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什么是无用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后感

何文静我们一向称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自古至今,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怎样评价似乎都不过分。但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教育这一牵涉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命题日益演化出诸多问题来甚至异化为令人痛心又无奈的种种悖论,教育成为多少人心中隐隐的痛,挥之不去的遮天阴影。在大家对教育感到郁闷又无可奈何的时候,一个美国人的《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书,无疑会引起我们莫名的兴趣。

刚听说这个书名,不觉大吃一惊:在重视教育几乎成为一种宗教的当下,怎会有如此大胆的反潮流的声音?怎会有如此毋庸置疑斩钉截铁的断语?

在现在这样多元的社会,出现任何奇谈怪论都是正常的。提出一种石破天惊的论点固然不易,但是,能够自圆其说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道明白更不是容易的事。丹尼尔科顿姆不仅仅说教育是无用的,而主要是说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他不无偏执地这样批判教育的“罪恶”:教育打破我们的常识,教育让我们脱离实用性,教育让我们脱离理想,教育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教育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教育让我们意志消沉,教育使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教育让我们自命不凡、得意的昏了头,教育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教育让我们沦为奴仆,教育让我们变得叛逆,教育使我们陷入贫穷,教育让我们变得骄纵,教育使我们成为乐观主义者,教育使我们成为悲观主义者,教育导致教条主义,教育导致怀疑,教育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教育让我们陷入现实生活的困境中,教育使我们成为骗子,教育让我们成为书呆子,等等等等,如此罗列教育的诸多罪状,尽管这些“罪状”显得有些自相矛盾耸人听闻,但是作者还是很认真地从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等六个方面认真翔实的论证教育的无用至少是危害,这些论证可能有不少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观点的新异,论证的周密,引用资料的广博。

让我们看看中国教育的现状吧,种种偏见遍布各教育阶段,功利色彩蒙蔽了人眼,人们从思想中走入了许多教育的误区,却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教师,家长,学生都无所适从,在老路上越走越窄,越看不到光明。

当前学生的状况是高份低能的多,空伐其谈的多,身心全面发展的少,有创造能力的少,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道德水平,诚信素质水平令人担忧。也难怪他们这样,看看他们受的什么教育,该玩的时候,不让孩子玩,该学的时候,学生却又不愿意学,该教的不教,不该管的猛的管。不按规律来,不按科学办,一边填鸭子,一边拔苗助长,实在把孩子弄的惨不忍睹。幼儿园里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也许从进园起就要开始遭罪了,所谓提前起跑,那么小的孩子于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迫下,在幼儿园在经济诱惑的迎合下,开始了成人般的学习。

在幼儿时代,我们该让他们干什么,三个字——打基础。打什么基础呢,我们的中的好多国民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这个基础是什么样的基础,许多人用他们“近视的眼睛”,而不是用头脑做出了他们的决定,幼儿时期是每个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为学习具体什么东西打基础,而是为了拥有怎么样的学习能力,学习什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打基础。是一个人思维习惯,方法,个人性格的形成前期,是开发智力,发现潜力的黄金时期。我们给孩子打基础,绝不能以他们认识多少字,能加多少数为标准,而是让他们养成什么样的思维习惯,是否能冒出许多奇怪的想法,他们是否是自由,健康并快乐的。而这一切只有适量的玩耍或游戏加少量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带给他们的,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也只有这样,他们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愿意去问为什么的头脑。认字学数等被动的教育则不是能够带给他们这些的,它们只能磨灭孩子们的兴趣和宝贵的好奇心。只有主动的玩耍等才能充分调动孩子门大脑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个性平台。

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也是陷阱处处,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些可怕的后果。在中国包括农村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填鸭子,就是无穷无尽的考试,学生没有主动权,完全的被动的接受着已经被设计好的所有知识,把思维的训练,创造性的培养丢到了九霄云外,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更是不消一顾。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走过场,对学生迫切需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国防知识,法律知识(或意识)很少涉及,体育课不能保质保量,对应该他们知道的性知识,性别角色自我把握能力藏着掖着。头痛医头,脚疼痛脚,不成系统,没有规律。殊不知,有了良好身体状态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对那些“死”在书本上的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是一件难差事,苦差事。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们总是那么放心我们能够学到学好那些“活的东西”,却从来不放心我们学习那些“死的东西”,总是什么都要告诉学生们,你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活。拔苗助长,不愿他们撞南墙,怕学生遇阻碍,不遵循科学,总想提前逾越,带有太强的短期的功利色彩。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理想的教育,学校,家长,老师总想学生拥有远大的志向,却又总在为他们包办,拦在他们面前说:“你们现在还不能这样想,该怎么样,在拥有了什么样的水平再说……”。恰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应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让他们怀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去闯,等他们感受到挫折时,他们自身的体会会比任何说教都有用,有效果,这时候做家长,老师的则有必要对他们引导,帮他们正视自己,重新找回自己。过早的或粗暴的干涉只能让他们失去宝贵的个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家长们在希望孩子们拥有理想的同时,却有在半路上去扼杀了它们,弄得千人一面,死气沉沉。

我们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好不容易挤进了象牙塔,却又走进了自由的误区,“自由”并不是指在学校可以整天的喝酒,谈恋爱,玩那永远也玩不完的游戏。而是像招聘一样,公司制定一个标准,能达到的就

通过,在达到这个标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自由的凭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这个标准,这个过程是没有人干涉的,自由的。学校有一个标准,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并要求学生达到这个标准。这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自觉和自学的要求,而决不是那种“自由”。

作为一名任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深深地感到有时教育带来的弊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割断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无视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抹煞了小学生活越灵动的思想,禁锢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改革像雨后春笋一个连着一个,许多教改重复进行,忽略了整体的联系性和相关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与学基本上是“授”与“受”的关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真正是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

我们可能不能同意作者的观点甚至是所有观点,但是这样的似乎非常偏执的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的观点,却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冲击我们的想当然,至少是提醒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