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
2.高深知识: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3.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教育对象的高起点和教育内容的高层次,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即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
4.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5.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6.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7.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8.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在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
9.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从哲学和社会学的综合角度来看,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10.大学职能: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11.高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12.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映着制度静态的一面。
13.高等教育学术制度:高等学校需要对知识活动进行管理,知识管理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学术制度指高等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4. 通才教育:一种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15.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16.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
17.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
18. 英才教育----- 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 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 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
19. 大众教育----- 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 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20.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21.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
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
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2. 教育公平:是指人们把接受高等教
育看作是一种应有的权利,从而要求任何人
都能不受限制地享受这种权利。
23.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
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
小。
24. 高等学校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
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
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25.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高等学校教师
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
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
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
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
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6.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学校想结
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
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
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做出有效的安排。
27.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校
学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和本科
生,有时也包括研究生。
28.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上是指高等
学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
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
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上是指高等
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能的
过程。
29.学习方法: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成
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30.专业: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
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31.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
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
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
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
32.专业划分: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
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
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
本教育单位。
33.专业结构:指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
之间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国家、区域和学校
三个层次。
34. 高等学校课: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含义。广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
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高等
学校课程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
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交易活动系统。从严
格意义而言,高度学校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
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
内容、范围和分量、进程的总和。
35.学年制:学生按学年计划读满规定的
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
种课程组织形式。又称学年学时制。
36.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为学生学习量的
计算单位,以选课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
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
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
养”。
37.教学计划: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
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充分
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某一种专门人才的基本要
求,规定着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与方向,
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3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
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
文件。
39.教材:高等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
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
籍。
40.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队伍、一流
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
课程。
41.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
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
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42.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教学
目的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实验法。它不仅指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43.教学组织形式:是从教学的组织结
构而言,它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
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
的问题。因而它对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保
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
1、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什么?
1、宗教色彩浓厚
2、自治权利高度
凸显3、国际界限模糊 4、制度不健全
2、外国现在高等教育发轫期的基本特征有那
些?
1、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
2、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力干预 3、科学
占据重要地位 4、高等教育规模
的迅猛扩张
3、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
有那些?
1、官学与私学共生
2、儒学为主要的
教育内容 3、鲜明的等级性4、崇尚自学讨
论
4、我过高等教育的结构状况可丛哪些维度进
行透视?
从形式结构来说,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承
认高等教育。按照层次可以分为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按能级来说,分为研
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或学院、教学研
究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
5、我过高等教育的结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1、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不合理
2、教育
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差
6、高深知识的特征有哪些?
高深知识外在特征一般表现为:第一:高
深知识是知识中比较深奥的部分,是建立在
一般性知识基础上的。第二:高深知识是专
门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第三:高深知识通常
有专门传播、发表和认可制度。第四:高深
知识总是和特定的机构相联系。
高深知识的内在特征:第一:高深知识
的复杂性:高深知识的对象是复杂的。高深
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专家这一特定群体的特殊
实践结果。高深知识的表达形式是复杂的。
第二:高深知识的有序性第三:高深知识的
变动性
7、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
系?
首先,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
前提。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
作材料。再次,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
动的边界。一般来说,按拥有高深知识领域
的多寡和深入程度、运用程度划分大学的类
型和层次。最后,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
要的制度化载体,诸如图书馆、博物馆、科
学院等专门研究机构。
8、高等教育结构具体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高等教育结构具体可分为高等教育
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
构。
9、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科类结构存在着哪些
问题,应当如何调整?
答: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科类结构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第一: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
为较为严重,部分高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盲
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的低劣。
第二:一些应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现象严重第。第三: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
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
科较少。第四: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
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
整应当由“对口性”转向“适应性”,从而达
到与社会的高度整合。首先,要适应产业结
构的调整其次,要以综合化为基础来调整科
类和专业结构。最后,科类和专业的调整应
当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