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乡 里
秩、啬夫、游徼
亭长
思 考:
①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②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区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是否世袭 与中央关系
血缘为基础
世袭 相对独立
地域为基础
不世袭 直属中央(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③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剧势力 。 ④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了中央集权制。
2、海内为郡县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专制主义:
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
中央集权:
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专制主义
皇帝制度
中央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
皇帝制度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 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 展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 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 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格局的形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海内为郡县
2、海内为郡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皇帝
始皇帝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统一六国后,秦王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天子独以印称 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10] (人民版必修一)
东 到 大 海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 荆地远,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 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分封制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郡县制 术也,置诸侯不便。 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秦始皇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廷尉议是。”
专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制 权 制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 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 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 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 • • • •
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秦始皇专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 C、地方推行郡县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秦律, 、颁布秦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等工具,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探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从秦汉政治制度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等,突出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统一和发展中的作用;
-秦汉政治制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图片等资料,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案例教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例,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用比较法,将秦汉政治制度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创新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3.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C、中央官制
D、“朝议”制度
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 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分封制 相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官员产生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 方式 缘关系为基础
划分标准 影 响 世袭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1、扩大疆域: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 奴,夺河套,修长城, 筑直道 南方:派屠睢南征岭 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 (五尺道即秦开通的 从蜀深入云南的道路。 加强了西南边疆与中 原地区的联系) , 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 官吏
1、意义:◎ 扩大了疆域, 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形成。
◎形成中华民
北抵长城
想一想:面对如此广 阔的疆域,该如何来 统治呢?
族自古就是多 元一体的,统 一是传统,是 趋势,符合中 华民族整体利 益的观念。
西到陇西
东临大海
南濒南海
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概念解读: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 专权,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1、 赏析《秦始皇》歌词: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 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 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 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 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 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 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 H· 哈特(美) 阅读课本第一框题,罗列秦始皇 “夷平六国”和扩大疆域的史实? 思考其统一的意义?
高中历史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朝议制度 3.朝议制度 (1)概念: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 概念:丞相、 要务的方式。 要务的方式。 (2)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 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误;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袭了秦朝的 4.“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 和司隶校尉, 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 制,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意义 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 重大。 重大。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称号,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皇帝”称号,自称 皇帝制度 的地位。 “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始皇帝” 2.中央官制 2.中央官制 (1)三公制:秦朝在中央设立 丞相、太尉和御史 三公制: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系统。 (2)九卿制: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称之为 九卿制: “九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九卿” 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A.西周 解析 及运用。 及运用。 B.春秋 B.春秋 C.战国 C.战国 ( D ) D.秦朝 D.秦朝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六合之内 这句话说的是 A.夏禹实行“家天下” A.夏禹实行“家天下” 夏禹实行 C.周天子分封诸侯 C.周天子分封诸侯 解析 ( D ) B.商朝推行宗法制 B.商朝推行宗法制 D.秦始皇统一六国 D.秦始皇统一六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2.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1)采访身边的亲友或长辈,了解他们对秦汉政治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采访心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进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秦汉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编写一部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展示。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层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
(1)通过比较秦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运用分析法,剖析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运用归纳法,总结秦汉政治制握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秦汉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察举制、尚书省等,分析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
3.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定、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布置预习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收集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分析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难点:
(1)理解秦汉政治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秦 的 统 一
匈奴
秦 公元前221年完成灭六国
西南 夷
越族
北至长城
如此庞大的帝国,该用 何种体制来管理,公元 前213年,关于帝国走 向的一场争论上演了?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各位爱卿:天下 初定,如何巩固 (1)他们讨论 秦的江山? 的中心问题是什 么? (2)概括丞相 绾和廷尉李斯的 主张。 (3)秦始皇最 终采纳了谁的主 张?你认为是否 正确?为什么?
皇帝的别称 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 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帝常常只 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 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这些“皇帝的别称”有什么共同特点? 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谈谈你对“皇帝”有什么认识?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 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 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 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 “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 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 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 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天皇、 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 女娲、神农,按《史记· 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 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 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 “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
人教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版)
秦始皇大家像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大家好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实现统一
灭六国
1、过程
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 城、筑直道
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2、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大家好
秦灭六国计谋精, 远交近攻二步行,
大家好
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
什么? 2、如何评价挟书律?
大家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1、秦的统一 过程
意义
建立中央官僚机构
2、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确立地方郡县制
书”“坑儒”
颁布“挟书律” “焚 (二)、汉承秦制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题。可是没想到阅读题花的时间好多
大家好
结束
大家好
享受音乐之美
(播放粤语歌曲《秦始皇》,请学生翻译成 普通话,打出幻灯,展示歌词:“大地在我 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 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 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 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 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 军权皇控
大家好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 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①政治: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
秦 朝 灭 亡
刘 邦 攻 入
公 元 前
咸 阳
年
,巨
子鹿
婴之
投战
降
,
主题二 西汉的兴衰 (前202--------公元9年,国祚210年)
建立
恢复和发 展(休养
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衰亡
8
60 119
138
202
前 年 , 西 汉 建 立西秦事世行楚汉战争朝件、、汉昭中之有史宣央后:称中集前的文 景 之 治西权兴大汉汉汉 高 祖 刘 邦、 衰一,建王落统与立莽前年张骞出使西域、王东、阶篡朝汉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休汉级。统养矛。历一与 匈 奴 三 次 大 战生西盾1称汉 武 帝 派 卫 青 、 霍 去 病息2加汉汉帝、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深后朝。文致期。其景,使是中西 域 开 始 正 式 归 属 中 央 政 权之因西中前 年 , 设 西 域 都 护 , 标 志 着,治汉土国较、由地历大西 汉 灭 亡汉盛兼史的武年 王 莽 篡 汉 , 建 立 新 朝 ,转并上历盛衰盛继史。
期 分 裂 的 时 期 三 国 时 期 。
布 灭 亡 , 中 国 历 史 又 进 入 了
年 , 曹 操 次 子 曹 丕 逼 迫 汉 献 帝
让
位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巩固统一 ㈠地方:
1、出现:春秋战国
郡县制
2、确立:秦朝 3、内容:郡——县(道)——乡——里
4、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5、意义: (1)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初郡国并行 后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
--钱穆
*秦汉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
政治的影响(岳麓版教材)
•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 强和完善。 •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产生了重要影响。
走 向 “ 大 一 统 ” 的 秦 汉 政 治
统一全国(“大一统”政治格局 的形成 )
以地域为基础 官僚政治
皇帝任命 才能、功绩等 直属中央,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长官产生和 待遇
选官依据 地方与中央 的关系 (作用)
相同 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要解决的 问题都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㈡中央: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朝议制度
作用: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两制”渐 渐崩坏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㈠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BC221年 定都咸阳
咸阳
秦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根据材料,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 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 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 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
汉高祖刘邦——郡国制
郡国制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 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 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 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 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 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文帝时, 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 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起兵叛乱反对汉室,史称「七 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 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 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秦长城遗址
灵渠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单俑)
秦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1)统一文字:以秦国文字统一全国
文字,并命李斯制定小篆(简化的秦文)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下页:统一货币
(2)统一货币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圆形方孔钱
下页:统一度量衡
(3)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的 标准,规范车辆、道路的宽度
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全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秦始皇头戴冠冕,身着龙袍,腰戴白玉,还佩有长剑, 显示了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目光炯炯,虎视 眈眈,威严而傲慢,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之态,展现了一 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皇帝制度的特征
A. 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皇权至上(核心)
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九卿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皇帝
有何特点?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李白《古风》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本要求: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去影响。
发展要求:
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职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行政体制, 御史大夫 太尉 三公在地位、职 (丞相)助手 责和权力方面相 监察百官 军事 互牵制,使军政 (位低权重) (虚有其位) 大权集中在皇帝 一人手中 九卿
“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 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有管理人民的郡县制,可是不把地方政权交给郡县; 有管理人民的地方官,可是不让郡县官进行管理。郡县不 能发挥郡县制的作用,地方官不能行使职权,残酷的刑罚, 痛苦的劳役,使万民怨恨。问题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暴政, 不在于郡县制,秦朝的情况就是这样。
治走 向 “ 大一统 大 一 统 ” 的 秦 政治制度 汉政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朝议制度 郡县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
河套地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修直道、长城
北击匈奴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漓 水
湘 水
灵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开辟五尺道,西南夷纳入版图
西南夷
长城
陇西郡
辽东郡
南海郡
思考:秦始皇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谢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楚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秦灭六国形势图
齐 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
1、“六王毕”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2、“四海一”
谢!
Thank you!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专题一·第二课
朱力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王为人,蜂准,长
目,挚鸟膺,豺声,少恩
而虎狼心···”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走向“大一统”毕”
秦灭六国形势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返回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 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 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 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 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 动了文化大融合。
返回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 诸侯国 尚贤 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
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 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如楚国吴 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 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5)诸侯权力和义务: 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 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 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义务。
(6)发展演变:
返回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 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 溯源 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
方面
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信仰、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
观念 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2.强调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政治制度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推恩令、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5.通过对比秦汉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b.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理解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秦汉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短剧、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秦汉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二、郡县制
(中央——地方)
1、秦郡县政机构示意图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道 ”
里
亭
直属中央
2、郡县制与分封制差别 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 3、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方 管理;巩固统一;奠定基础;重要 标志 4、汉:开始郡国并存,后消除地方 势力
小结
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秦代开始的郡县 制和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注意它们 的设置分别解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 权矛盾。 2、注意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限时训练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 特点在于 ( B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主要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D)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小宗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诸侯有绝对控制权
3、西周时期主要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D)
A、王族 B、功臣 C、古代帝王的后代 D、少数民族首领
4、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 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表 极 现为消极影响.
小组合作与探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平定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相继兼并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2)扩展疆域: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3)意义:结束了混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的建立(一)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二)概况;(1)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蔚、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 “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級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三)意义: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中央官制度(一)皇帝制度(1)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且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2)“九卿”:中央各主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三)“朝议”制度(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以供皇帝独裁(2)评价: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四、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 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三公九卿制 7、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 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 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 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 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8、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 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 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 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 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 向官僚政治转型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 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 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三公九卿
郡
县
地方行政机构
乡 里
秦朝中央官制有何特色?
(1)三权分开。三公分掌政治、军事及监察大 权,奠定了民政、军事及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军国大权最 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 (3)不得世袭,百官公卿由皇帝任命,分封世 袭制不再延续。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 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个 十足暴君,它因完成统一大 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 遭千古骂名。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 “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 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 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 议。” 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 个世界”的? 秦始皇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3、朝议制度 什么是朝议制度?你如何看待?
(1)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2)破坏:君主专制 4、汉承秦制
材料一、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诛。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乃自 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 惩后。 ----引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焚书坑 (唐)章竭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回答:(1)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是所有的 书籍都遭到焚毁了吗?为什么? (2)章竭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销”?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什么思想? (3)你是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的?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 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 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 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 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 ‘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 ‘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 “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9、“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 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 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 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10、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 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 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 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 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 治转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 转变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
分封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与宗法制相联系,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诸侯官位、封土世 与中央关系 袭
影 响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按地域划分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 任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 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二、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1、地方----郡县制 2、确立:秦朝 3、内容: 皇 帝
郡 县 郡守(行政) 县令(行政) 郡尉(军事) 县尉(军事) 监御史(监察) 县丞(刑狱)
乡
里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有秩(民政)
里正
4、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北至长城
想一想:面对如此广 阔的疆域,该如何来 巩固呢?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 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 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 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 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 主要指什么?
5、思想专制 1、“焚书”“坑儒” 2、“挟书律”
实质:思想专制
来源:韩非子“燔诗书而明法令”
危害:破坏了文化,激化了社会矛盾,是 秦朝短期而亡的重要因素。
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 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 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 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2、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 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扔然不能 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 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该学 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理位置的优越 C.中央集权的确立 D.航海技术的发达 3、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5、意义 (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 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
有人质问: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
议 一 议 ?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有哪 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 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思考:(1)“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 西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他具备哪些条 件? (2)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 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3)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条件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b、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 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c、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d、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 战争的条件。 e、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 和策略。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 皇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 决于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皇 三 太尉(军事)
帝 公 御史大夫(监察)
丞相(政事) 九 卿
典客 宗正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治栗内史
少府
太仆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 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行政机构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1、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 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 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 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2、《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 倚辩于上……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可见 ( )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相权是专制皇权的一部 分 C.相权始终依赖于皇权 D.任人唯贤形成 3、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 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河 南 地
九原郡
辽东
临洮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2、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4)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