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的思想
进步历史观
●唐代的刘知己在谈到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应具备的条件时,提出了史学`史才`史识三项。
学,就是学问,指的是占有材料;才,就是才气,主要表现于写文章;识,就是见识,指分析鉴别的能力,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
●一: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他十分重视连贯地`整体地研究问题,并努力寻
找`发现其发展进化的规律,也就是如司马迁自己说的“通古今之变”。
●《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
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六国表序》:“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
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平淮书>
●改变钱法,卖官爵,卖复徒法,官卖政策,强制征商等.
●宋代的黄震:“武帝五十年间,因兵革而财用耗,因财用而刑法酷,沸四海而为鼎,生
民无所措手足。迨至末年,平淮之置,则海内萧条,户口减半,阴夺于民之祸,于是为极。迁备著始终相因之变,以平淮名书。”
●明代的茅坤说:“《平淮》一书,太史公只叙武帝兴利,而其精神融会处,真见穷兵黩武,
酷吏兴作。败俗愤事,坏法乱纪,俱与兴利相为参伍,相为根柢。故错综纵横,摹写曲尽。”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司马迁把这种连贯地`整体地研究问题的方法,运用到了民族问题
的研究领域。
历史观之民族观
●他主张各民族平等友好,反对互相残杀侵略。这种进步的民族观是前所未有的。
●〈楚世家〉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秦本
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越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司马迁对汉武帝以贪欲扩张为目的不断对边疆兄弟民族发动战争十分不满。
●在西南夷`大宛`朝鲜等列传中,揭露了汉朝统治者所以发动这些战争的肮脏目的,批判
了他们所采取的那种卑劣的手段,赞扬了这些被侵扰`被掠夺的兄弟民族所进行的坚决抗争。同时也列述了这些不义战争给汉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进步历史观
●司马迁重视经济,重视分析经济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决定作用。
●《货殖列传》:“《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吃
用钱)虞不出则财篑少,财篑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能与,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襁之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
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推埋,劫人作歼,掘冢铸币,任侠并兼,皆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幻灯片11
进步历史观●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挟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
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路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司马迁还认为,物质生产的历史是和自然现象一样有规律可循的,它不是以统治者的意
志为转移的。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这难道是
因为有官府的政令教化,征集调发,或者人们之间室前约好了才如此的吗)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第三,司马迁重视下层人民,重视并歌颂下层人民的力量。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
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躅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王躅之故。已而
使人谓躅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子为将,封子万家。’躅固谢。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王躅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月豆而死。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躅,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乃相聚如莒。求诸子,立为襄王。”
●一:深入实地,认真进行调查考核。这是司马迁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手段。
●《魏公子列传》说:“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樊郦滕灌列传》说:“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夏侯婴),异哉所
闻!”
●《孟尝君列传》:“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
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
请降,遂灭魏。”
司马迁的求实精神
●“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宫之意。”
●“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