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性能

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性能
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性能

第二章 材料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研究材料在常温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时,除采用单向静拉伸试验方法外,有时还选用压缩、弯曲、扭转等试验方法,目的是:

①很多机件在服役过程中常承受弯矩、扭矩或轴向压力的作用,有必要测定试样在相应承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指标,做为设计和选材的依据;(实际中存在)

②不同的加载方式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中表现的力学性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应选用不同应力状态的试验方法。(和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不同)

本章介绍压缩、弯曲、扭转和剪切等试验方法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1 应力状态柔度因数(软性系数) 一、柔度因数

塑性变形和断裂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失效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金属所能承受的应力达到其相应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当金属所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达到屈服强度τs 时,产生屈服;当τmax 达到切断强度τk 时,产生剪切型断裂;当最大正应力S max 达到正断强度S k 时,产生正断型断裂。但同一种金属材料,在一定承载条件下产生何种失效方式,除与自身的强度大小有关以外,还与承载条件下的应力状态有关。不同的应力状态,其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的相对大小是不一样的。

考虑到三向应力状态下另外两向应力的贡献,因此材料的最大正应力的计算采用第二强度理论给出:

即:不再采用S max =σ1 而采用(第二强度理论):

()max 123S σνσσ=-+

称为最大当量正应力

最大切应力由第三强度理论给出:

13

max 2

σστ-=

观塑性变形,属正断型脆性断裂;

②单向拉伸(α=0.5)时,先与τs线相交,发生塑性变形(屈服),然后与S k线相交,发生正断,属正断型的韧性断裂;

③扭转(α=0.8)时,先与τs线相交,发生塑性变形(屈服),然后与τk线相交,发生切断,属于切断型的韧性断裂。

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模式,也可称为在不同应力状态条件下的韧脆转变。(材料在其他外界因素下也会发生韧脆转变,因涉及到具体的试验测试手段,因此后面讲。)

§2.2 材料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单向压缩试验)一、试样型式

常用的压缩试样为圆柱体(也可采用立方体或棱柱体),

为防止压缩时试件失稳,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0/d0=1.5~2.0,同时h0/d0越大,抗压强度越低,因此对于几何形状的试件,需要保证h0/d0为定值。(GB7314-87)二、试验过程

①为保证两端面的自由变形,试件的两端面必须光滑平整(涂润滑油、石墨);或者将试样的端面加工成圆锥凹面,使锥面的倾角等于摩擦角,即tanα=f,f为摩擦因数,也要将压头改成相应的锥体;

②压缩可以看作是反向拉伸,因此,拉伸试验中所定义的各个力学性能指标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在压缩试验中基本可以应用;

1-高塑性材料;2-低塑性材料1-拉伸;2-压缩

抗压强度:0

bc

bc P A σ=

相对压缩率:00

100%k

ck h h e h -=

? 相对断面扩胀率:0

100%k ck A A A ψ-=

? (如果在试验时材料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还可测定压缩屈服点σsc )

(上图中的曲线2是低塑性材料的压缩曲线,在轴向压缩时,低塑性材料发生由剪应力引起的剪切时的断裂,断口表面与压力轴线呈45o角,如灰铸铁;而脆性材料断口表面和压力轴线平行,如陶瓷材料)

③但两者存在差别,

横截面不是缩小而是涨大,另外,塑性材料压缩时不发生变形而不断裂,压缩曲线一直上升,因此,塑性材料很少做压缩试验。 三、特点及应用

单向压缩试验的应力状态柔性系数α=2.0(ν=0.25时),比其他应力状态都软,因此主要用于拉伸时呈脆性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例如铸铁、陶瓷、轴承合金、水泥和砖石),且能显示出一定的塑性变形行为。 §2.3 材料在扭矩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一、应力应变分析

在横截面上无正应力只有切应力作用;弹性变形阶段,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径向垂直,其大小与该点距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p

M I ρρ

τ=

(ρ:距中心距离;p I :极惯矩) 对于圆杆表面,有:

M W

τ=

W 为抗扭截面模量(系数),有:

3

16

d

W π=

(实心)或 340

140

116d d W d π?

?=

- ???

(空心) 因切应力作用而在圆杆中产生切应变为:

l ρ?

γρ

=

圆杆表面:

2d l ?γ=

当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后,各点的切应变仍同该点距中心的距离成正比,但切应力则由于塑性变形而降低。 二、扭转试验及测定的力学性能(GB10128-88) 1. 扭转试样

扭转试验主要采用直径d 0=10mm ,标距长度分别为100mm 和50mm 的圆柱形试样,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

d 0为外径 d 1为内径

2. 试验过程

随着扭矩M 的增大,试件标距两端截面不断发生相对转动,使扭转角υ增大,可得M -υ关系曲线,称为扭转图。直至试件断裂。

(像单向拉伸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匀变形,即使是在塑性变形阶段,无缩颈)

3. 性能指标 切变模量

4

32Ml G d τγπ?=

= 扭转比例极限

P

P M W

τ=

扭转屈服强度

0.3

0.3M W

τ=

(确定扭转屈服强度的残余切应变取0.3%,是为了和确定屈服强度时取残余正应变的0.2%相当

单向拉伸:

()11231E E

σεσνσσε=-+==???? ()331210.5E E

νσεσνσσε-=-+==-????

max 13 1.5γεεε=-= 0.2%

1.50.3%εγε===)

抗扭强度

3

16b b

b M M W d τπ=

= 称为条件抗扭强度(因其按照弹性变形公式计算,比

真实的为大)。

真实抗扭强度:

3043k k k k dM M d d τθπθ??

??=

+ ??????

? 若:0k dM d θ??

= ???,则:3

12k k b M d ττπ=< 扭断时的塑性变形(残余扭转相对切应变):

100%2k k d l ?γ=

?

υk 为试件断裂后标距长度l 0上的相对扭转角。 三、扭转试验的特点及应用

软性系数α=0.8,较大,故可测定那些在拉伸时表

现为脆性的材料的塑性行为(如淬火回火钢); 塑性变形均匀,截面和标距尺寸不变,无缩颈,因

此可用此精确测定高塑性材料的变形能力和变形抗力;

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在数值上

相当,而生产中所用的大部分金属材料的正断强度大于切断强度,因此,扭转试验是测定这些材料切断强度的最可靠的方法;

可通过扭转试样的宏观断口特征,还

可明确区分金属材料的最终断裂方式是正断还是切断。(塑性材料的断裂面与试样轴线垂直,断口平整,有回旋状塑变痕迹;脆性材料的断裂面与试样轴线呈45o,呈螺旋状)

§2.4 材料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一、弯曲试验方法(GB14452-93)

采用矩形或圆柱型形试样,可三点弯曲,也可四点弯曲。

二、性能指标

用弯曲试件的最大挠度f max 表征材料的变形性能,试验时,在试件的中心测定挠度f ,绘成P -f 关系曲线,称为弯曲图。

(对于高塑性材料,弯曲试验不能使试件断裂,其曲线的最后部分可以延伸很长,因此其力学性能不能由弯曲试验获得)

对于脆性材料,抗弯强度定义为:

bb b M W σ=

其中,试件断裂时的弯矩

4b b P L M =(三点弯曲);2

b b P K M =(四点弯曲)

抗弯截面模量(系数)

30

32d W π=(圆棒);2

6

bh W =(矩形截面)

三、特点及应用

主要用于脆性材料的抗弯性能(陶瓷、铸铁、硬质

合金)(试件加工、装卡简单,试验操作方便)

可用来比较和鉴定经表面强化处理的机件的表面

质量及检测表面缺陷(因其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表面应力最高) §2.5 材料抗剪切性能试验

制造承受剪切载荷或进行剪切加工的材料,通常要进行剪切试验。(铆钉、销子) 一、单剪试验

试件取自板材或线材

材料的抗剪强度(假设切应力在整个截面内均匀分布)

b

b P A τ=

(剪切试验不能确定剪切比例极限和剪切屈服强度,因其截面内应力分布复杂,不仅有剪切,而且有挤压和弯曲) 二、双剪试验

试件为圆柱体(线材)

抗剪强度

2b

b P A τ=

(被剪部分的长度(l 0)与试件直径(d 0)之比不能超过1.5;加载速度1~10mm/min ,以防止出现弯曲变形,如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结果无效) 三、冲孔式剪切试验

试件为金属薄板

抗剪强度:

0b

b P d t

τπ=

本章总结

0、柔度因数,力学状态图(韧脆转变) 一、试验方法

二、力学性能指标(区别)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 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

材料力学习题第三章

材料力学第三章答案 薄壁钢管外径为mm 114,受扭矩m kN 8?作用,用薄壁圆管的近似公式确定所需的壁厚t 值。设容许切应力[]MPa 100=τ。 解:[][]mm r T t t r T 92.3100 5721082226 22=???=≥?≤=πτπτπτ,取mm t 4=。 3.1 如图所示为圆杆横截面上的扭矩,试画出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图。 解: 3.2 直径为mm d 50=的圆轴受力如图所示,求:(1)截面上处A 点的切应力;(2)圆轴上的最大切应力。 解:MPa I T p 4.20 5.125032 1014 6 =???= =πρτρ MPa W T t 7.4016 5010136 max =??==πτ 3.3 图示圆轴的直径mm 100=d ,mm 500=l , kN.m 71=M ,kN.m 52=M ,已知材料GPa 82=G 。试求:(1)轴上的最大切应力,并指出其所在位置;(2)C 截面相对于A 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解:扭矩图如下 x 2 5 T/kN m . MPa W T t 5.2516 10010536max max =??==πτ,发生在BC 段外表面。 11.00019.032 1001082500 1053210010825001024 364362211-=-=?????-?????=+=+=rad GI l T GI l T P P BC AB AC ππ???。 3.4 图示阶梯形圆轴ABC ,其中AB 段为直径为1d 的实心轴,BC 段为空心轴,其外径125.1d D =。为了保证空心段BC 的最大切应力与实心段AB 的最大切应力相等,试确定空心段内径d 2。 解:()242422 31121max 1616t t t t W d D D d W W T W T =-==?== π πτ ()214313 22292.037.1D d d D D d ==-=? 3.5 图示AB 轴的转速min 120r n =,从B 轮输入功率=kW 13.44=P ,功率的一半通过锥形齿轮传给垂直

第三章_材料的力学行为

第三章材料的力学行为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不仅改变了外观和尺寸,内部组织和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其性能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塑性变形也是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3.1材料的塑性变形 实际应用的工程材料几乎都是多晶体,其变形与组成它的各个晶粒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因此,首先研究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能使我们掌握晶体变形基本过程的实质,进一步理解多晶体的变形。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和孪生。 1、滑移 滑移是单晶体中最主要的一种塑性变形方式。所谓滑移是晶体中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发生相对的滑动。产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滑移过程如图3-1所示。 滑移变有如下特点: <1>、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2>、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3>、滑移时晶体的一不能粉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滑移 方向位移的距离为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滑移结果在晶体 的表面上造成台阶。 <4>、滑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2、孪生 在切应力作用下,单晶体有时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 发生塑性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 定的晶面(孪生面)产生一定角度的切变(即转动),这种变

形方式叫做"孪生"。如图3-2所示。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比较无本质上的差别。但由于晶界的存在,晶粒间位向的差异,以及变形过程中晶粒之间的相互牵制等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要比单晶体复杂得多,并具有一些特点。 1、晶界和晶粒位向的影响 晶界和晶粒位向对塑性变形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 2、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 当金属受力产生塑性变形时,处于软位向与外力成45度夹角方向的晶粒首先发生塑性变形,但它的塑性变形要受到周围不同位向晶粒的阻碍,特别是受到处于硬位向的晶粒阻碍,这使得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大,即强度,硬度增加。 3、晶粒大小的影响 晶界对塑性变形起阻碍作用,晶界是滑移的主要障碍,能使变形抗力增大。晶界有强化作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抗力显著高于金属单晶体,而且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其强化效果显著。 多晶体金属的屈服点与其晶粒直径之间的关系式为: 2/1-+=Kd i s σσ 式中 σS ——屈服点,单位Mpa ; σi ——常数,表示晶内对变形的阻力,大体相当于单晶体金属的屈服点; K y ——常数,表征晶界对强度影响的程度,与晶界结构有关,与温度关系 不大; d ——多晶体中各晶粒的平均直径,单位cm 。 §3.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在改变其外形尺寸的同时,其内部组织、结构及各种性能都发生了变化。若再对其进行加热,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结晶等过程,尤以再结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1、晶粒形状的变化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 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 (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 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申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几项指标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几项指标 硬度是评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对于金属材料的硬度,至今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包括所有试验方法的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就已经标准化的、被国内外普通采用的金属硬度试验方法而言,金属材料硬度的定义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压入的能力。硬度检测是评价金属力学性能最迅速、最经济、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硬度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测定材料的适用性,或材料为使用目的所进行的特殊硬化或软化处理的效果。对于被检测材料而言,硬度是代表着在一定压头和试验力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及磨损抗力等多种物理量的综合性能。由于通过硬度试验可以反映金属材料在不同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性能的差异,因此硬度试验广泛应用于金属性能的检验、监督热处理工艺质量和新材料的研制。金属硬度检测主要有两类试验方法。一类是静态试验方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缓慢而无冲击的。硬度的测定主要决定于压痕的深度、压痕投影面积或压痕凹印面积的大小。静态试验方法包括布氏、洛氏、维氏、努氏、韦氏、巴氏等。其中布、洛、维三种测试方法是最长用的,它们是金属硬度检测的主要测试方法。而洛氏硬度试验又是应用最多的,它被广泛用于产品的检测,据统计,目前应用中的硬度计70%是洛氏硬度计。另一类试验方法是动态试验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动态的和冲击性的。这里包括肖氏和里氏硬度试验法。动态试验法主要用于大型的及不可移动工件的硬度检测。 1.布氏硬度计原理 对直径为D的硬质合金压头施加规定的试验力,使压头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的保持时间后,除去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布氏硬度用试验

材料力学行为及性能

绪论§0.1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分类(按其应用分) ?结构材料 依靠其力学性能得以发展和应用的材料。 ?功能材料 利用物质的声、光、电、磁、化学乃至生物性能得以发展和应用的材料。 (本课程所研究和讲述的重点在第一种,尤其是结构材料中的金属材料) §0.2 力学性能 材料抵抗外加载荷(不仅指外力和能量的作用,而且还包括环境因素例如温度、介质、加载速率等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0.3 研究内容 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断裂和寿命。 ?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以及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不可逆变形的能力。 ?强度 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寿命 材料在外力的长期和重复作用下,或在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抵抗失效的能力(时间长短)。 (以上只是定性地说明这些力学性能,如果要定量地说明它就必须用一些力学参量(应力、应变、应力场强度因子等)来表示这些力学性能。 如果我们说某材料的力学性能好,就是指这些力学参量的值高或低,所以人们通常将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声学材料:隔音层光学材料:玻璃,镜片 电学材料:金属导线,电子元器件 磁学材料:磁头、磁卡 化学材料:高分子材料催化剂 生物材料:人工关节、人工骨骼 生活中常指后者

如: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 具体研究涉及的内容: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不同形式外力作用下,或者外力、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变 形、损伤和断裂的过程、机理和力学模型; ?评定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的意义(物理意义和工程实用意义)、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的测试技术; ?研究力学性能指标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或提高这些力学性能指标的方法和途径。 (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冶金质量、残余应力、表面和内部缺陷。 外因:载荷性质、载荷谱、应力状态、温度、环境介质等。) §0.4学习和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和意义 机械和工程结构的设计,应当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并且在规定的服役期内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也要具有经济性,即低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费用。 ①达到使用要求;②安全性;③经济性 然而,各种机械和结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各不相同,因而要选用不同的的材料制成零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来完成零件的实际制作。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评定指标,是结构设计时选用材料、制订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结构质量的主要依据。 ?在零部件使用中,要求材料具有高的变形和断裂抗力,使零部件在受外力作用时能保持设计所要求的外形和尺寸, 并保证在服役期内安全地运行; ?在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则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 (例如,在金属的塑性成形中,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塑性和低的塑性变形抗力) 对于学生,必须具有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知识,以便在研究新材料和改善材料的过程中,能根据材料的使用要求,选用合适的现有材料或研制新材料,制订合适的加工工艺。 §0.5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试验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弹性比功: 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xx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 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 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 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 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 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 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 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 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1、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材料力学性能习题及解答库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2、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先加载致少量塑变,卸载,然后在再次加载时,出现ζ e 升高或降低的现 象。 5、解理刻面: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脆性和韧性:塑性是指材料在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韧性:指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7、解理台阶:高度不同的相互平行的解理平面之间出现的台阶叫解理台阶; 8、河流花样:当一些小的台阶汇聚为在的台阶时,其表现为河流状花样。 9、解理面: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晶体学平面破裂,这些平面称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一定是脆断,且较为严重,为最低级。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能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指金属材料的脆性和韧性是金属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表现的力学行为或力学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样的转化称为韧脆转变。 二、说明下列力学指标的意义 1、E(G): E(G)分别为拉伸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统称为弹性模量,表示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2、Z r 、Z 0.2、Z s: Z r :表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 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ζ 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 Z S:表征材料的屈服点。 3、Z b韧性金属试样在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4、n:应变硬化指数,它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 化行为的性能指标。 5、3、δ gt、ψ : δ是断后伸长率,它表征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Δgt 是最大试验力的总伸长率,指试样拉伸至最大试验力时标距的总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标准答案(时海芳任鑫)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 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ζ 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ζ e(弹性极限)、ζ s(屈服强度)、ζ 0.2(屈服强度);(3)ζ b (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 (5)δ (断后伸长率)、ψ (断面收缩率) 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5 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 5 和δ 10 表示,说明为什么δ 5>δ 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 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 6.今有45、40Cr、35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4、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5、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6、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7、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8、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9、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P32】 答: 2 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衡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名称 符 基本单位及其含义说明

指标 法定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 试验仪器 含义说明 名称 符号 名称 单位 弹性 弹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的一种特性 弹性指标 正弹性模量 E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σ──应力 ε──应变 P ──垂直应力(N ) l 0──试样原长(mm ) F 0──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mm 2) Δl ──绝对伸长量(mm ) 拉伸试验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 金属在弹性范围内,外力和变形成比例地增长,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时(符合虎克定律),这个比例系数就称为弹性模数或弹性模量。根据应力,应变的性质通常又分为:正弹性模数(E )和剪切弹性模数(G ),弹性模数的大小,相当于引起物体单位变形时所需应力之大小,所以,它在工程技术上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弹性模数愈大,刚度也愈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愈小 切变弹性模量 G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切应力 ──相应的扭转滑移 M ──扭转力矩 l 0──试样计算长度(mm ) ──计算长度l 0两端的扭 转角度(经度) ──扭转时试样截面相对于轴线的极惯性矩(对圆截面 )(mm 4) 扭转试验机或万能材 料试 验机 比例极限 σp 兆帕 〔斯卡〕 MPa 式中 ──比例极限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 (mm 2) 拉伸试验机 或万 能材 料试验机 指伸长与负荷成正比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当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称比例极限,但此位置很难精确测定,通常把能引起材料试样产生残余变形量为试样原长的0.001%或0.003%、0.005%、0.02%时的应力,规定为比例极限 弹性极限 σe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弹性极限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拉伸试验机或万 能材 料试 验机 这是表示金属最大弹性的指标,即在弹性变形阶段,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它和σp 一样也很难精确测定,一般多不进行测定,而以规定的σp 数值代替之 强度 强度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极限 σ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最大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指金属受外力作用,在断裂前,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抗拉强度 σb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最大拉力(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拉伸试验机 或万 能材 料试验机 指外力是拉力时的强度极限,它时 衡量金属材料强度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程材料力学行为

作业习题>>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背应力是一种长程(晶粒或位错胞尺寸范围)内应力,是金属基体平均内应力的度量。因为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的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这一般被认为是产生包辛格效应的主要原因。其次,在反向加载时,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与预变形的位错异号,要引起异号位错消毁,这也会引起材料的软化,屈服强度的降低。 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是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辛格效应。其次,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较大。另外包辛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在高周疲劳中,包辛格效应小的疲劳寿命高,而包辛格效应大的,由于疲劳软化也较严重,对高周疲劳寿命不利。 作业习题>>第二章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最大且盈利与最大正赢利的比值,记为α。 (2)缺口效应——缺口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的变化。 (3)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示。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 (7)努氏硬度——采用两个对面角不等的四棱锥金刚石压头,由试验力除以压痕投影面积得到的硬度。 (8)肖氏硬度——采动载荷试验法,根据重锤回跳高度表证的金属硬度。 (9)里氏硬度——采动载荷试验法,根据重锤回跳速度表证的金属硬度。

金属力学性能测试及复习答案

金属力学性能复习 一、填空题 1.静载荷下边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主要有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和压缩试验等。 2. 一般的拉伸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和非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3. 屈服现象标志着金属材料屈服阶段的开始,屈服强度则标志着金属材料对开始塑性变形或小量塑性变形能力的抵抗。 4. 屈强比:是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提高屈强比可提高金属材料抵抗开始塑性变形的能力,有利于减轻机件和重量,但是屈强比过高又极易导致脆性断裂。 5. 一般常用的的塑性指标有屈服点延伸率、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最大力下的非比例延伸率、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 6. 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韧性。一般来说,韧性包括静力韧性、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7. 硬度测试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布氏硬度测试方法、络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和维氏硬度实验法。 8. 金属材料制成机件后,机件对弹性变形的抗力称为刚度。它的大小和机件的截面积及其弹性模量成正比,机件刚度=E 〃S. 9. 金属强化的方式主要有:单晶体强化、晶界强化、固溶强化、以及有序强化、位错强化、分散强化等(写出任意3种强化方式即可)。 10. 于光滑的圆柱试样,在静拉伸下的韧性端口的典型断口,它由三个区域组成: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区。 11. 变形速率可以分为位移速度和应变速度。 二、判断题 1.在弹性变形阶段,拉力F 与绝对变形量之间成正比例线性关系;(√) 若不成比例原因,写虎克定律。 2.在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中,其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的应力,也称为抗服强度。(×) 不增加,称为屈服强度。 3.一般来讲,随着温度升高,强度降低,塑性减小。(×) 金属内部原子间结合力减小,所以强度降低塑性增大。 4.络氏硬度试验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头,压入金属表面后,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实验力,以测量压痕的深度来计算络氏硬度。压入深度越深,硬度越大,反之,硬度越小。(×) 络氏硬度公式 5.金属抗拉强度b σ与布氏硬度HB 之间有以下关系式:b σ=K ?HB ,这说明布氏硬度越大,其抗拉强度也越大。(√) 6.弹性模量E 是一个比例常数,对于某种金属来说,它是一种固有的特性。(√) 7.使用含碳量高(含碳量为0.5-0.7%)的钢,不能提高机件吸收弹性变形功。(×) 8.脆性断裂前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即断裂产生在弹性变形阶段,吸收的能量很小,这种断裂是可预见的。(×)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整理版)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2、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3、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4、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5、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 的局限性。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 含义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含义 名称代号单位含义 抗拉强度σb 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受拉力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压强度σbc 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受压力时,在压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弯强度σbb 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受弯曲力时,在破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剪强度τ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受剪力时,在剪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抗扭强度τb 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受扭转力时,在扭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屈服点σs 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变形继续发生的现象称为屈服. 屈服时的最小应力称为屈服点和屈服极限. 屈服强度σ0.2MPa 或 N/mm^2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 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变形继续发生的现象称为屈服. 对某些屈服现象不明显的金属材料, 测定屈服点比较困难,为便于测量,通常按其产生永久变形量等于试样原长0.2%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弹性极限σcσc 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真实弹性极限难以测定, 实际规定按永久变形为原长的0.005%时的应力值表示. 比例极限σp MPa 或 N/mm^2在弹性变形阶段, 材料所承受的和应变能保持正比的最大应力,称比例极限. σp与σc两数值很接近,一般常互相通用. 弹性模量E MPa 或 N/mm^2在比例极限的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时的比例常数,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E=σ/ε ε——试样纵向线应变. 切变模量G MPa 或 N/mm^2在比例极限的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时的比例常数,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G=τ/γ γ——试样切应变. 泊松比μ在弹性范围内, 试样横向线应变与纵向线应变的比值. μ=|ε/ε'| ε'= -με, ε'——试样横向线应变.

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性能

第二章 材料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研究材料在常温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时,除采用单向静拉伸试验方法外,有时还选用压缩、弯曲、扭转等试验方法,目的是: ①很多机件在服役过程中常承受弯矩、扭矩或轴向压力的作用,有必要测定试样在相应承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指标,做为设计和选材的依据;(实际中存在) ②不同的加载方式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中表现的力学性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应选用不同应力状态的试验方法。(和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不同) 本章介绍压缩、弯曲、扭转和剪切等试验方法及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2.1 应力状态柔度因数(软性系数) 一、柔度因数 塑性变形和断裂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失效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金属所能承受的应力达到其相应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当金属所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达到屈服强度τs 时,产生屈服;当τmax 达到切断强度τk 时,产生剪切型断裂;当最大正应力S max 达到正断强度S k 时,产生正断型断裂。但同一种金属材料,在一定承载条件下产生何种失效方式,除与自身的强度大小有关以外,还与承载条件下的应力状态有关。不同的应力状态,其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的相对大小是不一样的。 考虑到三向应力状态下另外两向应力的贡献,因此材料的最大正应力的计算采用第二强度理论给出: 即:不再采用S max =σ1 而采用(第二强度理论): ()max 123S σνσσ=-+ 称为最大当量正应力 最大切应力由第三强度理论给出: 13 max 2 σστ-=

观塑性变形,属正断型脆性断裂; ②单向拉伸(α=0.5)时,先与τs线相交,发生塑性变形(屈服),然后与S k线相交,发生正断,属正断型的韧性断裂; ③扭转(α=0.8)时,先与τs线相交,发生塑性变形(屈服),然后与τk线相交,发生切断,属于切断型的韧性断裂。 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模式,也可称为在不同应力状态条件下的韧脆转变。(材料在其他外界因素下也会发生韧脆转变,因涉及到具体的试验测试手段,因此后面讲。) §2.2 材料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单向压缩试验)一、试样型式 常用的压缩试样为圆柱体(也可采用立方体或棱柱体), 为防止压缩时试件失稳,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0/d0=1.5~2.0,同时h0/d0越大,抗压强度越低,因此对于几何形状的试件,需要保证h0/d0为定值。(GB7314-87)二、试验过程 ①为保证两端面的自由变形,试件的两端面必须光滑平整(涂润滑油、石墨);或者将试样的端面加工成圆锥凹面,使锥面的倾角等于摩擦角,即tanα=f,f为摩擦因数,也要将压头改成相应的锥体; ②压缩可以看作是反向拉伸,因此,拉伸试验中所定义的各个力学性能指标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在压缩试验中基本可以应用; 1-高塑性材料;2-低塑性材料1-拉伸;2-压缩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选择题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A.σ e B.σ s C.σ b D.σ -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σ e B.σ s C.σ b D.σ -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A.HB B.HR C.HV D.HS 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二、填空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或()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和()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作用而()的最大应力值。 三、是非题 1.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 2.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 四、改正题 1. 疲劳强度是表示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2. 渗碳件经淬火处理后用HB硬度计测量表层硬度。 3. 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疲劳强度。 4. 衡量材料的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5.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五、简答题 1.说明下列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所表示的意思:σ S 、σ 0.2 、HRC、σ -1 。 2.说明下列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所表示的意思:σ b 、δ 5 、HBS、a kv 。 2.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一、判断题 1.金属材料的密度越大其质量也越大。() 2.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大,导热性越好。() 3.金属的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越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它包括哪些? 2.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它包括哪些? 3.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它包括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