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6.25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从案例看教师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时下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太气人了,越来越不好管了,真让人“火冒三丈”……也有一些教师经常因为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而牢骚满腹,甚至与同事或学生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定性为这些教师为人不好,或者脾气太差。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教师可能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下面看一个例子。
林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最近她的心情糟透了。她认为自己捧着一颗心从事教育事业,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但连续3年参评中学高级职称却因种种原因都没能评上。看到别的学科比自己年轻的教师都已经成功晋职,她觉得越来越不是滋味。面对班里三十几个学生,她只好把自己的焦虑与不满藏在心里。这几天只要一回到家她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已经对爱人和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发过几次火,事后她无比后悔。前几天,上美术课时,班里有一名学生要么懒洋洋地趴在课桌上,要么与周围同学说笑打闹,林老师要求这名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没想到学生不但不听从老师的劝告,反而大声顶撞,甚至动手推了林老师一下。这让林老师感到异常伤心和愤怒,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向学生吼道“去请家长来!”然后流着泪摔门冲出了教室……
作为教师,您是否也曾像林老师一样在情绪爆发之后又暗自后悔?是否平时忍之又忍却因一点小事爆发?情绪管
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学习,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练习,这样才能够自如地驾驭情绪。
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让“平和、仁爱、喜悦”等主导情绪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调。
作为教师,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情绪类型,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发展主导情绪,调适不良情绪。同时要有意识地去体察学生的情绪,去理解一些孩子看似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背后的真实需要和感受。只有了解了这些深层次原因,才会改善师生沟通和教学的效果,才能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二、教师要体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说,情绪是指个人因自身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快乐、兴奋、幸福等正向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焦虑、怨恨、痛苦、悲伤等负向情绪。具体而言,情绪涉及心理体验、认知评价、生理变化、行为反应等几个方面。
正向情绪,也叫作积极情绪,是指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如开心、兴奋、惊喜、得意、自在、平和、慈爱等。积极情绪的主导与核心是仁爱、喜悦、平和,这也是我们希望常常存有或每天追求的主导情绪。
负向情绪,也称为消极情绪,是指当需要受挫时产生的消极负向情绪体验。如生气、紧张、怨恨、愤怒、忧郁、恐惧、羞耻、内疚、厌烦、痛苦等。
无论正向情绪还是负向情绪,都是我们内在感受的真实反映,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价值。负向情绪也有正向功能,如愤怒、痛苦会使我们处于应激状态,调动身体能量去应付威胁。因此,就情绪本身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人们不必因为自己产生愤怒、悲伤、羞愧等负向情绪而觉得有什么不对。情绪就如同发烧,它只是症状,我们不能只是试图消灭症状,而是要积极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情绪还可分为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原生情绪与派生情绪。原生情绪是指由于具体问题而产生的情绪。原生情绪的发生和事情相伴,一般不夸张。派生情绪则往往是压抑原生情绪后,负向情绪的集中爆发,往往有夸张的表现。成年人的情绪中一般包含着大量的派生情绪,因为我们的文化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当
时忍了,但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是被压抑了。被压抑的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在累积,总会有爆发的时刻。我们常说“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能引发某人的激烈反应,旁人会感叹“这么一点小事儿也值得发这么大火吗?”这时,其实往往就是派生情绪在作怪。上面案例中林老师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的狂怒和夺门而出就
属于典型的派生情绪。
情绪反应是一种坐标。我们首先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学会敏锐地体察自己的情绪,包括感觉、认知和行为等方面释放出的各种情绪信号。如抑郁情绪的信号包括:沮丧,心理上有一种无力感,对一切活动丧失兴趣。生理上出现嗜睡、头痛、持续的疲劳感等症状。认知上出现类似“活着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谁也帮不了我,我是一个无用的人”等想法。行为上表现为不想动,不想见人,甚至什么都不想做,无缘无故哭泣。
只有真实体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找到导致各种情绪的原因,积极调适不良情绪。
三、心理学家怎样看待情绪
人们往往认为是外在事件决定了自身的情绪反应,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著名的“情绪ABC理论”,也称为“理性情绪理论”。A指行为事件,B指我们对事件所持的信念和看法,C指情绪后果。情绪ABC理论认为,事件是一个客观因素,它并不直接决定我们的情绪,对事件所持的观念和看法,才是导致情绪后果的核心要素。对事件的看法不同,相应的情绪后果也不同。
设想这样一个情境,当你走进学校食堂,经过一群同事身旁的时候,她们突然哈哈大笑。如果你心想“她们一定是在笑我”,“我一定是哪里出错了”,“她们真没有教养和礼貌”,那么你的情绪体验可能是“自卑、生气和厌恶”。如果你心想“她们一定是在谈论什么有趣的事情”,“她们真开朗、真是一群快乐的人”,“她们关系真融洽”,那么你的情绪体验可能是“羡慕、愉快和喜欢”。
对事件的理性认知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非理性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这些非理性想法一般是后天(儿童时期)从重要他人(父母、教师、朋友)那里学来的。当然,有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具有非理性观念。
非理性信念有三大特征,每个特征都有自己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