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B、这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而采取的措施C、这是唐朝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D、这是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推崇儒家思想而采取的措施2、题目: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记载时间跨度从黄帝到汉武帝D、《史记》在历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文献研究法B、实证研究法C、案例分析法D、历史比较法4、在历史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注重历史知识传授C、激发学生兴趣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6、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 《管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C. 《资治通鉴》提出“治世之道,以民为本”D. 《天工开物》记载“土木工程,无所不包”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C、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B、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宋朝时期,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断绝9、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A. 儒家经典B. 道家经典C. 法家经典D. 佛教经典 10、以下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B.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 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D.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长期分裂状态B.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灭亡,此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C. 宋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D. 元朝统一后,中国进入长期分裂状态2、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B. 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D.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3、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老师提出:“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卓越领导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C、革命理念深入人心D、清政府军力不足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影响。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情境教学法B、讲授法C、历史比较法D、案例分析法5、题干:在讲授《五四运动》一课时,张老师在课堂上展现了《五四运动》爆发时期的历史照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张老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图像教学法C. 讨论法D. 实践法6、题干:在历史课上,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采用了下列哪种教学方法?A. 逐个讲解法B. 小组合作学习法C. 实景教学法D. 通过故事的叙述法7、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A. 案例分析法B. 直观教学法C. 讨论法D. 模拟教学法8、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针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最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百家争鸣B. 独尊儒术C. 魏晋玄学D. 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与思想解放相悖,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探讨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无情、声无哀乐、言不尽意等形而上学问题,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特殊形态,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要代表,强调天理、良知等概念,但同样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2、某校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他可能会引用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普罗泰格拉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选项A,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而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并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逻辑和理性,但并未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D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事件是:A、戊戌变法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2、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光所著C、《史记》只记载了秦汉两代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没有列传3、下列对“三国五德终始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荀子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B、由贾谊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C、由班固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D、由蔡邕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4、下列对《乌托邦》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B、作者是德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C、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闵采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D、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弗德里克,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5、教师的哪些职业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A.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评价学生B. 课堂上纠正学生错误时采用讽刺挖苦的方式C. 在学生犯错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但不影响其自尊D.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不接受学生的辩解6、在组织历史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当采用的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前设计好讨论主题和问题B. 正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C. 忽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个别观点D.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促进思维碰撞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蒸汽机8、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化运动——百日维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百日维新是由光绪帝发起的一场旨在改革清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体制的运动。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科举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隋朝开创B. 唐朝完善C. 宋朝发展D. 清朝废除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科举制说法错误的选项。

选项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说法正确。

选项C,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宋太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故C项说法正确。

选项D,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清朝时期科举制并未废除,故D项说法错误。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其基本内容是()。

A.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C. 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D.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

选项A、B、D,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同时,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团结中农,保护中农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受侵犯,并明确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原则,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故A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表述不完整,B项“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表述正确,D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表述不全面,排除A、D项。

选项C,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于本课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是()。

A. 鸦片战争形势图B. 鸦片战争纪录片C. 鸦片战争油画D. 鸦片战争小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素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鸦片战争形势图虽然能展示战争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战场,但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对于让学生直观了解战争过程来说,效果有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B,鸦片战争纪录片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战争场景,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选项C,鸦片战争油画虽然具有艺术价值,能够展现战争的某些场景,但同样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且可能因艺术加工而偏离历史真实,故C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D,鸦片战争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往往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能作为历史教学的直接依据,故D项错误。

2、在《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决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角色扮演的情境?()A. 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在宫廷中向皇帝展示新纸B. 毕昇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活字印刷术C. 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D. 火药在战场上被用于制作烟花庆祝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虽然蔡伦是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直接向皇帝展示新纸的场景,且这一情境难以全面展现造纸术的历史意义,故A项不适合。

选项B,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但他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技艺的场景更侧重于技术传承,而非直接体现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意义,故B项不适合。

选项C,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这一情境不仅生动展现了指南针的实际应用,还深刻揭示了其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乃至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故C项适合。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上半年试卷及解答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上半年试卷及解答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优良传统?A. 秉笔直书B. 侧重史论C. 以古鉴今D. 重视史料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优良传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秉笔直书,即历史记录应当真实客观,不受外界干扰;二是以古鉴今,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为现实政治和社会提供借鉴;三是重视史料,即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基于可靠的史料。

而侧重史论,虽然也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中国古代史学的独特或核心传统,故B项不符合题意。

2.题目:下列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发生在秦始皇时期B. 主张废除所有学派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阻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C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一项政策,旨在通过推崇儒家思想来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政策并没有主张废除所有学派(B 项错误),而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地位(C项正确)。

它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而非秦始皇时期(A项错误)。

虽然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阻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因为儒家思想本身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D项错误)。

3.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考中者称为?A. 进士B. 举人C. 秀才D. 状元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省级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有资格参加在京城的会试。

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因此,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B项正确),A项进士是殿试考中者的称呼,C项秀才通常指通过童子试(即县试、府试、院试)的读书人,D项状元是殿试第一名的专称。

4.题目: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A. 王阳明B. 李贽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C解析:王阳明(王守仁)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杜牧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家分晋”?A、晋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A. 制定了太阳历B. 发明了纸草书写的材料C. 建造了金字塔D. 发明了指南针4、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被视为:A. 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第一次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C. 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D. 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宋代C. 科举制度实行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诗赋、经义等D. 科举制度导致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古代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王充7、《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其中,“本纪”主要是帝王的传记,旨在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家”主要记载的是诸侯国或大贵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列传”记载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如文臣武将、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目的是展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重要事件。

“书”部分记载的是天文、地理、财政、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

“表”则是将上述史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请问,“书”和“表”部分在《史记》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展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B、记录君主的生平事迹C、记载科技、法律等专门领域的情况D、描述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8、在汉代,有一种用来表示儒家立场和道德规范的文字载体,它除了在祭祀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儒家教育中也极为重要,它是?A、经书B、碑文C、石刻D、竹简9、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重复练习法D. 课堂问答法 10、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的差异,最适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 直接对比阅读B. 围绕“正史”与“野史”的概念进行讲解C.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情景模拟D.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1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通常会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情景教学法D. 问题探究法1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手段?()A. 课堂提问B. 案例分析C. 历史故事D. 课堂讨论1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开通大运河D. 焚书坑儒14、明朝中后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A. 王阳明B. 朱熹C. 张载D. 程颢15、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对卿大夫再行分封,卿大夫也可以对士再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 血缘政治与国家制度相结合B. 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相结合C.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D. 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西周时期分封制下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题目要求分析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选项A,血缘政治是指社会政治现象同血缘关系直接联系的政治形式,国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法律规定的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形式等方面的制度的总称,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与国家制度相结合,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B,宗法等级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依据血缘远近、嫡庶差别来确定亲疏贵贱的制度,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相结合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相符。

选项C,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是宗法制的特点,不是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C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D,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共同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特点,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

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加以赏赐。

这表明当时()。

A. 周王室地位衰微B.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 齐桓公威望很高D. 诸侯国定期朝贡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并对齐桓公加以赏赐的现象,题目要求分析出材料表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

选项A,周王室地位衰微是指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无法有效管理诸侯国,但材料中提到周襄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并对齐桓公加以赏赐,说明周王室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

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开山鼻祖”?A.司马迁B.司马光C.班固D.杜牧答案:A 解析: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其著作《史记》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开山鼻祖”。

B选项的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选项的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著有《汉书》;D选项的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关于“贞观之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轻徭薄赋、奖掖贤能等C.唐太宗李世民提倡儒学,重视文化教育,使唐朝文化繁荣D.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租庸调制”答案:D 解析:D选项的“租庸调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而非错误说法。

A、B、C选项都是关于“贞观之治”的正确描述。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段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历史时期。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五胡”?A. 匈奴B. 鲜卑C. 羌D. 越答案:D. 越解析:在中国古代史上,“五胡”指的是在十六国时期活动于中原地区的五个主要的非汉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

而越族并不属于这“五胡”之列,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

4、《资治通鉴》是由哪位历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知幾答案:C. 司马光解析:《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主编,历经19年完成。

这部巨著详细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宋朝建立之前的历史事件。

司马迁编写的是《史记》,班固负责《汉书》,刘知幾则是唐代史学家,并不是《资治通鉴》的编纂者。

5、题干: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使用比较教学策略?A. 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理解困难B. 教师想要比较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C. 学生需要复习历史知识D. 教师在讲解一个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答案:B解析:比较教学策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A、商鞅变法B、秦统一六国C、东汉末年黄巾起义D、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安史之乱2、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D、《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3、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什么?A. 进士B. 举人C. 秀才D. 状元4、以下哪项不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史料类型?A. 原始史料B. 二手史料C. 主观史料D. 客观史料5、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A. 内部腐败与分裂B. 外族入侵的压力C. 基督教的兴起D. 经济衰退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历史变革?(请选择最全面的一项)A.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D.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但是不是直线上升的”这一观点?A. 威尔·杜兰特B.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C. 马克·布洛赫D. 阿诺德·汤因比8、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魏晋南北朝时期9、在《史记》中,司马迁将陈胜吴广起义与诸侯的兴亡并列,这一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历史观?A. 英雄史观B. 唯物史观C. 阶级斗争史观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正式形成于唐朝B. 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主要是明经和进士C. 宋代科举考试取消了诗赋,增加了经义D.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11、下列哪一项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A. 设立三省六部制B. 废除丞相,设立内阁C. 实行科举制度D. 推行郡县制12、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丛书,它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经史子集B. 诗词歌赋C. 法律条文D. 科技著作13、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历史分期中,哪个时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A. 夏商周B. 秦汉C. 三国两晋南北朝D. 春秋战国14、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C.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15、下列哪一项不是明代中后期“东林党”运动的主要诉求?A. 反对宦官专权B. 改革科举制度C. 清理财政,减少苛捐杂税D. 加强中央集权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然作为协约国参战,但并没有直接派遣军队参与欧洲战场上的战斗。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指的是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的传位方式?A、神农氏B、尧C、舜D、禹2、题干:唐朝时期实施的科举制度中,下列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三级划分?A、乡试B、会试C、殿试D、脱产3、《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该书严谨的编纂方法是()。

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纪事本末体4、中国古代历史上,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B、王羲之C、柳公权D、欧阳询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历史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启发式教学C. 示范法D. 个人自学法6、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人物画像,这种教学手段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言语传授型B. 图文信息型C. 情境体验型D. 实践探究型7、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的事件是()A.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B. 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C. 宋太祖时期的文治武功D. 辽、金、西夏并立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 《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C. 《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元D.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悲 Singh 与六月雪》中通过主角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解读,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这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A、记忆历史细节的能力B、理解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C、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D、掌握历史时间线能力 10、在讲解“三国演义”中的孙权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的故事时,教师应用哪种历史分析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冲突与合作的复杂性?A、情境模拟法B、历史比较研究法C、历史因果分析法D、史料解读法11、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形式?A. 课堂讲授为主,强化记忆B. 参观历史博物馆,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C. 互动式讨论,鼓励学生提问与解答D. 预习为主,课后复习总结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的关键史实学习?A. 转换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知识结构化教学D. 活动探究法13、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

A. 革命史观B. 全球史观C. 文明史观D. 现代化史观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清人黄遵宪《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 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 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生,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A.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C. 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D. 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A. 农业B. 服务业C. 重工业D. 轻工业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 简单协作B. 小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个朝代的首都被称为“神京”,并以繁荣的商业活动著称?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出现?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甲骨文记录D、周朝的封建制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强调中央集权B、宋朝实行行省制,削弱了地方权力C、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4、下列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B、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后来的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C、五四运动是由一场爱国运动演变成的一场政治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标志着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5、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 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B.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C. 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D. 联合国的成立6、在清朝晚期,哪位人物领导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影响?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曾国藩D. 李鸿章7、在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强调()。

A. 君主的权威至上B. 百姓的利益至上C. 君民共治的理念D. 礼乐制度的维护8、关于《史记》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共有130篇,包括纪、传、表、志四部分C.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D. 《史记》以“纪”为主,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9、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10、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制度B.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 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 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2、以下关于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表述错误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B. 二战期间,联合国成立是为了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C. 冷战期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D.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 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 宋元时期,农业技术进步,出现了“占城稻”D.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逐渐衰落,手工业发展迅速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描述,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英勇斗争C.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改革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5、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司马迁B. 荀子C. 柏拉图D. 希罗多德6、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7、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书中,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历史事件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三国演义》8、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B.唐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D.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9、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 10、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A. 土地私有制B. 均田制C. 井田制D. 府兵制11、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12、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白话文D. 推行社会主义思想13、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庄子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经过长期斗争,最终以元首制代替罗马共和制的政治家是()。

A. 屋大维B. 凯撒C. 安东尼D. 庞培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 王国问题B. 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 社会贫困的问题D. 思想混乱的问题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历史现象有紧密关系。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 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C. 资本主义已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A. 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B.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C. 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D. 使中国再次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

“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 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 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赫鲁晓夫上台后,他选择的改革突破口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文献是:A. 《史记》B. 《春秋》C. 《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观察记录。

哈雷彗星是周期回归的彗星,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是哈雷彗星,每隔76~79年回归一次,最短周期75.89年,最长周期79.89年。

中国古籍《春秋》中就有对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所记为“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即公元前240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故选项B正确。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没有专门记载哈雷彗星,故选项A错误。

《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同样没有专门记载哈雷彗星,故选项C错误。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虽然时间跨度长,但并非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文献,故选项D错误。

2.题目: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A. 资本主义经济B. 商品经济C. 自然经济D. 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特征。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

它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因此,选项D“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选项A“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以来才在中国逐渐形成的经济形态,与明清时期不符,故排除。

选项B“商品经济”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发展,不是明清时期特有的新经济形态,故不选。

选项C“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一直延续到近代,并非明清时期的新经济形态,故排除。

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历史解释”的概念?A. 伏尔泰B. 修昔底德C. 司马迁D. 司马光答案:B解析: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他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首次提出了“历史解释”的概念,即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而不仅仅是陈述事实。

2、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末爆发的B.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巩固C. 法国大革命期间没有发生过外国干预D. 法国大革命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A解析:法国大革命是在1789年爆发的,标志着18世纪末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并引发了一系列欧洲及全球的政治变革。

法国大革命期间,多个欧洲国家对法国进行了干预。

法国大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孔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D. 清朝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答案:B解析: A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C项错误,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而非唐太宗;D项错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B项正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进行统一,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D.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工人阶级独立领导的政治事件答案:ABCD解析: 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在清朝末年,一批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展的一场自强运动;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工人阶级独立领导的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A. 1917年B. 1918年C. 1919年D. 1920年2、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哪个级别的考试被称为“会试”?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童生试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B、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正C、宋朝发展了经济,但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国防力量薄弱D、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4、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C、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民族危亡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5、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 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C. 实行三司分治的地方行政制度D. 推行均田制6、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7、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 科举制最初是为了选拔文学人才C. 科举制实行后,士人可以通过考试直接成为官员D. 科举制使得士人只关注文学,忽视了其他知识领域8、题干: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史记》中包含了大量的诗歌、辞赋等文学作品D. 《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9、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写作方式C. 《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D. 《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10、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一场政治变革B.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地方势力C. 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薄弱D. 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1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2、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A. 鲁迅B. 梁启超C. 竺可桢D. 汪精卫13、题干:在以下哪种历史事件中,中国首次实现了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全面胜利?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北洋政府时期对外战争14、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鲁迅1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荀子C. 孔子D. 汉武帝1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齐桓公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疆拓土D. 隋唐盛世17、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开始形成的事件是:A.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万木草堂”B.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武备学堂”C.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18、在历史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A. 讲授法B. 问题教学法C. 案例分析法D. 课堂讨论法19、下列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的方法?A. 比较分析历史事件B. 历史背景知识讲授C. 历史文献解读D. 历史现象归纳总结 20、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客观公正B. 全面评价C. 一分为二D. 忽视个体差异2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是:A. 齐桓公称霸B. 晋文公重耳流亡C. 秦穆公收复西岐D. 魏文侯变法2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兵家圣祖”?A. 孙武B. 孙膑C. 墨子D. 荀子23、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争不是无益的消耗,而是有益的消耗,是进步的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参考答案(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法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面临大量财政赤字。

(3)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4)启蒙思想在法国不断传播,民主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

27.参考答案教师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处理教学上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和探索,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等。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既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28.参考答案(1)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历史教材,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立足于课标的基础上,要使高中教学目标与初中教学目标衔接。

教师应该在熟悉理解课标,并且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使得学习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衔接,贯彻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全方面的提高。

(4)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新旧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对高中历史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5)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所以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应该精选、精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由历史证据构建起来的。

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29.参考答案第一问:(1)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矛盾尖锐。

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矛盾加剧,日俄以中国东北为战场爆发日俄战争。

(2)俄国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战败;日本虽然占上风,但日本在战争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认为战争继续下去将对其不利。

故双方决定签订协议。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想要参加和议被拒。

第二问:(1)这个和约是在中国被拒绝参加的情况下签订的,但和约的内容都与中国相关,这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下降。

(2)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造成沉重的灾难。

(3)日本攫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诸多权益,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做准备,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因此进一步加深。

30.参考答案第一问:(1)考查的内容:武昌起义的时间、辛亥革命的影响。

(2)考查的能力:图片解读能力、史料实证能力和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难度:学生得分率为,即有接近50%的人答对,所以本题难度为中。

第二问:(1)知识方面的原因:没有清楚识记武昌起义的时间,所以无法用题干中的时间点“1911年11月”果断排除①项;没有把握解答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的技巧,没能从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等方面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试题命制的原因:图片不符合科学性,语言表述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考生很难读懂,看不出题目的中心和要旨,只能凭借猜测答题,无任何效度可言;试题的主题和选项之间关联性不大,本意是要考查武昌起义的时间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但是最终选择的选项是商人的经营策略,与试题主题无关。

第三问:(1)在历史的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如时间、地点等,夯实基础知识;在平时练习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类选择题的练习,讲授该题型的做题技巧,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

(2)教师在命制试题时要参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原则和规范,注意主题和试题之间的关联性,注意题目图片、史料等素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让学生读不懂而导致胡乱答题。

31.参考答案第一问:该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讲述了马丁路德对罗马教会由深信到怀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的理解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原因。

但是,该教师主要通过自己进行讲授,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马丁路德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学生主要以听讲的方式进行接受式学习,而不是靠自己思考探究获得知识,因而容易产生“假知”现象。

而且在运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学内容大都是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的信息传递往往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因而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理解为主,而教师过多的讲授会占据课堂的大量时间,学生的自我探究时间会相对减少,这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问:(1)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内容的讲解中;(2)讲授要启发“情感”、激动人心。

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之上,从历史的角度正确分析和讲述中国及世界的思想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3)讲授思想史需要有大量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4)思想史的内容较为冗杂,因此讲授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5)对于抽象的思想观点,讲授要引发想象、推动思维,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注重内容呈现的直观和具体。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2分)32.参考答案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教师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提问学生:这首歌创作灵感是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灵感来源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教师提问: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我国还有哪些着名的书法家?除书法外,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有哪些成就?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设置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同时,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文学教师提问学生: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说说你所熟悉的诗歌都有哪些?并为我们进行朗诵。

学生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望》等。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并提问:这些是谁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风格相同吗?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朝的最高成就,李白生活在唐朝繁盛时期,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诗仙”;杜甫处于唐朝动荡时期,诗歌大多展现社会现状,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世人誉其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二)艺术1.书法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姨母帖》,提问学生:注意观看“一”“日”“痛”等字,结合课前预习,说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十”“痛”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并残存横式,这些都具有隶书的痕迹,另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这些都使作品具有一种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博采众长,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世称“书圣”。

教师提问: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你们所熟悉的书法家还有哪些?学生回答: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教师出示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图片,提问:这两位书法家的风格有何不同?学生回答:颜真卿的书法气势雄浑,柳公权行书骨力劲健。

教师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被后世誉为“颜筋柳骨”。

2.绘画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顾恺之》的视频片段,提问:根据视频介绍顾恺之。

学生回答: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教师讲述《女史箴图》中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补充:作品描绘女范事迹,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真实且生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教师提问:从这些绘画作品可以看出顾恺之具有怎样的绘画风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顾恺之作画,“以形写神”,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预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隋唐时期的绘画具有怎样的发展?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隋唐的画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画也成为绘画主题。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3.石窟艺术教师播放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片段,请学生担任导游为大家介绍敦煌莫高窟。

学生回答: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瑰宝。

教师提问:为什么石窟艺术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如此繁盛?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佛教的广泛传播。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能够营造出具体的历史情境,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思考问题、阅读教材。

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自主选择这一时期你最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赏析,下节课我们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