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地经典民俗整理课件

合集下载

重庆-家乡介绍-精致-豪华PPT课件

重庆-家乡介绍-精致-豪华PPT课件

贫穷是一口烈酒,灌进城市的喉咙, 有人哭了,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有人大笑,在爽朗的江风中自嘲自叹。 一群讨生活的人,拾捡着腥臭的脾肝内脏,用一抔沙土支起泥 炉,从船夫纤夫到寻常百姓,重庆火锅从贫穷中来,带着情 绪,带着不满,带着烟火…… 这几寸铁锅,是重庆被丈量的深度。他最初平静过,却总是在 沸腾,无论倾入多少食材,都能包罗万象般几近烹熟。
4、重庆的夜
日色渐晚,灯光亮起 ,这座城
市呈现出其独一无二的模样
山城,不舍昼夜的变迁和成长夜色中,人们在江边小憩,对岸,灯火通明的重庆城
像是一片辉煌的“山地森林” 流转蜿蜒的江水和生机勃勃的山城,相得益彰,共 同辉映出重庆的魅力。
夜幕降临,行走重庆的街头,看到城市与山水这么完
满的共处,觉得不可思议并且赞叹不已,这座山上的 城市的建立,是太不容易的事情,人类要耗费多少气 力,才让人类文明恰当的揉进了山水里。
华光绽放的一座水晶和灯火之城;
她可能是美食的版图上,让人念念不忘和 印象深刻的一座火锅之城。
她还可能是外来者眼中,一座平地稀少,河川纵横的山地之城。
3000年的岁月里,她被时代、自然和历史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色彩,赋予了一
种又一种的意味,但倔强又热烈的城市基因,始终生机勃勃,像一汪火锅的老 汤底料,像苍茫群山的坚硬基岩,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底色,也带给她与 众不同的魅力。
“好无聊哦,我们去吃顿火锅嘛。”
“降温了,要吃火锅哟。”
“中秋吃五仁月饼还是莲蓉月饼?” “中秋了啊,走我们切烫火锅!”
“好球热,外面40度了吧?” “是啊,吃火锅切不切?”
“等到我!”
重庆小面
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
锅,亲密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重 庆人喜爱小面与其说上瘾,不如说是 一种依赖。

家乡(重庆)的民风民俗(居住习俗和过节习俗)PPT文档共22页

家乡(重庆)的民风民俗(居住习俗和过节习俗)PPT文档共22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 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 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 烈的摆手舞。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 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 歌情有独钟。
土家族的踩山节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穿斗式构架
•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 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 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 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庆有酉阳、 秀山、黔江、彭水、石柱五个土家族、苗 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 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家乡(重庆)的民风民俗(居住习俗和过 节习俗)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重庆文化习俗介绍

重庆文化习俗介绍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说是逛街,但与众不同的是,重庆的 赶场更像是一种小聚的节日,出行的 时间大家早已烂熟于心,并且每个地 方的时间还不一样。
像里面常见的369,就是每月逢“369” 这几天(即每个月的3、6、9、13、 16、19、23、26、29这几个尾数是 “369”的日子)
凉 菜
除去麻辣酸的饮食特色,重庆的街头小吃肯定也让很多人流连忘返。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的小吃有五百种以上,单单从这一 数字中,就可以看出重庆人到底有多爱吃、多会吃。我问过许多亲戚朋友,如果你离开了重庆,你最想念的重庆美食是什么。 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选择了火锅和小面以及形形色色的街头小吃。这足以证明小吃,对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影响之深。 重庆小吃给人的感觉就跟重庆小面给人的感觉一样,你说不出它哪儿好,也想不出它有些什么特色,但是没了它之后,你总 会想念那种吃得痛快、欢畅的感觉。近几年来,随着重庆的经济发展,小吃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众多小吃中,最出名的 应该就数江津米花糖、磁器口陈麻花、合川桃片、忠县香山蜜饼、石柱绿豆面、涪陵老麻抄手、酉阳麻辣牛肉片、泡椒凤爪、 白市驿板鸭等等。其中有些小吃销往外地后,也成为了重庆的名片之一。不过,这些小吃也只是重庆众多小吃中的九牛一毛 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吃,是只有在重庆才能吃到原滋原味的,比如烫面油糕、鱼籽冬瓜排、叶儿粑、红油抄手、涪陵油 醪糟、油炸麻花鱼、麻圆、棒棒鸡、王记牛肉粉等等。
“在壹华里市集,游客不仅能品尝到非遗手工美食,还能看到传承人现场制作, 并体验和学习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食品和手作是壹华里市集非遗项目的核心。据了解,食品类包含主食、小吃以及 酒类。例如木洞油酥鸭、开州糖画、永川俏表嫂手撕大头菜、豆腐千张、涪陵油醪糟、 紫焰桂花酒等。“这些非遗产品游客都可以在现场看到制作过程并参与体验。如豆腐 千张,游客可以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在现场磨豆子、点豆花,制作完成的食品游客可现 场品尝,也可以作为礼品带走送给亲朋好友,让大家品尝非遗美食。”

重庆旅游ppt课件

重庆旅游ppt课件
根据游客的时间安排行程,推荐 适合短期和长期游玩的景点和活 动,避免游客在旅途中感到疲劳 。
酒店住宿推荐
五星级酒店
推荐位于市中心或风景区的五星级酒 店,提供豪华舒适的住宿体验。
民宿和青年旅社
为预算有限的游客提供经济实惠的住 宿选择,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 活氛围。
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
介绍重庆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 、公交、出租车等,以及如何规划出 行路线。
白公馆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抗战时期著名 的历史遗址,曾是国民党政府的驻地 。
CHAPTER 03
重庆的美食
火锅
总结词
重庆火锅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其麻辣鲜香而闻名于世。
详细描述
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的美食之 一。它以麻辣味为主,选用牛油作为主要油脂,搭配各种香料和辣椒制成。在吃 火锅时,人们将各种食材放入翻滚的汤底中煮熟,蘸上特制的调料食用。
小面
总结词
小面是重庆人早餐的首选,以其独特的调料和口感而受到喜 爱。
详细描述
小面是重庆的一种特色面条,以其调料和口感而闻名。面条 煮熟后,加入特制的调料,如辣椒油、花椒粉、花生碎等, 再配以葱花、黄豆芽等蔬菜,口感麻辣鲜香,十分美味。
辣子鸡
总结词
辣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重庆菜肴,以其酥脆的口感和麻辣的味道而受到喜 爱。
里)等。
文化价值
重庆方言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重庆人的身份认同和 地域特色。通过学习和了解重庆 方言,可以更好地了解巴渝文化
的内涵和特点。
重庆的茶文化
重庆茶文化
重庆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馆遍布大街小巷,人们喜欢在茶馆聊天、打牌、听戏等。

重庆民俗风情

重庆民俗风情

毛血旺
烧鸡公
辣子鸡
邮亭鲫鱼
口水鸡
香辣蟹
樟茶鸭子
水煮鱼
酸菜鱼
万州烤鱼
南山泉水鸡
来凤鱼
2.重庆火锅
火锅起源于重庆,历史悠久, 经历上千年演变成为中华美食的传 承经典,也是重庆最具地方饮食文 化特色的代表性美食,重庆火锅以 “辣、麻、咸、鲜、香、脆”为其 口味,具有菜品多样、调味独特、 吃法豪放等特点。
叶 倩 工商管理1324班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一、重庆简介
重庆(Chungking),简称巴和渝,别称“山城”、“桥 都”,拥有三千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曾为陪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温泉之都,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国十大城市之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政治、 航运、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西部地区最大的综 合交通枢纽。
三、重庆旅游
1.旅游景点
重庆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旅游 资源丰富,既拥有集山、水、林、泉、 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 又拥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 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 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
解放碑(抗战胜利纪功碑)
重庆人民大礼堂
磁器口古镇
巫峡
神女峰
酉阳桃花源
大足石刻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
巫山小三峡
黑山谷
天坑地缝
丰都鬼城(鬼门关)
白帝城

张飞庙
石宝寨
仙女山
四面山
芙蓉洞
金佛山
钓鱼城(上帝折鞭处)
巴国城
罗汉寺
南温泉
刘伯承故居
聂荣臻纪念馆
邱少云纪念馆
2.山城特产 重庆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拥 有许许多多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 都说重庆非去不可,去重庆旅游、 出差,山城地地道道的特产更是不 容错过。

重庆民俗风情PPT课件

重庆民俗风情PPT课件
叶倩 工商管理1324班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
1
一、重庆简介
重庆(Chungking),简称巴和渝,别称“山城”、“桥 都”,拥有三千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曾为陪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温泉之都,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国十大城市之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政治、 航运、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西部地区最大的综 合交通枢纽。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五、重庆美女
曾有人 用“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 “林青霞” ”来形容重庆,我认为没那么夸张。 但作为重庆城市“三大名片”之一,重庆美女也 实在是多,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你就会和美 女撞个满怀。有一句话颇为流行:到了北京嫌官 小,到了深圳嫌钱少,到了重庆嫌结婚太早。
.
34
解放碑(抗战. 胜利纪功碑)
35
重庆人民. 大礼堂
36
磁器口. 古镇
37
巫.峡
38
神女. 峰
39
酉阳桃. 花源
40
大足.石刻
41
武隆喀斯. 特旅游区
42
巫山小. 三峡
43
黑山. 谷
44
天坑地缝
.
45
丰都鬼城(. 鬼门关)
46
白帝城
.
47
张飞. 庙
48
石宝. 寨
49
仙女. 山
50
四面. 山
51
芙蓉. 洞
52
金佛. 山
53
钓鱼城(上.帝折鞭处)
54
巴国. 城

重庆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重庆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05
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状
重庆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麻辣、鲜香、浓郁的口味而 闻名,具有独特的重庆特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 速发展,重庆美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也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
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需求的提高,重庆美食文 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 。同时,重庆美食文化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 播途径,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推广和 宣传,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和时尚性。
THANKS
重庆火锅的特点与制作工艺
特点
重庆火锅以其麻、辣、鲜、香而闻名,其中麻辣味是最具代 表性的口味。此外,重庆火锅还有着选材严格、制作精细、 风味独特的特点。
制作工艺
重庆火锅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材、切配、熬制底料、熬制 红油、调制味碟等步骤。其中,底料的熬制是关键,需要选 用上等的辣椒、花椒、姜、蒜等调料,经过多次熬制而成。
重庆火锅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文化内涵
重庆火锅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重庆人民粗犷、豪放、热 烈、奔放的性格,也反映了重庆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影响
重庆火锅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同时,重庆火 锅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烹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03
重庆小面文化
重庆小面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重庆小面起源于长江沿岸和嘉陵江畔的 码头和江边集市,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 期。
VS
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重庆小面逐渐成为具有地 方特色的美食,如今已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
重庆小面的特点与制作工艺
特点

专题二__重庆的神话传说与民俗

专题二__重庆的神话传说与民俗
痴情的神女
3、巫山神女对后 世的影响
❖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 出了一系列诗词曲赋的文 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 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其 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 后人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 典故以寄兴抒情。
❖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打 上了强烈的时代特色,更 给三峡旅游带来了巨大的 吸引力。
谢 谢 观 赏
——宋玉《高唐赋·序》
神女赋(节选)
❖ 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 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 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 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 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 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 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 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 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 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 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 调心肠。”
重庆的神话传说和民俗文化 ——巫山神女
杨航 2012082121
(三)巫山神女
❖ “曾经沧海难 为水,除却巫山 不是云。取次花 丛懒回顾,半缘 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巫山神女峰
巫山十二峰
1、巫山神女的含
义:
❖ 1.巫山神女。 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
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 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 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 之女”。后人附会,为之 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 2.妓女。宋玉《高唐赋》
传道授法的尊神
(5)宋明的巫山神女——
❖ 《三峡记》中的巫山神女:
“明月峡中,有二溪东西流。宋顺帝升平二年,溪人微 生亮,钓得一白鱼,长三尺,投置船中,以草覆之。及归, 取烹,见一美女在草下,洁白端丽。自言高唐之女,偶化鱼 游,为君所得。亮问曰:‘既为人,能为妻否?’女曰: ‘冥契使然,何为不得?’遂为亮妻。后三年,忽曰:‘数 已足矣,请归高唐。’亮曰:‘何时复来。’答曰:‘情不 可忘者,有思后至。’其后一岁三四往来,不知所终。”不 知高唐之女,又是何人也.

重庆地方风俗

重庆地方风俗

重庆地方风俗去每一个城市旅游除了看它美丽的风景以外,还要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习俗是一个什么养的。

在这里,重庆乐游旅游网为大家讲一下重庆当地的风俗习惯。

希望对大家来重庆旅游有所帮助。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就是重庆巴南区依山傍水东泉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泉河让失明的母亲恢复视力,重新看清世界;有一处美丽风景,勤劳朴实的人们在春光下裸浴,享受着东泉温柔的抚摸。

据当地人说,东泉露天裸裕可追溯到明代时期。

据说,有一位十分孝顺的儿子,为治好母亲的眼病,每天背着失明的母亲到东泉河边洗澡。

终于使母亲的眼睛恢复了光明。

故事传开后,人们争先恐后到东泉河沐浴,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偶尔见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延续至今成了当地人一民间传统习俗,每逢一四七人们赶集或送公粮后,都在此裸浴后才回家。

随着世俗观念的改变和思想进化,凡来此旅游或者听说过的人们也想感受一下裸浴的滋味。

据当地旅游开发部门的人士介绍,目前城里人来此地旅游的日渐增多。

据了解白天裸浴多数为少年、中老年人;傍晚姑娘们才到河边沐浴。

重庆是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多民族直辖市。

全市现有49个少数民族成份,在175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达113万人,苗族有万人,主要分布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黔江、酉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及万盛区、綦江县等地。

1、土家族、苗族风情在中国西南部重庆东南的大山中,穿行着两条清幽的河流——乌江、酉水河,她宛如闪亮的玉带镶嵌在这块热土地上,也就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居着勤劳纯朴的土家儿女。

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大山阻隔,这里不象别的民族那样保留原始,她已经于汉族融合,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土家风俗。

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哭嫁、跳丧等。

2、土家哭嫁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

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

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重庆民间艺术

重庆民间艺术

火锅之都
谢谢
• 重庆欢迎你 • 你不吃火锅等于就是没去过重庆。
人数多至成千上万,气氛隆重。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
气氛热烈活泼。摆手舞的动作分为“单摆”、“双摆”和“回旋摆”,表现各种祭祀礼
节仪式、劳动与战斗动作,如双手合十、屈膝垫腿、观音坐莲台、举刀舞棍、围猎撒网、
跋山涉水等,举止简洁,气势粗犷,原始气息十分浓郁。
八版锣鼓

是一种民乐演奏形式,流传于重庆涪陵区龙潭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技艺世
代相传,其中以舒家班和刘家班等演奏最为出色。60年代中期,四川音乐学院为舒家
班演奏的八片锣鼓录音,并请鼓师舒培成去学院传艺。八版锣鼓的乐器古朴、小巧,一
般有5种:鼓(俗名脚盆鼓,上大下小,只一面蒙牛皮)、马锣(又叫马当子)、大锣(相当
1994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广州增城举办的国际龙狮大赛,一举夺冠。
乌江船工号子

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
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
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
岸上纤夫有一长音衬腔烘托,句间休止较长,可迎来清楚的山谷回音。船行下水过险滩
时,船工们喊三拍子的"横驶号子",第一拍用领唱,二、三拍用节奏旋律围绕徵调主音
在上下四度内跳进,号子流畅自如,张弛分明。进入平水,多是船工们轮换休息或开怀
畅饮,这时也唱一些带有情节的"数板号子",以调节生活。
秀山花灯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

重庆云阳方言与民俗

重庆云阳方言与民俗
二云阳阳的的饮饮食特点食特点三云阳阳人待客特点人待客特点最有特色的是原老双江的哭嫁婚期当天姑娘一出门母亲大哭
一、云阳的民风
勤劳淳朴,憨厚大方,性格豪 爽,重情讲义,吃苦耐劳,忍 辱负重,甘于奉献。尤以三峡 大移民云阳人民外迁内搬,彰 显了云阳人舍小家,顾大家的 无私奉献情怀。
二、云阳的饮食特点
• 大米为主食、年青人早饭喜食面 条(tiaor),下川东云阳的面食堪称 一绝,常有云阳人在外地的带云 阳面条和包面皮子,肉类偏爱家 禽猪肉(云阳人说的嘎嘎一般指 猪肉),冬季以羊肉(羊入)、 狗肉(狗入)为辅,口味麻、辣 为重,老年人爱炖(顿)汤煲粥。 经济条件不好时候,一周吃回包 面算是打牙祭。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2:09:2 502:09: 2502:0 9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02:0 9:2502: 09:25D ecembe r 12, 2020
• 骂媒人: • 韭菜开花一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 • 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条。 • 豌豆开花角对角,背时的媒人想鞋袜。 • 板栗开花球对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 • 你做媒人想喝酒,山上的猴子骗得走。 • 说活我的妈老汉,媒人死后变马牛羊。
六、云阳的接代习俗
• 过去云阳农村妇女生小孩后3天,要 用艾叶等熬水在太阳下给婴儿洗澡, 俗称“洗三朝”。小孩出世10天,亲友 要送粥米和礼物,俗称“打十朝”。 现在“打十朝”主要是指满月酒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220. 12.12Sa turday, December 12, 2020

讲重庆民俗的书

讲重庆民俗的书

重庆民俗之书引言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书将深入探讨重庆民俗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节日、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重庆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第一章重庆传统节日1.1 中国农历新年中国农历新年是重庆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时间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也会举行大型的灯会游园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2 渝北国际旅游节渝北国际旅游节是每年在渝北区举办的盛大活动。

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演,还提供了各种美食和手工艺品展销。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重庆特色的美食和民俗文化。

第二章重庆婚嫁习俗2.1 婚礼仪式重庆的婚礼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部分:迎亲、过门和敬茶。

迎亲是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过门是新郎将新娘带回自己家中,敬茶是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敬茶以示尊敬。

这些仪式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2.2 婚礼习俗在重庆,有一些特殊的婚礼习俗。

例如,在结婚当天,新郎要穿上特制的红色马甲,象征着喜庆和祝福。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抢亲”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新郎需要通过各种挑战才能成功迎接自己的新娘。

第三章重庆饮食文化3.1 火锅文化重庆火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之一。

它以麻辣的口味和丰富多样的食材而闻名。

在重庆,人们常常会约上朋友一起品尝火锅,这不仅是一种享受美食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交的活动。

3.2 小吃文化除了火锅,重庆还有许多独特的小吃文化。

比如辣子鸡、豆花面、酸辣粉等,这些小吃都有着浓厚的重庆特色。

它们不仅味道美味,而且价格实惠,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结论本书详细介绍了重庆民俗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节日、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重庆人民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重庆民俗的全面、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PPT文档32页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PPT文档32页
重庆方言与重庆民俗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溪号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溪号子流行于重庆市黔江区,它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
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与薅草锣鼓近似。在长时
期的传唱过程中,南溪号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
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
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南溪号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但其腔调和唱法却比较固定。
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
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
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逼真地反映了当地土家人
的生活、劳动、民风、民俗、情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
地记录了土家族的礼俗活动、生存状况及民族文化演变过程。啰儿调音韵
•Hale Waihona Puke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吹 打 ·接 龙 吹 打 为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接龙吹打乐系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迟在明代 末年就已正式形成。经过四百多年的传衍,接龙吹打有了很大发 挥发展。它有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三大类别和丫溪调、下河 调、青山调、昆词、教仪调、将军锣鼓、伴舞锣鼓7个品种,拥 有乐曲983首。接龙吹打的曲牌主要有【大号牌】、【朝排】、 【将军令】、【水龙吟】、【南锣】、【六幺令】、【风入松】 等。重庆市巴南区现有乐班二百六十余个、乐手近两千人,保存 有上百年的古老乐器26件,其中4件在200年以上。乐班不仅经 常参加本地民众婚丧寿庆仪式的演出,而且曾多次组团(队)参 加市、区(县)的比赛演出,被区、市、中央及台湾电视台摄制 成专题片向全国和海外播放。同时,还出版了约八十万字的《接 龙吹打乐》、二十余万字的《乡乐新韵——接龙吹打乐论文选》。 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将接龙镇命名为“民间吹打乐之乡”, 1999年,又将接龙吹打乐命名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走马镇民间故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走马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镇子,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 (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 作“走马故事”。走马故事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稽考,但走马场建立 于明末清初并很快得以兴盛,故事应与之同步发展,其产生形成至少 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民俗之一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
•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 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重 庆市梁平县的梁平木版年 画属于民间美术梁平"三绝 "(竹帘、年画、灯戏)之 一,是梁平县境内人民群 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 种绘画艺术,至今约有三 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 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 术价值。

由于“走马”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
创作和讲述的故事显示出某些特点。走马民间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
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类型,如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
传说、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外,还蕴藏着其他独特的文化信息,诸
如巴人图腾龙蛇的传说等。作为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这类故事的
数量相当大。

“龙骨坡抬工号子”根据音乐速度分为快腿号子和慢
腿号子。路面平坦时抬工们采用快腿号子,其歌词内容丰
富,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如《啄啄号子》、《倒采
茶》等。
铜梁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 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
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啰儿调中大量地运用“啰儿”、“啰儿啰”、“啰”
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
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从而形成独特的风
格和韵味。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民歌
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还有《长年歌》、《怀胎歌》、《小情郎》等曲目。

20世纪80年代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在该镇采录
到的民间故事目录达10915个,记录完成数达9714则,另外还采集
到民间歌谣三千余首、谚语四千余条,歇后语和俗语等四千余条。
梁平抬儿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 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 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域内的一种传 统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 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 年的历史。
唱腔主要有大板腔、九道拐、三台声、打闹台、南河号、喇叭号
等十余种。其基本唱法为一人领喊,二人或三人扮尖声(即喊高
音),三人或更多的人喊低音,众人帮腔,从而形成高中低声部
互相应和、在山野间悠扬激荡的天籁之声。

南溪号子的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出
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土家族音乐文化的遗存,具有较

梁平抬儿调,是梁平人民在生
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产生的。
在1980年以前十分常见,修水利、
桥梁等工程,搬运大型构件都是用
抬工,有抬工就有抬儿调。成千上
万的抬工组合,号子声此起彼伏,
场面极为壮观,声势极为浩大。
龙骨坡抬工号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抬工号子”发源于龙骨坡,庙宇镇地处渝鄂边界,四周险 峻的山峰连绵不绝,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著 名的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在其境内,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龙骨坡抬工号子”这种民间音乐形式在巫山人世世代代 辛勤劳动的汗水里孕育产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龙 骨坡的先民们为了生存要建屋造房、架桥铺路,特别是在 搬运大型的石料等材料时,必须要出动众多男性青、壮年, 以集体力量担负,这就形成了抬工群体。在繁重的体力劳 动中,抬工们通过吼唱号子,加强劳动纪律,抒发内心感 情,缓解疲劳,使集体步力合一,轻松协调,慢慢就形成 了别具特色的“抬工号子”。
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当代
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石柱土家啰儿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
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
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