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
![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a63cc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1.png)
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关于河南地方方言的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中国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
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
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河南话和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是音调的差别,大部分地区的口音十分接近普通话,只有声调的不同,但这种差别不影响同能听懂普通话的人的交流,能听懂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
下面介绍几种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
河南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
”在河南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
3.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河南方言里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1.成色在普通话里“成色”是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
”在河南方言里“成”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事”。
2. 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
”在河南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
3.力量河南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
关于平顶山方言语音演变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平顶山方言语音演变国内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a07b067ebd64783e08122b35.png)
关于平顶山方言语音演变国内研究状况作者:金果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1期摘要河南话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河南省境内的方言有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官话中的中原官话,另一类是属于晋语的邯新片。
晋语是北方唯一的非官话方言,中原官话是全国第一大官话方言。
河南境内,晋语的邯新片方言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太行山山区一带,中原官话则分布在除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包括豫北平原。
关键词平顶山方言演变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河南古称中州、中原、中国,为南宋以前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通行河南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
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古入声学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入声字韵母的读音上有较大的不同,是区分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中原官古入声字的读音在城区青年人的方言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
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韵母和声调的变异尤为显著。
在这次变异过程中,那些在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
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变异以字音中的音类为单位,进入方言的是外来的音类而不一定是外来的音值。
变异过程中,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声调转变则韵必转,没有调转韵不转的例子,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以解释为演变过程不听语音层次的叠加,是方言的一些语音形式在不同的时期与共同语竞争演变的结果。
变异过程中语音是突变的,在词汇扩散过程中是渐变的,而词中的外来的音类进入语音系统内部需首先经过系统结构自身的整合。
词汇扩散理论将音变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音变的起始、变换及演变的完成。
语言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实体,能够不断将历时的各种次系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的变异是一项正处在动态演变过程中的语音变异。
现在我们就试图在这个框架下考察平顶山新派方言中古入声字正在进行着的语音变异的演变规律。
河南平顶山方言程度副词“恁”研究
![河南平顶山方言程度副词“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4a49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5.png)
河南平顶山方言程度副词“恁”研究
唐亚娟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4(8)4
【摘要】平顶山方言的程度副词范畴具有特殊性,“恁”经常出现在口语表达中。
该文认为,平顶山方言中的“恁[n■n^(41)]”为程度副词,并尝试从语法、语用和量级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恁”的用法及特点。
研究发现:从语法功能来看,程度副词“恁”主要用来修饰具有隐喻性或感情色彩浓厚的名词,修饰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愿动词,或者修饰短语等;从语用角度来看,“恁”受其搭配成分感情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示肯定、劝阻、疑问的感情色彩,“恁”一般通过重音、倒装,个别情况下通过重叠形式“恁X恁X/Y”来凸显焦点;从量级程度来看,“恁”属于绝对高量级程度副词,并且平顶山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恁”“镇”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常替换使用。
该文旨在丰富平顶山地方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唐亚娟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安阳市区汉语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2.河南商丘方言中的程度性指示词“恁”
3.渑池方言中特殊副词"可、痛、镇、恁、些"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61ddd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1.png)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目录论文字数要求:5000—10000字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古代文学部分四、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五、外国文学部分六、古代汉语部分七、中学语文教学部分八、文学理论部分一、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XX方言语音系统与普通话的异同2.普通话•方言•地方文化3.报刊中的错别字分析4.校园用字现象调查报告5.时髦用语与校园文化6.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7.手机短信的语用考察8.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9.报刊语言规范问题10.流行词语观察;11.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12.汉语中新词新语面面观13.广告中的成语变异现象14.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15.称呼语与民族文化16.预设的语用技巧1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18.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19.词义引申与词语活用20.成语变用与广告策划2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22.并列结构与汉民族文化23.宾语的简省与残缺24.全国杂志名称命名理据研究25.……地区(市)地名理据探究26.XX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27.歧义研究(静态与动态(交际))28.语境面面观29.“连”字句研究30.联合(并列)短语考察31.语法化现象举隅32.复句关系词语的功能与复句关系34.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35.幽默(讽刺)小品的语言艺术;36.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37.词语运用中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38.否定羡余现象的语用考察39.语序与修辞40.现代汉语的超常搭配现象考察二、写作方向论文参考题目写作理论方向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2。
论创作中的心理定势3。
论写作的自我意识4。
论写作中的创造想象5.论文章的开头艺术6.论文章的结尾艺术7.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8.论作者的生活积累对其创作的影响9.论作者的审美品位与作品的价值取向散文写作方向10.散文的纪实与虚构11.散文真实性刍议12.论散文的“散13.论XX散文的语言艺术14.论XX散文的结构艺术小说写作方向15.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16。
河南平顶山方言语法浅析
![河南平顶山方言语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f611f55a8102d277a22f52.png)
河南平顶山方言语法浅析摘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平顶山方言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尤其在词法、句法两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差异。
关键词:平顶山方言;语法;差异平顶山方言属于官话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
在具体的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上,平顶山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相似,但是,在词法(词类、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句法(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方面,平顶山方言有着独特的地方。
一、词的构成(1)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存在的词,在平顶山方言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表达特有的涵义。
例如:出门—出嫁鬼—炫耀旋—危险能—聪明肉—动作慢(2)有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存在的词,是平顶山方言中特有的。
例如:股堆:(量词)一堆渣头:面酵子甜熟杆:甘蔗厮跟:一起木杻:没有癔症:刚睡醒的样子当门:外屋枯楚:有皱纹出驴:到处跑诡撅:臭美(3)平顶山方言在词的构成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地方。
1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但在平顶山方言中是单音节的。
例如:怼—批评怪—厉害捣—欺骗2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但在平顶山方言中是多音节的。
例如:看美儿—恰好甜熟杆—甘蔗马虎瞪—迷瞪小出儿出儿—蟋蟀3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与平顶山方言音节一样,但说法相差很大。
例如:老末—最后住贵—贵重老鳖—吝啬出串—蚯蚓信球—傻瓜二、词缀词缀是由词根演化而来的,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缀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缀按照与词根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平顶山方言中的前缀、中缀和后缀。
(一)前缀1“老” 一般在平顶山方言中由“老”作为前缀的词,指人或物时多有贬义。
例如:老娘们儿—妇女老油子—滑头的人老不死—骂老年人的话老好人—不愿得罪人的人老闺女—年纪较大还没结婚的女子2“怪”在平顶山方言中由“怪”作为前缀的词,多表示程度的加深。
原版河南方言儿化现象研究.docx
![原版河南方言儿化现象研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32619908bd63186bdebbc3d.png)
河南方言儿化现象研究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
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希望通过对河南儿化现象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河南方言以及宣传河南的历史文化。
这不仅是个人的,更是世界的,应当从中懂得利用文明和文化的力量去实现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展。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nature will have 56 dialects of 56 nationalities. Occur in many parts of China in the dialect and its phenomenon, its nature of henan dialect is also existed. For the study of its phenomenon in henan dialect is a treasur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studies, this study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local culture in henan diale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n henan dialect its phenomenon of the in-depth research, mainly studies the causes of its phenomenon of henan dialect,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its inherent cultural market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Hope that through the study of henan its phenomenon can good understanding history and culture in henan henan dialect and propaganda. This is not only a person, is the world, should have understood the power of the use of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to achieve the expansio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channels.Key Words:Henan dialect; erotic phenomenon; cultural connotation目录引言 (3)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 (3)(一)方言系属 (3)(二)河南方言儿化的历史成因 (3)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 (4)(一)名词的儿化 (4)(二)动词的儿化 (4)(三)形容词的儿化 (5)三、量词的儿化 (5)(一)物量词的儿化 (5)(二)动量词的儿化 (5)四、代词、副词的儿化 (6)(一)代词 (6)(二)副词 (6)五、河南方言儿化与普通话儿化的比较 (6)六、结语 (9)七、致谢 (10)引言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平顶山方言
![平顶山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2258ecb6f524ccbff1218454.png)
1、饺子不叫饺子,叫扁食。
2、叔不叫叔,叫达。
3、蹲不叫蹲,叫估装。
4、厕所不叫厕所,叫拆所儿。
5、上衣不叫上衣,叫布衫儿6、短袖不叫短袖,叫坎儿。
7、马甲不叫马甲,叫坎甲儿。
8、煽一巴掌叫“呼一巴掌”9、背……脊娘10、太阳……日头11、昨天……叶儿个12、放东西,叫搁到那儿13、膝盖,叫布老盖儿14、辣椒,叫秦椒15、鹰,叫老雕16、板凳叫蹲儿17、衣服兜叫布袋儿18、牛叫偶19、恶心叫格一20、女孩叫妮儿21、坏叫孬23、蝉叫麻唧了儿24、捉迷藏叫藏老木儿25、没事叫木事儿26、花生叫老瓜使儿27、很累叫可使哩慌28、骗人叫倒人29、夹菜叫叨菜30、聊天叫喷阔儿31、估计叫约摸住32、叫喊叫胁火33、正好叫可美34、无论如何叫脆啥都中35、骂人叫倔人36、没注意叫不徐过37、同龄人叫一筏儿38、下午叫后班儿39、现在叫阵这儿40、刚才叫姜结儿41、咽喉叫胡咙42、麻雀叫小串儿43、舒服叫出坦或带劲44、厨房叫灶火45、卧室叫里薄儿46、吃晚饭没叫喝木有平顶山独有的方言!(转自平顶山晚报)将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呵呵!股堆:用作量词,指堆在一起的一堆东西;布骤:特指有规矩地挂起的一串东西;爬查:蝉的幼虫;渣头:面酵子;甜熟杆:甘蔗;黄黄苗:蒲公英;木杻:没有;圣人蛋:狂妄自负;多咱儿:什么时候;枯倦:蜷缩;外先人:丈夫;出门:出嫁;当门:外屋;枯楚:有皱纹,不平展;癔症:刚睡醒的样子;日恼:数落。
例:你今天让领导日恼了吧?厮跟:一起;可碜:讨厌,恶心;搁依:意思同上;伤食:欺负;年世个:去年;突鲁:下滑;出驴:到处跑;木任舌儿:什么也没有;诡撅:臭美;不出坦:不舒服;眼气:羡慕;捣(缺):欺骗;不济事:不顶事/不当事;怪:厉害例:这个怪哩很!轩:好例:这白菜轩哩很!充数贼:不懂装懂的人;搁不住:不值得;鞋火:大声喊;不搭视:不理睬;看美儿:恰好,正好;越巴:更加;搁廖:古怪;怼:批评等意思例:领导怼你的时候你可不敢吭气儿呀!跟盖:旁边,身边木牛——没有的意思偶——就是牛,奶牛的牛怼——舞阳的dui,可万能动词可张——慌张的意思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赖爪——赖种去球——完了不老盖——膝盖嘎支(几)窝——腋窝夜黑——昨晚的意思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不枪中——不行的意思跟盖——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出儿出儿油——蟋蟀各意人——恶心人突鲁——下滑的意思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个寥——古怪气蛋——烦人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摸肚——最后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芫荽(yan sui)——香菜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老末——最后的意思愚活——绣逗,迷瞪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白动——别动驭(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哋(dei)、加,卧,驭墩儿——板凳阿(a音或e音)渣——龌龊摆置——收拾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毒气——狠的意思幺火,协活——喊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清倒切——早晨老渣皮——不时髦马几妞——知了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出绿——跑的意思拉虎——邋遢马虎瞪——迷瞪鬼觉——臭美的意思嗑衬——恶心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糊肚——有点稠的粥木求事--没事摸嘟儿——最后的意思扁嘴——鸭子住贵——贵重长虫——蛇楚喘——蚯蚓熊样,熊货,熊脸——骂人的词信球——白痴,傻瓜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拾捣——收拾,修理坷拉蛋——小石头搁住老——不值得,犯不上吝蛋——烦人抹肚儿——最后清倒切——早晨库券(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弯身吧嗑衬——恶心马几妞——知了可美--舒服的意思。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723b2a1f242336c1eb95edb.png)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
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
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
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
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及发音规律-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及发音规律-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027e0781c758f5f71f67c1.png)
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及发音规律-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汉语的方言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人口聚居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方言,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中所说: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固常然也。
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之一,除河南省域外,也包括周边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中接近河南的一些地域。
大家从豫剧中听到或学到的河南话,它只是为追求舞台效果,为切合字正腔圆而做了艺术加工的,其实这种带有拖腔、尾音又稍微挑个弯的话并不是真正生活中的河南话。
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听起来虽然发音较重,却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人要想说好普通话,也必经过一定的训练。
河南人练习普通话,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是说好普通话的前提河南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是主要差别还是在发音上。
特别是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上亿,而且18个地级市又有着不同的方言,单从发音上讲,各地老方言中,怪冷生僻的特色就较为浓厚。
因此,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先了解一下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发音差异。
第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里,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有些县市虽然也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但在z,c,s与zhi,chi,shi 的读音r,常把声母是z和zhi的都读作声母z,即把资与支都读作资的音;把声母c和chi的都读作声母c,即把操与钞都读作操的音;把声母s和shi的都读作声母s,即把僧与生都读作僧的音。
如新安、孟津、洛宁等地。
有些县市没有舌尖后音,舌尖后音的字多成舌尖前音,zhi,chi,shi 的读音便是z,c,s,常把支、持、师读作子、此、思等字的读音。
如信阳等地。
有些县市根本就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而混同于舌面音。
常把舌尖前音紫、粗、死读作舌面音纸、初、使。
如安阳、汤阴等地。
第二个明显的差异是,在n,1的读音上,河南许多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不同。
平顶山方言
![平顶山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34f9ab25376baf1ffc4fad56.png)
河南平顶山方言,你还有多少不知道?网友:读完笑喷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吹牛——叫港大蛋。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傻瓜——叫信球八叉。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不服气——叫咋卓。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倔强叫——不扶橛。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聪明——叫能类不轻。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可以——叫中。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土——叫坷拉。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杯子——叫茶缸。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拿不到——叫够不卓。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无聊——叫套急。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捉迷藏——叫藏老木。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自行车——叫驴。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走路——叫地蹦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舒服——叫呆劲。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牛逼——叫性类恨。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叫板凳——叫蹲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朋友——叫弟儿们。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最后——叫末肚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不要推——叫不要翁。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蹲下——叫古荡那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那边——叫那枪。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早上、叫青岛切。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上午——叫上半晌。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下午——叫一后波。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晚上——叫杭黑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昨晚——叫夜黑。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鸟——叫小戳儿。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窝囊废——叫戳鸡蛋。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撮箕——叫傻子。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骗人——叫倒你类。
在我们平顶山、还有一种骗人——叫倒骚类。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晕鳖——叫木湖蛋。
在我们平顶山、有一种闲着——叫蛋疼。
如果您还有更多的平顶山方言,请联系我,继续上传。
平顶山方言+语言文字学
![平顶山方言+语言文字学](https://img.taocdn.com/s3/m/69e46a0da8114431b80dd805.png)
河南平顶山方言语法浅析(郭萌萌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650500)摘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平顶山方言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尤其在词法、句法两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差异。
关键词:平顶山方言;语法;差异平顶山方言属于官话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
在具体的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上,平顶山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相似,但是,在词法(词类、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句法(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方面,平顶山方言有着独特的地方。
一、词的构成(1)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存在的词,在平顶山方言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表达特有的涵义。
例如:出门—出嫁鬼—炫耀旋—危险能—聪明肉—动作慢(2)有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存在的词,是平顶山方言中特有的。
例如:股堆:(量词)一堆渣头:面酵子甜熟杆:甘蔗厮跟:一起木杻:没有癔症:刚睡醒的样子当门:外屋枯楚:有皱纹出驴:到处跑诡撅:臭美(3)平顶山方言在词的构成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地方。
1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但在平顶山方言中是单音节的。
例如:怼—批评怪—厉害捣—欺骗2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但在平顶山方言中是多音节的。
例如:看美儿—恰好甜熟杆—甘蔗马虎瞪—迷瞪小出儿出儿—蟋蟀3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与平顶山方言音节一样,但说法相差很大。
例如:老末—最后住贵—贵重老鳖—吝啬出串—蚯蚓信球—傻瓜二、词缀词缀是由词根演化而来的,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缀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词缀按照与词根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平顶山方言中的前缀、中缀和后缀。
(一)前缀1“老”一般在平顶山方言中由“老”作为前缀的词,指人或物时多有贬义。
例如:老娘们儿—妇女老油子—滑头的人老不死—骂老年人的话老好人—不愿得罪人的人老闺女—年纪较大还没结婚的女子2“怪”在平顶山方言中由“怪”作为前缀的词,多表示程度的加深。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河南地方方言现状与存续研究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河南地方方言现状与存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1f4be1910ef12d2af9e7b8.png)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河南地方方言现状与存续研究作者:王亚涛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要】本文以对河南地方方言的形成过程分析开始,对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梳理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特殊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河南地方方言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河南地方方言区别于其他方言区的语言特色是其作为多样化文化生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语言学的分析,将河南地方方言中的构成等语言特征与其形成环境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河南各个方言区特殊的语言形成环境,据此对河南地方方言区进行划分,此后对河南地方方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从人口流动、城镇化、现代化冲击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并梳理出河南地方方言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径,从而解决河南地方方言发展过程中的存续问题。
【关键词】方言;多样性;存续方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形式,其与地方民俗、文化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流失,文化形式逐渐趋同,这对于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极为不利。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探究地方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体现,其在与现代化各种因素的互动中,在保持其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保持其与现代化文化的互动,为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同时也丰富文化多样性的理论。
一、河南地方方言形成历史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东部地区,早在四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形成较高的文明形态,当代陆续发掘的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都展示出河南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河南古代也成为中原地区,从新时期时代之后就保持着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都以以“问鼎中原”作为各个诸侯势力强盛的证明。
人口的迁移带来的是文化的迁移,多种文化的融入到河南文化中,构成河南地方方言形成的文化基础。
在明初年朱元璋就多次要求从省份迁徙人口到河南,从洪武二十一年开始,明朝的各个大臣提出由于河北等省遭受战争破坏,人口数量大量减少,而山西、山东人口种地,耕地较少,可以迁徙这两省的人口到河北、河南等省,将这两省因为战争荒芜的土地进行重新开发,此后朱元璋采取了大臣的建议,将山西泽州、潞州两个州的人口中没有耕地的农民迁徙至河南的太康等地,根据统计在朱元璋实行人口的迁移的五年之后,河南地区的人口规模还不足山西人口数量的一半,也只有山东人口的五分之二,此后类似的人口迁徙,明代还进行了多次,根据《明会要》记载,共有十五次以上的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河南省平顶山方言语法研究
![河南省平顶山方言语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857afa0066f5335b812137.png)
河南省平顶山方言语法研究本文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平顶山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
标签:平顶山方言词法研究句法研究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东与许昌市的襄城县、漯河市的舞阳县、驻马店市的西平、泌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的汝阳、伊川为邻;南与南阳市的方城、南召毗邻;北与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州市、许昌县接邻。
平顶山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这种关系使得平顶山方言在具体的语法现象和语法特点上,与普通话存在着诸多相似点。
尽管如此,平顶山方言仍有一些很有特点的语法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
本文拟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分析平顶山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
一、词法研究(一)词的构成1.平顶山方言中的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其中以名词居多。
例如:桶——水桶镰——镰刀锤——锤子天——天空肉——猪肉明——天亮牙——牙齿花——棉花房——房子爹——爸爸诗——诗歌蝇——蝇子眼——眼睛姑——姑姑妗——舅妈妮儿——女儿毒——毒辣怪——古怪烦——各意精——精明能——聪明旋——危险鬼——炫耀抠——吝啬2.在平顶山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是双音节词语,但语素不尽相同。
例如:(1)一个语素不同好天——晴天成天——整天虼蚤——跳蚤袖儿——袖子巴望——盼望抽斗儿——抽屉大豆——黄豆三伏——末伏挨噘——挨骂天河——银河犟嘴——顶嘴嬎蛋——下蛋晌午——中午牙狗——母狗大油——猪油(2)两个语素都不同日头——太阳搂住——拥抱越巴——更加灶火——厨房芫荽——香菜总算——终于存气——从容眼气——羡慕旁哩——别人富态——丰腴腌臜——肮脏盘缠——路费歇歇——休息凑乎——将就上粪——施肥3.在平顶山方言中为三音节或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为双音节词,这类词语数量较多。
例如:扫帚星——彗星年头儿起——年初眵麻糊——眼眵打忽闪——打闪要饭哩——乞丐不勒盖儿——膝盖儿吸铁石儿——磁石燕面糊——蝙蝠罗锅腰儿——驼背地张儿——地方庄稼人——农民捎带着——顺便后半晌儿——下午生意人——商人八月十五——仲秋(二)词缀平顶山方言的词缀比较丰富,从词缀在词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有前缀、中缀、后缀,其中以后缀居多;从所构成词的词性来看,有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形容词词缀等。
河南方言发展的趋势
![河南方言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3a89c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d.png)
河南方言发展的趋势河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方言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的增加,河南方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异。
本文将分析河南方言的发展趋势,并从音韵、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韵层面的趋势:在音韵方面,河南方言存在着以下几个趋势。
1. 汉语普通话的影响:随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河南方言的音韵系统逐渐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一些普通话中的发音特点渗透到河南方言中,比如一些浊音的化浊、声母的变化等。
2. 地域差异的消失: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的增加,河南方言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
这种趋势使得河南方言逐渐向一个统一的方言演变,出现地域差异减少的情况。
3. 声母的变异:在河南方言中,部分声母的发音存在变异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化,一些声母的发音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g”、“k”等发音可能会趋向其他方言中相近的发音。
二、词汇层面的趋势:河南方言的词汇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趋势。
1. 文化交流的影响: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河南方言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
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外来词汇进入河南方言,丰富了方言的词汇系统。
2. 方言词汇的减少:随着人们对普通话的使用习惯,一些常用的方言词汇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
这种现象导致方言词汇的减少,一些方言特有的词汇逐渐边缘化。
3. 方言特色的保留:尽管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河南方言仍然保留有一些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这些方言特色的词汇在河南地区仍然广泛使用,并且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社交圈子中得到保留和弘扬。
三、语法层面的趋势:在语法方面,河南方言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量词的使用:河南方言中的数量词在使用上可能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一些特殊的数量词用法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河南方言的数量词使用方式可能会趋向普通话。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d6d19e8e9951e79a89278b.png)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河南由于地处中原,长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夏至宋,先后有20个朝代在河南建都。
以河南方言为基础的中原音成为当时“雅言”的语音标准。
现代河南方言大部分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部分属于晋语和江淮官话[1],河南方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词汇层面和语音层面的变化更加明显。
建立河南方言有声档案,保存河南语音在档案学、语言学、文化学、刑侦学等方面都有意义。
现代数字化的进程也加快了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步伐。
1 建设河南方言有声档案的意义现代河南方言大部分是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河南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样,可以大致分五个片区,中原官话郑开片,主要包括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濮阳、商丘、南阳等地区的56个县(市),占河南方言的主体;中原官话洛阳片,主要包括洛阳、三门峡、汝阳、登封、新密等21个县(市);中原官话淮阳片,主要包括周口、漯河、驻马店、淮阳、兰考等地区的20个县(市);豫北晋语区主要包括安阳、新乡、焦作、济源和鹤壁等地区的20个县(市),豫北晋语在音调上保留有古代的入声音调;江淮官话信阳片,主要是信阳地区、正阳、桐柏等12个县(市)。
表面看相差无几的河南方言内部自身也存在差异,通过语言档案的建立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各个语言点之间的差别。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有利于语言学材料的收集与保存,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档案学的研究领域。
河南省的方言研究在过去的30年间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有的是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系统的描写;有的是对方言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深层规律。
但河南方言研究都是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进行的,研究水平和记录准确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过大。
通过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统一操作方法,统一记录格式,统一调查对象特征,能够更准确地保留现代河南方言,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准确的材料。
2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2.1 有声档案建设的硬件设备容易完备。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19346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d.png)
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河南方言有声档案的现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路径和技术支持。
在展望了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前景,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河南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促进方言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护地方文化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可行性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必要性、技术支持、路径探讨、前景展望、具体建议、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河南方言是指使用于河南省境内的各地县市的方言,是中原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发展,河南方言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消失和衰败的风险。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立河南方言有声档案成为了一种保存和传承方言文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尚未有全面系统的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计划,很多珍贵的方言资源尚未被充分挖掘和记录。
本研究旨在探讨建设河南方言有声档案的可行性,为河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方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方言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记录和保护河南方言这一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 探讨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从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阐述建设有声档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研究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现有技术手段和资源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设方案和路径。
4. 深入探讨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技术支持,包括声音采集、存储、传播等技术方面的支持,为建设有声档案提供技术保障。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演变中的方向和规律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演变中的方向和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64f91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3.png)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演变中的方向和规律段纳【摘要】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中的韵母和声调正在向普通话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音类的类推替换",而非寻找"相似的音值".不同的声母、韵母变异时间和特点都各不相同,韵母的变异明显先于声调,"调转韵必已转",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变异的模式都属于普通话与方言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观察其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对研究中原官话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平顶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音类;演变【作者】段纳【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中原官话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入声字韵母的读音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不同,是区分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在官话方言区城市青年人的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读音正处在快速地演变状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平顶山城区方言的入声字读音进行的调查表明,[1]30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以古入声字韵母和声调的变异尤为显著。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与普通话调类分派不一致的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发生了语音变异,方言原有的古入声字特有的韵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处在消失的过程之中。
在整个变异过程中,除了变异的方向性——向普通话靠拢以外,还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规律。
根据调查分析,在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向普通话靠拢的变异过程中,该方言语音系统没有出现音位的增减,进入方言的不是普通话的某个音位,也不是外来词的语音整体,而是普通话的音类——字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方言中的相应音类的竞争。
字音中声、韵、调三个音类都可能因为竞争而发生替换或改变。
音类的替换导致“词”或“字”的语音的变化是突然的、离散的,这个特征更符合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
从词汇化探析河南方言词语的形成
![从词汇化探析河南方言词语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3f09e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5.png)
第35卷第2期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01.35 No.2 2013年3月J o u na l of Ni n g x i a Univesity(Humanities&Social S c i e nc e s Ed i ti o n)Ma t.2013从词汇化探析河南方言词语的形成天亮党吴(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2;二|B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河南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语是从古代继承而来的,词义、用法后来发生了改变,6-g.有方言特色。
通过文献分析,笔者认为河南方言里词汇大体上是由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关键词:河南方言;词汇化;方言词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13)02-0067-06方言词汇的发展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较为复杂察发现方言里词汇化而来的复音方言词语,大体上的问题,涉及语源、历史演变等纵向考察以及方言与也是由上述三种方式形成的。
方言、方言与通语之间的横向比较。
由于词汇发展脉近代以河南方言词语为背景的文献不多,主要络模糊。
相关资料较难搜集等原因造成目前汉语词有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问的白话小说《歧路灯》,作者汇研究中有关词汇形成、发展、演变的论述多散见于李绿园是河南宝丰人.小说采用具有河南地方色彩各种文献中,整体数量少并且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语言,描写清初河南的风俗民情与社会生活[23。
《歧而处于词汇研究边缘地带的方言词汇的语源和历时路灯》为我们研究近代河南方言词语提供了较为理发展考察更是较少有研究者关注。
想的语料。
除此之外,我们结合现代河南籍作家李荤21世纪初.“词汇化”理论逐渐成为汉语词汇发的小说集和已有的河南方言研究资料,来讨论河南展演变研究中的一把利器,取得了很多开创性成果。
方言里方言词汇的词汇化问题。
文中例句除注明出将词汇化理论运用到方言词汇研究中无疑可以拓宽处的以外。
河南平顶山方言
![河南平顶山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69264b7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7.png)
河南平顶山方言河南平顶山方言河南平顶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中原官话,是河南省的代表性方言之一。
平顶山市区大部分居民所说的方言与郑州、开封等中原官话相近,许多发音和词汇已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这种方言的存在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为理解河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平顶山方言的特点语音特点平顶山方言在声调方面与普通话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表明,平顶山方言和普通话的调值调类间有特定的对应规律。
这种差异使得平顶山方言在发音上独具特色,为当地的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具体来说,平顶山方言的声调系统与普通话的四声系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阴平和阳平的区分上更为明显。
阴平调在平顶山方言中往往表现为较高的音调,而阳平则趋于中低音调,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方言在听觉上具有独特的节奏感。
词汇特点平顶山方言拥有丰富的本地词汇,这些词汇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
例如:得劲:表示舒服、爽的意思。
这个词在平顶山方言中非常常用,常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感受非常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用“得劲”来形容天气的舒适,或者某种食物的美味,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生动形象,也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光嘟:指不穿衣服、光屁股。
这个词在方言中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常用于调侃或玩笑中。
例如,在家庭聚会中,长辈可能会用“光嘟”来形容小孩子的顽皮行为,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增添了交流的趣味性。
●墨迹:形容动作缓慢。
这个词在方言中常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拖沓、不干脆。
在工作场合中,领导可能会用“墨迹”来提醒员工提高效率,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沟通的效率。
●古墩:意为蹲着。
这个词在方言中形象地描述了蹲着的姿势。
在农村地区,人们可能会用“古墩”来形容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姿态,这种词汇的使用不仅生动形象,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语法特点平顶山方言在词法和句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所不同。
其中,程度副词“恁”在口语表达中经常使用,具有特殊的语法、语用和量级程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段亚广1,2(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
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
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
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
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
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
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
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
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语方言。
[2]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
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
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
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
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
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
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
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
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
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
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始招收方言学研究生,这是我国第二批受过系统培训的方言学人才。
同时,各高校中 文化革命 前活跃的老方言工作者在沉寂了10年之后,研究方言的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方言学迅速成为语言学科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学科。
可惜的是,在这时期,一方面河南的高校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培训方言人才、振兴方言学科,另一方面河南较早从事方言研究的工作者,因为诸多原因大部分人没有继续自己的研究,于是,在当代方言学迅猛发展的20年中河南方言研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这20年也并非没有可圈点处。
首先,贺巍先生的研究在整个河南方言研究中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
从1979年发表 获嘉方言的连读变调 起,20年间贺巍先生发表14篇论文,出版3部专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代表了国内方言研究的较高水平。
其研究内容遍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方向集中在豫北晋语的获嘉方言和豫西中原官话的洛阳方言上。
获嘉方言研究 (1989)一书的出版代表着汉语方言描写的细致和深化,书中对变韵和不同语法功能的描写对国内方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洛阳方言词典 (1996)是河南第一部地方方言词典。
这些成就奠定了贺巍先生在河南方言研究乃至整个方言学界的地位。
1993年,张启焕等人著的 河南方言研究 一书出版。
这本书所用材料仍是50年代末普查得来的,有些陈旧,内容也因追求全面而显得单薄,但这毕竟是人们全面了解河南方言概况的唯一一本专著,其意义自不待言。
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联系历史研究河南方言。
如裴泽仁从移民和流民的角度研究豫西、豫北方言的形成;张启焕、阎敬业从古汉语的角度研究汴洛方言等,代表了河南方言研究的新方向。
其他如卢甲文、李宇明、周庆生、丁声树、王森、刘冬冰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河南方言的概貌。
二、河南方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000年以后,参与河南方言研究的人数大大增加。
从2000 2006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与以前40年(1957-1999)的总量大致相当,然而论文的质量却不及第二阶段。
札记类的方言词语研究较多,而系统的词汇研究论文却没有;语音研究仍停留在音系整理和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对比上。
闪光之处是:段纳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变异 显示出一定的理论水平,张雪平(2005)、辛永芬(2006)的几篇关于叶县、浚县方言语法的文章描写细致全面、分析切中肯綮。
别不赘言。
从现有材料来看,河南方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研究有点无面,不成系统,这是总体缺陷。
现在涉猎河南方言的学人并不少,除贺巍外,我们还没看到有人针对一个地方进行过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是发表了一两篇文章后便销声匿迹了,因此我们对河南方言的了解也便局限于这一个又一个零星的材料上,无法了解到一个地点方言的全貌。
这种触电式的研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方言研究还很远,因而它的语言学价值微乎其微。
2.调查描写不够深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方言的描写就已经转向细致和深化,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并未完成这一转变。
语音类的文章,几乎见不到关于音变、连读变调、文白异读等问题的讨论;词汇类的都是些札记、散论、探析等方言词分析的文章,还没有人对某地的方言词汇进行过系统的描写。
3.描写多,阐释少。
与描写转向细致和深化的同时,方言界也开始了由现象描写到规律阐释的转变。
一方面阐释方言接触引起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阐释方言自身的历史变化规律。
河南方言在这两方面都有先天优势:北部存在着晋语同中原官话的接触问题,南部存在着江淮官话同中原官话的接触问题,而中间黄淮之间是河南方言的主体,则存在着从中古 广韵 至近代 中原音韵 至现代中原官话的历史演变问题。
但近年来尚未见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
4.缺少一支训练有素、成规模的、稳定的研究队伍。
河南方言研究的队伍基本呈散兵游勇状态,专业的少,业余的多,对方言的研究也是兴趣所至,偶然为之,写出来的文章难免隔靴搔痒。
因此我们呼唤更多有学术眼光的青年后学立志于河南方言的研究,为河南方言研究繁荣局面的早日到来做贡献。
三、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那么,如何加强河南方言研究,以便尽快取得突破呢?下面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从区域角度看,河南方言研究中,北、中、南三地的研究应各有侧重。
黄河以北的六市大部分地区属晋语,研究的重点应是晋语向中原官话扩散和晋语、中原官话的相互影响。
中原官话历史悠久,而晋语由于地理原因相对封闭、稳定,二者之间谁对谁产生影响,如何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
中部黄淮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代表着河南方言的主体,是古代中原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演变规律及其同普通话的关系是11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研究的重点所在。
南部地区主要是淮河以南的信阳、淮滨、固始等七县一区,这是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三种官话的结合地带,复杂的语言情况为方言学者提供了用武之地。
从研究策略上考虑,河南方言研究应向以下三个方面努力:1.做好调查描写,解决基础问题。
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方言调查,我们平时应躬亲调查,一点一点积累材料,聚沙成塔,力争做到步步为营,调查一个点就搞透一个点,逐步解决河南方言研究中的语音材料、词汇材料问题。
2.词汇研究应以服务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为着力点。
任何一种方言词汇都有自己的系统性,河南方言词汇研究除了搞清词汇的系统特征外,还应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相结合,以拓宽研究的领域。
由于中原官话在汉语史上的特殊地位,唐代传奇、宋话本小说、元杂剧、明清小说中都有大量的河南方言词汇,相信河南方言词汇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会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和用武之地。
3.中原官话与北京官话特殊的历史渊源关系,决定着河南方言研究还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
北京官话在历史上曾受中原官话的影响,而二者又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特别是语音和语法。
因此,以河南方言为参照,我们可以了解普通话在语音、语法方面的形成过程,这有助于理清汉语史的规律。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列出一些当前河南方言研究的课题,也可称之为思路,仅供同仁们参考。
1.河南方言(话)的界定。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语言的角度,河南方言(话)这概念都是成立的,但什么是河南话?它的特征是什么?还没有人予以确定,当然也没有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
2.方言语音调查,主要是方言的语音系统。
这种调查必须深入而全面,不是那种 记略 形式的。
3.本字问题。
河南方言的一致性很高,特别是黄淮之间,差异不大,但很多常用字却没有找到本字,给一般的研究带来很多不便。
4.文白异读问题。
河南方言有文白异读吗?有,又是什么形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5.连读变调问题。
方言的连读变调非常普遍,但在河南方言中却不太明显,为什么?又是怎样的情况?尚待研究。
6.构词问题。
河南方言的动词、形容词、副词较有特色,现在还没有见到全面反映河南某一地市方言这些词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