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锚口摩阻损失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圈口摩阻损失试验

本实施性试验适合木刀沟特大桥30m连续T梁中跨中梁,孔道数为N1=7、N2=8、N3=8。

本试验目的在于测定孔道摩阻损失及锚圈口摩阻损失,确定超张拉系数。

本次试验在实体梁板(即曲线孔道)上进行,与《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附录测试方法不同(在直线孔道进行)。其原因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直线孔道并不多见,往往包含曲线孔道,优点在于更贴近施工环境,得出的数据更加准确。

孔道摩阻试验确定

试验原理:

梁板两端均不上工作锚,锚固段控制油压为4Mpa,张拉端分级张拉按照300KN每级增加直至张拉控制应力,得出孔道摩阻损失应力;

试验方法:

1、试验前准备:

穿好钢绞线的实体梁板(本次以单孔N2为测试孔)、配套锚具(工作锚、工作锚夹片、限位板、工作锚、工作锚夹片,配套的目的在于是钢绞线在同一轴线上,尽可能减少钢绞线与锚具摩擦,影响数据准确性。

2、孔道摩阻损失测定:

主动端千斤顶吊装,不上工作锚,千斤顶与梁体之间垫工作锚,限位板,被动端千斤顶吊装,不上工作锚,千斤顶与梁体之间垫工作锚,限位板,油缸预先伸出10cm(1、防止油缸被拉损坏2、方便回油退工具锚夹片)。

测定:本次选择中梁中跨N2孔道(8束钢绞线)进行试验,主动端1#千斤顶分级张拉按照300KN每级增加直至张拉控制应力,被动端(2#千斤顶)读数,反复3 次。

调换主被动端,重复以上步骤 3 次。

)1()(con s μθσσ+--=kx e

应力张拉端钢绞线锚下控制--con σ

摩擦系数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μ

之和(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rad --θ2v 22h θθθ+= 擦的影响系数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k 管道长度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x

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出k 值和μ值,设主动端张拉力为P1,被动端为P2此时管道长度为x ,θ为管道全长的曲线包角,考虑上式两边同时乘以预应力钢绞线的

有效面积则得出:)1(p p -p )

(121μθ+--=kx e

即)

(12p p μθ+-=kx e

,两侧取对数得()12/-ln P P kx =+μθ

令)(12/p p -ln y =,则y =+μθkx

由于测试误差和各孔道μ、k 值差异离散,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

令2

n 1

i i i i -kx n 1)(∑=+=Y A μθ 要使上式得最小值,必须满足条件; 0=∂∂μA ,0k =∂∂A

i n 1i i i i -kx n 2θμθμ)(∑=+=∂∂Y A ,i n

1i i i i x -kx n 2k )(∑=+=∂∂Y A μθ

整理得

-x k n 1i n

1i i i n 1i i i 2

i =+∑∑∑===θθθμY 0

x -x k x i n

1

i n

1

i i n

1

i 2i i i =+∑∑∑===Y θμ

孔道摩阻损失及锚圈口摩阻损失测定:

主动端上工作锚、工作锚夹片,被动端不上,其余步骤均和孔道摩阻损失测定相同。

测定:主动端(1#千斤顶)分级张拉按照300KN每级增加直至张拉控制应力,被动端(2#千斤顶)读数,反复3次。调换主被动端,重复以上步骤3次。

4、计算

(1)千斤顶:根据千斤顶回归方程计算孔道摩阻损失及锚圈口摩阻损失张拉力,锚圈口摩阻=锚圈口损失张拉力及道摩阻损失张拉力-孔道摩阻损失张拉力。

(2)求平均值:

锚圈口摩阻损失张拉力为两端千斤顶锚圈口摩阻张拉力的平均数。

锚圈口摩阻损失应力б=(锚圈口摩阻损失张拉力×1000)/(8×140)施工控制张拉力=锚下控制张拉力+锚圈口摩阻损失

超张拉系数=施工控制张拉力/1395 (1860*0.75=1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