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图文解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7张PPT)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没有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从全文来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坚强乐观、宽容忍耐、热爱生活、理解儿子的伟大的人。3.读完本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表现对儿子无私关爱。(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此句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了我听了母亲话时的反应。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痛苦、绝望的心情。
——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 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絮絮叨叨……比我还敏感
(动、语)理解、体贴
(神)母爱执着
动作,喜悦
心理。细心、体贴
——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语言。牵挂
作者是透过生活中的哪些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也就是体现母爱伟大的小事? ①母亲抚慰发脾气的“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挂念。
xiǔ
zēnɡ
shàn
shì
xù
tān
一、读一读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再读课文
思考:那当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是怎样的?
我却一直都不知 道,她的病已经到了 那步田地。后来妹妹 告诉我,母亲的肝常 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 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 车时,她还在大
口大口地吐着鲜 血 ……
邻居的小伙
子背着我去 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
三读课文
讨论 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
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
与美丽。
三读课文
思考: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了。
主旨探究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人微 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 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 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 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自己悔恨与愧疚 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 ”的领悟
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 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 便觉 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 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 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 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 满足……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课件(31张ppt)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地睡不了觉。”
(语言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 坚强,自己已经遭受病痛折磨,但还是 要坚强地宽慰儿子。)
细读品爱
“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 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
(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 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再读感悟
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再读感悟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学习小结
“我”的暴怒 对比 母亲的体贴 “我”对生活的绝望 对比 母亲的坚定
问题探究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 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①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 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②深层含义: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 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 去世后,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 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 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想让儿子走出阴影,要好好儿 白色活的,花活高出洁 精彩,做黄生色活的的花淡强雅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问题探究
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菊花,有 何用意?
问题探究
作者多次在文中也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1.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2.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3.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4.母亲爱花,“我” 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 诉读者“我” 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6张PPT)(优质版推荐)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 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 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 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 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儿子最终领悟了母亲教给他的“好好儿活”,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 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决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前进,让 有缺憾的生命变得精彩。
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象征着母亲对子女纯洁高尚、深沉 无私、感人至深的爱。
2、带着怎样的心情怀念?
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 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理解、赞美;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 对自己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悔恨与愧疚之情; 对“好好儿活”的领悟和决心
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 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频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 “我”还沉重。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他们俩在
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 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 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 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 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回忆起“我”小时候的故事并把它讲给“我”听,是为了让我感 到童年时的幸福,从而忘却眼前的苦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诞生于北京,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 队。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 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 《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多 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 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 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在生命的第21个秋天因病瘫痪,风华正茂 的他不得不毕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 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 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善的人生, 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 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 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尤其是母 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 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
一、身患重病的母亲强忍着一颗破碎的 心,宽慰因双腿瘫痪而暴躁绝望的儿子。 (第1段) 二、在病危那天,母亲想方设法央求儿 子去北海看花。(第2段) 三、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 未成年的女儿。(第5段)
【课后作业】:在学完 本文之后,我们被文中 “母亲”的伟大母爱所 打动,我们会情不自禁 的想到我们的妈妈对我 们所做的一切,此刻我 们也想歌颂一下自己的 妈妈。
秋天的怀念
4、阅读课文第一节,母亲哪句话深 深刻在了我的心底? —— 咱娘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好 好儿活……。 5、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第5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风格深沉凝重,充满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二、主要内容1. 文章讲述了双腿瘫痪后,“我”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励“我”好好活下去,隐瞒自己的病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最终在秋天离世。
2. 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和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三、人物形象1. 母亲:慈爱:对“我”关怀备至,小心翼翼地照顾“我”的情绪。
坚韧:身患重病,却默默承受,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无私:为了“我”,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2. “我”:暴躁:双腿瘫痪后,情绪失控,对生活失去信心。
愧疚:在母亲去世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母亲充满愧疚。
成长: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渐走出阴影,勇敢地面对生活。
四、写作手法1、细节描写:文中有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这里的“悄悄”“偷偷”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
她不想让“我”看到她的难过,只能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关心“我”,而“眼边红红的”则体现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和对“我”的心疼。
通过这些细节,一个细心、体贴、默默承受痛苦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忍住哭声”等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在“我”自暴自弃时的急切和痛心,她不顾一切地想要阻止“我”伤害自己,同时又强忍着自己的悲伤来安慰“我”,体现出母亲伟大而深沉的爱以及她的坚强。
2、插叙:文章多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这一处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爱花,以及因为“我”的腿瘫痪后无暇照顾花,导致花都死了,从侧面表现出母亲为了照顾“我”,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体现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4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作者最后一次写到看花时,加了一句母亲曾经 说过的话“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好好儿活” 内涵是什么?
“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 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 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 时乐对风霜。
2. 作者后来有没有做到母亲殷切期望的“好好儿活”呢? 结合下面的拓展资料,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母亲的乐观
母亲的坚强 母亲的隐忍
振作 坚强 乐观
暴怒无常 悲观绝望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 视角转换,发现“他”的成长
学习任务四 手写卡片,解读“他”的怀念
任务三:视角转换,发现“他”的成长
1.母亲给了史铁生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 是意外后陪伴他获得新生。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 并用课文原句说一说,“我”是如何“回报”母 亲的呢?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 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 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 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阅读这两则助读材料后,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里的“我”是30岁的“我”。文章 中流露出的是成年后的“我”对母亲深沉 的怀念和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悔恨。30岁的 “我”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开始理解母亲 的辛苦和不易,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 付出。因此,文章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 对过去行为的悔恨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 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 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 褥疮,一连数曰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 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 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 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七年级上册五课《秋天的怀念》词语 作者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五课《秋天的怀念》词语作者图文解读第五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瘫痪(tān huàn):1.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神经系统其他一些疾病2.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暴怒(bào nù):1.大怒。
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2.;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沉寂(chén jì): 1.非常寂静2.杳无音讯侍弄(shì nòng): (1).整治;料理;(2).喂养;(3).摆弄。
捶打(chuí dǎ): 反复打击。
憔悴(qiáo 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
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有时可以比喻这个人非常有礼貌。
絮叨(xù dāo):多言,唠叨。
也作絮叨叨、絮絮叨叨。
诀别(jué 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淡雅(dàn yǎ):1.[颜色花样]素净雅致2.(花草等的香气)清淡高洁(gāo jié):高尚纯洁。
烂漫(làn màn):1、颜色鲜明而美丽。
例词:山花~2、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例词:天真~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秋天的怀念》ppt课件 (35)(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 达的主旨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 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 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 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整体感知——梳理作者的思路
1、完成课前思考题: 那花—— 菊花
那人—— 母亲
那段经历—— 双腿瘫痪, 母亲病逝
品味课文
1、文章是怎样写“我”的? 请找出表现“我”内心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史铁生
tān huàn shì
瘫痪 侍弄
xiǔ
整宿
qiáo cuì
憔悴
shàn仿膳w源自n豌豆jué诀别
màn
烂漫
fù
翻来覆去
xù dāo
絮絮叨叨
侍弄: 经营照管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2、文章是怎样写母亲的? 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让你感动,请说 出理由。
3、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 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 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 时是怎样的心情?
▪ 请试着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
说,散文多篇,其散文
《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 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
之一。小说《老屋小记》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练习
推荐阅读: 毕淑敏《孝心无价》。
课外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合 欢树》等其它作品,做好读书笔记。
请用“夜静悄悄的,月光如水,我用手支着 枕头,怎么也睡不着……”为文章的首句, 写一篇反映家庭亲情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现:“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心情:“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内
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
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