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200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200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大前提: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 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 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第3课 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 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 认识 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前384 前367 前347 前343 前336 前335 前323 前322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与柏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拉图有什么区别? 拉图有什么区别?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 错误在于它把理念看作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 在的实体,即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 在的实体,即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从根本上揭露了唯心主义的 认识论根源及其实质, 认识论根源及其实质,这在哲学发展史上有重 大意义。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大意义。 不彻底, 不彻底,因为他在对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 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他并没有把他的唯物 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4.伦理思想: 4.伦理思想: 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这是雅典的一个商业港口。
他父亲是马其顿君主的宫廷御医,虽他童年丧父,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岁时,亚里士多德赴雅典柏拉图学园求学,他博览群书,刻苦用功,据说他每夜手握一只球,球下放一铜制容器,打盹时球便坠入容器,发出叮当声,以此鞭策自己,颇象中国的头悬梁、锥刺股。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批判老师柏拉图的学说,被柏拉图称为“吃足母奶后用蹄子踢母亲的小驹”,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始终对老师都非常尊重。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前去小亚细亚的爱索斯办学,公元前342年,接受马其顿王腓力之聘,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当时13岁,天资聪慧,雄心勃勃,十分敬重这位素有盛名的老师,他曾对别人说:“生我身者是我的父母,给我智能者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广招门徒,他习惯于在宽大的回廊下面边散步边讲学,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他在这里讲学、著述,大部分著作都产生于此时。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疟疾病死在巴比伦,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风潮,亚里士多德作为统治者的老师,被人刻骨仇恨,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通缉他,他逃到优卑亚岛,准备风潮平息后重返雅典,但第二年就暴病身亡,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当时雅典的民主制逐步瓦解,祸乱频起,希腊的艺术也日渐衰微,思辨哲学却达到高潮,哲学家们在认真地探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受这种思想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养成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他没有柏拉图那种恢宏的“理想”,也没有柏拉图那种神秘而玄虚的“理式”哲学,他从资料入手,进行冷静、严肃的分析,通过归纳、概括、分类、推理,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在他著作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其他像《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也有涉及文艺问题的。
亚里士多德简介篇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语录
亚里士多德语录标题:亚里士多德语录:追求卓越的道路导语: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人类思维和道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的语录为标题,探讨追求卓越的道路。
一、追求卓越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所重复的行为,最终将决定我们的品质。
”这句话表达了追求卓越的本质。
追求卓越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重复努力,我们才能逐渐培养出卓越的品质。
二、追求卓越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
”幸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而追求卓越是实现幸福的一种途径。
追求卓越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追求卓越也可以为我们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三、追求卓越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追求卓越的方法,即“中庸之道”。
他认为,追求卓越不是极端地追求某种特质或行为,而是在各种对立的极端中找到平衡点。
比如,勇敢与懦弱之间的平衡点是“勇敢”,慷慨与吝啬之间的平衡点是“慷慨”。
只有找到这种平衡,我们才能真正追求卓越。
四、追求卓越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品质决定我们的命运。
”追求卓越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更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当每个人都追求卓越时,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优秀和进步。
追求卓越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为了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亚里士多德的语录为我们指引了追求卓越的道路。
通过不断重复努力,找到平衡点,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卓越的品质。
追求卓越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幸福,更是为了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以亚里士多德的教诲为指引,坚持追求卓越的道路,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观念、法律原则、法律目的以及法律实施等方面,探讨他的法律规定,以期揭示哲学与政治在法律领域的交织。
一、引言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在法律领域,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规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从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观念、法律原则、法律目的以及法律实施等方面,探讨他的法律规定,揭示哲学与政治在法律领域的交织。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观念1. 法律的普遍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普遍适用的,它不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或事,也适用于所有人。
法律具有普遍性,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是一种普遍的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和出身。
”2. 法律的稳定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以保障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他主张法律应当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不能随意更改。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说:“法律是一种普遍的规则,具有稳定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和出身。
”3. 法律的公正性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公正性,认为法律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在《政治学》中,他说:“法律是一种普遍的规则,它要求每个人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权利和义务。
”三、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原则1. 自然法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法是法律的基础,它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说:“自然法是法律的基础,它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它要求每个人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权利和义务。
”2. 公正原则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公正性,认为法律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公正原则是法律的核心价值,它要求法律在适用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
3. 普遍性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
亚里士多德经典名句
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2.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
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亚里士多德
3.亚里士多德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
4.亚里士多德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
5.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只要我们不断重复,那么优秀将不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习惯。
6.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7.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时爱着真理,在危险时更爱真理。
8.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亚里士多德(希腊)
9.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10.如果恶完全变成不堪忍受的,它也将自灭。
11.贤者只求不痛苦,而不求快乐。
12.每个人都拥有的幸福与他的美德和智慧相当。
与他的道德行为和明智的举动相当。
13.一只燕子造不成夏季。
14.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别说他是幸福的。
15.长期的。
无所事事最能使人衰竭和毁灭。
16.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发生革命和内讧的原因进行了 探讨,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
平民政体的建国观念认为,凡是人们有一方面的平等就 应该在各方面绝对平等;大家既同样而且平等地生为自由人, 就要求一切绝对的平等。寡头政体的建国观念认为,人们要 是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不平等;那些在 财富方面富裕的人便认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是绝对的优胜。 从这些观念出发,平民们便以他们所有的平等出身为依据, 要求平等地分享一份权利;寡头们便以他们所处的不平等地 位,要求在其他事物方面必须高于他人。两者各自坚持其正 义,但是所坚持的实际上都不是绝对的正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十八世纪绘制的亚里士多德像
百科全书式的大师
苏格拉底和他的两个弟子(绘画)
苏格拉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在向人传授知识时,苏格拉底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 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 “苏格拉底法”。 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和交 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
——亚里士多德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 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亚里士多德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 后退。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 它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每一物体都是由形式和物质 组成。 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 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 确定的“意见”,而不能 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 获得知识。 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 么是真正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简介
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生于卡尔基狄克半岛的斯塔吉罗斯城,父亲是著名的医生,受到马其顿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器重。
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感到兴趣,可能受他父亲影响。
他17岁时到雅典作柏拉图的弟子,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从事学术研究,这里当时是研究柏拉图哲学的一个中心。
公元前343、342年间,应马其顿王腓力邀请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师傅,主要讲授荷马史诗和悲剧。
公元前335年腓力死后,他回到雅典,创办一所学院,收集了不少抄本、地图和其他科学研究资料。
在他的领导下,编成许多有关动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形而上学、数学等方面的著作。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出现反对马其顿统治的运动,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前往卡尔基斯,次年病死。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传世的有《诗学》和《修辞学》。
《诗学》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论喜剧的部分已失传。
《诗学》针对柏拉图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就文艺理论上两大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
第一个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式(一译“理念”,本义是“原型”)世界的摹本,而艺术作品则是摹本的摹本。
这样柏拉图就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否定了艺术作品的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所摹仿的对象是“人的行动、生活”,他这样就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第二个问题是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
柏拉图把感情当作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他攻击诗人逢迎人心的非理性部分,损害了理性,使人失去对感情的控制。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感情是人所不可少的,是对人有益的。
他说,悲剧的功用在于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感情,使这种感情得到宣泄(或净化),这样,人的心理就恢复了健康。
另一种解释是,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也就是说,使怜悯与恐惧保持适当的强度,借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对社会道德可以起良好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种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摹仿自然。
亚里士多德
师徒关系脉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第一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语,即后来所说的哲学。
他把知识分成理论科学、实践科学(指政治学、伦理学和理财学)及创作科学(指各种工艺技术及音乐、医学等)。
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第二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数学。
在<形而上学>第4、第6卷中,他探讨了第一哲学的对象和范围,认为其他各门具体科学都是以“存在”的某一方面为对象的,例如数学只研究“存在”的量的属性;而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借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称之为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它的研究范围包括:①实体及其属性;②事物存在的根源,即“四因”;③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即思维的基本规律;④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
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学界公认,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其著名的“四因说”便是集大成的产物。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及随后思想发展的一种独到的概括和总结,一种全新的提炼和升华。
关于“四因”的来源,亚里士多德本人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实际上有所提及。
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来源于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显然,从泰勒斯不定型的“水”到德谟克利特抽象的“原子”,作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都是“质料”的始基作用。
亚里士多德jieshao
亚里士多德简介
姓名:亚里士多德Aristotie 存活时间:公元前384322年 一、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二、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父亲是医生 18岁到雅典,进入柏拉图的学院,前10年 是柏拉图的学生,后10年当助教。柏拉图逝 世后,他离开雅典到了小亚细亚,和用那里 的地理条件积累了初步的生物学资料。之后 他回到马其顿,给当时的年轻王子,后来的 亚历山大大帝当了3年家庭教师。亚历山大猝 死后,因雅典对外邦人的敌意,他避居母亲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 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 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 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 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 定性的影响。 定性的影响。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 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 公元前 年腓力浦去世 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 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 )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 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 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 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 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 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 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 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小故事]亚里士多德的故事4篇
[亚里士多德的小故事]亚里士多德的故事4篇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篇(一):亚里士多德的死亡之谜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死亡之谜,学者们有较多的争论。
一种说他是被法院处死的。
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也是被人尊敬的。
但是,自从亚历山大死后,那些曾经与亚里士多德不和的人,便千方百计地想害死他。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当时很流行的罪名,来将亚里士多德处死。
于是,亚里士多德被指控犯有亵读和蔑视宗教的言行,因而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
第二年,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关于亚里士多德被指不敬神的事,还得从公元前366年说起。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就是一个不敬神的人。
在古希腊,神被赋予了最高的权力,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机购都应该被神主管。
而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师柏拉图,则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柏拉图的学院,直至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根据古希腊着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亚里士多德语录
亚里士多德语录1. "Happiness depends upon ourselves." - Aristotle(“幸福取决于我们自己。
” - 亚里士多德)2. "The roots of education are bitter, but the fruit is sweet." - Aristotle(“教育的根源是苦涩的,但果实是甜美的。
” - 亚里士多德)3.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 Aristotle(“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 亚里士多德)4.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 Aristotle(“我们是我们反复做的事情。
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 - 亚里士多德)5. "It is the mark of an educated mind to be able to entertain a thought without accepting it." - Aristotle(“有教养的头脑能够思考而不接受思想。
” - 亚里士多德)6. "The worst form of inequality is to try to make unequal things equal." - Aristotle(“最糟糕的不平等形式是试图使不平等的东西变得平等。
” - 亚里士多德)7. "The aim of art is to represent not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things, but their inward significance." - Aristotle(“艺术的目的是描绘事物的内在意义,而不是外表。
亚里士多德
班级:姓名:时间: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标要求: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小传1、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方毗邻马其顿的小城斯塔吉拉,家庭氛围让亚里士多德具在很好的古代生物学和生理学素养。
2、17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的学习,师从柏拉图。
3、柏拉图逝世后,离开学园,来到爱琴海沿岸的阿塔尔尼亚城,主要从事。
4、公元前343年,经马其顿国王的重金聘请,成为的私人教师。
5、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起自己的讲习所,被称为学园,人称他为或逍遥学派。
6、公元前323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去世。
(二)主要的学术思想成就:亚里士多德被称为“”(1)哲学领域:A、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
肯定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接近唯物主义)物质受形式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B、确定了哲学的,代表作。
(2)生物学领域:(3)物理学领域:在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领域: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5)伦理学领域:提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1.亚里士多德生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出生于古希腊雅典 B.曾师从柏拉图C.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D.创立了吕克昂学园2.说“亚里士多德是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三段论已经可以做演绎法。
三段论包括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肯定否定结论C.小前提、大前提、结论 D.否定、肯定、结论4.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A.一味追求尽善尽美的世界而不顾现有的条件B.为实现未来的理想而放弃现实的幸福C. 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其现实性是形式确定D.否认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5.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当仁不让于师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6.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的对象 B.完全否定了柏拉图的思想C.承认理念世界的存在 D.人不应该追求现实的东西7.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A.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 B.创造了逻辑学C.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D.为现在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8.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神学目的论的来源
阿那克萨哥拉主张“精神”(nous)是 阿那克萨哥拉主张“精神”(nous)是 生命世界的变化及动力来源。 生命世界的变化及动力来源。他把一 切运动都归之于心灵或灵魂的作用。 切运动都归之于心灵或灵魂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神学目的论的影响
它既是中世纪神学理论家(尤其是托 它既是中世纪神学理论家( 马斯·阿奎那) 马斯·阿奎那)建立神学目的论的思想 源泉,又通过康德、 源泉,又通过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继 改造和发挥, 承、改造和发挥,如黑格尔极力推崇 最高唯心论” 的“最高唯心论”,也是人们常说的亚 氏神学 。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 理论的科学(数学、 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 学 ); 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 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 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质料”与“形式” 质料” 形式”
引出的神学目的论
惟有神才只包涵着形式而没有质料。世界就在不 惟有神才只包涵着形式而没有质料。 断地朝着更大程度的形式而演进, 断地朝着更大程度的形式而演进,并且这样就日 愈变得更近似于神。 愈变得更近似于神。但是这一过程是不可能完成 因为质料并不能全然被消灭。 的,因为质料并不能全然被消灭。这是一种进步 与演化的宗教, 与演化的宗教,因为神的静态的完美仅只是通过 有限的存在对于神所怀的爱而在推动着世界的。 有限的存在对于神所怀的爱而在推动着世界的。 柏拉图是数学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是生物学的; 柏拉图是数学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是生物学的; 这就说明了他们两人宗教的不同。 这就说明了他们两人宗教的不同。
引出的神学目的论
神作为纯粹思想、幸福、 神作为纯粹思想、幸福、完全的自我 实现,是永恒存在的, 实现,是永恒存在的,并没有任何未 曾实现的目的。反之, 曾实现的目的。反之,感觉世界则是 不完美的,但它有生命、欲念、 不完美的,但它有生命、欲念、属于 不完美那类的思想以及热望。 不完美那类的思想以及热望。一切生 物都在多少不同的程度上察觉到神, 物都在多少不同的程度上察觉到神, 并且是被对神的敬爱所推动而行动着 这样,神就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 的。这样,神就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 变化就在于赋予质料以形式,但当其 变化就在于赋予质料以形式, 涉及到可感觉的事物时, 涉及到可感觉的事物时,则始终有一 种质料作为下层基础。 种质料作为下层基础。
亚里士多德简介
一、生平简介:
前384
北方小驹,出生御医家庭
前367 前343
求学雅典,师从柏拉图 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前336
重返雅典,创建吕克昂学院
前323
马其顿运动,离开雅典吕克昂学院
前322
抑而终
著作:
1.逻辑学:工具论.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 4.论人:论记忆、论生命的长短. 5.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学、雅典政制. 6.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亚历山大 修辞学.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 人
贡献:
①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 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在西 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 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三、对后世的影响
1.第一次有意识地将人类知识区分为不同的学科,使 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2.在方法论上开辟了后世的经验研究路径,亚里士多 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 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 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3.在伦理中推崇中庸的美德,有利于公民的道 德修养,这一点在今天依然适用.
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2、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 掌权者人数
3、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治→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三理想城邦的设计
1、首先,在土地制度方面,他提出私有公用的原则. 2、其次,在政体主张方面,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混合起来, 集中两者的优点而避免其弊端. 3、最后,他探讨了城邦的自然和地理配置. 4、此外,城邦应时时关心公民的教育,以培养良好生活所需 的品德与素质.
亚里士多德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哲学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 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 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感谢观看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 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
成就
著作
理论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以上六篇 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01 个人经历
03 社会影响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成就 04 人物语录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 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 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大伦理学》、 《欧代米亚伦理学》、《论美德和邪恶》《经济学》。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对自然哲学,科学分类学等有不少贡献,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对后来西方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公元前384年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公元前322年卒于哈尔基斯。
17岁起随柏拉图学习和工作了20年,曾被聘为亚历山大大帝少年时的导师。
公元前335年起在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其中建有图书室、自然陈列馆等,常以和学生一起散步的形式进行教学,后世称为“逍遥学派”。
他的很多著作经其弟子整理而流传下来,成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
与物理学关系较多的有:《物理学》(8卷,有中译本,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天论》(4卷)、《起源与衰灭》(2卷)、《气象学》(4卷)。
另有一本《力学问题》为后人伪作。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最后一个提出一套世界体系的人,也是最早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特别在生物学方面)的人。
他一反其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并首先进行科学分类,促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渐演变为若干门独立科学。
他所命名的“物理学”是泛指研究无生命物质的构成形式、运动现象及其原因与目的的科学。
他首先提出了自然科学中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如物质、空间、时间、运动等,并认为它们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主张物质、空间与时间的连续性,反对存在“真空”的观点。
在科学方法论上,他首先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类方法。
强调数学公理体系与逻辑推理的作用,主张应当严格地用数学来证明科学原理。
他的这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后来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他的影响下不但出现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样罕见的传世名著,而且也把后来西方一代又一代学者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然界基本法则进行深入的考察上来。
这些观点和方法正是亚里士多德学说中不可忽视的活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今天看来,有几条根本性的缺陷。
第一,在方法论上,他只注意简单的观察和严格的推理。
亚里士多德定义
亚里士多德定义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许多领域的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开创了逻辑学的系统,研究过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等领域。
在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eudaimonia),他将幸福定义为个体实现自身潜力和达到完美状态的终极目标。
他强调人类是社会动物,社会和人际关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道德和美德的概念。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的行为指导原则,而美德则是人类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他将美德分为道德美德(如正义、勇气)和智德(如智慧、理智),并认为美德是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实践来获得的。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正义的概念。
他将正义分为正义本身(公正、公平)和分配正义(按贡献和需求进行资源分配)等几种形式,并认为正义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主要涉及幸福、道德和美德以及正义等概念,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学》
• 现存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 1-5章为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艺术的本 质,各种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模仿采用的媒介 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因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 又指出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和喜剧的历史 形成;第二部分(6-22章),讨论悲剧,主要 由悲剧定义、成分、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 (23-24章),讨论史诗,第四部分(25章), 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 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26章),比较史 诗和悲剧的不同。
所包含的意思
• 1,美的东西必须是活东西或者说是有机联 系的整体。 • 2,美的整一性包括各部分的安排和体积大 小。 • 3,美的整一性是可以感知的
• “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 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 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 自然间种种形式包含着相对的性质——不 仅有整齐与美丽,还有杂乱与丑陋,而坏 的事物常常多于好的,
• 一件作品只摹仿一个对象;情节既然是行 动的摹仿,它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 的行动,里面的事情要有紧密的组织,任 何部份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 脱节。要是某一部份可有可无,并不引起 显着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 份。”
• “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美的整一性对后世文学理论影响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分歧
• 第一,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式看成 宇宙的原型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仿的 说法,相反,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存在, 这些事物都具有物质性。任何事物都是理 念与现实、概念与实体的统一。没有现实 和实体,理念概念没有意义。
• 第二,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说的不知道宇 宙的本质,就无从知道事物的本质的说法, 相反,他认为感觉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 否定感觉,就无从知道世界。而且感觉、表 象和概念都是从实物中派生出来的。
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 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 例如尸首或可鄙的动物形象”
上图:达摩迪纳地狱壁画,约1410年, 博洛尼亚(意大利)圣彼得教堂 左图:尘世乐园之地狱(波许,1506年)
恶龙、母子、米迦勒及天使,取自圣黎巴纳《启示录注》,8世纪
纽伦堡纪事(局部),15世纪,米兰,私人收藏
二、美的体现:整一性
•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 它善。” • “秩序、对称和确定性” ——“整一性”
• “就每一件美的事物来说,无论它是一种有 生命的,还是一个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其组 成部分不仅要排列有序,而且必须具有量度。 因为美是由量度和有序的安排组成的。由此, 一个非常小的生物不能算是美的(因为我们 对它的感觉是瞬间即逝的,因此变得模糊不 清);一个非常大的有生物也不能当作是美 的,例如一个100里长的有生物(因为我们 不能同时看到它的全部,其完整一体性便不 会进入视野范围内)。(崔延强,《亚里士 多德全集》)
美学思想
• 朱光潜 :最显著的是他从生物学里带来了 有机整体的概念,从心理学里带来了艺术 的心理根源和艺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两个 重要的观点,从历史学里带来了艺术种类 的起源、发展与转变的观点。 • 车尔尼雪夫斯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 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 竟雄霸了二千余年”
美学著作
•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 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 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 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 一个非常小的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 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至模糊 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 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 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 (wholeness)。” ((罗念生《诗 学》))
• 第三,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所主张的, 认为情感是理性的对立物,情感会戕害理 性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情感并不一定和 理性对立,适度的快感的满足反而会使人 的品质有所提高。
• 第四,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说的,人们 借思维的反省,回忆到灵魂在理念世界中 的经历才能认识真理。相反,他认为世界 是在永恒的变动当中,但它是可以认识的, 有规律可循的,现象中就包涵着本质。
• 非洲畸形动物和龙,取自《怪物志》1642
带角毒蛇与阿维西纳毒蛇,1590,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 耶稣之死
• 马拉之死
• 产生快感的客观原因: • 一是人们在欣赏绘画时满足了求知。人们 在求知判断中,通过作品认识生活中反映 的事物; • 二是欣赏者不认识摹仿的对象,那么,作 品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使人产 生快感。
• ④目的因——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即事物“最善的终结” • 质料因 •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 • • •
“质料”相当于组成(材料); “形式”相当于“结构”; “动力”相当于相互作用; “目的”相当于功能。
• 事物存在状况分两种: • 潜能 • • 质料
实现
形式
第一推动力
• 奴斯(Nous) ——“心灵”(Nous)。亚里士多德又 把它称为“神” ——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和首要原因 的代名词 • 从动力因看,奴斯是宇宙运动的原则,是第一推动者。 宇宙是美的有机体,宇宙运动者,奴斯是一切运动的原 因。同时他又是永远不动的,因为它仅仅依赖自身,没 有其他物推动他,同时它已经包容了一切,没有地方可 动。 • 从目的因看,奴斯是一切运动的目的,是万物追求的绝 对目的,(神)是一切事物运动追求达到的最后结果和 最高目标,也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根本 法则,同时,它本身也完美无缺,也是至高无上的善。
• 1,人的天性 • 2,音调感和节奏感
第三,摹仿应表现可然性、必然性 和类型
第一,一切艺术产生于摹仿
• • • • • 节奏 舞蹈 语言 散文-摹仿(笑剧,苏格拉底对话) 节奏+语言 挽歌,史诗 节奏+曲调 器乐 节奏+语言+曲调 抒情诗,面的好人, 一般人和坏人。
• "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 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 "比较严肃的人摹仿高尚的行动,即高尚的 人的行动,比较轻浮的人则摹仿下劣的人 的行动"
• "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形艺术家一样, 是一个摹仿者,那么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 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 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第二,摹仿是人的天性
• 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 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 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 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 是感到快感。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 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 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首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 (其原因也是由于求知不仅对哲学家是最快乐的事, 对一般人亦然,只是一般人求知的能力比较薄弱罢 了。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 一面再在看,一面在求知,断定每一事物是某一事 物,比方说,“这就是那个事物”。
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
亚里士(斯)多德(前 384—前322年),是世界古 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 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 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 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 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 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前384—前322年 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四、摹仿理论
• “摹仿”的希腊词(mimesis)的含义,并 不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临摹、仿效。它 本来有双重含义: • 一是指表现或表象(representation); • 二是通过英译的imitation,有外部现象摹本 的意思。
• “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 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 •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 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 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 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 同。”
• 假如我们从没有见过所摹仿的对象, 那么我们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摹仿的 作品,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 的原因。)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 而音调感和节奏感(至于“韵文” 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 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 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 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出了诗歌。
艺术起源
亚氏的科学分类
• 理论性科学 ——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观 ) • 实践性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理财学(行) • 创制性科学——诗学、修辞学(言)
• 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 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 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 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 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 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 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 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 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 强烈的常识感。”
一、本体论美学
• 他认为,应该在客观世界中去寻找美和艺 术的本质,而不是从超感性的理念世界去 寻找。每一个事物的本身与其本质是合一 的,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从最具体的个别事 物(第一实体)出发,然后找出它们的原 因,由此描述出整个宇宙的现实图像。
&四因说
• ①质料因——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即 “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 在着的那东西” • ②形式因——事物的实现形状; 即事物的 “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 • ③动力因——事物形成的动力;即“那个 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 事物”
形而上学
•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 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 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 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 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 语,由日本人(明治时期)井上哲次郎 metaphysic翻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