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复习课程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元⼀次⽅程说课稿《⼀元⼀次⽅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师,⼤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是《⼀元⼀次⽅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分析这六⽅⾯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学的具体材料,要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标,必须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因此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我从以下三个⽅⾯展开对教材的分析⾸先来看,教材的地位与作⽤本节课选⾃⼈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节第⼀课时,《⼀元⼀次⽅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个重要的内容,是所有代数⽅程的基础,不仅是对前⾯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法和简易⽅程解题的进⼀步发展,其中所渗透的数学建模思想也对学⽣后续学习其它⽅程与函数有着重要的作⽤,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的作⽤。
( ⼆)重点与难点: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使教师有的放⽮地去安排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元⼀次⽅程的概念以及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列出⽅程,同时,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列出⽅程也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学情分析学⽣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
从知识储备上看:现阶段学⽣已学习了⽤算术⽅法解题,还学习了简单的⽅程从认知特点上看:他们具备⼀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但是抽象概括能⼒与⾃主学习能⼒不⾜三、教学⽬标:教学⽬标是教学根本的指向与核⼼的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充分把握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程和⼀元⼀次⽅程的概念;认识到从算式到⽅程是⼀种进步;初步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列出⼀元⼀次⽅程;过程与⽅法⽅⾯:经历对多个问题进⾏分析以及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列出⽅程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程是⼀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感受数学在⽣活中的应⽤价值,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树⽴学好数学的信⼼。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⒋回顾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设计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观察归纳,建构新知——交流对话,自我探索——理解性质,应用巩固——总结反思,布置作业(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三)习题巩固 设计意图: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①-3x-6x+2=7;②5x+1-2x=3x-; ③3y-4=2y+1;④ 2X+16=48;⑤5x+4y+3=54 2、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1)7(2x-1)-3(4x-1)=4(3x+2)-1; (2)(5y+1)+ (1-y)= (9y+1)+ (1-3y);
以上便是我对《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的设计说明,请评委老师们多多指教,谢 谢大家!
(一)复习旧知 1、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精确度:一个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 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 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二)探索新知 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1、解一元二次方程 (1) -7=5+x; 解:①移项,得 -x=5+7, ②合并同类项,得- =12, ③系数化为 1,得 x=-24 (2) 2y/3-1 = y+6; ①去分母,得 2y-3=3y+18, ②移项,得 2y-3y=18+3, ③合并同类项,得-y=21, ④系数化为 1,得 y=-21.
(四)联系生活 设计意图:张三、李四、王麻子三个人分 18 个苹果,张三分得的苹果数是王麻 子的两倍,李四分得的苹果数是王麻子的 3 倍,问王麻子分得几个苹果? 算术法:18× 1/6=3(个)设未知数:x+2x+3x= 18 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简化生活中的一些数学计算。 (五)课堂小结 1、解方程的主要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巩固新课: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方程》选自《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本章是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因为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在本套教科书中相关整式方程的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七年级下),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上)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式的基础。
一般的任何一个代数方程(组)时最终都要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同时也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并在刚学过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将带着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水平、逻辑思维水平和空间想象水平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运算水平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本章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否准确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这个章的学习。
从以上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使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会直接应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而有理数运算和整式加减运算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复习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理论讲解: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解法步骤。
2.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将进行讨论、交流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会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3.课堂讨论:组织全班范围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鼓励他们相互提问、质疑和补充,以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2.情境教学法: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
3.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一些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未知数、系数等。
3.探究性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如解的定义、解的性质等。
4.教授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移项等。
5.应用练习: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突出解题技巧,突破教学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应用拓展:布置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课,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继第一章“有理数”和第二章“整式及其加减”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而有理数运算和整式加减运算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同时一元一次方程又是后面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另外因为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水平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课,对于本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已大致掌握.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有的易错点与混淆点,唤醒学生平时解题的成功经验。
实际应用是方程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能使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提升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概念、解方程的步骤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区分;解方程的实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例如,在讲解新知识时,我会提问学生,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在解方程实践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我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3元钱,然后你买了一支铅笔花了1元钱,那么你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二)媒体资源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知识点;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功能,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数学软件则可以用于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软件中尝试解方程,增强实践体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研讨复习说课教学课件
.
3.有一个计算系统:输入x→2x→2.5x→输出,当输出40时,则输入的x= 8 .
自主学习反馈
自主学习任务2:完成自主学习检测的题目。
2
4x-3x=5
2
4.已知x的4倍比x的 多5,则列出的方程是_
3
_.
5.王明同学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捐款x元,李佳同学捐款是王明捐款
3
数的2倍,张俊捐款数是王明捐款数的4,已知他们共捐103.50元,则王
元.
4.某时装标价为650元,某女士以5折又少30元购得,业主净赚50元,则此
时装进价为 245
元.
新知讲解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
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学生有多少人?
解:设这个班学生有x人,
3x
(1)每人分3本,共分出书_____本,加上剩余20本,这批书共有
27.6
明捐款为元.
新知讲解
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
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1)设未知数:设前年购买计算机 x
4x
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
2x
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_台,
A.30x-8=3x+26
B.30x+8=31x+26
C.30x-8=31x-26 D.30x+8=31x-26
)
随堂检测
1
3
3.方程2x-7=5x+2的解是
x=-3
.
4.若4m-9与3m-5互为相反数,则m2-2m+1的值为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1.教学重点
(1)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2)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如何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2.在建立方程过程中,对变量和常量的区分不清;
3.解方程时,对运算步骤和法则掌握不熟练;
4.在实际问题中,难以将方程的解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提问、回答、点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2.生生互动:我将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想法、讨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角色扮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问题提出者、解决方案设计者、评论者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3)教授方程的解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态度;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1.1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以及简单求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探索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有关知识提供基础。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准确结合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进行简单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学生以前也接触过见到,比较容易理解,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寻求等量关系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本节教材主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
这节课,在方程教学中起引领作用,是学生学好方程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比较算术方法与方程求解的区别,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让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然后再通过具体实际问题所列方程,介绍方程等概念.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进一步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具体问题中的相等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三)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与手段:本节课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举方程的例子,并让学生通过几个练习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再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这样安排突出方程在解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然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举例让学生能正确判断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难易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而是由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激起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体验意义,为学生自由探究,创造空间。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理念,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会用多媒体呈现课本当中的问题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着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
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由于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路程问题,学生比较熟悉。
引入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并且为从算式过渡到方程做准备。
在给学生一定读题时间后我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根据题意怎么画出运动示意图?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1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锻炼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问题2,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可以突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
而最后一个问题是在问题2算式的基础上过渡到方程,学生在思考后可能也会无从下手,这时我这样说“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既体现探究式教学又把学生推向主体,也很好的过渡到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交流对话,获取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为两个教学步骤
(1)理解方程概念
在这一步骤中,就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用未知数X去表示AB 两地之间的路程,并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X去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到B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分步用未知数表示相关量,为下面通过等量关系列方程作准备。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时间=路程/速度公式较为熟悉,能够分别用X/70和X/60分别表示客车和卡车由A到B的路程,紧接着我向学生提问那么现在怎么列出方程?这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同桌之间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找出题目当着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我巡回指导。
指名汇报的基础上得出等式方程:
X/60 X/70=1
这样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路程公式的掌握这一知识,思考找出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通过上述思考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到了这一教学步骤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方程概念】,并对等式、等式左右两边进行一定介绍后。
再次让学生两个问题:
讨论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会逐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讨论2,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在这个讨论活动中,我采取了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后,学生得出还可以设时间为未知数列方程。
从学生的分析总结,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在以后学习中将遇到的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设元。
在这个环节里,问题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2)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再给出三道课本例题,让学生懂得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这三个题可以不说出来】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以上的例题可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为下面引出一元一次方程起到过渡作用。
提取例题中出现的方程请学生观察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达成共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特点,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再次强调一个和一次,一元及一个未知数,一次即未知数次数为1。
【板书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让学生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设置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这样能够充分落实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以上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对概念讲解完成后进行一定的总结归纳大有裨益,我会总结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可板书】
最后,我会直接对方程的解的概念进行讲解。
并引导学生尝试去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这一检验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在本节内容中介绍这个思想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于尝试检验产生感性认识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到此新课教学内容就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课堂的结束,接下来我还设置了XX环节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主要设置了两个实践题来巩固本课内容
实践一、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2,你能写出至少三个这样的方程吗?
实践二、合作探究:李白携酒街上走,遇店添一倍,遇花喝一斗,二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斗酒?
具体来说,设置实践一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
对概念真正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开放题。
学生看到问题二会马上产生讨论的热情。
课堂气氛又达到一个高潮。
此题的难点在于用诗句表达内容,讨论前可以让学生先将之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难度并不会很大。
由学生口答,我再作评价。
最后是XX环节
4、回顾整理,小结作业
小结方面,我会让学生先归纳,然后我补充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是什么?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步骤及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方式的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业方面,我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尝试对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编写一道应用题,这样把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迁移能力。
最后来说说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1个未知数,次数为1,两边都是整式
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中公资深讲师廖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