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
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
教化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化根本起不了作用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化的作用。
相反他特别重视环境及教化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化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原因。
1)依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化的必要性。
"性"及"伪"是素材及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养就不可能发展。
2)依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化的可能性。
对于恶的素养如何转化成善的素养,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及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化的同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需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化的作用,以人为的力气达到善的境界。
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化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肯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 环境和教化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化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墨家的“素丝说”说明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及教化对人性形成的影响。
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闻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及教化,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教育学真题1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一)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1)按照形成逻辑,可以分为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
(2)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二)教育研究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
③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当然,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部分)肯定或否定。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承认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I。(图表略。)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是美国心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荣誉教授。在心理的教育学科领域中有突出的贡献和重大的影响。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也被称为"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包括: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1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2013-2014.1 (4)3.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2013-2014.2,2016-2017.1 (4)1.把几十个年龄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
2013-2014.2 (4)8、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2014-2015.1 (5)14.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015-2016.1 (5)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5)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5)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5)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5)7、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5)9、《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6)10、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1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6)12、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1、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7)一、教育与个体发展 (7)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012-2013.2 (7)2.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辨析题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善于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力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就是教育。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XXX《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及答案1
XXX《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及答案1教育学第一次作业一、辨析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2.XXX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
(对)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4.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错)二、论述题。
(每小题12分,共60分)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
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
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
代表有古希腊的XXX、XXX、XXX。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XXX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XXX等。
(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
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
标志是XXX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诲学的多元化发展。
教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
标志是教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
代表人物有XXX、XXX、XXX、XXX、XXX、XXX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12.6)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它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2.D【解析】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有困难时可请教师、父母作些启发,但不允许依赖他人;教师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但也可以在教师领导下,让学生互相批改和自我批改,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3.B【解析】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和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
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学生守则、校纪校规都属于制度文化。
4.A【解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5.A【解析】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6.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谈话法的概念。
7.C【解析】题干中的某校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做法是运用情感陶冶法的体现。
8.C【解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9.A【解析】略。
10.C【解析】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题干中,教师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察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
11.A【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B【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3.C【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例如,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就是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育学题 (带答案)
题型: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辨析题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2.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除了教育之外, 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 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发展相关。
这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只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4.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此观点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此观点错误。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事业的学科,其特点包括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影响等方面。
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3.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发展和教育效果等问题。
4.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学科,但教育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学习、发展和教育心理的过程和机制,而教育学则更加关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5. 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关注教育组织和管理的问题,而教育学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6.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深入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7.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
2024年4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选 :1、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进行乡村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晏阳初C、蔡元培D、陈鹤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进行乡村教育实践单选 :2、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骑士七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单选 :3、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该理论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2岁);前运算时期(2〜7岁);具体运算时期(7〜11岁);形式运算时期(11岁〜成年期)。
单选 :4、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这主要反映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A、生态功能B、本体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训练与选择劳动力(二)生产科学技术(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这主要反映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经济功能。
单选 :5、“教育是管理人员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关卡。
它对前者是获得闲职的凭证,而使后者不得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绝了往上爬的念头。
”这反映的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是A、功能性理论B、再生产理论C、文凭社会理论D、维持不平等理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凭社会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其《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1977)一书中提出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辨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辨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辨析题1.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
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
3.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错。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即对3岁-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但学前教育不等于幼儿教育。
4.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5.所有被称呼为“老师”的都是教师。
错。
老师,是人们对各行各业“能者”的尊称,是一种广义的教师概念,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概念。
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是狭义上的。
狭义的教师概念,外延限定在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学的人员。
因此,狭义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别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6.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
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7.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8.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9.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在教育学基础领域中,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查形式,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解答辨析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下面将给出一些典型的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1. 辨析题一:“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和教学是教育过程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育是指对人的综合发展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培养过程,旨在使个体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校外活动、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
而教学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是具体教育行为的过程,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德的活动。
教育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2. 辨析题二:“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差异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通常是宏观的、抽象的,是对被教育者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而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所确定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是微观的、具体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的表达。
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个体的整体素质,而教学目标则注重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达到确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 辨析题三:“授课教师”和“教育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授课教师和教育家都是教育工作者,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授课教师是指在教育机构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思维。
授课教师通常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学前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一:小明是一位三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的适应期表现得非常不好,总是哭闹不安,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
请分析小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明的适应期表现不佳可能是因为他对新环境和新人不适应,导致产生焦虑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小明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其次,可以利用游戏和玩具等方式,引导小明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最后,可以适当安排家长在幼儿园陪同,让小明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安全感,帮助他顺利度过适应期。
案例二:小红是一位四岁的幼儿,她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总是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学习兴趣缺缺。
请分析小红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红缺乏学习主动性可能是因为她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小红的学习兴趣,让她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可以鼓励小红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她的学习动力;最后,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红的学习情况,让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帮助小红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案例三:小李是一位五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带来困扰。
请分析小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李经常打架斗殴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情绪的管理不够成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的教育,帮助小李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冲突;其次,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班级规范和行为规范,让小李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自觉避免打架斗殴的情况发生;最后,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小李的行为问题,让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帮助小李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王道俊《教育学》 考研真题(辨析题)【圣才出品】
二、辨析题要求: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统考2017研]答:(1)该观点错误。
(2)理由:①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包括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各种社会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和以维持与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使用多种手段与策略,惩罚就是其中一种。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手段。
当学生犯错后,教师有权力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提醒与管教。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时,需要将其力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防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或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合理的惩罚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所以,适当的惩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题干表述错误。
2.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
[统考2016研]【答案】错误【解析】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并不是要求区别对待学生,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指要公平对待学生,并不是要求要平均对待学生,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在教育中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统考2015研]答:错误。
理由:教育受制于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的确定并不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教育受制于社会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教育学 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正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
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
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
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教育案例分析题:1. 请根据你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成功的校园活动,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请以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为例,分析他/她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请描述一次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
4. 请结合你的实习经历,分析一次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请以你所在学校的一门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案例分析答案:1. 一次成功的校园活动是我们学校举办的“环保日”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自发组织了环保宣传展览、废物回收利用等多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注重环保教育,学生们对环保问题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 我所熟悉的一位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是对学生关怀备至,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在课堂管理上较为松散,导致学生纪律不够严明。
建议老师可以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数学学习中的难题,我通过向老师请教、找同学讨论、多加练习等方式克服了这个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 在实习经历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纪律不够好,表现为上课时不专心、不守纪律等。
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纪律。
5. 我所在学校的一门课程教学质量较好,老师授课生动有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但也存在作业量较大、课程内容较为繁杂等问题。
建议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简化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希望这些案例分析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一、选择题1. 教育学中,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下哪项策略是错误的?A. 设定明确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B. 提供即时且具体的反馈C.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D.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正确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A 项正确)。
提供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B项正确)。
然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C项错误)。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D项正确)。
2. 根据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学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成熟B. 近端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C. 更有经验的人提供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要D. 教育应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适度的挑战正确答案:D解析: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理论中,近端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在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相比,它包括了通过社会互动和指导能够达到的更高水平(A、B项错误)。
更有经验的人,如教师或同伴,提供的帮助对于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完成任务至关重要(C项错误)。
因此,教育应当提供适度的挑战,帮助学生在近端发展区内实现潜能的发展(D项正确)。
二、填空题1. 在教育心理学中,__________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受到认知结构的影响,学习应当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出发,逐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答案:认知发展解析: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逐步引导和建构,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解析: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解析:教育的确要为社会服务,但只有阶级社会的教育才具有阶级性。
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解析: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四、简答题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较强;专制性突出;宗教性较强;道统性突出;理论性较强;象征性突出;教育生产相脱离;教育为封闭教育;现代教育特征:教育生产紧密化;学校教育民主化;教学手段科学化;培养全面发展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思潮;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到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劳动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变化而变化;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五、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意义:(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
(2)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即使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也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3)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答:我认为教育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人为本。
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
(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
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个性、优点的发展。
(3)循序渐进的教育观。
教师应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是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的。
(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
老师要以爱作为基础和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去关心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第二章教育功能一、单项选择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
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二、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值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指: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三、简答题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答: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还有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的功能。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答:教育相对独立性包括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步。
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或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就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必然会失去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答: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四、论述题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答: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 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3) 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五、案例分析题1.《新疆,你怎么了?》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
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这是教育向负向功能发展的体现。
只有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 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B )。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 )。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10.素质教育是以( B )为重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