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学情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5,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方程中含有分母的情况,因此需要学会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制作PPT。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呈现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例如,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方程:0.8x = 20,然后讲解如何去分母解这个方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已知方程 3x - 5/2 = 7/6,求解x的值。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华购买了2件商品,一件原价80元,一件原价120元,请问小华实际支付了多少钱?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加法学情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
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 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 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
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 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 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 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 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串” 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四、学情分析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一章(令狐云国)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有理数》作为第三学段的开篇,是在小学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基础上,借助生活实例引入负数,通过添加负数这一类“新数”,使数的范围扩张到有理数,再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数轴的几何直观等,通过具体实例的归纳,将正数和负数之间的运算归结到正数之间的运算,进而定义有理数的运算,得出运算法则,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章的知识及其思想方法也是后面学习“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除”、“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内容,并掌握了相关的运算律,本章进一步将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
数轴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产物,它将“方向”与“符号”对应,“距离”与“绝对值”对应。
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等内容的学习中,运算是核心内容,还可以将其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迁移到“以字母表示数”后的学习内容中去。
因此,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本章是初中的第一章,核心是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和运算律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数轴及相反数、绝对值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提高其数学抽象的能力。
2.本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需2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正数和负数1课时1.2有理数5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章末复习1课时4.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通过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的教学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2021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解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结合,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盈亏问题,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盈亏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盈亏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理解并掌握盈亏问题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盈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盈亏问题的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盈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盈亏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盈亏问题的特点,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尝试解决。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盈亏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单项式》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单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及相关概念;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2.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单项式概念的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教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对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一个单项式,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出示学习目标,目的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活动1]思考:(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是;(2)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 ;(3)底面积为s,高为h的圆锥的体积是 ;(4)拉萨市最近平均每天都是零下5℃,连续a天的温度和是_____.[观察探究]1.观察所列代数式有哪些运算关系?总结得出这类运算的特点。
2.单项式:即由数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活动2]解剖单项式1.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①a ②π ③25x ④25x + ⑤ 2a b - ⑥218a b - ⑦2a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生自主给出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的概念并讲解。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
(1)对整式的有关概念辨别不清.本章中出现的概念较多,容易混淆,如学生对给定的一些代数式不能准确的判定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辨不清;不能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出现判断上的错误等.
(2)由于不能正确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实质,导致在合并同类项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3)去括号时符号出错.运用去括号法则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当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含有两重括号,应按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2. 学法指导
(1)切实加强对整式的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决定数学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概念不清会导致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的错误.正确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以及同类项等概念,是学好整式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2)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大胆探索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经历“探究—归纳—应用”的过程,加强逻辑推理过程的训练
教科书在每个运算法则得出之前,都安排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设立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很好的参与这些活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令狐云国)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几何图形初步”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介绍图形与几何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图形.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体、面、线、点等,要在本章中从现实具体物体中抽象、归纳出来,直线、线段、射线、角及有关的概念在本章中得到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被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本章的教学属于初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影响深远.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为本章的“几何图形初步”的学习作好了一些铺垫,本章内容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相关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其中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重要而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表示、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内容是几何与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线段、角的基本知识,概念的抽象性是教学的主要难点,应该予以重视.(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本章的核心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表示、画法、计算等.因此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与几何直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2.本章目标(1)通过从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抽象,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以及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等概念.(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表示;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条具有相交与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的中点等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符号表示,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的和与差.了解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知道补角和余角的性质.(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通过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课时安排本章教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4.1 几何图形 4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4.3 角 4课时4.4 课题学习 1课时章末复习课 1课时4.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几何与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线段、角的基本知识.5.本章难点概念的抽象性是本章教学的主要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有理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除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节主要介绍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法之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有助于加深对有理数运算规律的理解。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法则,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除法运算,但对负数的除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负数除法的规律。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除法的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法则,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2.教学难点:负数除法运算的理解,以及运算过程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除法的规律,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结合讲授法,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除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有理数除法的定义,除法法则,以及相关的实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有理数除法题目。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知识点和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除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5除以3等于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有理数除法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有理数除法的定义,除法法则,以及相关的实例。
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有理数除法题目:(1)8除以3;(2)-6除以4;(3)7除以-2。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令狐云国)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整式的加减”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内容的直接基础。
本章的内容,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展开的,因此学生要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体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式的运算更具有一般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会“数式通性”,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又由一般(抽象)到特殊(具体),在不断重复中得到提高,从而理解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存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也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本章的核心是在理解与掌握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方法、去括号的规律等概念与法则的基础上,学习整式的加减。
通过整式加减运算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式通性”,提高其数学抽象的能力。
通过整式加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本章目标(1)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
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武汉市育才中学毛卉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具有极其广泛的作用,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
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之前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基础。
本章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讨论,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更注重算理,强调解方程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本次练习内容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由简到繁,主要考察学生对解方程基本步骤的熟练程度。
本文结合7名学生的解题情况作学习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从数学学科内在知识点来看,整式及其加减运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预备知识。
通过本章学习,不仅可以复习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式与方程间的联系。
这几名学生解方程的步骤完整,条理清晰,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重解题思想方法及书写规范性的训练,学生对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已较熟练掌握。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主要体现在符号变号方面。
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去括号和移项这两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熟练。
另外,对于多重括号项数较多的方程学生的解题过程显得较为机械,不够灵活。
一般来说,当去完括号的方程两边各自有较多同类项可合并时,以先合并再移项为宜;当去掉多重括号时,也以边去括号边合并为宜,这样可减少出错机会,同时提高解题速度。
2.学生对于解整数系数方程掌握情况较好,而对于解系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则错误较多。
除了上述基础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学生对于这类方程解题思路太程序化,步骤中“去分母”,“去括号”的先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怎样做简便就怎么处理;其次,几个学生忽略了分数线的作用,分数线除了有除号作用外,它还有括号的作用,在完成去分母这一步时,不要忘记在去掉分母后的分子外括上括号;最后,当方程某一边的系数是整数时,往往漏乘,这样得到的方程和原方程就不是同解方程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的优先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并加以运用。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本学期学情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
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
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____分钟效率(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
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年级数学班级学情分析方案
七年级数学班级学情分析方案一、学情分析目的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减少两极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七年级抓起。
二、学情分析内容(一)教学对象我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产生原因: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学重难点: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
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解决方法和工具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微信小程序、学科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这学期我承担七(1)班的数学教学, 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 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任务艰巨。
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对优生来说, 能够透彻理解知识,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 但位数不多。
对多数学生来说, 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 成绩稍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 还要提升整体成绩, 适时补充课外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 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1.第1章有理数: 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 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 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二、2.第2章整式的加减: 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三、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 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目标和要求六、(一)知识与技能1. 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 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这些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他们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心理特征方面,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望强,形象思维比较成熟,但认知水平,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都有待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为什把同类项进行合并,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还有困难,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数的运算技能,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但是缺乏理性思维。
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符号问题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合并同类项。
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得不一定很熟练,许多学生容易造成合并同类项的运算错误。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