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的三种商业模式
环境管理的三种商业模式环境管理是指组织或企业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进行策划、实施和监督的过程。
在商业领域中,环境管理可以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以下是环境管理的三种常见商业模式:1. 环境产品/服务提供商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开发和提供环境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盈利。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开发和销售环保产品,如可再生能源设备、节能灯具或水处理设备。
另外,一些企业也可以提供环境咨询、环境评估或环境管理服务,帮助其他组织实现环境可持续性。
环境产品/服务提供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推动环境保护,满足市场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然而,企业在选择该模式时需要考虑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压力,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2.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模式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模式是一种通过回收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将废弃物当作资源来处理,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一些企业专门从事废品回收和再加工,将废旧材料转化为再生资源,如再生纸、再生塑料等。
另外,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降低成本。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助于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效益。
然而,该模式涉及到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3. 环境创新与技术开发模式环境创新与技术开发模式是一种通过创新环境相关技术和解决环境问题来实现商业增长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研发和应用新的环境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或改善环境质量。
一些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努力解决各种环境挑战,如清洁能源、废物处理、水资源管理等。
环境创新与技术开发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提供新的商机和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这种模式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同时还要面对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和环境成本等方面的挑战。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 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质 量;
3、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企业主要环境负责人逐渐达到职业化,强化环 境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水平;
4、加强企业配合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督管理 工作;
(二)“三同时”制度(续)
(2)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 生产前是否:
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 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
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 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
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 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
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 期申请。
2、合规性评价 (1)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 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 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 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3)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一)环境影响评制度(续)
(4)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 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监督员(水质)
企业环境监督员
环境监督员(大气)
环境监督员(固废)
(四)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2、负责监督、指导企业环境监督员 的工作,审核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信息等; 3、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污染 减排计划,落实削减目标; 4、负责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内部 环境管理制度; 5、负责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环境突发 事故应急制度。
5、改善企业与环保部门及周围社区的沟通 与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围绕环境方针的要求展开环境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环境方针、并组织实施并实现环境方针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对环境方针的实施情况与实现程度进行评审、并予以保持的各个过程。
环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可包括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度、过程和资源等,这些管理要求与一般的企业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IS0141标准则将它们系统化、结构化。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遵循了传统的PDCA管理模式;策划(PLAN)、实施(DO)检(CHECK)和处置(ACT).①策划:建立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②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③检: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其结果°④处置:采取措施,以便持续改进环境管理怵系的表现。
许多组织通过应用由诸过程组成的系统以及诸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管理°GB/T 191:2016倡导这种模式,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PDCA和过程管理可以看作是兼容的,在ISO141环境管理体系模式中,根据环境管埋的特点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管理体系要求可分为五个部分,各自完成相应功能.(1)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与核心,是由组织的高管理者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意图与原则,包括组织持续改进其环境表现的方向。
(2)策划从组织环境管理现状出爰,明确管理重点。
识别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准确获取组织应遵守的法律与其他要求;根据组织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技术经济可行性,确定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要求;并提出明确的措施与方法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时间安排,即环境管理方案。
(3)实施与运行包括明确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实施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技能,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注重相关方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纳入严格文件管理寸确保与重大因素有关运行与活动均能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使组织的各类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潜在的紧急事件和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模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管理成为国家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各国和企业都在推行不同的环境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案例研究等方面,探讨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一、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1.1 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手段,对企业和行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
这种模式以污染防治为核心,主要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治理,强调通过强制性措施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管理水平。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环境治理成本高、难以监管、局部治理难以达到全面改善等。
1.2 绿色生产的环境管理模式绿色生产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改变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工艺及产品设计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并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化转型。
这种模式强调了标准、认证和自愿性参与,通过市场推动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企业往往只关注生产效益,绿色生产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1.3 环保产业的环境管理模式环保产业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这种模式强调环境产业和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投入环保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然而,由于环保产业发展还相对较小,很多企业对环保产业的认识和参与度有限。
二、主要环境管理模式及其特点2.1 法律法规模式法律法规模式是最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和行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
这种模式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治理。
然而,由于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不佳,监管能力和处罚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对环境法规的遵从度较低。
2.2 自愿性认证模式自愿性认证模式主要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产品认证等制度,引导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这种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
《环境管理模式》课件
3 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
环境管理面临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 球性和复杂性环境问题、资源稀缺和污染治 理成本高等挑战。
4 环境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境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是突出生态优先,营 造绿色生态环境,推动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 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 生活。
总结
1 环境管理模式的意义
环境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必然要求。
2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模式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模式是全面贯彻“三重 一大”方针,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 开展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贯彻“三重一大”方针
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经济快速发展和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治理力度,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 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开展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和环境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
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调整经济和社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固体废弃物管理
固体废弃物管理是环保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治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是环保的一个难 点。
民用核能安全管理
民用核能的安全问题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提高安全水平、加强监管是解决问题的 基本要求。
环境管理模式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环境保护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而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效率,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政府管理和企业责任两个角度探讨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政府管理模式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立法管理模式立法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各国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制定环境标准,企业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例如,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就是为了加强环境保护而制定的法律。
2. 监管管理模式政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通过监测和检查来确保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法规。
政府设立监测站和实施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保护的监管效果,避免了企业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3. 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扮演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主导者,通过制定政策和投入资金来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实施环境项目,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例如,德国的“循环经济法”鼓励企业通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来降低环境污染。
二、企业责任模式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其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环境监测与报告模式企业在这种模式下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向政府和公众报告环境数据和自己的环境管理情况。
这种模式使企业的环境行为透明化,增强了各方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
例如,美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法”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环境数据。
2.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企业根据国际标准(如ISO 14001)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这种模式下,企业主动管理环境风险,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3. 环境投资与创新模式企业在这种模式下将环境保护纳入其发展战略,通过投资环境技术和创新来推动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模式有哪些
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模式有哪些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模式。
这些新模式不仅注重源头治理,还强调全过程管理和全社会参与,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新模式。
它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物流运输到销售和回收利用,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回收设计,减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
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物流运输方面,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如铁路、水路运输,减少公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
销售环节,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并提供相应的环保信息。
最后,在产品回收利用阶段,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某知名电子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他们与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环保材料,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
同时,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在物流运输中,增加了铁路运输的比例,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工业系统。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或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
比如,某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内,一家化工企业产生的废热被用于另一家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一家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冷却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技术成本高
实施难度大
实施环境管理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技术成本较高。
环境管理模式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实 施难度较大。
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力
监管风险
实施环境管理模式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 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环境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风险 ,可能面临政府部门的处罚或媒体曝光等不 利影响。
环境管理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管理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 段之一。
环境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环境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生态,提高环境质量 ,进而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环境管理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末端治理、 源头控制到现在的全过程管理、环境会计核算等,不断发展 和完善。
环境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01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 范
环境管理的标准、规范不一致,导致 管理效果参差不齐。
02
技术难度大
环境管理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多种技 术的支持,但现有技术手段尚不能满 足需求。
03
资金不足
环境管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 资金缺口较大。
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跨界融合
环境管理需要与多领域进行跨界融 合,如信息、金融、工业等领域, 共同推动环境改善。
环境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环境管理模式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以及跨 界合作和公众参与,推动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02
环境管理模式的要素和特点
环境管理模式的要素
组织结构
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
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
你知道吗?这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就像是给环境请了个贴心的“私人医生”。
咱平常身体不舒服,找医生看病,医生得先了解咱的生活习惯、饮食啥的,才能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也是一个道理!比如说,一家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不达标,那专业的环境管理服务团队就会来,深入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设备使用情况等等。
他们可不是随便看看,那得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环境的细节。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种服务模式,工厂可能就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对环境造成了伤害,也不知道该怎么改正。
但有了这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种模式可不只是简单地给个建议就完事儿。
它就像个严格的老师,会一直监督着工厂,确保各项环保措施都真正落实到位。
比如说要求工厂更新环保设备,那可不是说说而已,得盯着工厂把新设备安装好、调试好,保证能正常运行,真真正正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给工厂制定了一套专属的“环保健身计划”。
不仅要告诉工厂该怎么做,还得陪着工厂一起锻炼,直到它变得身强体壮,能轻松应对环保的挑战。
而且啊,这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还能根据不同工厂的特点,量身定制方案。
有的工厂可能主要是废水问题,有的可能是废气,还有的可能是废渣。
那服务团队就得像裁缝一样,量体裁衣,给出最适合的解决办法。
这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一方面能让企业避免因为环保不达标而被罚款,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企业的形象,让消费者觉得这是一家有责任感的企业,愿意购买他们的产品。
这不就像一个人,外表整洁干净,内在还有素质,谁不喜欢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更是功不可没。
它能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再是奢望。
总之,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模式是保护环境的得力助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好伙伴,也是我们追求美好环境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一起重视它,利用它,为我们的美丽家园努力吧!。
《环境管理模式》PPT课件
一、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 建立
基于此背景,各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地球生态环 境的脆弱性, 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制定了一系列的 环境污染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对企业进入环 境的工业废弃物的最高允许量进行限制,对企 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控制.
一、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 建立
这种环境管理模式要实现整体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要求具备几个基本的前提:
①自然资源的永续与无限性,制造业能永续地从自 然系统中便利地得到资源与能源;
②产品在分销与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对自然系统构成 威胁的废弃物;
③自然生态系统可以自然化解、吸纳和消除企业通 过末端处理的废弃物.
事实上上述三个假设前提均不存在:自然 资源不是永续存在的,同时是有限的;产品 在分销与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代-80年代 90年代以来
从忽视污染防治转 由浓度控制向总量 源头控制提出
变为重视
控制转变
《水污染控制》
《清洁空气法》 《1990年污染预防 法》
〔二〕美国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
理模式的实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家之一.在迄今为止的几十年的环 境保护实践中,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美国的污染控制政策也不断 随之变化,在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实践中经历了两次重大 转变.
美国污染预防政策实施 <1>1990年成立污染预防办公室,其任务是开发、推
广和实施污染预防战略. <2>环保局内成立环境教育办公室,主要训练环保系
统内部成员及其它政府机构成员,培训以污染预 防为中心内容. <3>环保局内成立污染预防信息交流中心<PPIc>,成 立了污染预防信息交流系统<PIES>,为企业提供 有关源削减及再循环利用方面的信息服务<无偿 服务>.还将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污染预防计划, 向计算机网络提供相关资料.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 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政治和科技等,以协调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 2 3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有 效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障 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环境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行 环保产业、绿色发展等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垃圾分类与处理
推广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采取相应措施 提供依据。
区域环境管理实践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做出 贡献的地区进行补偿。
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针对跨界污染问题,建立跨区域联合防治机制。
自然资源保护
未来趋势
未来环境管理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全球合作,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02
环境管理的核心概念
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的核心,旨在减少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 多样性。
2
环境保护涉及到从源头减少污染、生态修复、 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社会 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环境信息披露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提高环境透明度,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和管 理。
发展绿色技术与产业
创新技术
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绿 色技术,如清洁能源、节能技
术等。
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可持 续发展。
绿色投资
自然环境保护中的管理模式及其实效评估
自然环境保护中的管理模式及其实效评估自然环境保护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自然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为保护自然环境,各国都采取了各种管理模式,并通过实效评估来检验效果。
本文将就自然环境保护中的管理模式及其实效评估进行探讨。
一、传统的自然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传统的自然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为主、分区管理和责任管理等。
其中,管理为主是指由政府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环境保护;分区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环境特征将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管理;责任管理则是指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上。
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治理成本高、效果难以保障、局限性强等。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新型的自然环境保护管理模式1、市场化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市场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等。
其中,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通过设立排放权市场,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进行限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排污权,达到污染减排的目的。
绿色金融则是指利用金融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环保产业。
市场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市场价格不稳定、政策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2、社会化管理模式社会化管理模式是指强调社会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参与度的提高。
社会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绿色消费、环保志愿者等。
其中,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使用节能环保设备等行为;环保志愿者则是指社会公众自发地参与到自然环境保护活动中,如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号召更多的公众参与自然环境保护,并且能够降低治理成本,但它也存在实施难度高、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
三、实效评估实效评估是衡量管理效果的关键指标。
对于自然环境保护,实效评估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系统保护指标监测等。
企业环境管理模式
05
企业环境管理创新与发展 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探索
1 2
自主创新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 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技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联合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 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管理技术和经 验,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环保技术。
降低成本
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导致的 成本增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创新发展
企业环境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在节能减排、循环经 济、低碳经济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环境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环保法规的严格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企业 环境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环保投入增加、生产成 本上升等。
意义
企业环境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形象的重要途径。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遵守法规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严格,企业必须加强环境管理,以符 合相关法规的要求,避免因违规行为带来的罚款、诉讼等风险。
提升形象
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进而获 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企业环境管理模式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 录
• 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评估与改进 • 企业环境管理创新与发展趋势源自01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企业环境管理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环 境影响进行规划、控制和监督,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管理模式ppt
富士胶片
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施资源 节约和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
戴尔电脑
推广产品回收和再利用,优化 产品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丰田汽车
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 料电池汽车,推进清洁能源利 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环境管理软件与技术应用
要点一
ERP环境管理模块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要点一
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 题愈加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 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要点二
环境管理模式的重要 性
环境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环 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是解决环境污 染问题的关键。
要点三
政策建议的有效性
通过对现行政策、法规及管理实践的 总结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 考。
对策建议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及 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为采取有效 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在企业层面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 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排 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
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企业和 个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推动 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环境管理模式创新的未来趋势
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动力
环境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势。
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
未来的环境管理模式将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治理转变。
环境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未来的环境管理将更加注重服务型管理,更加注重对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模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管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不同地区和组织采用了各种环境管理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环境管理模式,探讨它们的优势和适用情况。
一、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
它的核心观点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通过维持生态平衡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并倡导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合作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它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寻求达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它能够提供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以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并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然而,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包括地理、气候、生态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
它的核心观点是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并通过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需求。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通过优化生产和消费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它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涉及到生产、消费、回收等多个环节的合作与协调。
三、排放限制模式排放限制模式是一种以减少污染排放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方法。
它的核心观点是通过设定和执行排放标准和限制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促进工业和能源生产的清洁和高效。
排放限制模式强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排放限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明确了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要求,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排放并减少环境负荷。
它可以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控的效果,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弊端。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弊端。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末端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来实现对整个环境的管理和监控。
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部署在环境中的末端设备上,实现对环境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尽管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境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但也存在一些实践和弊端。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实践之一是在办公楼宇中应用智能化设备。
通过在办公楼宇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优化调节。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办公楼宇的能耗管理和舒适度,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然而,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这种模式需要在每个末端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和执行器,增加了部署和维护的成本。
而且,由于末端设备的数量庞大,管理起来也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在数据处理和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末端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是这些数据往往只是一些离散的、局部的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环境的整体状况。
而且,这种模式的决策往往是静态的,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这就导致了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
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由于末端设备的分布广泛,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更多。
一旦末端设备受到攻击或者被入侵,就可能导致整个环境的瘫痪或者数据泄露的风险。
而且,由于末端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困难,很难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增加了环境管理的风险。
针对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这些弊端,有一些新的环境管理模式正在逐渐兴起。
例如,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环境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环境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云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实现对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相比于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第一节产品生态设计一、产品生态设计的定义产品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绿色设计”。
产品生态设计系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改进,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为最低,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二、产品生态设计战略1. 生态产品概念开发战略产品生态设计战略首先应考虑的就是生态产品概念开发战略。
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生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寻找到更优化、更合理的方案来持续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其实现途径见表12-1。
2. 易于清洁、维护和维修生态设计要点:一是清楚标明产品如何打开以进行维护和维修;二是清楚标明产品的某一部件应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进行清洁或维护;三是应清楚标明产品中需要定期检查的部件;四是对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应易于更换。
3. 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可更新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4. 尽量利用再循环原料及材料生态产品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尽可能利用再循环原料及材料,减少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5. 致力于产品体积的最小化和重量的最轻化总之,产品生态设计的关键在于使用一切方法,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废物排放,尽可能在企业内部乃至整个产业界实现生产—消费和维护—回收—再生产的封闭大循环。
即使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废物,也要将废物排放量降到最低或与企业外的一些生产或生态环节相耦合,实现较大系统范围内的最小化排放。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产品生态设计过程一般分为产品生态识别,产品生态诊断,产品生态定义和生态产品评价4个步骤。
如图12-1所示。
四、产品生态管理(一)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产品生态管理的重要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为组织提供了一体化环境管理的规范,即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放弃传统的末端管理模式,而采取预防的作法。
ISO14000体系体现了产品生命周期思想,即通过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推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环境行为的改善。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它包含了面向组织的3项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核(EA);环境行为评价(EPE)。
面向环境的3项标准: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标志(EL);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EAPS)。
(二)产品生态管理产品生态管理涉及到产业生态领域中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维护及回收的各个方面,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以表12-2中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产品生态管理。
第二节生命周期评价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其总体核心是:生命周期评价是对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即所谓从摇篮到坟墓)—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的环境因素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
目前已颁布的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有:ISO1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ISO14041(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
我国政府已将上述两个标准同等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框架ISO于1997年6月颁布了ISO14040标准,成为指导企业界进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国际标准。
该标准将生命周期评价分为互相联系的、不断重复进行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如图12-2所示。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领域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表12-3。
三、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界定系统范围研究的目标和范围决定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深度和难度。
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目标须明确陈述其应用意图,包括开展该项研究的理由及其沟通对象(即研究结果的接收者)。
(二)定义产品系统和系统边界定义产品系统和系统边界指确定研究范围。
产品系统是由一系列工艺过程所联系起来的功能单元,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利用与循环,为人类提供产品或服务。
产品系统由系统内部与系统环境组成。
工艺流程是反映互相联系的工艺子系统的最好方法。
(三)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其他环境释放物)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清单分析的核心是建立以产品功能为单位表达的产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即建立清单)。
图12-3。
(四)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是将清单分析得到的资源消耗和各种排放物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
它是生命周期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ISO、SETAC和美国EPA 都倾向于把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阶段:分类、特征化和量化(加权评估)。
●分类指根据不同的环境影响类型,对清单分析阶段的结果数据进行归类,一般包括环境影响类型定义和数据分类。
●特征化是在每种环境影响类型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反映该影响类型特征的过程,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环境负荷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
●加权评估指根据一定的加权方法,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严重性程度,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修正。
图12-4所示的就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一种用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阶段的评价模型。
第三节产品环境标志一、环境标志概述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发展环境标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它通过两个具体步骤得以实现:●一是通过环境标志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二是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使企业环保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
二、环境标志进展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环境标志计划的国家是德国(前联邦德国)。
德国的“蓝天使”环境标志计划。
加拿大和日本于1988年开始实行环境标志计划。
中国,1994年。
由此可见,环境标志作为一种指导性的、自愿的、控制市场的手段,成为保护环境的有效工具。
有关环境标志的内容也被列入了ISO14000系列标准之中。
三、环境标志通用原则环境标志及声明应遵循如下具体原则:(1)环境标志及声明必须是准确的、可验证的、具相关性的和非误导性的;(2)用于环境标志及声明的程序和要求的制订、采纳和应用不得以制造不必要的国际贸易壁垒为目的;(3)环境标志及声明必须以足够严密、科学的方法学为基础,该方法足够彻底、全面,从而能够支持所作的声明,并能获得准确和可再现的结果;(4)用来支持环境标志及声明的程序、方法学和准则的信息必须具有可得性,并可应所有相关方的要求予以提供;(5)环境标志及声明的制定必须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因素;(6)环境标志及声明不得阻碍能够保持环境行为或具有改善环境表现潜力的革新;(7)任何与环境标志及声明有关的行政要求或信息需求都必须保持在符合适用准则和标准所需的限度;(8)环境标志及声明的制定过程应是开放的,有相关方参与。
在此过程中应做出必要的努力以求得共识;(9)购买方和潜在的购买方必须能从使用环境标志或声明的一方获得与该环境标志或声明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信息。
四、产品环境标志的目标产品环境标志的目标包括:①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②增强消费者的环境意识;③促进销售;④推动生产模式的转变;⑤保护环境。
五、产品环境标志的类型环境标志计划在不同的国家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在ISO14024中将它们分为三类。
(一)类型Ⅰ即批准印记型这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类型,其特点是:①自愿参加;②以准则、标准为基础;③包含生命周期的考虑;④有第三方面认证。
(二)类型Ⅱ即自我声明型其特点在于:①可由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或任何从中获益的人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做出自我声明;②这种自我声明可在产品上或者在产品的包装上以文字声明、图案、图表等形式来表示,也可表示在产品的广告上或者产品名册上;③无需第三方认证。
(三)类型Ⅲ即单项性能认证型这些单项性能有:可再循环性、可再循环的成分、可再循环的比例,节能、节水、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可持续的森林等。
ISO14000系列标准中专门为此制定了ISO14025标准。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属于类型Ⅰ即批准印记型。
六、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方法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
实施这一制度(类型Ⅰ)的方法和步骤,可以用图12-5框图表示。
(一)确定授予环境标志的产品类别(二)确定授予标志的标准和尺度(三)制定标准图形我国的Ⅰ型环境标志图形于1993年发布。
它由青山、绿水、太阳和10个环组成。
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10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10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图12-6所示。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环境标志认证是Ⅰ型环境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一直到图12-6中国Ⅰ型环境标志图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严格的环境要求。
实施8年有400多家企业的1000多种产品拿到了这种标志。
我国的Ⅱ型环境标志主要针对资源有效利用,企业可以从国际标准限定的“可堆肥、可降解、可拆卸设计、延长生命产品、使用回收能量、可再循环、再循环含量、节能、节约资源、节水、可重复使用和充装、减少废物量”等12个方面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做出产品自我环境声明,并需经第三方验证。
III型环境标志则是企业可根据公众最感兴趣内容,公布产品的一项或多项环境信息,并需经第三方检测,如企业称自己产品的甲醛含量低,必须要公布具体的数据。
如表12-4所示,每一类型的环境标志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市场对象,类型Ⅰ环境标志和类型Ⅱ自我声明的环境声明主要面向零售级别的消费者,类型III环境声明ED的目标市场对象主要是工厂和零售级别的消费者。
七、中国的环境标志制度1994年5月17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设立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CCCEL)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代表国家对环境标志产品进行认证的惟一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我国产品环境标志的申请和授予程度比较严格。
目前优先开展认证的六类产品如下。
(1) 国际履约类:(2) 可再生、回收类:(3)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主(4) 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5) 保护人体健康类:(6)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类:八、环境标志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对于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带来的成效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评估:●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程度;●生产者行为的改变程度;●对环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