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1. 苏轼曾经被贬到黄州,那时候的他可真是穷困潦倒啊!但他却能苦中作乐,你说神奇不神奇?就像在沙漠中也能找到绿洲一样。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狼狈地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不慌不忙,还在雨中吟诗作对,这心态,绝了吧!2. 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那可是相当有趣!有一回,苏轼开玩笑地对佛印说:“我看你像坨牛粪。

”佛印却笑着回答:“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还得意洋洋地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回家跟苏小妹一说,苏小妹却直说他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儿嘛,苏轼咋就不明白呢?3. 你知道苏轼有多爱吃吗?据说有一次他吃荔枝吃得根本停不下来,一边吃还一边赞叹,哎呀呀,这荔枝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就如同那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甚至写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得是多爱啊!4.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可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呢!他带领大家治理西湖,修堤建桥。

这就好比是一个超级英雄,拯救了整个城市啊!百姓们对他那是感恩戴德,他也乐在其中。

5. 有一次,苏轼和一个文人比试才华,人家说了一大通华丽的词藻,苏轼却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对方给比下去了,这不是实力碾压是什么?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招制敌!6. 苏轼的乐观豁达那可是出了名的。

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能笑着面对。

这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希望和力量。

他被贬到海南岛,还能苦中作乐,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这是何等的胸怀啊!7. 苏轼和他弟弟苏辙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

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相鼓励。

这不就像是战场上互相扶持的战友吗?有一次苏辙生病了,苏轼着急得不行,不停地为他祈祷。

8.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那可真是高得吓人!他的诗词文章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难道不是一座巍峨的山峰,让后人敬仰吗?他写的那些名句,随便拿出来一句都能让人拍案叫绝!9. 还记得苏轼写的那首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哇,这写得也太好了吧!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学界的巨擘。

他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入人心的散文闻名于世。

然而,在他的文学才华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些关于苏轼的趣闻轶事。

1. 诗题的误会苏轼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工整流畅,表达独特。

有一次,苏轼在一个聚会上被人请教一首他曾写过的诗的题目。

苏轼思考了片刻,并没有马上回答。

待人家离开后,他笑着说:“我当时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好的题目,所以直接写上了‘无题’。

”然而,这次的回答却被聚会上的人误解了,他们以为苏轼对自己的诗没有定名,故意写上了“无题”。

2. 文字游戏苏轼喜欢和朋友们玩文字游戏。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很有趣的比赛。

要求是用一句唐诗的每个字取一个字组成新的句子。

苏轼临危不惧,迅速地将一首杜甫的诗中的每个字重新拼接,让人感叹不已。

这样的文字游戏既考验了诗词的功底,也展示了苏轼机智灵活的思维。

3. 与和尚的对话苏轼曾与一位和尚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

和尚问苏轼:“念佛可以超度众生,你的诗词可以超度众生吗?”苏轼答道:“唱佛曲的和尚可以念佛超度众生,写诗的文人可以用文字超度众生。

”这段对话反映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的一种理解。

4. 微官诗社苏轼创建了一个名为“微官诗社”的文学组织。

该诗社由苏轼和他的一些文学好友组成。

他们相互赠诗、批阅和讨论,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这个诗社成员中包括了一些文学名家,如黄庭坚、曾巩等。

微官诗社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

5. 水调歌头的创作苏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景和民间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苏轼创作这首词时非常有趣,他把词看作是一种游戏或者谐音的小游戏,通过语言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诗词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更能了解到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一面,以及他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和地位。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5、一盏明灯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

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

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故事一:苏轼与茶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爱茶者。

据说,苏轼在写作时总是喜欢有一杯香茗陪伴。

有一次,他在创作中遇到了困难,思路不清晰,于是他决定去泡一杯好茶来提神。

当他回到书房时,却发现茶已经凉了。

苏轼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微笑着说:“喝茶就像写作,时间久了会变凉,但这并不影响茶的品质。

同样地,我的思考也会逐渐冷却,但我可以再次点燃它。

”于是,苏轼重新泡了一杯热茶,坐下来继续写作。

他深深地享受着茶香和创作的乐趣,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态度,保持乐观和沉着,并且用心去重新点燃我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二:苏轼与菊花苏轼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对菊花情有独钟。

有一年秋天,苏轼参观了一座著名的菊花园。

在那里,他被菊花的美丽和坚韧所深深吸引。

当时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苏轼仔细观察每一朵花,他发现其中一朵花瓣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

他觉得这朵花与其他花相比并不完美,于是走过去问花:“为什么你会有这个裂缝呢?”花儿微笑着回答说:“这个裂缝是我经历风雨后留下的印记,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正是因为这个裂缝,我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苏轼听后深思熟虑,他从菊花身上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并非所有事物都完美无缺,但正是这些瑕疵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他决定以菊花为题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生中,完美并不等于美丽。

正是那些带着瑕疵的事物和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趣。

故事三:苏轼与水墨画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他尤其喜欢水墨画,因为它给人以想象和自由的空间。

有一次,苏轼正在画一幅山水画,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他思索片刻后,决定加入一只小鹿来丰富画面。

可是,每当他画完小鹿后,总觉得不太满意。

他觉得小鹿不够灵动,于是又画了一只兔子放在小鹿旁边。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1. 孩提时代,苏轼有一个好友叫做曹宁,他们经常一起去教堂,并且还会在外面的水井里打水,但是每次去打水的时候发现水都不在,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是有村民把水放到其他地方储存起来,于是他们把水搬回去,可惜的是他们迟迟没有发现。

2. 苏轼和曹宁也经常一起玩捉迷藏,它们也经常搞得满城风雨,后来有一次,苏轼被曹宁追到江边,正巧江水涨起来,曹宁惊慌失措,赶紧跑回岸边,而苏轼却步步后退,一步步走出水面,从此以后,这成为了苏轼的特殊技能。

3. 苏轼出书《论语注疏》时,小学生太阳写了“普及学习和普及理解”的词。

苏轼觉得这句话深刻,便把它命名为《行句议论》,作为《论语注疏》一书的序言。

4. 曹长青请苏轼捉鱼作乐,苏轼感到很生气,他说“没有鱼行动似乎有些可惜”,并且婉言拒绝,曹长青说“你的话中总有点暗含”,实际上,苏轼的话里正是要求把鱼关在笼子里,他很想保护这些游动的生命。

5. 苏轼来到他的家乡杭州,他见到了家里的朋友们,他们烧烤、喝酒、吃水果,甚至还唱歌跳舞,当时他把这称为“游乐园”,他深深享受这种欢乐。

6. 一次苏轼分派出官给福建,他经过一所寺庙,被佛像的慈祥安宁所吸引,他便进庙拜佛,但是只有半跪,他想半跪表示他脚下还有大地,他毕竟是个官,无法将自己完全放下。

7. 苏轼因为一段情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被当时的皇帝斥责,皇帝认为苏轼是在谴责他,但苏轼说这是他对过去的怀念。

事后,皇帝认识到苏轼的认真态度,赦免了他。

8. 一次,苏轼去赌,那里正在比较头发的长度,苏轼的头发18英寸,他拿起腰间的刀把头发剪到15英寸,以赢取赌局,这就是苏轼被后人称为“三刀苏东坡”的原因。

9. 苏轼曾经担任过宰相、丞相以及礼部尚书,但由于官场不服而被迫退官,回到家乡乡里安享晚年。

后来,在这里他发表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使他在世人心目中一直屹立不倒。

10. 苏轼有一个可爱又活泼的私生子,名叫柳好眉。

苏轼会教他武术、书法等,柳好眉终于对苏轼的教导上手了,苏轼会拍他的头,做个赞赏。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智慧、幽默和人格魅力。

以下是苏东坡最经典的一些故事。

1.东坡肉: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府时,为了改善民生,他主持修建了苏堤,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

为了感谢他的贡献,当地农民送来了猪肉和酒作为礼物。

苏东坡将这些猪肉分给工人,自己也用酒烹制了肉,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以他的号“东坡”命名,称为“东坡肉”。

2.损人利己:苏东坡与他的朋友佛印和尚经常以诗会友,互相开玩笑。

一次,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损人利己”四个字,他让书童将诗送给佛印。

佛印看后,回信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一天。

”苏东坡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只有“损人利己”四个字,原来佛印早就预料到苏东坡会写这四个字。

3.对联趣事: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对联故事颇多。

一次,两人在船上饮酒,苏东坡看到江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一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随即回应:“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两人相视大笑,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幽默。

4.被贬黄州: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5.赤壁赋: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曾游览赤壁古战场,并创作了著名的《赤壁赋》,文中通过对赤壁大战的想象性描绘,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感悟。

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苏东坡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轼小故事

苏轼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4、苏轼与佛印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

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

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

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

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

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

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轼的故事(共10篇)

苏轼的故事(共10篇)

苏轼的故事(共10篇)苏轼的故事(一): 苏轼的故事1、年少轻狂的苏轼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撰文“欺”判官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

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

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打油烹调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赴宴吟诗“吞六国”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在文学和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还是一个颇有政绩的官员。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苏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的故事史书记载,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遇到了洪水,洪水决堤了,要淹没曹村,由于洪水难以泄出,水汇集到了城下,城墙马上就要被冲垮了,于是富民们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灾,苏轼下令说,富民们如果逃走了,就会动摇民心,那么我还领带谁来抗击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洪水冲垮家园。

于是让士兵将想要逃走的富民们赶回去,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来到了武卫营,将卒长找来,号召卒长带领士卒去抗击洪水,卒长看到苏轼还在坚守岗位,非常的感动,于是带领着士卒们穿着短衣,光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抗击洪水,筑成了一道长堤,长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进入城内了,这样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还在日夜不停的下,为了守住城池,苏轼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回家,并且让各级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

后来苏轼还将那里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且申请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来。

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并且表彰了苏轼,到现在徐州的人民还在怀念苏轼。

苏轼做官的故事众所周知,苏轼是我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大家。

深得皇帝赏识。

1057年,宋神宗时,苏轼做官,深得赏识,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职。

后来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

到了宋哲宗时期,苏轼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等地。

晚年时期再次被贬,宋徽宗时才被特赦北还。

在苏轼做官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

传闻说苏轼虽然为官多年,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官员的豪宅,在京城更没有自己的宅子。

在开封做官期间,儿子大婚,无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法为儿子购置一套新房。

波折之下,苏轼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这才把儿子的大事给办了。

虽然只是为官期间的一件小趣事,但是类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见,苏轼的这些官做的是有多清廉。

其实,纵观史书,苏轼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贬,无非就是因为朝廷有所顾忌,还有党派之争的种种因素。

【作文素材】 和苏轼有关的8个小故事

【作文素材】  和苏轼有关的8个小故事

【作文素材】和苏轼有关的8个小故事1.东坡吃草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

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2.“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在河边聚餐,边吃东西边闲聊。

突然,佛印拿出一把题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楞了一下,夹起一块骨头扔到河边上,让狗过来啃,然后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3.东坡说文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

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

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适用主题:立意与选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苏轼感激韩琦爱人以德苏轼科举高中后,显露出过人才华,宋英宗想让他进翰林院当值,授予重任。

宰相韩琦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引人嫉妒,让人猜度,反让苏轼受牵累。

因此,应该缓着来,不宜突然重用。

宋英宗于是授予苏轼史官类的基础职位。

苏轼听到韩琦的话后,非常感激,认为韩琦爱人以德,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适用主题:爱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互相理解(知己)5.苏轼退房苏轼曾在常州花大价钱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时,偶然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就是自己所买的房子。

于是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子还给了老妇。

适用主题:善良,慈悲6.苏轼相人章惇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着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

章惇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爬过去,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1. 题西林壁:苏轼在黄州时,曾题写了一幅对联“人间富贵不
归穷,但看风花日日新”。

这幅对联后来被贴在了黄州的西林
壁上,成为了苏轼名传千古的作品之一。

2. 离骚诗被收录:苏轼的《离骚》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被广泛称颂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但在苏轼生前,这首诗并没有被人关注,直到后人意外地在苏轼的手稿中发现并加以赏识。

3. 谢朓送别:苏轼和谢朓是好友,曾在岳麓山相会。

当苏轼南下时,谢朓写了一首送别诗送给他,表达了深深的友谊之情。

4. “望海潮”事故:苏轼曾任官滁州,此地有一道名为“望海潮”
的湖泊,苏轼因为对湖泊深深着迷,一度失足落水。

幸好他被人救起,但此事也成为传世佳话。

5. 柳州城楼诗:苏轼曾赴柳州任职,当时柳州城楼已经老旧,苏轼于是写了一首《柳州城楼》诗,表达了对城楼的怀旧之情。

6. 举茂州诗社:苏轼在茂州期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社活动,邀请众多文人雅士参与。

这次诗社活动备受赞赏,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魅力。

7. 富阳游览:苏轼在富阳时,曾多次游览那里的名胜,特别是富春山,苏轼赋诗《富春山居图》表达了对富阳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8. 宋祁离世:苏轼与宋祁是好友,当宋祁离世时,苏轼写了一首《宋祁座右铭》悼念他的离世。

9. 写风神云雨图:苏轼有一幅画作《风神云雨图》,画了一幅仙境般的美景。

这幅画作后来被赞誉为苏轼的杰作之一。

10. 筑坛祭祖:苏轼在乌台山上筑坛祭祖,并写了一首《乌台诗坛祭》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也象征了文人学士的自尊和自强。

苏轼的趣味故事

苏轼的趣味故事

苏轼的趣味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文人。

他不仅擅长诗词,而且在散文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苏轼也以他幽默风趣的个性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他的风趣和幽默。

本文将介绍几个苏轼的趣味故事,展示了他独特的魅力。

故事一:字与字谜苏轼擅长玩弄文字,他喜欢通过谜语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有一次,苏轼给朋友出了一个字谜:一个人待在两间屋子中心不靠窗户,又带倾斜的天空和需要恐高症人士的帮助。

这个字是什么?很多人想了很久都没猜出来,最后苏轼亲自给出了答案:字谜的答案是“私”。

私字的上面是两个人,中间是两间屋子,下面是两个人帮忙的手。

这个字谜非常有趣,展示了苏轼对文字的巧妙运用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故事二:苏轼和石臼苏轼在一个冬天去拜访一个朋友。

朋友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取暖,但苏轼却在外面站了很长时间。

朋友问他为什么不进来,苏轼笑着回答说:“我在这里看石磨旋转,可以暖和自己。

”朋友非常奇怪,因为这里并没有石磨。

苏轼解释说:“我站在这里,看着我的鼻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的白烟,就像石磨一样旋转。

这样一来,我就有了心理暖和的感觉。

”这个故事展示了苏轼的幽默和想象力。

他通过一种诙谐的方式向朋友表达了自己对冬天的体验和感悟。

故事三:南京的柿子树苏轼曾经在南京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对南京的柿子树情有独钟。

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柿子树,苏轼回答说:“柿子树容易认错人。

”朋友对此感到困惑,于是苏轼解释道:“柿子树和人很像。

它们在夏天叶子茂盛,放眼望去,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绿色。

但是,到了秋天,树上的果实会慢慢变成橙色,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柿子树的这种变化就像人的性格和外表一样常常会让人认错。

”苏轼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他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他深入讨论了柿子树与人类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以他特有的幽默方式将其传达给朋友。

结语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风趣幽默的文人。

他的故事和言谈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也使他成为一个备受人们爱戴的文学之星。

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

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

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苏轼故事。

关于苏轼的故事

关于苏轼的故事

关于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有很多,比如:1.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去西湖边一座寺庙游玩。

苏东坡本人也是学佛修禅之人,于是就找寺中住持印证佛法。

住持见是个陌生人,就带入偏房,淡淡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 两人落座交谈后,住持发现苏东坡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就请苏东坡进入厢房详谈。

入室后,住持客气地说:"请坐!"又对服侍小和尚说:"上茶!"待到仔细打听,才知来者是杭州的父母官、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住持连声"阿弥陀佛",赶紧恭敬地将苏东坡带入客厅,连声道:"苏居士,请上坐!"并吆喝小和尚:"赶紧上好茶!"待到苏东坡要走时,住持拿来文房四宝,想请他为自己写副对联。

苏东坡也不客气,挥毫泼墨,很快就写好了一副对联。

2.苏轼与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3.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

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

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文笔雄逸豪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除了他的诗词作品,苏轼还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个体,经常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朋友比肩才艺苏轼与好友黄庭坚是文坛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庭坚以其绝佳的书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轼和黄庭坚看了之后,觉得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十分出色。

于是,苏轼提议说:“书法大家们都来比一下吧。

”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便询问:“那以谁的作品为标准呢?”苏轼笑着说:“那就以黄大家的作品为标准吧。

”黄庭坚十分谦逊,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苏轼见状,幽默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网球来代替你的作品,你不是很擅长网球吗?”黄庭坚恍然大悟,也笑着说:“好吧,就这样比。

”于是,大家拿出纸笔开始书写,主持人很快宣布比赛结束,所有人都在打网球。

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风采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二:苏轼与里巷儿童们的互动苏轼喜欢与人们交往,尤其是与年轻人的互动。

据说,他曾经在自己的府邸门口按计划放了一些小鸟,而在远处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当有人路过时,苏轼就会提起线,小鸟便会跃上天空。

年幼无知的里巷儿童们总是对这一神奇事件感到好奇,并将之形容为"神奇的鸟"。

他们纷纷想要看看这种出奇的景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里巷的门口总是聚集着一群兴致盎然的儿童。

苏轼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对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小鸟,它已经飞走了,似乎不再回来了。

”众多儿童听后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不久之后,苏轼专程派人将几只小鸟放在了门前,当儿童们再次聚集时,苏轼又突然将线提起,小鸟们再次飞上了天空。

儿童们又一次陶醉于这神奇的景象,为苏轼的巧妙玩弄办法和纯洁的童真笑声所感动。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赴宴吟诗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6、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7、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少游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衣带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此虽为传说,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从中窥出苏轼之才。

8、打饼祭佛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9、吟诗赏月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0、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

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

”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11、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刘贡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刘贡父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12、生死一线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

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

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

”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

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13、涵养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

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

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

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

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

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14、“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15、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16、对联退敌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7、三人补对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