修赏析踏莎行欧阳修赏析是北宋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作品。
整首词的笔调委婉细腻,寓情于景,含蓄而又深沉,是一首为人所称赞的名词。
原文: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字词解释: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踏莎行背景:无踏莎行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
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
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③【注释】①候馆:意谓旅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郑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远郊之内有候馆,可以休止沐浴也。
”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
即蕙草,又名铃铃香。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
”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辔(pei配):缰绳,牵马之索。
②危栏:高高的栏干。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③平芜:草原。
平坦茂密的草地。
【译文】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
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
马儿哟!越走越远,离愁哟!越远越深,越远越沉,无际无垠。
迢迢不断,恰似那绵远不尽的春水。
柔肠已经寸断,粉泪已经流尽,百尺高楼哟!你休去高楼处凭倚: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
而你那心上人哟,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
(王洪译)【集评】明·李攀龙:“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又:“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洵一幅秋光图。
”(《草堂诗馀隽》)清·王士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升庵(杨慎)以为似石曼卿‘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为工,未免河汉。
盖意近而工拙悬殊,不啻霄壤。
且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
”(《花草蒙拾》)清·黄苏:“言时物暄妍,征辔之去自是得意,其如我之离愁不断。
”又:“言不敢远望,愈望愈远也。
”(《蓼园词选》)【赏析】上阕写征人忆家中,实从途中所见所感自道离情。
起三句写郊外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际摇动缰绳信马徐行。
实中寓虚,以乐写愁。
“离愁”二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
将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把无可感的愁绪化为可感的形象。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每一寸柔情,每一寸粉红色的泪水,这座建筑的高度都接近危险。
平武的尽头是春山,行人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分析】西山旅游地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放,只剩下几朵残花。
溪桥旁的柳树刚刚拔出娇嫩的枝叶。
暖风吹拂着春草的芬芳,游客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摇摇缰绳,驱赶着马匹。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隐喻;把“离愁”比作“泉水”,写下悲伤就像泉水一样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分析】居民或妇女远离泉山,步行者远离泉山。
将情感融入风景或用风景来表达情感,在想象中把爱护人的感觉带得更远。
【赏析】这是欧阳修关于男女分离的杰作。
主题一般,但技术精湛,意境优美。
读书很有趣。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长途跋涉的丈夫分离的悲伤,而长途跋涉导致了思想的缺失。
“后观”和“西樵”都是黑点,走得很远;“梅残”和“柳薄”在早春旅行时出现:“草香风暖”,使春暖花开,衬托出离别的凝重哀伤。
“如泉水”,即取景用景来抒发感情。
它以细腻的笔触,极其精辟委婉的语言,描述了离别悲伤的长度和强度。
下一部电影的技巧很棒。
旅行者想象住客,想念行人,描绘住客归来的悲伤。
“温柔”和“粉红色的眼泪”表达了对人的深切感情。
“建筑高度”这句话跌宕起伏,关上镜头,摆动视野,望着行人的距离,望着所有的平坦和荒芜,望着泉水山,看见步行者,步行者仍然远离泉水山。
我不知道在哪里。
这是可想而知的痛苦。
风景是用来写爱情的,韵律是悠闲无边的。
这个词写在春天。
风景越好,悲伤就越深。
轻松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我不厌倦读一百遍。
”(次彤)。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原文及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
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
上片写马上征人。
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
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
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
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
“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1]宋欧阳修候馆梅残 [2] ,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3]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 。
寸寸柔肠 [5] ,盈盈粉泪 [6] ,楼高莫近危阑倚 [7] 。
平芜尽处是春山[8] ,行人更在春山外 [9] 。
注释:[1]莎(suō):指莎草。
[2]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3]“草薰”句: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草薰,指青草散发出清香。
摇征辔,摇动征人所骑的马勒。
辔,驭马的口勒。
[4]迢迢:遥远貌。
[5]寸寸柔肠:柔肠寸断之意,极言愁思之深。
[6]盈盈粉泪:形容女子泪水盈眶。
粉泪,女人脸上敷粉,故称粉泪。
[7]危阑:高处的阑干。
[8]平芜:杂草繁茂的平原。
[9]行人:远游之人。
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愁情。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析:此言男女分别,各自蕴着离愁别恨。
前阕自男子身上着笔,谓行过候馆溪桥,但觉梅残风细。
物候转移,春已归来。
春意阳和,怎奈离愁不断,如春水之汩汩绵绵。
下片转写女子别后情状,“楼高”三句,前一句是果,后二句是因。
谓平芜纵有春山遮断远目,而思行人之情,却不因春山阻绝,故不如莫向高楼倚栏,否则徒增伤怀而已,语似淡而情极浓。
一结尤工妙,所谓加倍法也。
《词综偶评》疑“春山”当作“青山”,否则既用“春水”,又用两“春山”,显得重复,不知此词正因重复而妙。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仁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词承袭南唐遗风,与晏殊接近,以婉丽著称。
踏莎行赏析
踏莎行赏析一、踏莎行简介踏莎行是一个词牌名呢。
很多词人都用过这个词牌来创作,就像大家都用同一种曲调来填词唱歌一样。
它的格律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每一首踏莎行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词人写出来的内容和情感那可千差万别啦。
二、经典踏莎行词作赏析1. 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内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这首词啊,秦观把那种在旅途中的孤独、哀怨写得超级感人。
你看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气把楼台都遮住了,月亮也让渡口变得迷茫,就好像他自己的前途一样,找不到方向。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个人在孤独的馆舍里,听着杜鹃叫,看着夕阳西下,那种凄凉感扑面而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收到亲友的来信,可是这只能让他的愁恨更多,因为他被困在这儿回不去啊。
最后“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本来好好地绕着郴山流,可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就好像他在问自己,为什么要被贬到这儿远离家乡呢。
秦观用很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的思乡、被贬的哀怨都写出来了。
2.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内容:“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欧阳修写的这首呢,也是写离愁的佳作。
前面“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梅花残了,柳丝细细的,风暖了,可这时候主人公却要骑着马离开。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离愁就像那春水一样,越流越远还不断,太形象了。
下阕写女子在家思念行人,“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女子柔肠寸断,泪水汪汪,还告诫自己不要登高远望,因为望不到啊。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那一片平野的尽头是春山,可行人还在春山之外呢,这把思念和距离感写得很绝。
【诗歌鉴赏】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2、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3、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4、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5、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6、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7、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北宋词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
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
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
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
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
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
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
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