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概论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探讨机械原理在工程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机械原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展示实例: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机械原理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应用的认识。

章节二: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如力的平衡、能量守恒等。

2.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 讲解基本原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2.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估他们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节三:机械原理的建模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巧,如坐标系建立、受力分析等。

2.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建模方法: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机械原理的建模方法。

2. 受力分析练习:让学生练习进行受力分析,了解物体受力情况。

3.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建模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机械原理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3. 教学方法:(1)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1)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机械设计的创新与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原理教程;2. 课件:机械原理教案PPT课件;3. 案例素材:相关机械设计案例图片和视频;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机械原理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讲解:(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常见机械原理的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1)展示相关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机械原理和创新点。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机械设计的创新与优化;(2)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结合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创新与优化方法。

4. 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习题的完成质量;4. 机械设计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与作用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小组讨论,探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二章:机构学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机构的工作过程2.2 教学内容机构的概念与分类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机构的工作过程分析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三维动画演示,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机构工作过程的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际操作测试,评估学生对机构学原理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构工作过程分析的能力第三章:力学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3.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力学分析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力学分析的能力第四章:机械动力学4.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4.2 教学内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机械动力学分析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机械动力学分析的能力第五章:机械设计方法5.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学会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机械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与步骤的应用能力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6.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学会运用设计原理分析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分析与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的理解实物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与功能的认知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工作条件分析的能力第七章:机械强度计算7.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学会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7.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强度计算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动画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控制8.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学会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8.2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振动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的理解实验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振动危害与控制原理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九章:机械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学会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9.2 教学内容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度量与改进措施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学会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流程与策略的认知程度创新设计竞赛报告,评估学生对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原理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特点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机械原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原理的概念和特点讲解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介绍机械原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二章:力学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区别和联系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2.3 教学过程引入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2.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2.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三章:机械运动和动力传递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动力传递的方法和原理3.2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动力传递的方法和原理齿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比较和应用3.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讲解动力传递的方法和原理比较和讨论齿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3.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3.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四章:机械结构和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掌握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2 教学内容机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机械结构的设计实例和应用4.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分析机械结构的设计实例和应用4.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4.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五章:机械系统的分析和优化5.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法了解机械系统优化的目标和约束条件5.2 教学内容机械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法机械系统优化的目标和约束条件机械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和效果5.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法讲解机械系统优化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分析机械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和效果5.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5.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六章:机械动力学6.1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自由度和刚体运动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6.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讲解自由度和刚体运动推导和解释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6.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6.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控制7.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振动的类型和特性掌握机械振动控制的方法7.2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的类型和特性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方法7.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振动的类型和特性讲解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分析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讨论机械振动控制的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7.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八章:机械可靠性工程8.1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可靠性的分析和设计方法8.2 教学内容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可靠性与失效分析可靠性模型和设计方法可靠性测试和验证8.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与失效分析介绍可靠性模型和设计方法讨论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8.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九章:机械制造工艺9.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铸造、焊接、切削、装配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9.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讲解铸造、焊接、切削、装配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9.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新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竞赛和项目实践10.3 教学过程引入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创新设计实践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创新设计竞赛和项目实践10.4 教学资源教案、PPT、相关书籍和文章10.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和练习创新设计竞赛成果和项目报告评审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机械原理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了解机械原理的核心要素。

《机械原理》教学总结

《机械原理》教学总结

《机械原理》教学总结机械原理教学总结引言本文总结了在《机械原理》课程中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课程改进和教学提供参考。

课程内容1. 第一章:引言- 简介机械原理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2. 第二章:力的矢量表示- 介绍力的概念和性质- 示范如何以矢量方法表示力的作用3. 第三章:力的平衡-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 实际案例分析和练,让学生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力学问题4. 第四章:力的组合- 探讨多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引导学生进行练和实验,理解力的组合问题5. 第五章:运动基础- 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方程- 提供实际案例和题,帮助学生掌握运动学知识6. 第六章:摩擦力- 讲解摩擦力的原理和特性-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摩擦力对机械系统的影响教学方法1. 讲解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 引导式研究-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 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动画、实验视频等辅助工具,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 个性化辅导- 对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关心学生的研究情况。

课程改进1. 增加实践环节- 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入案例分析- 在课堂上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题以及在线研究平台,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

4. 定期反馈和评估- 定期与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估,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论通过本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总结,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学习方法如何学好本课程。

要学好本课程,首先务必对机械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机械现在是、将来仍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执行工具,没有机械的支持, 一切现代工程(宇航工程、深海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跨江大桥、过海隧道、摩天大楼、……)都将无法实现。

熟悉机械原理学科进展现状与趋势,既有助于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深入学习,也有助于让我们深信机械工业将永不停歇地日新月异地迅猛进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学习内容*机构的构成(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平面机构的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副学习要求*搞清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运动链及机构等重要概念。

*能绘制比较简单的机械机构运动简图。

*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能推断其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对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有所熟悉。

*对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合理设计问题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对平面机构的构成原理有所熟悉。

重点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等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至于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代则属于拓宽知识面性质的内容。

学习难点是:机构中虚约束的判定问题。

学习安排*机构运动分析任务、目的与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用综合法作复杂机构的速度分析*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学习要求*正确懂得速度瞬心(包含绝对瞬心及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通常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能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能用矢量方程图解法或者解析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重点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学习难点是:对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特别是两构件重合点之间含有哥氏加速度时的加速度分析。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

《机械原理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动规律。

3. 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并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概述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机械系统的组成固定连接和运动连接机构和机器的区别与联系3. 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和双曲柄机构连杆运动的分析方法4. 凸轮机构凸轮的分类和基本参数凸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凸轮与从动件的配合关系5. 齿轮机构齿轮的分类和基本参数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工作特点齿轮的设计和选择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机构的运动和原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机械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2. 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包括图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

3. 实物模型:展示各种机械机构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计算机软件:使用相关机械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进行机构分析和设计。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学生完成一个机械系统的设计项目,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机械原理概述课时3-4:机械系统的组成课时5-6:平面连杆机构课时7-8:凸轮机构课时9-10:齿轮机构课时11-12:其他常用机构课时13-14: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课时15-16:机械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课时17-18:机械系统的运动合成与分析课时19-20: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课时21-22:机械系统的控制原理课时23-24: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课时25-26:机械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课时27-28: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课时29-30:机械系统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课时31-32:课程总结与展望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一、教案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的传递、能量转换等。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概念和原理。

三、案例分析(4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涉及的机械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四、案例分析(续)(40分钟)1. 继续分析上一个课时的案例,深入探讨机械原理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

3.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二、教案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原理应用案例。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上课日期:上课年级:上课科目:理学课时:1课时编写人:焦映厚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2)机械原理在复杂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原理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感悟。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教师通过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实践活动:(1)教师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和应用方法;(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和应用方法;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F 3n (2 pl ph )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基本概念: 机构的自由度即是机构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机构的自由度就是机构应具有的原动件数目。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自由度、原动件数与机构具有确定运动之间有何关系?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n3 n4 pl 4 pl 5 ph 0 ph 0 F 3 3 (2 4 0) 1 F 3 4 (2 5 0) 2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机械原理又称为机器理论与机构学。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及动力特性,以及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它是机械设 计理论和方法中的重要分支。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机械。
第一章 绪 论
一、机器的组成 定义:机器是一种由人为物体组成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 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人类的劳动。 根据工作类型不同,机器一般可以分为: 动力机器的功用是将任何一种能量变换成机械能,或者将机 械能变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内燃机、压气机、涡 轮机、电动机、发电机等都属于动力机器。 工作机器的功用是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例如,金 属切削机床、轧钢机、织布机、包装机、汽车、机车、飞 机、起重机、输送机等都属于工作机器。 信息机器的功用是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例如,复印机、 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都属于信息机器。
n 11 pl 17 ph 0
p 2 pl ph 3n 2 10 3 6 2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例:计算自由度
n5 pl 7 ph 0
F 3 5 2 7 0 1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教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开课单位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适用专业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授课班级机械A1731、A1761、A1762 授课教师张雪莲职称讲师二○一八年八月《机械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是人类用以转换能量和借以减轻人类劳动、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之一。

当今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以近代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也与机械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机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是机器和机构理论的简称。

它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以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技术基础课。

机器的种类繁多,如内燃机、汽车、机床、缝纫机、机器人、包装机等,它们的组成、功用、性能和运动特点各不相同。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共性理论,必须对机器进行概括和抽象内燃机与机械手的构造、用途和性能虽不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组成、运动确定性及功能关系看,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同时具备上述3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就称为机器内燃机和送料机械手等机器结构较复杂,如何分析和设计这类复杂的机器呢?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即首先将机器分成几个部分,对其局部进行分析。

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实物组合体。

最常见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开式链机构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可以看出,机构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它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仅仅起着运动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为了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提高承截能力,一般希望增大重合度ε,但是ε不可能任意增大,其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a)齿顶高系数h*a:增大h*a可使实际啮合线加长,从而增大ε。

b)齿数z1,z2:齿数增多,也可使加长,从而增大ε。

当z1一定,z2增至无穷多成齿条时,其重合度为:,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z1、z2都成齿条时,重合度ε将趋向于极限值当h*a=1,时εmax=1.981。

将随啮合角的增大而减小。

εc )啮合角‘:,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可参见CAI或教材中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公式表。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系数的选择渐开线齿轮传动类型:A)标准齿轮传动(;B)高度变位齿轮传动(,x1=-x2);C)角度变位齿轮传动(。

,可以减小机构尺寸,减轻轮齿的磨①正传动:损,提高承载能力,还可以配凑并满足不同中心距的要求。

②负传动:,可以配凑不同的中心距,但是其承载能力和强度都有所下降。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系数的选择变位齿轮的应用a)避免轮齿根切:为使齿轮传动的结构紧凑,应减少小齿轮的齿数,当zzmin时,可用正变位以避免根切。

b)配凑中心距:变位齿轮传动设计中,当齿数z1、z2一定的情况下,若改变变位系数x1、x2值,可改变齿轮传动中心距,从而满足不同中心距的要求。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采用的c)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系数的选择变位齿轮的应用正传动时,可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若适当选择变位系数,能降低滑动系数,提高齿轮的耐磨损和抗胶合能力。

《机械原理》教案(2)

《机械原理》教案(2)

《机械原理》教案适用班级:机本开课时间: 20 -20 学年第学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附件: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机械原理教学设计一览表4、机械原理教学进度表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6、机械原理MCAI教案(单行本)7、班级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学院2006年8月第一章绪论(1)总课次:1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总课次:2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总课次:3重算锯床的F复合铰的表现形式:2)由滚子凸轮机构的F计算问题引出——局部自由度定义处理方法重算滚子凸轮机构滚子与齿轮的区别3)虚约束定义由机车车辆联动机构的分析引入——轨迹重合中的虚约束进一步引入——导路平行的多个移动副——轴线重合的多个转动副——接触点法线重合的多个高副由行星轮系机构分析引入——机构中的对称部分由以上虚约束的出现情况强调其几何条件的重要性简介虚约束的作用4)实例综合分析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判定其运动的确定性。

3、机构组成原理1)全低副机构基本机构(级机构):定义形式基本机构的F=1从动件系统:定义基本机构=原动件数对基本机构的F进行分析——原动件数=基本机构的F由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推出——从动件系统的F=0推出n与pL的关系杆组:定义级杆组:(一个构件上运动副数最多为2个)——表现形式级杆组:(一个构件上运动副数最多为3个)——表现形式机构组成原理作业习题:续2-9 2-10 及2-13 思考2-8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3)第三章机构的性能分析(1)总课次:4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及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综合;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平面机构位置图和动点轨迹的求法简介速度瞬心的概念及求法重点难点重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速度瞬心的概念难点: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及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课件素材使用由高副低代的几种特殊情况的图片简介其分析方法;由机构结构分析实例图片讲解分析步骤;由机构综合常见形式动画简介机构综合方法。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分析:
➢ 构件 2为二力杆此二力大小 B
2 有害阻力: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无 用阻力,如有害摩擦力、介质阻力等,
✓损耗功 输出功 :克服有害阻力所作的功,
注意
摩擦力和重力既可作为作正功的驱动力, 也可成为作负功的阻力,
二、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
1 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 运动副两元素接触处彼此的作 用力 ; 2 确定为了使机构原动件按给定规律运动时需加于机 械上的平衡力,
M b R21 lh21
❖根据构件1的力平衡条件机架对该构件的反力:
R6 1R2 1
§9-5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考虑摩擦时,机构受力分析的步骤为:
1 计算出摩擦角和摩擦圆半径,并画出摩擦圆; 2 从二力杆着手分析,根据杆件受拉或受压及该杆相对于另 一杆件的转动方向,求得作用在该构件上的二力方向;
其特征是该力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锐角,所作 的功为正功,称驱动功或功,
2 阻抗力: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
其特征是该力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钝角,所作的 功为负值,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续
❖阻抗力又可分为有益阻力和有害阻力, 1 有益阻力:是指为了完成有益工作必须克服的生产 阻 力,故也称有效阻力, ✓有效功 输出功 :克服有效阻力所作的功,
2、按上述次序进行分析,
例2 续
1 构件组5、4的受力分析
lh65
R65
P r Q 5 P I 5 R 6 5 R 4 5 0
大小:√ √ √
方向:√ √ √


R65Pde, R45 P ea
❖对E点取矩R65的作用线的位置
lh6
5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教案“[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1.1 课程背景1.1.1 机械原理是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1.1.2 通过对机械原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1.3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2.1.1 机械:由多个零件组成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

2.1.2 机构:机械中不包含动力源的部分,负责传递、转换和控制力或运动。

2.1.3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价的学科。

三、教学内容3.1 机械原理的主要内容3.1.1 机构分析:研究机构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

3.1.2 机械设计: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和参数,满足性能要求。

3.1.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研究机械系统的受力、运动和稳定性等问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分析、机械设计和动力学分析的方法。

4.1.2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4.1.3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原理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机构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和力学基础。

5.1.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设计原理和软件工具。

5.1.3 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和反思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准备PPT、教学视频等电子教学资源,用于展示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例。

6.1.2 准备一些实际的机械部件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机械原理的工作原理。

电子行业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机械原理电子教案1. 简介在电子行业中,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与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着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教案将介绍电子行业中常见的机械原理,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知识和理论指导。

2. 学习目标本教案的学习目标包括: - 了解机械原理在电子行业中的重要性; - 掌握常见的机械原理概念和术语; - 理解机械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内容3.1 机械原理概述•机械原理定义和基本概念;•机械原理的分类;•机械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2 电子设备中的机械原理•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和组成部分;•机械结构与电子元件的固定和连接;•机械结构对电子设备性能的影响。

3.3 常见机械原理及其应用•原理1:杠杆原理–杠杆原理的定义和公式–杠杆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原理2:齿轮原理–齿轮的种类和特点–齿轮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原理3:带动机构原理–带动机构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带动机构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原理4:连杆原理–连杆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连杆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3.4 机械原理实验本教案还包含涉及机械原理的实验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内容包括: - 杠杆实验 - 齿轮传动实验 - 带动机构实验- 连杆实验4. 学习方法•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实践操作:进行机械原理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讨论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5.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本教案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doc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doc

[理学]机械原理总结课电子教案焦映厚上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为了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提高承截能力,一般希望增大重合度ε,但是ε不可能任意增大,其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a)齿顶高系数h*a:增大h*a可使实际啮合线加长,从而增大ε。

b)齿数z1,z2:齿数增多,也可使加长,从而增大ε。

当z1一定,z2增至无穷多成齿条时,其重合度为:,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重合度的物理意义:z1、z2都成齿条时,重合度ε将趋向于极限值当h*a=1,时εmax=1.981。

c)啮合角‘:ε将随啮合角的增大而减小。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5、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计算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可参见CAI或教材中的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公式表。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系数的选择渐开线齿轮传动类型:A)标准齿轮传动(;B)高度变位齿轮传动(,x1=-x2);C)角度变位齿轮传动(。

①正传动:,可以减小机构尺寸,减轻轮齿的磨损,提高承载能力,还可以配凑并满足不同中心距的要求。

②负传动:,可以配凑不同的中心距,但是其承载能力和强度都有所下降。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系数的选择变位齿轮的应用a)避免轮齿根切:为使齿轮传动的结构紧凑,应减少小齿轮的齿数,当zzmin时,可用正变位以避免根切。

b)配凑中心距:变位齿轮传动设计中,当齿数z1、z2一定的情况下,若改变变位系数x1、x2值,可改变齿轮传动中心距,从而满足不同中心距的要求。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16、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应用与变位系数的选择变位齿轮的应用c)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采用的正传动时,可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若适当选择变位系数,能降低滑动系数,提高齿轮的耐磨损和抗胶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目 11、机构中速度瞬心
位置的确定 12、三心定理
21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13、移动副的摩擦和自锁
22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14、转动副轴颈的摩擦和自锁
23
二、例题分析
例1 如图所示铰链四杆机 构中,已知各杆长度为:
lAB 20mm lCD 85mm
lBC 60mm lAD 50mm
1、说明该机构为什么有曲柄,指明哪个构件为 曲柄;2、以曲柄为原动件作等速转动时,是否 存在急回运动,若存在,确定其极位夹角,计 算行程速比系数;3、若以构件AB为原动件, 试画出该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和最大传动角的位 置;4、回答:在什么情况下此机构有死点位置?
的摩擦系数f,作用在滑块上的水平阻力为
Q,试通过对机构图示位置的受力分析(不 计各构件重量及惯性力),确定作用在点B 并垂直于曲柄的平衡力P的大小和方向。
29
二、例题分析
例5 如下图所示的齿轮连杆机构中,已
知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利用速度瞬心法求图 示位置构件3的角速度ω3。
3 2
1
5 1
4
30
二、例题分析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1. 机构的组成要素; 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
条件; 4.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本章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1、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2、机构的组成要素 3、构件 4、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5、运动副 6、运动副元素 7、约束 8、运动链 9、开式运动链与闭式运动链 10、机构
8
二、例题分析
例3 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
机构的杆组及机构的级别。
4
2
5
9
6
8
1
3
7
9
二、例题分析
1 2
1
4
2
5
9
6
8
3
7
4
5 6 3
7
9 8
10
二、例题分析
例4 计算下图所示机构自由度 (若存在局部
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请指出)。
B 1
A
C
2
3
D 5F
H
6
G 7
E I
11
D
虚约束
8 K 9
n 8 ; PL 11 ; PH 1
F 3n 2PL PH
38 2 111 1
6
二、例题分析
例2 计算下图所示机构自由度 (若存在局部
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请指出)。
F
6
B 3D 5
A1
2
4
C
E
G
H
7
8
I
J 9
7
F6Biblioteka B 3D 5A12
C
4
E
G
H
7
8
I
J 9
F 3n 2PL PH 3 8 2 11 1 1
局部自由度
4
C
5F
H
6
G
B
2
3
7
1 E
I
A
n 6 ; PL 8 ; PH 1
F 3n 2PL PH
362811
12
二、例题分析
例5 如图所示, 已知HG=IJ,且相互平行;
GL=JK,且相互平行。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 (若 存在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请指出)。
I
H
8
7
G J 10
四杆机构基本概念、四杆机构设计。 16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 3、铰链四杆机构中有曲柄的条件
17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4、压力角与传动角
18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5、极位夹角
19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6、急回运动
20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7、行程速比系数 8、机构的死点位置 9、速度瞬心的定义 10、机构中速度瞬心
9
6
B
C
1
11
K
L
D2
A
E3
4
F
5
13
虚约束
复合铰链 局部自由度
I
H
8
7
J
G
6
B
10
9
C
1
11
K
L
2
A
E 3D
4
F
5
n 8 ; PL 11 ; PH 1
F 3n 2PL PH
38 2 111 1 14
二、例题分析
例6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若存在局部自
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请指出)。
2B
1A
C
34
5
D
E
F 3n 2PL PH 37 210 1
7
6
15
第三章 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1)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的速度瞬心法; 2)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效率的计算、
机械 的自锁; 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
及其基本知识; 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本章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瞬心法、摩擦受力分析;
3
P35
2
P23
P12 P15 1 P14
1
P13
P34 P45
5
4
1
5
2
4
3
31
二、例题分析
例6 在下图所示夹具中,已知偏心盘
半径R,其回转轴颈直径d,楔角λ,尺寸a, b及l,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f,轴颈处当 量摩擦系数f v。试求:
1、当工作面需加紧力Q时,在手柄上 需加的力P;
2、夹具在夹紧时的机械效率η;
构的原动件为构件1, 且AB=a,BC=b,DE=c,3
AD=d,b>a,BC与CE
垂直。
D
E
试求:
2
B 1 A 4
1、从动件3的两个极限位置(画图表示)
2、机构的极位夹角θ(写出表达式)
3、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写出表达式)28
二、例题分析
例4 图示的曲柄滑块机构,已知各杆件 的尺寸和各转动副的半径r,以及各运动副
2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11、机架 12、主动件(原动件) 13、从动件 14、运动副的分类 15、机构运动简图 16、机构示意图 17、机构自由度的含义 18、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平面
机构的结构公式)
19、机构自由度、机构原动件的数目 与机构运动的关系
3
一、基本知识与概念
2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1、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22、基本杆组(阿苏尔杆组) 23、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4、基本杆组的分类 25、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26、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夹具在驱动力P作用下不发生自锁, 而在夹紧力Q为驱动力时要求自锁的条件。
32
二、例题分析
33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
4
二、例题分析
例1 如图所示,已知: DE=FG=HI,且相互
平行;DF=EG,且相互平行;DH=EI,且相互 平行。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 (若存在局部自由度、 复合铰链、虚约束请指出)。
D4
E
B3
1
2
5 F
6
7 G
A C
H
I
8 K 9
5
局部自由度
D4 E
B3
1
5
7
2F
6 G
A C
H
I
复合铰链
虚约束
24
二、例题分析
25
二、例题分析
例2 设计如图所示一曲柄滑块机构,已 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K=1.5,滑块的冲程 lc1c2=50mm,导路的偏距e=20mm,求曲柄 的长度lAB和连杆的长度lBC 。
26
二、例题分析
注意: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无急回特性。
27
二、例题分析
例3 图所示为一摆 C
动导杆机构,已知该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