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

合集下载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本文旨在探讨哈贝马斯(Hans-GeorgGadamer)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之一,它深受哥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语言的理解。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哈贝马斯的生平及他对人文主义的影响,接着归纳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最后进行总结,思考如何将其实践到日常语言教学中。

哈贝马斯(Hans-Georg Gadamer)出生于1900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曾就读于柏林和维也纳的古典学院,并师从知名的哲学家卢梭(J.G. Fichte)、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等人,他的学习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转折、法律和古典文学学。

他也是当时柏林大学知名的教授,实践了独特的人文主义校园教育法,对20世纪的留学生们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源自海德格尔的哲学,结合了康德的思想,但它也受到了卢梭和尼采的影响。

此之外,他还受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文化历史学派所影响,认为人文主义教育应该把古典文学作为核心内容,因此他倡导一种“历史性”的教育,即重视不同环境对人类思想及其表现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点深受哥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可以结合实践、历史、文化和修辞来理解,而不应仅仅将它看作是抽象的概念的表达。

因此,他强调语言的“理解”(Verstehen)概念,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概念、认知事实,更要实现对情感和语义的理解。

他认为,人们不仅仅在学习语言,更要通过谈话、思考、研究文本等方法将其融入生活,掌握它的丰富内涵,从而发现语言使用的多层次感知和理解的可能。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不仅意在改变我们对语言及其使用的认识,而且也改变了对文本的认知。

他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一个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他倡导一种“历史性”的阅读方式,即融入语境、掌握历史信息等,从而有效分析文本,理解文本所蕴含的隐含信息。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读书笔记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

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

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

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

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

(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

)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语言哲学题解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

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

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

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

”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

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

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

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

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

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

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

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

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

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1.摹状词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兴起了“语言学转向”,使得西方哲学界开始热衷于对语言问题的研究。

所谓的“语言学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①,是“要求通过改革语言或者通过了解语言的用法来解决哲学问题的哲学主张”②。

语言问题被视为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处于哲学的中心位置,认为哲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对语言的误用,并且由此形成了语言哲学这样的哲学流派。

西方哲学家学习和掌握的现代逻辑的科学方法在促成语言学转向的同时,也成为了语言哲学的基础。

语言哲学中的首要问题意义指称理论,也因此成为了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很多语言哲学家们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指称理论。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在这样大的学术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摹状词理论提出之前,哲学史上一直存在三大疑难问题:同一替换律失效,排中律失效,以及存在悖论。

这三个疑难问题在处理名称意义时是无法回避的,如何解决它们是困扰众多哲学家们的难题。

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穆勒最早对名称及其意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专名没有涵义”的观点在后人看来虽有失偏颇,但穆勒的理论推动了意义指称理论的发展。

与之观点截然相反的弗雷格认为“专名的指称就是这个名称所命名的对象本身”,专名的涵义则是符号本身的涵义,专名的“涵义决定所指”,提出专名既有涵义又有指称的思想③。

虽然弗雷格没有从理论上区分专名和限定摹状词,但其的理论在逻辑学和语言哲学中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罗素的专名理论也是以弗雷格指称理论中的有益因子为基础的。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启发,并评价说“在逻辑分析的所有问题上我们主要是从弗雷格那里获得教益”④。

2.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成就罗素认为亲知原则和“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将专名和摹状词区分开来的基础。

①崔伟奇.“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求是学刊,1995,(6):21②R.Rorty.The Linguistic Turn.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3③[美]彼得·弗朗奇.分析哲学基础.周继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25④张庆熊,周林东,徐英谨.二十世纪英美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罗素认为,人们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对世界的认识:一是通过直接表象、亲自认识事物来获得,二是通过描述事物获得。

语言哲学全册完整课件

语言哲学全册完整课件
我们从德里达的一个观点谈起:
4
德里达:
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 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 联……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 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 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说中国的历史、中国 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 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 来说则是个问题。
柏拉图:理念论(Idea) 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万事万物不过是
其理念的募本(copies)。 回答being是什么:本质(essence)。 实在化理念 柏拉图划分出了两个世界:实在世界、理
念世界;后来被称为“柏拉图的胡须”。
15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抽象实在
客观事物才“是”实在的本体 (形式+质料)
3)明确的主谓语句法形式(有助于对本体的思辨) “Socrates is a man” // “Man is a Socrates.”
6
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
“语言休假了,哲学问题就产生了(Problems of philosophy occur, when language goes on holiday)。”
5
对西方哲学,至关重要的语言特征包括:
1)具有三重含义的“to be”: 1、系词 (copula):x is y. 2、断真:Is it difficult? Yes, it is. 3、存在:God is. I think, therefore I am.
2)名词的词素变化特性: a horse, horses, the horse, Horse beautiful beauty, good goodness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第一节概说语言哲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特指语言学哲学,是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翻译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科学哲学的特殊分支,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

2.语言哲学,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何一种概念的研究。

举例来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莱尔关于心灵概念的著作,都在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内。

3.语言的哲学,是对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的哲学性质的论著。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学流派。

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哲学的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三条线索进行。

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9个方面: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分析;逻辑分析方法。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

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

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一生两个阶段的哲学体系。

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

后者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第二节言语行为理论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将言行区别对待的,“言”和“行”似乎成了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语言哲学:沟通的意义与本质

语言哲学:沟通的意义与本质
• 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行为
• 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 当前阶段(21世纪初至今)
• 研究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交互
• 探讨多元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问题
语言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语言的本质和意义
• 研究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 探讨语言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行为
• 分析语言使用者的交际意图
• 为人工智能沟通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05
沟通的本质与意义的探讨
沟通的目的与价值
01
02
沟通的目的
沟通的价值
• 交流信息、思想、情感等
• 提高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 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沟通的真谛与意义
沟通的真谛
沟通的意义
• 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 沟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Docs
维的关系
• 语言哲学为分析哲学提供了理论
• 语言哲学为现象学提供了关于语
• 为其他哲学分支提供了新的研究
支持
言和意识关系的思考
方法和视角
02
沟通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沟通的定义与分类
沟通的定义
• 信息、思想、情感等在个体或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流
• 沟通需要借助一定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肢体语言等)
沟通的分类
• 言语沟通: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沟通
• 非言语沟通: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等非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
• 间接沟通:通过第三方进行的沟通
• 直接沟通:沟通双方直接进行的沟通
沟通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沟通是人类社
会的基本需求
沟通是社会发
展的重要动力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读书笔记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

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

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

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

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

(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语言哲学题解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

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

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

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

”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

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

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

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

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

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

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

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

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

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Noam Chomsky(诺姆·乔姆斯基)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的定义语言哲学是语言学的学科之一,旨在研究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主要围绕“合理性”的概念展开,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可用来表达关于世界的真实知识,并为新知识的发明提供基础。

语言、思维和知识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透露出对思维和语言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

他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智力的根本标志之一。

语言和思维能力各自为其,但相互依存。

语言的运用能够加强思考能力、形成新的概念和思想,因此,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和知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儿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获取新的知识,因为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世界的一些信息。

而这种语言基础可能是后来的学习的基础。

语言的普遍性在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中,语言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他认为,符号系统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动物使用的沟通方式,它是人类独有的。

这是受限于人类思维和语言结构的普遍现象。

乔姆斯基把语言视为大脑的基础认知结构。

因此,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和意识可以被视为同义。

语言的结构和语法乔姆斯基经典论文《模式结构语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起源之源”,有着强烈的语法取向。

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生成式语法”的理论,这个理论将语言的结构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音素层次、词汇层次、句法层次和语义层次。

乔姆斯基的语法模型的核心是“生成形式”,也就是语言充分性和概括性。

在这个模型中,语言的生成方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句子模式,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替换和重组,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这种语法模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创造力和自由性。

维特根斯坦与语言哲学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

维特根斯坦与语言哲学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

维特根斯坦与语言哲学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初期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语言哲学以及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维特根斯坦为中心,探讨他对语言的看法以及对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贡献。

1.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观点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他关注语言的使用而非其内在结构。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的概念,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规则和规范来建立的。

他指出语言的意义不是静态的,而是与社会活动和上下文有关的。

2. 维特根斯坦对意义的理解维特根斯坦对意义的理解与传统语言哲学有所不同。

他主张意义不是由单词或者句子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其在语言游戏中的使用所产生的效果所决定的。

他提出的“私语言”(private language)论述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他认为个体心理活动中的意义只是为了个体自己所理解,从而对外界是不可理解的。

3. 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于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语言哲学观念,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和上下文的作用。

在维特根斯坦之后,许多学者对语言与意义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4. 语用学和语言哲学的结合近现代语言哲学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是语用学与语言哲学的结合。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及其在交际中的效果,强调语言的行为方面。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为语用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5.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对于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地位以及社会交际中的语言变化。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概念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哲学以及近现代语言与意义的探讨产生了重要影响。

语言哲学个人陈述

语言哲学个人陈述

语言哲学个人陈述尊敬的招生委员会:您好!我是一名对语言哲学充满热情的学子,我希望通过这份个人陈述,向您展示我的学术背景、兴趣爱好、研究成果以及未来职业规划,让您更好地了解我。

自从接触到语言哲学这门学科以来,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表达思想的工具,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义。

我惊讶于哲学家们如何通过深入剖析语言,揭示出人类思维的本质、探讨知识的来源和局限,以及探讨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些议题不仅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也让我意识到语言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时期,我曾参加过一场关于语言哲学的辩论赛。

在准备过程中,我对一些哲学概念产生了疑问,例如:什么是“意义”?语言如何表达现实?这些问题促使我深入研究相关文献,试图寻找答案。

通过这次辩论赛,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还加深了对语言哲学的理解。

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哲学专业,并专注于语言哲学领域。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努力跟进最新的学术动态,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深入探讨了语言、意义、知识、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力图从多角度审视这些议题。

我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与同行们交流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我的学术成果方面,我曾参与一个关于“语言与现实关系”的研究项目。

在项目中,我负责梳理相关哲学家的观点,分析语言如何影响人们对现实的认识。

通过这个项目,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语言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还撰写了一篇论文,探讨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

在论文中,我提出了自己对于“意义”的理解,并试图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除了学术研究,我还热衷于将哲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大学期间,我曾担任哲学社团的负责人,组织并参与了多次哲学讲座和讨论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帮助他们用哲学的视角看待世界。

我还曾担任校报的专栏作者,定期撰写关于哲学的文章,与读者分享我的思考和感悟。

弗雷格——语言哲学

弗雷格——语言哲学

弗雷格——语言哲学弗雷格是一位德国哲学家,是语言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语言哲学展开,他试图探究语言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建立的。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来阐述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第一步:语言的本质弗雷格认为语言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语言具有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功能,它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和表达,而且可以建立概念、类别和范畴,推理和论证,表达情感和态度等。

在弗雷格看来,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借助语法和词汇构成有限的句子,同时句子之间存在着语义和逻辑上的关系。

第二步:语言的意义弗雷格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境来建立的。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由词语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决定的,而是由其在语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意义和使用都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因此,弗雷格认为要理解和研究语言的意义,必须考虑到语境和文化因素。

第三步:语言的通识性弗雷格认为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属性,它具有通识性。

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遵循着同样的语言规则和语法结构,这些规则和结构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随着文化和地域而变化的。

这也说明了语言学的通识性和语言学的普遍性。

第四步: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弗雷格认为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表达关系,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

他认为语言不是现实世界的镜子,而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表达的方式,人们通过语言来构建和理解世界。

因此,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语言表达与现实一一对应的情况,而是指语言表达与现实相符合的情况。

第五步:语言的哲学意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对于认知、语言、逻辑和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语言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考途径,他的贡献在于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和意义,以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发展。

总之,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是一种深入思考语言本质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它为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是语言和思想领域的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第3章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可以认为分析哲学的核心是语言哲学,大致说来,语言哲学主要有三个特征:一个是以句子为出发点,另一个是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还有一个是挑战常识。

1以句子为出发点在我们的思想中,首先形成与事物相关的概念,然后形成与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的相关的判断,然后形成与这些判断相关的推论。

因此,我们考虑问题的点是概念。

但是在语言哲学中,句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1逻辑原子论逻辑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

事实与句子是对应的,因此事实的结构与句子的结构也是对应的。

罗素认为,最为明子的事情是:世界包含着事实,而且还有与事实有关的信念。

事实乃是与我们的想象和思考没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我们如何考虑它们,它们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们的信念与事实有关,正由于与事实有关,我们的信念才有真假。

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所要认识的外在世界并不是完全由许多特殊的事物描述的,我们必须还要考虑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而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就是我们“用句子表达的”那种东西,而且它们如同桌椅这样的特殊的事物一样,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他甚至明确地说:“世界是由种种事实组成的。

”从罗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他强调的核心是事实,而事实是由句子表达的。

因此他强调的核心是句子。

并且他还谈到真假,显然,真假总是与结合在一起的,单个的词是没有真假之说的,因此,他的这些考虑都是从句子出发的。

1.2语境原则在语言哲学中,语境原则(context principle)(或整体原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必须在句子中考虑语词的意义。

这说明,不能随便地任意地对语词进行分析。

语境原则最初是由弗雷格提出来的。

他在《算术基础》中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第一,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第二,必须在句子联系中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第三,要时刻看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语言哲学的符号与意义

语言哲学的符号与意义

语言哲学的符号与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赖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通过符号与意义的组合,我们能够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然而,语言的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却常常令人困惑。

本文将探讨语言哲学中的符号与意义问题,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语言的符号和意义符号是一种用来代表概念或表达意义的标志。

在语言中,符号是声音或文字,代表着特定的意义。

例如,“狗”这个字母组合在英语中代表着一种动物。

然而,符号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它需要依赖于语境和共识才能传达意义。

比如,在某个岛屿上,人们约定“狗”的符号来指代一种食物。

这种共识和语境的变化使得符号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语言的意义问题1. 语义多样性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中文的“山”在英语中翻译成“mountain”,而在德语中则是“berg”。

这种语义多样性使得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变得复杂。

2. 意义的主观性意义是依赖于个体主观经验和背景的。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主观性带来了交流中的误解和歧义,进一步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

三、符号与意义的关系1. 符号的约定性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基于人们的约定和共识。

当大部分人都接受某个符号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时,这种关系就被确立了。

符号的约定性使得语言能够发挥作用,但也限制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2. 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达信息。

通过选择不同的符号和运用合适的语境,人们可以准确地传递想法和意思。

然而,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涉及到文化、情感、艺术等多个领域。

3. 语言与思维符号与意义的联系不仅体现在语言中,也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同时也影响着思维的方式和范围。

不同的语言对于概念的表达和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也是语言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四、符号与意义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使用和理解符号的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语言哲学观论文(5篇)

语言哲学观论文(5篇)

语言哲学观论文(5篇)语言哲学观论文(5篇)语言哲学观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认知;语境论;语义论一、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从哲学方面看,认知语言学来源于非客观主义的哲学观,它强调体验在熟悉世界中的乐观作用。

认知语言学中的很多术语和概念都可以从欧美20实际语言哲学中找到源头。

例如,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就来源于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像性”的观点。

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由于前期和后期的重大不同而分为两个阶段。

其早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影响。

《规律哲学论》是他早期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而后期的哲学思想则以《哲学讨论》为代表。

从维氏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上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关注语言与规律的关系;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则是关注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他闻名的语言嬉戏理论当中。

从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点的演化,我们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进展过程,以及它对现代语言哲学的进展所产生的影响。

对学习语言学的人来说,了解语言哲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或许踏着他们曾经的思想印迹,能让你在这些先哲的哲学思想里对语言的问题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和思考。

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哲学观以“语言图像”理论为代表,把语言作为哲学讨论的唯一对象,坚持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哲学问题;后期的哲学语言关以“语言嬉戏”理论为代表,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也对认知语言学产生了肯定的影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人的语言力量依附于人的认知力量。

认知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对语言理论的进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语言哲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1、语境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19世纪到20世纪的下半叶当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语言的讨论也消失了转向,语言学者们已将语言讨论的视角从语言的内部转移到了语言的外部,从抱负语言的讨论转向了日常语言的讨论,从纯语言意义的讨论转向了语言意义理解的讨论。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第一节概说语言哲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特指语言学哲学,是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翻译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科学哲学的特殊分支,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

2.语言哲学,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何一种概念的研究。

举例来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莱尔关于心灵概念的著作,都在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内。

3.语言的哲学,是对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的哲学性质的论著。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学流派。

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言哲学的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三条线索进行。

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9个方面: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分析;逻辑分析方法。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

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

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一生两个阶段的哲学体系。

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

后者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第二节言语行为理论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将言行区别对待的,“言”和“行”似乎成了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万德勒(Zeno Vendler)《哲学中的语言学》(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语言学哲学(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
语言学哲学
语 言 哲 学
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Language) 语言概念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
⒑ Robins, R.H., 1967,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⒒ O’Grady, W. et al, 1987/1992/1996,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推荐书目
⒓ Bolinger, Dwight, 1993, Aspects of Language(《语言要略》,方立等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推荐书目
⒋ Jespersen, Otto, 1924, Philosophy of Grammar
(《语法哲学》,何勇等译, 1988)
⒌ Bloomfield, Leonard, 1933, Language (《语言论》袁家骅、赵世开等译, 1980)
推荐书目
⒍ Chomsky, Noam,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一、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二、哲学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 三、语言的哲学思考 四、从事哲学语言学研究的基础
一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有关“语言哲学”的术语
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哲学”):“这门学科对意义、 同 义 词 、 同 义 语 ( paraphrase ) 、 句 法 、 翻 译 等 语 言 学 共 相 (linguistic universals)进行哲学思考,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 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哲学》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对象是哲学专业和其他与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

目的是较全面的介绍语言哲学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观点,以便学生可以把握语言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脉络。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考试采取课程论文和期未考试结合的方式(前者占30%,后者占70%)。

本课程的内容如下:
导言语言哲学的源流与发展
第一部分指称问题
第一讲指称与意义:弗雷格的框架
§. 1弗雷格的同一性之谜
同一陈述的问题;传统对此问题的解决。

§. 2名字的指称与意义
专名的指称与意义;语句的指称与意义;指称与意义的区分用于解决同一陈述问题;“语句的指称是真值”这个断言所引起的困难。

§. 3组合性原则与内涵语境
组合性对意义理论构造之必要性;内涵语境所造成的逻辑与语言学问题;非真值函项之处理;内涵语境下的指称与意义。

第二讲描述理论
§. 1日常专名的日常理解
日常理解引起的三个问题;日常理解的语法和语义学假设;梅农(A.
Meinong)解释之困境。

§. 2罗素的描述理论
日常专名的分析与消解;描述短语的逻辑形式;所谓“逻辑专名”;描述理论的共同特征。

§. 3描述理论的各种语用学变体
语言表达的语义学内容与使用的区分(P. F. Strawson);名字的描述集的人类学限定(L. Wittgenstein and John Searle);所谓归属的使用与指称的使用的划分(K. Donnellan)。

第三讲直接指称的语义学观念
§. 1无概念中介的指称
对描述理论的批评;直接指称思想的基本概念;专名作为严格指示词;
语言表达的意义与世界。

§. 2直接指称理论的主要论证
模态论证;语义学论证;认识论论证。

§. 3直接指称思想向自然类语词的推广:克里普克与普特南。

第四讲必然性与先天性
§. 1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概念之区分
分析哲学传统的必然性、先天性与分析性概念;必然性是形而上学概念,先天性是认识论概念。

§. 2后天必然命题的可能性
有关自然类的自然科学命题的本体论含义;有关自然类的自然科学命题
的认识论含义。

§. 3先天偶然命题的可能性
描述定义对象的可能情况;描述确定一个表达的指称;规定与定义作为指称确定的装置与作为意义表达的方式。

分析性问题的新理解:形而上学必然性与逻辑的必然性。

§. 4语义学与本质主义。

直接指称理论的形而上学背景;N. Salmon论语义学与本质主义的关系;对本质主义的批评。

第五讲直接指称理论对语用学的结果
§. 1 直接指称理论对于使用中的指称决定问题的关系
语义学理论对使用的一般关系;直接指称理论关于使用中的指称确定的独立性。

§. 2 指称的因果决定
描述决定指称的情况;因果链在指称决定中的作用;语言哲学中的外在主义;语言的劳动分工:普特南的理论及其问题。

第六讲直接指称理论与描述理论的有限结合:二维(two-dimensional)语义学
§. 1二维语义学的形式框架
首内涵(primary intension)、次内涵(secondary intension)与二维内涵(two-dimensional intension)。

语言表达的type与token。

§. 2可能世界与意义
在实际世界的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在反事实的可能世界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在二维视角下的外延与内涵。

§. 3必然性、先天性与分析性
在二维框架下必然性的说明与定义(形而上学必然性);在二维视角下先天性的说明与定义(认识论必然性);在二维视角下分析性的说明与定义。

二维语义学的主要哲学推论。

第二部分意义问题
第七讲真值条件语义学
§. 1意义是真值条件
从弗雷格开始,中间经过卡尔纳普、欣梯卡(K. J. Hintikka)、蒙太格和戴维森等等许多人,直到现在的语义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

§. 2语义学转向后的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关于意义问题的基本观念;卡尔纳普的基本语义概念:分析性,逻辑真等等;卡尔纳普的语义系统。

§. 3意义实体与内涵性语义学概念
丘奇(A. Church)的意义概念;Mates问题;卡茨(J. Katz)的意义的形而上学。

第八讲奎因的翻译理论
§. 1分析性及分析与综合的区分
不可能有分析性的非循环的定义;没有绝对不可修改的命题;分析与综
合的区别是一个教条;语言与信念(理论)不再绝对区分。

§. 2原始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Gavagai”的翻译;刺激意义与分析假设;意义没有相应的事实;翻译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 3知识系统的整体论
经验知识的整体论性质;经验的辩护(justification)单位是整个理论;
语言作为处理经验的系统的整体论性质。

§. 4语言归整为标准形式
一阶经典逻辑对科学之适用性;反对量化的模态逻辑;归整程序的一些实例:单称词(singular terms)之存在量化的处理;命题态度语句的外延性处理。

第九讲戴维森的解释理论
§. 1原始解释思想实验
原始翻译与原始解释;原始解释的证据基础;原始解释思想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 2解释的模式:塔尔斯基的真理论
塔尔斯基对形式语言的语义学真定义;T约定(convention T);戴维森纲领;真理论用作语义表达模式;塔尔斯基的真概念用作发现被解释语言的真理论的模式。

§. 3交流者与世界构成三角
语言交流者之间共享环境产生客观性观念;共享世界使语言表达有了它所具有的意义;三角使原始解释可能,从而使一切解释可能。

§. 4解释不需假设共同语言的事先享有
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通过对共享世界的共同反应产生解释正确性观念;社会的语言规范不是语言解释的必要条件;误用语言(malapropism)现象中的解释。

第十讲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的描述
§. 1描述语言用法与意义
传统语言观的批评:语言没有一种本质用法;意义不是实体;意义在我们对语言表达的使用中;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 2遵循规则(rule-following)
使用语言不是一种计算模式;使用语言不是总在解释,解释总有最后的终点;实指与语言学习。

§. 3私有语言论证与克里普克的怀疑论问题
私有语言的可能性分析;克里普克的怀疑论问题;克里普克斯坦的解决;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

第十一讲言语行为理论
§. 1奥斯丁论言语行为与语言的意义
语言就是用词来做事情;奥斯丁对言语中的各种交流维度的分析;日常语言的基本性。

§. 2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关于言语行为分析的三个要素;制度事实与语言;言语行为的实例分析:承诺。

§. 3格赖斯的交流意向理论
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语言交流中的各种“意义”;交流意向与意义;implicature与谈话的逻辑。

第十二讲语言与心灵
§. 1福多(Jerry Fodor)的“思想的语言”
心理的计算模式;认知与表达系统;先天的“思想的语言”与自然语言;福多与利波尔(Ernest LePore)论推导作用(inferential role);对语言的整体论的批评。

§. 2塞尔关于语言的意向性理论
意向与行为;意向与意义;意向状态的内涵报告与行为;意义的内在主义;
§. 3生成语法的基本构架与特征
短语结构语法的困难;转换和生成的概念;句法系统的结构及主要部分的描述;普遍语法(UG);语言的普遍项;语言的抽象原则;语言原则的先天解释;语言的心理学与演化解释;语言习得的机制;生成语义学与解释语义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