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系统图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正式)精品PPT课件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 体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抗原 对象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辅助性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 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 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 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 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 甲那样患感冒?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非特异性免疫 御功能。
免 疫 的 类
(先天免疫)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型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
(获得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
原体无效。(专一性)
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思考
下列过程属于免疫中的第几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皮肤传染。 截止目前,天花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牛痘疫苗 来进行预防。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 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天花 最初出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 ,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 的疤痕。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课件ppt
时间/年
三、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 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一素 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 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 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分化: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受抗原刺激
5/23/2020
分布:转移到周围 免疫器官,接受抗 原刺激成为效应 T(B)细胞.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组成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不针 对特定病原体)
不正常细胞等。
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
● 特点:
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 要依据。
异物性: 癌细胞是个例外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特异性:抗原表面的蛋白质(叫抗原决定簇)
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2)抗 体
•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 细胞
B细胞、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 效应细胞
疑难点拨(练习册P18) 1)三个唯一: 2)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①特异性识别
②非特异性识别③不能识别抗原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判断:
4)溶菌酶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若在体 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 性免疫。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4张PPT)
常考基础诊断
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
√ (1)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2)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5)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 √ (6)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 √ (7)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 × (8)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9)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
√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
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命题点三 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分析 5.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 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处理制成疫苗 B.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 C.c表示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
√D.c和d不属于对照实验
6.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Ⅰ~Ⅳ组小 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的同时注射了T细胞或血清
B.图中Ⅰ、Ⅲ、Ⅳ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C.注射入Ⅰ、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不同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 差异
《人体免疫系统》PPT课件
4.抗原决定簇 它们是抗原物质表面的一些化学基团。 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 和分布不同。有的抗原的抗原决定簇 数量多且分布在表面,有的则数量较 少且分布于抗原内部。 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 但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才能被免疫系 统识别。
5.抗原识别受体 成熟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一些结构特异的蛋白质(一 种糖蛋白),称为抗原识别受体,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 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决定簇,所以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 是具有特异性的。 由于抗原识别受体的分子结构可以有成千上万种,所以淋 巴细胞也可以有成千上万种。 有些病人的淋巴细胞膜上缺乏抗原识别受体,也就不能识 别抗原,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所以很容易反复地被 感染而患病。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 结合。
先天性免疫
人类通过遗传(即在长期自然进化中逐渐建立起来)而来的 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都有、 生来就有
作用: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皮防肤御和功黏能膜(的即阻无挡特作异用性)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它筑起了人体的第一、第二皮两肤道分防泌线物(的结杀构菌基作础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粘膜吞上噬的细纤胞毛吞等噬病原体 功能:阻止或溶杀菌死酶病使原细体菌,溶消解除白抗细原胞异消物灭病原体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9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10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bc1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bcdc12
人体军队——免疫系统PPT
维生素E 25mg 叶酸 100μg
B1 3.88mg 烟酸 3.5mg
B2 3mg 泛酸 4mg
B6 3.66mg
β-胡萝卜素 1.5mg
推荐人群:
压力大的上班一族;吸烟、喝酒等应酬的商务人士;生活
紧张的熬夜一族;易疲劳人群; 免疫力低下爱生病人群;
需要改善不育的人士。
4/5/2020
39
其实男人 更需要关怀
4/5/2020
6
这些年,我们一起“抗战”过的病毒
4/5/2020
7
这些年,我们一起“抗战”过的病毒
4/5/2020
8
这些年,我们一起“抗战”过的病毒
4/5/2020
9
内忧重重——这些年,我们这样吃、、、
4/5/2020
10
内忧重重——这些年,我们这样忙、、、
4/5/2020
11
内忧重重——这些年,我们“压力山大”、、、
4/5/2020
17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免疫系统的士兵)
4/5/2020
18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武器弹药)
4/5/2020
19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5/2020
20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
4/5/2020
2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监视
4/5/2020
22
4/5/2020
32
4/5/2020
33
4/5/2020
34
多种营养素软胶囊(女士型)
美的营养库
产品 功效
补充女性所需的各种营养 抗氧化
推荐 人群
贫血、经期长导致的贫血 内分泌失调、免疫低下女性 更年期烦躁不安的女性
【课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生来就有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阻挡病原体入侵 溶解、吞噬病原体
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后天获得
免疫器官、免疫细 胞、免疫活性物质 产生抗体等消灭病
原体 主要针对特定抗原
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 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卫功能
检测反馈 1.(学业水平三)从免疫类型上看,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B.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在胃的左侧,呈椭圆形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 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 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 咽腭部,左右各一,形状像 扁桃
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 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 胞等
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 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 功能
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来源 对象
基础 特点 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
性免疫
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 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淋巴细胞参与,针 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免疫系统
(6)丝裂原受体:
丝裂原是指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包括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美洲商陆 (PWM)。T细胞接受相应丝裂原刺激,发生有丝分裂,转化 为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 正常人T细胞转化率可在60%~80%。
3/14/2017
2.T细胞亚群及功能
3/14/2017
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
(1)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的归巢; (2)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
(3)淋巴细胞再循环;
(4)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渗出。
3/14/2017
淋巴细胞再循环
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
脑小胶质细胞等;
APC与淋巴细胞之间膜蛋白的结合是淋巴细胞活 化、增殖、发挥效应的始动因素。
3/14/2017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
调理性受体:MHC-Ⅰ类与Ⅱ类分子、CD18、CD58、
CD40等,以及FcγRⅠ(CD64)、FcαR、CR(CD35) 等模式识别受体:甘露糖受体、清道夫(清除)受体、 Toll样受体等
免疫器官
免疫分子
3/14/2017
第一节 免疫器官
按功能不同: 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组成: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部位 组成:淋巴结 脾脏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3/14/2017
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图
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正常人约为 60%-80%。 E花环试验是鉴别T、B细胞、及外周血T细胞 数目及比例常用方法,但不能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人体军队——免疫系统PPT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性。例如,当免疫应 答过强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而当免疫应答过弱时,则无法有效 清除病原体。因此,免疫调节机制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
诊断试剂
利用免疫学技术,开发出各种诊断试剂 ,用于检测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 效果。
VS
生物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的特性,通过生物治疗手段 ,如细胞治疗、抗体治疗等,对疾病进行 精准治疗。
05
免疫系统的未来展望
免疫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新型病原体的出现,免疫学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如新型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免疫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解析等。
治疗策略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免疫调节和器官移植等。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概述
肿瘤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清除和监视机制。当肿瘤细胞出现时,免疫系 统可通过识别肿瘤抗原来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如表达免疫抑制分子、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等。因此,抗肿瘤免疫应答通常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多种手段来提高其效果。
适应性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突破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后,适应性免疫系统会启动。它通过T淋巴细 胞和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产生特定的抗体或细胞因子来清除病原体。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被感染的细胞或外来抗原,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方 式激活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以清除病原体。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1 人体的免疫应答课件(35张)
二、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
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抗原呈 递细胞
B细胞与 抗原结合
(第一次被激活)
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与B细胞接触, 释放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作 用于B细胞
(第二次被激活)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二、体液免疫
3.二次免疫
抗 体 数 量
3.抗原决定簇——每一种抗原都有 独特的抗原决定簇(标签),人 体的免疫细胞能识别标签,从而 判断自己和非已物质。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4.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 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抗体的性质:特异性
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它们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资料1] 鸟类泄殖腔的背侧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bursa of Fabrieius),囊壁的黏膜层富含 淋巴细胞。1957年,美国人格利克(B.Glick)发现切除鸡的腔上囊后,会导致抗体产生缺陷,遂将此类 淋巴细胞称为B淋巴细胞。1961年,澳大利亚免疫学家米勒(ler)通过观察切除胸腺的新生期小鼠, 美国免疫学家古德(R.Good)通过观察一名先天性胸腺缺陷的新生儿,都发现了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淋 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产生明显缺陷的现象,因此将依赖于胸腺(thymus)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T淋 巴细胞。1965年,古德和美国免疫学家库珀(M.Cooper)等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两种淋巴 细胞的存在1974年,库珀等以孕期第14天小鼠胚胎的肝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得到了B淋巴细胞。与此 同时,澳大利亚医学家诺萨尔(G.Nossal)和瑞士学者瓦萨利(P.Vassalli)用小鼠骨髓(bone marrow)细 胞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至此科学家们发现,在哺乳动物体内,造血组织担负了类似鸟类腔上囊的功能。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24张PPT).ppt
例如:
树突状细胞呈递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启动T
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
巨噬细胞呈递颗粒性抗原、胞外细菌,参与细
胞免疫效应,增强T细胞杀伤和吞噬微生物
B细胞呈递可溶性抗原、细菌毒素,通过T-B相
互作用向CD4Th提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破 坏许多病 菌的细胞 壁,使病 菌溶解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吞噬细 胞吞噬 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类型
形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__肤__、_黏__膜__及__其_分__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___体吞__液噬_中细__的胞__杀__菌__物。质和
第三道防线:由__免__疫__器_官和 ____免__疫_借细助胞 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任务2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国防部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 物的免疫防护作用
小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 支精密的部队,24小时 昼夜不停的工作,执行 免疫应答和功能,并且 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态和生理平衡功能!
结构
功能
网络图片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______________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2:免疫器官 ★★☆1. 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主要由 淋巴组织 构成,并借助于 血液循环 和 淋巴循环 相互联系。
(2)免疫器官包括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 产生 并 发育成熟 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 集中分布 的场所。
2. 人体免疫器官示意图免疫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作用:免疫细胞 生成、成熟或集中 分布的场所种类;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功能:发挥 免疫 作用种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迁移到 胸腺 成熟)B 淋巴细胞(在 骨髓 成熟)来源: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种类: 抗体 、细胞因子、 溶菌酶 等知识点3: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化学本质:大多数为蛋白质。
(还包括多糖、脂质和核酸等)(2)存在形式:游离或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3)生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抗原呈递细胞(APC)(1)种类: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知识点4: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2.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3.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过程等作用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典例1】(2023春•朔州期末)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免疫器官都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造血干细胞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分析】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