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和GM试验概述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抗凝全血。
6.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能够作为I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A诊断方法。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4ml(带分离胶的促凝管,黄帽)。
采血后离心,不用取出血清,直接将离心后的试管送检。
4. 参考范围:大于0.8为阳性,小于0.5为阴性,0.5-0.8为临界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我公司采用的是法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结果最为准确。
6.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镰刀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属++青霉/拟青霉++接合菌纲--对于初次诊断患者可考虑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应用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GM 试验和G 试验联合用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时特异度达100 % ,阳性预测值达100 %,但需除外影响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因素。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肿瘤学检查中,G试验和GM实验是常见的细胞毒性试验。
虽然这两项试验都可以用于测量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但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G试验G试验又称细胞生存测定法(Cell Survival Assay),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开发出来。
它的基本原理是让肿瘤细胞培养在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在不同的药物浓度下存活的细胞数。
这种方法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价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存影响。
G试验可以测量细胞存活率(生存曲线),从而确定药物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IC50是指在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有50%的细胞被药物杀死的浓度。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IC50,可以评估它们的相对毒性。
G试验也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能力。
GM实验与G试验相比,GM实验(Colony Forming Assay)更加复杂和灵敏。
GM实验是通过将肿瘤细胞分离并分配到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细胞是否可以形成组织培养物。
实验的结果可以测量细胞的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和抗增殖能力。
GM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对不同种类的药物和肿瘤组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它可以帮助评估各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以及药物耐受性的变化。
然而,它的操作复杂,需要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和资源。
G试验和GM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G试验和GM实验是肿瘤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和评估药物的疗效。
这两个试验都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
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这些试验可以用于确定有效药物的潜力,并帮助设计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
此外,这些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和毒性。
它们可以帮助确定不同肿瘤类型的敏感性和药物耐受性,并用于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试验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并可以作为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G试验是一种测定其中一种生化物质在血液或尿液中的浓度的方法,
例如血糖、血脂、血尿酸等。
通过测定这些生化物质的浓度,可以评估机
体的代谢功能和疾病状态。
例如,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指标,血脂浓度的升高可能是高血脂症的一个指标,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可能
是痛风的一个指标。
通过对这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疾
病状态,并指导临床治疗。
GM试验是一种测定其中一种生化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活性的方法,例如酶活性、氧化应激指标等。
通过测定这些生化物质的活性,可以评估
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细胞状态。
例如,一些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其中一种疾
病的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升高可能是细胞氧化损伤的一个指标。
通过对
这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G试验和GM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通过对一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状态,指
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预后。
例如,通过血糖浓度的测
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
肝功能是否受损,通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总之,G试验和GM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对于评估
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疾病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这两种试验
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
的预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G试验、GM试验,适用范围
G试验、GM试验,适用范围一、什么是G试验、GM试验?1、G试验:又称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菌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二、两者在诊断真菌感染中的意义1、G试验、GM试验连续2次阳性为有意义的检查结果。
2、G试验: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致病性真菌,且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阳性率较低,但它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感染,这是此方法的缺陷。
假阳性:(1)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3)链球菌血症;(4)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另外,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3、GM试验:主要针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曲霉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从而引起肺部侵袭性曲霉,诊断曲霉菌在肺部是定植还是侵袭性生长,关键在于其是否合成GM。
GM试验常可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5-8d获得阳性结果,并可对血清、脑脊液、肺泡或支气管灌洗液进行检测,因而往往可以使诊断提前。
假阳性:(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新生儿和儿童;(3)血液透析;(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课件
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方法说明。 G试验和GM试验的异常结果分析和处理。
基本技能的教学
如何正确地采集G试验和GM试验的样本。 如何解读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结果。
如何准确地操作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设备。 如何进行G试验和GM试验的质量控制。
综合应用的教学
G试验和GM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预 期结果。
实验操作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验证 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实验技能的理解。
案例教学
案例展示
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G试验和GM试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和意义。
g试验的原理
总结词
利用甘的高渗作用,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从而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性质。
g试验的意义
总结词
临床医学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g试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区分格兰阴性菌 和格兰阳性菌等。
食品加工业应用
g试验和gm试验在食品加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面包、饼干、肉 类等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检测g试验和gm试验数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加工 过程,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g试验和gm试验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环保领域应用
g试验和gm试验在环保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 境监测中,通过检测g试验和gm试验数据,可以有效地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来源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G试验和GM试验
主要内容
一、血清G试验 二、血清GM试验 三、肺泡灌洗液GM试验
一、血清G试验
1. 血清G试验原理 2. 血清G试验的临床价值 3. 血清G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4.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5.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1.1 血清G试验原理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 壁成分---1,3-β-D-葡聚 糖(BG),经吞噬细胞处 理释放入血或体液。
2.3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新生儿和儿童 双歧杆菌定植、 食用乳制品
血液透析;
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不仅血液,灌洗液亦可出现假阳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预处理阶段2周中;
放化疗损伤肠粘膜屏障食物种GM入血;
小结
熟悉G+GM试验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 熟悉肺泡灌洗液GM取材原则。
等。 某些细菌感染: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
阴沟肠杆菌、科氏G球菌、伯克霍尔德(细菌浓度过高交叉反应)
1.4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卡泊芬净:非竞争抑制BG合成)。
巨细胞病毒、铜绿感染;
2.4 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临床应用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 假阳性: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8.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6. 假阳性: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1.5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1.6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是早期真 菌感染的敏感生物标志。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局限: 不能区分曲霉菌的种类。
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使用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G试验
+ + - + + -
GM试验
- - + + + -
同时测定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2.4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 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1.3 血清G试验检测方法
Fungitec G test 阳性阈值为20ng/L 敏感性67-100% 特异性84-100%
Glucatell test 阳性阈值为60ng/L或80ng/L 敏感性70-80% 特异性90%左右
定植时BG很少释放入血, 因此可有助于鉴别真菌侵 袭与定植。
细胞核
-(1,3)-D-葡聚糖
(1-3)-D-Glucan
活化G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鲎变形细胞裂解 物的G因子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实验在医学界可是非常有名的,它们可是用来诊断很多疾病的哦!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我们来说说G试验。
G试验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这个病原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毒素。
G试验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一种叫做伽玛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的细菌毒素注射到人体内,然后观察人体的反应。
如果人体产生了抗体,那么说明这个人已经感染了这种细菌毒素。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打疫苗时一样,只是这次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壮,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病原体,从而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GM实验。
GM实验是一种细胞学检测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人体是否患有某种特定的肿瘤。
这个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GM实验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把一种叫做吉姆萨小体(Glycoprotein GM1)的物质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如果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大量聚集,那么说明这个人可能患有骨髓瘤。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做蛋糕时一样,只是这次不是为了让蛋糕变得更美味,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肿瘤细胞,从而进行治疗。
那么,G试验和GM实验有什么临床意义呢?其实,它们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医生确诊疾病。
通过G试验和GM实验,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细菌毒素或者是否患有骨髓瘤。
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指导药物治疗。
G试验和GM实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哪种抗生素或者化疗药物对患者最有效。
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进行G试验和GM实验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临床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
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至关重要。
G 试验,全称为 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含量极少。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真菌细胞壁的 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
GM 实验,即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当机体感染曲霉菌后,半乳甘露聚糖会被释放到血液、脑脊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从而可以被检测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G 试验和 GM 实验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
G 试验主要是检测样本中 1,3-βD 葡聚糖的含量。
其检测方法通常基于鲎试剂的反应。
鲎试剂对 1,3-βD 葡聚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样本中存在一定量的 1,3-βD 葡聚糖时,会引发鲎试剂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GM 实验则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存在及含量。
在适用范围方面,G 试验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含有 1,3-βD 葡聚糖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GM 实验主要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检测,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了某些抗生素、食用了某些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同时,某些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检测样本方面,G 试验和 GM 实验都可以使用血液作为检测样本。
此外,GM 实验还可以使用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两种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G 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早期筛查的手段。
G试验和GM试验
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抗凝全血。
6.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能够作为I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A诊断方法。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4ml(带分离胶的促凝管,黄帽)。
采血后离心,不用取出血清,直接将离心后的试管送检。
4. 参考范围:大于0.8为阳性,小于0.5为阴性,0.5-0.8为临界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我公司采用的是法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结果最为准确。
6.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镰刀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属++青霉/拟青霉++接合菌纲--对于初次诊断患者可考虑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应用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GM 试验和G 试验联合用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时特异度达100 % ,阳性预测值达100 %,但需除外影响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因素。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 B -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 B -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 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 (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式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式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式验鉴定范围对比。
真菌检查中的G试验和GM试验
真菌检查中的G试验和GM试验G试验与GM试验,⼀字之差,很多⼈不明⽩这两个试验到底是什么回事。
G试验主要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 这是真菌特有的⽣物学属性, 只要标本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 就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依据, 再进⼀步进⾏菌种鉴定,就能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的使⽤抗真菌药物。
GM试验检测的物质是半乳⽢露聚糖抗原,常见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可以反映感染程度,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在造⾎⼲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
从上表也能看出:G试验阳性,GM试验可能为阴性,如念珠菌属、镰⼑菌属感染;G试验阴性性,GM试验可能为阳性,如隐球菌属感染。
G试验的临床应⽤1、早期快速诊断:G试验可早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证据5-14天提⽰阳性。
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早期症状⽆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掩盖,病程长,发现较晚,死亡率⾼。
真菌感染就医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传统的微⽣物分离、培养与鉴定需要时间较长,患者在等待期间有可能病情加重,甚⾄死亡。
早期快速诊断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药:快速确定真菌感染后,选择好治疗⽅案,有针对性使⽤抗真菌类药物。
为临床选⽤副作⽤⼩,疗效⾼,价格适宜的药物提供准确的依据。
3、动态观察:可⽤于动态随访疾病的变化,(1-3)-β-D葡聚糖⽔平⾼低能够提⽰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1-3)-β-D葡聚糖⽔平在确诊IFI 患者的⾎清中出现持续升⾼,⽽随着药物的使⽤,对药物敏感者可很快出现(1-3)-β-D葡聚糖⽔平下降及转阴,⽽药物治疗⽆效⼈群(1-3)-β-D葡聚糖值⽆明显改变。
4、鉴别真菌种类:不同的(1-3)-β-D葡聚糖值可反映不同真菌菌种感染,如念珠菌感染者⾎清平均(1-3)-β-D葡聚糖值为755 pg/mL;曲霉感染者平均(1-3)-β-D葡聚糖值为110 3pg/mL;镰⼑霉感染者平均(1-3)-β-D葡聚糖值为1652 pg/mL;隐球菌和接合菌(⽑霉、根霉)细胞壁不产(1-3)-β-D葡聚糖,感染接合菌的患者⾎清(1-3)-β-D葡聚糖值为0。
G试验和GM试验-医学课件
1.5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1.6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是早期真 菌感染的敏感生物标志。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2.4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3.1 文献一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galactomannan for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回顾性分析99名血液病患者,其中58名确诊或临床诊断IPA者。所有患者 的BALF样本均用Platelia(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GM水平的试 剂盒)检测。
1.4 血清G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接触过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 的材料;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 标本中存在脂多糖; 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 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
经胃肠道进入血液; 服用多粘菌素,厄他培能,头孢噻肟、吡肟, 磺胺也会不同程
G试验与GM试验
G试验
G试验
(1-3)-β-D葡聚糖
占真菌细胞壁成分50 %以上
与鲎试剂中的G因子发 生级联凝固反应
G试验检测范围
检测底物:(1-3)-β-D葡聚糖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D) 检测频率:每周一至周五 真菌细胞壁成分:念珠菌、曲霉、镰刀霉、毛孢
5pg/ml,阳性>151.5pg/ml 标本:血浆
G试验----试剂盒
鲎试剂来源:东方鲎、美洲鲎 检测方法:动态比浊法、动态比色法 试剂反应性不同,检测结果不同,cut-off值不同
30名AML、MDS念珠菌血症患者 连续>2次G试验阳性,可提高特异性、PPV(阳
性预测值) 确诊或拟诊IFD,平均比临床症状出现早10d
霉、组织胞浆菌等
GM试验----假阴性
抗真菌药物 . 三唑类--降低GM水平 . 米卡芬净--升高GM水平(能够破坏真菌细胞壁,
但不能清除) 低侵袭性曲霉菌病 低曲霉负荷量
GM试验----小结
早期、快速、高特异性 GM水平反映曲霉负荷量 推荐用于恶性血液肿瘤、HSCT患者 IPA可考虑BALF标本,并适当提高折点 曲霉脑病可考虑CSF标本 动态变化指导抗真菌药物使用 结合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敏感性 77 69 82 70 22
特异性 81 93 86 92 84
推荐用于恶性血液肿瘤和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 受体
不推荐用于SOT(实体器官移植)受体
GM试验----假阳性
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采样:用药前,或药物浓度最低时 高剂量使用激素 透析:不能清除大份子GM 化疗的严重黏膜炎的患者 . 谷类食物中的GM抗原通过肠道入血 儿童和新生儿:假阳性占83% . 母乳或配方食品中双歧杆菌与GM有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真菌:青霉、拟青霉、隐球菌、头状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和儿童 双歧杆菌定植、 血液透析;
食用乳制品 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不仅血液,灌洗液亦可出现假阳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预处理阶段2周中; 放化疗损伤肠粘膜屏障食物种GM入血; 巨细胞病毒、铜绿感染;
小结
熟悉G+GM试验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
熟悉肺泡灌洗液GM取材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重要的检测方法;
比血清GM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结果的判定尚无定论。
(BALF GM 1.0为阳性阈值时敏感度97% 特异度93% ,阳性预计值68% ,阴性预计值99%)
BALF-GM 取材要求
1.未使用抗生素、未行抗菌治疗; 2.在活检、刷检前灌洗; 3.纤支镜需嵌入到(怀疑)致病肺段或亚段支气管。 4.灌洗总量50-150ml,每次25-50ml; 5.负压小于100mmHg(吸引时支气管腔不塌陷为宜) 6.每次回收量应不低于灌入量的5% (回收率以≥30%为宜,40-60%最佳)。 7.取首次灌洗回收液体10ml。 8.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9.使用无热源真空管(BD红头管)。
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含葡聚糖类似物);
放化疗造成粘膜损伤致食物中葡聚糖或定植念珠菌经胃肠道入血; 真菌为原料制成的抗生素:多粘菌素、厄他培能、头孢噻肟/吡肟、磺胺 等。 某些细菌感染: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 阴沟肠杆菌、科氏G球菌、伯克霍尔德(细菌浓度过高交叉反应)
早期诊断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
性曲霉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 染的,但不能确定菌种。
1.3 血清G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接触过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 标本中存在脂多糖或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血清G+GM试验
肺泡灌洗液GM试验
主 要 内 容
一、血清G试验
二、血清GM试验 三、肺泡灌洗液GM试验
一、血清G试验
1. 3. 4. 5.
血清G试验原理 血清G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2. 血清G试验的临床价值
1.1 血清G试验原理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
1.4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卡泊芬净:非竞争抑制BG合成)。
1.5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局限: 不能区分曲霉菌的种类。
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使用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G试验 + + - + + -
GM试验 - - + + + -
同时测定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三、肺泡灌洗液(BAL)的GM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检测法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2.2 血清GM试验的临床价值
曲菌定植时极少释放,鉴别侵袭与定植;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 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半衰期短);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2.3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壁成分---1,3-β -D-葡聚
糖(BG),经吞噬细胞处 理释放入血或体液。ຫໍສະໝຸດ 细胞核-(1,3)-D-葡聚糖
(1-3)-D-Glucan
定植时BG很少释放入血, 因此可有助于鉴别真菌侵 袭与定植。
凝固酶原
活化G因子 凝固酶
鲎变形细胞裂解 物的G因子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凝胶)
1.2 血清G试验的临床价值
2.4 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二、血清GM试验
1. 3. 4. 5.
血清GM试验原理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血清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2. 血清GM试验的临床价值
2.1 血清GM试验的原理
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 染的早期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