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
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

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原文译文鉴赏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放眼望去,都是美好的风光。
上阕借景抒情,落笔眼前引遐思。
(何处……滚滚流)内容:词人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通过一问一答,自然地引出下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千百年来,这里不知经历了多少兴盛与衰亡?往事悠悠。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内容:首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自己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
炼字:“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情感: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词人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他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
(年少……孙仲谋)情感:词人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气魄,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与刘备而已。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用典:“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曾对刘备说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也暗示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情感: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怅惘,流露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及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习题】选择题: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解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题库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化用典故,赞扬XXX)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XXX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XXX”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是XXX说的)A.《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XXX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XXX”,XXX一字不改地借用XXX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3.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涵蓄委婉地讽刺苟南宋朝廷)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冗长长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的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XXX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C)。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XXX用了XXX《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化用典故,赞扬孙权)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是曹操说的)A.《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3.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含蓄委婉地讽刺苟南宋朝廷)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的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 C)。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择题带答案(1)

7.选出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的( )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 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 C.下阕借孙权来衬托曹刘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 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以三问三答结构全篇,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融古 语【入答词案】,C浑【详厚解雄】壮C.有,误意,境不高是“远借。孙权来衬托曹刘的英雄形象”,是
1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阕写作者登高远望,想到中原沦陷,思 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B.“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流” 兼指时间漫长久远和词人忧国思绪之无穷。 C.下阕借用典故,极力渲染孙权称雄天下的英姿 ,流露出作者对孙权不可一世的不满之情。 D.全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既表现出感情的悲 怆,也展现了慷慨激昂的英雄本色。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 息的江水,并非“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9.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 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 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阕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 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 【相答互案呼】应B【,详又解】层“次不分尽明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
南乡子选择题
1.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上阕写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绪万 千,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 B.“悠悠”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 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 C.“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 辱求和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借景抒情,借古讽 今;融入典故,直抒胸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
欣赏下面的古诗(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登京
口北固亭有怀”是。
(1分)
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作者)《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意思感慨。
(2分)
3.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1分)
4.本词表达诗人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
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2分) 参考答案:
(一)1.词牌名题目2.杜甫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
如江水滚滚东流。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对
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简要赏析“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
(2)有人说“年少万兜鍪”中的“万”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后作业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后作业1.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答案】示例:①借古讽今,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答案】示例: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当中,有对失去的河山的悲叹、热爱,渴盼望朝廷能重整旗鼓、收复山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辛弃疾早年金戈铁马戎、精忠报国的战斗经历,感受到他一生渴望亲上战场、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对比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合材料,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知识卡片填完整。
知人论世是重要的鉴赏方法。
所谓知人,是指了解作家生平经历和他的创作意图。
所谓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
在既知人又论世的基础上,再结合运用其他方法,才能对作品作出较为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壮志难酬。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
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答案】示例:。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解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解析】B 下阙借古讽今,没有落笔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
【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
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1、分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2、分析: B 下阙借古讽今,没有落笔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
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3、分析:A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4、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4、分析:D正确。
不满统治阶级的妥协投降,希望北伐收复失地。
三、简答题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答: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
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3、答: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