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50fd88284ac850ad0242c4.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1cb16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591c9ef8c75fbfc77db2b0.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2、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重点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为难点。
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地图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通过谈话法,比较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
备注:教学活动——投影《火烧圆明园》图片,请问: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鸦片战争的炮声刚刚沉寂,西方为什么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联系《南京条约》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路线: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东巡抚以何种态度面对侵略军?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广东巡抚,你将如何迎战!这一路打到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为什么美俄也横插一刀?阐述美俄插足的原因为什么英法联军没有结束战争,而是再次发动进攻?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投影圆明园被毁前的宏伟壮丽与被毁后的废墟作对比引导学生对圆明园到底是重建还是在遗址上建公园进行辩论,然后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讨论,得出结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英法联军结合地图学生讲述讨论,进行回答以疑激思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分析其危害思考,讨论谈感想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部编历史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doc
![部编历史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69b3cf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1.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12页。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于是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即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概况,战争结果,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战争之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基本历史知识。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这段历史。
第一部分介绍了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头及大致经过,及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第二部分描述了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及《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三部分简述了俄国对我国北方土地的侵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这三部分内容都非常简略,教学时可补充相关资料,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那段历史。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次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都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因此叫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核心素养通过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认识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在近代灾难深重的原因,从而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史实,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史实,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唯物史观)3.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史实,激发爱国情绪和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盛,从而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家国情怀)★、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把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3.知道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4.知道在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e9984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4.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564ac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8.png)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9bf0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e.png)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第一篇: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满足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一: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293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b.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篇1(冀人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媒体)】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火烧圆明园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4e72a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b.png)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50fd88284ac850ad0242c4.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47e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2.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576b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7.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堂课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讲述英法联军侵华的暴行,包括火烧圆明园等事件,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屈辱与困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参战国家、经过和结果。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
教材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阐述,展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列强的侵略手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图片等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或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89d2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6.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01f5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9.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列强的侵略行为、清朝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争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可能掌握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战争,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受。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战争。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1249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5.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挑起的,历经几年时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此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犯。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9b02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9.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1、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1.掌握相关史实2.结合教材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对比提升学生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c72e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6.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c69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c.png)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64c0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7.png)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时空观念: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地好像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布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有数万万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每人一套用餐的刀叉,每百人一只手表,……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借口、过程和结果,了解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
土等基本史实。
识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
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等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破坏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讲读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鸦片战争》学习所得。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这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中国人却仍处在屈辱困惑之中,没有看清自己的处境。
但列强却不会给中国反省的机会,再次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欲壑难填
1、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目的达到了吗?结合问题出示材料和表格。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
学生回答,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表格。
(在此明确英国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准备提出修约)
2、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在此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3、被清政府拒绝后,列强准备如何解决矛盾?
出示材料,教师点拨。
(在此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和帮凶分别是谁?
【设计意图】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比较紧密,因而本课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复习回顾,导入本课。
过渡:列强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如何填补都填不满他们的野心,无论如何遮掩都无法掩盖它丑陋的面目。
这样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打响了。
三.罄竹难书
1、阅读课本9-10页,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并能根据地图简单复述。
(需要注意战争爆发的时间、参与国、重大事件、结果等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在此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较长,中间曾告一段落,是因为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借口换约受阻,再次挑起战争;还要明确战争的结果不是单纯的胜败,而是要看败者有所失,胜者有所得,即《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和图片资料来完成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这场时年长达4年的侵略战争中,列强所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其中尤属火烧圆明园,简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罕见暴行”。
出示圆明园修复图和焚毁图,教师配以讲读,问: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并将感想呈现在练习本上。
展示学生成果,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3、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除了英法之外,还有谁?出示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节设计,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虽已结束,但它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四、余波未平
1、方法指导:根据结果推导影响。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来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注意条约中涉及地点所处的地理位置)
展示学生讨论成果,教师指导点拨,总结归纳。
过程中出示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分析开
3、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性质、侵略国家、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及影响来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在此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设计意图】在讲授过程和条约内容时,我使用了地图教学法和讲读法,一方面能突出历史学
科的综合性,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法,
明确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五、痛定思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列强的累累罪行,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我们不由痛定思痛:一个民族只有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勇于低头,汲取教训、改革求变,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才能在帝国毁灭的废墟上迎接民族的新生。
六、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通过查找有关总理衙门、洋务运动的信息,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变化。
【设计意图】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既要达到巩固学习所得的目的,又要有对这一课的深
入理解,甚至能引发对以后学习内容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