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基础PPT1-3

自然科学基础PPT1-3
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 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 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 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摒弃错 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科学在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相比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可以说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 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生产 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物理学中热学的发展就完全符合以上 指向。
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 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就 其发展速度来说,特别是就其开发自然界的全新领域来说,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 前面。自然界的一些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未曾涉足的。例 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实验证实之后才迅速发 展起来的。
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 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 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理 论研究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产和技术实践之中。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将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篇1】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1、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__________倍。

外部太阳大气的底层称为_________。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3、两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是静止的;若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4、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1、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A)沿海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2、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B)暗反应阶段(C)CO2固定时(D)CO2还原时3、下表为电磁波谱序列:以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增;(B)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减;(C)波长由左至右渐减,频率则渐增;(D)波长由左至右渐增,频率则渐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A)扦插繁殖(B)分根繁殖(C)嫁接繁殖(D)种子繁殖三、简答题(每题4分)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

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4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照相机(1)倒立放大实像B.幻灯机(2)放大倒立虚像C.显微镜(3)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4)倒立缩小的实像四、计算题1、(5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1某10-3mol/l,求溶液的PH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2、(5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欧姆,当接上220伏电压时,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五、论述题1、8分)论述金属腐蚀的类型及保护方法。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和认知的过程。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第一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起步阶段,也是观察和实证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和获取关于自然现象的信息,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牛顿和开普勒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理论建模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开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并通过理论来解析和推导实验结果。

电磁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这个阶段,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科学家的贡献在此阶段功不可没。

第三阶段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发现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并建立了量子力学这一新的物理学理论。

量子力学不仅革新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对物质和粒子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家在发展量子力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天文学、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总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观察实证到理论建模,再到量子力学的发现与应用,最后进入了多学科交叉的阶段。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为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详细探讨。

整篇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简要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演进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物理学的突破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释物理学领域里的一些难题时创建了相对论和量 子物理学,从而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原子构造、分 子构造、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X射线技术、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新 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问世。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整个20世纪的物 理科学都是从这两个物理的基础理论发展衍生的。 到了20世纪末,物理学家又遇到新的问题 在微观领域内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什么力量破坏了 物质运动的对称性?其二是为什么人们观察不到已经发现的六种夸克的单独 自由运动状态。 在宇宙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暗物质;二是类星体。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2、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和作用 3、21世纪人们关注的自然科学问题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内部动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发 展趋势。在现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显著地加强。与以往时 代不同,科学技术巳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 仅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后30年,人类所取得的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成果还多(主要 是近50年) 19世纪:科技成果每50年增加一倍 20世纪中叶,大约每10—15年增加一倍 现在,大约每5—8年增加一倍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生物学领域的飞跃
本世纪生命科学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载有生命遗传信息的基因的双螺旋 结构的发现,大大加强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同时生命科学也使生物技术、医疗技 术、克隆技术相继诞生。在21世纪,生命科学很可能成为科学革命中心。生命科学 因为与人口、健康、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必将成为科 学研究焦点。目前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研究手段,生命科学将在各学科中起核心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21世纪,基因工程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植物学得益于基因工程而使农作物的品 质大大地提高,人们可获得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又利于健康的基因食 品。也许在20年后,也许在50年后,您在网上向商家订购蔬菜时可能要求他提供富 含动物蛋白的西红柿或者龙虾口味的黄瓜,当然,如果您想吃含有咖啡因的苹果和 巧克力味道的板栗,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食品陆续上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用的健康状况自测装臵所得的数据来决定今天或最近吃什么。 也许,21世纪末,我们根本不必要再考虑用餐问题,科学家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美味 的药片类食物和功能性饮料,这些“药片”含有人体每天必须的脂肪、蛋白质、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早上,您只要吃上两三片 蛋元饼干大小的“药片”,喝上一小杯功能饮料,您一天的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一、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古代科学的起源古代科学始于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研究了天文学、数学和草药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代数学和几何学,而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是《周髀算经》和《孙子算经》等。

三、古希腊科学的兴起古希腊是古代科学的重要发祥地。

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的几何学解释,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许多科学分类和论证方法的基础。

四、中世纪的科学发展在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知识开始逐渐传入阿拉伯世界,透过阿拉伯化后的科学文献,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始了。

伽利略、开普勒和哈雷等科学家的工作为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革命的到来科学革命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始。

在16至17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定律。

例如,伽利略的地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六、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飞跃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机械工程、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七、现代科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涌现,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

八、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九、结语通过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欣赏到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贡献。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细胞学说的建立
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记住以下几点:
➢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细胞的人。
➢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并 且是一切植物赖以发展的根本实体。
➢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把上面的学说扩大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 细胞学说。
• 细胞学所的内容: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发育,就是细胞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细胞学说的 建立,证明了有机体在机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发 展史上的重大综合。)
第一个全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其普遍意义的是:德国 的赫尔姆霍兹。
(1)光、电、磁的统一理论 1864年,麦克斯韦向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电磁场的动力学》
一文,在文中不仅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点此方程,而且还 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麦克斯韦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 波的预言。
因此,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是继牛顿时代以后物理学发展史 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建立
古代没有化学,只有炼金术。所谓的炼金术,就是想把铜和铅 等普通金属,通过各种冶炼手段把它们炼制成金和银等贵重金 属。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诞生了。
(1)化学科学的确立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总结了大量的实验事实,提出了科学的元
•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元素 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促进了现代化学的发 展。
(5)有机化学的建立————(了解)
3.生物学理论的新建树
• 在19世纪的三大发现中,有两项都出自于生物学领域——细胞 学说和科学进化论(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 说、达尔文进化论)

自然科学与哲学协同流变的历史轨迹(上)

自然科学与哲学协同流变的历史轨迹(上)
梁景 时
( 化师范学院 政法 系, 通 吉林 通化 140 ) 302

要 :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 , 在 如何认定 自 然科学与哲学的联亲 , 则是至关重要 的 问题. 该文 以 自 然科 学史与哲 学
史的相 关材料 为佐证 , 力足全 面展示和论证 自 然科 学与哲 学的血缘 关 系, 以强化促进二 者的相 互作 用. 认为哲 学作为 自然科 学发
展 的理论前 导 , 不同的历 史阶段存在哲 学 自身的本性差异 , 因在 故对 自然科 学具有 不同方面和 不同程度的促进作 用 , 对 自然科 也
学具有 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误导. 关键词 : 自然科 学; 哲学; 同流 变; 协 历史轨迹 中圈分 类号 :0 ;O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0 — 9 4 2 1 ) 6 0 0 — 3 N5B A 1 8 77 (01o - 15 0 0
以看 出自然科 学和哲学相互影 响、 相互联系的一条
的知识属于前者, 但两种知识都渊源 于神. 神学支配
哲学 , 自然科学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然 l 虽 3世纪
出现了罗吉尔 ・ 培根那样的哲学家 、 导实验科学 倡 的科学家, 但是由于教会的迫害和宗教专制 , 这种局 限使他没有能在那个时代 为 自然科学迎来春天. 自
收稿 日期:00一 1 O 2 1 O 一l
作者简 介: 梁景时 (9 5 , 15 一) 祖籍山东蓬莱 , 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 , 主编 . 学报 研究方 向为文化哲 学、 治学. 政
自 然科学与哲学结盟的问题 , 似乎 已经是人们 所认 同的问题 , 但实际上也有人并非真正认 同, 尤其 我国在社会转 型发展进程至今它至少不是人们看重 的问题. 因而这个问题每过一定时段都有必要复以 深人讨论或提及 , 旨在彻底消解 , 以促进双边的发展 共荣. 故此 , 以史论证二者联系势在必要. 回眸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历程 , 显而易见的是 自 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 哲学的发展对 自然科学的影 响, 这在历史上早 已存在 , 科学史与哲学史的这种必 然联系, 表明 自然科学 与哲学 问具有不可分 割、 互相 影响、 互相促进 的内在驱力. 自然科学与哲 学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每一时

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一、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9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同时进行殖民扩张。

拿破仑第三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迫害共和派。

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导致1870年以色当战役的惨败。

普法战争的爆发表明普鲁士日益强大,欧洲的几个强国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尖锐矛盾。

第二帝国的败北加深了民族矛盾,由此产生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当局为了转移矛盾,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件。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实证主义、唯意志论、直觉主义等哲学思潮广泛流行。

这就是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

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1798—1857)的实证主义。

实证一词即“实在”、“确定”、“精确”的意思。

孔德的实证哲学(《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而不追究事实和现象领域内的本质与规律性。

他把一切现象看成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去探索原因和目的。

孔德力图将哲学融化于自然科学中,强调艺术要探索人,认为个人的社会性是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东西,主张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

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1828—1893)接受了他的观点,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

种族包含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诸因素,环境包含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也包括地理气候条件,时代包含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

他注意到要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要写出特定时代、特定环境和特定类型的人物形象,但他不了解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过分强调人的种族因素。

泰纳的《艺术哲学》(1865)以这种观点去研究意大利、尼德兰和希腊的艺术。

自然观发展观轨迹(整理的表格)

自然观发展观轨迹(整理的表格)

发展历程原始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定义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盲目崇拜的观点。

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自然观,它利用哲学来为神学服务,即利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为基督教的教习和教条作论证,使基督变成一个完整的神学体系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主要观点原始宗教自然观是一种自然崇拜,是人们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界的一种寄托。

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元气、“五行”等是自然界的本原。

2.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3.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4.人来源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5.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6.人类利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2.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4.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1.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它反对古希腊人主张非人格神不能成为自然界本原的观点,宣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谬思想。

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一、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观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内容要求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历史轨迹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经历了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第二节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实验一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三、重点难点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阅读方法为主,可配合录音带。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一、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性;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自然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的表示法和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周期率的原理和周期表的运用,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类群与基本特征,理解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掌握物质的量,掌握水溶液、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量方法。

4.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银河系、太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容圈层、地球的表层;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自然界中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大气的组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的性质、水溶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烃、烃的重要衍生物;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性质;实验二土壤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定;第三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基础特征:严整复杂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应激性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液态水、生命活动所需的气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实验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方法;实验四鲫鱼的解剖。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60 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

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掌握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三大发现3、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二)运动和力1、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位移、质点、时间、重力加速度,了解静摩擦力,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质量,了解牛顿第三定律,了解超重和失重2、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力、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标量和矢量等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律,理解物体的平衡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三)电与磁1、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算2、学会计算简单电路的电功、电功率以及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热量,掌握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3、了解直流电动机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了解电视、雷达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影碟机的使用和保养4、学会运动电磁学的简单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四)光、热、声1、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2、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3、掌握热传递规律,知道雨露霜雪的形成4、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五)物质结构与能量守恒1、掌握功、功率、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2、理解分子的大小、质量,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3、了解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衰变、半衰期,反射性的应用、污染和防护4、了解核反应,裂变和聚变,核电站(六)酸、碱、盐的和常见元素1、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掌握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通性2、了解常见元素的初步知识3、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4、掌握微量元素和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其用途(七)有机化学部分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2、掌握有机物的特性,掌握乙醇、乙酸、乙醛和乙醚的结构、性质3、熟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了解葡萄糖的性质、酯的水解和油脂的结构,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八)生命与自然1、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了解生物的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调节过程,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熟悉新陈代谢与能量储存的关系及生物的新陈代谢3、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及类型,掌握生殖的种类,掌握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方式(九)天体1、了解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及太阳的构造2、了解地球及其卫星3、理解并识别四季星空4、了解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选修模块㈠、人类与环境1、了解和掌握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2、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3、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㈡、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了解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2、了解太阳能、水能和风能3、了解地球外的资源实践训练项目(一)(二)小玩具和小魔术1、2、掌握杠杆玩具、曲轴玩具、平衡玩具和电磁玩具的制作原理3、4、学会简单的化学小魔术(三)(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1、2、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3、4、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5、6、理解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所遵循的依据和原则,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7、理解并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步骤,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四、学时分配五、说明(一)、本课程教学应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应结合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实验进行。

自然科学概论讲义设计.绪论

自然科学概论讲义设计.绪论

●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创造了世界上当时最辉煌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创造了奴隶社会最辉煌的科学技术体系。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8世纪,中国的汉唐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对外开放的超级大国。

●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文化科学技术全面倒退。

如何理解这些历史之谜?惟有认真研究东西方科学、文化乃至文明的发展史全过程,才能得出比较清醒的结论。

第一讲绪论课程的定位:《自然科学概论》是为提高学生科学技术素养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当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相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程所蕴涵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更多地关注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树立对科学的崇敬和对人的关怀。

●了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大概内容,能够对科学技术重大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作出分析;形成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方面的基本素养;●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能够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科学文化对于现代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科学技术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史;●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构成、基本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科学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基本的教学策略:●从问题出发,采取逻辑推导,进入基础理论解决问题。

●在讲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渗入哲学方法论的精神。

●通过科学发展的历程,从动态的角度加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采取形式:以讲授和小组研究学习相结合●学习方式:查询资料、阅读书籍、小组讨论、整理提炼、专题报告等。

自然科学概论专题作业参考题目1.结合自己成长历程谈谈对自然科学的认识2.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透析3.自然观演变的轨迹追踪与启示4.古希腊形成了什么科学传统?5、你是怎样看待“李约瑟之谜”?6.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7.人与自然怎样走向新的和谐8.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说明了什么?9.“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莱辛(德))10.谈小教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一、科学概念的认识1、“科学”名称的由来●历史上,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பைடு நூலகம்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古代的自然科学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起源 2、古希腊的自然科学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