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
1,2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
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
,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
语方言。 [2]
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
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
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始招收方言学研究生,这是我国第二批受过系统培训的方言学人才。同时,各高校中 文化革命 前活跃的老方言工作者在沉寂了10年之后,研究方言的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方言学迅速成为语言学科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科。可惜的是,在这时期,一方面河南的高校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培训方言人才、振兴方言学科,另一方面河南较早从事方言研究的工作者,因为诸多原因大部分人没有继续自己的研究,于是,在当代方言学迅猛发展的20年中河南方言研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这20年也并非没有可圈点处。
首先,贺巍先生的研究在整个河南方言研究中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从1979年发表 获嘉方言的连读变调 起,20年间贺巍先生发表14篇论文,出版3部专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代表了国内方言研究的较高水平。其研究内容遍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方向集中在豫北晋语的获嘉方言和豫西中原官话的洛阳方言上。 获嘉方言研究 (1989)一书的出版代表着汉语方言描写的细致和深化,书中对变韵和不同语法功能的描写对国内方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洛阳方言词典 (1996)是河南第一部地方方言词典。这些成就奠定了贺巍先生在河南方言研究乃至整个方言学界的地位。
1993年,张启焕等人著的 河南方言研究 一书出版。这本书所用材料仍是50年代末普查得来的,有些陈旧,内容也因追求全面而显得单薄,但这毕竟是人们全面了解河南方言概况的唯一一本专著,其意义自不待言。
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联系历史研究河南方言。如裴泽仁从移民和流民的角度研究豫西、豫北方言的形成;张启焕、阎敬业从古汉语的角度研究汴洛方言等,代表了河南方言研究的新方向。
其他如卢甲文、李宇明、周庆生、丁声树、王森、刘冬冰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河南方言的概貌。
二、河南方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0年以后,参与河南方言研究的人数大大增加。从2000 2006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与以前40年(1957-1999)的总量大致相当,然而论文的质量却不及第二阶段。札记类的方言词语研究较多,而系统的词汇研究论文却没有;语音研究仍停留在音系整理和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对比上。闪光之处是:段纳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变异 显示出一定的理论水平,张雪平(2005)、辛永芬(2006)的几篇关于叶县、浚县方言语法的文章描写细致全面、分析切中肯綮。别不赘言。
从现有材料来看,河南方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研究有点无面,不成系统,这是总体缺陷。现在涉猎河南方言的学人并不少,除贺巍外,我们还没看到有人针对一个地方进行过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是发表了一两篇文章后便销声匿迹了,因此我们对河南方言的了解也便局限于这一个又一个零星的材料上,无法了解到一个地点方言的全貌。这种触电式的研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方言研究还很远,因而它的语言学价值微乎其微。
2.调查描写不够深入。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方言的描写就已经转向细致和深化,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并未完成这一转变。语音类的文章,几乎见不到关于音变、连读变调、文白异读等问题的讨论;词汇类的都是些札记、散论、探析等方言词分析的文章,还没有人对某地的方言词汇进行过系统的描写。
3.描写多,阐释少。与描写转向细致和深化的同时,方言界也开始了由现象描写到规律阐释的转变。一方面阐释方言接触引起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阐释方言自身的历史变化规律。河南方言在这两方面都有先天优势:北部存在着晋语同中原官话的接触问题,南部存在着江淮官话同中原官话的接触问题,而中间黄淮之间是河南方言的主体,则存在着从中古 广韵 至近代 中原音韵 至现代中原官话的历史演变问题。但近年来尚未见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
4.缺少一支训练有素、成规模的、稳定的研究队伍。河南方言研究的队伍基本呈散兵游勇状态,专业的少,业余的多,对方言的研究也是兴趣所至,偶然为之,写出来的文章难免隔靴搔痒。因此我们呼唤更多有学术眼光的青年后学立志于河南方言的研究,为河南方言研究繁荣局面的早日到来做贡献。 三、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那么,如何加强河南方言研究,以便尽快取得突破呢?下面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从区域角度看,河南方言研究中,北、中、南三地的研究应各有侧重。黄河以北的六市大部分地区属晋语,研究的重点应是晋语向中原官话扩散和晋语、中原官话的相互影响。中原官话历史悠久,而晋语由于地理原因相对封闭、稳定,二者之间谁对谁产生影响,如何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中部黄淮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代表着河南方言的主体,是古代中原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演变规律及其同普通话的关系是
11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