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学生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学生学案

主备课人: 贺继红审核人:焦云嵘

导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离别也是在一个清秋时节,在傍晚时分,在长亭之中。不同的是柳永的《雨霖玲》重在写远离人柳永的感受。而《长亭送别》则重在表现送别人崔莺莺的感受。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括莺莺在这折戏里的感情

2、把握全文的主旨

3、背诵并鉴赏几支曲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

2、诵读法、鉴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应珍惜爱情,同时要有更高的追求——爱情固然美好,但爱情绝不是人生的唯一。

补充资料

1、元曲概念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杂剧: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特点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

本连演。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

科,又叫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包括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排除读音障碍,准确通顺地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筵()席张珙()玉骢()难系()迍迍()金钏()揾()做挣揣()余荫()玉醅()白泠泠()保揣()绣衾()青鸾()禾黍()谂()知谨赓()暮霭()蹙( )愁眉经

忏( )

杯盘狼藉( )

2、解释意思:

恨不倩()却()告了破题儿()兀的不()这壁()将()酒来洁()奈时间()合着()酒共()食怕不待要()扶持()举案齐眉

劳燕分飞

望夫石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3、把下列曲词与引用的原诗作品对应起来。

原诗歌作品:

①白居易《琵琶行》②乐府诗《东飞伯劳歌》③秦观《鹧鸪天》④范仲

淹《苏幕遮》⑤李清照《声声慢》⑥宋人《鹧鸪天》⑦柳永《雨霖铃》⑧苏轼《满庭芳》化用后的曲词:

(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3)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4)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5)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6)碧云天,黄花地。()

(7)阁眼泪汪汪不敢垂。()

4、理解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______ 。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________。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就此拜辞”):______。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________。

(2)、细读课文,根据层次体会崔莺莺的感情与性格。

(3)、概括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4)鉴赏曲子

【端正好】【一煞】着重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

【一煞】

【滚绣球】【收尾】着重鉴赏修辞手法

【滚绣球】

【收尾】

【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以上

2、3题答案,总结疑难问题。

2、组际合作,解决疑难。

【师生合作互动】

对于课文的理解还存在哪些疑惑,向老师提出。

【总结提升】《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拓展迁移】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搜集有关“送别”的诗、词、曲、文、赋。

【达标检测】1、完成《同步导学》相关习题 2、背诵名曲

【学习反思】

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谈谈对以后学习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